日期:2022-03-31
這是如夢令優質課教學設計一等獎教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的:
《如夢令》的教學設計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
2.品讀李清照的詩詞
3.培養學生鑒賞古詩詞的能力
二.課型:新授課
三.教學對象:八年級學生
四.教學重點:
1.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
2.體驗到這首詞的意境
3.重點詞解析
4.詞的技巧分析
五.教學難點:
1.對詩詞的理解
2.把握詩詞情感
六.教學過程:
?。ㄒ唬┱n程導入:
師:“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濟南涵養了一個不同尋常的靈性生命。她有著“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溫柔嬌媚,也有著“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倜儻豪放。她就是宋朝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在那個唯男子獨尊的年代,她無疑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她的詞自成一家。語言清麗而不萎靡,情調感傷而不空虛。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李清照,品讀李清照。
師問:同學們都知道我們要學的這首《如夢令》的作者是宋代偉大女詞人李清照,那么大家知道的她的詩詞還有哪些?對于她,大家還有什么了解呢?有哪位同學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舉手回答一下。(老師總結同學們答案)
?。ǘ┙榻B李清照生平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以詞著稱,有較高的藝術造詣。
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并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ɡ蠋煟何覀兞私膺^了李清照的生平事跡之后,是不是對她的詞也充滿了好奇呢?特別是在宋朝那個詞作鼎盛的時候,在眾多才子里面作為一個女詞人能夠脫穎而出,也充分證明了她的才華。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領略一下李清照詞作的風采。)
(三)詞作初印象
如夢令
?。ㄋ危├钋逭?/p>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1.板書出來這首詞,讓同學們先自己理解一下這首詞的思想情感,請同學舉手回答自己的理解。
(師:同學們的見解都很獨特,那下面老師來總結一下。
寫《如夢令》的時候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已經很久沒有回家了,詞人很是思念自己的丈夫。甚至到了借酒消愁的地步。這日她又喝了酒,早早就沉沉睡去。第二日醒來的時候,才發現昨夜下了一場小雨,便問卷簾的丫鬟,院外的海棠怎么樣了。丫鬟答曰:“海棠依舊”。詞人感念自己和丈夫的情形,感嘆道:“應是綠肥紅瘦。”意即表達自己對丈夫的思念。
2.(師:大家既然已經了解了這首詩的情感,那就請同學們聽一下錄音,看看其他人懷著這種感情朗誦出來的感覺。)
放錄音。請同學們跟著讀幾遍。放音樂,讓同學們跟著節奏朗誦。讓同學們能夠熟讀背誦這首詞。
(四)詞賞析
1、.(師:大家熟讀了這篇文章之后,對這首詞也有了自己的理解,那么下面我們就探究一下,作者用詞的'經典之處。)
以“濃睡”、“殘酒”搭橋,寫出了白夜至晨的時間變化和心理演變。然后一個“卷簾”,點破日曙天明,巧妙得當。然而,問卷簾之人,卻一字不提所問何事,只于答話中透露出謎底
“試問”的結果如何呢?――“卻道海棠依舊。”侍女的回答卻讓詞人感到非常意外。本來以為經過一夜風雨,海棠花一定凋謝得不成樣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簾,看了看外面之后,卻漫不經心地答道:海棠花還是那樣。一個“卻”字,既表明侍女對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無覺察,對窗外發生的變化無動于衷,也表明詞人聽到答話后感到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風驟”之后,“海棠”怎會“依舊”呢?這就非常自然地帶出了結尾兩句。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既是對侍女的反詰,也象是自言自語:這個粗心的丫頭,你知道不知道,園中的海棠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稀少才是!“應是”,表明詞人對窗外景象的推測與判斷,口吻極當。因為她畢竟尚未親眼目睹,所以說話時要留有余地。同時,這一詞語中也暗含著“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雖好,風雨無情,它是不可能長開不謝的。一語之中,含有不盡的無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謂語淺意深
2、.“綠肥紅瘦”歷來被人稱道,它好在哪里?
綠肥紅瘦”一語,是全詞的精絕之筆,“綠”代替葉,“紅”代替花,是兩種顏色的對比;“肥”形容雨后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的對比。本來平平常常的四個字,這么一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形象生動,那“紅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而“綠肥”象征著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嗎?
3.抒情方式:以景襯情。抒發的感情是:輕靈新巧而又凄婉含蓄
寫作手法:使用擬人化的手法。詞中把本來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來用以形容綠葉的繁茂與紅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漸消失
詞人為花而喜,為花而悲、為花而醉、為花而嗔,實則是傷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嘆自己的青春易逝。
4.(師:同學們今天學習了李清照的《如夢令》之后,有什么感想?請同學們跟大家交流一下。)
總結今天所學的內容,讓大家了解李清照,懂得詩詞的表達情感。
教學理念:
關于如夢令的優秀教案設計
引導學生依托文本展開想象,繪出文字的畫面,傾聽文字的聲音,品嘗文字的味道,并初步學會對詩詞的品讀、吟誦。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知道詞所描繪的情景,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2.有感情地吟誦詞。
3.初步了解詞的特點以及學習詞的方法。
教學重點及難點:
1.抓住字詞,想像詞境,并能用語言描繪出來。
2.有感情地吟誦詞,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覺。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重溫李清照《夏日絕句》,引出李清照其人。
2.揭示今天所要講的內容《如夢令》。
二、話題引入,初讀感知。
1.詞的名字叫詞牌名,也叫長短句。
2.既然是歌詞的曲調,就該有節奏,請同學們劃出詞的節奏。
3.指名讀,正音:興、藕
三、“胖”讀全詞,古文今譯
1.根據注釋,說說讀懂了哪個詞或哪一句?
2. 交流:
(1)不知不覺中把詞讀胖了,寫下來就是一篇篇幅長的文章。
(2)才33字,描繪了詞人與朋友一次郊游的經歷,體會詞的特點:凝練含蓄。
四、“瘦”讀全詞,搜尋詞眼
1.整首詞可以讀成一個字,可以讀成哪個字?
2.討論:風景很美,再加上詞人喝了酒,所以就沉醉了,才有了下邊的情景。整首詞可以讀成“醉”字。
五、在多層“醉態”中歌唱少年情懷
1.“醉”態一:醺醺沉醉,忘記了回家
出示: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 溪亭日暮
⑴想象是怎樣的一幅景象?你看到了什么?
傍晚,太陽慢慢地從西邊落下去,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山、近水、亭子,都被籠罩在夕陽的余輝中。真是“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啊!
⑵出示圖片:在這樣的時候,這樣的地方,看到這樣的景色,他們會干些什么?
?、枪湃讼矚g飲酒,好朋友在一起,更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而且,酒能助興,使人詩興大發,歷史上,曾有“李白斗酒詩百篇”的說法。李清照盡管是個女子,但她也愛飲酒,在她的許多詞里都寫到了酒。這一次也不例外,從哪兒看出來?醉得怎樣?美美地醉一回!讀。
(4)朗讀:讀出濃濃的醉意。
(5)僅僅沉醉于酒嗎?還有什么也醉人呢?這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喝著喝著,竟忘記了回家。
2.“醉”態二:醺醺沉醉,找不到回家路
出示: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 藕花深處
?、拍阌挚吹搅耸裁?
⑵出示圖片:多美的荷葉荷花,但此時已是傍晚,一切顯得朦朦朧朧。來到這樣的地方,詞人又一次沉醉了。
⑶朗讀。
3.“醉”態三:醺醺沉醉,不找回家路
出示: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 一灘鷗鷺
?、拍憧吹搅耸裁?出示鷗鷺群飛圖片:多么壯觀的場面啊!
?、颇阌致牭搅耸裁?從哪個詞中聽到的?
爭渡:醉了,活潑的天性,大聲的笑啊叫啊,那是多么歡快熱鬧的場面啊!
?、?ldquo;驚”字除了講驚起鷗鷺,你還讀出了什么意思?
這真是“鳥驚人也驚”啊!帶給大家的一個驚喜,使他們陶醉在這意外的大自然的壯觀中,忘記了找回家路。
?、壤首x。
4.小結:你感受到這是一次怎樣的郊游活動?讓少女李清照沉醉的不僅僅是美酒,還有美景。
七、拓展
出示MV文件《如夢令》,讓學生感受詩詞的美。
設計理念:
1.詞中有畫的想像必須充分依托文本,在咬文嚼字中想像詞境。
2.繪出文字的'畫面--傾聽文字的聲音--品嘗文字的味道--提升文字的內涵。
教學目標:
1. 通過朗誦,以“沉醉”為切入點,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2. 有感情地吟誦詞。
教學重點及難點:
1.以“沉醉”為切入點,想像詞境,并能用語言描繪出來。
2.有感情地吟誦詞,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覺。
教學時間:四十分鐘
一. 話題引入,初讀全詞
1.導入揭題。
2. 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準節奏。
3.指讀,指導讀詞要求
4.同學們,請你根據詞語解釋,先想一想這首詞的大概意思,然后再自己說一說。
5.輕讀,體會一下詞中傳遞出詞人和朋友們怎樣的心情?
6.你是從詞中哪些詞語感受到的?
二.美讀全詞,想象畫面
1.反復讀幾遍詞,圈圈劃劃,想想詞人和朋友們因何而“沉醉”?
2.交流,感悟“沉醉”(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調整)
(1)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不知歸路——為什么會“不知歸路”?只有她一個人喝醉嗎?真的是快樂的酒醉啊,讀—
溪亭日暮——詞人和朋友們看到了怎樣落日的美景,會說些什么?美美地醉一回!讀—
(2)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興盡晚回舟——什么“游興”滿足了?怎么讀?
誤入藕花深處——為什么會“誤”?到了荷塘深處,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讀—
(3)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爭渡,爭渡,——為什么要爭?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讀——
驚起一灘鷗鷺——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還聽到了什么聲音?咱們也和詞人快樂地爭渡,讀——
(4)再讀,感悟詞人不僅“沉醉”于酒,“沉醉”于“景”,還“沉醉”于“情”。
三.對照比讀,延伸課外
對照比讀《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感悟富有情趣的生活場景。
四.布置作業,閱讀拓展
練筆:嘗試著將這首詞改寫成一篇生動有趣的故事,突出“沉醉”。
如夢令
酒
沉醉 景 快樂
情
教學目標:
李清照《如夢令》優秀教學設計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學習,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3,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以及學習詞的方法。
教學重點及難點:
1,品讀字詞,想象詞境,領悟情感,并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2,有感情地吟誦詞并能背誦。
教學準備:搜集有關“詞”的知識,了解李清照。
教學過程:
一,揭課題(課件)
1,聽歌曲《月滿西樓》,歌詞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寫的《一剪梅》。交流李清照的資料(課件)
2,回憶白居易的《憶江南》。
3,詞與詩有什么不同?學生自主談,相機引入“長短句”、詞牌名。簡介詞牌名。
二,讀詞句
1,學生自主朗讀。
2,聽配樂朗讀(課件)。
3,說說每句話的`意思。(教師相機強調要點。)
4,教師小結:這首詞描繪了詞人與朋友一起郊游的愉快經歷。
三,品詞境
細讀課文,展開想象,引導學生捕捉看到的畫面。
畫面一:溪亭日暮 (課件)
師:黃昏時分,晚霞染紅了天空,遠處的山,近處的水,還有小亭子,都籠罩在這橘紅色的余輝之中,水面上紅光閃爍,這不禁使我們想起了“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描繪的美妙景象,大自然多么美啊!難怪李清照會沉醉了。我們就把這種美通過誦讀表現出來吧。
畫面二:藕花深處(課件)
大家還記得學過的描寫荷花的詩句嗎?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江南可采蓮……
師:女詞人僅僅是因為喝高了才誤入荷花深處嗎?這么美的花兒,也令人沉醉啊!
畫面三:一灘鷗鷺(課件)
你看到了什么?仿佛聽到了什么?“爭渡”, 比較疊句,感受熱鬧有趣的場面——
她們笑啊,叫啊,那么興奮,那么喧嘩,把已經棲息的一群鷗鷺都驚飛起來,撲棱棱,飛向霞光,多么壯觀的景象,大家平時能看見嗎?誰來讀一讀這兩句?
這個“驚”字,既指出了鷗鷺受到的驚嚇,也向我們傳遞了游人們的驚喜,寫得多么精妙!大家一起把最后兩句讀一遍。
四,新拓展
1,欣賞另一首《如夢令》,李清照只留下兩首《如夢令》。(課件)
2,比較兩首詞:字數、句式、“醉”相同,表達的具體內容、感情不同。
五,再鞏固
1,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把這首詞擴寫成一個故事。
板書設計:
如夢令
沉醉——————興盡——————爭渡
溪亭日暮—(誤入)藕花深處—(驚起)一灘鷗鷺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