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01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中班教育隨筆《科技節中班染紙活動》,是優秀的中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隨筆:科技節中班染紙活動
9月21日,我園舉行了“我們身邊的科學——紙的世界”科技節活動的開幕式。本次的科技節也就此拉開了帷幕。本次科技節以“紙”為主題,歷時一月。在這金秋的一個月中,我園圍繞“紙”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科技節活動,包括教育教學、科學實踐、區域活動等等。我們分別開展了大班的“紙橋搭建比賽”、中班的“染紙活動”、小班的“紙飛機比賽”。活動中我們還特地邀請了家長們一起來參加,活動中也得到了家長們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個別家長還特地請假來參加我們的科技節活動。活動中,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動手動腦,發揮奇思妙想,創造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
我們中班組的染紙活動是邀請家長和孩子們一起設計創作出美麗的染紙作品。那天下午,3點不到很多家長已經等在了幼兒園門口。此時的我們正在多功能廳準備染紙活動材料,準備材料時我們顯得有點倉促,雖然我們老師都在忙著準備,可是在時間的準備上我覺得還是應該提前一點。活動開始了,我們在前面的黑板上貼上了我們老師創作的染紙作品,施老師主持了本次活動,在活動前她為家長們介紹了我們幼兒園本次活動的主題以及流程,還簡單介紹了一下染紙的來歷和如何制作。我們在每組上都準備了餐巾紙、宣紙和普通白紙,請家長們自由選擇紙張進行創作。在活動中,我發現有很多奶奶來陪著孩子一起參加活動的,因此她們不知道該如何進行創作,這些奶奶們就拿起了桌上顏料盒里的棉簽讓孩子在紙上畫畫。我發現了之后,就跟她們說我們是染紙活動不是畫畫,請你們重新選擇一種紙張,然后用這張紙在顏料盒里蘸上顏料來創作出一幅美麗的作品,經過我的講解這些奶奶們知道該怎樣做了。可是在活動中我還發現不止一些奶奶們不知道該帶著孩子如何去進行染紙,一些爸爸媽媽們也不知道該如何進行染紙創作活動,后來我終于發現,在活動之前我們中班的老師們只是跟家長們在活動前簡單介紹了一下染紙的制作,而沒有進行實際的創作示范,家長們對于染紙的講解不能很好地理解,他們就需要直觀地操作示范。所以在今天的活動中就出現了以畫畫來代替染紙活動,后來我們老師很耐心地一組一組地去指導家長和孩子們進行染紙創作,終于在我們老師和家長們共同的努力下,一幅幅染紙作品還是很好地呈現了出來。
在活動的最后一環節,互相評比的時候,由于家長們來得比較多,整個活動場地顯得有點擁擠,但是還是在我們施老師和其他老師的協助下順利完成了評比環節。獲獎的小朋友不僅拿到了獎狀還得到了一個小獎品,他們非常地開心。因為他們不僅得到了獎勵,還了解到了染紙這一特殊的創作活動。家長們也是很高興的,因為他們在活動中和孩子們一起參與創作,增進了與孩子間的親情和溝通,同時也對我們幼兒園的科學特色了解更多。
雖然這次我們中班組的染紙活動開展得還是比較順利的,但是在準備階段還不是特別充分,在活動前顯得有些急促,以后舉辦類似的活動我們準備一定要充分,考慮得全面些。還有在場地的安排方面,由于人數較多,顯得有點擁擠,我們可以分成兩批進行,這樣在主持的時候也比較省力,在活動進行的時候老師們也比較好指導。
在實施《綱要》改革課程的今天,積極創設活動區,引導幼兒開展區域活動、從中獲得主動發展,已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往往存在不少指導上的困惑,主要表現在:
1、投放的材料,如何及時順應幼兒的興趣和發展需要?
2、孩子多時,教師指導如何支持孩子個性需要和發展?3、不知如何有效地幫助幼兒進行活動,缺乏相應的指導策略。這幾個難題影響了區域活動的有效開展,使得本該發生的教育過程被失落,“區角”成為孩子們打發時間的地方。因此,我們進行中班區域活動的指導策略研究,針對難點、結合實際,探索區域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指導策略,努力使區域活動成為教育活動(或者說是課程)的重要形式,體現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一、研究案例——以幼兒為主體、努力使區域活動成為教育活動(或者說是課程)的重要形式 在學習《綱要》的基礎上,我們嘗試在中班創設一個豐富多樣的、多功能多層次的、具有選擇自由度的活動區,讓每個孩子主動參與其中自主活動,教師則在此過程中觀察、了解幼兒,根據幼兒的差異,個別化地進行指導,使區域活動有利于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努力體現“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觀念。下面我就通過以下具體的活動實錄,對包含在其中的教師行為進行嘗試性剖析。 實錄:區域活動開始了,小朋友們帶上各自的進區牌,在區角旁用彩色筆做一個記號后,陸續進區活動了…… 區域名稱 活動內容與投放材料 活動情況 教師行為 美工區 活動內容:我來教你來學投放材料:幼兒共同收集制作的有關材料 教師:今天,陳瀅帶來了一個她的作品,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陳瀅小朋友說:“你們看,這是我在家里折的小魚!“那你教我們好不好呢?”傅一凡小朋友問,陳瀅“好呀,你們每個人要找一張正方形的紙……”小朋友們開始學習折小魚了 鼓勵幼兒將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同伴讓幼兒進行互動學習 語言區 活動內容:講述錄音投放材料:錄音機 歐陽正林小朋友正在私密區里對著錄音機自編故事。 不介入,用聽磁帶的方法了解幼兒講述情況 動手區 活動內容:使用筷子提供材料:練習區——筷子、各種小動物的模型、各種食物模型;比賽區——筷子玻璃珠、籃子、計時鐘、統計表、規則標志等 比賽區中,幼兒正進行夾珠子比賽。其中“裁判”正認真數著秒針移動的圈數,控制比賽時間……突然,黃瀾小朋友拿著小動物食物的盤子跑過來說:“我們用它來比賽吧!”小朋友們著急地說:“不行,這里有標記,比賽只能用珠子!”黃瀾小朋友站在一旁生氣……教師立刻明白黃瀾小朋友一定還不會夾珠子,便把她帶到練習區,鼓勵她和小朋友們比賽給小動物喂食物 用標志進行隱形指導;發現幼兒的困難,及時介入科學區 活動內容——觀察“小蝌蚪”投放材料:裝有小蝌蚪的盆子 鐘曉華小朋友來到自然角大叫起來:“快來看,小蝌蚪長出前腿了。”幾個小朋友圍了過去,你擁我擠地尋找長出前腿的小蝌蚪。教師問:“怎樣才能讓大家看清楚、數清楚長前腿的小蝌蚪呢?” “在它們的身上掛個牌子”,“不好、這樣小蝌蚪很辛苦,給小蝌蚪涂上顏色”,“那不是一下子就掉顏色了嗎?”,教師:“那怎么辦呢?”連扶濤小聲地說:“可不可以把它們分開放?”教師接著問:“怎么分開呢?”“把長前腿的小蝌蚪放到另外一個盆子里養。” 連扶濤小心地回答。教師:“小朋友們,這個方法怎么樣?”幼兒們都點頭說好。于是,小朋友們開始尋找舀蝌蚪的工具和盆子…… 直接介入,以問題促進幼兒不斷探究 自由區 活動內容:棋類游戲投放材料:幼兒自帶各種棋類玩具 幼兒自由結伴,帶著草席到自己喜歡的角落玩起了五子棋、飛行棋、斗獸棋……這時,有兩個小朋友吵了起來,教師注意傾聽他們的話語,認為他們還無法形成對游戲規則的共識,便走了過去 幼兒發生糾紛時介入 整個實錄展現的是孩子們在一次區域活動中的過程,教師對教育行為的較好把握,為幼兒完成學習過程提供了條件。
二、研究結果——靈活調控活動過程中的環境材料、開放性的教師指導配合多樣的記錄,將大大促進區域活動的開展 (一)以環境材料為媒體,將教師的指導轉化為幼兒的積極行為。 1、層次性策略,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水平 動手區——“使用筷子”的創設,從情感體驗入手,根據幼兒原有水平的差異,在材料中予以區分:對初學使用過筷子的幼兒,我們創設了練習區——給小動物喂食,讓幼兒嘗試夾方形或有棱角的“食物”,幫助幼兒獲得成功,從而體驗幫助小動物喂食的樂趣;對已有使用過筷子經驗的幼兒,我們創設了比賽區——夾珠子比賽,我們提供的材料是:每人十粒珠子、兩個小碗、一雙筷子,墻上還有他們夾珠子的數量記錄表、名次統計表。以這種方式使材料和形式具有挑戰性,幼兒在比賽中,既體驗成功的喜悅,又獲得多方面的發展。
今天的棋類區有兩組小朋友在玩。我看到李緒偉先到,他一直在等待另外一個小朋友來,東張西望的。過一會,章宇辰來到。他就和章宇辰一起下起飛行棋來。我看到他們兩人一開始的時候好長時間沒有下起來。他們一直在說話,好像在爭論到底怎么下。尤其是李緒偉,好像說了很多話。但是聽起來好像說的都是跟下棋有關的話。
他們爭論著骰子怎么拋,拋到的數字怎么走棋子,棋子怎么走,拋到6怎么辦,走的線路是怎么樣的等等。
我們在玩區域活動的時候,經常會注重玩的過程。對孩子來說,也是一般情況下,就是玩,在玩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然后邊玩邊解決。
像這樣的玩之前先來討論的情況很少。而且他們是針對下棋的方法和規則來討論的更少。
這種現象是一種難得的好現象。因為我們在玩一種游戲之前,經常需要達到共識,對游戲的方法和規則等大家都認識一致時,游戲才能正常運轉起來。
針對這個情況,我覺得可以把這種現象進行發揚。我們在區域活動中,可以引導孩子對游戲的規則進行討論,交流。這種討論和交流可以幫助孩子對游戲的更加明確,兩個人的認識可以達到一致,對順利地完成游戲是非常有幫助的。
區域活動中許多游戲都需要這樣的交流與溝通。這也是幼兒提高游戲能力的體現。
活動背景:
幼兒音樂活動包括歌唱活動、韻律活動、欣賞活動和打擊樂活動。在主題背景下,我們已嘗試著將唱唱演演、肢體造型的表現、聽賞音樂的基本要素等藝術表現形式融合于主題內容之中,而對打擊樂演奏這一領域的觸碰顯得很荒蕪,往往怕受到其技能要求、單一摹仿等多方面因素的束縛而不敢直面。那么,在二期課改的今天,幼兒打擊樂活動如何才能與生活內容自然的整合?如何使幼兒獲得更均衡的音樂要素呢?這一連串的困惑引發了我在實踐中的思考……
而這次的鹿城區優質課展示活動中,我有幸聽到了一節名為《會伴奏的紙》的中班藝術活動,執教者是溫州市第五幼兒園的王秀微老師。于是,帶著興奮的心情,我嘗試記錄了這節藝術活動,也盡我的所能進行了評析,希望得到的一些啟發與同行共勉。
活動描述:
一、談話引題
1、師:你們都聽到過什么聲音?
幼兒回答:蟋蟀叫聲、打雷聲、獅子吼、火箭聲……
2、師:今天王老師帶來一張紙發出聲音的紙,教師用手彈紙,.幼兒傾聽紙的聲音.。
師:請小朋友們自己想辦法使紙發出聲音?請個別幼兒上前演示自己用什么辦法使自己的紙發出聲音,并集體學習。
幼兒:用腳在紙上跳、扔起來、踢起來、拍……
評析:教師通過使幼兒對生活中各種聲音的回憶,從而聯系到紙發聲,并讓幼兒通過自己動腦想出使紙發聲的方法,與平常的音樂活動相比較更加的新穎與別出心裁。
二、教師示范:
1、師:老師用折紙折“風車”甩出聲音請小朋友們聽聽是不是與自己的使紙發出的聲音一樣。
2、師:播放一段音樂,如果用紙伴奏可以怎么伴?
幼兒:彈、搖
3、熟悉音樂節奏:教師與幼兒用手一起打節奏。
4、教師示范用紙來伴奏。
提問:
①老師用什么辦法伴奏?(彈、搖)
②除了彈以外,什么地方用到搖?
6、出示歌譜,邊拍邊帶幼兒一起用紙伴奏。
提問:
音樂節奏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幼兒用紙打節奏。
評析:在教師示范這一環節中,用紙伴奏是小朋友們平時沒有接觸過的,所以教師在引導幼兒用紙給音樂伴奏還是有困難的。幼兒與教師的互動不是很積極。其實教師可以先用其他伴奏樂器給音樂伴奏。如:小鼓、響鈴、在不同的節奏使用不一樣的伴奏方式。從而過渡到用紙伴奏,引導幼兒在不同的音節長度使用不同的方法,如:拍、彈,幼兒更容易接受。
三、幼兒操作活動
1、請幼兒用自己的方法給音樂伴奏兩次。
2、分組表演:幼兒分成紅黃兩隊并選好隊長。
教師提要求:仔細聽音樂,根據音樂的節奏伴奏,伴的好的小朋友可以當隊長指揮自己的組員。
3、幼兒與教師點評別組幼兒的表現。
評析:在幼兒操作這一環節,教師組織的很好,條理清晰。推選隊長也更激發了幼兒的積極性。但在配音樂伴奏時,很多幼兒還不能很清楚的根據節奏為音樂伴奏。我認為有兩點不足的地方:
1、音樂的節奏對比不明顯,幼兒比較難分辨。
2、在分組表演之前可以多幾次的鞏固練習。這樣分組表演的效果會更好。
四、教師小結:
生活中除了樂器可以伴奏,紙也可以伴奏,我們到外面去找找還有什么可以伴奏。
案例反思:
《綱要》指出:我們要引導、支持、鼓勵幼兒參加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注重幼兒的感受、體驗和情感表達方式,積極地豐富幼兒的音樂經驗和審美情趣,提供幼兒自主表達的音樂空間,提高幼兒的音樂表現技能和能力,讓幼兒真正成為了音樂活動的主人。在王秀微老師這一節課中,在本次《會伴奏的紙》這一活動中,用紙伴奏,突破了以往音樂活動的傳統形式。從簡簡單單的一張紙,到通過動手用不同的方式讓紙發出聲音,最后用紙伴奏并表演。活動中幼兒充分體驗到音樂活動的樂趣。在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的同時增強了了幼兒的能力 。通過這一活動對我也有著一定的啟發。
一、給予音樂教育目標以新的定位
以往的音樂教育大多注重“成品”的灌輸,以功利性的追求為目標,希望見到立竿見影的、即時的效果。而主題背景下的音樂活動的價值則是以幼兒自主的表達及真切的體驗為目標,追求的是長遠的效應。漸漸地我們認識到幼兒發展的所有方面都是有關聯的,每個幼兒都是有自己成長和發展方式、速度的獨特個體,因此不能只靠一個預定的目標來要求所有的幼兒完成同一項任務。
二、給予音樂教育內容以新的來源
以往的音樂教育內容往往都是老師根據教材預設的,雖然有時也能根據季節、節日等進行選材,但大多數時候還是與幼兒的實際需要相脫節。而主題背景下的音樂活動卻是從幼兒生活中選擇的內容,是切合幼兒的生活經驗的,是幼兒的興趣與需要的所在。
三、給予音樂教育教學以新的方法
以往的音樂活動我們大多運用的是示范法、講解法。幼兒的學也只是單一的模仿。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幼兒一旦脫離了教師的教就無所適從的現象。在實踐中,“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再也不是喊喊口頭,也并非紙上談兵了,它必須通過一些實實在在的方法來落實、來完成。
開學已經一個月了,我班的早操隊伍依然是歪歪扭扭,很沒有精神。“立正”孩子們三三兩兩地回應“一二。”不由地從我的嘴中發出的口令聲少了,隊伍更亂了。加上器械操使用的的瓶子三三兩兩橫七豎八地倒在地上,有的孩子看在一邊開小差,有的孩子蹲下來把瓶子放了又放,實在是亂!和站在一旁的大二班相比,我羞愧了決定一整中三班的“班容”。
我利用晨間談話的時間,給孩子們洗腦子,從根本上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要像解放軍叔叔一樣,一早就要有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站有站象,做個朝氣蓬勃的孩子。
抽出了部分孩子的游戲時間,練習口令,“立正”、 “向前看齊”、“向前看”“起步走”等,孩子的精神面貌開始好了起來,我很開心。起碼早操的時候,不是再是歪歪扭扭的了,做早操也認真了很多,精神面貌好了,做早操的幅度開始大了起來,踢倒的瓶子一個接著一個,我又下了禁令不準碰“瓶子放好以后不準碰瓶子。”當做完一節早操后,幾乎所有的拼字都倒地了。這可能么辦呢?最后,我班決定統一把瓶子放在左前方。踢倒瓶子的問題是解決了不少,可是隊伍有排不整齊了,孩子們怕瓶子會被踢到,走過兩步再去放瓶子,這樣隊伍有歪了。
這些孩子可真會鉆空子了,最后,我把所有的要求,在早操前說了一遍: “排隊做早操要像解放軍叔叔一樣有精神,小耳朵豎起來,時刻注意老師口令,排隊做早操的時候管好手里的瓶子和自己的嘴巴不要發出聲音,隊伍拍整齊以后,瓶子放在左前方,不要走動,做早操的時候也要和前面的小朋友對整齊。”這一次,我們的早操隊伍可算排好了!
孩子還小很多事情不能兼顧,而老師在考慮問題時就要全面,看到問題就要提出,積極努力改進這樣才會不斷進步。
中班的孩子已經有了較強的自我意識,同伴間的交往能力也明顯增強,會有各自友好的小群體,也經常是幾個小群體在一起開展一些游戲活動和討論活動,所以在區域活動中,同伴間的相互合作的意識也有了積極性的上升。特別是男孩子,一向都是以活躍的群體出現在老師的面前,他們對趣味性較強的走迷宮和棋類特別的感興趣。以下是我班幾個男孩子參與活動的前后經過。
陶晨、宇辰、永暢是很要的小伙伴,他們經常在區域活動時結伴進入益智屋,一開始是討論走迷宮的事情,各自拿著一張迷宮圖看著走著,有時會討論一下,覺得沒有勁了就一起打打鬧鬧,因為我沒有規定具體的游戲規則和方法,所以他們嘗試了自己的游戲方法,持續了一段時間后就被其他的事情帶走了心思,他們有些漫無目的,但因為有好伙伴,所以游戲的興趣還是很高,我就在一旁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看他們接下來會對其他什么事情感興趣。
有一天,班級的區角里拿來了幾張漂亮的報紙,上面有棋譜,陶晨第一個發現,課后,他就立即叫上了他的好伙伴,他們就在區角里翻弄起了這張報紙,討論著:“這個棋譜我見過。”“我也見過,我還知道是怎么玩的。你看”正當陶晨拿起報紙準備比劃時,老師敲小鈴了,上課的時間到了,我看見他們幾個小伙伴的眼神在上課之前還停留在那個角落里,肯定是好奇心在驅使。于是我覺得自己有必要抓住機會參與到他們的活動中了。
這周三的區域活動開始了,我有意地把他們安排在了有棋譜的區域里,他們也強烈的表示出了自己的這個愿望。活動開始了,他們把這張報紙拿出來放在桌上,很愛惜的鋪平了,陶晨是很有號召力的,他是這幾個孩子里的頭“玩這個是要骰子的。”可是他也沒有頭緒,到底應該拿怎么玩,只是在那里比劃著,其他幾個孩子就在一旁看,因為他們沒有找到骰子,我就提醒了他們:“區角里不是有瓶蓋嗎?”宇辰很快的拿來了瓶蓋當骰子,我再一次提醒“你們不是玩過石頭剪刀布嗎?”于是陶晨命令到:“我先和永暢玩,你們看著。”于是游戲開始了,他們選定了一個起點,用石頭剪刀布的方式決出了輸贏,陶晨頭腦很靈活,一下就知道了輸贏的方式,而永暢的反應比較慢一點,可贏了到底走多少呢,他們商量著,“就走一格吧。”“走一格很慢的,走兩格吧。”“還是走一格,你看,路很短的。”于是決定了走一格,兩個輪回后,遇到了他們伸出來的是一樣的,“這樣走嗎?”我搖搖頭,表示他們可以繼續往前,第一輪的游戲在我的帶領下走到了終點,旁邊看的孩子就有些躍躍欲試了,但又顯得不夠自信,我就說:“你們看,石頭碰剪刀,剪刀肯定輸了,剪刀剪步,布就碎了,而布卻能包石頭,如果一樣就再來一次。明白了嗎?”孩子們點點頭,于是游戲繼續以緩慢的速度開始了,我就離開了。
這次活動后,帶動了其他孩子,有更多的孩子參與了進來,而最先玩的那幾個又在討論著換一個規則玩是否更有意思,我想這會帶動他們思考的積極性,更會以他們群體合作的智慧來豐富他們的游戲內容,提高區域活動的學習和游戲價值,正因為孩子們有了這樣濃厚的興趣,我的指導才有如此好的效果,而介入的藝術便是教師要有敏銳的目光發現并抓住孩子的這個興趣點,及時和適時的介入,孩子有了想要學習的東西,又有了老師給予的正確的學習方法,就能自己去建構知識,孩子都是很聰明,就看老師如何引導。所以指導區域活動的關鍵是老師要善于及時發現,善于適時介入,善于正確指導。
管子積木是小朋友們的最愛。最近的一周,我在區域活動里安排了建構區,請幼兒建構積木小人。這一天,我巡視到了那里,看到浩浩、勛勛、帥帥等幼兒拼了個長長的棒子一樣的東西,握在手里還不停地開槍。我對他們說:“能不能搭個小人呢?”他們開始木然。我接著啟發說:“瞧,我這塊積木當作頭,行嗎?”聰明的涵涵開始迅速地用幾塊積木擺了個小人。我問他:“這個小人在干什么呢?”他說:“他在走路。”于是,我夸張地表揚了他,并且說:“能不能拼個大力士、射擊運動員……?”他們勁頭十足,紛紛動起手來。不一會兒,一個個小人拼出來了,有各種動作,各種姿態。
幼兒在建構區游戲,尤其是男孩子,如果讓他們按意愿構建會始終停留在自己的興趣上。那么老師該怎么辦呢。所以老師的適時啟發和有方向性的引導很關鍵。本次的區域活動里它是顯而易見的。
在第二天的區域活動中,我仍然繼續觀察建構區。他們有了前一天的活動經驗后,小朋友都想撘一個自己的運動小人。只是純粹模仿別人的大力士等。那我又想,怎么才讓他們拼出多種運動的小人呢。正當我無計可施時,一個孩子拿著自己的小人同時還擺出了小人的動作。于是,我請他們先做動作,然后再按照動作拼小人。結果好了起來。當我再次巡視到這個區域時,還發現了一個拼好的大方框,我想這可以當作足球門嗎!接著引導幼兒想象這個方框是什么,在我多次耐心地啟發下,幼兒才想到是足球門。那我就對他們說:“我們拼成的運動小人需要運動場地和運動器械,你能不能幫忙拼一些和運動有關的東西來呢?像足球門不就很好嗎!經過這樣的啟發后,幼兒們又開始動腦筋建構了,而且還引起更多幼兒的興趣,參與的幼兒多了。
在一個活動中,老師的啟發與引導應該是多角度,多層次的,不但有橫向的思考,還要有縱向的審視。老師也需要發散思維。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的活動更充分,更加精彩!
教育隨筆:科技節中班染紙活動
9月21日,我園舉行了“我們身邊的科學——紙的世界”科技節活動的開幕式。本次的科技節也就此拉開了帷幕。本次科技節以“紙”為主題,歷時一月。在這金秋的一個月中,我園圍繞“紙”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科技節活動,包括教育教學、科學實踐、區域活動等等。我們分別開展了大班的“紙橋搭建比賽”、中班的“染紙活動”、小班的“紙飛機比賽”。活動中我們還特地邀請了家長們一起來參加,活動中也得到了家長們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個別家長還特地請假來參加我們的科技節活動。活動中,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動手動腦,發揮奇思妙想,創造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
我們中班組的染紙活動是邀請家長和孩子們一起設計創作出美麗的染紙作品。那天下午,3點不到很多家長已經等在了幼兒園門口。此時的我們正在多功能廳準備染紙活動材料,準備材料時我們顯得有點倉促,雖然我們老師都在忙著準備,可是在時間的準備上我覺得還是應該提前一點。活動開始了,我們在前面的黑板上貼上了我們老師創作的染紙作品,施老師主持了本次活動,在活動前她為家長們介紹了我們幼兒園本次活動的主題以及流程,還簡單介紹了一下染紙的來歷和如何制作。我們在每組上都準備了餐巾紙、宣紙和普通白紙,請家長們自由選擇紙張進行創作。在活動中,我發現有很多奶奶來陪著孩子一起參加活動的,因此她們不知道該如何進行創作,這些奶奶們就拿起了桌上顏料盒里的棉簽讓孩子在紙上畫畫。我發現了之后,就跟她們說我們是染紙活動不是畫畫,請你們重新選擇一種紙張,然后用這張紙在顏料盒里蘸上顏料來創作出一幅美麗的作品,經過我的講解這些奶奶們知道該怎樣做了。可是在活動中我還發現不止一些奶奶們不知道該帶著孩子如何去進行染紙,一些爸爸媽媽們也不知道該如何進行染紙創作活動,后來我終于發現,在活動之前我們中班的老師們只是跟家長們在活動前簡單介紹了一下染紙的制作,而沒有進行實際的創作示范,家長們對于染紙的講解不能很好地理解,他們就需要直觀地操作示范。所以在今天的活動中就出現了以畫畫來代替染紙活動,后來我們老師很耐心地一組一組地去指導家長和孩子們進行染紙創作,終于在我們老師和家長們共同的努力下,一幅幅染紙作品還是很好地呈現了出來。
在活動的最后一環節,互相評比的時候,由于家長們來得比較多,整個活動場地顯得有點擁擠,但是還是在我們施老師和其他老師的協助下順利完成了評比環節。獲獎的小朋友不僅拿到了獎狀還得到了一個小獎品,他們非常地開心。因為他們不僅得到了獎勵,還了解到了染紙這一特殊的創作活動。家長們也是很高興的,因為他們在活動中和孩子們一起參與創作,增進了與孩子間的親情和溝通,同時也對我們幼兒園的科學特色了解更多。
雖然這次我們中班組的染紙活動開展得還是比較順利的,但是在準備階段還不是特別充分,在活動前顯得有些急促,以后舉辦類似的活動我們準備一定要充分,考慮得全面些。還有在場地的安排方面,由于人數較多,顯得有點擁擠,我們可以分成兩批進行,這樣在主持的時候也比較省力,在活動進行的時候老師們也比較好指導。
《安全教育隨筆中班3篇》:安全教育隨筆中班第1篇 幼兒的生命安全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透過遠程培訓,聽了專家的講座,我深感幼兒園工作的細微性、重要性。“千般照顧,不如自護”。家長和
《中班教學隨筆3篇》:中班教學隨筆第1篇 多給孩子解決問題的空間 今天下午,在孩子們進各個區角活動的時候,幾個孩子一下子涌到娃娃家,不一會就傳來孩子們爭吵的聲音:“我當爸爸,我先來的!&r
《中班教育隨筆200篇范文》:中班教育隨筆200篇第1篇 1、《老師,咱們睡覺吧》18篇幼兒園中班教育隨筆 這學期我帶的是中班的小朋友,小家伙們仿佛有無窮的精力。每個星期一的午睡時間,晨晨都特別興奮,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