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6
這是可能性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了解影響可能性大小的因素,會比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
2、學會記錄事件發生的結果;形成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歸納、判斷能力。
3、經歷觀察、猜想、實驗和分析實驗結果的過程,體驗事件發生的
可能性大小。
4、進一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
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會根據影響因素判斷可
能性大小。
教法與學法:
教法:引導演示法。
學法:合作交流,實驗驗證法。
教學準備:課件、撲克牌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遷移導入
課件出示圖片:
師:同學們,這里有三個裝有小球的盒子(課件出示),如果老師想要一次就能摸出一個白球,你們建議我從哪個盒子里摸呢?
生:從A盒摸。
師:為什么不建議我從B盒或者C盒摸呢?
生:B盒與C盒可能摸出白球,但都不一定一次就能摸出白球。
師:既然B盒和C盒都可能摸出白球,那這兩個盒子中哪個摸到的白球可能性較大?為什么?
(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生可能回答B盒白球更多一些)
師:真的如此嗎?可能性真的有大小嗎?可能性大小又與什么有關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探索新知
1、體驗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課件出示教材第45頁情境圖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盒子,盒子里有四個紅棋子和一個黑棋子。
問:從中摸出一個棋子,可能是什么顏色?
生:可能是紅色,也可能是藍色。
師:摸出一個棋子,那摸出哪種顏色的可能性大呢?
學生思考,猜測
師:剛剛只是同學們的猜測,而猜測并不能作為依據,我們需要通過實驗來證明。我們來試一試吧!
(2)安排實驗過程
請一名學生摸棋子,底下的同學們將棋子的顏色大聲說出來,一名學生記錄。所有學生邊觀察邊思考。
要求:摸出一個棋子,記錄它的顏色,然后放回去搖勻再摸,重復20次。
講解記錄方法:制作像這樣的一個表格(出示表格),在記錄這一豎列用“正”字筆畫去記次數,在次數一列用數字寫出記錄的總結果。
(3)交流記錄結果
師:通過實驗結果,你們現在有什么想法?
學生交流、討論
(4)小結:取出紅棋子的次數要多些 ,也就是取出紅棋子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5)討論:再取一次 取出哪種顏色的可能性最大?
2、進一步證實、總結規律。
(1)提出猜想
在每一小組,老師都放了十張撲克牌,其中八張黑的,兩張紅的,從中摸出一張,摸出的是紅色可能性大還是黑色可能性大?為什么?(學生猜想)
(2)實驗證明
這僅僅只是同學們的猜想,還需要大家用實驗來證明它。
實驗要求:組內同學做好分工,其中一個人負責洗牌,一人負責記錄,一個人負責匯報,其他組員輪流抽牌,共抽20次。
(3)匯報實驗結果
(4)引導小結:從這些實驗結果中,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教師小結:因為黑桃在總數中占得多一些,所以取出黑桃的可能性要大些。
3、知識總結師設疑:可能性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生思考回答)
師總結:以摸棋子為例,可能性的大小與在總數中所占數量的多少有關,在總數中占得數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占得數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越小。
三、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
四、課堂小結 學完這節課后,你們能否準確判斷可能性的大小?
板書設計:
可能性(2)
可能性的大小與在總數中所占數量有關
多 大
數量 可能性
少 小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98~99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初步學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2、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良好的合作意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喜歡玩游戲嗎?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玩游戲,高興嗎?老師希望小朋友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注意與小組內的小朋友合作,能做到嗎?
[說明:新課伊始,就抓住學生愛玩的心理,以游戲的方式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二、玩一玩
1、游戲一:拋硬幣。
提問:這是什么?想知道用這枚硬幣怎么玩游戲嗎?
介紹拋硬幣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組內一名小朋友向上拋硬幣,其他小朋友猜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教師在實物投影上說明硬幣的正面和反面。)
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游戲活動。
交流:剛才在拋硬幣時,出現了哪些情況?
拿起一枚硬幣,提問:如果老師把這枚硬幣拋起,落下后結果會怎樣?(學生猜結果)
追問:一定是正面朝上或一定是背面朝上嗎?(不一定)應該怎樣說?(引導學生用“可能”“也可能”說說游戲的結果)(板書:可能)
[說明: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初步感受到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并嘗試用“可能”等詞匯進行表達,為后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2、游戲二:摸球。
出示3個紅球3個黃球,談話:(邊說邊演示)這里有3個紅球和3個黃球,老師把它們放進袋子里,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從袋子中任意摸出一個球,結果會怎樣?(可能是紅球,也可能是黃球)結果是不是這樣呢?我們可以摸一摸,看看是不是既有紅球又有黃球。誰愿意和老師一起玩?
示范:老師摸,一學生記錄摸出的球是什么顏色。(摸3次)
教師說明游戲規則,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玩游戲。
提問:你們摸出的球是既有紅球,又有黃球嗎?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袋子里既有紅球又有黃球,所以摸出的可能是紅球,也可能是黃球。)
[說明: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小組內學生之間的摸球、猜球游戲,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游戲,再次使學生感受到了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設問:如果這個口袋里裝3個黃球,3個綠球,任意摸一個球,摸出的可能是紅球嗎?(板書:不可能)
學生在小組里進行摸球,驗證結論。
拿出裝有6個紅球的袋子,問:從這個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會怎樣?(一定是紅球)可能是其他顏色的球嗎?(不可能)(板書:一定)
談話:請小朋友拿出這樣的袋子,小組合作摸5次,看看結果怎樣。
反饋:從這個袋子里摸出的一定是紅球嗎?
活動小結。(略)
[說明:以“提出猜想—摸球活動—解釋說明”的方式,組織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感受“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含義,明確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帶著問題思考,伴著思考活動,探究意識得到了有效的培養,數學思考得到充分的發展。]
3、游戲三:轉轉盤。
出示轉盤,談話:這是一個轉盤,分為紅色、黃色、藍色等三個區域,請小朋友想一想,轉動指針,最后指針會停在哪里?
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輪流轉動指針,看指針可能停在哪個區域。
學生交流后,小結:指針可能停在藍色區域,也可能停在黃色區域或紅色區域。
[說明:讓每個學生動手試一試,并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切實感受到指針可能停留的區域,強化學生對“可能性”的感知,增強了合作意識。]
三、辨一辨
多媒體出示裝有不同顏色球的三個口袋(①2個紅球,3個黃球;②2個藍球,3個紅球;③5個黃球),以及藍貓、淘氣、菲菲判斷從口袋里摸球情況的畫面:
藍貓:從口袋里任意摸一個球,一定是黃球。
淘氣:從口袋里任意摸一個球,可能是黃球。
菲菲:從口袋里任意摸一個球,不可能是黃球。
(1)小組討論:藍貓、淘氣、菲菲各摸的是哪個口袋?先在小組里說說你的想法。
(2)全班交流。(略)
[說明:以學生喜歡的卡通形象提出問題,增加了學習活動的情趣,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說理,學生對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感受得到了加深。]
四、放一放
談話:老師這里有一些紅球和綠球,你們能按要求把球放在袋子嗎?
(1)往口袋里放一些球,從口袋里任意摸一個球,一定是綠球。
(2)往口袋里放一些球,從口袋里任意摸一個球,可能是綠球。
(3)往口袋里放一些球,從口袋里任意摸一個球,不可能是綠球。
學生分小組按要求完成操作,并說明理由。
[說明:讓學生根據事件發生的結果推想條件,又一次加深了學生對可能性的感受,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能力。]
五、說一說
提問: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事情一定會發生,哪些事情不可能發生,哪些事情可能會發生。能用“一定”“不可能”或“可能”說一句話嗎?
小結: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可能、不可能或一定發生的事情。只要我們平時多學、多問、多觀察,就會有更多的發現。
六、課堂總結(略)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⑴通過具體的活動讓學生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
⑵會用幾分之一描述事件發生的概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⑴使學生學會用概率的眼光去觀察世界;
⑵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及邏輯推理能力。
3、情感與態度目標:
⑴通過探究游戲的公平性,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公平、公正意識;
⑵初步通過做游戲、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態度。
教學重點: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會用幾分之一表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教學難點:能按要求設計公平的游戲方案。
教、學具準備:課件、硬幣、實驗記錄表、骰子、長方體、正方體、小旗等。
教學過程:
一、游戲設疑,引出新課
1、師生談話,引出活動:同學們喜歡玩游戲嗎?今天我班同學讓我帶來了他們最喜歡的游戲,想必你們也喜歡。
2、布置游戲規則:全班學生按性別分成兩個組玩摸球游戲,每組各摸10次,摸到黃球多得那組贏。
3、每組各派一名學生摸球,其他學生統計組員摸到黃球的次數。
4、師生討論,揭示課題:可能性。
教師揭秘,師生討論:這樣的游戲公平嗎?為什么?
二、提出猜想,活動驗證
1、觀察例1足球比賽開場情景圖,發現其中的數學問題。
師生談話,引出足球比賽,學生觀察,并發現足球比賽中的數學問題。
2、師生討論,提出猜想。
師:你認為用拋硬幣的方法確定誰先看公平嗎?為什么?
師生討論,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引出拋硬幣的實驗。
3、活動:拋硬幣。
⑴活動一:教師示范拋硬幣,學生觀看教師拋硬幣的方式,記錄硬幣落地時正反兩面朝上的情況并展開討論。
⑵活動二:學生拋硬幣。
要求:每4人一大組,2人一小組,每小組拋10次,并做好記錄,完成4人大組的匯總表,注意拋硬幣時要保持大約20厘米的高度,用力要均勻,一人拋硬幣,小組成員要注意分工合作,看哪個小組合作的最好,完成得最快(限時3分鐘)。
4、收集并分析數據,初步體驗。
⑴分析整理大組數據,并制成統計圖表。
⑵分析觀察數據,并針對數據特點展開討論。
5、展示幾位數學家的實驗情況。
⑴學生觀看統計圖表,發現硬幣正、反面朝上的次數比較接近,可以用分數1/2來表示正、反兩面出現的可能性。
⑵討論:如果數學家羅曼諾夫斯基再拋一次,會是什么結果,怎么表示。
6、小結:用拋硬幣的方法確定誰先看是比較公平的。
7、列舉生活中用拋硬幣決定先后順序的例子:乒乓球、網球等比賽的開球。
三、游戲激趣,拓展運用
1、動手設計,探究公平
⑴巧改轉盤,玩轉盤,
出示轉盤,完成教材第99頁做一做和教材第100第2題。
⑵巧改骰子,體驗公平
出示長方體骰子,完成教材第100頁第1、3兩題。
⑶回顧運用
2、重溫摸球活動,設計公平的摸球活動。
四、總結全課,揭示課題。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104~111頁。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會結合已有的經驗對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進行判斷并能簡單地說出原因。
2、學會列舉記錄簡單事件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學生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進行比較。
4、能由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逆推比較事件多少。
5、培養學生簡單的邏輯推理、逆向思考和與人交流思考過程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學生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進行比較。
2、培養學生簡單的邏輯推理和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的能力。
主要措施:
教師引導學生采用動手操作、實驗研究的學習方法。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課本第105頁例1、例2,練習二十四1~3題。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能結合已有的經驗對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做出判斷敘述出來,并能簡單地說明理由。
3、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能對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確判斷。
教學準備:
學具:(學生6人為小組)每組準備例1中裝有八顆紅棋子的紙盒1、裝有紅、藍、黃、綠三種顏色棋子各兩顆的紙盒2。
教具:撲克牌、視頻展示臺等。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知
1、猜牌游戲
展示紅桃a、黑桃a、方塊a、梅花a各一張,然后洗牌,抽出一張,讓學生猜這一張是什么a。
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意見。
師:你們有不同的意見,但誰有充分的理由說明自己是對的嗎?(沒有)因此,咱們應該在回答時加上一個什么詞?(板書:可能)這張牌有哪幾種可能?讓學生加上“可能”再回答一遍。
它可能是紅桃k嗎?(板書:不可能)
展示四張紅桃a,然后洗牌,抽出一張,讓學生猜這一張是什么a。
能說得肯定一些嗎?為什么這么肯定?(板書:一定)
它可能是黑桃a嗎?
2、小結展題
可能、不可能、一定是判斷事件發生可能性的三種情況,這節課我們來研究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板書:可能性)。我們要學會結合實際和自己的經驗進行正確地判斷,并能回答一些問題。
二、自主探索
1、初步感知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1)展臺出示主題圖引入:元旦節快到了,我們班要籌備開一個元旦慶祝會,會上每人表演一個節目,有唱歌、跳舞、朗誦、相聲、小品、其它六種節目類型,怎樣確定出誰表演那種節目呢?請觀察圖后說一說方法。
(2)小組討論:如果讓你抽一次,可能有什么結果?
(3)全班交流,小組派代表匯報。
(4)小結:每位同學表演節目類型是一件不確定的事件,有六種可能的結果。
2、確定性事件
(1)操作學具盒一
小組長組織同學們依次從紙盒中取出一顆棋子,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10次。
(2)你得出什么結果?從1號盒子里一定能取出紅棋子嗎?為什么一定能?還會取出其它顏色棋子嗎?為什么?
3、不確定性事件
(1)操作學具盒二
小組長組織同學們依次從紙盒中取出一顆棋子,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10次。
(2)你能確定每次取出什么顏色的棋子嗎?
(3)指導自學例1主題圖,回答書上問題。
4、初步運用
(1)練習二十四第2題
②小題只要不涂藍色都正確,③小題只要涂黃色數量不超過4個都正確。
(2)師:在生活中判斷可能性,我們可以用“√”表示“一定”,用“×”表示“不可能”,用“○”表示“可能”。(配合手勢)
①“地球每天都在轉”,請你對這句話的做出判斷。師說明理時介紹課外知識。
②小組討論學習。
③全班統一訂正,說說理由。
三、綜合運用
1、游戲:你說我判斷
①師生游戲。師出題,生用手勢判斷。
②生生游戲。
指導:兩人一組,像課本108頁3題圖中兩人那樣。
2、教育學生豐富自己的知識面
師:通過剛才的游戲我們發現,判斷得正確與否與自己的經驗、知識聯系得非常緊密,因此,同學們要多看書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在生活中積累經驗,做個有心人。
3、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說說自己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四、課堂小結:
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知道了判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幾種情況:可能、不可能、一定。并且能結合實際情況對一些事件進行判斷。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夠在完全確定的情況下做出的判斷,而“可能”是在不能確定的情況下做出的判斷,它通常包含經常、偶爾兩種情況。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