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3來源:幼兒園學(xué)習(xí)網(wǎng)
這是中班上學(xué)期教育隨筆《注重積累,方能詮釋》,是優(yōu)秀的中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xué)習(xí)。
今天欣賞由二胡演奏的代表作《二泉映月》,照例我這樣提問:“你們聽了這首樂曲有什么感受?”顧雨昕說:“太慢了,我不喜歡。”唐婉喬說:“我很高興,想跳舞。”這樣的回答超過我的意想范圍,大跌眼鏡,一時間都不知道怎樣來接這話茬。
細細想來,在藝術(shù)教學(xué)中,音樂、美術(shù)、甚至是戲劇、舞蹈都是相互交叉、融合,互生互補的,由此提醒我們可以這樣來嘗試:在欣賞音樂作品時,我們也可以選用與音樂風格類似,情感基調(diào)相近的繪畫作品、舞蹈作品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再通過教師適時的引導(dǎo),引發(fā)幼兒遐想、共鳴,實現(xiàn)教師、幼兒、藝術(shù)作品三者充分的對話。這恰恰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藝術(shù)素養(yǎng),而藝術(shù)素養(yǎng)來自不斷積累。
于是,我對孩子們說:“每個人都說了自己的感受,那我們一起再來聽聽看《二泉映月》,演奏家講的是怎樣的一個故事呢?”我根據(jù)自己調(diào)查的關(guān)于《二泉映月》資料,一邊和幼兒聽著《二泉映月》的旋律,一邊說著瞎子二炳的故事。當我再一次提問:“你們聽了這首樂曲有什么感受?”時,倪晨鹿說:“我很難過,想哭了。”唐婉喬說:“二炳的故事太可憐了,他還在嗎?”顧雨昕說:“聽了以后,我覺得很傷心,我們可以幫助他嗎?”。。。。。。孩子們的情緒都被帶入《二泉映月》的世界里。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在教學(xué)中遭遇尷尬在所難免。藝術(shù)素養(yǎng)來自不斷積累,要改變現(xiàn)狀,最直接的辦法是以開放的心胸觀察,積累生活中細微的美。因為唯有留心積累方能生動詮釋。教師如此,幼兒亦如此。
每天早上來到幼兒園,都會聽到孩子們問“老師早上好”,可自從我來到這個班,坤坤從沒叫過老師好,更別說老師早上好了。今天我問坤坤“為什么不叫老師好?”他不語。不管我怎么反復(fù)問,他就是不說話。旁邊有小朋友說“他從小班就不問老師好”。我問他為什么不說話,他也不說話,最后我讓圓圓問他為什么,圓圓說:“他害羞……”是啊,這么長時間里,坤坤上課從來不舉手回答問題,除非我硬把他叫起來。說是因為害羞也很正常。 針對坤坤的這種問題,我開始了我的計劃,首先,是讓他覺得老師是平易近人的,游戲時間我主動加入他們這一組,開始坤坤還有些拘謹,不過看著大家玩的這么歡樂,他也就放開了。其次,上課我鼓勵所有的小朋友舉手回答問題,特別是坤坤。每次看到坤坤,我都會鼓勵他,我相信不久,他就會主動問老師好的。對待孩子有什么不能硬來,要把握好分寸,找到事情發(fā)生的原因,循序漸進,這樣才能獲得好的效果。
孩子犯錯誤是難免的,因為好奇、好問、好動、好學(xué)是孩子的個性,我們要做的是如何將孩子“犯錯誤”過程中的不利,消極因素轉(zhuǎn)化為有利積極的合理因素,假如不給孩子機會,而是一味地幫他或嚴聲怒罵地制止,非但剝奪了孩子尋求正確方法的樂趣,也會使孩子們變得懶于動手,不敢嘗試,習(xí)慣依賴成人。如:當四五歲的孩子還經(jīng)常要成人喂飯,跟他講道理,鼓勵、表揚等等很多辦法都用盡后還沒效果時,我們可采取不喂飯,讓其知道餓肚子的感受,孩子肚餓了,不用你喂,自然會找東西吃,多給孩子機會,讓他們在不斷“犯錯誤”中正常地成長吧!
案例實錄:
今天國際象棋活動的內(nèi)容是學(xué)習(xí)擺棋。我聲情并茂地講著:“小小兵兒站前排,兩輛車兒邊上守,馬兒駕駕站兩邊,兩象依次兩邊站,保護中間王和后……”。邊講邊巡回觀察,只見袁淇奧小朋友瞪大兩只水汪汪的大眼睛很專注地聽著,于是我講完后有意讓他第一個來嘗試擺王和后。當我一叫他名字時,他那水汪汪的大眼睛馬上收住了光,對我直搖頭。我輕輕走過去一邊握住他的兩只手,一邊柔柔地說:“我知道你一定能行,來大膽一點。”說著牽著他的小手走到棋盤邊:“小朋友,我們來鼓勵鼓勵他”全班小朋友站起來,一邊翹起大拇指指向他,一邊說:Very,Very,Good”在鼓勵聲中,袁淇奧小朋友很成功地完成了任務(wù),回座位的時候都一蹦一跳的。
案例分析:
袁淇奧小朋友個性比較內(nèi)向,腦子卻很靈活,每次的活動他都非常專注。只是每次叫他個別表現(xiàn)時卻很靦腆,自信不夠。所以說作為老師的我們學(xué)會觀察每個幼兒很重要。這樣可以根據(jù)幼兒的個性特點,及時作出調(diào)整,給幼兒樹立良好的自信,挖掘他們的潛能。在今天的活動中,最后全班小朋友用英文配合動作,給了他一個很大的精神鼓勵,他的自信也完全被激活了,很快地完成了表現(xiàn)任務(wù)。
微風徐徐,是個散步的好天氣。走到后圍墻的小河邊,孩子們被河面上隨風緩緩飄動的水草吸引了。顏顏拉著我的手問:“王老師,它們?yōu)槭裁床怀料氯グ?”我假裝搖搖頭。這下后面的孩子起勁了:“老師也不知道啊!”“我知道,水草輕唄。”“水草它們會游泳。”……他們開始議論紛紛。“水草會不會是小魚的家?”問題又出來了。“也是烏龜?shù)募摇!薄笆乔嗤艿募摇!薄拔米右沧∧抢锩妗!薄⒆觽兯坪鯇λ莘浅8信d趣。于是,我問道:“河面上長那么多的水草,是好還是壞呢?”“好,沒有水草小魚就沒有家了。”“好,因為水草漂在河上很漂亮。”“好,水草可能是烏龜?shù)娘垺!薄安缓茫用嫔祥L滿了水草,小魚要沒有氧氣的。”……看來,多數(shù)幼兒認為水草是“好”的。我提議:“我也不知道長那么多水草對小河來說到底是好還是不好,今天我們回家一起問問爸爸媽媽,找找資料,好嗎?”“好!”孩子們帶著任務(wù)離開了。
蘇霍姆林斯基說,大自然是“藍天下的學(xué)校”。科學(xué)教育要把幼兒引向幼兒園以外的無邊無際知識海洋,開辟一個使幼兒與自然、與現(xiàn)實取得廣泛聯(lián)系的開放性空間。河面上的水草被幼兒所關(guān)注,他們大膽猜測、想像:“水草為什么不沉下去?”、“水草會不會是小魚的家?”,答案千奇百怪,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教師也不加以評論,而是將尋找答案的權(quán)利賦予幼兒,“回家問問爸爸媽媽,找找資料”。這樣,他們又獲得了尋求答案、獲取知識的途徑。第二天,有關(guān)水草的辯論會在活動室里熱鬧地進行著……
豐富的知識,奇妙的大自然,擴展了教育空間,擴大了幼兒視野,為幼兒的健康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
今天欣賞由二胡演奏的代表作《二泉映月》,照例我這樣提問:“你們聽了這首樂曲有什么感受?”顧雨昕說:“太慢了,我不喜歡。”唐婉喬說:“我很高興,想跳舞。”這樣的回答超過我的意想范圍,大跌眼鏡,一時間都不知道怎樣來接這話茬。
細細想來,在藝術(shù)教學(xué)中,音樂、美術(shù)、甚至是戲劇、舞蹈都是相互交叉、融合,互生互補的,由此提醒我們可以這樣來嘗試:在欣賞音樂作品時,我們也可以選用與音樂風格類似,情感基調(diào)相近的繪畫作品、舞蹈作品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再通過教師適時的引導(dǎo),引發(fā)幼兒遐想、共鳴,實現(xiàn)教師、幼兒、藝術(shù)作品三者充分的對話。這恰恰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藝術(shù)素養(yǎng),而藝術(shù)素養(yǎng)來自不斷積累。
于是,我對孩子們說:“每個人都說了自己的感受,那我們一起再來聽聽看《二泉映月》,演奏家講的是怎樣的一個故事呢?”我根據(jù)自己調(diào)查的關(guān)于《二泉映月》資料,一邊和幼兒聽著《二泉映月》的旋律,一邊說著瞎子二炳的故事。當我再一次提問:“你們聽了這首樂曲有什么感受?”時,倪晨鹿說:“我很難過,想哭了。”唐婉喬說:“二炳的故事太可憐了,他還在嗎?”顧雨昕說:“聽了以后,我覺得很傷心,我們可以幫助他嗎?”。。。。。。孩子們的情緒都被帶入《二泉映月》的世界里。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在教學(xué)中遭遇尷尬在所難免。藝術(shù)素養(yǎng)來自不斷積累,要改變現(xiàn)狀,最直接的辦法是以開放的心胸觀察,積累生活中細微的美。因為唯有留心積累方能生動詮釋。教師如此,幼兒亦如此。
今天上午,戶外活動我和孩子們在玩輪胎,大家開心極了。快到吃飯點了,回到教室,孩子們一窩蜂的跑到飲水間,排著隊喝起水來。
等孩子們接完水,我的嗓子也快“冒煙了”,拿起一個小杯子,也沒有多想就往保溫桶里伸,忽然聽見后面一聲大喊:“老師,住手”,回頭一看,原來是睿睿,我問怎麼了,睿睿說:“老師,杯子底不干凈,你不能往里伸”這是大多數(shù)小朋友都圍過來了,睿睿說著拿起杯子,擰開水龍頭,給我接了一大杯水,“老師,你快喝,你一定渴了吧”,我接過水沒有喝,對孩子們說:“對不起,老師錯了,咱們小朋友可別學(xué)老師啊!”孩子們蹦蹦跳跳的跑開了。
看到孩子們高興的樣子,我很慚愧。平時不在意的言行舉止,對孩子們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因此,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就應(yīng)該以身作則,做什么事情先考慮清楚,這樣才是,一個合格稱職的好老師。
《中班游戲隨筆3篇》:中班游戲隨筆第1篇 今天上午的小游戲時段,我組織孩子玩“開飛機”的游戲。首先,我邀請班級里各方面表現(xiàn)都較為出色的慧慧小朋友當一號飛機,當她的飛機順利地起飛
《中班教師教育隨筆3篇》:中班教師教育隨筆第1篇家園共育在教育中有這樣一個現(xiàn)象:5+2=0。即,一周七天,在幼兒園5天的教育,加之2天的家庭生活,孩子一周的教育等于沒有任何的效果。之所以有這樣的現(xiàn)象,說明家
《中班9月教育隨筆200篇》:中班9月教育隨筆第1篇中班教育隨筆1多給孩子解決問題的空間今天下午,在孩子們進各個區(qū)角活動的時候,幾個孩子一下子涌到娃娃家,不一會就傳來孩子們爭吵的聲音:“我當爸爸,我
幼兒園學(xué)習(xí)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quán)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