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11
這是《橋》名師教學設計賽課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描寫的故事,體會課文中的老漢在生死關頭,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
2、理解描寫老漢在關鍵時刻的動作、神態、語言的句子,感受一個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
認識本課6個生字,了解和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以“橋”引入,初步感知
1、談話引入課題。
我們在四年級學習過一篇課文《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橋》,也是一座生命橋。出示課題——《橋》。
2、自學課文,要求:
(1)自由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2)想一想:課文寫了怎么樣一件事?嘗試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深夜,當洪水襲來時,老村支書記冒著生命危險,不存私念地指揮一百多號人有秩序地過橋,最后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讀課文,感受“感動”
1、自由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描寫洪水的兇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進行對比: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擋。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著,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擋。
哪句話寫得好?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勢不可擋”
(3)知道學生讀出洪水的兇猛。
(4)還有哪些句子寫出了洪水的兇猛?找出來說一說,讀一讀。(隨機理解詞語:跳舞、獰笑)
3、過渡:當洪水襲來時,村莊驚醒了。人們翻身下床,卻一腳踏在水里。驚慌失措的人們你擁我擠地逃跑,尋找生路?他們找到了嗎?(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橋。)這是一座普通的橋嗎?不,這不是一座普通的橋,因為它窄窄的身軀上將承載一百多號人的生命,整個村莊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
4、討論:如果,大家就這樣亂七八糟、毫無秩序地擁向窄窄的木橋,會是怎么的結果?(學生自由猜測可能發生的結果,感受形勢的緊張)
5、是的,在危急關頭,年邁的村支書沒有因為驚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說的呢?請再讀課文,找出讓你感動的地方,讀一讀,說一說。
(1)先村民到木橋前,便于指揮。
(2)號召黨員同志排后,體現黨員同志的先進性。
(3)不顧私情,支持讓非黨員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為人,壯烈犧牲。
6、你覺得這是一名怎么樣的老漢?
老漢用自己和兒子的生命換來了一百多號村民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共產黨員先人后己、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他是真正的共產黨員!
第二課時
一、抓住言行,研讀體會
1、指名讀第七到第二十三自然段,找出描寫老漢動作、神態、語言的句子,仔細讀一讀,然后再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
2、課堂交流,教師隨機指導。
(1)出示句子:“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大山。”
①老漢“不說話”,卻使人們停住了腳步,不再瘋一樣地擁上木橋。老漢真是“一座山”嗎?為什么?
老漢先村民到來到木橋前,卻沒有奪路而逃生,真是一個為村著想,為民著想的好書記,怪不得他受人“擁戴”,老漢在村民中的威信“像一座山”。
②聯系上下文,理解:擁戴。老漢為什么會受村民“擁戴”呢?想象老村書為村著想,為民著想的事例。
③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2)出示句子:“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①比較句子:
◇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老漢突然跑上前,從隊伍里拉出一個小伙子,叫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很。
“沖、揪、吼、
像只豹子”寫出了什么?(動作果斷,不容置疑。)
②老漢明知道這是自己的兒子,是自己生命的后代,為什么還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這是一個怎么樣的老漢?(堅持原則,秉公辦事,不殉私情,舍己為人)
③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3)出示句子:“老漢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
①老漢如果能喊,要喊的是什么?寫下來。
交流朗讀學生所寫的句子。
②這是一位怎么的老漢?
老漢是村支書記,也是一位父親,他血氣方鋼,他也充滿父愛。但是,當個人與大家的利益相沖突時,他毅然選擇的是“先人后己”!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說的太多太多……
3、再讀加深感受:再選擇第七到二十三自然段中令你最感動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二、啟發想象,體驗感悟
1、洪水退了,村民們得救了。但老漢卻與自己的兒子卻永遠離開了自己的親人。齊讀最后四自然段。
2、同學們,老漢犧牲后,村民們會怎么做,怎么說?想象當時的一個場景,以不同的身份,寫個片斷。參考題目:
爺爺,我們想您!
老支書,慢走!
揮淚送別老支書!
我們永遠紀念您!
洪水退后……
三、領悟寫法,激發情感
1、自由朗讀全文,想想課文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2、根據學生的理解和領悟,隨機指導學生在課文中發現。
(1)巧妙的設置懸念。討論:課文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漢與小伙子的關系?
(2)用環境描寫烘托緊張的氣氛,突出人物形象。
(3)語言簡練,語句簡短。
四、作業
1、摘錄課文中有特色的句子。
2、排演課本劇。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研讀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機情境,體會老漢的大山形象。
【設計理念】
《橋》教案教學設計
《橋》這篇課文,處處充滿著人性的美。課文講的是一位老漢(村黨支部書記),又是父親。面對滔滔的洪水,人們驚慌失措,而老漢卻穩如一座山,慌而不亂,將生死置之度外,心中只有群眾──人性美。當他發出了“是黨員的留下”的時候,他想到了自己是黨員,就應該吃苦在前,享樂在后──人性美。當在人群中發現自己的兒子,一把揪住他,把生的希望留給了群眾,把兒子留在最后──人性美。如何讓人性美在學生心中扎根、升華呢?首先,通過入情入境,導入課題,引領學生迅速進入課文,引出主要人物,為后文墊下基調;接著通過入情入境地讀、細品詞句,設身處地地想,讓學生自讀、自悟,感受情勢危急;繼續再讀再悟,以巧妙的過渡語將學生的目光聚焦到老漢的身上,引導學生用心靈與文本對話,感受老漢的高大形象,讓學生的心間溢滿對老漢的敬仰之情,并體會人物形象:迂回曲折,回到課題,探究課題深意,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贊美老漢,抒發自己敬仰之情,將“老漢”的形象將永遠定格在學生的心中;而臨近課束之時,啟發想象,讀寫遷移,順勢而導,情感渲染,筆觸情發,總結升華,引起共鳴。
本課的教學設計,教者在深研文本的基礎上,創設情景──以情激情;以讀為本,以悟為根──入情入境,細品詞句;啟發想象與聯系實際相結合──讀寫遷移,筆觸情發,突出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的思想,在整個教學中堅持在朗讀教學中激發閱讀興趣,點亮心中明燈;在自讀自悟過程中又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引領學生我能說、我會說、我想說;亦堅持讀寫結合,提高表達能力,有效、高效的課堂教學質量亦顯得淋漓盡致!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聯系上文理解“咆哮,獰笑”等詞語的意思。
能力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3.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情感目標:
體會課文中的老漢在生死關頭,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體會課文中的老漢高尚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深意。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第二課時
一、入情入境,導入課題
1.詩歌導入
當1998年那場百年罕見的洪水毫無預兆席卷而來,大地失去了光彩,華廈頓時變廢墟,良田轉眼已滄海,難民流離失所,百姓苦不堪言。在這危急的時刻,最可愛的英雄們駕著沖鋒舟四處營救百姓,跳進混濁的狂浪中充當中流砥柱!可是肆掠的洪水還是把大堤撕開了口子,如猛獸般的洪水一瀉千里,所有的交通癱瘓,所有的房屋變成了一座座孤島,就連回家的路都顯得那么的遙遠。洪水啊洪水,你為什么這般無情?你看,把我們的家園變成了什么!把我們的校園變成了什么!此時的山村是充滿了死亡的恐怖。就在這時,一群穿穿迷彩服的鋼鐵戰士又出現在我們身邊,一瓶水澆灌了我們的心田,一袋米飽含了一段軍民魚水情!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些最可愛的人!
2.師:同學們,你們看完這個短片你的腦海里浮現了哪些畫面?你想說些什么?
3.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也要走進一段關于抗洪搶險的英雄故事,課文中有一個村莊,曾經有過一座窄窄的木橋,(板書課題:橋)橋雖窄,卻是村子通往外面世界的一條重要的通道。可是有一天黎明,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號人一起經歷了一場可怕的災難,這究竟是場怎樣災難的呢?
4.學生們交流。
5.師:是啊!這是一場百年洪災,故事中的主人公讓我們無比崇敬!就讓我們跟隨作者談歌一起走進那位看似平凡卻并不平凡的人物──老漢!(板書:老漢)
【設計意圖:閱讀教學首先要渲染氣氛──創造情境──引出主題,因此,在這個環節的設計,我主要讓快速進入課文,為接下來的授課做好鋪墊。】
二、細品詞句,感受情勢危急
1.過渡:是的,一場可怕的`災難來臨了,看到“洪水”這兩個字,你的腦海中浮現出了怎樣的畫面?
2.學生交流:
3.找出文中描寫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讀一讀,說說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1)默讀,找句子畫線。
(2)朗讀,體會。
(3)匯報交流感受。
(學生自由發言,老師相機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點撥,并引導感情朗讀。)
①這些句子都寫出了洪水兇猛,威脅著人們的生命。
②水位在不斷上升,情勢越來越危急。(并相機指導感情朗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進行朗讀,并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讀;然后老師范讀,并請學生評價;后師生一起再讀。)
③這些句子很多都采用了擬人或比喻的修辭手法,用一、兩句為例,不用擬人或比喻與原句進行比較,看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你也能用這種方法來描寫洪水狂奔的場景嗎?(學生說句子。)
4.想象體驗:
(1)老師激情敘述:洪水如猛獸般席卷了整個村莊,農田被淹沒了,房舍被沖毀了,死亡正向人們一步步地逼近。可在田間地頭勞動了一天的人們還睡得正香呢。突然一聲驚叫,大家翻身起床,卻一腳踩在了水里,當時他們會是什么感受?你能想象出這些危在旦夕的人們此刻的樣子嗎?
(2)學生自由發言。
(3)找出文中描寫人們驚慌失措的有關句段,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讀后請學生板書從文中找到的關鍵詞。)
【設計意圖: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設身處地地想,這也是學習這組課文的閱讀要求。因此,在這個環節,我主要讓學生自讀、自悟,談感受。】
三、再讀再悟,體會人物形象
1.師過渡:是啊,災難來了,洪水像惡魔般在路上舞蹈,露著猙獰的面目,人們驚慌失措,極度恐慌,唯有一個人是例外的,他是誰?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他又作出了怎樣的抉擇呢?
2.學生再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老漢的語句,讀一讀,說說你認為老漢是個怎樣的人,從哪兒體會到的?(同樣請學生將描寫老漢與村民不同表現的關鍵詞板書出來。)
3.學生自由讀文,體會關鍵詞句。教師巡視,作適當的指導。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
4.全班交流。先說你認為老漢是個怎樣的人,然后說說是從哪兒體會到的,再來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并說一說為什么要這樣讀,再大家共同評議。引導學生從這些句子中體會老漢“先人后己、臨危不懼、不循私情”的高尚品質。
5.其實老支書和所有父母一樣也深愛著自己的兒子,橋塌了,老支書似乎要喊什么,你猜想他想喊什么?請拿起自己的筆寫出老支書沒來得及喊出的話。
6.老師適時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老漢說的話。(學生談到哪,就讀到哪。)
(1)連日來的大雨,讓老漢揪心啊,他整夜整夜地睡不著,可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看著你擁我擠的村民,老漢沙啞地喊話……
(2)在洪災來臨時,老漢第一個趕到了那座木橋──全村人逃命的唯一通道旁,他想:“我不能丟下我的村民不管!”他站在橋邊,沙啞地喊話……
(3)面對跌跌撞撞的村民,老漢冷靜地想,這么亂可不行,我得控制局面,指揮他們逃生,于是他沙啞地喊話……)
(①老漢看到自己的兒子擠到了前面,心想先人后己是黨的紀律,兒子也不能例外,他沖上前去,從隊伍里揪出了兒子,吼道……到最后只剩下他和兒子兩個人時,他用力把兒子推上了木橋,大聲吼道……木橋塌了,兒子被洪水吞沒了,老漢大聲喊著……②木橋在呻吟了,老漢用力把兒子推上了木橋,大聲吼道……木橋塌了,兒子被洪水吞沒了,老漢肝腸寸斷,他悲愴地喊著……③洪水吞沒了他的兒子,老漢心如刀絞,絕望地喊著……)
7.課件出示(師朗讀):洪水吞沒了木橋,吞沒了兒子,吞沒了老漢,但吞不沒的是什么?
師:洪水吞沒了,吞沒了,吞沒了,但吞不沒的是
激情導語:
(1)我們什么都可以忘,但不能忘了這樣的老漢!
(2)洪水吞沒的是老漢的身軀,但永遠吞不沒的是這生的希望給別人,死的危險自己扛起來的老漢精神!
(3)洪水吞沒的是老漢的身軀,但永遠吞不沒的是這無私無畏,頂天立地的共產黨員的人格!
8.小結:是啊,初次讀課文時,老漢與小伙子前后矛盾的行為曾讓我費解,可當我們讀到文章的最后,謎底揭開后,內心難以平靜,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心靈的震撼。這位不徇私情的老支書讓人肅然起敬。這真是──(崇高的)人性美啊!(板書)
【設計意圖:此環節,以過渡語巧妙地將學生的目光聚焦到老漢的身上,引導學生用心靈與文本對話,感受老漢的高大形象。通過反復的引讀,讓學生的心間溢滿對老漢的敬仰之情,一個像山一樣高大的、巍然屹立的老黨支部書記的形象就樹立起來了。】
四、再讀課題,探究課題深意
1.文中誰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最深?(老漢)
(為什么文章要以“橋”為題?還能用什么做題目?)
2.學生自由發言。
3.讓我們用自己的話來贊美老漢,并盡量用上“橋”字,好嗎?
如:(1)“老支書,您是村民們跨越死亡的生命橋啊!”
(2)“老支書,是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橋!”
(3)“老支書,‘橋’,是你生命的象征!是你高尚人格美的化身!”
【設計意圖:為了深化主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贊美老漢,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一個高大的共產黨員的形象將永遠定格在學生的心中。】
五、啟發想象,寄托無限哀思
1.師:就是這座山,敢于同無情的洪魔作斗爭,將村民們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橋。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洪水吞沒了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只留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來,同學們,捧起課本,滿懷哀思與崇敬齊讀課文結尾部分24-27自然段。
2.生齊讀“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3.練筆(屏幕出示祭奠畫面,音樂起)
這位白發蒼蒼的老太太,這位肝腸寸斷的老母親,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兒子。淚眼朦朧之中,她看見了淚流滿面的鄉親們,卻看不見老伴清瘦的臉頰;她聽見了人們嚶嚶的哭泣聲,卻聽不見兒子深情的呼喚;她看見了,卻看不見;她聽見了,卻聽不見,請同學們拿出小練筆,接著往下寫。
4.交流、評價:
(1)交流:
生①:她看見了緩緩流動的小河,卻看不見老伴忙碌的身影;她聽見了小河潺潺的流水聲,卻聽不見兒子爽朗的笑聲。
生②:她看見老伴仿佛站在水中微笑,卻看不見老伴貼心的關愛;她聽見了小鳥的啼叫,
卻聽不見兒子親親熱熱地叫一聲“媽”。
生③:她看見了那沖垮的木橋的殘樁,卻看不見老伴過橋時堅實的背影;她聽見了嘩嘩的流水聲,卻聽不見兒子真心的問候。
生④:她看見了,卻看不見;她聽見了,卻聽不見。
(2)評價:
5.師總結:是啊,她看見了許多許多,唯獨看不見兩個至親至愛的人;她聽見整個村莊都嗚咽了,唯獨聽不見那兩個最最熟悉的聲音。但,此刻,我們分明感受到有一座橋已經架在了老漢與人們之間。那就是:生命橋
6.師小結:木橋啊,你慢些垮!山洪啊,你不要那么的兇,那么的狂。面對這一切,你卻有山一般的胸懷,在山洪面前架起一座生命之橋,為了誰啊?讓我們永遠記住那些一座座為我們架起的生命橋的英雄們吧!請聽歌曲98抗洪《為了誰》。
【設計意圖:讀寫遷移,順勢而導,情感渲染,筆觸情發。要做到這些,有感情的朗讀必不可少,引導讀出感情不可或缺;啟發想象,總結升華,印象深刻,引起共鳴。】
六.作業套餐
1.摘抄文中環境描寫的詞句。
2.練筆謄正。
一、教學內容:
人教新課標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6課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研讀課文詞句,結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漢在危急時刻把生的
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自己扛起來的人格與精神。
2、有感情朗讀課文,
3、通過比較,了解作者結尾布局之妙。
4、體會《橋》的深刻涵義。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研讀課文,感悟老支書沉著鎮定、先人后己、大公無私的高尚品質。
難點:體會《橋》的涵義及文章結尾布局的巧妙。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記得我們學過的《趙州橋》介紹的是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寫的是海峽兩岸人民用愛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陸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這篇課文僅用一個字“橋”做題目,作者會寫些什么呢?這又是一座什么樣的橋呢? 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第16課《橋》
板書課題————橋
2.首先我們來回顧下上節課的一些內容,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二)朗讀課文,深入體會
1.快速讀課文,找出描寫洪水兇猛的句子,畫出來。
(1)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擋。(比喻)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擬人)
(3)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擬人)
(4)水漸漸竄上來,放肆的舔著人們的腰。(擬人)
(5)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擬人)
從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怎樣的洪水? (兇猛 可怕??)
2.面對洶涌的洪水,面對死亡的威脅,鄉親們是怎樣的?
(驚慌 你擁我擠 瘋了跌跌撞撞)
3.過渡:那他們還有路可走嗎? 哪里?什么樣的路? 這是一座什么樣的橋? 面對唯一可以逃生而又隨時可能崩塌的橋,如果鄉親們還是你擁我擠瘋了似的跑,會有什么后果? 那鄉親們安然過橋了嗎? 是誰在中間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是的,是老支書。
(三)品悟老漢的言行,體會人物品質
1、孩子們,現在請你們拿出一支筆,靜下心來,讀7—23自然段,從中找出最能表現老漢神態、語言、動作的句子用“———”劃出,反復讀讀,試著說說自己的體會。
2、出示句子
(1)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這是對老漢什么的描寫?(外貌 神態)
運用什么修辭手法?(比喻)
你從這個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把老漢比作“一座山”,既表現了老漢的威嚴、冷靜,
與人們的“驚慌”“瘋了似的”“跌跌撞撞”“你擁我擠”等形成鮮明的對比,又寫出了老人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這座“山”是人們獲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試想:如果是你或者我鎮定得像一座山就能讓村民們停下來嗎?那為什么老漢就行?
(因為全村人都擁戴他)
要求學生理解擁戴的意思:擁護愛戴
(鎮定的老支書是人們擁戴的人,而人們看到他就像看到了心中的靠山,讓我們一起讀讀,也讓大家來感受感受山一樣的老支書吧。)
(2)老漢沙啞的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
老漢認為應該讓誰排在前面?(老百姓)
老支書本身就是個黨員,那他也要排到后面去。
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舍己為人 先人后己 心系群眾)
(3) 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1.你體會到什么?從哪些詞語中體現出來?(老漢很兇,從“沖”“揪” “吼”體現出來。)
2.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舉動呢?(年輕人不守紀律。)
(好的,那請你們帶著老漢那種兇、那種果斷的語氣來讀一讀吧。)
過渡:老漢是那樣兇,村民們一個個安全的過了橋,最后只剩下他和小伙子了,這時候老漢又吼了。
(4)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
1.老漢呢,先是兇巴巴地揪出小伙子,此時又推他上橋,這都是為了什么?他們是什么關系?讀了文章結尾,你就會明白了。
(他們是父子關系,在剩下自己和兒子時,把生的希望留給兒子。)
2.明白這一切我們再看看,老漢從隊伍里揪出兒子,此時又推兒子,這不矛盾嗎? 他是怎樣的人?
(不矛盾,老漢認為共產黨員就應當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哪怕是自己的兒子。他是大公無私,堅持原則的人。)
過渡:最后,老漢和小伙子都被洪水吞沒了,全村的人呼喊著,哀嚎著,他們擁戴的老支書走了。現在,請同學們結合課文,說說老漢是個怎樣的人?
(大公無私,為他人著想,深受人們喜歡,舍己為人……)
七、領會“橋”之真諦
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在這場洪水中,老支書選擇讓村民走;在群眾和黨員之間,他選擇群眾走;在自己和兒子之間選擇兒子走。誰,他都想到了,他唯獨沒想到的就是——自己,這樣的老支書能不為全村人擁戴,讓人為之敬佩嗎?在人們的心中,老漢猶如一座巍然挺立的橋。現在,你們也應該知道為什么課文以“橋”作為題目了吧! 那你們說說這是一座什么橋啊?
(是一座用生命架起來的橋; 是一座生死橋;是一座用愛心架起來的橋;
是的,那是一座精神橋,在危難關頭,一瞬間的生死抉擇詮釋了大愛如山,讓我們再次飽含深情的讀讀課題吧-----橋 )
八、作業布置
1. 完成學習輔導。
2. 搜集具有崇高精神的共產黨員的名字和事跡。
九、板書設計:
洪水
村民 老漢(老支書)
(兇猛、可怕) (驚慌……) (冷靜、像一座山)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本文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供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這座橋梁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系群眾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
這篇課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在表達方法上有三個突出的特點:
(1)構思新穎別致,設置懸念,前后照應。課文先寫老漢將一個小伙子從隊伍里揪出來,讓他排到隊伍的最后;又寫小伙子讓老漢先走,而老漢把小伙子推上了橋,但就在這時木橋塌了,他們二人被洪水吞沒了;最后寫洪水退了以后,一個老太太來祭奠兩個人,一個是她的丈夫,一個是她的兒子。故事到這里戛然而止,直到這時人們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老漢和小伙子的關系。這雖讓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聯系前文仔細想想,又覺得在情理之中。這樣安排結構,達到了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2)本文多用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如,課文開篇就寫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短短的四個字,構成了兩句話,不僅描寫出雨水之大,而且表現出雨水的來勢兇猛,為下文的山洪暴發作了鋪墊。再如,課文最后寫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兒子。這里每句話都單獨成段,語言極為洗練,卻加強了故事的悲壯色彩,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3)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增強表現力。如,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擋。他像一座山。老漢兇得像只豹子。這幾句話都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使描寫生動形象,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再如,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這里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把洪水瘋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繼續引導學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二是幫助學生在讀書思考中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受老供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難點是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深意。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這里把老漢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現了老漢的威嚴、冷靜,與人們在山洪暴發時驚慌瘋了似的跌跌撞撞亂哄哄的表現形成鮮明對比,又寫出了老漢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這座山是人們獲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②木橋開始發抖,開始痛苦地呻吟。
這里作者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不僅形象地寫出了木橋在洪水的沖擊中、在人們的重壓下即將斷裂的危急情景,也為下文寫木橋的轟塌埋下了伏筆。
(2)對詞語的理解。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騰轟鳴,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課文是指洪水來勢兇猛,奔騰呼嘯。
狂奔:迅猛地奔跑。本課是形容洪水奔流而下、勢不可擋。
獰笑:兇惡地笑。本課是形容洪水的兇猛、可憎。
擁戴:擁護推戴。
放肆:(言行)輕率任意,毫無顧忌。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發出聲音。本課是指木橋在洪水的沖擊下發出的響聲。
祭奠:為死去的人舉行儀式,表示追念。
勢不可擋:來勢迅猛,不可阻擋。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穩。
二、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狂奔、獰笑、擁戴、清瘦、沙啞、放肆、豹子、呻吟、攙扶、祭奠、亂哄哄、勢不可擋、跌跌撞撞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4.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三、教學建議
1.教學本課,可以由課題入手,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教師上課伊始,可先板書課題,然后回憶以前曾經學過的有關橋的課文有哪些,并簡要說一說分別寫的是什么內容。如,《蘭蘭過橋》寫的是新奇的潛水橋和塑料橋;《趙州橋》介紹的是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寫的是海峽兩岸人民用愛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陸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這篇課文僅用一個字橋做題目,作者會寫些什么呢?這又是一座什么樣的橋呢?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大膽地預測文意,然后再去讀課文。這樣做,既能夠通過閱讀期待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又有助于培養學生根據題目揣測課文內容的能力。
2.要讓學生先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并談一談自己讀文后的感受,然后圍繞課文中的老漢是個怎樣的人細讀課文,畫出描寫老漢的有關語句,在旁邊做簡單的批注,之后與同學交流自己對老漢的認識。
課文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悟老供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因而,在學生對老漢有了一定的認識后,要讓學生畫出課文中令自己感動的句段,談一談原因,然后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現出自己的感動,從而升華對老漢的理解和認識。朗讀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讀出洪水的肆虐,情況的危急,人們的慌亂和老漢的沉著、鎮定。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人物的情感,加深對老漢的理解,并通過朗讀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從而使學生與作者、文本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3.理解題目的深刻含義,是教學本課的難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理解課文之后再次就題目展開討論,說一說課文為什么以橋做題目,從而深刻體會橋所蘊含的深意。之后,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贊美老漢,并盡量使用上橋字,如,老支書,你是村民們跨越死亡的生命橋!老支書,你在生死關頭,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永遠不會坍塌的橋。
4.在學生理解、感悟了課文內容之后,還應注意從表達方法這一角度引導學生進行欣賞和評價。教師可以借助課后思考第3題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和評價,讓學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課文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想一想作者這樣寫的好處。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從課文結構的安排、句式特點、語言描寫等多個角度引發思考,提高學生對課文的欣賞和評價能力。
5.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6個,會寫的字有14個,應注意肆的聲母是平舌音,攙、呻的韻母是翹舌音,瘋、獰、淌、瞪、膛的韻母是后鼻音,呻、攙、奠的韻母是前鼻音。要求會寫的字,可以讓學生先觀察、后分析、再仿寫。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中存在的普遍問題進行重點指導,引導學生把字讀正確、寫美觀。
四、教學案例
第一課時
1.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請看老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以前我們學過的有關橋的課文,都有哪幾篇?簡要地說一說這幾篇課文分別寫的是什么內容。
(3)今天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又會寫些什么內容呢?請同學們大膽地猜測一下。
2.初讀課文,驗證猜測。
(1)快速讀課文,看一看你剛才的想法與作者所寫的內容有沒有吻合或者相似之處?
(2)說一說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
(3)我們平時在讀文章的時候,要養成一個習慣,看見題目后先想一想這篇文章可能會寫些什么,如果讓我來寫,我會怎樣寫。如果能夠堅持這樣做,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會提高得更快。
(4)再次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正確,句子讀通順。遇見不理解的詞語可以通過和聯系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決,也可以向學習伙伴請教。
(5)檢查生字認讀和課文朗讀情況,對存在問題予以指導。
3.細讀課文,探究人物。
(1)想一想課文中的老漢是個怎樣的人,畫出描寫老漢的有關語句,在旁邊做上批注。
(2)與小組同學進行交流,互相補充完善。
(3)組織全班交流。你認為老漢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什么。請同學們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教師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讓學生的思維產生碰撞。
(4)課文在寫木橋轟地一聲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沒了時,老漢似乎要喊什么,想一想:老漢要喊什么呢?
4.布置作業: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1.聽寫詞語。
2.感情讀文,升華感受。
(1)課文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動?畫出有關語句,并在旁邊寫上你感動的原因。試著把你的感動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先說自己在哪些地方深受感動,為什么感動,再來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部分,并說一說自己為什么這樣讀。組織學生共同評議。
(4)指名有感情朗讀全文。
3.研讀課文,學習寫法。
(1)這篇課文感人至深,震撼人心。除了內容的原因外,還因為作者在表達方法上的獨具匠心。請同學們再來認真讀讀課文,看一看作者在表達上都有哪些特點,比一比誰的發現多。
(2)小組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一小組的發現多。
(3)各小組推薦代表匯報本組新發現,教師可以圍繞以下問題引導學生探究發現、歸納總結。
探究問題1作者為什么要到結尾才點明老漢和小伙子的關系?你認為這樣安排結構有什么好處?
探究問題2文中多處描寫了大雨和洪水,把這些語句找出來,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探究問題3這篇課文很多句子很有特點,你發現了什么,這樣寫給人一種怎樣的感覺?
4.交流收獲,總結提高。
學習課文之后,你有哪些收獲?可以從思想內容上談,也可以從表達方法上談。
5.布置作業。
寫一篇讀后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