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5
這是夜書所見一等獎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會寫“送、挑”兩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思念家鄉的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難點:感受詩人由郁悶轉為些許開心的心情變化過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猜一猜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種聲音,先仔細聽,猜一猜,是什么發出的聲音?(打開促織的聲音網址,聽叫聲,借助圖片了解這種昆蟲。)這促織呀,還出現在了一首詩里面呢!就是《夜書所見》這首詩。2.釋題:讀課題,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生1:“夜”是晚上的意思。
生2:“所見”是看見的意思,“書”是寫的意思。
連起來說:夜晚寫下自己所看見的。
二、初讀古詩
古詩是一種內涵豐富的語言,首先要讀準字音和節奏,再加以細細地去揣摩,才能更好地領悟其中的韻味。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詩文里。
1.“蕭蕭”讀一聲。
2.強調“挑”字讀三聲。“挑”是什么意思?(借助注釋理解)3.讀古詩。按照平長仄短的節奏讀古詩,藍色線是拖音處。
三、品讀古詩
1.首先,我們來看看詩歌的第一二句。
在這兩句詩歌中,你們能體會到作者看到了些什么,聽到了些什么?(作者看到了梧桐樹葉隨風擺動。聽到了秋風的聲音。)
是什么風?(秋風)怎樣的秋風(涼涼的秋風)發出什么聲音?(呼呼)什么感覺?(好冷?。?/p>
文中說到風聲,用的是什么詞?(蕭蕭)是啊,這蕭蕭的秋風吹打著梧桐樹的葉子,發出什么樣的聲音?(沙沙,嘩嘩)你覺得怎樣?(我覺得更冷了。)這樣的秋風,作者想要嗎?不想要,是秋天主動“送”來的。這樣的風聲,梧桐聲,拂過詩人的身體,掠過詩人的耳朵,送來陣陣的寒意,讓詩人不禁打了個寒噤,那么你們覺得這一句該怎么讀?個別讀兩三個,齊讀(蕭蕭梧桐送寒聲)。
2.此時作者身處哪里?(江上)還身處哪里?(身在異鄉)3.你怎么知道他在異鄉?
因為詩中提到“動客情”。這個“客”說明他在他鄉做客,這時候,他動了哪些情?想了哪些事?大家來當當小詩人,設身處地地想想,在這樣一個深秋之夜,秋風陣陣,涼意深深,你們會想到些什么?
說的太好了,可見詩人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憂愁,孤單,寂寞,郁悶)(板書:孤單)他的心被濃濃的思鄉之情所取代,被對家人的深深思念所填滿,那么這句又該怎么讀?(江上秋風動客情)
他為什么在外地“做客”,不回家?(儒士的濟世安民理想,為了國家和人民,補充葉紹翁資料。)此處暗用張翰辭官典故。據傳晉人張翰官居洛陽,見秋風起而思念故鄉,于是辭官回鄉,了卻心愿: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張籍《秋思》
4.這時候,詩人一個不經意的`轉頭,在這黑茫茫之中,他又看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他看到了一盞燈?(籬笆下的一盞燈)
5.在這樣滿是憂愁的夜晚,卻有一盞這樣醒目的燈,大家想象下,看到那一團燈火,他又想到了什么?在籬笆背后,可能有怎樣的一幅情景呢?
詩人想到后面應該有兩個孩子在挑逗促織呢!從哪一句詩里知道的呢?這里的“知”是什么意思?(猜想)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猜想?(因為,他小時侯一定也常常提著燈籠在籬笆下捉蛐蛐,自己家中的孩子也如此逗過蛐蛐呢?。?/p>
這是深秋的一個夜晚,你和你的小伙伴,躡手躡腳地來到后院的空地上,興奮地尋找著蛐蛐的蹤跡,這時你們聽見了蛐蛐的聲音,這可是一只好大的蛐蛐?。∧銈兦那牡乜拷l出聲音的地方,提著燈籠,一邊照亮,一邊輕輕地撥動小草,忽然,你們眼前一亮,看到了那只蛐蛐,說時遲,那時快,你們一伸手,哈哈,蛐蛐被你們逮住啦。(怎樣,你們這時有什么感覺啊?)捉蛐蛐真好玩啊,我們可高興了。接下來就是要“斗蛐蛐”了,更是有趣極了!
6.當詩人也回想起這一段童年的往事的時候,你覺得他的心情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有了一些的開心,快樂……)
板書:一些快樂
深秋的景致觸發了作者深深的思鄉之愁,又從一盞明燈里回憶起童年的美好往事,由此產生了愉悅的心情,這樣復雜的情感變化,卻只用幾句詩句表達的淋漓盡致。
7.背誦詩文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的這首詩,飽含了濃濃的思鄉之情,身處異鄉,詩人不僅熱愛家鄉的山山水水,而且思念家鄉的親人!有一天我們出門在外,也會思念家鄉的親人的!
四、補充拓展
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同時也是一個令人想與家人團圓的季節;秋夜,特別是月圓之夜,夜深人靜,常使游子望月思鄉比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中秋節,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使孤身漂泊的游子產生濃烈的思鄉和滿心的哀愁之情: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五、指導生字,布置作業
1.指導生字“送、挑”的書寫。
2.背誦《夜書所見》和思鄉的詩句。
板書設計:
夜書所見
?。鬯危萑~紹翁
見:梧葉挑促織一燈明
聽:寒聲秋風思鄉、孤獨
感:動客情一些快樂
【教學目標】
?。?、查找有關資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創作背景。
2、展開豐富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句意思。
?。?、品重點字詞,美讀詩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础⑴囵B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教學準備】
小黑板錄音機
一、交流課前查找資料、板題解題
1、學生交流。(學生有的介紹上網查找的資料;有的介紹從課外書知道的內容。)
?。?、誰會背王維的詩。
師:同學們懂得真多,今天我們再王維的一首詩。板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解題:從詩歌的題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九月九日”是農歷重陽節,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習慣。“山東”指華山以東作者的家鄉蒲州。題目的意思是,在重陽佳節里懷念家鄉的兄弟。)
師小結:王維少年時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他善于描寫自然景色。有人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二、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放錄音配樂朗讀。
?。?、學生自讀。
通過查字典讀準字音。看看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指讀全詩。思考。詩中寫了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誰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出來。
(詩中寫在九月九日重陽節。詩人獨自在異地他鄉思念家鄉兄弟的事。)
三、品讀詩句、了解詩意
?。?、這首詩中你認為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生1:我認為“獨”字用得好,“獨”字表現詩人一個人離開家鄉、親人的孤獨心情。
生2:我認為“異”字用得好,說出詩人在外地想念家鄉、親人的感情。
……
2、你認為這首詩寫得最好是哪一句?你體會到什么?
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為什么每遇到節日就加倍地思念親?(自己孤身在外,每逢過節時,看到別人全家歡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單寂寞,因此,比平時更加思念親人。)
3、展開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意。(獨自一人身在他鄉,成為他鄉之客。每遇到美好的節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鄉的親人。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都登上高處,一個個都插上茱萸,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四、再讀悟情
?。?、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說一說,詩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詩中表達了作者身居外地,逢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讀時速度稍慢,聲音稍低緩。)
?。?、配樂朗讀。
五、想象訓練口語
?。?、這是一首思鄉的詩,假如你是詩人你會怎樣說?用什么方法向親人述說思鄉的感情?(學生說了很多方法。)
?。?、既然同學們想到用電話,就請你們當詩人,老師當詩人的親人,述說思念之情。(口語訓練,產生情感共鳴)
附:板書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倍思親
獨 兄弟
少一人
【教學目的】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字。
?。病⒄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教學課時】
?。舱n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夜書所見》
一、導入新課
1、簡介作者。
?。病⒔忸}:從古詩的題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寫作者在晚上的所見所聞。
二、初知詩意
?。?、自主學習,放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把這首古詩讀通、讀準確。
?。病⑼阑プx。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著聽,互相評議,相互指正。
?。?、指名讀古詩,正音。
三、合作學習
1、小組合作,借助注釋、結合圖意,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劃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
2、全班交流,理解詩意:
⑴小組匯報讀懂的地方: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互相補充詩意,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⑵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心情。
?。?、誦讀全詩:
自由讀─—賽讀─—評讀─—齊讀
4、練習背誦。
四、指導寫字“促、深”
分析教材:
《夜書所見》是人教版第五冊語文第九課中的一首古詩,這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創作的一首詩篇。詩人先是寫客游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郁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種郁悶之情又被一種親切之感所代替。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詩中兩個生字,理解詩句,了解古詩的內容。
在反復誦讀中,感受詩人熱愛秋天、熱愛家鄉的情感,并背誦古詩。
2、在“詩言”——“詩意”——“詩韻”間走一個來回,從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有效策略。
教學重難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境,積累背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復習古詩《回鄉偶書》,說說詩中的思鄉之情。
2、引入古詩學習:
二、讀準古詩
1、學生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
2、指名學生讀古詩,糾正字音,學習古詩中的生字。
三、學習古詩,體會學習古詩的方法
(一)了解學習古詩的方法
1、教師:大家讀得很好了,那么怎么來學習古詩呢?(黑板出示)
1、解詩題
2。、知作者
3、明詩義(1)理解詞語(2)明白句意
4、悟詩情
?。ǘ┙庠婎}
1、學生讀詩題,看看它是什么意思?
2、學生說自己的想法。
?。ㄈ┲髡?/p>
因學生沒有其它的途徑了解作者,這一部分就由教師向學生簡單介紹詩人。讓學生了解詩人寫這首詩的背景。
?。ㄋ模┟髟娏x
1、理解詞義
?。?)學生讀詩句,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詞語。
(2)學生說說自己對詩句中詞語的理解。
(3)引導學生通過看注釋理解詞語。
3、明白句義
?。?)現在我們把這些詞語的意思放到古詩里,一邊讀一邊想,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學生選擇最喜歡的句子,試著說說他們的意思。
(3)為什么詩人知道有孩子在捉蛐蛐呢?
引導學生調換詩句的順序,用因為……所以……來說說三、四行詩句的意思。
?。?)作者還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請看第一、二行詩。
?。?)引導學生學習一、二行詩句,說說詩句意思。
?。ㄎ澹┪蛟娗?/p>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回想詩人寫詩的背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四、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背誦古詩。
五、板書
夜書所見
南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思鄉之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回憶童年
夜深籬落一燈明。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