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01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中班教育隨筆《餐后貼紅花的激勵》,是優秀的中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我們班有一個在餐后貼紅花的習慣,這個習慣從開學初延續到現在了,也促進了我班幼兒進餐習慣的養成。開學初,我在收拾餐具的時候,發現有幾個孩子剩著飯菜,量不多,再吃幾口是可以吃干凈的,也許這是一個剩飯菜的壞習慣,我想:應該引導他們養成吃“白白”碗的習慣。一開始,我用說教的形式,要求他們要把碗里的飯菜吃干凈,可是效果甚微,有幾個孩子的飯或者菜沒吃完,他就偷偷的來倒掉。被我看見了,就要他們搬回去再吃干凈。這樣幾次來回,我雖然盯得緊,但還是有些孩子沒有吃干凈,不是剩了菜就是剩了飯,甚至有個別孩子還以哭來對付我。
后來想到:給吃三個“白白”的孩子貼朵紅花,請了第一個吃完飯的孩子來貼紅花。幾天下來效果不錯,不用老師再喊快吃干凈,孩子們為了得到小紅花,不僅把飯菜吃得精光,就連湯也喝得一滴不剩。每天吃飯前,我們老師會根據菜和湯的情況,變幻貼紅花的標準,如有骨頭的菜、有個菜咸了、有大肥肉等,老師會詳細的說明要吃掉哪些就可以來貼紅花了。
三個“白白”碗貼紅花的方法用了一段時間后,我發現添飯的人不多,幾乎沒有。如果哪次老師普遍給每個碗里飯分得少了,他們吃完了三個碗,也沒有人來添飯,桶里的飯剩得很多。有可能還有幾個孩子沒吃飽,我總問著:“誰還要飯”,可沒人搭理我。我猜有些孩子是這樣想的:我要得到小紅花,如果添了飯,沒吃完就沒有小紅花了,也許也有孩子這么想:我要吃得最快,當給別人貼紅花的工作人員。
為了鼓勵添飯的孩子,我增加了貼紅花的標準,給添飯的孩子也一朵紅花。貼紅花的工作人員增加到兩個,一個負責貼吃三個“白白”碗的,一個負責貼吃兩碗飯的。小工作人員坐在前面監督著大家的吃飯情況,一刻也不放松,誰也不敢來蒙騙他們而得到小紅花。有些孩子為了得到兩朵紅花,他來添第二飯時,對我說:“老師,我要一點點”。我會給他一小勺,兩口就吃完了,他就會神氣地向小工作人員匯報我吃了三個“白白”碗,吃了兩碗飯。添飯的人多了,總體的吃飯速度也快了,是因為平時有些吃飯磨磨蹭蹭的孩子,也想得兩朵花,如果不早點來添飯的話,別人早把飯添光了,哪有機會添飯,得紅花呢!
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讓他們擁有健康的身體,我一直在尋找和改進方法,以提高自己培養幼兒和管理班級的能力。
曹維倫是我們班里一個很頑皮的孩子,他頑皮的一刻也坐不住,這兒爬爬,那兒摸摸,滿教室里來回跑。上課時,他忙著做小動作。我想了好多辦法讓他做在位子上不亂跑,可都不見效。無論是講道理還是受批評,對他也只是"耳旁風"。今天孩子們都去上小便,準備洗手吃午飯了,可他還在臥室里到處亂跑。我實在是沒轍了,給他找點事情做吧,也許能讓他安靜一會。“曹維倫”,我交給你一個艱巨的任務好不好?"小調皮睜大眼睛好奇的盯著我,"你在這兒監督小朋友洗手……" "我會提醒他們要洗干凈!"我還沒說完,他就興奮的告訴我。我說:"好的!太棒了!""你就在這里提醒小朋友們,浩浩真象個男子漢?""嗯!"他使勁兒的點點頭。
就這樣,從第一個到最后一個洗手的孩子,曹維倫都在嚴格的督促他們,一刻也沒有離開。吃完飯,我又讓他去幫小朋友們擦桌子,課上幫老師分教具。這天,曹維倫像變了個孩子似的,不再到處亂跑,而是認真的做事,樂于助人。得到了小朋友和老師的贊揚,還有一朵小紅花,曹維倫開心的笑了起來! 是啊,像曹維倫這樣的孩子有很多,差不多哪個班里都有一兩個!他們并不是不聽話,只是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就連擦桌子、擺拖鞋,他都會認為是件好玩的事情。因此,做為一名優秀的幼教工作者要深刻的把握孩子的心理特征,對于個別性格獨特、鮮明的孩子更要重視!有時也許多給孩子找點事情做,他會變得伶俐、聰明又能干。為了能激發孩子能在各方面都有進步,我特別制作了一個小紅星評比欄。小朋友早上能按時入園、尊敬老師、團結小朋友,上課認真聽講……。老師就在他的名字后面貼上一顆漂亮的小紅星。小朋友們比一比,看一看,哪個寶寶乖,得的紅星最多。孩子們都瞪大眼睛注意的聽著,有的還不時地點點頭。看來他們都想得小紅花呢?
午餐后,先吃完的幼兒照例按意愿選擇餐后活動。一部分幼兒選擇了觀看自然角。這是我班幼兒最喜歡光顧的地方,這里的植物都是孩子、家長和教師一同種植的。每天的入園時間和餐后活動這里是孩子們交流的好場所。因為,在這里每天都有新發現,孩子尤其關注自己種植的一花一草,留意班里飼養的金魚。這時,只見一位小朋友急匆匆地跑來告訴我:“小龔老師,金魚死了!”此言一出,吃完飯的幼兒全都涌向自然角,親自看看究竟。教室里也象燒開了水一樣,鬧鬧騰騰。一部分先睹為快的幼兒也跑來拉我:“真的,金魚死了,快去看看吧!”我想到自上周五換了水以后,今天早上來看見金魚還是活鮮鮮的又忘記了換水,所以連續幾天沒換水,有這個結果是必然的。我懷著抱歉和愧疚的心情來到自然角,看見金魚肚皮朝天,一動不動,魚缸里的水里有泥土、很多金魚糞便,水也很臟了。午間活動我提前結束了自由活動時間,鄭重地端出金魚缸,幼兒們情緒再次激動。于是,我順勢利導,請幼兒猜測金魚為什么死了。蔡燁:是徐衛東用手抓了金魚,金魚就死了;楊海笑:因為水臟了,金魚喝了病死了;茅佳怡:吃多了,脹死了;最后,我肯定了幼兒們積極動腦的精神,總結了金魚之死的原因。幼兒之間的種種猜疑和相互指責也嘎然而止了。反思:孩子們在交談中,透射出了對“金魚之死”的極大興趣,當我感受到了幼兒的這一興趣時,不是漠不關心,而是判斷價值后回應。作為教師應關注幼兒的生活、游戲,了解孩子的學習經驗。基于以上的教育價值,教師適時的介入與指導,順應著孩子們的興趣,擴展孩子們的問題。教師不僅要給孩子留出自由猜想和探索的空間,還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在鼓勵孩子大膽猜測的同時,又自然地將幼兒間的相互埋怨、胡亂指責轉化為探究真正原因,使幼兒積累正確的生活經驗。
一直以來都在尋找一種能讓孩子們接受,又能讓老師舒服的教育方式。中班的孩子潛意識里自尊心已經相當的強,特別是對“小紅花”非常敏感,加上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地心態,大家對“小紅花”就尤為的重視。其實,這只是激勵孩子們的一種措施而已,每一次,看著孩子們對“小紅花”渴望的眼神,常常在思索,如何才能既保護了孩子幼小地心靈,又能起到激勵教育和提升的作用。
班上幾位性格內向地孩子,平時不善于和老師交流,上課也很少發言,不是他(她)們不懂,而是出于害羞,為了激勵他(她)們主動交流的積極性和逐步改掉害羞心理。于是,到了每周五發“小紅花”的儀式上,我和孩子們討論后,立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想要“小紅花”的幼兒,必須走上來告訴同伴們,你哪里棒了或者哪里進步了,所以可以得到一朵“小紅花”,那怕只有點滴,都及時給以肯定。剛開始,活躍的孩子們都爭先恐后地來講述自己的光輝史,內向孩子們的那種欲言又止地神態令我不安。一個星期、兩個星期過去了,還在沉默著、較量著、堅持著,但我也絕不輕易心軟送上“小紅花”,否者就會功虧一簣,所有的努力就白費了。 這天,又到了爭取“小紅花”的日子,終于迎來了“撥開云霧的這一天”。看著同伴們額頭上閃亮的“小紅花”,樂有點心動了,在同伴的鼓勵聲中,教師眼神的注視中,樂終于站了起來,雖然靦腆,但步伐卻堅定地向我靠攏,手指撥弄著衣角,輕輕地告訴我“老師,我今天將熱氣球畫地很好,還展示在美工區”。樂終于貼上了“小紅花”,緊緊咬著嘴唇轉身地剎那間,我讀懂了她內心的那份燦爛。
“小紅花”行動還在班中繼續,這種激勵,這種措施,使得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我肯定能力得到了一定得提升,自信心、賞識能力也得以發展,學會尋找閃光點。雖然我不敢說這種逼出來的方法,將來對孩子們有多大的影響,但至少現在我能讓他們深切感受到成就感,體驗到努力爭取的意義,這就夠了。
一直以來都在尋找一種能讓孩子們接受,又能讓老師舒服的教育方式。中班的孩子潛意識里自尊心已經相當的強,特別是對“小紅花”非常敏感,加上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地心態,大家對“小紅花”就尤為的重視。其實,這只是激勵孩子們的一種措施而已,每一次,看著孩子們對“小紅花”渴望的眼神,常常在思索,如何才能既保護了孩子幼小地心靈,又能起到激勵教育和提升的作用。
班上幾位性格內向地孩子,平時不善于和老師交流,上課也很少發言,不是他(她)們不懂,而是出于害羞,為了激勵他(她)們主動交流的積極性和逐步改掉害羞心理。于是,到了每周五發“小紅花”的儀式上,我和孩子們討論后,立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想要“小紅花”的幼兒,必須走上來告訴同伴們,你哪里棒了或者哪里進步了,所以可以得到一朵“小紅花”,那怕只有點滴,都及時給以肯定。剛開始,活躍的孩子們都爭先恐后地來講述自己的光輝史,內向孩子們的那種欲言又止地神態令我不安。一個星期、兩個星期過去了,還在沉默著、較量著、堅持著,但我也絕不輕易心軟送上“小紅花”,否者就會功虧一簣,所有的努力就白費了。
這天,又到了爭取“小紅花”的日子,終于迎來了“撥開云霧的這一天”。看著同伴們額頭上閃亮的“小紅花”,樂有點心動了,在同伴的鼓勵聲中,教師眼神的注視中,樂終于站了起來,雖然靦腆,但步伐卻堅定地向我靠攏,手指撥弄著衣角,輕輕地告訴我“老師,我今天將熱氣球畫地很好,還展示在美工區”。樂終于貼上了“小紅花”,緊緊咬著嘴唇轉身地剎那間,我讀懂了她內心的那份燦爛。
“小紅花”行動還在班中繼續,這種激勵,這種措施,使得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我肯定能力得到了一定得提升,自信心、賞識能力也得以發展,學會尋找閃光點。雖然我不敢說這種逼出來的方法,將來對孩子們有多大的影響,但至少現在我能讓他們深切感受到成就感,體驗到努力爭取的意義,這就夠了。
一直以來都在尋找一種能讓孩子們接受,又能讓老師舒服的教育方式。中班的孩子潛意識里自尊心已經相當的強,特別是對“小紅花”非常敏感,加上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地心態,大家對“小紅花”就尤為的重視。其實,這只是激勵孩子們的一種措施而已,每一次,看著孩子們對“小紅花”渴望的眼神,常常在思索,如何才能既保護了孩子幼小地心靈,又能起到激勵教育和提升的作用。
班上幾位性格內向地孩子,平時不善于和老師交流,上課也很少發言,不是他(她)們不懂,而是出于害羞,為了激勵他(她)們主動交流的積極性和逐步改掉害羞心理。于是,到了每周五發“小紅花”的儀式上,我和孩子們討論后,立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想要“小紅花”的幼兒,必須走上來告訴同伴們,你哪里棒了或者哪里進步了,所以可以得到一朵“小紅花”,那怕只有點滴,都及時給以肯定。剛開始,活躍的孩子們都爭先恐后地來講述自己的光輝史,內向孩子們的那種欲言又止地神態令我不安。一個星期、兩個星期過去了,還在沉默著、較量著、堅持著,但我也絕不輕易心軟送上“小紅花”,否者就會功虧一簣,所有的努力就白費了。
這天,又到了爭取“小紅花”的日子,終于迎來了“撥開云霧的這一天”。看著同伴們額頭上閃亮的“小紅花”,樂有點心動了,在同伴的鼓勵聲中,教師眼神的注視中,樂終于站了起來,雖然靦腆,但步伐卻堅定地向我靠攏,手指撥弄著衣角,輕輕地告訴我“老師,我今天將熱氣球畫地很好,還展示在美工區”。樂終于貼上了“小紅花”,緊緊咬著嘴唇轉身地剎那間,我讀懂了她內心的那份燦爛。
“小紅花”行動還在班中繼續,這種激勵,這種措施,使得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我肯定能力得到了一定得提升,自信心、賞識能力也得以發展,學會尋找閃光點。雖然我不敢說這種逼出來的方法,將來對孩子們有多大的影響,但至少現在我能讓他們深切感受到成就感,體驗到努力爭取的意義,這就夠了。
我們班有一個在餐后貼紅花的習慣,這個習慣從開學初延續到現在了,也促進了我班幼兒進餐習慣的養成。開學初,我在收拾餐具的時候,發現有幾個孩子剩著飯菜,量不多,再吃幾口是可以吃干凈的,也許這是一個剩飯菜的壞習慣,我想:應該引導他們養成吃“白白”碗的習慣。一開始,我用說教的形式,要求他們要把碗里的飯菜吃干凈,可是效果甚微,有幾個孩子的飯或者菜沒吃完,他就偷偷的來倒掉。被我看見了,就要他們搬回去再吃干凈。這樣幾次來回,我雖然盯得緊,但還是有些孩子沒有吃干凈,不是剩了菜就是剩了飯,甚至有個別孩子還以哭來對付我。
后來想到:給吃三個“白白”的孩子貼朵紅花,請了第一個吃完飯的孩子來貼紅花。幾天下來效果不錯,不用老師再喊快吃干凈,孩子們為了得到小紅花,不僅把飯菜吃得精光,就連湯也喝得一滴不剩。每天吃飯前,我們老師會根據菜和湯的情況,變幻貼紅花的標準,如有骨頭的菜、有個菜咸了、有大肥肉等,老師會詳細的說明要吃掉哪些就可以來貼紅花了。
三個“白白”碗貼紅花的方法用了一段時間后,我發現添飯的人不多,幾乎沒有。如果哪次老師普遍給每個碗里飯分得少了,他們吃完了三個碗,也沒有人來添飯,桶里的飯剩得很多。有可能還有幾個孩子沒吃飽,我總問著:“誰還要飯”,可沒人搭理我。我猜有些孩子是這樣想的:我要得到小紅花,如果添了飯,沒吃完就沒有小紅花了,也許也有孩子這么想:我要吃得最快,當給別人貼紅花的工作人員。
為了鼓勵添飯的孩子,我增加了貼紅花的標準,給添飯的孩子也一朵紅花。貼紅花的工作人員增加到兩個,一個負責貼吃三個“白白”碗的,一個負責貼吃兩碗飯的。小工作人員坐在前面監督著大家的吃飯情況,一刻也不放松,誰也不敢來蒙騙他們而得到小紅花。有些孩子為了得到兩朵紅花,他來添第二飯時,對我說:“老師,我要一點點”。我會給他一小勺,兩口就吃完了,他就會神氣地向小工作人員匯報我吃了三個“白白”碗,吃了兩碗飯。添飯的人多了,總體的吃飯速度也快了,是因為平時有些吃飯磨磨蹭蹭的孩子,也想得兩朵花,如果不早點來添飯的話,別人早把飯添光了,哪有機會添飯,得紅花呢!
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讓他們擁有健康的身體,我一直在尋找和改進方法,以提高自己培養幼兒和管理班級的能力。
《中班隨筆教育3篇》:中班隨筆教育第1篇老師的眼淚我帶的是幼兒園中班,小家伙們仿佛有無窮的精力。星期一午睡時,冬冬特別興奮,就是不愿意睡覺。我雖然有困意,但也要陪他玩游戲,可忍不住打了個大大的
《18篇中班幼兒中班教育隨筆》:18篇中班幼兒中班教育隨筆第1篇幼兒園中班教育隨筆(一):特殊孩子特殊照顧 戶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還有的跳繩……象一只只歡樂的小鳥活躍
《幼兒園教師中班隨筆16篇》:第1篇幼兒園教師中班隨筆 幼兒園教師隨筆:老師的適時指導也很重要 我們班近一段時間,孩子們喜歡上了剪紙,美工區的展板上放了不少孩子們的作品。有帆船,有房屋,有大樹,有小花,有動物……但是同時問題也出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