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09
這是五年級植樹問題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背景】“植樹問題”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廣角”的內容,教材將植樹問題分為幾個層次:兩端都栽、只栽一端、兩端都不栽、環形情況以及方陣問題等。其側重點是:在解決植樹問題的過程中,向學生滲透一種在數學學習上、研究問題上都很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化歸思想,同時使學生感悟到應用數學模型解題所帶來的便利。
【教學內容】數學廣角(一):兩端都栽、只栽一端、兩端都不栽的植樹問題,教材第117至119頁例1、例2及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操作及交流活動,探索并認識不封閉線路上間隔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并能將這種認識應用到解決類似的實際問題之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主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探索新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在探索中發現規律,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及概括能力,從而初步認識植樹問題,會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幾幅有關北方沙塵暴的圖片,引出植樹的話題。
學生看完視頻和照片說一說有什么感受?
治理沙塵暴最有效的辦法是植樹造林。你們看,我們學校的學生家長和老師,都積極投身到植樹造林的活動中。看到這一排排整齊的小樹,如果我們從數學的角度來分析,這里面還有很多有趣的數學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植樹中的數學問題。(板書課題:植樹中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播放沙塵暴視頻及照片,讓學生深刻體驗到數學問題來源于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時滲透環保教育】
二、引導探究,發現規律。
(出示情境)為了綠化校園,學校要在一條全長20米的小路一邊種樹。每隔5米植一棵。想一想,要植多少棵樹?(學生自由讀題)
(1)理解什么是每隔5米植一棵?下一棵怎么栽?
(2)介紹什么是一個間隔?學生指一指每一個間隔。
(3)教師出示學具分析題,學生可以借助學具擺一擺再列算式算一算。(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設計意圖:把課本中的`例1在100米長的路上種樹,改為在20米長的路上種樹。這樣降低了探究的難度,便于學生觀察、思考。同時通過情境圖和開放性的提問,為下一環節的探究作好準備。】
①組織反饋交流
師:你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學生可能只出現只植兩端)教師及時引導在我們實際植樹活動中會遇到什么情況?
可能會遇到建筑物,遇到建筑物怎么了?植不了樹了,可能會在哪些地方遇到建筑物?看來不僅有這一種植法,還有其他可能,請同學們再動手擺一擺算一算。(學生繼續操作)
②學生匯報其他兩種植法。
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方法,在哪里遇到建筑物,植了幾棵樹?
③比較三種植法有什么不同?(強調在20米的小路一邊間隔是5米植樹只有這三種情況)并板書:兩端都植、只植一段、兩端都不植。
【設計意圖:本環節先通過想象提問,為學生如何去探究起到提示作用。接著采取較開放的形式,自主確定每棵之間長度,通過對每一種方案動手擺一擺,列式計算,初步感知每種方案的計算方法。再接著讓學生觀察每一種方案,使學生從中得出,雖然確定的每棵之間長度不同,而計算方法是相同的。最后教師又讓學生想象、觀察,針對實際背景的不同,應選擇相應的種樹方案。整個環節在教師的積極引領下,充分突出了學生的主動參與,使學生經歷了在操作中思考,在觀察中比較,在交流中評價概括。】
(4)理解三種不同的植法中為什么都有20÷5=4這個算式?(學生說一說并上來指一指4在哪里?)
20÷5=4原來都是在算有幾個間隔數。強調雖然植法不同但他們的間隔數卻都相等,都有這樣的4個間隔。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數形結合理解在植樹問題中,求出間隔數非常關鍵。】
(5)理解4個間隔加1為什么等于5棵樹?介紹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
學生先想一想,再一起來看一看。
重點強調:1棵樹對于1個間隔,1棵樹對于1個間隔,4棵樹就對應了4個間隔,最后1棵樹沒有對應的間隔就多了1棵樹,所以是4棵樹加1棵樹等于5棵樹。
找一學生再來說一說,同桌兩人說一說。
(6)學生獨立嘗試借助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解決另外兩種植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一一對應的思想,并深入去理解其他兩種植法中也蘊含的一一對應思想,把一一對應的思想與植樹規律結合在一起,得出的規律就有水到渠成的效果很好地突破難點。】
小結:剛才我們在理解這幾個算式時用到了一個重要的數學思想,叫做一一對應,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可以使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非常簡單。
(7)尋找三種不同的植法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系。
觀察這三種不同的植法,植的棵樹和間隔數之間有這樣的關系?你可以看圖來想一想也可以借助算式來思考。同桌兩人商量商量。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有這三種不同的植法,但他們的間隔數都相等,看來在植樹問題中求出間隔數非常重要,我們還知道了他們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系,分別是兩端都植是棵樹等于間隔數加1,只植一端是棵樹等于間隔數,兩端都不植是棵樹等于間隔數減1。你們學會了嗎?老師來考考你。
【設計意圖:新知結束后帶著學生一起回顧所學的知識,如此設計是基于學生的思維狀態,讓學生對當堂課的知識和收獲做一個回顧,就是學生整理知識思路、內化知識的過程,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更能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精講精練: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都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學生獨立完成。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生活中的事例,初步體會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探索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時數:4課時
數學廣角植樹問題(一)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7頁118頁的例1、例2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過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感悟分的段數與植樹棵樹之間的關系。
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能理解段數與植樹棵樹之間的規律。
3、通過實踐活動激發熱愛數學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難點:
教具:
掛圖、直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每位小朋友都有一雙靈巧的小手,它不但會寫字,畫畫、干活,在它里面還藏著有趣的數學知識,你想了解它嗎?請舉起你的右手,請每一位學生高舉起右手,并將五指伸直,關攏。
師:現在請每位小朋友將五指張開,數一數,張開后有幾個空格?(4個)
師:在數學上,我們把這個空格叫間隔。剛才,我們把五指張開,有4個空格,也就是4個間隔。
2、舉例說出生活中的間隔到處可見,比如:在馬路邊種樹,每兩棵樹之間有一段距離,我們就把這一段距離叫做一個間隔,樓梯、鋸木頭等。
3、大家清楚地看到,5個手指之間有4個間隔,那么,將手指換成小樹,5棵小樹之間有幾個間隔(4個),6棵呢?7棵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趣的植樹問題。
(一)出示: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1)同桌相互討論。
2)有線段圖表示你的方法
3)學生匯報
4)引導總結:
兩端要栽的時候,比較間隔數和棵數,你得出什么規律?(生:棵樹比間隔數多1)
你能用一個式子表示兩端都栽的棵數和間隔數的關系嗎?
板書:棵數=間隔數+1
5)在線段圖上,又有怎樣的關系呢?
點數=間隔數+1
6)這個問題應是:1005=20(個)間隔數
20+1=21(棵)棵數
鞏固練習
(一)書第118頁的做一做獨立完成,指名反饋。
(二)出示:大象館和猩猩館相距60米。綠化隊要在兩館間的小路兩旁栽樹,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3米,一共要栽幾棵樹?
1)讀題,理解題。
2)分組看圖討論。
3)嘗試列式計算。
4)交流:603=200間隔數
兩端不栽樹:20-1=19(棵)
192=38(棵)
5)質疑:
為什么減1?為什么乘2?
比較例1與例2的不同?小組討論,再交流
例1兩端要栽樹,所以棵數比間隔大1:例2兩端不栽樹,所以棵數比間隔少1。
鞏固練習二:
教科書第119頁做一做1、2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反饋。
三、本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究發現一條線段上兩端都種、只種一端、兩端不種三種情況植樹問題的規律。
2、使學生經歷和體驗“復雜問題簡單化”的解題策略和方法。
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難點:
發現植樹的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系,并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培養意識
1、師:同學們好!一起來看兩組畫面。
(給學生播放荒漠化嚴重的和綠化優美的兩組圖片。)
師:看了這兩組畫面,你更喜歡哪一種呢?
師:怎樣才能擁有這樣美麗的環境呢?
生:植樹。
師:植樹造林,保護環境,讓我們擁有一個充滿鳥語花香的綠色花園是我們每個人都應盡的義務!
師:說到植樹,大家知道嗎?在我們數學王國里,植樹可是有一定的學問的,這節課我們就來探討“植樹問題”。——板題
2、出示教學目標
3、師:見過路邊種樹嗎?一般情況下,每兩棵樹間距離怎樣呢?(相等)一般情況下路邊植樹每兩棵樹之間的距離都是相等的,我們也可以叫做等距離植樹。
師:在路的一邊等距離地植樹會有幾種情況呢?大家想不想親手種種看?
二、動手種樹——探討規律
1、動手“種”樹
師:大家先看老師為大家準備的材料……(師介紹)
出示操作要求:在路的一邊,等距離植樹,種完后小組里交流看看有幾種情況?
學生動手植樹,師巡視。
2、交流方案
小組上臺展示自己組的種樹方案。
兩端都種
兩端不種
只種一端
3、仔細觀察,每棵樹之間都有間隔,那么植樹的棵數跟間隔數之間有什么聯系?
生仔細觀察,得出猜想: 兩端都種 棵數=間隔數+1
兩端不種 棵數=間隔數-1
只種一端 棵數=間隔數
三、驗證規律
1、師:通過仔細觀察,我們得出了自己的猜想。但是,每一種猜想在沒有驗證之前,也只能是一種猜想,我們只有通過驗證,才能讓猜想成為科學,對于我們剛才總結出的規律也必須通過驗證才能得出正確結論。下面,讓我們一起動手來驗證我們的猜想。
2、完成驗證表格。
師出示:這是一張驗證表格,就請大家在小組內共同合作,一起探究,并展示你們組總結出的規律。(出示驗證事項)
3、小組合作探究。
4、展示。
分三種情況匯報。
5、梳理規律
師:同學們,在一條路的一邊植樹的三種規律我們都找出來了,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它們之間有沒有什么關系?
相同點:都與間隔數有關
不同點:兩端都種要用間隔數+1;只種一端就等于間隔數;兩端不種就要用間隔數-1
師:這三種情況是不同的,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要注意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四、解決問題
師:知道在路的一邊植樹有三種情況,對于下面的信息,你會提出什么樣的數學問題呢?
1、處理信息
問題情境:這是實驗小學剛建好的一條校道(配圖),看到這光禿禿的校道你會想到什么呢?
生:種樹!
出示信息:實驗小學準備在一條長150米的校道一旁種樹,每隔5米種一棵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會提什么數學問題呢?
生:一共可以種多少棵樹?
得不完整例題:
實驗小學準備在一條長150米的校道一旁種樹,每隔5米種一棵, ,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師:看著這道題,誰有話想說嗎?
生1:兩端都種
得完整例題:實驗小學準備在一條長150米的校道一旁種樹,每隔5米種一棵,兩端都種,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師:受他的啟發,還能提出什么樣的問題?
生2:實驗小學準備在一條長150米的校道一旁種樹,每隔5米種一棵,只種一端,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生3:實驗小學準備在一條長150米的校道一旁種樹,每隔5米種一棵,兩端不種,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師:三種情況大家都想到了。大家再看看這條校道,你認為采取哪種方案更合適一些呢?
生:兩端都種
2、抽取問題
出示例題:(配圖片)
實驗小學準備在一條長150米的跑道一旁種樹,每隔5米種一棵,兩端都種,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師:愿意幫學校算算嗎?
3、學生試解。
4、匯報交流。
生匯報,師:能說說你的解題思路嗎?
師:剛才我們從小的數據入手,探討出規律,然后再用規律來解決數據大的問題。這種思路正是數學上常用的“以小見大”。
師:大家學會了這種方法嗎?我們再來考驗考驗自己的掌握情況好不好?
5、探討只種一端
師:如果學校想在這路的末尾建一座供師生休息用的小亭子,那又應該選用哪一種植樹方案更合理?
生:只種一端。
(實驗小學準備在一條長150米的跑道一旁種樹,每隔5米種一棵,只種一端,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學生試解。
6、探討兩端不種
師:我們再接再厲,學校后來還要在這條校道的另一端筑一個墻報,請大家想想,應采用哪種方案更合適呢?
生:兩端不種。
(實驗小學準備在一條長150米的跑道一旁種樹,每隔5米種一棵,兩端不種,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學生試解。
五、小結方法——提升認識
1、探討方法
師:大家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把這么一道新的問題解決,我們應該感到高興!但是老師認為還有更重要的方法更需我們去總結!
師:大家再回頭看看,我們是怎樣一步一步把植樹問題給解決的?
(動手操作——提出猜想——畫圖驗證——得出規律——解決問題)
2、閱讀課本
(1)閱讀例1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課本117頁開始的數學廣角,請大家打開書本。
師:課本上的同學們遇到了什么問題,他們又是采取什么樣的辦法來解決的?
生:畫圖,找規律。
師:真是好方法!大家掌握了嗎?
師:他們遇到的問題正確答案應是多少呢? (21)
(2)閱讀例2
師:閱讀118頁例2,看看課本中的孩子又遇到了什么問題,你能幫他們解決嗎?
生完成,交流。
六、拓展練習
1、聽說大家聰明能干,又樂于助人市政規劃局的同志找來了,他呀,想請大家幫個忙,(出示119頁做一做1)
2、生嘗試解答。
3、全班交流。
七、全課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生暢談自己的收獲。
師小結:收獲方法比收獲知識更重要,祝賀大家!
板書設計:
植樹問題
兩端都種 棵數=間隔數+1
兩端不種 棵數=間隔數-1
只種一端 棵數=間隔數
教學目標:
1.認識棵數,知道什么是間隔數、。
2.理解在線段上植樹(兩端都栽)的情況中“棵樹=間隔數+1”的關系。
3.能將植樹問題推廣到生活中的其他問題,學會通過畫線段圖來分析題意。
教學重點:
探究植樹的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系,并能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兩端都栽”情況下植樹的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規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導學指要:
1.通過五指初步感知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系,理解間隔、間隔數、間距的含義。
2.通過老師用畫線段的方法模擬種樹情境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再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利用學具擺、數、畫等方法,進一步明確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規律。
3.學習植樹問題在生活中的運用。
教具:課件一套學具9套自學提示卡一張
預設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學習目標
1、教學“間隔”定義
師:我們班在各方面都十分優秀,俗話說的好: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今天讓來聽課的老師也看看我們班的風采好嗎?
生:好
師生問好
師:我們人有兩件寶貝,是雙手和大腦,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要用到這兩樣寶貝,動腦去思考:手與我們這堂數學課有什么關系呢?手上有哪些數學問題呢?好,現在我們就去探討。
師:請你伸出你的右手,觀察你有幾根手指?幾個手指縫?它們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呢?
生:……………………
師:減掉1根手指,現在你有幾根手指?幾個手指縫?它們之間又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呢?
生:……
師:再減掉1根手指,現在你有幾根手指?幾個手指縫?它們之間又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呢?
生:……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想一想,手指和手指縫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呢?
生:……手指比手指縫多1,手指縫比手指少1。
師:這兩根手指之間的手指縫,用數學語言來說就叫間隔,間隔的個數就叫間隔數。
板書:間隔數
2、在生活中找間隔
師:和你的同桌說說:什么是間隔數?
生:……
師:我們再來體驗,請一排的前三名同學站起來,這一排同學有多少個間隔?
生:…………….
師:請這一排的前四名同學站起來,用你們的手指告訴老師,這一組同學的間隔數是多少?
生:……………
師:今天將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植樹問題”。
板書課題:植樹問題
二、探究規律實現目標
1、多媒體出示學校操場
A師:這里是哪里?
學校打算在100米的跑道上植樹,來美化我們的學校。可不是隨便種的哦,學校可是有要求的。
出示例題1: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師:讀一讀,在題中你讀到哪些信息?誰來說一說?
生:……………………
師:全長100米表示什么?每隔5米栽一棵表示什么意思?一邊表示什么?
師:什么是兩端都要栽?
生:……………………..
(此環節要全方位理解題意)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重點來研究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板書:兩端都栽
師:題目都理解了,請大家動筆嘗試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B生動筆算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
生:……..
板書:100÷5=2020+1=21(棵)
100÷5=2020+2=22(棵)
100÷5=2020+1=21(棵)
21x2=42棵
師:學校可犯糊涂了,有這么多種結果,到底該買多少棵呢?接下來我們來驗證下吧
請同學們利用畫一畫,數一數,算一算,到底該買多少棵樹苗?
C學生小組合作,教師巡視,并有目的的選取學生
D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學生的作品
學生展示并板演
用畫線段的方法解決的棵數與間隔數的關系
反饋黑板上的題目,注意利用錯誤資源教師提問:100÷5=20求的是什么?為什么還要加1呢?
2、再次課件演示得出結論
那你們獲得的結論是什么呢?在兩端都栽的情況下棵數與間隔數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棵數=間隔數+1
師小結:
你們真了不起,你們發現了植樹問題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規律棵數=間隔數+1
3、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師:應用這個規律,我們來解決在一條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4米栽一棵,(兩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在一條全長10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生:……………
師:同學們真的很了不起。通過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發現了“兩端都栽”求棵數的解題規律,你們能夠獨立解決植樹問題了嗎?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