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8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中班教育隨筆大全《引導語的魅力》,是優秀的中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最近班里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操作角里的小型拼插玩具的數量在慢慢減少。玩具為什么會不翼而飛?我經過留心觀察,發現是個別孩子操作完,趁其不備裝進衣兜或書包里,離園時又悄悄帶走了。
針對這一現象,我想:這些玩具可能太吸引孩子了,孩子在園沒玩夠,想帶回家玩兒,但這種現象會導致孩子形成不良習慣。經過再三考慮,我沒有呵斥拿玩具的孩子,而是悄悄告訴了家長,讓他們協助教育;同時每天適當延長操作游戲時間,并在整理玩具時建議孩子把玩具放回原地,并讓小朋友互相監督。可是效果不明顯,玩具依然減少。正當我為此事一籌莫展時,我有幸聆聽了一位專家的講座,其中專家談到:幼兒具有泛靈心理,即幼兒認為萬物都有靈性與生命,都有情緒與情感。教師可借助幼兒萬物有靈的思維特點,運用適宜的語言對其行為習慣進行引導。還舉例說,她發現孩子們每天做操站隊總是站得歪歪扭扭時,她伸直兩只胳膊,便笑著說:“拿出兩只竹簽,穿串糖葫蘆吧。”一邊說,胳膊一邊在孩子的頭頂上穿梭。一席話,給了我無限啟迪,使我茅塞頓開。
操作游戲時,面對孩子悄悄藏小玩具的小動作,我裝著沒看見,游戲結束后,我指著整理好的玩具神秘地對孩子說:“有幾個小玩具很淘氣,不小心掉進了小朋友的口袋和書包里,大家快點看一看,如果有,趕快把他們送回來,他們回不了家會很傷心的。”頓時,孩子們忙活起來,又是翻書包又是翻兜。不一會兒,有幾個孩子自豪地說:“老師,玩具掉到了我兜里,給你。”看著回歸的玩具,我非常激動,一直令我頭疼的問題就這樣被一句引導語找到了突破口,如果我直接說:“誰拿玩具了?快送回來。”孩子們肯定不會這么爽快地把玩具送回。而這句引導語,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又生動描繪了玩具回歸的必要性,我相信,以后在這種形式的引導語的引導下,孩子們會積極主動地將小玩具放回原處的。看來幼兒教師的引導語有著非常奇妙的魅力。 組織兒歌復習活動時,由于兒歌較長,孩子們反復朗誦了好多次還是不熟,看著孩子們無精打采像小老頭似地趴在桌上,我靈機一動說:“讓我們學著老爺爺的聲音來朗誦這首兒歌吧”。霎時,班里的氣氛像雪后初融的春水一般,變得輕松活躍起來。接下來,我們嘗試著模仿不同角色的聲音來朗誦兒歌,孩子們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學會了兒歌,還深深喜歡上了這種學習方式。
午睡時,為使幼兒安靜、快速入睡,我自編了一句很順嘴兒的導語:閉上小眼睛,裝進小信封,寄到我的懷抱里,做個甜甜的夢。看著孩子們一個個鉆進小信封似的被窩里,閉上小眼睛,一臉憧憬的等著我去擁抱他們,我的內心涌起無限的甜蜜和幸福,并由衷地體會到引導語魅力無窮,它使我在教育上獲得許多快樂與成功。
晨鍛在進行戶外游戲時,大家都玩得非常開心。這時,我突然聽到“哇”的一聲大哭,原來是那個好動的涔涔把雯雯給撞倒了。涔涔不以為然地說了一句“對不起”就要離開。看到這一情景,我知道涔涔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給別人帶來的后果。他認為自己說聲“對不起”就行了,就跟他沒關系了。所以,應該引導他用行動來道歉。于是我趕忙叫住了他,并伸手將雯雯小朋友輕輕扶起,一邊哄著一邊問:“你為什么哭呀?” 雯雯說:“疼。”“涔涔跟你說對不起了,你還疼嗎?”我故意奇怪地問。“疼。” 雯雯不解地答道。聽了雯雯的話,我問涔涔:“你摔過跤嗎?”他點點頭。“你摔跤時有什么感覺?” 涔涔低頭說:“疼。”“那你疼時希望別人怎么樣呢?”我又問。“揉揉。”他想了想,小聲說道。然后蹲下去伸出他的小手給雯雯揉一揉,還把她身上拍打干凈,嘴里還說著“真對不起,還疼不疼?我給你吹吹。”他這樣一來還真見效。剛才哭得很厲害的雯雯,竟然不哭了,嘴里還說著:“沒關系,我不疼了。”看見涔涔認真地在做這件事,我摸著他的頭對他說:“你看,光說聲對不起,雯雯還在哭,說明她還疼、還委屈呢。你幫她拍拍土,揉一揉,這樣關心她,她的疼痛就減輕了。她也很快地原諒你了。
所以,以后不小心碰了小朋友除了說對不起,還可以幫他減輕傷痛。這樣,小朋友就會原諒你的。”他點點頭。看著他倆跑走的背影,我想,教師在處理孩子之間的一些偶發的不愉快的事情時,光教育孩子說“對不起”是不夠的,還應該利用這個時機對他進行移情教育,讓他看到自己的行為給同伴造成的影響,使他們能夠站到同伴的角度去思考,真心地表達歉意。
最近班里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操作角里的小型拼插玩具的數量在慢慢減少。玩具為什么會不翼而飛?我經過留心觀察,發現是個別孩子操作完,趁其不備裝進衣兜或書包里,離園時又悄悄帶走了。
針對這一現象,我想:這些玩具可能太吸引孩子了,孩子在園沒玩夠,想帶回家玩兒,但這種現象會導致孩子形成不良習慣。經過再三考慮,我沒有呵斥拿玩具的孩子,而是悄悄告訴了家長,讓他們協助教育;同時每天適當延長操作游戲時間,并在整理玩具時建議孩子把玩具放回原地,并讓小朋友互相監督。可是效果不明顯,玩具依然減少。正當我為此事一籌莫展時,我有幸聆聽了一位專家的講座,其中專家談到:幼兒具有泛靈心理,即幼兒認為萬物都有靈性與生命,都有情緒與情感。教師可借助幼兒萬物有靈的思維特點,運用適宜的語言對其行為習慣進行引導。還舉例說,她發現孩子們每天做操站隊總是站得歪歪扭扭時,她伸直兩只胳膊,便笑著說:“拿出兩只竹簽,穿串糖葫蘆吧。”一邊說,胳膊一邊在孩子的頭頂上穿梭。一席話,給了我無限啟迪,使我茅塞頓開。
操作游戲時,面對孩子悄悄藏小玩具的小動作,我裝著沒看見,游戲結束后,我指著整理好的玩具神秘地對孩子說:“有幾個小玩具很淘氣,不小心掉進了小朋友的口袋和書包里,大家快點看一看,如果有,趕快把他們送回來,他們回不了家會很傷心的。”頓時,孩子們忙活起來,又是翻書包又是翻兜。不一會兒,有幾個孩子自豪地說:“老師,玩具掉到了我兜里,給你。”看著回歸的玩具,我非常激動,一直令我頭疼的問題就這樣被一句引導語找到了突破口,如果我直接說:“誰拿玩具了?快送回來。”孩子們肯定不會這么爽快地把玩具送回。而這句引導語,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又生動描繪了玩具回歸的必要性,我相信,以后在這種形式的引導語的引導下,孩子們會積極主動地將小玩具放回原處的。看來幼兒教師的引導語有著非常奇妙的魅力。 組織兒歌復習活動時,由于兒歌較長,孩子們反復朗誦了好多次還是不熟,看著孩子們無精打采像小老頭似地趴在桌上,我靈機一動說:“讓我們學著老爺爺的聲音來朗誦這首兒歌吧”。霎時,班里的氣氛像雪后初融的春水一般,變得輕松活躍起來。接下來,我們嘗試著模仿不同角色的聲音來朗誦兒歌,孩子們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學會了兒歌,還深深喜歡上了這種學習方式。
午睡時,為使幼兒安靜、快速入睡,我自編了一句很順嘴兒的導語:閉上小眼睛,裝進小信封,寄到我的懷抱里,做個甜甜的夢。看著孩子們一個個鉆進小信封似的被窩里,閉上小眼睛,一臉憧憬的等著我去擁抱他們,我的內心涌起無限的甜蜜和幸福,并由衷地體會到引導語魅力無窮,它使我在教育上獲得許多快樂與成功。
這個學期,班里來了幾名幼師班的實習生,她們的到來給我們的班級增添了更多的生氣和活力。孩子們也很喜歡這些新老師,跟她們可親了。兩名平師實習生雖然實習生活只有短短三周時間,但實習生們對幼兒園保教工作已有了一定的實踐認識,也和班里的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為了給這次實習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上星期,我們班的兩名實習生分別進行了課堂展示了活動。小李老師給孩子們上了語言活動《歡迎春姑娘》,小湯老師給孩子們上了科學活動《天氣暖和了》。雖然兩位新老師都是第一次走上講臺,各方面都顯稚嫩,但是因為都做了精心準備,課前也能認真向實習老師學習請教,所以整個教學過程都還算圓滿,孩子們也能積極配合。看著她們的樣子,不由想起了自己剛剛參加工作時的情景,祝愿她們在幼教工作中能有美好的未來,作出成績。
通過教學展示,實習生們提高了實際教學能力,成功地達到了角色轉換的效果,使我們看到了這次實習工作的成效 。
今學期幼兒已經上中班了,不再是以前在小班學習的少了,到了中班,每個幼兒都要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學習,感知學習帶給幼兒的樂趣。
在中班,幼兒開始學習對圖形的認知,特征以及圖形的不同,學習的課程也比較讓幼兒動腦,怎樣讓幼兒懂得用圖形拼搭的動手實際操作去完成制作的美感,每一個拼搭的圖形都是由幼兒,用自己的想象力去進行制作的。比起在小班時的他們來說,到了中班確實比較復雜,數學知識的內容也有所增加,比如數字的認知,以前是讓幼兒們從1—20唱數,現在增加到了1——50點數,每個幼兒也都在不斷的成長,不斷的進步,動手制作,美工的制作與繪畫,折紙,語言課的學習,都讓幼兒對學習充滿了認知感,讓幼兒了解了學習的重要性,在學習的過程中,幼兒們自理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上都能自己動手做了,進入中班每個幼兒進步很大,成長很快!
管子積木是小朋友們的最愛。最近的一周,我在區域活動里安排了建構區,請幼兒建構積木小人。這一天,我巡視到了那里,看到浩浩、勛勛、帥帥等幼兒拼了個長長的棒子一樣的東西,握在手里還不停地開槍。我對他們說:“能不能搭個小人呢?”他們開始木然。我接著啟發說:“瞧,我這塊積木當作頭,行嗎?”聰明的涵涵開始迅速地用幾塊積木擺了個小人。我問他:“這個小人在干什么呢?”他說:“他在走路。”于是,我夸張地表揚了他,并且說:“能不能拼個大力士、射擊運動員……?”他們勁頭十足,紛紛動起手來。不一會兒,一個個小人拼出來了,有各種動作,各種姿態。
幼兒在建構區游戲,尤其是男孩子,如果讓他們按意愿構建會始終停留在自己的興趣上。那么老師該怎么辦呢。所以老師的適時啟發和有方向性的引導很關鍵。本次的區域活動里它是顯而易見的。
在第二天的區域活動中,我仍然繼續觀察建構區。他們有了前一天的活動經驗后,小朋友都想撘一個自己的運動小人。只是純粹模仿別人的大力士等。那我又想,怎么才讓他們拼出多種運動的小人呢。正當我無計可施時,一個孩子拿著自己的小人同時還擺出了小人的動作。于是,我請他們先做動作,然后再按照動作拼小人。結果好了起來。當我再次巡視到這個區域時,還發現了一個拼好的大方框,我想這可以當作足球門嗎!接著引導幼兒想象這個方框是什么,在我多次耐心地啟發下,幼兒才想到是足球門。那我就對他們說:“我們拼成的運動小人需要運動場地和運動器械,你能不能幫忙拼一些和運動有關的東西來呢?像足球門不就很好嗎!經過這樣的啟發后,幼兒們又開始動腦筋建構了,而且還引起更多幼兒的興趣,參與的幼兒多了。
在一個活動中,老師的啟發與引導應該是多角度,多層次的,不但有橫向的思考,還要有縱向的審視。老師也需要發散思維。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的活動更充分,更加精彩!
最近班里的小朋友特別愛向老師打“小報告”,面對孩子們喋喋不休的告狀聲,每次我都對他們說:“好的,老師知道了,小朋友長大了應該學會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別人的東西壞了,讓他自己來告訴老師,好不好……”
但有一件事,讓我觸動很大,在一次戶外活動中,徐雅諾小朋友跑過來說:“老師,老師,咱們的滑梯扶手壞了,小朋友們還從那邊上!”“好,好,老師知道,告訴他們不要從沒有扶手的那邊上,危險。”我雖然聽了也答了,但是真正的疏忽了。過了不長時間,一個孩子哭著跑過來對我說:“老師,我磕到了!”我一看,原來是因為這個小朋友為了省勁從沒有扶手的那邊上,導致沒有站穩,所以才會磕到,我看這情況趕緊給孩子處理了一下,并無大礙。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感受到:原來我們應該尊重以及關注孩子們所說的每一句話,尊重孩子們的觀察力,尊重孩子們“愛管閑事”的好習慣。什么事情都有兩面性。我們應該根據事情的本質來判別有些“小報告”該聽還是不該聽。因為有的時候,孩子們的話可是“一語千金”!
《中班短篇教育隨筆3篇》:中班短篇教育隨筆第1篇《面對一些不勇敢的孩子,我們如何做?》我們班上的昊昊小朋友,幾乎每天都是爺爺奶奶一起接送的,孩子在老人的過渡保護下,就像是一個“洋娃娃”一
《幼兒園中班8篇教師隨筆》:幼兒園中班8篇教師隨筆第1篇 中班教育隨筆1 多給孩子解決問題的空間 今天下午,在孩子們進各個區角活動的時候,幾個孩子一下子涌到娃娃家,不一會就傳來孩子們爭吵的聲
《中班保育教育隨筆200篇》:中班保育教育隨筆第1篇 幼兒園中班教育隨筆(一):特殊孩子特殊照顧 戶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還有的跳繩……象一只只歡樂的小鳥活躍在院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