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5
這是人教版小數的性質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小數的性質
教學內容 四年級下冊教材第58、59頁的內容及練習十第1、2、3題。 教學目的
1. 引導學生知道、掌握小數的性質,能利用小數的性質進行小數的化簡和改寫.
2.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觀察、比較、抽象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3. 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意識和數學思想,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同時滲透事物在一定情況下可以相互轉化的觀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性質.
教學難點
能應用小數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夏天的時候同學們都愛吃冷飲,老師了解到校門口左邊的商店里一種雪糕標價是2.5元,右邊一家則是2.50元,那你們去買的時候會選擇哪一家呢?為什么?
為什么2.5元末尾添個0價錢不變呢?究竟可以添幾個零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一方面的知識。
二、出示課題,提出目標。
1.知道、掌握小數的性質,能利用小數的性質進行小數的化簡和改寫.
2.培養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觀察、比較、抽象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3.培養初步的數學意識和數學思想,感悟到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
三、自學嘗試,探究新知。
1、出示嘗試題
(1)1、10、100這三個數相等嗎?你能想辦法使它們相等嗎?
(2)你能把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改用“米”作單位表示嗎?
(3)改寫成用米作單位表示后,實際長度有沒有變化?說明什么?
(4)“0.1米=0.10米=0.100米”這個等式從左往右看,小數末尾有什么變化?小數大小有什么變化?從右往左看又怎樣呢?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2、學生自學課本58頁后嘗試練習并討論。(5分鐘后全班交流)。
3、根據自學情況引導講解。
四、拓展練習, 驗證結論。
為了驗證我們的這個結論,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
1出示做一做:比較0.30與0.3的大小
你認為這兩個數的大小怎樣?(讓學生先應用結論猜一猜)
2想一下你用什么辦法來比較這兩個數的大小呢?(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可以進行小組討論合作,想的辦法越多越好)
3在兩個大小一樣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較。
(1)左圖把1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陰影部分用分數怎樣表示?用小數怎樣表示?
(2)右圖把同樣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陰影部分用分數怎樣表示?用小數怎樣表示?
(3)小數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變了?什么沒變?你從中發現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數變了,即小數的計數單位變了,而陰影部分的大小沒有變,得出0.3=0.30。)
概括總結: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小數的性質。
過度:我們如果遇到小數末尾有“0”的時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
五、應用新知,嘗試練習。
(1)出示例2:把0.70和105.0900化簡.
例3:不改變數的大小,把0.2、4.08、3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的小數。
(2)學生自學課本后討論交流,嘗試練習。
(3)引導探究: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105.0900中“9”前面的“0”為什么不能去掉?
“3”的后面不加小數點行嗎?為什么?
(4) 同桌討論: 應用小數的性質時,要注意什么?
六、鞏固新知,當堂檢測。
1.下面的數,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3.90米 0.30元 500米 1.80元
0.70米 0.04元 600千克 20.20米
2.下面的數如果末尾添“0”,哪些數的大小不變,哪些數的大小有變化?
3.418 0.06 700 3.0 908 104.03 150 10.01 42.00
3.化簡下面的小數.
0.40 1.850 2.900 0.080 12.000
4.不改變數的大小, 把下面各小數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的小數. 0.9 30.04 5.4 8.18 14
5.把相等的數用線連起來.
2.70 4.400
31.0100 0.005
72.060 2.07
0.0050 31.01
4.40 72.60
6.判斷.
5.00元=5元( ) 7元=0.7元( )
8米=8.00米( ) 2.04噸=2.4噸( )
4.5千克=4.500千克( ) 0.60升=0.6升( )
7. 用元作單位,把下面的價錢寫成小數部分是兩位的小數。
3元2角 6角 8元 1元零3分
七、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應用小數的性質時,要注意小數中間的零不能去掉。
教學目的:
1、使同學初步理解小數的性質,會應用小數的性質把末尾有0的小數化簡,把一個數改寫成含有指定位數的小數。
2、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
3、培養同學運用知識進行判斷的能力。
教學重點:小數的性質
教學工具:多媒體投影
教學步驟:
一、復習鋪墊
1、回答:(1)0.3里面有()個1/10;0.30里面有()1/100;
(2)1分米=()厘米=()毫米
2、比較下面每組中兩個數量的大小。
0.5米○0.6米 0.4米○0.2米
0.21元○0.09元 0.5元○0.38元
二、學習新課
1、談話設疑(出示投影)
師:我們在商店里經常看到商品的標價。比方(指投影)這副手套2.50元(板書:2.50元),這條毛巾的標價是3.00元(板書:3.00元)誰能說說這里的2.50元、3.00元表示什么意思?(生答后師板書:2.50元、3元)
師:那么2.50元與2.5元、3.00元與3元是否一樣呢?
(片刻)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書:小數的性質
2、自學例題
例1、比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出示以下幾個問題讓同學邊看書邊考慮:
(1)從書上直尺圖可看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大小有什么關系?
(同學回答師板書: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如何把這三個單名數改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
(同學回答師板書:0.1米=0.10米=0.100米)
(3)從左往右觀察三個小數,末尾的0有什么變化?
(生述師板書:小數末尾的“0”添上了一個或2個)
(同學自學后,教師引導同學逐個分析,得出答案)
例2、比較0.30和0.3的大小
自學后提問:
(1)0.30和0.3在正方形里所占的面積大小怎樣?(相等)
(2)面積相等說明兩個小數的大小怎樣?(也相等)
(3)為什么相等?(0.30是30個1/100,也就是3個1/10,0.3是3個1/10,所以它們大小相等)
(板書:0.30=0.3)
討論:從上面兩個例題,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同學發言后,概括歸納出:
(板書)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3、質疑問難
讓同學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和有疑難的問題。由其他同學給予協助解決,教師適時進行點撥。
三、強化鞏固
師:根據小數的性質,可以把一個數“化簡”或“改寫。”
1、嘗試應用
同學自學P59-60例3、例4,并完成例題中的作業,集體講評訂正。
2、獨立練習
[做一做](1)化簡下面的小數。
0.40 1.850 2.900 0.080 12.00
(2)不改變數的大小,把下面的數改寫在小數局部是三位的小數。
0.9 30.04 5.4 8.18
四、深化提高
1、新舊綜合
以“元”作單位,把下面的錢數改寫成用兩位小數表示。
4元3角 7角 2元6分
2、辯析判斷
下列各題對的打“√”錯的打“×”。
①0.8和0.80大小相等,計數單位也一樣。()
②3.08和3.80計數單位相同,大小不同。()
③小數末尾添上一個“0”,這個數就擴大10倍。()
④小數后面的“0”去掉,小數大小不變。()
3、綜合考慮
用0、4、0、6四個數字和小數點組成符合要求的數:
①兩個0都不能去掉;②只能去掉一個0;③兩個0都能去掉。
五、總結
提問:1、本節課學習的內容是什么?
2、本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六、作業延伸
課本P67 練習十三第1~6題
和:板書
小數的性質
例1、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50元=2.5元
0.1米=0.10米=0.100米 3.00元=3元
例2、0.30=0.3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教學反思
本節課首先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以及數學思想和方法.我在創設例1這一問題情境,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教學用具,讓學生充分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討論,怎樣找出0.1米,0.10米,0.100米的長度.讓他們再進行合作分工把他們量,找出來.這一活動教師給足了學生交流,討論,動手操作的活動空間,讓他們自主探索,自主的發現.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讓每一個孩子都在探索的活動空間中獲得了數學活動的經驗,親身去經歷和感受數學存在于身邊,人人應學有用的數學。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并結合實物的演示,我讓學生通過橫向觀察,縱向比較,圍繞"變與不變"的特點引導觀察,感知1 分米,10 厘米,100 毫米實際都是同一線段, 再讓學生觀察“0.3=0.30 ”、“ 0.100=0.10=0.1” ,發現歸納出小數的性質。本節課我遵循了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由具體到抽象的轉化.動手操作實踐和運用,進一步理解和消化小數的性質, 教學效果較好。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科書(人教版)第八冊第100—101頁例1—例4。
【教材簡析】
小數的性質是小數四則計算的基礎。根據小數的性質,可以化簡小數,也可以不改變小數的大小,在小數末尾添上一個或幾個“0”,或者把整數改寫成小數的形式。教學時,要通過比較、辨析、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探索
1.找等量關系。
教師首先板書三個“1”,讓學生判斷是相等的,接著在第二個1后面添寫上一個0,在第三個1的后面添寫上兩個0,板書寫成:1、10、100,提問:這三個數相等嗎?(不相等)你能想辦法使它們相等嗎?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回答可以添上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或“分米、厘米、毫米”就相等了。板書寫成: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思考探索。
(1)你能把它們改用“米”作單位表示嗎?
(2)改寫成用米作單位表示后,實際長度有沒有變化?(沒有變化)說明什么?(三個數量相等)
板書如下:
(3)按箭頭所指的方向觀察三個小數有什么變化?
使學生初步認識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二、觀察比較,引導發現
1.讓學生觀察投影出示的正方形等分圖(見下圖),回答老師的提問:
(1)把這個正方形看作整數“1”,這個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10份)這樣的一份用小數表示是多少?(0.1)這樣的三份呢?(0.3)疊片演示由圖(1)成圖(2)。(板書:0.3)
(2)疊片演示由圖(2)成圖(3)后問:現在這樣來分,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100份)陰影部分占多少份?(30份)用小數表示是多少?(板書:0.30)
(3)(再次演示疊片圖(2)→圖(3))小數由0.3到0.30,引導學生去思考:你看出什么變了?什么沒變?你從中發現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數變了,即小數的計數單位變了,而陰影部分的大小沒有變,得出0.3=0.30。)
2.引導學生觀察等式“0.3=0.30”,從中發現: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
教師板書:
再要求學生從右往左看,發現:小數的`末尾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板書)
3.提醒注意:性質中的“末尾”跟一般說的“后面”是不同的。
4.判斷練習。
下面的數中,那些“0”可以去掉?
3.9 0.300 1.8000 500
5.780 0.0040 102.020 60.06
三、推理板書,指導運用
1.教師結合板書內容講解性質的運用。
(1)根據小數的性質,當遇到小數末尾有“0”的時侯,例如,0.30,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0.30=0.3)
化簡下面各小數:
0.40 1.850 2.900 0.50600
0.090 10.830 12.000 0.070
引導學生說出化簡后的小數是什么?(板書)
(2)有時根據需要,可以在小數末尾添上“0”。(例如:0.3→0.30)
出示:不改變數的大小,把0.2、4.08、3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的小數,怎樣改寫?
讓學生同桌兩人議論后答出。
提醒:把整數改寫成小數形式,在整數的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上“0”。
最后完成如下板書:
2.學生質疑問難,教師及時釋疑。
四、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1.選擇題。(在正確答案下面的圈內涂上黑色)
化簡102.020的結果是( )
12.2 12.02 102.0200 102.02
○ ○ ○ ○
要求學生回答:化簡的依據是什么?
2.判斷題。(打“√”,錯的打“×”)
(1)0.080=0.8 ( )
(2)4.01=4.100 ( )
(3)6角=0.60元 ( )
(4)30=30.00 ( )
(5)小數點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 )
讓學生按順序回答,并說出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3.下面的每組數中,一共可以去掉多少個“0”?這些0都在什么位置?
(1)3.09 0.300 1.8000 5.00
(2)0.0004 12.002 60.06 500
(3)0.090 12.00001 0.50605060 30.0
要求學生思考后,按順序回答。
4.(1)改寫。
原數
0.7
7
70
改寫成一位小數
改寫成兩位小數
改寫成三位小數
(2)連線。把相等的數用直線連起來。
10.01 20.1 4 4.800 50.00 1.60
50 10.010 16.0 4.0 4.8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然后抽查評講,檢查全班練習效果。
5.做游戲。
(1)智力游戲。誰能只動兩筆,就可以在5、50、500之間劃上等號。(50變成5.0,500變成5.00)
(2)貼數游戲。讓自愿參加的十位學生,每人拿一個數(卡片),教師板書“50.3”,要求學生在“50.3”的下面貼上與它相等的數,不相等的貼在旁邊。
50.03 5.30 5.3 50.300
50.30 503 50 五十又十分之三
500.3
五、課堂作業
教科書練習二十一第4、5題。
六、課堂小結
[圍繞性質的內容組織多種形式的練習,加強學生對小數性質的理解運用,練習在游戲時達到高潮。整個教學設計的觀點明確,結構嚴謹,層次分明,使學生步步深入地學好小數的性質。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
(二)使學生初步了解小數性質的應用.
(三)培養學生觀察,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小數的性質實質上是說明小數在什么情況下是相等的,它是小數運算的基礎,因此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是教學重點.應用小數的性質把一個數化簡或需要在小數末尾添0時,學生容易出錯,這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創設情境
我們已經理解了小數的意義,當你們在商場中看到每件商品的標簽這樣寫,你知道這是多少錢嗎?為什么可以這樣寫呢?
(二)學習新課
今天繼續研究小數的性質.(板書課題:小數的性質)
1.理解小數的性質.
(1)例1 比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啟發提問:
①0.1米是幾個幾分之一米?可以用哪個比較小的單位來表示?(1個十分之一米,1分米)
②0.10米是幾個幾分之一米?可以用哪個比較小的單位來表示?(10個百分之一米,10厘米)
③0.100米是幾個幾分之一米?可以用哪個比較小的單位來表示?(100個千分之一米,是100毫米)
④觀察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它們的長度怎樣?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它們的長度是一樣的)可以得出:
(0.1米=0.10米=0.100米.(板書)
請同學們繼續觀察這3個小數.
①小數的末尾有什么變化?
②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
③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引導學生討論后歸納出: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
(2)例2 比較0.30和0.3的大小.
出示投影片:
啟發提問:
①0.30表示幾個幾分之一?左圖應平均分成多少份?用多少份來表
②0.3表示幾個幾分之一?右圖應平均分成多少份?用多少份來表
③兩個圖形所占面積大小怎樣?(移動投影片,學生易看出0.30=0.3)
④為什么這兩個數相等?
個數相等.
引導學生觀察這個等式,從左往右看,小數末尾有什么變化?小數大小有什么變化?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啟發學生歸納出:在小數的末尾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3)引導學生歸納、概括.
通過對例1、例2的研究,你能把上面的兩個結論歸納成為一句話嗎?
啟發學生概括出: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小數的性質.(教師板書)
理解小數性質的時候,要注意什么?(要在小數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數中間的 0不能去掉).
(4)加深理解概念.
提問:
①如果在整數5后面添上一個“0”或者在50的后面去掉一個“0”,原數大小變了嗎?發生什么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種變化?
通過討論使學生懂得:在整數的末尾添上一個“0”,這個數就擴大10倍……:去掉一個“0”就縮小10倍……因為數字所在的數位發生了變化,所以原數大小也就變了.
板書:5 50
②如果在0.6這個小數的小數點后面添上一個“0”,原數大小發生變化了嗎?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
同樣通過學生實踐,討論后明確:在小數點后面點上“0”,小數中的數字所在的數位發生了變化,所以小數大小才發生了變化.因此,只有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才能使小數的大小不變.
板書:0.6 0.06
2.小數性質的應用.
我們學習了小數的性質,遇到小數末尾有“0”的時候,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
(1)教學例3:把0.70和105.0900化簡.
啟發學生根據小數的性質可以得出:
0.70=0.7 105.0900=105.09
有時根據需要,可以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還可以在整數的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上“0”,把整數改寫成小數的形式.
例如2.5元可改寫成2.50元.3元改寫成3.00元.
(2)教學例4:不改變數的大小,把0.2,4.08,3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的小數.
學生獨立改寫,集體訂正.
0.2=0.200 4.08=4.080 3=3.000
反饋:101頁“做一做”.
3.小結.
啟發性提問:
(1)什么叫小數的性質?
(2)學習了小數的性質怎樣應用?
(3)運用小數性質時應注意什么?
(三)鞏固反饋
1.做練習二十一第1題,第2題.
2.判斷下面幾種說法對不對?
(1)在一個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
(2)在小數點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
(3)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
(4)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它的計數單位就發生了變化.(
)
(四)作業
練習二十一第3~6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