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3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中班教育隨筆記錄《不良習慣的改正》,是優秀的中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這天起床疊被子,浩浩小朋友對旁邊的雨雨說:“喂,你快來給我疊疊被子!”聽完這句話,我忽然意識到當今的孩子,在家都可以說“嬌生慣養”“說一不二”,不免把這種不良習慣帶到幼兒園。我反復的告訴自己,其實這種現象的出現也很正常,我要做的就是在日常活動中,幫助這樣的孩子改正。
首先,我覺得老師得以身作則,每當我有事情需要孩子幫我時,我都會有意識的說:請XXX小朋友幫老師干什么,好嗎?說完之后馬上說謝謝。其次,我通過收集各種各樣的故事,視頻給孩子播放,讓孩子們通過有趣的故事知道大家都是平等的,對待別的小朋友要禮貌等。最后,在一日活動中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我相信孩子們這些純真的心靈已慢慢接受了這種“禮貌”。
最近我班孩子韓國很玩皮,上課坐不住,下課愛打人,還經常把口水吐在別人身上。他又愛流鼻涕,小朋友們都不喜歡他,都不和他玩,他沒有了朋友,以上的行為越演越厲,變得更加討厭。老師也經常批評他,每次評小紅花時他總是評不到,可是這樣下來這孩子也沒有改變。我就納悶了:“這孩子怎么就無法教呢?”于是我就想:“是不是應該改變一下我的教育方式?”這一來我就開始觀察他的行為,一天課間時,小朋友們你一群我一伙地玩游戲,只有他一人走來走去沒人和他玩,當他走到一群男孩旁邊,看到他們正在玩畫片,他就把口水吐在人家的畫片上就跑,我把他拉住,問他為什么這樣做,當時看得出他很怕我,一句話也不說,于是我便把他摟在懷里,從口袋里摸出紙輕輕地把鼻子給他擦干凈,便悄悄的告訴他說:“韓國,老師很喜歡你,我想和你做朋友,我們一起玩游戲好嗎?”他用不信任的眼光看著我,我便拿起他的小手和他一起做拉鋸的游戲。我看出他越來越高興了,相信我了,我就問他:“為什么要吐人家的口水?要打人?”他說:“他們都不和我玩。”于是我明白了他的想法,我便對他說:“你這樣做不對,這樣做不僅小朋友們不喜歡你,老師也會不喜歡你的,要是你不這樣做了,我和小朋友都做你的好朋友,你說行嗎?”他輕輕的點了兩下頭,我高興的說:“我們的韓國太乖了,我好喜歡你哦,來拉拉鉤”。這時上課鈴響了,我讓小朋友們坐好了,韓國也高高興興的跑到他的座位上坐下,我開始上課了,我發現他還挺認真的。那節課結束時,我便特別的表揚了他:“今天我們班的韓國表現太好了,老師很高興,也很喜歡他,今天他還告訴我他不吐小朋友的口水,也不打人了,我都和他成了好朋友,大家想做他的朋友嗎”?小朋友們異口同聲地說:“想!”課間時,我就發現有小朋友去拉他的手,說:“韓國,跟我們一起做游戲好嗎?”從那天開始,他有了朋友,開心了許多,也很少做壞事了。之后,我就隨時關注他,只要發現他有閃光點我都會表揚他,一天,我突然發現從不寫字的他開始寫字了,雖然本子上也被他擦了幾個洞,但至少還有幾個寫得象的,于是我表揚了他,說他寫得很象,進步很大,獎了他一朵小紅花,當時看得出他很高興,也很自信,到了休息的時間,他仍然不肯休息,一直寫到吃中午飯時,他才收起來,我發現他寫了兩篇,還寫得不錯呢!接下來的日子他不僅會寫字了,上課也專心了,回答問題也積極了,各方面表現都不錯了,成了我們班的好娃娃。從這個孩子的成長過程,讓我深深地認識到:愛,是能讓奇跡出現的。希望我們每一個老師都要多關注那些調皮的、不愛學習的孩子,給他們多一些愛吧,他們一定會變成你最喜歡的孩子!
幼兒期是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關鍵時期,我認為,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最重要是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進餐習慣。作為小班教師,首先就要學會善于觀察每個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育,做到因人而異,從而來糾正幼兒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進餐習慣,從小養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
一、與家長溝通,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
我班幼兒獨立性較差,依賴性強,多數幼兒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著喂,哄著吃。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后,由于生活衛生習慣的變化,口味的變化,環境的變化,由在家的幾個大人圍著轉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進餐問題。開學后,我們發現幼兒偏食、挑食的現象較嚴重。但幼兒飲食習慣的可塑性較強,就有意識地進行了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及時地糾正他們的不良飲食習慣,使孩子從小就養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
不少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中存在著重智力開發、吃得“好”,卻輕行為習慣培養的現象,許多幼兒形成吃飯挑剔、挑食、偏食、邊吃邊玩等不良飲食習慣,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體營養比例失調,引起各種營養不良癥狀,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我們利用家長會和家長開放日、平時的家園通訊欄和網上的宣傳,鼓勵家長配合幼兒園平衡膳食,向家長做好宣傳教育,只有合理的營養才能確保幼兒的健康成長。
二、通過游戲兒歌等的方法培養幼兒良好的洗手習慣。
我們通過兒歌如“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 讓幼兒了解小手的作用,學會洗手的方法。手接觸外界物體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別是孩子,由于好動更易將不潔東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飯前不洗手,就會將手上的細菌吃進體內而生病。因此,洗手對保持皮膚清潔,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十分重要。通過小競賽,讓幼兒掌握洗手的順序(挽袖、打濕、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凈,甩手上的水),剛開始學時,一不注意,孩子們的袖子就弄濕了,借此機會,我就給孩子們做示范——挽袖,并一邊洗手一邊教幼兒說:“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頭洗仔細,小手腕別忘記。”這樣,孩子們把洗手當作游戲,使幼兒養成食前洗手的好習慣。
三、在日常生活中糾正幼兒的偏食、剩飯情況 。
1、 及時調查、了解幼兒的偏食情況在了解中,我發現幼兒的偏食習慣形成原因有以下幾種:家長從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種食物;身體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習慣;情緒不穩定等。
2、 因人而異,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1)榜樣示范法。根據小班幼兒“喜模仿”“愛表揚”的特點,我就利用集體氛圍的渲染,用情緒感染他們,為他們樹立榜樣。告訴他們老師最愛吃了,不知道哪些小朋友跟老師一樣愛吃,并及時表楊,為他們樹立榜樣,幼兒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爭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來。
(2)“打預防針”的方法。 我班有些幼兒對某種食物高興時能吃一些,不高興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對待這類幼兒,我采用“打預防針”的方法。在飯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靜的游戲,然后讓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語說了許多,最后我告訴他們今天吃的是一種營養特別豐富的菜,多吃它會長高,長聰明,看誰吃得又多又香。這樣,孩子們的情緒被調動,相互比著吃,往往會吃得很香。
(3)逐漸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兒從小就不吃某種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過來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現實的。對這類幼兒我采用“逐漸加量”的方法。如我班有些小朋友不吃綠色蔬菜,開始她一看到綠色的蔬菜就搖頭,現在能稍微吃點了。
(4)物質鼓勵法。對偏食、剩飯的幼兒我那怕是一點點進步,我都給予鼓勵,發給孩子一朵小紅花,小貼畫、小卡片等,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促使幼兒改正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
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得到了有效改善。
今天的棋類區有兩組小朋友在玩。我看到李緒偉先到,他一直在等待另外一個小朋友來,東張西望的。過一會,章宇辰來到。他就和章宇辰一起下起飛行棋來。我看到他們兩人一開始的時候好長時間沒有下起來。他們一直在說話,好像在爭論到底怎么下。尤其是李緒偉,好像說了很多話。但是聽起來好像說的都是跟下棋有關的話。
他們爭論著骰子怎么拋,拋到的數字怎么走棋子,棋子怎么走,拋到6怎么辦,走的線路是怎么樣的等等。
我們在玩區域活動的時候,經常會注重玩的過程。對孩子來說,也是一般情況下,就是玩,在玩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然后邊玩邊解決。
像這樣的玩之前先來討論的情況很少。而且他們是針對下棋的方法和規則來討論的更少。
這種現象是一種難得的好現象。因為我們在玩一種游戲之前,經常需要達到共識,對游戲的方法和規則等大家都認識一致時,游戲才能正常運轉起來。
針對這個情況,我覺得可以把這種現象進行發揚。我們在區域活動中,可以引導孩子對游戲的規則進行討論,交流。這種討論和交流可以幫助孩子對游戲的更加明確,兩個人的認識可以達到一致,對順利地完成游戲是非常有幫助的。
區域活動中許多游戲都需要這樣的交流與溝通。這也是幼兒提高游戲能力的體現。
我們班的韜韜,是個內向 、安靜的小男孩,一直在班里表現不錯,樂于和小朋友玩耍,還經常幫老師做力所能及的活,老師經常表揚他。一天下午入園時,他媽媽把我叫到外面,悄悄地對我說:“今天中午回到家里,發現韜韜把幼兒園里的拼圖帶回家了。問他為什么,他說是自己很喜歡,想玩一玩再給老師拿回來。”我聽完很吃驚,又一想他畢竟是個孩子,因為喜歡偷偷帶回家,而且能想著再帶回來,說明他還是知道對錯的,應該給他一個改正的機會。
韜韜的媽媽走之后,我便偷偷的觀察他。他似乎覺察到他媽媽對老師說了,知道了他偷拿拼圖的事,所以他也在觀察老師。我假裝沒有看見他,不去理會他。他發覺老師的注意力沒在他身上,便小心翼翼的把拼圖從口袋里掏出來,悄悄地放回原來的盒子里,一邊放還一邊觀察著老師,放完了如釋重負一般,長出了一口氣,神情輕松地玩起來。下午,我便臨時調整,讓小朋友玩拼圖,大家都玩得很開心,韜韜也一樣。活動結束后,趁機對小朋友進行了愛護班里的玩具、物品的教育,特別講了沒有老師的允許,幼兒園的東西不能帶回家,韜韜的小臉都紅了。這以后,我沒有把這件事在班里再提過,他也沒有再犯過這樣的錯誤。
這件事對我感觸很深,我很慶幸自己能這樣處理,保護了小孩子脆落的自尊心。也許,我把這件事當做一個典型 ,在班里對他嚴厲的批評,讓他、讓班里的其他小朋友都心生畏懼,也能達到不再犯類似錯誤的目的,可他以后就要活在其他孩子鄙視的目光里,“小偷”的嘲笑聲里,不會像現在這樣快樂了。
孩子小,自控力不高,只要他能認識到錯誤,我們就要給他一個改正的機會,這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這天起床疊被子,浩浩小朋友對旁邊的雨雨說:“喂,你快來給我疊疊被子!”聽完這句話,我忽然意識到當今的孩子,在家都可以說“嬌生慣養”“說一不二”,不免把這種不良習慣帶到幼兒園。我反復的告訴自己,其實這種現象的出現也很正常,我要做的就是在日常活動中,幫助這樣的孩子改正。
首先,我覺得老師得以身作則,每當我有事情需要孩子幫我時,我都會有意識的說:請XXX小朋友幫老師干什么,好嗎?說完之后馬上說謝謝。其次,我通過收集各種各樣的故事,視頻給孩子播放,讓孩子們通過有趣的故事知道大家都是平等的,對待別的小朋友要禮貌等。最后,在一日活動中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我相信孩子們這些純真的心靈已慢慢接受了這種“禮貌”。
幼兒期是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這些習慣不是通過幾個教學活動所能完成的,而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孩子的主動學習日積月累才能完成。
1、利用周圍環境、幼兒園的墻飾、花壇中的樹木、花草,活動室中的各個角落,晴朗的天空,污濁的空氣,以及幼兒園旁邊的水發臭,工廠的噪聲都是環保教育的好教材。
2、一餐兩點的教育:洗手時節約用水,水的再利用,吃飯是節約糧食,吃完自己的飯菜。
3、戶外活動中的教育:每天讓幼兒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平整的場地上活動,活動時不大聲叫喊,不制造噪聲和亂扔垃圾。
4、入園離園時的教育:老師可與幼兒交談,你吃過的零食包裝怎樣處理?家里垃圾怎樣處理?你家里用無磷洗衣粉嗎等隨機教育。
總之對幼兒的環保意識的培養是需要老師自身為表率,時刻注意利用和創設良好的環境氛圍,通過提供充足的材料,按照本園實際和教育目標,讓幼兒獲得環保意識,并培養自覺保護環境的行為常規,這樣,地球一定會因為他們而美麗。
《中班教育隨筆《我班有個王瑞》》:這是中班教育隨筆《我班有個王瑞》,供老師家長們參考。
《教學隨筆中班14篇》:第1篇教學隨筆中班 教學是否有效,將直接影響幼兒園的保教質量。于是,有效教學便成了一線教師的專業追求。 漸漸地,我們發現:邏輯性較強的活動往往都不怎么好玩。于是,對教學有效性的追求還未下眉頭,對活動趣味性的關
《中班安全教育隨筆17篇》:第1篇中班安全教育隨筆 可能是今天中午的飯菜特別合小朋友的胃口,還未到十二點就全部小朋友已經吃完并漱口完畢比平時快了十五分鐘呢!為了獎勵他們沒有挑食,吃的干凈我跟小朋友一起到樓頂觀雨。雨勢漸小,雨滴懶散的掉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