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9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中班教育隨筆:一只蝸牛的故事,是優秀的中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幼兒園教育隨筆:一只蝸牛的故事
自從給孩子們認識了”蝸牛“以后,他們對蝸牛這種動物別提有多感興趣了,一個個都像是大科學家一樣,一看到蝸牛,就馬上把課上教的那些知識說出來,而且頭頭是道呢。
有一天,中午散步的時候,我帶著孩子們去操場玩。一些小朋友去玩滑滑梯了,有一些小朋友中午沒有吃掉飯的小朋友就坐在了樹蔭底下的椅子上面。只見唐晨濤大聲的叫道:“朱老師,你看。這里有蝸牛!”我回頭一看,嘿,還真有一只大大的蝸牛在樹底下拖著重重的殼爬呀爬呀。其他小朋友聞訊趕來,一個個驚訝的看著樹底下的蝸牛,這是他們第一次在學校里發現蝸牛呢。
“朱老師,你看多可愛的蝸牛啊!”葛涵菲說。
“朱老師,這只蝸牛是我發現的。”涵涵自豪地說。
“我也看到了。我看到的。”孩子們唧唧喳喳說著。這時候,我心里想考考孩子們有沒有認真聽我上課說的,就問他們,”你們誰知道蝸牛是從哪里爬到這里來的呀?“一個聰明的孩子馬上反應了過來,”蝸牛是從葉子那邊爬到我們這邊來的,地上還留著它走過的痕跡呢!“其他小朋友馬上說:”對呀,我也看到了,一條白色的線!“大家都興奮極了。我還讓他們觀察蝸牛背上的殼和頭上的觸角,孩子們都感受到了探索的樂趣。
最后,大家決定把蝸牛帶到教室里去飼養。于是,我找來了玻璃瓶,把蝸牛放了進去。正準備蓋上蓋子,彬彬一見,馬上說:“朱老師,別蓋蓋子,蝸牛會悶死的。”“那蝸牛就會爬走了。”濤濤看著他,眼睛一瞥。“對呀!那怎么辦?”我“趁熱打鐵”地追問起來。
孩子們便討論開來,有的說用紙蓋住,有的說用有洞的蓋子蓋。子潤聽了,連忙搖手:“我覺得還是用塑料紙好,在上面再戳幾個洞就行了。”孩子們想出了很多辦法,最后大家一致認同了子潤的主意。孩子看著玻璃瓶里的大蝸牛,有的說:“蝸牛喜歡潮濕的地方。”有的說:“蝸牛喜歡吃菜葉子,明天我就帶點過來。”到雨天,蝸牛還多呢!”名達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說。“對呀!對呀!一只蝸牛太孤單了,我要給它找個伙伴。”欣欣說完,拉著一幫好朋友就出去找了。
看到孩子們對蝸牛如此感興趣,我靈機一動,很快生成了“可愛的蝸牛”、“到處旅行的蝸牛”等系列活動,孩子們主動探索,樂此不疲。
這次“蝸牛”事件留給我很多思索:一只蝸牛,引發了孩子們許多疑問和討論,而這正是他們求得知識的原初動力。這種動力讓我深深感受到生活中處處蘊藏著教育契機。如何引導孩子發現并抓住這些契機,就需要我們時時做個有心人,樂意深入孩子們的生活,注意傾聽他們的談話,及時地發現,恰當地啟發和引導,讓孩子對生活永遠充滿樂趣,從而激發他們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欲望。
幼兒園教育隨筆:父母送寶寶上幼兒園有什么好處
對于為什么要送寶寶上幼兒園,父母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呢?可能很多的父母都是一種隨大流的心態,寶寶到年齡了就應該送到幼兒園接受教育。還有一些家長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比較強烈,寶寶在家里什么也幫不上,而且自己也沒有更多的時間對寶寶進行教育。對于特別重視孩子教育的媽媽說,孩子早點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肯定是好事,再說他去幼兒園還能多認識些小朋友。
除了這幾項比較常規的回答之外,也有一些家長是因為沒有辦法很好的管教孩子,希望通過學校能夠更好的教育寶寶。對于為什么要送寶寶上幼兒園,更多的家長是處在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中。古語有提到這樣一個觀點,那就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人們就發現了早期教育對于孩子終身發展的重要性。不同的時期,孩子的身體、智力、心理發展都有不同的特點和規律。
孩子在生命的前6年里,是其發育的最為重要的時期,這時候需要給孩子提供一個適宜的成長和教育環境,那么對寶寶一生的能力、智力、品格、性情等發展,起到重要的影響。社會的大環境,自己家庭內部以及幼兒園都是寶寶成長的重要場所。
一般來說,社會大環境我們沒有辦法進行左右,不過,家庭內部的教育還是可以進行努力的。父母需要學習一些教育規律,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科學家庭教養方法。和孩子進行簡單的語言情感交流,或者與孩子一起玩一玩簡單的游戲,為寶寶提供更廣闊、更豐富、更多彩的空間去感知、去學習、去舒展自己。
幼兒園教育隨筆:頑皮的孩子
課間休息的時候,巖巖跑來告狀:“老師,符晨陽剛才推我,把我推倒了。”巖巖則用眼睛瞪著符晨陽,說不原諒他。像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班級很多,因為有幾個小朋友實在太皮,總是喜歡用攻擊性的行為來攻擊別人,不管老師怎么教育,效果就是不明顯。所以孩子之間的糾紛時時不斷,但一些孩子已經學會了自己解決問題,不需要再由老師來幫忙調解了。
針對這樣的現象,首先進行的是正面教育,必須讓推人的孩子承認錯誤,說出推人的理由,讓其意識到這樣做的后果就是別人都不會喜歡他。其次,讓他控制自己的行為,如果要和別人玩,就好好說。另外,老師必須時時觀察,如果發現他有不良行為了,就要及時制止,特別是像上廁所,自由玩耍的時間,老師更加要注意觀察,只有讓孩子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同時,家庭教育也很重要,要讓家長明白孩子的行為很多時候是家長縱容而引起的,有的家長送孩子來時,就對老師說,我家的孩子特別皮,在家管不住,那么難道管不住就不管了嗎?作為家長,在家里也可以讓幼兒做些相對安靜的活動,不要總放任他一人自由玩耍,也不去關注。
幼兒園教育隨筆:玩具分享日的故事
【案例描述】又到了孩子們鐘愛的“玩具分享日”,康康帶來了媽媽才給他買的奧迪雙鉆陀螺,和同伴瑯瑯進行終極PK比賽。康康的“烈風天翼”戰勝了瑯瑯的“青藍冰傘”,康康高高舉起自己的陀螺歡呼起來:“我是冠軍,我贏了!”。這時凱凱走過來什么也沒說,伸手想要搶康康的玩具。康康緊緊地抓住自己的陀螺,連聲說:“這是我的!我的新陀螺。”凱凱見康康不放手,就張嘴去咬康康的手。
【案例分析】凱凱沒有使用交往語言和有效的交往動作,試圖達到自己的目的——分享同伴的玩具或將同伴玩具占為己有。在幼兒同伴交往活動中,不乏出現類似的案例。究其原因,幼兒處于“自我中心”的心理發展階段,表現為幼兒與同伴交往以自己為主,只顧自己的興趣和需要為出發點,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甚至采取攻擊性行為傷害同伴。凱凱是在家中“獨二代”,“421”的家庭模式使得凱凱成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以及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6個成人圍著1個孩子轉的家庭教育模式,使得大家對凱凱比較溺愛,凱凱的各種要求都會得到滿足。加上凱凱平時缺乏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使凱凱與同伴交往能力缺失,不能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與需要。于是便出現了案例中試圖用攻擊性行為實現自己擁有“冠軍陀螺”的目的。
一天,我班舉行創編故事比賽,比賽開始了,小朋友們個個爭先恐后地舉起了手:"老師,我來講,我來講……"
我班的陳天祥首先搶著站到前面講了起來:"一天,烏龜和兔子去拔蘿卜……"剛講到這里,小朋友們就大叫起來:"不對,不對!是烏龜和兔子賽跑,不是拔蘿卜,小兔子才拔蘿卜呢!"小朋友們你一言我一語,把講故事的陳天祥說得面紅耳赤,十分尷尬。我正著急,唐嘉成急中生智接著說:"上次,是龜兔賽跑,烏龜勝了,小兔輸了。烏龜雖然勝了,但它還愿意和小兔結好朋友。所以烏龜就去幫小兔拔蘿卜。"其他小朋友還是不服氣,又嚷嚷道:"烏龜又不吃蘿卜,他們拔蘿卜干什么?這樣編不行!"
這時我請小朋友安靜下來:"大家想一想,烏龜和兔子賽跑這個故事中,烏龜勝利了,但是烏龜還想多學本領,愛勞動,出去拔蘿卜有什么不好?而且很愿意幫助別人,尊敬他人,請小朋友們一起來編這個故事,看誰編得好。"
過了幾分鐘,我請小朋友自由發言,有的說:"烏龜很愛勞動,拔了蘿卜和伙伴一起分享。"有的說:"兔媽媽生病了,年紀大了,拔蘿卜給兔媽媽吃。"還有的說:"小兔快過生日了,烏龜想拔蘿卜送給小兔做生日禮物。"
聽了小朋友們的發言,我也跟著孩子們的思路一起編完了故事。
通過這次幼兒創編故事,使我感受到了幼兒豐富的想象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育活動中,我們要為幼兒創設民主寬松的氛圍,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和愿望,讓幼兒在思考和討論中尋找答案,培養他們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
任奕冰小朋友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小男孩,但是有一個令人頭疼的"毛病":愛插嘴。有時,我剛說個開頭,他接過去嘰里呱啦說個不休,惹得其他小朋友也跟著叫。在課堂上,有時根本不聽我的話。 這一天,我剛說:"小朋友喝水。"他便叫:"一組、二組別去。"可是全班小朋友并不聽他的,一齊涌到了水杯架跟前。見此情景,我靈機一動,先讓小朋友回座位上去,然后宣布:現在請任奕冰來當小老師。孩子們見狀都覺得好玩,嘻嘻哈哈吵成了一團仁奕冰大聲喊:"一組去喝水。"絲毫沒有用處,我趁機會對他說:"你一個人的聲音怎么能比他們那么多人的聲音大呢?老師上課的時候,你老講話,別人還聽的見嗎?"他紅著臉搖了搖頭。這件事后,他的"毛病"改了許多。 針對各個孩子的特點進行教育,比干巴巴的說教要有效得多。
《中班教育隨筆篇》:中班教育隨筆篇第1篇 面對來自不同的幼兒,我覺得應用多種不同的教育方法來教育幼兒。 一次,戶外活動結束后回到教室,準備和孩子們學習健康課時,我突然發現空著一個座位,"這是
《中班幼兒教師隨筆15篇》:第1篇中班幼兒教師隨筆 新學期開始,我們又迎來了一批新的小朋友。他們中大多數孩子沒有上過托班,乍然離開自己熟悉的家和家人,進入幼兒園這么一個全新的環境,有多么的不適應。 看,幾個性格內向、膽怯的孩子從父母或
《中班教育教學隨筆17篇》:第1篇中班教育教學隨筆 教學是否有效,將直接影響幼兒園的保教質量。于是,有效教學便成了一線教師的專業追求。 漸漸地,我們發現:邏輯性較強的活動往往都不怎么好玩。于是,對教學有效性的追求還未下眉頭,對活動趣味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