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16
這是母親荷葉一等獎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⑵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能力目標:
能根據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3、情感目標:
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2、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說教法,學法】
1、教法:
運用“以讀代講”法,“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
2、學法:
采用“自讀自悟”,“合作學習”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說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二、初讀感知
讓學生讀熟課文的基礎上,體會文言文的節奏美,也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鋪墊。
三、初解絕弦
四、再解絕弦
環節設計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感悟重點詞句,理解人物之間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五、回味絕弦
設計了《高山流水》的音樂欣賞,讓大家在美妙的音樂中感受藝術的魅力。
【亮點】
“以讀代講”、“情境感悟”,理解“知音”。
為了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結合,設計了拓展練習,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的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文簡說: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云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于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伯牙絕弦”,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并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系與友情的標準,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故事蕩氣回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于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鐘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借助注釋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伯牙絕弦》優秀教學說課稿 篇2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等幾個方面和各位考官分享一下我對《伯牙絕弦》的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伯牙絕弦》是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組課文中的一篇文言文。本文的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鐘子期,他們二人是知音。當鐘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絕,黯然神傷,毅然決然地“破琴絕弦”。文章雖然短小簡潔,卻用寥寥數語寫出了一個蕩氣回腸、耐人尋味的感人故事。學習本篇課文,有利于培養學生認真對待朋友之間的真摯友情,從而感悟到要珍惜友誼的道理。
二、說學情
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不僅要了解教材,更要深入學生,了解學情。我所教授的對象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他們之前已經學習了很多首詩詞,雖然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但文言文的學習方法與詩詞基本相同,所以對于本課來說,學習方法的指導不是難點,只要對學習方法進行復習、對課文進行預習、并在課上適當點撥即可。
三、說教學目標
因此,基于教材和學情,我從課程標準中“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大致內容。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角色扮演、小組討論,了解伯牙和子期成為知音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將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認識主人公的交往過程設置為本堂課的教學重點,而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設置為本堂課的教學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采用通讀感悟法、圈點勾畫法、角色扮演。
那么接下來我將著重從教什么、怎么教和為什么這樣教三個維度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獲取新知識。我的導入將會設置情境,在上課伊始,播放《高山流水》的曲子,并對其進行介紹,引出曲子背后的感人故事,進而自然而然地導出本課的課題《伯牙絕弦》。這樣的導入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具有交流性和引導性,為接下來學習的學習打下基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誦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加強誦讀習慣的培養,對領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語言,增強文章語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課伊始,我首先會進行示范朗讀,提醒學生標注好朗讀技巧,再重點講解學生不會翻譯的字詞。接著,引導學生結合工具書和書下注解,概括本文的故事內容。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學生在掃清字詞障礙之后,就可以更好地了解文章內容,從而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品讀文言文,使學生更加清晰地把握文章的脈絡,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
(三)抓住特點,深入研讀
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與學的過程就是面對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些問題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現象,可能是前后認知的矛盾,還可能是需要挑戰的困境。為此,在這一環節,我將向學生提問這樣幾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問題。
首先,請學生結合課前預習,為兩位主人公制作一張名片。以新穎的方式,引導學生先了解文中主人公的個人資料,并意識到二人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地位是十分懸殊的。
接著,請學生用文中的詞語概括,兩個主人公是什么關系,學生會找到“知音”一詞,這里,我會順勢帶領學生理解“知音”一詞的含義。進而,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兩人地位懸殊,卻能夠成為知音呢?請以小組討論的形式,結合文中的具體句子去分析原因,學生在一系列句子的分析中可以感受到鐘子期和俞伯牙的默契。
最后,我將帶領學生齊讀描寫子期死后的句子,啟發學生進行思考,當子期去世之后,伯牙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找到句子進行賞析。
學生會在圈點勾畫、小組討論和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共同解決這三個問題。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主要培養了學生對重要詞句的賞析能力,在交流討論中共同學習的能力,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更體現了新課標“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要求。
(四)開導伯牙
為了體現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的課程性質,在本環節,我將提問學生:如果你是伯牙的朋友,你會怎樣安慰他?帶領學生嘗試著扮演伯牙這一人物,從而加強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五)師生總結,布置作業
課堂小結是對本堂課所學知識的鞏固,我以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總結本課所學,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另一方面,檢查學生本節課所學。
課后作業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是與課堂學習內容的對話。因此,我將布置這樣一個作業:請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一份關于“友誼”的手抄報。這樣的作業既培養了學生綜合學習的能力,又達到了促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真正做到了“課雖下,味還在,趣仍濃”的教學效果。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猶如提純的金,琢成的玉,我的板書本著清晰、明了的原則,將本節課的重點展示如下,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改善,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考官批評指正。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指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鑒賞散文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品味文章精美的語言,理解散文詩句中修飾詞語的表的作用。
2.理解文中托物抒情,比喻的手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了解冰心創作之目的。
3學情分析
本文歌頌母愛,文字質樸,情感真摯,極易引起共鳴。要引導學生多角度感悟文章,激發學生的感情,激發學生感恩之情。同時引導學生探究文章托物抒情的寫法,抒發內心真摯的情感。
4重點難點
1.體味詩歌思想感情,品味作者優美的表達。
2.聯系生活,細致深入地體味親情之愛。
5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語言品析法
3.情境體驗法與合作探究法
6教學準備
CAI多媒體課件
7課時安排
一課時
8教學過程 8.1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情境導入
賞紅蓮圖,談感受,導入課題。
剛才我們看到的畫是“紅蓮圖”,給你的感受是什么?寧靜的紅蓮和慈愛的母親有關?對,大家都說沒有關聯。可今天,在冰心的筆下,它們之間有了聯系。這種聯系是什么?讓我們一起走進《荷葉 母親》。
活動2【講授】本節課學習目標展示
知識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蘊。
能力目標:
培養鑒賞散文的能力。
情感目標:
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了解冰心創作之目的。
活動3【講授】了解冰心
1、學生談小學學習冰心的文章并談冰心。
2、介紹冰心。
冰心,原名謝婉瑩,(1900---1999)。現代女作家,兒童文學家。 冰心在五四時期投入新文化運動,是我國現代和當代文壇上具有重要影響的文學大師。她的《繁星》,《春水》,《寄小讀者》,《小桔燈》,《櫻花贊》,《再寄小讀者》等膾炙人口的作品,影響幾代讀者。
活動4【講授】誦讀文章——整體感知
1、布置問題速讀文章
(1)自己解決文中的生字詞
(2)想一想我們應該懷著怎樣的心情去讀課文
2、帶問題自由誦讀文章
3、教師點撥:
(1)重點詞語檢查
(2)懷有一顆母子親情之心去誦讀文章
4、.配合音樂,師生合讀文章,感知文意
點撥:師:如果選擇一段話,來概括這篇文章的核心內容,你選擇哪一段話?
生: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 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文章主旨)
活動5【講授】研讀文章——掌握大意
文中寫了幾次看紅蓮,當時的環境、心情、紅蓮的樣子?
小組合作討論后,師生一起解決,總結如下:
1、寫了三次看紅蓮。
2、三次看到的紅蓮
一看紅蓮:心情——煩悶; 環境——繁雜的雨 濃陰的天; 紅蓮的樣子——開滿, 亭亭;
二看紅蓮:心情——不適意,徘徊;環境——雷聲作了,雨越下越大 ;紅蓮的樣子——開滿, 亭亭;
三看紅蓮:心情——不寧的心緒散盡,感動 ;環境——雨肆意地下著;紅蓮的樣子——在大荷葉的覆蓋下,不動搖。
活動6【導入】品讀文章——“想一想”
文章的寫作重點是對荷葉護衛紅蓮的描寫,那么為什么還要提及九年前祖父和我的賞蓮呢?
點撥:結構上——引出下文,為下文荷葉護衛紅蓮作鋪墊。
內容上——渲染氣氛,花瑞人祥。
活動7【講授】品讀文章——“議一議”
母親與荷葉,看似并無聯系的兩個名詞,為什么在冰心筆下有了聯系?請說說你的理解。
點撥:觸景生情,引發聯想,通過比喻,歌頌偉大的母愛。
活動8【活動】拓展文章——走進冰心
1、假如,今天冰心奶奶要舉行《荷葉 母親 》一詩的評析會,你如果在被邀之列,準備對她老人家說些什么呢?
提示:可以這么說:“冰心奶奶,我喜歡您詩中的這一句:———————,因為————————”。
2、學生自由回答,教師點撥
“有愛有一切”,這就是冰心愛之哲學。童真、母愛、愛自然。
3、學生再談冰心。
活動9【活動】收束文章——課堂小結
1、學完了冰心的《荷葉 母親》,我想母親不再是一個名詞,她是一個動詞,在我們的身邊。請讓我們分享你和你母親的故事。
學生以座談地形式,分享和母親(也可談父親或其它家人)的故事。
2、齊誦《游子吟》
活動10【作業】布置作業
1、請你也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寫一首詩,來抒發對父母的愛,然后依此為內容合作辦一期手抄報,報頭就擬為——《至愛天地間》。
2、課外閱讀泰戈爾的《新月集》《飛鳥集》和冰心的《繁星》《春水》中關于母愛的詩篇。
荷葉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荷葉
1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情境導入
賞紅蓮圖,談感受,導入課題。
剛才我們看到的畫是“紅蓮圖”,給你的感受是什么?寧靜的紅蓮和慈愛的母親有關?對,大家都說沒有關聯。可今天,在冰心的筆下,它們之間有了聯系。這種聯系是什么?讓我們一起走進《荷葉 母親》。
活動2【講授】本節課學習目標展示
知識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蘊。
能力目標:
培養鑒賞散文的能力。
情感目標:
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了解冰心創作之目的。
活動3【講授】了解冰心
1、學生談小學學習冰心的文章并談冰心。
2、介紹冰心。
冰心,原名謝婉瑩,(1900---1999)。現代女作家,兒童文學家。 冰心在五四時期投入新文化運動,是我國現代和當代文壇上具有重要影響的文學大師。她的《繁星》,《春水》,《寄小讀者》,《小桔燈》,《櫻花贊》,《再寄小讀者》等膾炙人口的作品,影響幾代讀者。
學習目標:
1、通過聽讀,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2、通過品讀,鑒賞詩歌雋永淡雅的語言;
3、通過悟讀,把握作者對母愛的贊美和感激之情;
4、通過拓展仿寫,學習借物喻人的寫法,學會感恩母愛.
重難點:
重點:朗讀訓練和悟讀把握作者對母愛的贊美和感激之情.
難點:拓展仿寫,學習借物喻人的寫法.
課前準備:
學習前一天發放導學案,布置學生完成導學案上的“預習案”,其中有作者作品簡介、重點字詞、朗讀練習,質疑問難四項內容.
課堂教學過程:
一、歌曲激趣、引課題:
配樂播放“繁星”、“春水”的精美圖片,教師語言導入:20世紀,中國文壇翩然走過一位女作家.她的文字清新雋永,如文學夜空顆顆璀璨的繁星,至今仍熠熠生輝;她文字里流淌的情感,如文苑里的一池春水,微風過后,蕩起陣陣愛的漣漪.她就是著名作家冰心女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冰心的散文詩代表作《荷葉母親》.
二、讀“荷”,說印象:
1、1、2小組用小黑板交流展示預習學案上的作家作品簡介和重點字詞.
2、第3小組選代表進行范讀,其他小組聽讀,一方面準備從字音、節奏、重音、感情方面進行點評.一方面關注詩歌最觸動你心靈的內容.
3、學生點評朗讀,教師補充:本文適宜用緩慢的語速,輕柔而飽含深情的語調來讀.
4、談談觸動你心靈的地方.教師給予準確而有針對性的肯定和鼓勵.
三、品“荷”,賞語言:
1、同學們,你們和作者一樣,都被5―7段中展現的畫面感動了,請你和著優美的旋律自由的、動情的大聲朗讀,讓美好的畫面浮現在你的腦海中.
2、小組合作探究:以6人小組為單位對5-7段進行品位和賞析,提示:(1)、為畫面擬寫小標題、(2)、重點詞語的表達效果、從這三個方面進行合作探究.每組一個主要發言人,一個記錄員,其他同學補充.
3、小組代表交流展示,教師點評.(板書:荷葉護紅蓮,母親愛孩子.)荷葉是脆弱的,但是當它要保護紅蓮時卻顯示出巨大的勇氣和力量.這不由得讓冰心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和母親無私無畏的愛.母愛的偉大,戰勝了暴雨.在母愛的保護傘下,一切暴風雨都仿佛是流轉無力的水珠.播放汶川大地震中感人視頻,寶貝,如果你還活著,請記住:我愛你!汶川大地震正淡出人們的視野,但母愛的故事卻永遠不會淡化.正如高爾基說 “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4、讓我們再次用飽含深情的聲音大聲齊讀5-8段,回味這溫馨感人的畫面).
四、悟“荷”,感詩情
1、看資料,悟詩情.此時,面對幸福的紅蓮,勇敢慈憐的荷葉,作者就想到了自己的母親,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作者的母親.引入冰心母親在生命垂危之時,還不忘關心自己女兒的冷暖這一感人資料.于是乎,作者在文中不由得發出了深情的呼喊,請大家大聲朗讀出來并體會其中蘊含著怎樣的情感?
教師明確:這里作者用了借物喻人寫法.(心中的雨點)就如那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難,生命有很多不幸,但是母愛,能將這些輕輕抹去!母親是保護我們走過坎坷磨難的人.
2、讓我們用飽含深情的聲音大聲背誦第9段,20秒后競賽.
五、拓展仿寫,表達愛
1、講述母愛故事:
有人說:天下的母親有著不一樣的面容,但唯有母愛,是完全一樣的.同學們,我們享受母愛十余載,你們的母親是如何保護、關愛你們的呢?請你打開記憶的閘門講述自己的母愛故事.
2、寫作練習:讓我們摘下兩顆星星,點亮母親的雙眼;讓我們掬起一捧月華,撫平母親臉上的皺紋;拿起你手中的筆,訴說對母親的愛.請你模仿本文,不妨用這樣的句式仿寫:母親啊,你是 ,我是 ,除了你,誰是我_____________ (母親啊,你是大海,我是小舟,除了你,誰是我避風的港灣?)
(母親啊,你是大樹,我是小鳥,除了你,誰是我棲息的家園?)
(母親啊,你是陽光,我是小草,除了你,誰是我生命的源泉?)
這些句子連起來就是一首詩,詩歌的名字就是:母愛.
六、結束語:小時候,冰心曾經天真的問母親:媽媽,你為什么愛我?母親撫摸著她的頭,輕輕的說:傻孩子,因為你是我的女兒.是啊,因為愛,所以愛.母愛就是這樣的無私,母愛是清晨廚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門前的一句關愛的叮嚀;上學時整齊的書包,臨睡前掩緊的被角.最后,我提議,我們全體起立,大聲說:媽媽,我愛您,謝謝您!
七、布置作業:
1、將課堂上寫的小詩,擴展完善后整理在作業本上.
2、課外閱讀《繁星》《春水》中描寫母愛的小詩并摘抄賞析.
八、板書設計:
附:板書
荷葉 → 紅蓮
借物喻人
母親 → 我
教學目標
《荷葉母親》精品教案
⒈知識與能力目標:指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鑒賞詩歌的能力。
⒉過程與方法目標: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
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
重點難點:
⒈重點:體味詩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⒉難點:聯系生活,細致深入地體味親情之愛,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情景導入。
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
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一種感情,也是古今中外文學史上一個永恒的主題。泰戈爾的《金色花》借助于金色花塑造了一個頑皮的孩子形象,表達對母親的深情,而《荷葉母親》又是如何來體現的呢?
二、字詞積累。
并蒂:瓜、果等跟莖、枝相連的部分。
瑞:吉祥的。
菡萏(hàndàn):荷花。
徘徊(páihuái):在一個地方來回的走。
欹(qī):傾斜。
蔭蔽:遮蔽。
花瑞:花開的好預兆。
蓮蓬:蓮花開過后的花托。
適意:舒適。
亭亭:①形容高聳;②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同“婷婷”。
遮攔:zhē遮擋,阻擋。
三、走近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現代散文家、詩人、兒童文學家,詩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散文集《寄小讀者》。
冰心的創作內容大致包括:母愛、童真、自然三個方面。以宣揚“愛的哲學”著稱,而母愛,就是“愛的哲學”的根本出發點。
四、關于散文詩:
散文詩是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的一種文體,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詩的意境和散文表現力。
表象是散文,本質是詩。
五、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把握文章大意。(聽讀結束,找學生來概括大意)
這篇散文借景寫人,托物寄情,以花喻人,激起自然地贊頌母親的愛、母女的情。寫荷花是為了寫“我”,寫荷葉是為了寫母親,達到“我”是雨打風擺的荷花,而母親則是替荷花抵擋風雨的荷葉的境界。是啊,連荷葉都會自覺地保護荷花,何況母親愛護自己的子女。純潔的母愛,總在我們遇到風雨的時候悄然而至,給我們慰藉和力量;無私的母愛,將永遠保護我們,伴我們一生。
2、理清結構層次
文章從自家院子里的蓮花寫起,重點寫雨中的蓮花,寫自家院中雨打紅蓮、荷葉護蓮的情景。在雨中作者發現荷葉掩蓋起蓮花,觸動了自己,于是產生了聯想,想起了母親,想起了母親愛護兒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發自己對母親保護兒女成長的感情。
3、本文用什么方法引出對家庭往事的回憶?
用觸景生情的方法,引出家庭往事的回憶。父親的朋友送的蓮花引出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的紅蓮,引入自然。
六、探究品讀
1、作者為什么要從自家院子里的蓮花寫起?課文重點描寫的是什么?為什么還要提及九年前祖父和我的賞蓮呢?
2、文章四看紅蓮,當時的環境是怎樣的?紅蓮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變化的呢?
3、課文中寫作者的情緒變化有什么作用?結尾“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有什么作用?
4、結尾一段“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蓋天空下的蔭蔽?”蘊含了怎樣的感情?
5、園里蓮花有很多,只擇其中兩朵來寫,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這樣有什么作用?
6、“雨點不住地打著,只能在那勇敢慈憐的荷葉上面,聚了些流轉無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動”,作者看到紅蓮旁邊的一個大荷葉,慢慢地傾側過來,正覆蓋在紅蓮上面深受感動,是因為什么?
分組討論,展示,老師明確:
1、作者為什么要從自家院子里的蓮花寫起?課文重點描寫的是什么?為什么還要提及九年前祖父和我的賞蓮呢?
(1)因為自家院中雨打紅蓮、荷葉護蓮的情景,觸動了自己,于是產生了聯想,“我”是雨打風吹下的荷花,而母親是替荷花抵擋風雨的荷葉。寫荷花是為了寫“我”,寫荷葉是為了寫母親,既充滿了愛意,有順理成章地聯想到母親的呵護及關愛,溫馨感人。于是借此景抒發自己對母親保護兒女成長的感情。
(2)紅蓮是全文著力描寫的重點。課文從自家院子里的蓮花寫起,重點寫雨中的蓮花。
(3)在寫雨打紅蓮、荷葉護蓮之前,作者先將九年前與祖父的賞蓮寫出,作平平淡淡的鋪墊,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認識,花瑞人祥,三蒂蓮的開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與人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筆。
2、文章四看紅蓮,當時的'環境是怎樣的?紅蓮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變化的呢?
3、課文中寫作者的情緒變化有什么作用?結尾“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有什么作用?
課文中作者的情緒從“煩悶”到“不適意”,從“不適意”到“不寧的心緒散盡”,這樣寫表露了作者關注花的命運的感情。
結尾直抒胸臆,卒章顯志。自然界的雨點是可見的、有形的,“心中的雨點”卻是無形的,涉及的面廣,內容紛繁,除了母親,還有誰能蔭蔽?這就把母愛推向了高潮。
4、結尾一段“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蓋天空下的蔭蔽?”蘊含了怎樣的感情?
荷花是“我”,荷葉是母親,溫馨感人,愛意濃濃。母愛博大無邊,偉大無窮。“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坎坷磨難。只有母親是保護我們度過人生路上坎坷與磨難的人。母親就是我們的生命中永遠為我們遮蔽風雨的人。
5、園里蓮花有很多,只擇其中兩朵來寫,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這樣有什么作用?
兩朵蓮花,二紅一白,一謝一安然,以白襯紅,更突出紅蓮在勇敢慈憐的荷葉的庇蔭下的幸福。
6、“雨點不住地打著,只能在那勇敢慈憐的荷葉上面,聚了些流轉無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動”,作者看到紅蓮旁邊的一個大荷葉,慢慢地傾側過來,正覆蓋在紅蓮上面深受感動,是因為什么?
因為荷葉傾側過來覆蓋紅蓮正如母親為自己遮風擋雨,無畏地為紅蓮遮蔽.作者被感動了。感嘆母親為自己的付出,意思是,自己困難的時候,只有母親無私的幫助自己。
七、拓展訓練:
(一)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頭來/感謝春光的愛——/然而那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終于沉默/母親啊/你是那春光嗎?
1、明明想“感謝春光”,卻“終于沉默”。為什么不說呢?這其中包含著怎樣的思想感情。
因為他認識到幾句感謝的話是不足以報答“春光的愛”的,沉默中包含著更深的感激與敬意。
2、最后的一句話隱含著對母親的特別的感激之情,它的后面可以補充上一句話揭示出這種感激之情,發揮你的想象補充上。
我就是那朵小小的花。
3、這首詩和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中的一句表達的思想很接近,你能默寫出那句詩嗎?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二)
嫩綠的芽兒和青年說:“發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兒和青年說:“貢獻你自己!”
淡紅的果兒和青年說:“犧牲你自己!”
1、這首詩所用的修辭手法有排比、擬人。
2、詩中用發展、貢獻、犧牲三個詞,對不同時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這首詩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什么?
鼓勵青年努力向上、自我奉獻、自我犧牲
4、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C)
A.詩中“嫩綠”“淡白”“深紅”等色彩詞匯,巧妙點明了時間正在向前移動,事物也在運動變化
B.詩中表現了詩人在探索人生道路時的愿望和理想
C.“芽兒”“花兒”“果兒”其實是作者的化身
D.這首詩共三段,句式結構基本相同
(三)
1、文字游戲:請你試一試,完成由“房子”和“茶”,“月亮”和“花”的聯想。
房子→(主人),(主人)→(客人),(喝水)→(喝水),(喝水)→茶
月亮→(太陽),(太陽)→(大地),(大地)→(花園),(花園)→花
2、仿照示例。
例:音樂像一股晶瑩而又甘美的泉水,流進人們的心里,洗去心靈中的塵垢。
(1)冬天像個慈善的老人,給小麥蓋上厚厚的棉被,使它安然度過嬌弱的童年。
(2)老師的話像一把開心的鑰匙,打開了我的心靈之鎖,重新揚起了我自信的帆。
(3)淋成落湯雞的我,感覺好像掉進了冰窖里,從頭到腳都涼透了。
八、布置作業:《導學練》。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