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6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中班教育隨筆《排隊風波》,是優秀的中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今天戶外活動結束后,小朋友們排隊喝水,來了一陣吵鬧聲,飲水機旁的幾位小朋友喊著:“要排隊!要排隊!”我連忙趕過去,原來是小旭張開雙手,當在了杯子柜前不肯走,小朋友們被擋住了,擠在一起亂成一團。我把小旭拉開,他卻僵在那里不肯走,還大聲哭喊起來:“媽媽,媽媽!”我耐著性子對她說:“老師不批評你,只是想知道到底怎么了。”這時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說:“小旭不排隊!還插隊。”“他還推我!”聽到孩子們紛紛告狀,小旭繼續大聲的哭喊。“真是這樣嗎?我相信小旭不排隊是有原因的,你把你的理由說給大家聽聽吧!”聽了我的話,小旭擦了擦眼淚,慢慢停止了哭喊,還略微帶點哭腔地說:“我口渴,我不要排隊,他們太慢了。”“小朋友你們渴嗎?”“我們也很渴。”“小朋友們都很渴,這該怎么辦呢?誰愿意讓小旭排前面”。這時有一個小朋友提出愿意,我表揚了這位小朋友。其他小朋友也跟著說愿意。“小旭,小朋友們對你真好!”他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我下次也讓小朋友排我前面。”這件事后,我引導孩子們討論我們的隊為什么總排不好,他們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隊的原因,我們又討論怎么才能把隊排好。
通過這些活動我深切的感到:幼兒的常規習慣養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點的關注、教育,并采取多種方式去進行培養。另外,常規教育也要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不能死守。
最近發現我們班的孩子在戶外排隊時總喜歡搶占排頭,喜歡插隊。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站隊搶排頭的孩子越來越多。為了改變這種現象,我想出了一個辦法。站隊的時候,我們倆位老師站到隊伍的中間,對排隊排的好的孩子,都伸出手摸摸他的小腦袋,以鼓勵的話語來表揚孩子,很快孩子們個個忙著找位置,站好隊伍,沒有搶排頭的了。現在不管是上廁所還是戶外游戲,孩子們都表現的很好。 通過皮膚接觸,感受老師對自己的關愛。孩子們搶排頭,主要是想站在老師身邊和老師親近,引起老師的注意老師。
今天戶外活動結束后,小朋友們排隊喝水,來了一陣吵鬧聲,飲水機旁的幾位小朋友喊著:“要排隊!要排隊!”我連忙趕過去,原來是小旭張開雙手,當在了杯子柜前不肯走,小朋友們被擋住了,擠在一起亂成一團。我把小旭拉開,他卻僵在那里不肯走,還大聲哭喊起來:“媽媽,媽媽!”我耐著性子對她說:“老師不批評你,只是想知道到底怎么了。”這時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說:“小旭不排隊!還插隊。”“他還推我!”聽到孩子們紛紛告狀,小旭繼續大聲的哭喊。“真是這樣嗎?我相信小旭不排隊是有原因的,你把你的理由說給大家聽聽吧!”聽了我的話,小旭擦了擦眼淚,慢慢停止了哭喊,還略微帶點哭腔地說:“我口渴,我不要排隊,他們太慢了。”“小朋友你們渴嗎?”“我們也很渴。”“小朋友們都很渴,這該怎么辦呢?誰愿意讓小旭排前面”。這時有一個小朋友提出愿意,我表揚了這位小朋友。其他小朋友也跟著說愿意。“小旭,小朋友們對你真好!”他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我下次也讓小朋友排我前面。”這件事后,我引導孩子們討論我們的隊為什么總排不好,他們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隊的原因,我們又討論怎么才能把隊排好。
通過這些活動我深切的感到:幼兒的常規習慣養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點的關注、教育,并采取多種方式去進行培養。另外,常規教育也要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不能死守。
新年即將到了,班里為了創設新年環境,請家長協助帶來各種廢舊材料。寶寶帶來了一本舊掛歷,整本掛歷都是活潑可愛的卡通小猴子形象。里面有小猴醫生、小猴畫家、小猴警察……尤其是封面,是兩只正在拱手拜年的小猴子。畫面熱鬧祥和,非常符合節日的氣氛。于是我決定把它剪下來貼在活動室的門上,烘托節日的氣氛。當我正在剪的時候,正巧讓寶寶看見,寶寶著急地問:“剪下來干什么?”“把它貼在教室里,多漂亮呀。小朋友都在喝水,你也去吧。”“剪下來干什么?”寶寶邊不情愿的重復著邊去拿水杯。
下午當我把兩只可愛的小猴子貼在門上的時候,寶寶又走過來說:“哼,把它剪下來了,這是寶寶的。”說完走開了。“這個小財迷。”我笑著自言自語的說。今天早晨寶寶的奶奶來送他入園,指著門上的小猴子對寶寶說:“寶寶,看,老師把它貼在這多漂亮。”“哼!這是寶寶的。”寶寶仍然氣呼呼的說。“不許這樣,寶寶。”寶寶的奶奶說。說完寶寶的奶奶又對我說:“昨天回家,寶寶對我說,老師把我的掛歷剪了,我說,咱們帶去就是讓老師用的。”“我覺得這本掛歷非常符合幼兒的特點,很適合在活動區使用,尤其是這張拜年的,非常可愛。”我對寶寶的奶奶說。寶寶的奶奶笑著說:“是呀,這本掛歷挺好玩的,這是他自己留的,”“啊?怪不得寶寶這么舍不得。剪的時候我應該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見。”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沒關系,劉老師。不就是一本舊掛歷嗎,過兩天他就忘了。”寶寶的奶奶說。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在每次的教育活動中我都是努力這樣去做的,但是所有的教育環節我都能做到對幼兒的尊重、理解嗎?“掛歷風波”不是就傷害了寶寶稚嫩的心了嗎?我在剪掛歷之前為什么不去征求寶寶的意見,聽聽寶寶的想法呢?因為我和寶寶奶奶的想法是一樣的―――不就是一本舊掛歷嗎?既然孩子把它帶到了幼兒園,就該由老師支配了。這件事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教育觀念。
自由活動的時候,我蹲下對寶寶說:“對不起寶寶,老師不知道這本掛歷是你最喜歡的,沒有征求你的同意就剪了,請你原諒老師。”寶寶看了看我,笑了“嘻嘻,沒關系老師,下次再剪你告訴我吧。”多么可愛的孩子呀。我摸著寶寶的頭說:“好的,下次再用的時候老師一定先和你商量。”
教師平等地對待和尊重幼兒,既是幼兒的權利與成長的需要,本身也是一種重要的榜樣和教育。這是“掛歷風波”留給我的重要啟示。
晨間活動時,小朋友都在走廊上跳繩,突然聽到小朋友大喊:“圣誕帽、圣誕帽”,一下子好多小朋友都圍了過去,我也急忙朝小朋友的方向看去,只見佳妮頭上帶著一頂紅色的圣誕帽,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正在和旁邊的小朋友說:“這是昨天爸爸帶我去曼德夫吃漢堡時店里的阿姨送的。”王曄秋急忙搶著說:“我有兩個圣誕帽了,一個圣誕帽的邊上還有兩只小辮啦,比它要好看,我家還有一棵很大很大的圣誕樹,樹上還掛了許多許多的禮物……”正在這時,磊磊小朋友也帶了一頂圣誕帽,得意洋洋地進來了,于是小朋友又大呼起來,“圣誕帽,朱老師快看呀,磊磊也帶了一個圣誕帽。”我想:老師要隨時捕捉幼兒的興趣點、關注幼兒的需要,現在小朋友既然對這個問題那么感興趣,我何不抓住這個教育契機呢?于是我問:“圣誕節誰收到禮物了呀?”這時收到禮物的小朋友們都舉起了手,我數了一下,大約有二十多位。我又問:“你們都收到了些什么呀?”他們迫不可待地說:“我收到了一個圣誕娃娃、我收到了一副手套,我收到了一本故事書,我收到了……”“那你在哪里發現禮物的呀?”林心怡小朋友神秘地說:“我把襪子掛在陽臺上,早上起來就有了。”佳佳說:“我在枕頭邊發現的。”其他小朋友也你一言我一語地紛紛交流起來了,有的說在手套里發現的,有的說在小包里,真是應有盡有,看著他們激動的心情,我也仿佛感受到了孩子們在得到禮物時的那種驚奇和愉悅。
正在這時,一句這是洋人的節日,又不是我們中國人的節日,打破了此時快樂的氛圍,小朋友一下子都靜了下來,只見冰冰滿臉不高興地嘟囔著,我猜想她可能沒有得到禮物。為了讓沒有得到禮物的孩子不沉靜在失落中,我馬上接應話茬說:“是呀,我們中國也有很多很多的節日,誰知道呢?”小朋友們頓了一下,暢暢慢吞吞地舉起手說:“新年”。這時小朋友“轟”地笑了起來,我馬上補充說:“我們跳舞是慶祝什么節日啦?”天宇說:“元旦”。“那還有些什么節日?”我期待著孩子們能像數家寶一樣說出來,但孩子們的表現實在是讓我大吃一驚,就連孩子們自己的六一節是幾月幾日都說不上來,最后在我的不斷提示下才勉強說出了幾個。這讓我陷入了沉思,每當過節日,我們也不都是采用各種形式進行慶祝或常規教育的嗎?最快樂的也不是孩子嗎?那為什么孩子對我們中國傳統節日的名稱還如此陌生呢?是我們教育的失誤?還是節日本身有問題呢?回過這幾天的新聞,也不正是在評論中國人該不該圣誕節這個問題,此時,我突然產生了好奇,何不把這個問題拋給孩子們討論呢?小朋友聽我這么一說,都異口同聲地喊出來“該過”。“為什么?”“因為圣誕節里我們可以得到想要的禮物”、“圣誕節有漂亮的圣誕樹和圣誕爺爺呀”、“圣誕節里有許多許多的驚奇,”“有紅紅的圣誕帽……”從小朋友的回答中,我們可以清楚地找到答案,圣誕節之所以如此受大家的歡迎,是因為圣誕節里有許多花花點子,驚奇的圣誕禮物、漂亮的圣誕樹、和藹的圣誕老人、美麗的祝福等都讓人覺得特別有意思和溫馨,那種神秘和幽默感都抓住了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比較注重親情和內涵,注重于教育和禮節,關注較多的是成人的世界,忽視了小孩的內心需求,所以隨著時代和經濟的變化,我們是否也應該在繼承我們中國傳統節日時也加入一點童趣和色彩,讓我們的孩子也像喜歡圣誕節一樣喜歡我們中國的節日。
我們幼兒園里有好多好多的大樹,有銀杏樹、法桐樹、垂柳、曲柳、合歡、柿子樹等。每年的秋天樹葉特別漂亮,有黃色的、紅色的、綠色的、橙色的,幼兒園就像一個美麗的大花園。
有一次我班正在戶外活動,我組織大班的孩子到園子里拾落葉,有的孩子們對拾落葉非常感興趣,但我發現幾個小朋友躲在一邊竊竊私語,我悄悄地走到他們跟前,就聽一個小朋友說:“你說老師干嘛種這么多樹啊,還讓我們來拾葉子”。從他們的交談中,我感覺到他們在很不情愿的拾葉子。針對這件事,我對全班幼兒講了一個故事《人類破壞樹木造成的危害》,還學習了一首散文詩《樹真好》。通過聽故事和欣賞散文詩,孩子們懂得了愛護樹木和保護環境的重要,讓孩子們互相討論說出大樹的好處,孩子們討論的滔滔不絕,有的說樹真好,小鳥可以在樹上筑巢;有的說樹真好,能擋住風沙;有的說樹真好,可以做個秋千掛在樹上搖啊搖;用撿到的樹葉可以制成標本等。
看到孩子對大樹有了新的認識,作為老師感到心里美滋滋的。
現在天氣熱了,為了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我們平時用來放饅頭的餐盤我就讓孩子們自己去洗,孩子們對與這件“新鮮事”也都樂此不疲。但是就在前兩天,園里為了讓孩子洗手時洗得更干凈,在水龍頭的兩邊放了肥皂。中午我照常找了兩位小朋友去洗餐盤,沒一會,一位小朋友跑來說:“老師,她們都在用肥皂洗盤子呢“。我一聽馬上就跑了過去,很生氣的就問:”你們怎么能用肥皂去洗盤子呢,不知道肥皂只是用來洗手的嗎,不用你們洗了,快回去吧“!亞茹和嘉怡都低著頭默默的走了。我便把盤子重新用清水洗了很多遍,又用開水燙。我邊做邊想,孩子們為什么會想到用肥皂去洗盤子呢?或許她們只是想把盤子洗的更干凈呢。想到這里我突然意識到或許我真的是錯怪了她們。我回去就把他們兩個叫到跟前問:“你們為什么要用肥皂洗盤子呢?”她們小聲的說:“肥皂可以把手洗干凈,不就可以把盤子洗的更干凈了!”我聽到這里真的不知道要說什么了,只是把她們摟在懷里說:“對不起,對不起,是老師錯怪了你們”。她們卻仰著天真的小臉對我說:“沒關系的,老師”。
這件事讓我想了很多,孩子的想法是很天真很簡單的,有時我們真的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事情發生了多問一下原因,不要那么武斷的判斷孩子的對與錯,給他一個辯解的機會,或許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答案呢!
中午,看電視的時候,我總是習慣的要求孩子們,要安靜,要靜悄悄的,就算有很好笑的畫面也只能小聲笑笑就可以了。這天中午,我正忙著準備其他的事情,讓孩子們走著看電視,即便有些聲音我也沒有去管他們,接著聲音開始慢慢變大,我聽到孩子們子在學習說動畫片的對話。
孩子生性活潑好動,當這么多孩子聚在一起時,一個班級孩子講話的聲音分貝更是高,我們總想著如何讓孩子安靜下來,如何在安靜的環境中學習,卻忽視了“動”的效果。學習的環境不同,所學習的到的知識內容也不同。
孩子在家里看電視的時候也不可能是一句話也不講的,孩子喜歡模仿電視角色中的對話,在沒有對話的時候,孩子會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當前畫面的重要內容,這不正是一種學習的好機會嗎,或許我們在無形中扼殺了孩子學習的興趣。
要求孩子學會安靜是對的,但要看在什么樣的情況之下安靜。不是任何時候都不講話的就是紀律好,常規好。就比如看電視的時候,我想我不會再要求孩子看電視的時候一點聲音也不能發出來,而是要求他們認真觀看,小聲地說話,也要注意到后面的小朋友可能聽不到電視機的聲音,或者是會影響到他人!
《中班隨筆日常生活篇》:中班隨筆日常生活篇第1篇 教師節賀卡 教師節這天,我一進教室,就發現老師的桌子上放著幾張好看的賀卡,我看著那么優美的畫面,讀著那溫馨的話語,我陶醉在美好的祝福中。
《幼兒隨筆中班15篇》:第1篇幼兒隨筆中班 楊小朋友也是我們班一個很有特色的小朋友,他最大的優點就是特熱心,而且動作特快。只要班級里一有響動,第一個反應的就是他,他馬上會離開座位,跑到現場,如果看見什么東西掉了,他會毫不思索地去撿,哪怕人
《中班安全教育隨筆17篇》:第1篇中班安全教育隨筆 可能是今天中午的飯菜特別合小朋友的胃口,還未到十二點就全部小朋友已經吃完并漱口完畢比平時快了十五分鐘呢!為了獎勵他們沒有挑食,吃的干凈我跟小朋友一起到樓頂觀雨。雨勢漸小,雨滴懶散的掉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