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3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中班下學期教育隨筆《孩子攀比心理要不得》,是優秀的中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昨天早晨,王玥來到我跟前說:“張老師早上好”,表情不太自然。我忽然發現她只穿了件秋衣,就說:“玥,今天怎么就穿這點衣服?”
“等媽媽打電話。”
我沒聽明白就問:“沒穿羊毛衫嗎?”
“穿了。”
“趕緊穿上!”
“等媽媽打電話。”
我忽然想起昨天有個家長打電話來說給孩子加件衣服,當時王玥就在身邊,就問王月冷不冷?她本來說不冷,可看到那個小朋友到外面去取衣服,馬上就說冷。我看了她穿的衣服并不少就說:“你穿這些不少,不用再穿了。”過了一會兒,我忽然發現玥已經把棉襖穿在身上,我趕緊過去勸說王玥:“玥,在教室里穿棉襖一會兒就出汗了,你看那個小朋友只穿了件單衣很冷才加衣服的,如果你也要穿明天拿件背心來好嗎?”王玥這才把棉襖脫了下來。
這件小事我們可以看出,孩子雖小 ,但攀比心理很大,不管有沒有用,看到別的小朋友怎樣他就也想怎樣。難怪乎有很多家長抱怨說,現在的孩子這么小就知道攀比,比吃的、比穿的、比用的、比玩的,什么都比,這不連媽媽打給老師的電話也要比……
這件事也讓我聯想到以前上過的一次分享課,就是孩子把自己的東西拿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從那以后就陸續有孩子把自己的玩具、糖果、水果、點心等等拿來和大家分享 ,我覺得是一件好事。因為現在就一個孩子,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從物質到精神應有盡有,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想玩什么就能玩到什么,慢慢地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自私、互不謙讓等不良習慣。分享的目的是讓孩子覺得幼兒園就是一個大家庭,有這么多的好姐妹、好兄弟 、好朋友,應該互相謙讓、互相幫助、互相關愛,有好東西應該和他們一起分享。如果只是攀比他拿了我也要拿這種心理,就失去了分享的教育意義。
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言一聲暑天寒。”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喜歡受到表揚和鼓勵,尤其是孩子,鼓勵孩子會使他們更加康健成長,而批評打擊的一句話,會讓幼兒變得畏縮猶疑。
作為教師,起首要看到孩子的進步,讓孩子也看到自身不斷增長的智慧和氣力。
只要我們從孩子的實際起航,把孩子的今日和昨天比擬,你就會發明孩子是在不斷成上進步的,從而對他們加以表揚。“你方才學畫時,連筆都拿不住的,現在已會畫手絹了。”“你這次做得比前次好多了。”孩子受到鼓勵后,學習熱忱和思考探索的積極性會很高。有意識的表揚,對與幼兒良勤學習行為的養成沒有疑難有著積極意義。
在活動課上,還有在幼兒園里的一些簡單勞動、游戲或其他活動,教師要鼓勵孩子有一定目的的多觀察、多思考,如外出參觀、游玩,目的是讓幼兒與外界多接觸,從而放松身心,在潛移默化中學習知識,這樣教師就要對當真、能積極思考的幼兒多表揚,這既激發了這樣的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對其他幼兒也起了一個正向指導的作用。在勞動中,有的幼兒不怕臟、不怕累,而有的幼兒則拈輕怕重,有躲避勞動的傾向。教師就要批注勞動的意義,鼎力大舉表揚前者,對后者既不批評又不放縱,而是諸云云說:“**泛泛非常熱愛勞動,今日的勞動熱忱還沒全闡揚出來,但愿**成為小朋友中最能干一位。”恁地一說,大家肯定都干得熱火朝天,結果是既美化了環境,又造就了幼兒自小熱愛勞動的好習氣。
對孩子的鼓勵,不一定必須用語言表現出來。老師滿意信托的目光,親切欣忭的笑貌,都會給孩子帶來氣力。他們從老師的表情中知道本身做對了,“啊,我進步了老師多開心呀。”于是孩子在盤算著,怎樣讓老師更開心,不消你刺刺不休的數落孩子,他們本身會給本身提出進一步的要求,這樣孩子會在鼓勵聲中一步步向更高的水平攀登。
讓我們用真誠的鼓勵來幫助孩子,我們也但愿他們成功、進步,但是我們也應該允許他們失敗。同時,不要忘記留給他們時間和空間,這樣孩子才會在我們的掌聲中走向成功。
朱德庸的《絕對小孩》之所以吸引讀者的眼球,是因為他的妙語犀利地洞悉了現實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弊端。在這兒也想仿寫一則:每一個小孩都知道誠實的可貴,《狼來了的故事》沒有一個孩子不知曉;要求孩子誠實的大人卻信奉著這樣一句話——孩子是需要騙的。
我并不反對“孩子是需要騙的”這句話。只是在生活中、在教育中如何去“行騙”?家長、教師如何騙出孩子的自信,并在孩子的心中樹立起你可親可近的形象?倒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教育過程中,騙孩子需要你擁有教育的藝術。有兩種需要家長和教師關注的現象:一種是高明的騙術——教育無痕;另一種是低級的騙術,往往使教育者的形象在孩子心目中大打折扣。
讀周弘《賞識你的孩子》一書,我被這位平民天才教育家的“騙術”所折服。他的女兒三年級時學珠算,打百子關成了攔路虎,女兒提不起精神,找不到感覺。在這樣的一種狀態中,孩子都覺得自己慢,這時作為老爸再真實地告訴她不行,無疑是對孩子自信最嚴重的摧殘。于是他想出了給女兒計時找進步的方法。有時孩子上次打了13分鐘,而這次已超時。周弘并沒有破壞她的情緒,表掌握在他的手中,直誠地撒個謊故作輕松地告訴她這次用了12分50秒。在善意的謊言中,孩子的自信戰勝了困難,不到40天居然從20多分鐘發展到1分30秒打完百子。
在佩服周弘的教育藝術時,也不由地想到了另一種可悲的騙術。這是曾經發生在兒子身上一個真實而難忘的故事。小區的綠化正進行更新,奶奶領著孫子從幼兒園回家,在一個轉角處要從一塊新種的草坪上穿過。孩子的小手拉住了奶奶:“別從這兒走,小草會被踩死的!”“嘿,你不知道,草越踩越結實,長得越好呀!”在奶奶的拉扯下,孩子每天從草坪穿過。兩個星期后,當旁邊綠油油的草兒挺起了身子時,而踩過的草皮死了。孩子傷心地喊著:“你不是說越踩越結實嗎!現在它們都死了!”“傻孩子,又不是你一個人踩死的。沒事!”從此,每天路過這兒時,孩子死活不愿從這條捷徑走過,他多么希望這光禿禿的小路能長出綠色的小草。
不一樣的謊言會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了不一樣的種子。幸虧,有學校老師的教育孩子才沒有認同長輩不正確的觀點。當我們走進教室,想到那么多孩子幾乎都是在祖輩的教育下成長,他們給予孩子物質上的富足,而精神上卻貪乏得可憐。你不會沒有這樣的擔憂——我們的孩子能通過我們的引領去辨別是非,清除精神家園的雜草嗎?
騙孩子是一門藝術。讓我們的孩子擁有自信,離文明更進一步!
星期五下午,小朋友們正安靜的寫著字,突然傳來“哇哇”的哭聲,班上所有人的眼光刷的一下都看向坐在后排的李萍。“怎么了?”我問李萍,李萍滿臉是淚的指著同桌鎧鎧:“他用鉛筆扎我,嗚嗚嗚……”。鎧鎧滿臉寫著委屈:“李老師,是他先扯我的衣服,我才打他的。”我用詢問的眼光看向阿成,李萍低頭不語,哭聲依舊。李萍這個孩子比較好動,平日里有事沒事的喜歡捏捏這個碰碰那個,一刻也閑不住。我檢查了一下阿成的傷口,還好,沒事,只劃破點皮。“以后還動別人?”我問。李萍哽咽:“李老師,再也不動了。”批評了一下鎧鎧,阿成心里平衡多了,抹把眼淚不哭了。
一會兒的工夫,李萍的媽媽來接李萍,我把事情的始末向她說了一遍,李萍的媽媽說:“沒事,李老師,我家的孩子是出奇的調皮,你給我看緊點他,別讓他惹事就行了。”然后,她又對鎧鎧說:“這一次阿姨不怪你,但是好朋友要互相幫助,要好好的玩,以后不要打架了哦。”
看著這樣通情達理的家長,我不禁想起接觸過的另一個家長。那是一個學期剛開始的時候,我班來了一個新生,上課的第一天,孩子的媽媽就趾高氣昂地對我說:“老師,千萬別讓其他的小朋友打傷我兒子,我兒子可是家里的寶貝,寧可讓他打傷別人,我出醫藥費,也不要讓我兒子受一點點的傷。” 當時,我看怪物似的看著她,很奇怪竟有如此的家長,仿佛天下就只有她的兒子是塊寶,別人的孩子都是草似的。我心里想,這樣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脾氣肯定好不到哪里去。日后的事實也證明了我的猜測是正確的,這個孩子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橫沖直撞的,凡事只考慮自己,完全不懂要尊重別人,不懂什么叫謙讓。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的言行身教對孩子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暫且不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單說潛移默化、耳濡目染這一功力就足夠對孩子造成深遠的意義。在教育孩子這一方面,我們做老師的最希望家園兩方積極配合、互相溝通,以最好的方式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最害怕的就是聽到家長說這樣的話:“什么?別人打了你?你也去打回他呀。”這是典型的唯恐天下不亂的家長,在這種不健康的教育理念引導下,極易造成孩子們凡事只能占便宜不能吃虧的負面心理。
我希望家長和老師之間能夠共勉、互動,盡量給孩子創造一個和平友好的氛圍,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尊重與禮讓,讓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得以發揚光大。孩子們的路還很長很長,從小養成并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會讓他們終生受益。
昨天早晨,王玥來到我跟前說:“張老師早上好”,表情不太自然。我忽然發現她只穿了件秋衣,就說:“玥,今天怎么就穿這點衣服?”
“等媽媽打電話。”
我沒聽明白就問:“沒穿羊毛衫嗎?”
“穿了。”
“趕緊穿上!”
“等媽媽打電話。”
我忽然想起昨天有個家長打電話來說給孩子加件衣服,當時王玥就在身邊,就問王月冷不冷?她本來說不冷,可看到那個小朋友到外面去取衣服,馬上就說冷。我看了她穿的衣服并不少就說:“你穿這些不少,不用再穿了。”過了一會兒,我忽然發現玥已經把棉襖穿在身上,我趕緊過去勸說王玥:“玥,在教室里穿棉襖一會兒就出汗了,你看那個小朋友只穿了件單衣很冷才加衣服的,如果你也要穿明天拿件背心來好嗎?”王玥這才把棉襖脫了下來。
這件小事我們可以看出,孩子雖小 ,但攀比心理很大,不管有沒有用,看到別的小朋友怎樣他就也想怎樣。難怪乎有很多家長抱怨說,現在的孩子這么小就知道攀比,比吃的、比穿的、比用的、比玩的,什么都比,這不連媽媽打給老師的電話也要比……
這件事也讓我聯想到以前上過的一次分享課,就是孩子把自己的東西拿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從那以后就陸續有孩子把自己的玩具、糖果、水果、點心等等拿來和大家分享 ,我覺得是一件好事。因為現在就一個孩子,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從物質到精神應有盡有,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想玩什么就能玩到什么,慢慢地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自私、互不謙讓等不良習慣。分享的目的是讓孩子覺得幼兒園就是一個大家庭,有這么多的好姐妹、好兄弟 、好朋友,應該互相謙讓、互相幫助、互相關愛,有好東西應該和他們一起分享。如果只是攀比他拿了我也要拿這種心理,就失去了分享的教育意義。
今天一大早,小潔小朋友從家里帶來了幾只小青蛙,小青蛙是裝在一個可樂瓶里帶來的,大概是昨天(星期天)郊游的時候抓的,在瓶子里悶了一夜,當阿姨把它們倒到魚缸里的時候,小青蛙們都已經是奄奄一息了,在水里動都不動了。
中午吃完飯,我聽到孩子們在嚷嚷,欣欣說:“死了、死了,小青蛙全死了!”小雨說:“不是的,它們都睡覺了。”我走過去一看:哎,可憐的小青蛙,一個個都肚皮朝天了,水里已經發出了一絲絲的臭味。我趕緊叫阿姨把它們倒掉了。有幾個小朋友看到可愛的小青蛙全死了,傷心得快掉下眼淚來了。我突然想到:“何不趁這個機會,給孩子們上一課呢?”
我把孩子們叫到我身邊坐下,問他們:“小青蛙死了,你們傷心嗎?”大家都使勁點了點頭,我又問他們:“那你們說說看,小青蛙為什么會死呢?”“生病了!”“餓死了!”……這時,丁丁站起來說:“不是的,不是的,小青蛙是生活在大自然里的,他喜歡在鄉下的池塘里游來游去抓害蟲,把它養在魚缸里,它們不適應,就會死掉的。”我立刻表揚了丁丁:“說得真好,那么你們知道小青蛙有什么用啊?”“抓害蟲!”“那今天這些死掉的小青蛙長大了,又能抓多少害蟲呢?”孩子們都說:“好多好多。”樂樂說:“我們以后不要再去抓蝌蚪、青蛙了,老師,對嗎?”我笑著說:“對啊,我們保護青蛙,首先要保護蝌蚪,所以,我們以后不要再去抓蝌蚪了。讓它們長大了,全變成青蛙,抓害蟲好不好?”我又問:“那我們如果想看看他們,怎么辦呢?”“叫爸爸媽媽帶我們去鄉下看!”立立說。
看來,我的孩子們今天又懂事了不少,我好開心!
《中班短篇教育隨筆3篇》:中班短篇教育隨筆第1篇《面對一些不勇敢的孩子,我們如何做?》我們班上的昊昊小朋友,幾乎每天都是爺爺奶奶一起接送的,孩子在老人的過渡保護下,就像是一個“洋娃娃”一
《中班安全教育隨筆100篇簡短》:中班安全教育隨筆100篇簡短第1篇幼兒園安全教育隨筆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教育永恒的話題,幼兒園是縱多幼兒集體生活的的場所,無論教師怎樣注意,也難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在平
《中班教師教育隨筆19篇》:第1篇中班教師教育隨筆 新學期開始,我們又迎來了一批新的小朋友。他們中大多數孩子沒有上過托班,乍然離開自己熟悉的家和家人,進入幼兒園這么一個全新的環境,有多么的不適應。 看,幾個性格內向、膽怯的孩子從父母或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