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18
這是涼州詞王之渙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讀出韻味,熟讀成誦。
2.了解詩意,體會詩中蘊含的感情。
3.能用較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讀詩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1.能夠有感情地誦讀。
2.體會詩的韻味,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方法】
1.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2.采用多種方式誦讀。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導入:
1.接力賽——對詩游戲
老師出上半句(帶有表情和動作)
2.談話:回憶學習過的唐詩,說說自己最喜歡哪位詩人,為什么?
3.復習邊塞詩和邊塞詩人,體會感情。
4.通過王之渙的《涼州詞》引入王翰的《涼州詞》。
學生對出下半句(模仿老師的表情和動作)
學生自由發表看法。
背誦邊塞詩,談感受。
齊背王之渙《涼州詞》,談體會。
二、初步感知
1.配樂范讀。
2.出示《涼州詞》。
3.指名朗讀。
4.齊讀古詩。
初步感受詩的意境。
借助拼音自讀古詩,讀準字音。
認真傾聽,掃除字音障礙。
指讀古詩。
三、體會詩情,練習誦讀
1.找出古詩中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句。
2.匯報交流。
3.找出詩中你認為最能體現戰士勇敢的一個字。
4.學生交流。
5.練習誦讀。
6.出示邊塞風光。
7.配樂誦讀。
8.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誦讀古詩。
9.匯報誦讀。
10.識記生字:葡、萄、場。
男生讀,女生認真聽,找出印象深刻的詩句。
女生讀出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詩句,并說出理由。
女生讀,男生認真聽,找出重點字。
男生找出重點字詞,并說明理由。
同桌交流。
感受邊塞的荒涼,體會邊塞生活的艱*和戰士們英勇無畏的精神。
在古樂的伴奏下,有感情地誦讀。
找自己的好朋友、老師一起表演讀、齊讀、輪讀、接讀。
自創動作表演讀。愿意上臺表演的到講臺上表演讀。觀眾評比最佳演員。
認讀、組詞,合作學習。
四、拓展
1.無論現在還是古代的戰士,都不怕犧牲,保衛國家,你最想對戰士們說什么?
2.王翰用《涼州詞》表達了自己的對戰士們的敬意,讓我們再次誦讀這首詩。
談感想。
配樂誦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本詩中的生字新詞,理解古詩大意,背誦古詩。
過程與方法:抓住重點詞句,啟發學生想象,讀懂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體會將士們的豪情。
2、了解更多的邊塞詩,體會其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誦讀,想象畫面,邊讀邊悟。
板書設計:
20、涼州詞
唐 王翰
熱烈
醉 殘酷
豪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師:上學期,我們曾經學過唐代大詩人王之渙的一首《涼州詞》,誰來給大家背背?指名背——齊背
2、師:這是一首邊塞詩,說到邊塞,你腦海中浮現出哪些詞語呢?生自由答
師補充介紹。【邊塞,就是邊疆地區的要塞。在古代,以長城為界,長城以內稱中原地區,長城以外稱塞外或塞北,正如同學們所說這里荒蕪人煙,常常是黃沙漫天,主要指今天的甘肅、青海、內蒙古一帶,也就是我國的西北邊陲。(出示中國地圖)在唐朝時期,曾與周邊外族(出示唐朝地圖)如吐蕃,突厥,契丹等先后發生過多次戰爭,我們的戰士們為保家衛國,遠離家鄉,駐守在邊關地區。許多詩人也從軍邊塞,或去邊塞旅行,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歌,邊塞詩因此在唐朝興盛起來,進入它發展的黃金時代,《全唐詩》中所收錄的邊塞詩就有兩千多首。】
2、師:這節課,老師就帶領大家把目光拉回到遙遠的唐代去看一看——
(配樂、師深情朗讀)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唐 杜甫《兵車行》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唐 李頎《古從軍行》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夜征人盡望鄉。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這些詩句帶給你怎樣的感受?指名答
3、師總結:這些都是唐代的邊塞詩歌,他們有的傾訴離別的思念,有的描寫邊關的風光,有的講述戰爭的殘酷……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邊塞詩,體會一種別樣的情懷——板書:20、涼州詞 唐 王翰
二、讀題、解題
生齊讀課題
師:通過預習,你對詩題“涼州詞”和作者王翰有了哪些了解呢?指名答、師補充(涼州詞是一種曲調名。是為唐朝很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歌)配的唱詞,當時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王翰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性格豪爽,無拘無束,他的詩大多豪放壯麗,可惜很多已散失,現存僅有13首,傳世之作中最負盛名的就是他的《涼州詞》)
三、初讀古詩
1、自由讀多讀幾遍,讀到字正腔圓為止。
2、指名讀(出示全詩)(相機識字“琵琶”“葡萄”的讀音,“催”的寫法)
3、師:讀詩不僅要讀的字正腔圓,還要讀的有板有眼,讀出節奏。誰再來試試?
4、師生合作讀(師四生三、生四師三、師讀題生讀全詩)
四、理解詩意
1、師:熟讀古詩,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要想理解這首詩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指名答。(多讀、先理解字詞再理解一句話、查工具書、結合注釋等)
2、運用適合的方法,結合預習試著理解古詩,把不懂之處畫上問號
3、質疑交流
五、品讀感悟
1、一、二句。師:有人說詩詞言情、詩詞言志,而詩詞更多的時候是一幅畫,那在這幅畫中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指名答(出示:葡萄酒 夜光杯 琵琶聲 戰馬 將士)——把這些事物聯系起來,這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指名描述(端起盛滿葡萄酒的夜光杯剛要喝,耳邊就想起了琵琶聲,催促將士們舉杯痛飲。)——這樣的畫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樣的氣氛?(板書:熱烈)——把這種氣氛讀出來(指名讀第一、二句)——你們聽,琵琶聲傳來了,此刻,軍旗烈烈,戰馬嘶鳴,出征在即,誰再來試試?琵琶聲越來越急促了,戰士們舉杯痛飲,準備上馬出征……
2、三、四句。師:這樣難得的盛宴,這樣難得的氣氛,將士們開懷暢飲,似醉非醉之時好像在說——引讀后兩句(板書:醉)——在說什么呢?指名答(醉就醉吧,醉臥在沙場上又有什么呢,請不要見笑,從古至今征戰的人有幾個是活著回來的。)——是啊,在你的想象中,戰場是什么樣的?(戰鼓隆隆、吶喊聲、戰馬嘶鳴,尸橫遍野)——帶著你的想象讓我們一起去邊關戰場看一看(課件展示邊關戰斗場面)——這戰場怎樣?明確:殘酷、慘烈(板書:殘酷) ——這次酒宴之后,將士們就要奔赴這殘酷的戰場,等待他們的也許會是什么?死亡 ——而此時他們仍在高興的喝酒,你覺得這是為什么呢?引出:舉杯消愁、視死如歸、將生死置之度外等,帶著自己的體會練讀后兩行——此刻,在戰士們眼中只有這紅紅的葡萄酒而別無他物,也許面對殘酷的戰爭他們想舉杯消愁,但更多的是即將奔赴沙場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壯烈與豪邁(板書:豪邁)讓我們帶著這種情感齊讀后兩行——引讀后兩句:是啊,這一醉,醉在這熱烈的氣氛,還有什么不能看開呢?;這一醉,醉在這殘酷的現實,在瀟灑中實現自己悲壯的輝煌;這一醉,醉在這豪邁的氣概,“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六、拓展延伸
1、師:千百年來,多少視死如歸的勇士,他們就這樣壯懷激烈,共赴國難,精忠報國,魂歸關外。豪放不羈的詩人王翰作為運送糧草的官員曾親歷邊關,為戍邊戰士英勇殺敵的愛國精神所感動,卻又對戰士們殘酷、悲涼的軍旅生活無可奈何!于是,詩人將這強烈的情感訴諸筆端,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讓我們再一起讀一讀這壯麗的詩篇!齊讀
2、師: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如果你就是一位即將出征的將士,出征前你會對朝廷、自己的父母、妻兒或自己說些什么呢?生自由談
師:讓我們把這殷殷的期盼,把所有的豪情壯志再次誦進古詩中,全體起立,齊誦全詩。
七、作業
課后,老師再向大家推薦一首邊塞詩,請同學們細讀品味,進一步體會邊塞戰士們在大漠風沙中磨練的堅定的報國之志。
一、引入,解題,了解詩人
王之渙涼州詞教案
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我們第三單元的主題是什么嗎?
生:母親河。
師:板書“母親河”。前面兩篇文章的學習,讓我們知道了我們的母親河——長江,她無私地哺育了我們,但是我們同樣知道,我們還有另外一條河……
(來不及說完,孩子們已經迫不及待地說出了——黃河)
師:在母親河旁邊板書“黃河”。不錯,黃河也是我們的母親河,千百年來,也一直是人們贊美歌詠的對象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描寫黃河的古詩。板書課題——涼州詞、王之渙。
師:你們知道有關這首詩的背景資料嗎?
生:交流預習時收集的關于“涼州詞”“王之渙”“邊塞詩”的知識。
師補充并板書:曲調名、邊塞詩
二、以讀為主,探究學習
師:我們學過很多古詩,大家說說怎樣學習古詩?
出示方法:1、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出節奏美;
2、想象畫面,了解意境,讀好每一句;
3、走近詩人,體會情感,讀出情感美。
生:自由讀詩,用鉛筆劃節奏。
生甲讀 ,評價。生乙讀,再評價,老師點評。
播放朗讀,以作示范
全班齊讀。
過渡語:熟讀古詩,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一)黃河遠上白云間
1、讀一讀: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第一句:黃河遠上白云間。
如果讓你來讀,你覺得該怎么讀?為什么?
誰來讀一下?(指多個學生讀)
誰能讀得氣勢更大一點。
(師:讀得不夠,我們仿佛覺得黃河像是一條潺潺的小溪。師:讀得不錯,黃河有上百里了;師:哦,有千里之勢了!)
師:誰能讀出黃河洶涌咆哮,奔騰萬里的氣勢來!
好!讓我們像這位同學那樣讀!
2、看一看:想看看黃河嗎?
播放黃河課件。
3、你有什么感受?
4、你知道其他描寫黃河的詩句嗎?
5、讀一讀:
師:為了讀出這句詩的氣勢,我們最好能夠站起來讀,愿意的,請站起來!好,讓我們鼓足氣勢,齊聲朗讀這一句――黃河遠上白云間
過渡:放眼望去,黃河奔流著,遠遠地好像與白云相接。詩人將目光移動,看到的卻是另一種景象:“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示該句)
師:讀讀這句,你覺得本句中哪個字讓你感受最深?為什么?
交流:“孤”、“仞”、“一片”
教師補充玉門關的資料
誰來有感情地朗讀這句?
小結過渡:那奔騰的河水似乎從天際云空直瀉而下,氣勢雄偉,意境開闊。在蒼茫遼闊的西北高原上,崇山峻嶺之中只有玉門關孤立其中,顯得十分孤獨而寂寞。齊讀這兩句。
(三)、“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兩句詩理解較難。首先我們解決一些難理解的'詞語,哪些字詞較難理解?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點撥:
補充資料: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原來古人有個習慣,即是常用諧音來寓意。“柳”與“留”同音,因此,借楊柳表示挽留的意思。漢代以來,人們送別親朋好友,愛折柳相贈,到唐代已極為流行。“折柳”便成為贈別或送別的代稱。
你能走近詩人的心里,猜猜他想說什么嗎?
師:在這荒涼的玉門關外,在這寂寞的寒冬夜里,回憶起與親人朋友的話別,無限愁思猶如大海波濤,洶涌而來。俗話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如今,只有把滿腔的愁緒和相思,寄托在凄切的羌笛上,吹奏起令人傷感的《折楊柳》曲子。――讀(教師指后兩句詩)
師:茫茫的戈壁,孤獨的邊塞,凄切的羌笛,無窮的痛苦。面對這樣的生存環境,詩人發出了震憾人心的呼喊――讀――“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8、整體讀古詩,背誦古詩
三、拓展閱讀
古代像這樣反映邊疆地區軍民生活的邊塞詩還有很多,請你把搜集到的有感情地讀讀
抽同學感情朗讀
本次的教學設計與前一次相比,本人自己感覺發生了質的改變。第一次備課時,苦于古詩教學無從下手,我只從《涼州詞》中感受到了邊關將士慷慨激昂、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所以著重引導學生感悟“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所蘊含的豪放、陽剛之氣,總感覺一個字:淺。經我反復思考后回家靜靜地讀,細細地品,我感覺一個個字符變成了一幅幅生動鮮活的畫面,自己怎么也豪放不起來,我讀得淚流滿面,我感受到了悲涼、痛苦……因為我想到了:邊關將士身處不毛之地,氣候惡劣、環境艱苦,與親人“一別音容兩渺茫”,而且當時戰爭頻繁,戰士們生命不保……我讀懂了:為什么在詩人的眼中別無它物,而只有這紅紅的葡萄酒?我明白了“醉臥沙場君莫笑”的深層含義,戰士們是借酒消愁,忘記自己的'痛苦和煩惱。
這一次我感覺自己走進了文本,我能夠引導學生挖掘詩歌背后蘊含的情境了。課后,我感覺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從這件事,我明白要上好一堂課的先決條件是:老師必須深入挖掘教材,讀懂教材,真正走進文本。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