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14
這是唯一的聽眾一等獎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唯一的聽眾》是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記敘了“我”在一位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的事,贊揚了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表達了“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他的敬佩、感激之情。因此,課堂中,在出示導學提綱的基礎上,讓學生采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展示點評、訓練提升的模式進行學習。
教學結束后,感受頗多。縱觀整節課,我想從得與失這兩方面反思一下:
我認為這節課做得比較好的方面是:
一、學生在自主學習及合作交流的環節中,積極思考,配合默契,討論積極。
二、讀寫整合,合理想象“我”的情感。
教學中,抓住重點詞、聯系上下文及對比等方法的綜合運用,讓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及時進行肯定與點撥,讓學生們深入的體會到老教授給予“我”的鼓勵以及“我”對老教授的敬佩。
課堂永遠充滿遺憾。我認為這節課存在的問題是:
一、整節課,盡管采用的是較新的教學模式,但主流仍是師生的對話。我現在追求的課堂是學生與學生的交流、評價(互動),必要的時候,我再出場。要想實現這樣的課堂,有待我和孩子們一起去努力,一起去尋路。
二、朗讀形式較少。學生們雖然能夠理解老教授是一個懂得關心、愛護年輕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我對老教授心存感激,但是對角色的情感把握還不夠大膽,所以朗讀時,放不開,朗讀語氣不夠。有些重點詞句,學生讀出來了,但我未及時創設情境,讓他們再美美的感悟。
三、課堂上的捆綁式評價語太少。我時時告自己,不要吝嗇自己的評價,也不要讓學生吝嗇他對同伴的評價,但實施起來,就出現了問題。
雖然這節課上的不是很成功,但我覺得它能讓我思考的東西卻很多:
一、教師的基本功對于上好一節語文課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過渡語的銜接、階段的小結。因此我還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多讀書,多學習,博采眾長。
二、六年級的語文課,篇幅較長,在教學第二課時時,經常會時間到了,課還沒有結束的現象。如何做就能達到輕負高效?它是我現在仍在思考的問題之一。
課堂是實實在在的,不能蜻蜓點水。希望自己和孩子們一起努力,朝著輕負高效的課堂邁進!
《唯一的聽眾》是小學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文章。根據本文的教材特點和學習重點,我在教學這一課時,主要是采用抓重點語句描寫來感悟人物內心的方法。對于學生的學法指導上,主要采取自主學習、提出問題、討論交流的方式。
教學時,我努力抓住課文的兩條線索,以學習老教授的描寫為主,聯系“我”的心理行動變化描寫為輔,力求把這兩條線恰當地揉和起來,以便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老教授的愛護和鼓勵對年輕人產生了多么大的影響。在教學中,我盡可能地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機會,通過聽一聽、問一問、想一想、畫一畫、論一論等多渠道學習與訓練,縱觀本堂課的教學,還是有不少遺憾之處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朗讀形式較少,指導不夠深入。學生雖然能夠理解老教授是一個懂得教育方法、關心愛護年輕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但是由于鋪墊不夠對角色的情感把握還不夠大膽和準確,所以使學生朗讀老教授的語言時放不開,朗讀語氣不夠。
二、感悟不夠。雖然能夠抓住老教授的語言神態進行重點教學,但是教師自己挖掘太深入,心中沒有學生,而且以老師為本,做為五年的教師,出現這樣的錯誤,實屬不應該。給學生的時間和空間都不夠,所以對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較為粗淺的。
三、課堂環節不夠緊湊。如導入環節用時過長、學生在課上通讀課文時間過長、老師的話過多等等,這些環節無形中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使得學生在深入理解課文方面受到了影響。
四、課堂上語文味的體現。雖然課堂上,我一直引領學生朗讀品悟,但練習不夠。雖說課堂上,我安排了省略號的補白,預設中有個練筆,但是由于課堂容量較大,沒讓學生動手寫,匆匆說一說過場,這一工具性體現的就不夠了。
如果再講這篇課文我將以“文中的老婦人哪里讓你感動?”這一問題讓學生主要抓住老婦人的語言、神態來感受。匯報時讓學生盡情的表達,抓住一點讓學生多分析,說透,這樣一處一處的分析。最后教師總結時分別從語言和神態入手。體會欣賞和鼓勵是小伙子刻苦練琴的巨大精神力量,希望同學們多欣賞別人,鼓勵別人。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積累本課的好詞佳句。
2、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3、能用“美”組成詞語形容課文中的人、事、物。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1、搜集本課的有關資料。
2、制作課件。
導學過程:
一、先入為主,以“美”導入。
導:用“美”可以組成那些詞語?(學生組詞)同學們組了好多詞語,今天,我們可以用這些詞語來贊美文中的人和事。
板書課題:唯一的聽眾
(以“美”的詞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閱讀愿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讀課文,思考:
1、課文中唯一的聽眾指的是誰?
2、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讀課文,品讀老人。
1、用前面組成的詞語造一個句子,贊美文中的老婦人。
這是一個()的老婦人。
2、自學課文,從課文中找出有關句子,體會老婦人獨特的教育技巧和美好的心靈,說說你這樣補充的理由。
3、學生自讀課文,思考。鼓勵學生在書中畫一畫,寫一寫
4、小組交流自己的自學成果。
四、交流感悟,研讀課文。
在學生交流時,教師出示老婦人的幾段話。
1、出示:我猜想你一定拉得很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的話,請繼續吧!
(1)老婦人在什么情況下說這番話的?
(2)從課文中我們知道這位老婦人的身份怎樣?
(3)她聽到我刺耳的拉琴聲,看到我要離開,老婦人會想什么?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4)聽了老婦人的話。我會想什么?
(5)指名朗讀這段話。
2、出示: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著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就在每天早晨。
(1)老婦人為什么說這番話?她此時會想什么?
(2)從“每天”一詞你能體會到什么?
(3)聽了她的話,我會想什么?
(4)朗讀,感受老婦人的美好心靈。
3、出示:我停下來時,她總不忘說一句:“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伙子。”
(1)老婦人說這話的用意是什么?
(2)這句話對“我”有什么作用?
4、出示:有一次,她竟說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
(1)老婦人為什么這樣說?
(2)此時我會怎樣想?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3)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從老人平靜的眼神中,你品味出了哪些內容?
(五、小結原因,升華情感。
1、“我”發生了什么變化?是什么才使得“我”有這樣的變化?
2、當妹妹告訴我,老婦人是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時,此刻,“我”想對她說些什么呢?你又想對誰說些什么?
六、讀寫結合,拓展延伸。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給課文添上結尾。
板書設計:
11
唯一的聽眾
感激
音樂白癡
真正的小提琴手
關懷
幫助
鼓勵
這篇課文寫了“我”——一個琴藝糟糕、喪失自信的年輕人,成長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歷程。而創造這奇跡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聾”的老人,她的真實身份是音樂學院的教授,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個美麗的謊言,在不知不覺中給予了作者真誠無私地幫助。課文情節很有戲劇性,極具感染力,很多孩子都很感興趣。結合備課中教學設計的四個方面,即:學法自動化;朗讀多樣化;理解多元化;問題焦點化,反思如下:
一、努力使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學法:
臨近畢業的學生已經有六年的閱讀經驗了,足以掌握寫人文章的方法了。因此,課堂上學生的確是在實實在在實踐著,他們用筆批注著老教授的語言、神態、動作,“我”的心理描寫,并或多或少地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巡視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學生精彩的批注,并及時表揚,對其他學生起到了引領的作用。學生在發言的過程中抓住重點詞、聯系上下文、進行對比等等多種學習方法的綜合運用,我及時進行了肯定與點撥,強化了學習行為,努力體現了六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當然,在巡視中過程的評價是否對學生思考有一些負面影響,比如造成學生的思維斷路,這也是今后要研究的問題之一。
二、盡力使學生在朗讀中提煉內涵:
范讀、默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配樂讀,這六種朗讀形式交替使用,力求豐富多樣,與教學需求密切聯系。思考劃批時用默讀;自由讀易于打開思路;齊讀增強氣勢;配樂讀渲染氣氛;示范讀指明方向等等。本課默讀時學生能安靜畫批;指名讀前學生帶著體會可以自由自在地朗讀;最后的部分,全班齊讀,把氣氛推向了高潮;在梅雨薇同學朗讀不夠完美時,我及時范讀,并讓她再讀,能讓孩子們在本課的朗讀中,明確了不同人物,有不同的口吻,應該用自己的聲音去努力塑造人物形象,做到了一課一得。這種表達形式的多樣性,既給了語文閱讀宣泄情感的空間,又給了學生升華課文內涵的境地。
三、大力使學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
這篇課文兩條主線,以老教授為主,我的變化為輔。截然分開不可取,但又不能混為一談。于是,學生劃批、匯報時應以老人為主,輔之以我的變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重點突出了,又無遺漏,學生在閱讀時,除了匯報對老教授的特點品質以外,也談到了我成功的原因,即:不能獲缺的是自己的努力。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學生更感興趣的是小提琴手的變化,所以,當大家交流時,很多學生都談到了“我”的變化,而我沒有打斷他們的發言,在尋找到合適的機會后,我指出了應該先找到老教授的描寫,談自己的體會。于是,學生抓住了主要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談出了不同的體會,比如:“我”就是一匹“千里馬”,幸運地是遇到了這么好的“伯樂”;老教授是高明的教育家,她沒有給予“我”任何琴技上的指導,但給予了我源源不斷的信心與勇氣等等這樣精彩的言論。在此基礎上,我總結到:“我們作為讀者,都為文中的‘我’由衷地慶幸,他遇到了伯樂,這位老教授外表優雅,有藝術修養,有學者風范。她真誠無私的幫助給予了我無限的信心和勇氣,讓我最終愛上了小提琴,站在了萬眾矚目的舞臺中央。
四、著力使學生在質疑中明確主旨:
我備課一貫以學生的預習本上的問題作為調查學生學情的重要憑據,也就是要摸清學生的閱讀起點、疑點。經過統計,本課書在學生質疑中我篩選了4個有代表性的問題。2個直接融入備課,2個作為課堂相機處理。這兩個問題便成為了本課的焦點問題:
①我為什么不揭穿這個謊言?
②我為什么總會想起這個唯一的聽眾?
使學生的閱讀逐漸深入,有了明確的方向,解決了他們真正不明白的問題。在課上對于第二個問題的研究還是較為滿意的,但是,第一個問題由于教學時間的原因,挖掘不夠深入,成為本課的遺憾。
縱觀本課閱讀教學,除了以上思考外,我認為學生的發言面較窄,有一部分學生充當了聽眾的“角色”,導致課堂氣氛不理想,略顯沉悶,我將深鉆教材,提高設計水平,找準學生起點,提高教學藝術,使閱讀教學不斷進步;那個領夾式話筒靈敏度很高,課堂上我已經習慣了的頻繁手勢總在話筒跟前晃動導致噪音,使我感到有些無所適從,一心掛幾頭,緊湊的課堂節奏似乎不容我去多思考細調整,在40分鐘內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可謂是“帶著鎖鏈跳舞”,看來還得像年輕人一樣多有幾分機智和靈動才是啊!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