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18
這是種子植物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1.參與式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分析
鑒于當前國家一直大力提倡綜合素質教育。而教育的本身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那么,要全面提高初中生物課堂的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就是關鍵點。我們知道,初中生本身年齡較小,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較重。這也迫使他們很難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到單一枯燥的事物上。所以,教師就要積極的引入教學情境,構建以活動為主線的教學模式。以此來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課堂學習、參與教學活動。在參與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在參與中找到學習的存在感。參與式教學法的核心就是要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共同參與的”理念下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這種教學法不僅可以很好的響應當前的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符合生物學科教學的特點。
2.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滲透參與式教學法的策略
2.1精心設疑、營造參與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精心設疑,營造參與的學習氛圍就十分必要。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精心設疑,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并且要用賞識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參與熱情,激發他們的參與激情,促進他們的參與欲望。例如學習初中生物(蘇科版)《人體的物質和能量來源于食物》章節時,教師為了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處于興奮狀態,就要精心設疑,通過將抽象的問題轉化成生動化的提問。例如本節的知識點都是糖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水的轉化與吸收。學生很難從這些抽象的概念中找到學習的興趣。那么,我就把這部分內容制作成Flash課件,然后通過動態的電腦視頻轉化抽象的知識點。然后讓學生自主的在課下通過互聯網查詢有關構建我們的身體,給我們提供能量,維持生命和健康的資料。寫一篇“綠色植物的重要性”的評論進行班級海選,然后在班級小黑板報上循環刊登學生的評論文章。通過這種精心設疑、營造參與的課堂氛圍可以很好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2.2構建實踐活動主線、引導學生合作交流
我們知道,中學生在這個年齡段對于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很濃,他們往往對于集體性的活動參與熱情較為濃厚。那么,教師在展開教學活動時,可以根據課堂內容的特點設立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參與集體性的實踐活動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并鍛煉學生的集體責任感和交流能力。例如學習《學當小醫生》課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然后通過情景模擬的方式互動學習科學用藥和安全用藥的知識,同時學習撥打“120”急救電話和緊急止血的基本方法。那么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模擬意外情況。然后組員進行撥打急救電話演練,具體說出地址、癥狀等等。然后在等待救護車到來之前,學生如何處理緊急情況,如何給小伙伴止血。讓他們知道人體一次失血量在人體總血液的10%以內對人體的整個機能影響不大。如果超過20%就會使人休克。然后引導學生辨別是內出血還是外出血,如果是內出血怎么做?外出血又要怎么做等。內出血要及時的送到醫院,而外出血就要及時的進行止血處理,如何使用止血帶等等。那么我們可以通過模擬實驗,選擇一根橡皮管,用小漏斗在一端注水,然后在橡皮管的一側扎破一個小洞。讓學生思考如何包扎可以阻止水從洞中流出或從洞中流出的水明顯減少。讓學生親身參與其中,體驗參與的樂趣,找到學習的快感。
2.3創新考核機制、刺激學生主動參與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刺激學生積極的參與課堂,首先就要激起學生的競爭欲望。只有在競爭欲望被激起時,學生在競爭中才會保持高度的課堂專注度和參與度。那么,教師就要大膽的創新考核機制,鼓勵學生綜合發展。一改傳統的以成績為主要考核標準的評價方式。要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從學生的價值觀、情感態度、學習積極性、課堂參與度、創新能力等等綜合評價。這種綜合式的考核機制可以有效激勵學生的學習激情,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存在感,鼓勵學生參與課堂。以此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總結
綜上可知,鑒于當前國家一直大力提倡綜合素質教育。而教育的本身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那么,教師就要積極的精心設疑、營造參與氛圍,構建實踐活動主線、引導學生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以此來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課堂學習、參與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法不僅可以很好的響應當前的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符合生物學科教學的特點。值得推廣。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裸子植物形態結構、生殖和生活習性的特點,進而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并了解裸子植物的經濟意義,第四節種子植物。
2.通過對松樹雌、雄球花;球果及葉片橫切等的觀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3.在引導學生對松樹的球花、球果與桃樹的花、果實的比較和對松樹與鐵線蕨的比較,從而歸納出裸子植物主要特征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等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4.通過裸子植物與蕨類植物的比較,使學生逐步樹立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通過松樹的形態結構、生殖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點,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通過對裸子植物經濟意義的了解,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科學價值觀,并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
松樹的形態結構、生殖和生活習性的特點,有助于使學生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這兩部分知識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裸子植物比蕨類植物高等,更適于在陸地生活,由此認識到裸子植物在進化上所處的位置。所以松樹的形態結構、生殖、生活習性的特點及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應確定為本節的重點。
前邊學過的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在生殖過程中孢子顯著,且脫離母體發育,稱為孢子植物;而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在生殖過程中都能產生種子,稱為種子植物。孢子和種子都脫離母體發育,但孢子只是單細胞的生殖細胞,而種子則屬于生殖器官,其結構遠比孢子要復雜得多,加之種子有種皮保護,所以使它抗旱能力比孢子要強得多,這樣就決定了種子植物比泡子植物更適于陸地生活。因此,種子植物與孢子植物的概念也應作為本節的重點。
2.難點分析:
學生很容易把松樹的雌、雄球花和球果分別看作是綠色開花植物的花和果實,而且學生平時對松樹的雌、雄球花和球果觀察很少,這樣對了解兩類植物的區別,及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增加了困難,所以松樹的球花及球果的結構應作為本節難點。
松的生殖過程比較復雜,其受精過程與蕨類植物不同,與綠色開花植物也不同,學生對松從傳粉到受精,從雌球花經過受精后發育形成球果都會感到難以理解,加之整個生殖過程比較長又不易觀察到,這樣就決定了松的生殖過程也應作為本節的難點。
本節課要觀察的內容較多,不僅要讓學生觀察到雌、雄球花的著生位置,了解兩者主要的不同,觀察到球花和球果的不同,而且觀察球花、球果要與綠色開花植物的花、果實進行對比;還要觀察較為復雜的松葉結構,要組織學生觀察好這些內容也就成為了本節組織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本課題參考課時為一課時。
二、教學過程:
?。ㄒ唬┮缘慕虒W
出示松樹、桃樹、槭樹等種子植物標本,請學生指出它們的名稱,并提出問題:這些植物一般是以哪種器官來進行繁殖的?
當學生答出種子時,可讓學生明確這些通過種子繁殖的植物叫種子植物。而前邊學過的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在生殖過程中都不產生種子(這點也可以作為一個問題,讓學生回答),但是產生孢子,孢子顯著。而且脫離母體發育,所以這三類植物叫孢子植物。在學生了解了孢子植物和種子植物的概念后,還要讓學生知道種子的結構比孢子要復雜得多,而且其外有種皮保護,所以種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適于在陸地生活,它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類植物。
?。ǘ┞阕又参锖捅蛔又参锏谋举|區別
先提出問題,我們平時買來的帶硬殼的松子是松樹的何種器官?買來的杏仁是何種器官?當學生答出:都是種子時??勺寣W生觀察,松樹的帶種子的雌球果和杏的果實,提出觀察思考題:松子和杏仁分別長在松和杏的什么結構上?種子是否裸露?(雌球果選擇鱗片裂開的,這樣的雌球果俗稱松塔;觀察杏的種子,可先把杏縱剖開,再把內果皮砸開)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明確松的種子長在雌球果上,種子是裸露在外的;杏的種子長在果實內,種子不裸露。松樹的雌球果和杏的果實,其相同點是:都有種子。不同點是:松樹的種子外邊沒有果皮包被,種子裸露;杏的種子外邊有果皮包被,種子不裸露。因此他們雖然同屬于種子植物但屬于不同的類群,前者種子裸露屬于裸子植物,后者種子有果皮包被屬于被子植物。由此引出裸子植物的課題。
?。ㄈ╆P于裸子植物的教學
1.松樹:
?。?)生活習性:
讓學生根據自己平時在自然界中,在電影電視中所見到的松樹的情況,說出松樹的生活環境,然后展示松樹的生境圖(生活在高山巖石上的松樹),使學生了解松樹不僅廣泛生活在陸地上,還能生活在干旱和土壤貧瘠的地方,甚至巖石的縫隙中,生物教案《第四節種子植物》。
(2)形態結構:
事先給學生準備好油松和白皮松的枝條,讓學生從葉的形態上找出適應干旱陸地生活的特征,并思考為什么?當學生觀察到針形的葉,并答出,針形的葉可以防止體內的水分過多地散失出去時,可告訴學生針葉常常成束生長,讓他們繼續觀察以上兩種松都是幾針一束的,學生觀察后能答出,其中一種是兩針一束,另一種是三針一束。此時,告訴學生兩針一束的是油松,三針一束的是白皮松,使學生了解松葉幾針一束,是區分各種松樹的一個重要依據。
下面請學生結合生活在巖石上松樹的掛圖,找出根和莖在形態上的`適應特點,并思考為什么?若答不出來,可啟發學生,松樹是高大的喬木(講清喬木與灌木的概念),它的根系會怎樣,為何土壤干旱貧瘠時,還能郁郁蔥蔥。學生能答出:它的根系十分發達,可以吸收土壤深處的水分和無機鹽,它的莖很粗壯,可以把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較快地向上運輸。并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抵抗惡劣的陸地環境。
接下去讓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松葉橫切面的切片,提出觀察思考題:①松葉有哪些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結構特點?②這些特點對它的蒸騰作用會產生什么影響?觀察時可要求學生對照課本上松葉橫切面圖,按照由外向內的順序,并注意與蠶豆葉對比進行觀察。強調觀察的重點:表皮細胞的大小、細胞壁厚薄、排列狀況、有無角質層、氣孔特點。學生經觀察、思考、討論后能答出:松葉與生活習性相適的結構特點有:它的表皮細胞很小、細胞壁厚、排列緊密,有角質層,氣孔深陷在表皮下面,這樣的結構特點,使針形的松葉能進一步減少蒸騰作用。
最后,由教師簡要小結一下,松樹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特點。
(3)生殖:
事先準備好帶有雌、雄球花和成熟球果(珠鱗開裂,內有種子)的松樹枝條,充分利用標本和松生殖過程的剪貼圖(或掛圖),加強直觀性,以利于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了解。
首先讓學生對照掛圖觀察松枝上雌、雄球花的著生位置,然后用放大鏡觀察雌、雄球花的內部結構,提出觀察思考題:
?、俅?、雄球花分別著生在松枝的什么位置上?
?、谒谴菩弁赀€是異株植物?
?、鄞?、雄球花內部各有什么主要結構?學生在觀察思考后回答:雄球花著生在新枝的基部,雌球花著生在頂部,所以,松是雌雄同株的植物。春天,在雄球花里能產生大量花粉,在雌球花內,生有胚珠,其內有卵細胞。學生回答后,可讓他們在顯微鏡下觀察花粉,并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胚珠外有無子房壁包被,提出問題:
①花粉帶有的氣囊在傳粉時有何意義?
?、谠诖魄蚧▋戎呐咧槭欠衤懵??(此問題解決,除認真觀察雌球花外,還可認真觀察成熟的球果,聯系球果內裸露的種子考慮)學生經觀察能答出:花粉具有氣囊利于風媒傳粉,通過風把花粉傳送到雌球花上。雌球花內著生的胚珠是裸露的,無子房壁包被,這樣胚珠形成的種子也裸露,無果皮包被。
學生了解了松的雌、雄性生殖器官后,可利用剪貼圖或掛圖,了解生殖的過程。提出問題:
①松樹從傳粉、受精到種子成熟需要多長時間?
②球果是由什么結構發育來的?其內的種子有何特點?為什么?
③松的生殖過程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點是什么?這部分內容,可充分利用剪貼圖和學生已學過的知識,在教師的啟發下,由學生歸納出生殖的過程,并回答有關問題。邊啟發、邊貼剪貼圖、邊由學生答出:春天時,雄球花內產生的花粉借助風散落到雌球花的胚珠上,并在胚珠內萌發形成花粉管,其內的精子與卵細胞融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發育成種子的胚。此時,胚珠也就發育形成種子,雌球花也就發育形成球果了。從頭年春天開始傳粉到第二年秋天球果才成熟。
球果內的種子帶有翅,可隨風飄散,在適宜的條件下,萌發長成一棵新的松樹。從松的整個生殖過程來看,受精過程已脫離了水的限制,所以比蕨類植物更適于在陸地生活。
最后,教師小結一下松的生殖過程,強調松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點是:受精過程完全擺脫了水的限制,所以它能生活在干旱的地方,比蕨類植物高等,是真正的陸生植物。
2.其他的裸子植物:
讓學生觀察側柏、圓柏、銀杏、水杉等裸子植物的標本或實物,了解這些裸子植物廣泛分布在我國陸地上。
3.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讓學生與孢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對比歸納出:裸子植物都能產生種子,胚珠裸露無子房壁包被,因此,種子裸露無果皮包被。并與蕨類植物對比歸納出:裸子植物根、莖、葉都很發達,受精過程不需要水,所以,適于生活在干旱的地方。
教師進一步小結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4.裸子植物的經濟意義:
給學生放我國各種各樣的裸子植物及其經濟意義的錄像或投影片,使學生了解我國裸子植物資源豐富,居世界之首,是裸子植物的故鄉,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讓學生根據錄像內容及日常的生活經驗、討論歸納出裸子植物的經濟意義。
復習鞏固題:松為何比鐵線蕨更適于在陸地生活?裸子植物與綠色開花植物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
板書設計
第四節種子植物
一、裸子植物
(一)松樹
1.生活環境:干旱、貧瘠的陸地。
2.形態結構:
3.生殖:受精過程脫離了水的
一、目標:
《種子植物》教案
1、說出種子的主要結構,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識別當地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運用觀察的方法種子的結構。
二、重點、難點:
1、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種子的結構。
2、識別當地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三、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復習藻類、苔蘚、蕨類植物之前介紹的三種植物都有一個特征:它們的后代都是由孢子生殖而的,我們把它們統稱為孢子植物。
導入:
但是大多數植物的生殖方式并不是這樣的生殖方式的,是靠什么生殖的呢?應該是種子植物。
介紹種子植物能結種子,并是由種子發育成的植物,叫做種子植物。
那種子又是如何變成一棵植物呢?我們先了解種子的特點。
實驗:觀察種子的結構學生小組討論:
1、兩粒種子有什么區別?
2、種子中哪一部分將能發育成一棵植物?在種子中指出。
3、胚在種子的哪里,胚的各部分在種子發芽時將如何變化?
4、種皮的作用?
5、如果在玉米剖面滴碘液,染成藍色的是?
介紹花生種子和菜豆種子的結構花生種子的結構:
種皮,胚
胚的結構:胚根、胚芽、胚軸、子葉
菜豆種子的結構:
種皮、胚、胚乳
思考:胚乳的'作用?
兩種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種子的分類:含兩片子葉的:雙子葉植物
含一片子葉的:單子葉植物
總結:種子的基本結構種皮,胚。
胚:胚芽、胚根、胚軸、子葉
種子植物優勢:1、有種皮,使胚受到保護
2、有貯存豐富營養物質的子葉或胚
3、種子是一個器官,適應性強,孢子只是一個細胞,只能在溫暖潮濕的環境萌發。
結論:種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環境。
種子植物的另一種分類種子外沒有果皮----裸子植物
種子外有果皮----被子植物
哪個更具有陸地生活的優勢?
介紹幾種常見的植物。
練習:
1、(1)松的球果不是果實。( )
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種子中都有胚。( )
3、裸子植物的種子比被子植物的種子得到更好的保護。 ( )
教學反思:
這節的內容比較多,講起學生不易理解,特別是種子植物的分類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他們并沒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最好是讓他們通過實物作對比,從而概括出兩種植物的不同。但是現在又不是植物結果的時間,很難找到。我又想能否通過生活中的例子說清楚呢,比如用橙子作例子,讓他們說出它是被子植物還是裸子植物,但這里又牽涉到果肉,這么多的內容怕學生一時消化不,所以講得比較吃力,學生也比較難理解。所以,最后把這些內容作一個系統性的總結很重要,讓學生理順這節的思路,也可以通過練習題作為鞏固。
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采用的最先進的教學手段。對于傳統教學中,難以表達、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復雜的變化過程、細微的結構等,多媒體通過動畫模擬、局部放大、過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決,它打破了“粉筆加黑板,教師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方法,不但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以下,我以初中生物第一冊《種子植物》一節為例,談談運用多媒體在優化教學的幾點體會。
1、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思考。
多媒體可以創設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它能變靜為動,克服了傳統教學中學生面向靜態呆板的課文和板書的缺陷。例如:在介紹《種子植物》一課的課前2分鐘。可以播放種子植物的一段影視片段,悅耳的音樂、美麗的畫面、優美動聽的解說,學生猶如親臨其境,一方面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有可以把學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課堂來,一段影視用來導入新課,讓學生覺得既輕松又新穎。
2、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傳統的生物教學中,主要教具是掛圖,課本插圖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事物的運動變化,學生便難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識,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可以通過動畫模擬、過程演示,使靜止圖成為動態圖,從中觀察到整個變化過程,學生邊觀察、邊思考討論,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也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學生能動作用,使教與學成為有機的整體。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思維向縱深發展。
3、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讀圖能力。
生物教學中,讀圖能力的培養是學生貫于始終的基本技能。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知識,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會學生通過讀圖進行分析、綜合、概括、判斷、推理,也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多媒體教學中,它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全面的讀圖、用圖乃至制圖的重要本領。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