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6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中班下學期教育隨筆《沒有圍墻的心》,是優秀的中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今天幼兒園半日開放,我在許多家長面前組織活動,說實在話,心里有一點點緊張。
家長們準時來到活動室,我和他們一一打著招呼,他們的到來一點也沒影響孩子們,我內心的擔心看來是多余的,他們像往常一樣進入區角活動,“老師,我的鞋帶開了;老師,我的棋子少了一個;老師,家家搶我的玩具?!蔽蚁衿綍r一樣處理著孩子的“案子”。
看家長都到齊了,我讓孩子們圍在我的身邊,做了一個拍手游戲,等孩子們安靜下來。我把花費了兩天來精心制作的課件逐一展示出來,細心的給孩子講解,讓他們去觀察每張圖片,引導他們說出圖形的排列順序,勇敢的孩子到前面幫老師把圖形排列完整。
大部分幼兒都把小手舉得高高的,想在家長面前表現一下自己很棒,我一一獎勵了他們,只有坐在最后的悠悠老是不舉手,她媽媽急的臉都紅了,“這孩子,真煩人,見了生人就啞巴。”我看著淚水在悠悠的眼圈里打轉,就拿著一顆五角星走過去,趴在悠悠的耳邊悄悄對她說“不要怕,老師相信你,你是最棒的。”在我的鼓勵下,悠悠終于舉起了小手。接下來我的幾個問題悠悠也都舉了手,我趁機讓小朋友們都棒了棒他。這節課孩子們聽得很認真,課堂氣氛很活躍,有的媽媽還和孩子一起舉手,短短的三十分鐘,一會兒就過去了。
第二節課是親子游戲,當我告訴大家欣欣小朋友的媽媽有事,我和她一組時,膽小的悠悠扔下自己的媽媽,抱著球跑過來:“老師,你和我一組吧!”,“老師,你也和我一組吧!”孩子們爭著、吵著,一雙雙小手拉扯著我的衣服,“別著急,今天你們好好和家長做游戲,明天老師和每個小朋友都玩上一遍?!薄班蕖焙⒆觽儦g呼雀躍,看著家長們羨慕的眼光,我心里可高興了。
活動結束后,媽媽們圍在我身邊說:“以前都說你們是孩子王,也就看孩子,看了你們上課才知幼師的辛苦,看了你們教孩子,才讓人明白什么是細致,何謂耐心,怪不得孩子們和你們那樣親,望著家長們滿意的笑臉,看著孩子們純真的笑臉,我欣慰的笑了。”
我們幼兒教師的工作就是這樣平凡,但平凡中卻有苦也有樂。
我越來越愛幼師這一行,因為我擁有了許多開心果,一聲聲親切的呼喚總在我耳邊久久回旋,看著孩子們天真爛漫的笑臉,就意味著我將永遠青春燦爛。于是,我愿從此熱枕、平和地耕耘于幼教之園。同樣我們愛幼教,愛這一群天使,我們的心也沒有圍墻。這樣我們才能同我們的天使一樣飛得更高。
今天幼兒園半日開放,我在許多家長面前組織活動,說實在話,心里有一點點緊張。
家長們準時來到活動室,我和他們一一打著招呼,他們的到來一點也沒影響孩子們,我內心的擔心看來是多余的,他們像往常一樣進入區角活動,“老師,我的鞋帶開了;老師,我的棋子少了一個;老師,家家搶我的玩具。”我像平時一樣處理著孩子的“案子”。
看家長都到齊了,我讓孩子們圍在我的身邊,做了一個拍手游戲,等孩子們安靜下來。我把花費了兩天來精心制作的課件逐一展示出來,細心的給孩子講解,讓他們去觀察每張圖片,引導他們說出圖形的排列順序,勇敢的孩子到前面幫老師把圖形排列完整。
大部分幼兒都把小手舉得高高的,想在家長面前表現一下自己很棒,我一一獎勵了他們,只有坐在最后的悠悠老是不舉手,她媽媽急的臉都紅了,“這孩子,真煩人,見了生人就啞巴?!蔽铱粗鴾I水在悠悠的眼圈里打轉,就拿著一顆五角星走過去,趴在悠悠的耳邊悄悄對她說“不要怕,老師相信你,你是最棒的?!痹谖业墓膭钕?,悠悠終于舉起了小手。接下來我的幾個問題悠悠也都舉了手,我趁機讓小朋友們都棒了棒他。這節課孩子們聽得很認真,課堂氣氛很活躍,有的媽媽還和孩子一起舉手,短短的三十分鐘,一會兒就過去了。
第二節課是親子游戲,當我告訴大家欣欣小朋友的媽媽有事,我和她一組時,膽小的悠悠扔下自己的媽媽,抱著球跑過來:“老師,你和我一組吧!”,“老師,你也和我一組吧!”孩子們爭著、吵著,一雙雙小手拉扯著我的衣服,“別著急,今天你們好好和家長做游戲,明天老師和每個小朋友都玩上一遍。”“噢”孩子們歡呼雀躍,看著家長們羨慕的眼光,我心里可高興了。
活動結束后,媽媽們圍在我身邊說:“以前都說你們是孩子王,也就看孩子,看了你們上課才知幼師的辛苦,看了你們教孩子,才讓人明白什么是細致,何謂耐心,怪不得孩子們和你們那樣親,望著家長們滿意的笑臉,看著孩子們純真的笑臉,我欣慰的笑了。”
我們幼兒教師的工作就是這樣平凡,但平凡中卻有苦也有樂。
我越來越愛幼師這一行,因為我擁有了許多開心果,一聲聲親切的呼喚總在我耳邊久久回旋,看著孩子們天真爛漫的笑臉,就意味著我將永遠青春燦爛。于是,我愿從此熱枕、平和地耕耘于幼教之園。同樣我們愛幼教,愛這一群天使,我們的心也沒有圍墻。這樣我們才能同我們的天使一樣飛得更高。
幼兒期是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關鍵時期,我認為,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最重要是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進餐習慣。作為小班教師,首先就要學會善于觀察每個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育,做到因人而異,從而來糾正幼兒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進餐習慣,從小養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
一、與家長溝通,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
我班幼兒獨立性較差,依賴性強,多數幼兒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著喂,哄著吃。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后,由于生活衛生習慣的變化,口味的變化,環境的變化,由在家的幾個大人圍著轉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進餐問題。開學后,我們發現幼兒偏食、挑食的現象較嚴重。但幼兒飲食習慣的可塑性較強,就有意識地進行了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及時地糾正他們的不良飲食習慣,使孩子從小就養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
不少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中存在著重智力開發、吃得“好”,卻輕行為習慣培養的現象,許多幼兒形成吃飯挑剔、挑食、偏食、邊吃邊玩等不良飲食習慣,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體營養比例失調,引起各種營養不良癥狀,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我們利用家長會和家長開放日、平時的家園通訊欄和網上的宣傳,鼓勵家長配合幼兒園平衡膳食,向家長做好宣傳教育,只有合理的營養才能確保幼兒的健康成長。
二、通過游戲兒歌等的方法培養幼兒良好的洗手習慣。
我們通過兒歌如“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 讓幼兒了解小手的作用,學會洗手的方法。手接觸外界物體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別是孩子,由于好動更易將不潔東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飯前不洗手,就會將手上的細菌吃進體內而生病。因此,洗手對保持皮膚清潔,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十分重要。通過小競賽,讓幼兒掌握洗手的順序(挽袖、打濕、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凈,甩手上的水),剛開始學時,一不注意,孩子們的袖子就弄濕了,借此機會,我就給孩子們做示范——挽袖,并一邊洗手一邊教幼兒說:“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頭洗仔細,小手腕別忘記?!边@樣,孩子們把洗手當作游戲,使幼兒養成食前洗手的好習慣。
三、在日常生活中糾正幼兒的偏食、剩飯情況 。
1、 及時調查、了解幼兒的偏食情況在了解中,我發現幼兒的偏食習慣形成原因有以下幾種:家長從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種食物;身體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習慣;情緒不穩定等。
2、 因人而異,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1)榜樣示范法。根據小班幼兒“喜模仿”“愛表揚”的特點,我就利用集體氛圍的渲染,用情緒感染他們,為他們樹立榜樣。告訴他們老師最愛吃了,不知道哪些小朋友跟老師一樣愛吃,并及時表楊,為他們樹立榜樣,幼兒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爭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來。
(2)“打預防針”的方法。 我班有些幼兒對某種食物高興時能吃一些,不高興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對待這類幼兒,我采用“打預防針”的方法。在飯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靜的游戲,然后讓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語說了許多,最后我告訴他們今天吃的是一種營養特別豐富的菜,多吃它會長高,長聰明,看誰吃得又多又香。這樣,孩子們的情緒被調動,相互比著吃,往往會吃得很香。
(3)逐漸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兒從小就不吃某種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過來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現實的。對這類幼兒我采用“逐漸加量”的方法。如我班有些小朋友不吃綠色蔬菜,開始她一看到綠色的蔬菜就搖頭,現在能稍微吃點了。
(4)物質鼓勵法。對偏食、剩飯的幼兒我那怕是一點點進步,我都給予鼓勵,發給孩子一朵小紅花,小貼畫、小卡片等,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促使幼兒改正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
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得到了有效改善。
活動背景:
幼兒音樂活動包括歌唱活動、韻律活動、欣賞活動和打擊樂活動。在主題背景下,我們已嘗試著將唱唱演演、肢體造型的表現、聽賞音樂的基本要素等藝術表現形式融合于主題內容之中,而對打擊樂演奏這一領域的觸碰顯得很荒蕪,往往怕受到其技能要求、單一摹仿等多方面因素的束縛而不敢直面。那么,在二期課改的今天,幼兒打擊樂活動如何才能與生活內容自然的整合?如何使幼兒獲得更均衡的音樂要素呢?這一連串的困惑引發了我在實踐中的思考……
而這次的鹿城區優質課展示活動中,我有幸聽到了一節名為《會伴奏的紙》的中班藝術活動,執教者是溫州市第五幼兒園的王秀微老師。于是,帶著興奮的心情,我嘗試記錄了這節藝術活動,也盡我的所能進行了評析,希望得到的一些啟發與同行共勉。
活動描述:
一、談話引題
1、師:你們都聽到過什么聲音?
幼兒回答:蟋蟀叫聲、打雷聲、獅子吼、火箭聲……
2、師:今天王老師帶來一張紙發出聲音的紙,教師用手彈紙,.幼兒傾聽紙的聲音.。
師:請小朋友們自己想辦法使紙發出聲音?請個別幼兒上前演示自己用什么辦法使自己的紙發出聲音,并集體學習。
幼兒:用腳在紙上跳、扔起來、踢起來、拍……
評析:教師通過使幼兒對生活中各種聲音的回憶,從而聯系到紙發聲,并讓幼兒通過自己動腦想出使紙發聲的方法,與平常的音樂活動相比較更加的新穎與別出心裁。
二、教師示范:
1、師:老師用折紙折“風車”甩出聲音請小朋友們聽聽是不是與自己的使紙發出的聲音一樣。
2、師:播放一段音樂,如果用紙伴奏可以怎么伴?
幼兒:彈、搖
3、熟悉音樂節奏:教師與幼兒用手一起打節奏。
4、教師示范用紙來伴奏。
提問:
①老師用什么辦法伴奏?(彈、搖)
②除了彈以外,什么地方用到搖?
6、出示歌譜,邊拍邊帶幼兒一起用紙伴奏。
提問:
音樂節奏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幼兒用紙打節奏。
評析:在教師示范這一環節中,用紙伴奏是小朋友們平時沒有接觸過的,所以教師在引導幼兒用紙給音樂伴奏還是有困難的。幼兒與教師的互動不是很積極。其實教師可以先用其他伴奏樂器給音樂伴奏。如:小鼓、響鈴、在不同的節奏使用不一樣的伴奏方式。從而過渡到用紙伴奏,引導幼兒在不同的音節長度使用不同的方法,如:拍、彈,幼兒更容易接受。
三、幼兒操作活動
1、請幼兒用自己的方法給音樂伴奏兩次。
2、分組表演:幼兒分成紅黃兩隊并選好隊長。
教師提要求:仔細聽音樂,根據音樂的節奏伴奏,伴的好的小朋友可以當隊長指揮自己的組員。
3、幼兒與教師點評別組幼兒的表現。
評析:在幼兒操作這一環節,教師組織的很好,條理清晰。推選隊長也更激發了幼兒的積極性。但在配音樂伴奏時,很多幼兒還不能很清楚的根據節奏為音樂伴奏。我認為有兩點不足的地方:
1、音樂的節奏對比不明顯,幼兒比較難分辨。
2、在分組表演之前可以多幾次的鞏固練習。這樣分組表演的效果會更好。
四、教師小結:
生活中除了樂器可以伴奏,紙也可以伴奏,我們到外面去找找還有什么可以伴奏。
案例反思:
《綱要》指出:我們要引導、支持、鼓勵幼兒參加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注重幼兒的感受、體驗和情感表達方式,積極地豐富幼兒的音樂經驗和審美情趣,提供幼兒自主表達的音樂空間,提高幼兒的音樂表現技能和能力,讓幼兒真正成為了音樂活動的主人。在王秀微老師這一節課中,在本次《會伴奏的紙》這一活動中,用紙伴奏,突破了以往音樂活動的傳統形式。從簡簡單單的一張紙,到通過動手用不同的方式讓紙發出聲音,最后用紙伴奏并表演?;顒又杏變撼浞煮w驗到音樂活動的樂趣。在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的同時增強了了幼兒的能力 。通過這一活動對我也有著一定的啟發。
一、給予音樂教育目標以新的定位
以往的音樂教育大多注重“成品”的灌輸,以功利性的追求為目標,希望見到立竿見影的、即時的效果。而主題背景下的音樂活動的價值則是以幼兒自主的表達及真切的體驗為目標,追求的是長遠的效應。漸漸地我們認識到幼兒發展的所有方面都是有關聯的,每個幼兒都是有自己成長和發展方式、速度的獨特個體,因此不能只靠一個預定的目標來要求所有的幼兒完成同一項任務。
二、給予音樂教育內容以新的來源
以往的音樂教育內容往往都是老師根據教材預設的,雖然有時也能根據季節、節日等進行選材,但大多數時候還是與幼兒的實際需要相脫節。而主題背景下的音樂活動卻是從幼兒生活中選擇的內容,是切合幼兒的生活經驗的,是幼兒的興趣與需要的所在。
三、給予音樂教育教學以新的方法
以往的音樂活動我們大多運用的是示范法、講解法。幼兒的學也只是單一的模仿。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幼兒一旦脫離了教師的教就無所適從的現象。在實踐中,“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再也不是喊喊口頭,也并非紙上談兵了,它必須通過一些實實在在的方法來落實、來完成。
每天早上一踏進班級門口,總能看到這么一個小男孩,弱小的身體,暗淡的膚質,樸素的著裝,他就是我們班的凱凱小朋友。由于父母、奶奶工作的忙碌,因此,家長很早就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門口,又匆匆離去。還記得剛入園時的他,一點兒都不會說普通話,甚至沒有一點兒特長,他默默無聞,什么都是一般般。
3月中旬,我們班級來了一位實習生,正是這位實習生,使凱凱小朋友進步了很多,令我佩服她做事的那份積極與認真。這位老師她看上去親切、隨和,深受小朋友喜歡,大家都叫她:“沈老師。”在班級里,孩子碰到困難,她都會認真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不厭其煩地跟他們講解,很快沈老師就跟他們非常熟悉。
一天早上,沈老師無意間讓凱凱小朋友試著放幼兒喝水用的杯子,一個個讓杯子對號入座,這下可把凱凱小朋友難倒了,因為,他對數字一點兒都不敏感,都不怎么認識,這可把凱凱小朋友難住了,于是,在沈老師的帶領下,凱凱硬著頭皮,把一只只杯子放在指定的地方。當38只杯子全部放好了,只看到凱凱深深地嘆了口氣,可見,對于這38只杯子的困難有多大。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沈老師為了鍛煉他,每天早上都會讓凱凱小朋友擺放杯子,認識數字,對于凱凱臉上的表情,從剛開始的低著頭到現在充滿信心的模樣,可以看出凱凱真的進步了不少,那天,當我看到凱凱完成任務時,她自己也覺得挺有成就感,再加上之后我的一番表揚:“凱凱,最近張老師發現你的小手越來越能干了,這么多數字你都認識,你真厲害啊!”聽了我的話,他的臉上頓時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曾經的不自信,立刻煙消云散,此時的他笑得就像花兒一樣美麗。
對于凱凱的這件事,要讓孩子多看、多認,最主要的關鍵在于堅持,堅持不僅在于教師每天對他的耐心指導,還在于家長的配合,讓家長在家多教育幼兒學習一些小知識。其實,孩子都是天真的,沒有笨孩子,也沒有懶孩子,關鍵在于教育的方式,只有良好的教育,才有更聰明的孩子。
導讀:李老師可以說:“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老師也有缺點,比如老師下班時經常忘記鎖門,做事情丟三落四的,我現在每天都在注意改正這個缺點,也請你們經常幫助我噢!”我想,以這樣的方式處理,一方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另一方面,可以就明明的問題,因勢利導,引導孩子們在談自己優點的同時,也敢于正視自己的缺點,缺點改正了,變成優點,孩子們的自信心會更強。
案例描述:
在故事教學《我,喜歡我自己》的結束部分,為了讓幼兒進一步認識了解自我,大膽評價自我,樹立自信心,李老師組織幼兒討論:你有值得驕傲的地方嗎?你有哪些優點?
孩子們討論非常激烈,有的說:我會唱很多歌曲,媽媽說我象小黃鶯;有的說:我會講故事,還有的說:我會跳舞,上臺表演許多人給我鼓掌呢!這時,一向`活潑好動的明明把手舉得很高,示意老師叫他。李老師遲疑了一會兒,說:““明明,你說說自己有哪些優點?”“你為什么總是叫我們說優點啊,我爸爸說,每個人都有缺點,我想說缺點,大人有缺點,老師也有缺點,你也有”。說著,他瞥著眼睛,調皮地用手指著老師。孩子們嘰嘰喳喳地議論開了。李老師頓時收起了笑容,說:“我們今天就說優點,缺點以后再說?!薄翱晌野职终f,每個人都應該知道,自己有優點也有缺點,老師,你有什么缺點啊?爸爸說把缺點改正了還是好孩子。”明明得意地說。“我說了,今天就談優點,你沒聽到嗎?坐下去!”李老師厲聲說道。明明撅著小嘴,低著頭,坐下不再說話。
分析:
明明是一個很聰明但也很調皮的孩子,在活動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所謂的“出格”現象。這不,今天他又出格了。因此,當他舉手發言時,老師遲疑了一會兒。明明認為老師不應該只讓小朋友說優點,也應該說說自己的缺點,并且露出了孩子特有的天真,指出老師也有缺點,由此引起了其他孩子的議論和課堂躁動。
盡管李老師對明明的說法也并非覺得不無道理,然而,老師更覺得明明的這一舉動,使自己身陷尷尬,所提問題和自己預設的活動目標背道而馳,擔心會破壞課堂氣氛,使活動達不到預期效果,所以嚴厲而堅決地阻止了明明繼續往下說,明明很難過,也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被老師批評。
反思:
教師在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對孩子的所想所為教師應持尊重的態度予以接納。案例中,李老師面對明明提出的問題,不僅不予正面解答,而且嚴加阻止,這樣做,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不僅傷害到孩子的自尊,更撲滅了孩子創造思維的火花;不僅影響明明一個孩子,而且全班孩子都會以此為戒,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萌發這樣的想法:一切只能按老師的要求做。其實,李老師如果換一種處理方式,也許會起到兩全其美的作用。
如:李老師可以說:“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老師也有缺點,比如老師下班時經常忘記鎖門,做事情丟三落四的,我現在每天都在注意改正這個缺點,也請你們經常幫助我噢!”我想,以這樣的方式處理,一方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另一方面,可以就明明的問題,因勢利導,引導孩子們在談自己優點的同時,也敢于正視自己的缺點,缺點改正了,變成優點,孩子們的自信心會更強。
此外,老師還可以組織幼兒舉辦一次“我的小秘密”討論活動,讓孩子們暢所欲言自己平時不好意思說出的缺點,然后再集體討論并說說你將如何決心改正這些缺點。
一件事情,不同的處理方式帶來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
《中班隨筆3篇》:中班隨筆第1篇 任奕冰小朋友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小男孩,但是有一個令人頭疼的“毛病”:愛插嘴。有時,我剛說個開頭,他接過去嘰里呱啦說個不休,惹得其他小朋友也跟著叫
《幼兒園中班隨筆30篇》:幼兒園中班隨筆第1篇 垃圾桶里的餅干 吃過下午點后,有個孩子們來對我說:“垃圾桶里有一塊餅干,不知道是誰偷偷扔掉的。”“多可惜。”“這是誰
《中班保育教育隨筆200篇》:中班保育教育隨筆第1篇 幼兒園中班教育隨筆(一):特殊孩子特殊照顧 戶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還有的跳繩……象一只只歡樂的小鳥活躍在院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