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5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教師教育隨筆:直入內心,讀懂幼兒的思維,是優秀的中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粗粗翻閱這本書,讓我覺得內容理論、難懂,書中并沒有絢麗和華美的詞語,也沒有生動的例子,似乎是一本很理論的教科書。但不知是文中偶爾的句子吸引著我,還是因為簡單的例子與我的工作有關,我想去了解幼兒。我逐漸地放慢了閱讀的速度,內心與之共鳴。 用心良苦--這是我看完全書對本書的筆者們的感受。 書中使用了一些有關幼兒交談、行為、表征和思維的案例,這些案例都來自于筆者10年來在從教經歷中對幼兒所做的觀察。筆者用這些案例說明了幼兒的圖式的某些特點,證實了他們作為學習者的學習能力,提出了在幼兒教育領域中改造實踐的方法。每一個案例都是筆者精心觀察、記錄的結果,也做了一次比較深入地思考幼兒的行為和互動的嘗試,是深入幼兒內心世界的一次發現之旅。 回歸--這是筆者告訴我們讀懂幼兒最簡單的方式。 幼兒的思維是有價值的、珍貴的,幼兒是有能力的思考者和學習者,筆者告訴我們如何嘗試回到我們熟知的孩童時代,去進行自己的觀察,提升自己對于幼兒思維的思考,思考如何在支持、挑戰、拓展幼兒的思維與學習的動態過程中扮演好自身的角色。 幼兒需要教師專業化的敏銳的反饋,需要教師思考他們的活動,應答他們的新思想和新經驗,而幼兒的這些新思想和新經驗來源于教師,來源于教師依據幼兒的活動過程和自己的思考給予他們的反饋。這樣一種豐富的歷程超越了抽象的原則,依靠著高深的知識,憑借著責任心對兒童的行為進行反饋和應答。 規則--建立以規則為基礎的幼兒教育體系愈來愈重要。 如果專業教育工作者想與家長進行合作,就必須制定合作的規則,這是合作的基礎。書中為我們總結了六條規則:1.父母是幼兒主要的教養者;2.一致性、連續性和漸進性;3.機會平等;4.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安排工作;5.尊重;6.從愛意中行駛權利。這些規則有助于我們根據所從事的集體活動與家長和幼兒一起制定我們自己的合作規則。 繼續翻看著,細細品位著,筆者給予我們許多工作的啟示,為我們揭示了工作中經常會出現的問題。 不要太匆忙,一天一個點滴,一天一個解釋,一天一個回想,一天一點思考,相信我們會慢慢地學會去讀懂幼兒的思維,直入兒童的內心做個好老師!
寶寶車"讓人歡喜讓人憂!近年來由于政府政策實行合校制度,幼兒離家遠,因此就衍生了"寶寶車"由于幼兒年齡小,在車上的時間越長存在的安全隱患就越大,再來就是駕駛員素質良莠不齊,造成不少安全隱患,近日發生在深圳的幼兒園班車撞傷多名行人的事故,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司機穿拖鞋駕駛。 因此幼兒園要認真分析幼兒園安全管理工作的規律,總結安全事故的教訓,全面落實安全管理的規定,才能切實保證幼兒、員工和幼兒園的安全。 一、健全嚴格的安全制度是安全工作的有力保障。"安全第一"!幼兒園要切實把這句話作為幼兒園安全工作的座右銘。 二工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每一個進入工作的人員必須先接受安全教育。認真學習各項安全制度,然后經過安全知識和安全制度的書面考試,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這種做法可以為提高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同時也讓上崗的工作人員具備基本的安全常識。 三關鍵環節不放松。一年中最容易發生事故的時候是九月份新生入園時和"六一"、"元旦"及園里有比較重大的慶祝活動時。 幼兒事故時時刻刻都可能發生,也發生在幼兒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須將事故預知預想貫穿于一日活動的組織之中,做到"兩多""一細"。 1、多想。在準備每一個活動時,不僅要準備教育內容、方法,還要多想場地、規則和可能存在的事故隱患。 2、多說。教師要有一張婆婆嘴,不僅想得周全,而且要眼到、嘴到、手到。 3、細查。教師要有敏銳的眼睛,善于發現危險因素,及時解決。 多年來,經驗告訴我們幼兒園安全工作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不能抓一抓、停一停,因為許多事故就發生在緊一陣之后,松一陣之中,必須時時抓,事事抓,只有時時小心,事事細心,不怕操心,才能換來孩子的開心,家長的放心。
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自主性區域游戲活動,培養幼兒動手實踐能力和自主性的創新精神。
本學期我班根據幼兒園班級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創設了形式多樣自主性區域活動,運用了一定的空間和活動器具作支撐,我們精心設置自主性活動區域,創設游戲環境。將活動區域開設美工區、智能區、探索區,建構區、表演區、語言交往區等。活動區域的建設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在剛玩的一段時間幼兒很感興趣,能主動的引起幼兒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激發他們的積極參加活動興趣和活動欲望。可一段時間后幼兒興趣沒有了,有的小朋友說:老師,我想玩娃娃家;有的小朋友說:老師我要玩小超市等。根據幼兒的需要不斷更新活動材料。小朋友又都能積極地投入到區域活動中。
從此案例活動中感知,活動材料是吸引幼兒參加區域活動的重要因素。老師根據各個區域的特點,充分調動幼兒及幼兒家長的積極性,共同收集或制作游戲材料。同一年齡階段的幼兒也存在個別差異,教師在各個區域放置活動器材時應注意難易結合。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愛好和是要有新鮮感。幼兒每天要到活動區活動,如材料一層不變,幼兒對區域活動就會逐漸失去興趣。因些,教師應根據幼兒的需要不斷更新活動材料。
偶然間看到這樣一句話:“批評不僅僅是一種手段,更應是一種藝術,一種智慧。”
可是,對于現在的大多數家長或老師來說,“批評”卻是一件“難事”。
為什么這樣說呢?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流行“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還有些家長和老師甚至不敢批評孩子,怕孩子接受不了。
看來,“批評”這事還真得好好琢磨琢磨。先來看兩個案例。
1·在英國亞皮丹博物館中,有這樣兩幅圖畫,一幅是人體骨骼圖,一幅是人體血液循環圖。這是一個名叫約翰·邁克勞德的小學生的作品。約翰·邁克勞德是一個好奇心很強的孩子,對周圍的事物充滿著興趣。
·一天,他突發奇想,很想親眼看看狗的內臟是怎樣的結構。于是,他找來一條狗并且鼓足勇氣把它殺死,把狗的內臟一點點地分割觀察。誰知,這條可憐的狗是校長韋爾登養的寵物。
·心愛的狗被殺死了,他決定給邁克勞德一個處罰。這真是一個別出心裁的處罰:罰他畫兩幅圖畫。
·于是就有了我們今天見到的博物館收藏的兩幅畫。邁克勞德后來成為了著名的解剖學專家,并于1923年獲得諾貝爾獎。
2·蘇霍姆林斯基任鄉村中學校長時,一天,他和孩子們一起參觀花房。就在這時,他看到一個小女孩摘下了花房中最大的一朵玫瑰。
·他微笑地問:“你能告訴我拿這朵花去做什么嗎?”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說:“我奶奶病了,她不能出門,沒有辦法看到這么美的花。
·所以,我想把這朵花拿回家給奶奶看一眼就還回來。”校長被感動了,他又摘下兩朵送給她:“這一朵送給你,因為你有一顆善良的心,也像花一樣美;這一朵給媽媽,感謝她養育了你這樣的好孩子。”
? 看完案例,我們不難發現,同樣是批評,可以更加人性化,更好地讓孩子接受。 那么,作為幼兒教師,如何實施有效的批評呢?
批評的態度
1、客觀公正
教師應客觀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幼兒,不帶偏見地進行教育,既看到幼兒的缺點,又看到其長處。
2、上下一致
一個人有一只手表時可以知道時間,但如果他同時擁有兩只走時不一的手表卻無法確定時間。兩只表并不能提供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使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這就是著名的“手表效應”。教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達成共識,協調一致,用統一的目標指導要求孩子。
3、尊重兒童
教師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行為和心理,尊重其想法,了解事實情況,不能想當然地批評孩子。
批評的內容
1、實事求是
應先弄清楚問題的原因,了解幼兒的動機和處境,既明確指出其錯誤,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及由此引發的后果,又要堅持正面教育原則,尊重孩子的權利、人格和自我意識。
2、就事論事
批評孩子要以他當前犯的錯誤為內容,就事論事,不可以偏概全,否定孩子的一切,甚至用有色眼鏡看孩子,給孩子貼上“標簽”。
3、合情合理
找到錯誤的內容后,批評幼兒應合情合理,要關心信任孩子,堅信孩子都是善良可愛的,用愛的情感教育孩子。
批評的方法
1、想一想
他為什么出錯?我批評他什么?我希望他哪一點能改善?他心里想什么?
2、緩一緩
教師在情緒不穩定時不宜批評幼兒,情緒狀況良好時批評幼兒能更理智更客觀。同樣,幼兒情緒特別激動時也不宜進行批評。
3、避一避
適宜的時機和場合的選擇也能影響到批評的效果。批評幼兒不宜在進行集體活動時或大庭廣眾之下進行。否則,一方面有害于幼兒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也往往打亂活動計劃,分散其他幼兒的注意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面對集體教育活動中的突發事件,教師不可置之不理。如公開課時,一幼兒無意中碰翻椅子,老師未做出任何反應,結果幼兒相繼弄翻椅子,并以此為樂。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對幼兒的行為做出反應,可提示他坐好,積極參加活動。
4、笑一笑
教育家魏書生說:“教師無意中的一次微笑,一個愛撫動作,一句鼓勵的話,一次真誠的批評,都可能挽救一個瀕臨絕望的學生。”同樣,對幼兒進行批評時,態度也應委婉、溫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使幼兒認識到錯誤。
幼兒天生就喜歡涂涂話畫畫,從開始拿筆的時候開始,他們就會畫他們任何想畫的東西,也只有他們自己能看的懂,而且他們也有不同于成人的審美觀念! 一天,我們在畫畫,我說:"今天,我們要畫蝴蝶,你們可以隨意畫它們的姿態,隨意涂自己喜歡的顏色,最后我們要進行展評,看看誰畫的蝴蝶最漂亮!"說完,寶貝們已經迫不及待地拿起畫筆在搞自己的創作了,聚精會神地,不受任何干擾。我也畫了一幅自以為比較成功的作品,最后展評時,我把自己的得意作品也放在其中,請寶寶們選出畫的最好的幾幅畫,結果我的作品落選了,我有些不甘心,便問:"老師畫的怎樣?"齊聲答:"老師,你畫的不好看!" 我在想在幼兒的世界里,究竟什么樣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什么樣的美才是幼兒世界里的美呢?
心理學研究發現,整個幼兒階段是培養道德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因此,文明應抓住幼兒養成教育的關鍵時期,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禮貌的習慣。 我們班里有個小男生名字叫鋼鋼,他性格偏內向。不太喜歡和身邊的小朋友交談,就連早上見到老師跟他打招呼的時候他也只是看一看老師卻從不會主動問老師早上好。她的奶奶每當看到這種情景都會批評他,嫌他一點也不給大人們爭臉。 針對他的這種表現,我及時的跟他的父母進行了溝通。并在課余的時候對他給予引導當他有一點進步的時候都給予獎勵,增加他的自信心。終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也漸漸意識到了,每天早上見到老師都問好,有時因性格的原因,總不能大聲說出來,所以導致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薄弱。 一句簡單的"老師好"會反映我們什么?他能折射出我們教師素質的所在。今后在教育孩子時,尤其是日常行為這一教育,需要我們不時的提醒孩子去做。只有我們在不斷地反思中我們的工作才有進步!
粗粗翻閱這本書,讓我覺得內容理論、難懂,書中并沒有絢麗和華美的詞語,也沒有生動的例子,似乎是一本很理論的教科書。但不知是文中偶爾的句子吸引著我,還是因為簡單的例子與我的工作有關,我想去了解幼兒。我逐漸地放慢了閱讀的速度,內心與之共鳴。 用心良苦--這是我看完全書對本書的筆者們的感受。 書中使用了一些有關幼兒交談、行為、表征和思維的案例,這些案例都來自于筆者10年來在從教經歷中對幼兒所做的觀察。筆者用這些案例說明了幼兒的圖式的某些特點,證實了他們作為學習者的學習能力,提出了在幼兒教育領域中改造實踐的方法。每一個案例都是筆者精心觀察、記錄的結果,也做了一次比較深入地思考幼兒的行為和互動的嘗試,是深入幼兒內心世界的一次發現之旅。 回歸--這是筆者告訴我們讀懂幼兒最簡單的方式。 幼兒的思維是有價值的、珍貴的,幼兒是有能力的思考者和學習者,筆者告訴我們如何嘗試回到我們熟知的孩童時代,去進行自己的觀察,提升自己對于幼兒思維的思考,思考如何在支持、挑戰、拓展幼兒的思維與學習的動態過程中扮演好自身的角色。 幼兒需要教師專業化的敏銳的反饋,需要教師思考他們的活動,應答他們的新思想和新經驗,而幼兒的這些新思想和新經驗來源于教師,來源于教師依據幼兒的活動過程和自己的思考給予他們的反饋。這樣一種豐富的歷程超越了抽象的原則,依靠著高深的知識,憑借著責任心對兒童的行為進行反饋和應答。 規則--建立以規則為基礎的幼兒教育體系愈來愈重要。 如果專業教育工作者想與家長進行合作,就必須制定合作的規則,這是合作的基礎。書中為我們總結了六條規則:1.父母是幼兒主要的教養者;2.一致性、連續性和漸進性;3.機會平等;4.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安排工作;5.尊重;6.從愛意中行駛權利。這些規則有助于我們根據所從事的集體活動與家長和幼兒一起制定我們自己的合作規則。 繼續翻看著,細細品位著,筆者給予我們許多工作的啟示,為我們揭示了工作中經常會出現的問題。 不要太匆忙,一天一個點滴,一天一個解釋,一天一個回想,一天一點思考,相信我們會慢慢地學會去讀懂幼兒的思維,直入兒童的內心做個好老師!
區角活動充分提供給幼兒自主探索、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機會,也提供給幼兒實踐的機會,所以我們教師切不可操之過急,而是耐心等待,讓幼兒獲得充分的體驗。 案例:大班益智區李成相正在玩撲克,吳向前走過來站在他的身邊觀看。李成相抬頭看著吳向前說:"你到其他地方去玩吧。"吳向前不理他,自顧自的拿起撲克牌說:"這張牌錯了,方塊5不能排在紅桃6下邊,你不會,讓我來。"李成相伸手去搶吳向前手中的牌:"這里我在玩,你走開。"吳向前抱緊雙臂,護著手中的牌說:"你錯了,讓我來。""老師……"李成相大聲地喊著,并用求助的眼光看著不遠處一直在觀察他們的我。我并沒有走過去,只是伸出手指做了個安靜的動作。李成相見我沒過去,朝著吳向前瞪圓了雙眼,理直氣壯地說:"老師說過的,這個游戲只能一個人玩,你要玩的話等我玩好了再來。"吳向前看看我,又看看李成相把牌扔在了桌子上,咕噥了一句;"那你玩好了給我玩"便走開去找其他內容玩了……當在活動中遇到問題或發生沖突時,我時常是多一份觀察,少一份干預,根據沖突程度來決定是否介入。在案例中可以看出,李成相對教師制定的區域活動規則很清楚,如果他請求教師幫忙,而我馬上就去干預,那他就沒有機會幫助同伴明確規則,認識到自己的不對,更沒有機會利用規則來保護自己,收斂他人。在這一過程中,我看似只是一個旁觀者,但事實上是給孩子創設了一個無形的自我體驗的空間,使孩子沖突中獲得一些必要的經驗,或學會保護自己,或學會調節自己過度的行為,學習以適合的方式與人相處。試想,如果孩子一發生爭吵,我就急于以權威的角色替他們作出這樣、那樣的安排,孩子積極的實踐體驗又任何而來?長此以往,只能使孩子養成告狀,依賴成人的習慣,不利于社會性行為的發展。 由此可見,區角活動的觀察指導是一種極富靈活性、創造性的工作,在活動中,我們教師還需根據的活動情況,不斷分析、調整和反思,以便更好的引導在區角活動中自主探索、體驗、學習和發展。
《中班幼兒園教學隨筆3篇》:中班幼兒園教學隨筆第1篇感受孩子們的變化這天是星期一,孩子們早上來園時都能興高采烈地,主動地向老師、阿姨問好,不象小班時需要大人提醒,幾個新來的小兄弟姐妹也能學著和咱們
《中班保育隨筆3篇》:中班保育隨筆第1篇自開學到現在雖說不是很長,但對每個孩子性格的了解我覺得還是一個不小的工程。表面上看,許多孩子在幼兒園表現得活潑、可愛、好動、愛說,或者內向、斯文、不
《中班保育員教育隨筆15篇》:第1篇中班保育員教育隨筆 滔滔是個愛保證的孩子。上課時,他不注意聽講,東張西望,我提醒他,課后,他說下次保證認真上課了;游戲時,他不做自己應該做的事,而跑去給別人搗亂,我詢問他,他說以后保證不去影響別的小朋友了;平時,我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