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4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中班下學期教育隨筆《擁有童心,每一樣物品便都是玩具》,是優秀的中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本周,我們在健康區中又新投放了許多鄉土器材,如:竹竿和布心做成的長短、粗細不一的花竿;大小不一的繩圈;長短不一的布繩等。這些都是孩子們所熟悉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但又不被重視的東西,我們把這些鄉土材料經過改造后投入到健康區中,讓孩子們自由探索、自由操作,進入健康區的孩子們無不被這些豐富的鄉土器材而吸引。
今天的活動,我要求孩子玩的是新投放的竹竿,大家從未玩過,竹竿到底有多少種玩法我們多不清楚,所以今天就是要孩子們自由探索、自由創造竹竿的不同玩法。整個活動,孩子們始終保持著積極地態度,從一開始探索中,就可以看出大家是多么地喜歡這些器材,他們拿著竹竿在手里認真地探索著、創造著,當發現好的玩法時,就會表演給同伴看,表演給我看,我也會對他們的玩法進行評價和指導,使他在得到成功喜悅的同時,進一步打開創造的思路。
通過本次活動,使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好的活動材料能很好的激發孩子們活動的興趣,好的活動材料能激發孩子們想象的思維與創造的欲望,好的活動材料能使不同的幼兒得到不同的提高和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我們身處農村,要多挖掘一些合適的和適合我們幼兒年齡特點的鄉土材料投放到區域中,使孩子們在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時也能增進對鄉土材料的喜愛,對家鄉的喜愛!
昨天上午,天氣實在很悶熱,一陣急劇的雷鳴電閃打破了天空的沉寂,一場好大的雷雨沖掉了多日來的高溫和沉悶。啊,好清爽!我和孩子們在教室里開心地談論著外面下雨的事情。
由于下雨陰天,教室里光線太暗,本來教室里是亮著電燈的,可是一陣激烈的雷電停電了,教室里忽然暗了下來,孩子們開始亂了起來。當我穩定好孩子們想和他們繼續討論剛才的話題的時候,忽然,教室的角落里傳來一陣細微的哭聲。 “老師媽媽,王藝皓哭了。”不知是誰喊了起來。 我趕緊過去一看, 只見王藝皓正滿頭大汗的蜷縮在桌子下面雙手抱著肩膀,哭聲就是從他這里傳來的。見我走來,平時很調皮、很勇敢的王藝皓一下子撲在我的懷里“哇”的一聲放聲大哭起來:“老師媽媽,我害怕!” “好孩子,快點告訴老師,發生什么事了?” “我害怕打雷,媽媽說如果我不聽話就會打雷。”王藝皓一邊哭一邊說:“今天早上我還惹媽媽生氣了呢。嗚嗚嗚······”
聽到這里,我驚呆了:家長怎能這樣來教育我們的孩子,怎能用恐嚇的辦法?好不容易哄好了嚇得瑟瑟發抖的藝皓后,我抱著他,給孩子們講了一些有關雷電方面的科學知識。我告訴他們電閃雷鳴并不可怕,它只是一種自然現象,是由于天空中的云有不同電荷的原因,互相靠近時而產生的強烈的極電現象。同時給孩子們講了有關雷雨天應該注意的事情。比如:遇到雷雨天不要在空曠的野外停留;不要在高墻下、大樹下躲雨;不要看電視玩電腦,不要打電話;不要拿容易導電的物品(如鐵鍬、金屬桿雨傘);也不要靠近門窗、自來水管、暖氣管等等。
下午離園的時間,我特意找王藝皓的媽媽談了這件事情,并告訴他孩子再不聽話,也不能用這樣的方法來“教育”、恐嚇孩子,這樣對孩子心理造成的傷害是非常嚴重非常可怕的。 聽了我的話,王藝皓的媽媽不好意思的笑了:“其實我也不是有心的,只是藝皓太調皮,太不聽話了,我也是實在沒有辦法了。”看著被孩子“折磨”的一臉無奈的藝皓媽媽,我把一本叫做《不打不罵教孩子60招》的書借給了她,并讓她抽時間好好看看。
送走了藝皓和他媽媽,我想了很多,平時我們只注重孩子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培養,注重孩子的身體健康,卻忽視了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也忽視了有關這方面和家長的交流溝通,所以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作為老師,我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也是今后自己工作需要注意的地方。
中班幼兒正在進行主題活動“可愛的動物”。我們已經開展了很多活動,如制作動物頭飾、大手小手自制動物服裝等。讓幼兒學會展示各種動物的特征。在這之前,我設計了一個音樂欣賞活動“動物音樂會”,要求幼兒在理解樂曲的基礎上更好地表現自己。在活動中,我按照預先的設計讓幼兒欣賞樂曲《動物狂歡節》,并讓幼兒講講有哪些動物朋友來參加音樂會了,然后讓幼兒用肢體動作來表現聽到的樂曲內容。當我組織幼兒欣賞第三遍樂曲時,我發現有的幼兒坐不住了,似乎對這首樂曲已經沒什么興趣了。南南還和邊上的貝貝說起話來。我問南南在說什么,他說:“我在和貝貝說這首歌曲太長了,聽不清楚。”幼兒的一句真話觸動了我:“是啊,這首歌曲確實挺長的,對孩子們來說有點難。我是否可以讓幼兒把自己聽到的內容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呢?”孩子們也覺得記錄是個好辦法,他們在接下來的欣賞中專注起來,聽得很仔細。“老師,我聽到歌里有小猴子在跳來跳去的聲音。”“不對,我聽到的是大河馬在打哈欠。”“我聽見的是美麗的白天鵝在水里游來游去。”……我馬上給予鼓勵:“你們的耳朵真靈,聽到有許多不同的動物在發出聲音,請你們再完整地聽一遍樂曲,猜猜這些動物都在干什么,想想有什么辦法能又快又準確地把聽到的記錄下來。”孩子們馬上又投入到了安靜的傾聽和認真的記錄活動中。有的幼兒用表格記錄,給代表不同動物的樂段編號,還用同樣的號碼表示重復的段落。根據孩子們的記錄,我馬上拋出問題:“有沒有同一種動物在曲子中出現兩次的?”孩子們對照自己的記錄和同伴一起討論,結果發現:這首曲子有兩段是重復的,一個節奏輕快,一個節奏低沉粗重。從中,他們感受、理解了樂曲的節奏、段落、音樂形象等。通過這個活動,我對師幼互動有了更多的理解。在活動中,教師不宜按部就班地實施預設的方案,而要細心地觀察、傾聽幼兒的反應并作出適當的調整。真正好的活動是幼兒能與同伴、教師產生共鳴與互動的活動。
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快樂的、自由的,但是大多數的家長總是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來對待孩子。甚至于有些家長過早的、過度的、不科學的要求孩子學習,從教五年以來我經常遇到家長和我交流孩子學習的事情,而這其中家長比較關注的是孩子的書寫、算題、認字。家長往往把幼兒的學習局限于學業學習,而忽視了孩子學習的其他方面。以至于學前教育出現小學化的傾向和弊端。
《指南》的“說明”中明確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幼兒學習的主要特點是:
一、“玩中學”是幼兒最好的學習方式,也是幼兒最有意義的學習。
在游戲中幼兒能完全自主、自發、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同時能夠在游戲中體驗許多在現實生活中難以做到的事情,探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比如在“娃娃家”這一角色游戲中,孩子們會扮演成爸爸媽媽給娃娃喂奶、梳頭發、換尿布、哄寶寶睡覺,有時也會自言自語模仿大人的語氣來說話。
幼兒在游戲中也發展了自我意識、自信心、伙伴意識、語言與交往技能、探究與想象以及對周圍世界的認識等。
二、“做中學”就是讓幼兒動手操作、直接體驗,在做的過程中學習。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做是學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因此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和適宜的工具,支持幼兒自主進行活動。比如在科學活動《讓硬幣浮起來》中,為了讓幼兒探索哪些材料能幫助硬幣浮起來,我為幼兒準備了大樹葉、紙船、橡皮泥、塑料瓶蓋等多種材料,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得出實驗結論。教師與家長要充分認識到“動手做”、“做中學”對幼兒的意義,為幼兒創造能動手動腦的機會與條件。
三、“生活中學”幼兒自己的生活既是幼兒學習的內容,也是幼兒學習的途徑。
幼兒的學習來源于生活,最后還要回歸于生活。有一次我在帶領孩子們去小便的路上,孩子們發現地上有許多的蚯蚓。他們立馬圍在蚯蚓旁邊,邊看邊互相討論,孩子們從蚯蚓的外形一直說到蚯蚓吃什么食物。還有孩子提議要把蚯蚓帶回到教室的飼養角去。正是這一次偶然孩子們真正認識、了解到蚯蚓的生活習性等各方面特征。
孩子的學習應該是快樂的、主動地,教師和家長要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特征、知識經驗等,為幼兒提供親身體驗、操作、探索的環境。讓幼兒在快樂的童年中學得有趣、學得有效、學得有用!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怕出安全事故,在組織教學活動中時,教師總是阻止幼兒參與一些看似危險的活動,使活動效果效果或多或少地留下一些缺憾。其實,幼兒完全可以在教師和父母的指導下,認識和使用一些工具。
記得有一次,為了修好班里松動的椅子以及做一些掛鉤掛班上的掃把,拖把,我借來了鐵錘、甜鉗等工具。當我和保育老師極力避開孩子開始做鐵絲掛鉤時,鐵錘敲打鐵絲的聲音一下子吸引了不少孩子。孩子們圍著我倆七嘴八舌地問:“王老師,我想和你們一樣,用鐵鉗把鐵絲鉗斷,好嗎?”還沒有等我開口,保育老師就大聲說:“這不是玩的玩具,這是鐵做的工具,你們不會用,會傷到的,知道嗎?”面面相覷的孩子們愣了愣,突然間幾乎異口同聲地說:“我們不怕!”國瑞和浩浩等個別孩子還接著說:“我們小心一點,不行嗎?”看著孩子們懇求的目光,我的心靈突然有所觸動,既然孩子們對鐵錘、鐵鉗這些平時他們很少接觸的工具這么感興趣,何不讓他們學一學,試一試?于是,我就仔細地講解了鐵錘和鐵鉗這兩種工具的功能及安全使用的方法,又教給他們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然后,小心翼翼地讓孩子們輪流嘗試使用鐵錘和鐵鉗。孩子們都很興奮,有幾個孩子還高興地跑到盥洗室里把其他同伴也喊來了,一下子孩子們都圍著我等待著玩這兩樣工具。
孩子們的參與,雖然延長了我和保育員做鐵絲掛鉤的時間,但是孩子們從中得到的快樂和體驗卻是最大原收獲。
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的引導。
本周,我們在健康區中又新投放了許多鄉土器材,如:竹竿和布心做成的長短、粗細不一的花竿;大小不一的繩圈;長短不一的布繩等。這些都是孩子們所熟悉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但又不被重視的東西,我們把這些鄉土材料經過改造后投入到健康區中,讓孩子們自由探索、自由操作,進入健康區的孩子們無不被這些豐富的鄉土器材而吸引。
今天的活動,我要求孩子玩的是新投放的竹竿,大家從未玩過,竹竿到底有多少種玩法我們多不清楚,所以今天就是要孩子們自由探索、自由創造竹竿的不同玩法。整個活動,孩子們始終保持著積極地態度,從一開始探索中,就可以看出大家是多么地喜歡這些器材,他們拿著竹竿在手里認真地探索著、創造著,當發現好的玩法時,就會表演給同伴看,表演給我看,我也會對他們的玩法進行評價和指導,使他在得到成功喜悅的同時,進一步打開創造的思路。
通過本次活動,使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好的活動材料能很好的激發孩子們活動的興趣,好的活動材料能激發孩子們想象的思維與創造的欲望,好的活動材料能使不同的幼兒得到不同的提高和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我們身處農村,要多挖掘一些合適的和適合我們幼兒年齡特點的鄉土材料投放到區域中,使孩子們在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時也能增進對鄉土材料的喜愛,對家鄉的喜愛!
王浩是一個調皮的孩子,在每一天進餐的時候,他總會制造出一些小的問題,在每一個禮拜一的早上,小朋友都揮手告別自己的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走進幼兒園,這個禮拜一也不例外。今天王浩來的很早,他整理好自己的衣物后,去區角玩。進餐的時間到了,小朋友們都去洗手了,但我發現王浩沒有去,于是,我問他:“你為什們沒去下手?”他說:“我在家已經洗手了,我的手干凈,不用洗了。”馬上就要吃飯了,我看他還是沒有去洗手,我找到他說:“如果你不洗手,手上的細菌會通過你吃的食物跑到你的身體里,那么你的身體就會被感染上會生病的,如果是這樣,你還愿意不洗嗎?”他低著頭小聲的說:“不愿意。”我說:“那你覺得今天的行為對嗎?”他低頭不語。我說:“那你趕快洗手吃飯去,記住,以后吃飯前要記得洗手。”其實,王浩平時還是很乖的,不過偶爾有時候也會調皮搗蛋的。
幾天過去了,王浩在每次吃飯前都回去洗手,但是有一天他同桌的孩子告狀說:“老師快來看。王浩太惡心了 ! ”我走過去,看到他正在用手把雞蛋黃捏碎,撒滿了桌子。我蹲在他身邊正要開口,他一下子摟住我,趴在我的耳邊說:“ 梁老師,告訴你,我洗手了,而且我也沒往別人碗里扔雞蛋,我不太愛吃雞蛋我只是把雞蛋弄到桌子上面了。”說完他就低下了頭,看到他這樣,我也趴在他的耳邊說:“不往別人碗里扔是對的,說明你懂事了,長大了,可是把蛋黃撒一桌子。臟不臟呀 ? ”于是,他抬起頭對我說:“老師我知道錯了。”我說:“這樣才是個乖孩子。”
王浩雖然有時候會調皮,但是只要他喜歡的事情,做起來就會非常的認真。我觀察了他好久,我發現他很樂于幫助別人,愛勞動。有時候,進完餐以后,桌子上會有一些食物殘渣,他有時候就會親自去拿抹布去把桌子上的食物殘渣弄到垃圾桶里面去,于是,我就想讓他為班里服務也許會成為約束他行為的動力。于是,我問他:“你愿意為咱班的衛生服務嗎?”他使勁的點頭。我說:“如果你能好好的負責咱班里的衛生,那我就把咱班里的衛生就交給你了,如果你看見咱班里面哪一位小朋友亂扔垃圾,你就去對他們說,請不要亂扔垃圾,請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面去。”他聽完之后很高興,然后高興地走來走去的去檢查有沒有小朋友亂扔垃圾,看到他這樣很積極的做事情,我心里面很高興。
此外,我還發現,他還對班上的植物還非常的感興趣,每天來的時候,他都會去澆水,于是,我就問他:“你愿意每天為它澆水嗎?”他點點頭,我說:“那我就把它交給你了,你要好好對它哦。”有一天我問他:“這幾天你的小種子好像沒長多少。”他說:“每天我都澆水了,我也覺得沒長多高,為什么呢 ? ”我指著花盆外邊濺出來的水和泥點兒問他:“小種子生活的環境如果不干凈,它就不高興,長得當然就慢了 ! ”聽完我的話,他笑著說:“都是我不小心,澆水的時候把水灑到了外面,我趕快把它擦干凈吧,好快點長大,跟我比賽 ! ”說完就去拿布把水擦干凈了。吃午飯的時候,我看到他的碗邊有米粒和菜湯。小聲對他說:“你的小種子生活環境可真干凈,那你的小桌子上的東西怎么辦呢 ? ”他對我說:“等我吃完了,就把它擦干凈。”我對他豎起了大拇指。
王浩進步了,當他還控制不住自己行為的時候,我就會在他耳邊說:“你都長大了,讓你的小種子看一看,我的小主人最棒啦 ! ”他馬上就會意識到該怎樣去做。我常對他說“你長大了”。因為每個孩子都渴望長大,渴望長大本身就是一種積極向上、自我完善的動力,可以使他有意無意地用“長大”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在王浩的精心照料下,小種子越長越高.郁郁蔥蔥。小朋友們都愿意去觀賞.還說:“王浩種得真好 ! 我每天也要給種子澆水。”我讓大家向王浩學習,做事情就要認真、細心、堅持不懈,這樣你也會取得成功的。孩子們把敬佩的眼神投向了王浩,他真是非常得意,臉上寫滿了自信。 老師的信任、表揚,小朋友的肯定、鼓勵,形成了一種無形的力量激勵著王浩.同時也約束了他的行為。你要是問他:“王浩,你現在有進步了,小種子長得也特好,這是為什么呢 ? ”他會大聲地告訴你:“因為我長大啦 ! ” 孩子的成長需要空間、需要激勵、需要體驗、需要挫折,但不能讓孩子在否定中長大。所以,老師的職責就是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孩子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
張意偉小朋友,由于父母工作忙,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奶奶對其嬌慣有加。
一天,我帶幼兒去上廁所,大家從廁所回來以后,正準備上課,張意偉突然慢慢的來到我面前,我問他什么事?他只是看著我,一聲不吭,經我再三詢問后,他便轉過身,用手指指自己身后,我一看褲子后面濕了一塊,我便嗅到一股很大的臭味,我便問:“你是不是拉到褲子里了?”
他點點頭,我便帶他來到水池邊,用溫水把身上的屎洗下來,找條褲子給他換下來,在期間通知家長過來,等我給其整理好后,他媽媽趕到后說:“這孩子從小讓奶奶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每次大便必須把整個褲子脫掉,要不然就會拉到褲子里。”
孩子的養成習慣將受用一生,所以家長和老師一定要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
《幼兒教學隨筆中班范文3篇》:幼兒教學隨筆中班范文第1篇《不要剝奪孩子玩泥的天性》泥土滋養人類,也孕育了人類文化,孩子愛玩泥巴似乎是人類的天性。原本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卻遠離了鄉土氣息,在家長和老師
《幼兒教師中班隨筆3篇》:幼兒教師中班隨筆第1篇 克浩是我班的一個小男孩,他懂事,認真,從不和別的小朋友打架,是老師眼中的好孩子。由于不小心把胳膊弄斷了上學期一直沒來上學,老師和小朋友都非常想他
《幼兒園中班保育隨筆13篇》:第1篇幼兒園中班保育隨筆 午餐后,我與孩子坐在走廊上休息,陽光照在身上,暖融融的,舒服極了,孩子們有的在看書,有的與同伴在做游戲,有的三三兩兩在談笑著。坐在我身邊的一個孩子突然拉拉我的手問:徐老師,你怕癢嗎?當然,我最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