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7
這是小學數學比多少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驗一些比較的方法。初步理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
2.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3.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花、○和△等卡片。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同學們,伸出我們的左手,再伸出我們的右手,請大家看一看,是左手的手指多,還是右手的手指多?還是一樣多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同學們真聰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多少。
2、創設情景
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邊請看大屏幕,邊聽故事。
看這是誰?這又是誰呢?同學們看一看,他們在做什么呢?
學生可能會說:小兔搬磚、小豬扛木頭,他們在幫小兔蓋房子等。
(滲透互相幫助的德育教育)數一數,有幾只小兔?每只小兔搬了幾塊磚?
二、觀察交流,探究新知
1.理解“同樣多”。
就像一位小朋友說的那樣,有4只小兔,1只小兔搬1塊磚,你能擺出來,讓大家一眼就看清楚嗎?
學生活動。
學生嘗試擺,拿出手中的學具盒,用三角表示小兔,用○表示磚。
對學生擺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選有代表性方法的學生展示。
小朋友們評一評,你認為哪種擺法好?好在哪里?
課件操作(1只小兔搬1塊磚。邊說邊用小圓點把小兔和磚連起來),正好都對上,沒有多余的,我們就說小兔的只數和磚的塊數同樣多。(板書:同樣多)學生讀。
你能邊指圖邊用“同樣多”說一說嗎?
同桌互說。
請同學們找一找,在圖中還有同樣多的'事物了嗎?
2.認識“多”、“少”。
我們會用一個對一個的方法比較小兔和磚的數量了。圖中還可以比什么?
學生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數量同樣多的物體進行比較,另一種是數量不一樣多的物體進行比較。
我們一起來比一比3只小豬和4根木頭,你能用一個對一個的方法擺一擺,比一比嗎?
1只小豬對1根木頭,小豬沒有多余,而木頭有多余,就是木頭多,小豬少,我們就說木頭的根數比小豬的只數多,小豬的只數比木頭的根數少。(板書“多少)
用不同的形式讓學生說一說。
你能用誰比誰多、誰比誰少來說一說其他物體的比較嗎?
三、鞏固練習,強化認知
1、探索生活。
同學們,表現非常出色,找到了圖中的數量關系。那在我們的周圍,你還能發現那些同樣多,還有多出與少出的事物呢?
學生自由觀察、交流、評價。
2.在多的后面打對。
3. 在少的后面打對。
4.動手操作。
(1)聽老師提要求擺一擺。
a。每一行擺4個圓,在圓的下面擺三角形,三角形比圓多一個。第二行擺幾個三角形?
b。第一行擺五朵花,第二行擺的比第一行少一朵,第二行擺幾朵花?
c。可讓學生自己任意的擺,然后用一句話說一說你是怎么擺的?
5.動腦筋思考
課堂總結,暢談收獲。
這節課你又有什么收獲?
小結:通過學習和比較,我們知道物體有多、有少、還有同樣多之分,在比較“多少”中我們認識了一一對應,并掌握了比較的方法。
四、課后作業
1、練習一的第3、4題。
2、《教材全練》第二頁
板書設計
同樣多
(兔子和磚 蘋果和小豬 小兔和蘿卜)
小兔比小豬多 小豬比小兔少
小兔比金魚多 金魚比小兔少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明確。比例”和“比”、“比值”等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使學生進一步提高對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和判斷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加深對比例尺的認識,會求比例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教具準備: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比”和“比例”
1.復習整理。
教師: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請同學們舉例說一說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區別?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如下表。
指出: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的關系,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2.練習。
用小黑板出示下面的題讓學生完成。
(1)六年級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20人。六年級一斑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最簡單的.整數比是( )。
(2)六年級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比是6:5。男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女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
(3)六年級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比是6:5。男生有24入,女生有( )人。
二、復習解比例
1.完成第35頁的第2題。
指名回答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據什么性質。
接著以 : =l :x為例,復習解比例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在解比例時,如果有帶分數,要先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然后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式變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來解。
然后讓學生完成第2題的其余習題。
三、復習正比例、反比例
用投影片逐一出示下面問題,讓學生回答。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關系?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關系?
3,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學生回答,教師填寫小黑板上的表。
然后教師出示下面兩個表,讓學生根據表中兩種量中相對應的數的關系,判斷它們成什么比例,并說明理由。
使學生明確:要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成正比例還是反比例,要看相對應的兩個數的商或積是不是一定,如果積一定說明這兩個量成反比例,如果商一定說明這兩個量成正比例。如第二個表,通過計算,可以看出上、下兩個相對應的數的商一定,也就是說,這個三角形的高的 一定,因而高也一定,所以三角形的面積與底邊成正比 例。
四、課堂練習
完成練習九的第1—3題。
1.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在訂正第(4)小題時,可以先讓學生說說12的約數有哪?然后說出自己用選出的四個約數組成的比例是什么。教師把學生說出的比慎寫出來。訂正第(6)小題時,要注意檢查學生是否把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續一了。
2,第2題,除第(2)、(7)小題教師要提示外,其余各題由學生自己判斷,第(2)行駛的路程
小題,教師可以先說明 =周長,再讓學生判斷。第(7)小題,可以先讓幾個學生說說自己的體重和身高,教師把數據記下來,再讓學生判斷。使學生知道:人的體重和身高有一定的關系,一般人的體重是隨著身高而增加的,但體重和身高不成正比例關系。
3.第3題,教師向學生說明:這題要求圖上長方形的長、寬和地基的實際面積。
教學內容:
新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上冊第6~8頁。
教學目標:
1、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幫助學生初步感受和理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
2、經歷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事物多少的過程,并能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事物的多少,初步體會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方法。
3、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并對學生進行團結互相,樂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4、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體驗數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知道“同樣多”“多”“少”的含義。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教學難點:
能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事物的多少。
教具:
課件、小豬圖片、小兔圖片、木頭圖片、磚塊圖片、蘋果圖片、梨圖片、圓片、三角形等。
學具:
學生的學具盒、小棒、鉛筆、橡皮。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出示小豬、小兔蓋房子的動畫課件。
師:同學們,你們愛聽故事嗎?下面就請同學們看著大屏幕聽老師講《小豬幫小兔蓋房子》的故事。
2、老師講故事。
在一條蜿蜒的小河邊,有一所快要蓋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動物正忙著蓋房子,這是小豬在幫小兔蓋房子。他們有的搬著磚,有的扛著木頭。河里的小魚被這熱鬧的場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個究竟.....
3、導入新課,板書課題:比多少......
同學們,圖上畫了些什么?
設計意圖:抓住學生愛聽故事,喜歡看動畫片的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易于學生更好、更快地了解情境中的人物及情節,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并及時抓住故事情節對學生進行團結互相,樂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以童話為背景,在操作活動中學習數學
1、學習“同樣多”。
(1)說一說,擺一擺,比一比。
師:圖上有幾只小兔?小兔是怎么搬磚的?
學生一邊回答,老師一邊在黑板上貼出小兔圖片和磚塊圖片,并把小兔和磚的圖片分兩排擺放好。
同時,讓學生嘗試擺,拿出手中的學具盒,用小圓片表示小兔,用小長方形表示磚。對學生擺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選有代表性方法的學生到黑板上用放大的教具擺一擺。
師:同學們,你認為哪種擺法好?好在哪里?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從數到擺的過程。
師:1只小兔搬1塊磚,有沒有多余的小兔?有沒有多余的磚塊?
老師一邊問,一邊把小兔和磚塊一一對應用線連起來。
師:請同學們看看你擺的是不是一個小圓片對著一個小長方形。
老師巡視,糾正指導沒有一一對應擺放的同學。
(2)老師說明:
1只小兔搬1塊磚,沒有多余的小兔,也沒有多余的磚塊,正好一一對上,我們就說:小兔的只數和磚的塊數同樣多。
老師同時板書:“同樣多”。
請學生模仿老師說一遍。
然后,請學生伸出雙手,讓左手和右手的手指一個對一個,左手和右手的'手指同樣多,進一步說明這就是一一對應。
(3)師:圖上還有哪些物體是同樣多的呢?1只小豬吃1個蘋果夠不夠?1只小兔吃1個胡蘿卜夠不夠?為什么?
(小豬的只數和蘋果的個數同樣多,小兔的只數和胡蘿卜的個數同樣多。)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擺、說,看老師連線,讓學生明確一一對應的比較方法,為學習“比多”“比少”做好鋪墊。
(4)動手操作:完成教材第7頁“做一做”的第1題。
同桌合作,學生獨立完成。請兩個同學到實物投影儀上擺,其他同學在課桌上擺。老師巡視指導。
2、學習“多”“少”
師:我們學會了用一個對一個的方法比較小兔和磚的數量。那么我們同樣可以用這個方法來比較別的物體。
(1)師:圖上有幾只小豬?一共有幾根木頭?
學生一邊回答,老師一邊在黑板上貼出小豬圖片和木頭圖片,并把小豬和木頭的圖片分兩排擺放好。
同時,讓學生嘗試擺,拿出手中的學具盒,用小正方形表示小豬,用小棒表示木頭。
師:你能用一個對一個的方法擺一擺,比一比嗎?
師:1只小豬對應1根木頭,有沒有多余的小豬?有沒有多余的木頭?是小豬多還是木頭多?誰多誰少?
老師一邊問,一邊把小兔和磚塊一一對應用線連起來。
(2)同學交流,指名回答,老師板書:多、少。
師:1只小豬對應1根木頭,小豬沒有多余的,而木頭有多余的。就是木頭多,小豬少,我們就說“木頭的根數比小豬的只數多”,也可以說“小豬的只數比木頭的根數少”。
請學生模仿老師再說一遍。
(3)認真看圖,你還能說出誰多誰少,誰比誰多,誰比誰少嗎?
讓學生用不同的形式說一說。
(4)動手操作:完成教材第7頁“做一做”的第2題。
全班學生獨立完成。請一個同學到實物投影儀上擺,其他同學在課桌上擺。老師巡視指導。并讓學生邊擺邊說。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知多與少的含義,理解多、少是對比著說的。
三、鞏固練習,運用新知
1、完成教材第8頁練習一第3、第4題。
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同桌互相說一說,再指名回答交流,老師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講解。
【設計意圖:注意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在練習中多方面了解學生數數的情況及比多少方法的掌握情況。】
2、同桌合作擺學具卡片,邊擺邊說。
(1)一個同學擺,另一個同學擺的和他同樣多。
(2)一個擺得多,一個擺得少。
四、回顧總結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學會了什么?
教學反思:
一年級的學生剛剛從幼兒園邁進小學,對課堂學習還不適應,容易疲勞,有意注意的時間比較短,觀察能力有限。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我用看動畫,聽故事的形式來進行新課的導入,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和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視、聽覺感官,全身心的投入的課堂學習中。并通過數一數,擺一擺,比一比,說一說的形式,幫助學生初步感受“同樣多”“多”和“少”的含義,理解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多少,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學目標:
理解解比例的意義,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確地解比例。
教學重點:
解比例的基本方法與依據。
教學難點:
解比例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什么叫比例?
2、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質?
3、怎樣檢查兩個比是否成比例?
二、新授:
1、先請學生心里想好一個比例(數目簡單些),如2:3=4:6,只告訴其他同學其中的三項,讓大家猜一猜還有一個數字是什么?
2、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另一個未知項。
3、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4、例2解比例:
30∶12=45∶χ
解:30χ=12×45…………根據是什么?
χ=………不先求積,先約分比較簡便。
χ=18
5、例3解比例=
①請學生獨立嘗試;
②注意格式;
③反饋練習。
6、試一試。
三、鞏固練習:
1、解比例:(練一練第1題第一豎行)
2、練一練第2題
3、補充:χ∶0。8=3∶1。2
四、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
五、《作業本》第31頁。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