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03
這是初中物理密度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的要求:
1、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定義、公式、國際單位和常用單位,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
物理教案-密 度
2、知道密度是物質特性,在一定條件下,同種物質密度是一定的;
3、初步培養學生通過實驗數據分析、概括、歸納物理概念的能力;
重難點: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密度單位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辨認物質,在現實生活中,如根據顏色辨別紅色墨水和水,根據氣味辨別水和酒精。此中顏色和氣味是物體所具有的特性,可以據以區分不同物質。
如何區分外觀上相同的不同物質:
如:體積一樣的鐵塊和銅塊;
質量一樣的水和酒精。
提出:有時僅僅根據物質的形態、顏色、氣味和外部特征,很難鑒別不同物質,需要找出物質的其他特征——密度。
二、實驗(密度概念的建立)
取體積為10立方厘米的鐵塊和鋁塊各三塊,用天平分別稱出它們的質量,其結果如下:
分析實驗數據可得:
1、對同一種物質,質量跟它的體積成正比,即兩塊鐵的體積是一塊鐵的體積的2倍;二塊鐵的`質量是一塊鐵質量的2倍;兩塊鐵和一塊鐵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
2、對不同物資,體積相同時,它們的質量不等,即它們的m/v值不同;
3、質量跟體積的比值等于單位體積的質量,不同種類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一般不同,可見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體的特性。
三、密度
1、密度的定義: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2、密度的公式:
知道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由密度定義可得到計算密度的公式:
密度= 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公式變為: ρ=
辨析:a、物質的密度跟它的質量成正比;
b、物質的密度跟它的體積成正比;
c、物質的質量跟它的體積成正比;
d、物質的密度跟它的質量、體積無關。
4、物理意義:鋁的密度2.7×103kg/m3物理意義:表示每立方米的鋁的質量是2.7×103千克。
練習:質量為3千克,密度為8.8×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將它截去一半,剩余的密度是______;如果再截0.5千克,則密度為_______________。
5、密度的單位
密度的單位四由質量單位和體積單位組成;
在國際單位中,密度的單位是:千克/米3,符號:kg/m3,讀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單位:克/厘米3,符號:g/cm3。
6、密度單位之間的換算
單位換算依先換后算的原則
例:銅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等于多少克/厘米3?
解:8.9×103千克/米3=8.9×103× =8.9克/厘米3
練習:ρ金=19.3×103kg/m3=_________g/dm3;
ρ銀=10.5×103kg/m3=_________g/cm3。
四、總結
1、對同一種物質,質量和體積成正比;
2、密度是表示物體特性的物理量,和質量、體積無關;
3、密度是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
4、密度= ;
5、密度的國際單位和常用單位。
五、布置作業 。
物理教案-密 度
一、教學目標
1.學會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測量不規則形狀物體體積的方法。
2.通過對量筒的實際操作,掌握利用量筒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領悟物理中的轉化思想。
3.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培養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也勇于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念。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量筒的使用方法,利用量筒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難點】
如何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上課前教師通過提問的形式回顧上一節講解的密度的概念和相關的知識,隨后展示教師在外隨機拾到的小塊,提出問題:怎樣測量小石塊的密度?根據學生回答,發現小石塊形狀不規則,無法計算它的體積,教師進而引出今天的課題——測量物質的密度(板書)。
一、課程標準的基本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物質的屬性。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
2.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記錄實驗數據,知道簡單的數據處理方法,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2)過程與方法:
1.實驗探究活動,找出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的關系,形成初步的信息處理能力。
2.以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變性(物質的本質特征)來定義密度概念的科學思維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探究活動,對物質屬性的認識有新的拓展。
2.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善于與其他同學合作的意識。
3.實驗探究和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初中的意識。
二、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由于概念本身較抽象,學生感性認識不足,密度概念也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密度知識及應用常成為學生學習物理的分化點。關于密度教學的討論和研究一直受到重視。但是,在“接受式教學”模式下,卻較難有效地解決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難。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學習科學的中心環節是探究,探究式教學是中學科學教學的一種有效方式。近來國家教育部頒發的新的義務教育科學類課程標準。其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明確提出對探究教學的目標要求。本文嘗試密度概念的探究教學設計。密度知識是力學的基礎知識之一,它對理解壓強、浮力也很重要的。所以說,本節是本章的重點也是為后續章節的學習準備必要的知識。在課時安排方面,本節將分2課時。
2.教學資源分析
(1)結合教材插圖,查找一些互聯網上的相關資料。
(2)利用多媒體演示、分析利用圖像描述實驗結果的方法。
(3)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自備部分實驗材料。
3.學生學習背景分析
(1)學生對“密度”這一名詞較為陌生,但有一定的“疏密”和“輕重”認識。
(2)由于新課程理念與應試教育觀念的沖突,學生對探究教學形式還有某些不適應。
(3)八年級學生有一定的歸納能力、分析能力,能對較簡單的物理現象進行歸納并得出初步結論,但用圖像法收集與分析實驗數據的能力較為薄弱。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并學習在這一過程中歸納出結論、總結出規律。
(2)初步學習用圖像收集、整理、分析實驗數據的方法。
(3)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難點:
(1)學習用圖像收集、整理、分析實驗數據的方法。
(2)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用具和實驗器材
1.實驗室準備天平(含砝碼)-----學生分組實驗。
2.學生自備待測物體、方形橡皮擦和小刀、刻度尺等。
3.兩組10cm3的圓柱體。
4.教師自制課件。
五、探究活動的處理與設計
1.本節先以實驗探究──“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開展教學,然后歸納分析得出密度的概念,最后是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不強調科學探究的完整過程,重點強調“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等要素。因為數學基礎的原因,圖像法對學生仍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將利用課件突破這一難點。
2.探究活動中可能出現的情況預測及處理方法:
(1)由于實驗材料的尺度誤差可能較大,學生的實驗數據誤差也會增大。
(2)學生可能無法將圖像表述成“正比”關系。
(3)學生可能很難理解“正比”關系。
(4)出現教師也未曾預料的實驗方法、現象。
3.探究物質過于單一。
由于教學時間的限制,每一組學生不可能完成多種物質的實驗探究,而單組數據對得出密度概念的說服力不足。可在“評估”和“交流與合作”過程中通過組合不同小組的圖像說明“不同物質m—V比值不一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解密度的物理意義。
2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1、通過實驗探究活動‘找出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的關系。
2. 學習以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的比值不變性來定義密度概念的科學思維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密度反映的是物質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對物質屬性的認識有新的拓展。
教學重點和難點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
2.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溫故知新:1、演示:兩個完全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別盛有相同體積的水和酒精,猜一猜,它們哪一個質量大?讓學生猜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選一位學生上臺演示。在黑板上寫出學生的猜想,把問題交還學生解決,滿足學生求知欲望,初步體驗成功的喜悅。
知識導入:在**_*湖南活動周的慶典上,姑娘們穿著節日盛裝,表演苗族銀飾舞]苊縞揭襯場貳F戀拿繅撾鋨閹譴虬緄妹覽觥⒍恕D闃勒廡┮咨氖撾鍤鞘裁床牧現瞥傻穆穡?016猴年春晚金猴送瑞是金條,還是鍍銅的鐵條?晶瑩剔透的牛某某是有機玻璃,還是玻璃制成的?
進行新課
2探究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探究一:不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猜想
設計實驗:用體積相同的木塊、鋁塊和鐵塊
進行實驗收集證據
分析數據
歸納得到結論
交流評估
讓學生感受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的質量是不同的,學生探索質量和體積的關系,從現象中尋找規律,得出結論。
探究二:探究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的關系
學生通過小組實驗測量不同體積圓柱體木塊的質量,記錄數據、繪制表格、分析質量與對應體積比值的特征。
設疑,激發學生進行探究的熱情。
學生分工合作設計并進行探究實驗。
學生討論得出相應的結論。
學生通過討論發揮其主體作用。老師做好引導者和分享者,糾正學生操作的不足之處,及時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
學習密度的定義:引導歸納2分鐘。
三、引入密度的定義:
某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它的體積之比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分別計算出每一個木塊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分析其規律。這種比值不變性正是物質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教師讓學生寫出結論,做好“裁判”的角色。
想一想
判斷:1、大鋁塊的質量為4kg,小鋁塊的質量為1kg,則大鋁塊的密度大于小鋁塊的密度。
2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下的酒精的密度為原來的一半。
讓學生分別計算出探究一中銅塊、鐵塊和鋁塊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學生通過對比發現比值是不相同的。
展示部分學生圖表,引導學生分析對比。巡回指導學生實驗,讓學生交換實驗結果,分析檢驗結論。
密度的公式、單位及一些物質的密度
公式p=m/v分析、領會各符號的物理意義,對公式進一步熟悉、理解。推導變形公式m=p*v,v=m/p。
單位:密度的單位由質量的單位和體積單位組成,在國際單位制中,密度的基本單位是千克每立方米,符號是kg/m3。有時候也用克每立方厘米做單位,符號是g/cm3。這兩個單位的關系是1g/cm3=1*103kg/m3
課堂練習:1、
2、
引導學生學習課本上114一115頁三個密度表,并且會查密度表,了解一些物質的密度,記住水、水銀、冰、銅、鐵、鋁、空氣的密度。
四、6、密度知識的應用
理論聯系實際,解決簡單問題5分鐘。
五、密度知識的應用
講述課本例題。
要求學生解決部分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習題。1、學習課本例題,2、完成“動手動腦學物理”的練習,3、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