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6
這是狼教學設計第一課時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曾記得有人略帶夸張的說過這一句話:“文言文等于一門英語“。這句話形象的道出了文言文的難教難學。我們在上文言文時一般都是先帶領學生處理文章的字、詞、句翻譯,之后才來對文章的內容作進一步的深究。這一傳統的教學方法僵化老死,不但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反而是學生望而生畏。但是聽了張麗園老師的講課方法卻走出了傳統模式。我認為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鑒,歸納一下有以下幾點:
一、加強讀的訓練。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讀書的重要性,尤其是文言文更要反復的讀,盲目機械的讀效果并不佳。但是張麗園老師卻做的讀的方式的安排與指導。如:自由讀,開小火車一人一句的讀,男女分組讀,用最快的速度、最大的聲音讀。讓學生在不同層次的讀中,逐步深入,逐步理解。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就在這樣輕松的氛圍中學習,真可謂是快樂學習,輕松學習。
二、打破傳統的文言文翻譯方式。
在我們平時的文言文教學中,非常注重文章的翻譯,從字到詞在到句的翻譯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并且效果并不顯著,學生翻譯過后印象也不是特別深刻。但是張老師她
并沒有代學生翻譯,而是以學生按要求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給了學生三個角色,按照不同的角色來講述這個故事,講完之后再叫學生起來點評,通過這樣一個教學方式來讓學生一遍又一遍的熟悉課文內容。這一方式不僅省去費時的翻譯,也讓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會從多角度,深層次來賞析這篇課文。當然,張老師也沒有放棄字詞句的處理,在課文的最后設計了練一練——咬文嚼字這一環節,來加強學生對重點字詞的掌握。這樣打破常規的教學方式,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當然,這節課的亮點很多,給我耳目一新的感覺,在聽完這節課之后,我想我會反思自己的語文課堂,努力嘗試一些新的教學方式,爭取讓自己的課堂也變得更精彩。
上完一節課就進行一次課后反思,對以后更順利地展開教學有一定的幫助,會讓我們成長得比較快,所以課后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對這節課的反思有以下幾點:
1,文言文的教學尤其要重視“因材施教”。這里的“材”,不是指教學對象,而是指教材,即文章本身,《狼》一文情節曲折動人,對這類敘事性特別強的文言文,我們不能一味地進行字、詞、句的教學,而應該充分發揮情節吸引人的優勢,賦以情節性、生動性、趣味性,正如新教材要求的“要讓學生動起來”。這節課,我正是抓住了這篇文章的故事性強的特點,讓學生在故事中理解課文內涵和狼與人的形象,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并有所收獲。
2,適當地運用了一些教學機智,如學生在扮演兩狼對白時,我就當堂評價好。要讓學生動起來,必須做到民主、寬松的氣氛。
3,老師們的互相交流讓我對教材有更深的認識,給了我很多新思想、新意見,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但他們的鼓勵也使我期待下一次發揮得更好。
教學目的
《狼》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1.了解狼貪婪、兇殘和狡詐的本性,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2.朗誦文言課文。
3.積累文言詞匯。
4.理解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性活用等古漢語現象。
5.理解句意、文意。
教學重點:目標 3 5
教學難點 :目標4
預習指導:1.熟讀課文,盡量背誦
2.看注釋,試翻譯課文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演講,創設情境
要求學生講一則狼的故事
教師講解,狼可怕嗎,表面上看,狼兇惡、狡詐,貪婪,但狼卻沒有人所具有的智慧勇氣和力量,人只要動腦筋就一定會戰勝像狼一樣的惡人,下面就看《狼》這篇課文是怎么描述的。
二、作家作品簡介
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清朝山東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據說,蒲松齡在創作《聊齋志異》時,文思枯竭,難以下筆。他知道自己缺乏寫作素材,便變賣家產,在路口擺下席子,煮綠豆湯、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講一則故事。之后,他把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寫成小說。
三、朗讀課文
1.檢查學生預習朗讀情況:
抽查三個朗讀,后學生評價
?。玻處熥鬏^高水平的示范朗讀。
?。常畬W生們自由高聲誦讀一次
?。矗椴槿齻€朗讀,與剛才對比。
四、疏通字詞句篇的意思
1.教師投影下列問題學生合作解決:
一詞多義:
止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將隧人以攻其后也
敵 攻擊 恐前后受其敵 敵方 蓋以誘敵
前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敵 向前 狼不敢前
?。玻v解詞性活用
洞:名詞用為動詞,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詞用作狀語,從隧道。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詞用作狀語,像狗一樣。其一犬坐于前。
?。常v解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矗畬W生自己試疏通課文,有不明白的提出來,由明白的學生或老師解決
?。担椴樗娜朔侄巫g課文。學生評價后教師糾正。
五、大意理解:
請學生談談初學課文對狼的本性的認識和屠戶的.勝利說明了什么問題。
六、練習背誦
分段,抓住屠戶與狼斗爭的過程由事情發展的先后結合關鍵詞的方法練習背誦,自己先背,教師再組織男女生分別背最后齊背。
七、教師小結
八、作業
?。?.課后練習二。B.默寫課文
[說課精要]本節的內容主要是疏通文意,進一步的理解留到下一課時.
本課的優點:
1、整節課的設計是一種讀書方法的指導,具體來說,是閱讀故事類文言文的三種境界,即初讀——讀通文意,再讀——讀出情景,三讀——讀懂特色所以說,本課是比較有高度的。
2、本課試圖以一則《狼》的學習來讓學生領略《聊齋志異》的特色:內容上“奇異”,情節上曲折,文筆上簡練。應該說,本課是比較有深度的。
3、對朗讀的指導是比較有成效的。四步走:讀出形勢的急緩,讀出屠戶的動作,讀出屠戶的心理,讀出作者的態度。幾遍朗讀下來,大部分同學已經能夠讀出《狼》的驚險與曲折。
并且四步的指導盡可能的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形勢之急(第二段)是老師分析引導示范,學生齊讀;形勢之緩(久之……意暇甚),是學生找出原句,老師朗讀,學生聽出拖音,然后齊讀;屠戶的動作是老師問如何讀?快還是慢?學生自由讀,單個展示;屠戶的心理是老師告知心理:吃驚與放松,加入“啊”與“呼”,問應該加在哪?自由趣味朗讀,同桌交流,然后學生說理由,單個展示朗讀;最后是老師問什么態度?齊讀。以朗讀帶動分析理解,從而以朗讀達到體味情節曲折的效果,手法比較新穎。本課的朗讀學生是趣味盎然的,尤其是“讀出屠戶的心理”。
不足及啟示:
1、有些課必須提前預習。公開課、評優課課前讓學生拼命預習、拼命準備確實是一種不好的現象,但是,絕對的.不預習,有時反而不能完成教學任務,無論是常規授課還是公開課。像本課文言文,不短,想40分鐘讓學生有收獲、有突破,不預習,難。像《社戲》,那么長,不預習,上課變成了自讀課文了。
預習與否,都應該依課文長度、難度及是否有利于學生的收獲最大化來定。
2、朗讀的指導如何更生本一些?我們看即便是余映潮老師的朗讀指導,也往往是師本的痕跡非常明顯,老師直接告訴學生、直接示范,朗讀能否也走向生本、高效的道路?
3、《狼》這篇文章有什么讓人感到奇“異”的地方呢?這個問題太難了,初一的學生,基本上也就能理解到故事的奇異。
4、文筆的簡約是《聊齋志異》的一大特色,但我卻沒有好的辦法進行突破。原因是我的水平有限,而絕不是像有些人認為的文言文都簡練,不必講。我想,不是的,不是不必講,是我們不會。文言文為什么都簡練?《聊齋志異》的語言又有什么特殊的魅力?這其中當然有原因,只是我們不知道。近來,我在想,一個教師,即便是他擁有了先進的教育理念,也絕不是據此便可以大有作為的,其關鍵還是要看自身的學問根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