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6
這是分式優質課一等獎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認識分式》課程設計的思路是,從幾個實際問題入手,讓學生列出一些代數式,從中發現一種不同于整式但又類似于分數的一類代數式。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歸納出共同特點從而形成分式概念。接著通過練習辨析概念,讓學生明白整式與分式的聯系和不同,注意其中常見易混淆之處。接著處理分式有(無)意義、分式值為零的情況,突破方式是練習、糾錯、總結。
不足之處:
第一是學生討論環節并不是很有效,在引導學生形成概念時語言不夠精準,表達不夠明確,導致時間有所耽誤。
第二是沒有讓學生板演,展示。個別提問的少,集體回答的多,難免有混過去的學生。
第三是分式值為零的條件講解時有些生硬,這一部分還是要讓學生理解,才能在解決問題時不與分式有意思無意義的條件混淆。
這在遇到檢測第6題時有明顯的感覺,學生并不能很好的接受這個分式總是有意義,這是下一節課需要補充的.。
我采取的教學方法是引導發現教學法:用數、式通性的思想,類比分數。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完成對分式概念及意義的自主探索,突出數學合情推理能力的養成;通過“課后練習應用拓展”這一環節發展了學生思維,鞏固了課堂知識,增強了學生實踐應用能力。通過導學案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解決,問題由易到難,層層深入,既復習了舊知識又在類比過程之中獲得了解決新知識的途徑,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原來就這么簡單。我在這一環節提問問題注意了循序性,先易后難、由簡到繁、層層遞進,臺階式的提問使問題解決水到渠成。
通過《認識分式》這節課的教學我對大家說的這兩句話認識非常深刻。
一是:只要你給學生創造一個自由活動的空間,學生便會還給你一個意外的驚喜。
二是: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只有我們想不到,沒有學生做不到的。
本節課的缺點,我認為有:
一是在體現數學的實用價值方面不到位。
二是我本人普通話不是很好。
三是在因材施教方面做得還不到位,對學困生的照顧做的`不是很好,課后的“拓展應用”對學困生來說就有相當大的困難,在這一環節沒有呈現出梯度性。
經歷了三周多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掌握了分式的有關知識(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質、約分、通分、分式的運算、分式方程和能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應用題等),并且獲得了學習代數知識的常用方法,感受到代數學習的實際應用價值。但是,“分式運算”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上感覺不差,做作業或測試時卻錯處百出,尤其在分式的混合運算更是出錯多、空白多、究其根源,均屬于運算能力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應特別關注這一深層根源,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尋找相應對策。下面是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教學中的發現
1、本章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類比、猜想、嘗試等活動學習分式的運算法則,發展他們的合情推理能力,所以教學時重點應放在對法則的探索過程上。一定要讓學生充分活動起來。在觀察、類比、猜想、嘗試當一系列思想活動中發現法則、理解法則、應用法則,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對算理的理解,以培養學生的代數表達能力、運算能力和有理的思考問題能力。可是我在知識的傳授上并沒有注重探索、類比法則,而重在對分式四則運算法則的運用和分式方程的運用上,沒有抓住教學的關鍵環節恰當的選擇教學方法。今后要避免類似事情的發生。
2、問題
(1) 分式的運算錯的較多。分式加減法主要是當分子是多次式時,如果不把分子這個整體用括號括上,容易出現符號和結果的錯誤。所以我們在教學分式加減法時,應教 育學生分子部分不能省略括號。其次,分式概念運算應按照先乘方、再乘除,最后進行加減運算的順序進行計算,有括號先做括號里面的。
(2)分式方程也是錯誤重災區。一是增根定義模糊,對此,我對增根的概念進行深入淺出的闡述,⑴增根是分式方程的去分母后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但不是原方程的根;⑵增根能使最簡公分母等于0;二是解分式方程的步驟不規范,大多數同學缺少“檢驗”這一重要步驟,不能從解整式方程的模式中跳出來;
(3)列分式方程錯誤百出。
針 對上述問題,在課堂復習中從基礎知識和題型入手,用類比的方法講解,特別強調列分式方程解應用題與列整式方程一樣,先分析題意,準確找出應用題中數量問 題的相等關系,恰當地設出未知數,列出方程;不同之處是,所列方程是分式方程,最后進行檢驗,既要檢驗是否為所列分式方程的解,又要檢驗是否符合題意。
二、教學中的重建
1、教學方式問題
分式的運算(加、減、乘、除、乘方和混合運算)是代數恒等變形的基礎之一,但是不能盲目的加大運算量與題目的難度,重點應放在對運算過程推理的理解上,把分式的基本性質做到靈活運用。再則,對課本上關于分式的具體問題一定要重視,并關注學生在這些具體活動中的投入程度,看他們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其次看學生在這些活動中的思維發展水平能否獨立思考?能否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否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而發現新的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內容問題
(1)分式的知識都有分數類比而來,但類比之后要注意分式知識的重建,不能停留在分數的理念上,尤其分式的分母不能為零、分式方程的有關知識要與分數區分開來。
(2)既然類比,并不是每節課都要有情景導航,過多的情景反而弱化了本節課的內容,會導致學生重點的轉移。
(3)知識的運用上可以順序運用,比如分式方程的解法,不妨先由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然后再轉入去分母的解法,讓學生明白比例的基本性質其實也是去分母的一種。
三、教學觀念的再認識
1、使數學問題成為數學教學創新的載體
(1)在引入新概念或新問題時,把相關的舊概念及舊知識聯系起來,確立信任學生的觀念,大膽放手讓學生把某種情境用數學方法加以表征;在接觸新的知識點時,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思維空間,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指導學生自主的構建新概念以及如何去分析問題.在辨識概念和解決問題時,鼓勵學生質疑.
(2)在解題教學時,改變傳統的解題訓練多而雜的做法,加強目的性。注意滲透解題策略。
2、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成為課堂的組織者、發現者、和引導者。
3、開放式教學。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要營造平等、相互接納的和諧氣氛,要及時提出具挑戰性的新問題,這些問題要具思維價值,并為創新做出示范。并能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要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同時要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和問題,提倡課堂師生的交流和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因為交流可令學生積極投入和充分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通過交流,不斷進行教學信息的交換、反饋、反思,概括和總結數學思想方法。
學習目標
1、了解分式的概念,會判斷一個代數式是否是分式。
2、能用分式表示簡單問題中數量之間的關系,能解釋簡單分式的實際背景或幾何意義。
3、能分析出一個簡單分式有、無意義的條件。
4、會根據已知條件求分式的值。
學習重點
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有意義的條件
學習難點
分式有、無意義的條件
教學流程
預習導航
一、創設情境:
京滬鐵路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縱貫南北的交通大動脈,全長1462km,是我國最繁忙的鐵路干線之一。如果貨運列車的速度為akm/h,快速列車的速度為貨運列車2倍,那么:
(1)貨運列車從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長時間?
(2)快速列車從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長時間?
(3)已知從北京到上海快速列車比貨運列車少用多少時間?
觀察剛才你們所列的式子,它們有什么特點?
這些式子與分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合作探究
一、概念探究:
1、列出下列式子:
(1)一塊長方形玻璃板的面積為2㎡,如果寬為am,那么長是
(2)小麗用n元人民幣買了m袋瓜子,那么每袋瓜子的價格是 元。
(3)正n邊形的每個內角為 度。
(4)兩塊面積分別為a公頃、b公頃的棉田,產棉花分別為m㎏、n㎏。這兩塊棉田平均每公頃產棉花 ______㎏。
2、兩個數相除可以把它們的商表示成分數的形式。如果用字母 分別表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那么 可以表示成什么形式呢?
3、思考:
上面所列各式有什么共同特點?
(通過對以上幾個實際問題的研討,學會用 的形式表示實際問題中數量之間的關系,感受把分數推廣到分式的優越性和必要性)
分式的概念:
4、小結分式的概念中應注意的問題.
① 分式是兩個整式相除的商式,其中分子為被除式,分母為除式,分數線起除號的作用;
② 分式的分母中必須含有字母,而分子中可以含有字母,也可以不含字母,這是區別整式的重要依據;
③ 如同分數一樣,在任何情況下,分式的分母的值都不可以為0,否則分式無意義。分式分母不為零是隱含在此分式中而無須注明的條件。
二、例題分析:
例1 : 試解釋分式 所表示的實際意義
例2:求分式 的值 ①a=3 ②a=—
例3:當取什么值時,分式 (1)沒有意義?(2)有意義?(3)值為零。
三、展示交流:
1、在 、 、 、 、 、 、 中,是整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分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
2、 寫成分式為____________,且當m≠_____時分式有意義;
3、當x_______時,分式 無意義,當x______時,分式的值為1。
4、 若分式 的值為正數,則x的取值應是 ( )
A. , B. C. D. 為任意實數
四、提煉總結:
1、什么叫分式?
2、分式什么時候有意義?怎樣求分式的值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