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5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中班教育隨筆記錄《新學期如何讓寶寶愛上幼兒園》,是優秀的中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時間飛逝,轉眼暑假已接近尾聲。在學校即將開學的現在,寶寶也該入園開始學習生涯,如何引導初入園的孩子邁好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孩子哭鬧不肯入園怎么辦?家長如何冷靜應對孩子在園期間不好好吃飯、不好好睡覺等一系列狀況?
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都有個適應的過程,特別是那些從沒有離開過父母的孩子,想第一天就快快樂樂地上幼兒園是不太可能的,要讓孩子愛上幼兒園,父母是需要動動腦筋的。作為家長千萬不能采取強制手段,要顧及孩子的感受,慢慢引導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試試這幾招,也許會幫助家長和孩子順利度過這個適應期。
一、緩解分離焦慮
家長應試圖改變關注孩子的方式。以前我們關注的重點是孩子生理的需求,現在就要多關注一些心理需求,這時候把我們在生活照料中形成的那種快速反應,就是說水、吃的、大小便生活照顧上的這種快速反應要收一收,讓孩子學會自己的這種能力以后,我們引導他做更多的游戲,幫他學會應付困難,孩子掌握了能克服困難的那種品質,是入園的準備工作之一。
發展孩子的同伴。可以把小伙伴請到家里來,這樣會在相對放松的環境下為孩子建立伙伴關系,這種伙伴到幼兒園去可以形成他一個很好的依托,就是說兩個孩子之間會相互照顧,因為他們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熟悉起來的,在這個新環境下如果其他的安全感還沒完全建立起來的時候,這個孩子、這個伙伴就是他建立安全感的一部分。
媽媽可以跟老師商量,把孩子平時喜歡的東西帶到幼兒園里,以減輕孩子的不安全感。
二、順利度過適應期
送孩子態度堅決
當老師接過孩子以后,父母最好馬上離開,不要在幼兒園逗留,更應避免出現孩子在里面哭、父母在外面“哭”的情況。有的父母離開后,又偷偷回來看孩子,一旦孩子發現父母也在園內,定會產生依賴情緒。有的甚至會因此而哭鬧,拒絕參加任何活動。請相信,老師肯定會盡職盡責地帶好每一位孩子。父母們,請克制自己的感情,送孩子入園時態度要堅決。請記住:你心軟的表現只會導致孩子變本加厲地哭鬧。高高興興地送、高高興興地離開,才是明智之舉。
盡量早接孩子
孩子第一次離開家人,獨自一人來到陌生的集體中,而且一呆就是一整天,這時他心里也許會委屈地想,是不是父母不要我了。為了減少剛入園時的恐懼心理,在第一個星期可以稍微早點接孩子,讓他感受到父母并沒有忘記他。回家路上,最好用關愛的語言與孩子交流,詢問他在幼兒園進行了哪些有趣的活動,分享他的快樂,使他從內心感受到被愛。
幫老師多了解孩子
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生活習慣也不盡相同。父母要及時和老師溝通,便于老師更多地了解孩子,更好地照顧孩子。例如,有的孩子一哭鬧就要小便,有的孩子要成人摸著耳朵才能入睡等等。另外,最初父母最好堅持接送孩子入園,鼓勵孩子積極融入幼兒園的生活。
做好精神準備
首先,要讓孩子充分了解幼兒園不僅有游戲還有其他活動,但活動時間有一定限制。其次,不要將幼兒園描述的過于理想。老師人數畢竟有限,要同時照顧很多孩子,難免出現不周到的時候。如果孩子覺得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很大,就會產生失落感,從而引發哭鬧等行為。再次,父母應積極地與老師溝通聯系,了解孩子在幼兒園時的狀況,幫孩子輕松度過分離焦慮階段。
提高孩子身體免疫力
提醒孩子多喝水,養成隨渴隨喝的習慣。當你發現孩子的尿液不是清亮透明的,就更要注意讓孩子多喝水了。如果孩子一開始不喜歡喝,可以一次少喝點,一天多喝幾次。如果孩子生病了就接回家積極治療,但痊愈后還應該堅持送到幼兒園。這是一個增強孩子的適應性和抵抗力的過程,只是再回幼兒園的時候,要跟老師密切溝通,讓她知道孩子最近的情況,并加強保育工作。避免包辦代替,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做事,不要怕他做錯。鼓勵孩子什么都要吃,保證營養均衡。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為了配合幼兒園的生活,即使節假日也要堅持早睡早起,不要打亂孩子的生活習慣。堅持鍛煉身體,經常帶孩子做些適當的消耗體能的運動,不能總是“靜坐”。三、家長要調整心態
不要把孩子的哭鬧看得太嚴重
有很多孩子分離時哭得淚人一樣,而在家長離開他的視野之后,很快就又開心地玩了起來。那些面露不忍,一步三回頭,甚至抱了孩子離開的媽咪,她們的孩子往往哭鬧的時間更長一些。為什么會這樣呢?要知道,孩子是非常聰明的,他們直接看到的是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他們發現:哦,我一哭,媽媽就能多和我呆一會兒!結果,媽媽的猶豫變相地獎勵了孩子的哭鬧,他當然越哭越起勁了。既然知道了其中的奧妙,那么媽媽應該理性地處理這個問題。首先,要認識到從家庭走向幼兒園,孩子面臨的是什么樣的問題,然后大人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把孩子剛進入幼兒園的表現看成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步,平靜而理性地對待這個問題。
以正確的方式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
孩子入園之初,家長想了解孩子在園表現時,可以向老師提問,或查看幼兒園的家園聯系簿,幼兒園也應該主動向家長說明孩子的情況,但家長最好不要一見到孩子便立刻問長問短,顯得格外焦慮。曾經有一位小朋友,適應得比一般孩子慢。后來和家長聊起來,才知道原來孩子的奶奶很不放心,每天孩子回到家,媽媽都要當著孩子的面給奶奶打電話,報告孩子今天哭了沒有,看上去情緒是否低落等。家長如此緊張,對幼兒園如臨大敵,家長的這種焦慮情緒當然會傳染給孩子,進一步引起孩子的緊張情緒。
讓孩子堅信上幼兒園是他的責任
當孩子在家哭鬧,不想上幼兒園時,如果您確信這只是孩子不適應的反應時,可以淡然處之。入園期間,媽媽可以多陪陪孩子,與孩子多一些身體接觸和撫慰,但一定不要隨便哄孩子說:“好好好,我們明天不上幼兒園。”媽媽可以簡單向孩子說明:“寶貝長大了,該上幼兒園了,就像媽媽上班一樣。”然后就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對上幼兒園的問題不再討論,也不深究。這樣的態度,會讓孩子認識到,媽媽的決心不是哭鬧可以改變的。這種處理方式反而能縮短孩子哭鬧的時間,減少大人孩子的痛苦。
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都有個適應的過程,特別是那些從沒有離開過父母的孩子,想第一天就快快樂樂地上幼兒園是不太可能的,要讓孩子愛上幼兒園,父母是需要動動腦筋的。作為家長千萬不能采取強制手段,要顧及孩子的感受,慢慢引導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試試這幾招,也許會幫助家長和孩子順利度過這個適應期。
一、緩解分離焦慮
家長應試圖改變關注孩子的方式。以前我們關注的重點是孩子生理的需求,現在就要多關注一些心理需求,這時候把我們在生活照料中形成的那種快速反應,就是說水、吃的、大小便生活照顧上的這種快速反應要收一收,讓孩子學會自己的這種能力以后,我們引導他做更多的游戲,幫他學會應付困難,孩子掌握了能克服困難的那種品質,是入園的準備工作之一。
發展孩子的同伴。可以把小伙伴請到家里來,這樣會在相對放松的環境下為孩子建立伙伴關系,這種伙伴到幼兒園去可以形成他一個很好的依托,就是說兩個孩子之間會相互照顧,因為他們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熟悉起來的,在這個新環境下如果其他的安全感還沒完全建立起來的時候,這個孩子、這個伙伴就是他建立安全感的一部分。
媽媽可以跟老師商量,把孩子平時喜歡的東西帶到幼兒園里,以減輕孩子的不安全感。二、順利度過適應期
送孩子態度堅決
當老師接過孩子以后,父母最好馬上離開,不要在幼兒園逗留,更應避免出現孩子在里面哭、父母在外面“哭”的情況。有的父母離開后,又偷偷回來看孩子,一旦孩子發現父母也在園內,定會產生依賴情緒。有的甚至會因此而哭鬧,拒絕參加任何活動。請相信,老師肯定會盡職盡責地帶好每一位孩子。父母們,請克制自己的感情,送孩子入園時態度要堅決。請記住:你心軟的表現只會導致孩子變本加厲地哭鬧。高高興興地送、高高興興地離開,才是明智之舉。
盡量早接孩子
孩子第一次離開家人,獨自一人來到陌生的集體中,而且一呆就是一整天,這時他心里也許會委屈地想,是不是父母不要我了。為了減少剛入園時的恐懼心理,在第一個星期可以稍微早點接孩子,讓他感受到父母并沒有忘記他。回家路上,最好用關愛的語言與孩子交流,詢問他在幼兒園進行了哪些有趣的活動,分享他的快樂,使他從內心感受到被愛。
幫老師多了解孩子
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生活習慣也不盡相同。父母要及時和老師溝通,便于老師更多地了解孩子,更好地照顧孩子。例如,有的孩子一哭鬧就要小便,有的孩子要成人摸著耳朵才能入睡等等。另外,最初父母最好堅持接送孩子入園,鼓勵孩子積極融入幼兒園的生活。
做好精神準備
首先,要讓孩子充分了解幼兒園不僅有游戲還有其他活動,但活動時間有一定限制。其次,不要將幼兒園描述的過于理想。老師人數畢竟有限,要同時照顧很多孩子,難免出現不周到的時候。如果孩子覺得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很大,就會產生失落感,從而引發哭鬧等行為。再次,父母應積極地與老師溝通聯系,了解孩子在幼兒園時的狀況,幫孩子輕松度過分離焦慮階段。
提高孩子身體免疫力
提醒孩子多喝水,養成隨渴隨喝的習慣。當你發現孩子的尿液不是清亮透明的,就更要注意讓孩子多喝水了。如果孩子一開始不喜歡喝,可以一次少喝點,一天多喝幾次。如果孩子生病了就接回家積極治療,但痊愈后還應該堅持送到幼兒園。這是一個增強孩子的適應性和抵抗力的過程,只是再回幼兒園的時候,要跟老師密切溝通,讓她知道孩子最近的情況,并加強保育工作。避免包辦代替,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做事,不要怕他做錯。鼓勵孩子什么都要吃,保證營養均衡。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為了配合幼兒園的生活,即使節假日也要堅持早睡早起,不要打亂孩子的生活習慣。堅持鍛煉身體,經常帶孩子做些適當的消耗體能的運動,不能總是“靜坐”。三、家長要調整心態
不要把孩子的哭鬧看得太嚴重
有很多孩子分離時哭得淚人一樣,而在家長離開他的視野之后,很快就又開心地玩了起來。那些面露不忍,一步三回頭,甚至抱了孩子離開的媽咪,她們的孩子往往哭鬧的時間更長一些。為什么會這樣呢?要知道,孩子是非常聰明的,他們直接看到的是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他們發現:哦,我一哭,媽媽就能多和我呆一會兒!結果,媽媽的猶豫變相地獎勵了孩子的哭鬧,他當然越哭越起勁了。既然知道了其中的奧妙,那么媽媽應該理性地處理這個問題。首先,要認識到從家庭走向幼兒園,孩子面臨的是什么樣的問題,然后大人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把孩子剛進入幼兒園的表現看成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步,平靜而理性地對待這個問題。
以正確的方式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
孩子入園之初,家長想了解孩子在園表現時,可以向老師提問,或查看幼兒園的家園聯系簿,幼兒園也應該主動向家長說明孩子的情況,但家長最好不要一見到孩子便立刻問長問短,顯得格外焦慮。曾經有一位小朋友,適應得比一般孩子慢。后來和家長聊起來,才知道原來孩子的奶奶很不放心,每天孩子回到家,媽媽都要當著孩子的面給奶奶打電話,報告孩子今天哭了沒有,看上去情緒是否低落等。家長如此緊張,對幼兒園如臨大敵,家長的這種焦慮情緒當然會傳染給孩子,進一步引起孩子的緊張情緒。
讓孩子堅信上幼兒園是他的責任
當孩子在家哭鬧,不想上幼兒園時,如果您確信這只是孩子不適應的反應時,可以淡然處之。入園期間,媽媽可以多陪陪孩子,與孩子多一些身體接觸和撫慰,但一定不要隨便哄孩子說:“好好好,我們明天不上幼兒園。”媽媽可以簡單向孩子說明:“寶貝長大了,該上幼兒園了,就像媽媽上班一樣。”然后就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對上幼兒園的問題不再討論,也不深究。這樣的態度,會讓孩子認識到,媽媽的決心不是哭鬧可以改變的。這種處理方式反而能縮短孩子哭鬧的時間,減少大人孩子的痛苦。
在這萬物復蘇、陽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帶著幼兒教師特有的激情和柔情以及對孩子的想念,走進了童話的樂園,回到了孩子們的中間。迎來了孩子們銀鈴般的笑聲和歌聲,隨著各項準備工作的就緒,一切都要進入正常工作。我班今年又新來了幾個孩子,他們對幼兒園都不熟悉,剛開始的時候,必須要進入一個適應階段。在這個階段里,要領著孩子們多活動、多游戲、多讓他們做交流,以便他們能盡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讓他們以為上幼兒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而不對幼兒園產生一種厭煩情緒,給他們創造一個活潑、舒適、溫暖的“家”,讓他們在幼兒園這個大家庭里,快樂、健康的成長。
到6月底,大多數幼兒園的報名工作已結束,再過兩個月,家里的“小二郎”就要上幼兒園啦!激動和興奮的同時,您是不是也在擔心小家伙是否能適應幼兒園生活?該如何讓寶寶快樂、健康地順利入園?
案例
3歲的陽陽是個內向的小男孩,從上幼兒園的第一天起,就不愿意去。頭兩天送去,都是老師掰開手抱進去的。下午媽媽接他的時候,他的眼睛都是紅紅的。起初陽陽媽媽認為,剛進幼托班的一兩天,孩子有些哭鬧也屬正常現象,但兩個星期過去了,情況越來越糟糕。孩子晚上說夢話都在念叨“不去幼兒園”,早上總是神情緊張,一直重復著這一句話并嚷著要媽媽,而后就哭鬧不止。直到陽陽的嗓子啞得哭都哭不出來了,陽陽的媽媽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趕緊將孩子送到了省婦幼保健院尋求醫生幫助。
不少家長都抱怨“孩子在家挺好,一上幼兒園就生病”,楊勤表示,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不過,可以給他們喝一點板藍根防感冒。幼兒園屬于公共場所,環境相對來說當然比家里要復雜,加上孩子剛入園,身心需要一段時間調節適應,由于經常哭鬧,身體疲勞、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因為剛入園時不適應,有的孩子不肯吃飯,回家后家長就應及時為他們補充營養。家長在平時的育兒過程中,也要平衡膳食,注意營養搭配,不要僅依大人口味為孩子準備食物,導致孩子偏食。
同時,孩子的睡眠很重要,3歲的孩子每天至少要保證10小時睡眠,建議晚上9點前就要上床睡覺,睡前2~3個小時避免過于興奮的活動,有利于孩子安睡。
適當的運動對提高孩子抵抗力也很有幫助,不要過于害怕孩子受傷,做好防護措施,鼓勵孩子敢于嘗試,對孩子的性格也是個很好的塑造。
國家規定的幼兒入園體檢必查項目僅包括幼兒體格檢查及評價等項目,其他項目如微量元素檢測等都屬于家長自選項目。
楊勤提醒家長,微量元素檢測后,如果有指標不合格,家長不要隨意自行購買藥品。例如有的孩子檢出血鉛過高,很多家長就到網上購買一些昂貴的排鉛口服液給孩子吃,這是不正確的。血鉛含量高,關鍵在預防,要改變孩子的不潔生活習慣,同時用食療方法排鉛,多吃海產品、水果、蔬菜等。
如果孩子鉛中毒,服用普通的排鉛保健品也是沒有作用的,應到正規醫院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排鉛藥物為孩子治療。
寶貝抱著爸爸的腿,就是不肯“歸隊” 小伢為何對幼兒園說不?
對孩子來說,爸媽在身邊,心里會有無比的安全感。而上幼兒園以后,要獨自面對、處理問題,不難想象孩子會產生失落、焦慮、不知所措的感覺。尤其對于3歲前接觸外界比較少的、內向的孩子而言,這種與親人的分離會帶給他(她)更大的壓力。
無論是家,還是自己常去玩的那個公園,都是孩子早已熟悉的,而幼兒園里的這一切卻是那么陌生。突然要呆在這樣一個充滿陌生人的環境里,這種變化對于孩子來說是巨大的,莫名的焦慮與不安會困擾著孩子。
專家支招 1.理解寶寶,不要斥責
孩子一直生活在家庭里,來到陌生的幼兒園,周圍沒有親人,環境也有巨大不同,十分不適應。換位思考一下,就是大人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也要有時間來適應。對于一個3歲的孩子,這種巨大的變化一時不能適應很正常。所以,家長不要采取威脅或打罵的方式,避免產生更嚴重的行為問題。
2.讓寶寶愛上幼兒園
經常帶孩子去幼兒園參觀,熟悉那里的環境,看看小朋友們怎樣做游戲、滑滑梯、學兒歌,激起他們想融入的欲望。也可先交往即將一起入園的小朋友,讓孩子一進去便有熟悉的小伙伴。
3.讓孩子學會自理
在養育中,爸媽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動手自理能力,如吃飯、穿衣、洗手、洗臉、大小便等,不要事事代勞。如果孩子過分依賴大人,將不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因而產生緊張、恐懼和焦慮。
4.不要妖魔化“幼兒園”
對孩子說話要謹慎,不要有負面暗示,比如“不聽話就把你送去幼兒園”、“讓幼兒園的老師來收拾你”;有的大人逗孩子說“還沒關到幼兒園去呀”,這些話都會給孩子負面的心理暗示,讓孩子覺得幼兒園是一個不好的、可怕的地方,從而產生抗拒感。
5.提前調整作息時間
了解幼兒園相關保教的具體安排與要求,提前給孩子安排與幼兒園相應的作息時間,縮短家庭與幼兒園生活、衛生習慣方面的距離,使孩子對幼兒園有一定的間接經驗。
6.家長自己要淡定
在送孩子進幼兒園時,有的家長流露出一種依依不舍的神情,包含著對園所照看工作的不信任,或對孩子的憐憫感、不安感。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善于察言觀色,家長的表情會使他們的不良情緒更強烈。因此,家長自身要淡定,從容、樂觀面對和接受幼兒園及那里的一切。
談到這里,專家還教大家一記更高的招兒——分離訓練,有效消除焦慮。具體做法如下:
平日里每次離開孩子時,家長可先和寶寶一起玩玩具,或做寶寶喜歡的游戲。在這種愉快的氣氛中和寶寶說再見,并告訴他何時回來,給寶寶一個期待,而且說到做到。以后大人再離開,孩子也會相信家長一定會按時回來。如果孩子對大人離去很不安,家長可在離去時留下自己的常用物品,如照片、圍巾或皮包等來安撫孩子,以此緩解他的焦慮情緒。
另外,比如當孩子自己來到另一個房間時,媽媽不要馬上就跟著,讓寶寶單獨呆一會兒,過一會兒再進去,日漸增加這種訓練的次數和時間。如果父母能作短暫離開就更好,如到長輩家,或孩子和親戚家小孩一起游戲時,父母可短暫離開,這樣會使孩子逐漸適應短期分離,減少分離焦慮。
7.讓老師了解寶寶
孩子剛入園時,家長應主動向幼兒園的老師介紹寶寶的習慣、愛好、性格等,與老師進行全面溝通。但老師可能一時難得記住,有心的家長可制作一張關于孩子的小卡片給老師,方便老師根據孩子的特點,因才施教。
8.準時接送傳達愛意
家長接送孩子一定要準時,尤其是對于剛入園的孩子,不要讓孩子感覺別的小朋友都被他們的爸爸媽媽接走了,自己卻沒人管。
假期沒有明確作息時間,很多幼兒時而晚睡、少睡,時而賴床不起,不良的生活方式打亂了生物鐘。再加上家長帶孩子外出游玩,容易導致孩子疲勞,加速生物鐘混亂;孩子在節日里隨父母走親訪友、聚餐赴宴頻繁,豐盛的菜肴使得孩子無休止地放縱胃口,不良飲食還導致孩子節后腹瀉、發燒、感冒,身體不適也會影響孩子情緒;長假孩子在家沒紀律約束,很容易產生惰性思想。特別是初入園,節后回到幼兒園,要再次經歷重新適應環境的過程,心理上難免產生陌生感和恐懼感。
那么,面對這樣的難題要怎么辦呢?如何讓孩子年后輕松返園呢?
寶寶年后返園的方法
延遲寶寶入園時間,讓他們有充分的時間與親友相處,這個可以有。不過中國國際家庭教育學會成員、家庭教育專家王培東提醒家長,可以推遲孩子入園的時間,但不能溺愛孩子,要保證寶寶在家時的良好生活作息習慣,否則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上學時要按時作息,休息時間則可以晚睡晚起,其實這種觀念非常不好。很多孩子假期睡慣了懶覺,到了上學時間很難按時起床,幼兒園的寶寶也是如此,如論是否按時入園,都要保證規律的作息時間,更不能將孩子關在家中的“溫室”里。有的家長放假期間幫寶寶穿衣服、喂寶寶吃飯,把寶寶在幼兒園養成的自己動手的好習慣都“改掉了”,這種做法更要不得。放假期間,家長更要注意幫孩子樹立責任意識,培養獨立生活能力。如果家長單純因為天氣原因而推遲寶寶入園時間,則沒有必要,寶寶自身具備適應外界的能力,包括抵抗疾病,如果一味呵護溺愛,反而會讓寶寶應有的本能蛻化,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孩子年后重返幼兒園,只要做到以上幾點就可以輕松完成哦。
時間飛逝,轉眼暑假已接近尾聲。在學校即將開學的現在,寶寶也該入園開始學習生涯,如何引導初入園的孩子邁好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孩子哭鬧不肯入園怎么辦?家長如何冷靜應對孩子在園期間不好好吃飯、不好好睡覺等一系列狀況?
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都有個適應的過程,特別是那些從沒有離開過父母的孩子,想第一天就快快樂樂地上幼兒園是不太可能的,要讓孩子愛上幼兒園,父母是需要動動腦筋的。作為家長千萬不能采取強制手段,要顧及孩子的感受,慢慢引導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試試這幾招,也許會幫助家長和孩子順利度過這個適應期。
一、緩解分離焦慮
家長應試圖改變關注孩子的方式。以前我們關注的重點是孩子生理的需求,現在就要多關注一些心理需求,這時候把我們在生活照料中形成的那種快速反應,就是說水、吃的、大小便生活照顧上的這種快速反應要收一收,讓孩子學會自己的這種能力以后,我們引導他做更多的游戲,幫他學會應付困難,孩子掌握了能克服困難的那種品質,是入園的準備工作之一。
發展孩子的同伴。可以把小伙伴請到家里來,這樣會在相對放松的環境下為孩子建立伙伴關系,這種伙伴到幼兒園去可以形成他一個很好的依托,就是說兩個孩子之間會相互照顧,因為他們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熟悉起來的,在這個新環境下如果其他的安全感還沒完全建立起來的時候,這個孩子、這個伙伴就是他建立安全感的一部分。
媽媽可以跟老師商量,把孩子平時喜歡的東西帶到幼兒園里,以減輕孩子的不安全感。
二、順利度過適應期
送孩子態度堅決
當老師接過孩子以后,父母最好馬上離開,不要在幼兒園逗留,更應避免出現孩子在里面哭、父母在外面“哭”的情況。有的父母離開后,又偷偷回來看孩子,一旦孩子發現父母也在園內,定會產生依賴情緒。有的甚至會因此而哭鬧,拒絕參加任何活動。請相信,老師肯定會盡職盡責地帶好每一位孩子。父母們,請克制自己的感情,送孩子入園時態度要堅決。請記住:你心軟的表現只會導致孩子變本加厲地哭鬧。高高興興地送、高高興興地離開,才是明智之舉。
盡量早接孩子
孩子第一次離開家人,獨自一人來到陌生的集體中,而且一呆就是一整天,這時他心里也許會委屈地想,是不是父母不要我了。為了減少剛入園時的恐懼心理,在第一個星期可以稍微早點接孩子,讓他感受到父母并沒有忘記他。回家路上,最好用關愛的語言與孩子交流,詢問他在幼兒園進行了哪些有趣的活動,分享他的快樂,使他從內心感受到被愛。
幫老師多了解孩子
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生活習慣也不盡相同。父母要及時和老師溝通,便于老師更多地了解孩子,更好地照顧孩子。例如,有的孩子一哭鬧就要小便,有的孩子要成人摸著耳朵才能入睡等等。另外,最初父母最好堅持接送孩子入園,鼓勵孩子積極融入幼兒園的生活。
做好精神準備
首先,要讓孩子充分了解幼兒園不僅有游戲還有其他活動,但活動時間有一定限制。其次,不要將幼兒園描述的過于理想。老師人數畢竟有限,要同時照顧很多孩子,難免出現不周到的時候。如果孩子覺得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很大,就會產生失落感,從而引發哭鬧等行為。再次,父母應積極地與老師溝通聯系,了解孩子在幼兒園時的狀況,幫孩子輕松度過分離焦慮階段。
提高孩子身體免疫力
提醒孩子多喝水,養成隨渴隨喝的習慣。當你發現孩子的尿液不是清亮透明的,就更要注意讓孩子多喝水了。如果孩子一開始不喜歡喝,可以一次少喝點,一天多喝幾次。如果孩子生病了就接回家積極治療,但痊愈后還應該堅持送到幼兒園。這是一個增強孩子的適應性和抵抗力的過程,只是再回幼兒園的時候,要跟老師密切溝通,讓她知道孩子最近的情況,并加強保育工作。避免包辦代替,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做事,不要怕他做錯。鼓勵孩子什么都要吃,保證營養均衡。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為了配合幼兒園的生活,即使節假日也要堅持早睡早起,不要打亂孩子的生活習慣。堅持鍛煉身體,經常帶孩子做些適當的消耗體能的運動,不能總是“靜坐”。三、家長要調整心態
不要把孩子的哭鬧看得太嚴重
有很多孩子分離時哭得淚人一樣,而在家長離開他的視野之后,很快就又開心地玩了起來。那些面露不忍,一步三回頭,甚至抱了孩子離開的媽咪,她們的孩子往往哭鬧的時間更長一些。為什么會這樣呢?要知道,孩子是非常聰明的,他們直接看到的是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他們發現:哦,我一哭,媽媽就能多和我呆一會兒!結果,媽媽的猶豫變相地獎勵了孩子的哭鬧,他當然越哭越起勁了。既然知道了其中的奧妙,那么媽媽應該理性地處理這個問題。首先,要認識到從家庭走向幼兒園,孩子面臨的是什么樣的問題,然后大人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把孩子剛進入幼兒園的表現看成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步,平靜而理性地對待這個問題。
以正確的方式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
孩子入園之初,家長想了解孩子在園表現時,可以向老師提問,或查看幼兒園的家園聯系簿,幼兒園也應該主動向家長說明孩子的情況,但家長最好不要一見到孩子便立刻問長問短,顯得格外焦慮。曾經有一位小朋友,適應得比一般孩子慢。后來和家長聊起來,才知道原來孩子的奶奶很不放心,每天孩子回到家,媽媽都要當著孩子的面給奶奶打電話,報告孩子今天哭了沒有,看上去情緒是否低落等。家長如此緊張,對幼兒園如臨大敵,家長的這種焦慮情緒當然會傳染給孩子,進一步引起孩子的緊張情緒。
讓孩子堅信上幼兒園是他的責任
當孩子在家哭鬧,不想上幼兒園時,如果您確信這只是孩子不適應的反應時,可以淡然處之。入園期間,媽媽可以多陪陪孩子,與孩子多一些身體接觸和撫慰,但一定不要隨便哄孩子說:“好好好,我們明天不上幼兒園。”媽媽可以簡單向孩子說明:“寶貝長大了,該上幼兒園了,就像媽媽上班一樣。”然后就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對上幼兒園的問題不再討論,也不深究。這樣的態度,會讓孩子認識到,媽媽的決心不是哭鬧可以改變的。這種處理方式反而能縮短孩子哭鬧的時間,減少大人孩子的痛苦。
小班幼兒剛入園,由于離開熟悉的家庭和親人,剛來到陌生的幼兒園多數幼兒會出現哭鬧.焦慮.驚恐不安的表現,對于老師也存在著心理距離,對于這種現象,我真對日常活動獲得一下經驗.
在早晨家長送幼兒入院時,針對每個幼兒的不同性格和表現,用親切溫暖的話語與之交談.讓幼兒感受到我對他們的關心.用這種熱情溫暖的態度穩定幼兒的情緒.
小班幼兒年齡小.自理能力差,在生活中常會遇到各種問題,如不會用小勺,不小心打翻飯菜,大小便弄臟衣服等.在遇到這種情況.我總是耐心的為幼兒擦洗,并且用親切的語言去安慰幼兒.讓幼兒體會到老師的愛,產生老師像媽媽的感情.
愛聽表揚的話是幼兒的天性,在活動中要多說表揚和贊美的話.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萌發不斷進步的力量.讓幼兒在這種充滿開心和愛的氛圍中,喜歡老師愛上幼兒園.
冬天即將來臨,隨著天氣的變化,我發現我班的孩子們也變得越來越不愛喝水了。我多次強調要多喝水,也不止一次講多喝水的好處,但都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孩子們依舊不愿意喝水。水是生命的源泉,我們可以一天不吃飯,但絕不可以一天不喝水。我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但一直沒找到好的方法令孩子們改變現狀。
有一天的體育課是拔河比賽,孩子們非常感興趣,都積極參與。突然我靈機一動,對孩子們說:“拔河比賽結束后,我們班開展一次喝水比賽。”孩子們聽后你一言我一語的議論著,我趁熱打鐵,大聲宣布喝水最多的小朋友會得到老師獎勵的小紅花。看著孩子們你一杯我一杯,我心里樂開了花。自從我班開展喝水比賽以來,孩子們愛上了喝水,感冒生病的現象也越來越少了。
原來只要我們老師善于發現問題,用心解決問題,任何問題也都會迎刃而解。
《幼兒園中班教師隨筆3篇》:幼兒園中班教師隨筆第1篇 對孩子多一些鼓勵 幼兒園中班教師隨筆 經常聽到家長在接孩子的時候問:這天你學什么了?你怎樣就學不會呢?你瞧某某某畫的多好!你看看你畫的那
《中班保育員80篇隨筆》:中班保育員80篇隨筆第1篇中班保育員隨筆1 面對來自不同的幼兒,我覺得應用多種不同的教育方法來教育幼兒。一次,戶外活動結束后回到教室,準備和孩子們學習健康課時,我突然發現
《中班教育隨筆200篇范文》:中班教育隨筆200篇第1篇 1、《老師,咱們睡覺吧》18篇幼兒園中班教育隨筆 這學期我帶的是中班的小朋友,小家伙們仿佛有無窮的精力。每個星期一的午睡時間,晨晨都特別興奮,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