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07
這是元朝的統治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學習目標】
1.了解元朝的疆域和民族融合的史實,知道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
2.認識元朝的中央政權機構,掌握行省制度及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3.認識元朝在我國歷史發展中的貢獻
【學習重點】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響
【學習難點】認識到元朝對于擴大和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重要作用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1.________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 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________的。
2.元朝境內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促進了各族經濟、文化的發展與 。
3.(1)由________掌管全國的行政事務;設樞密院負責全國的 事務;設 負責監察事務。
(2)地方:設置________,在行省之下,繼承前代的制度。“行省制度”在歷史上影響深遠。
4.(1)元朝在澎湖島設置了 ,負責管轄澎湖和________。
(2)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________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
5.(1)蒙古統治者早在進攻南宋的同時,就開始對 地區用兵和招降,吐蕃歸附后,蒙古統治者在西藏統計戶口,設置驛站。
(2)元朝建立后,對西藏地區行使行政管理權,由________直接統轄。朝廷還在當地設置地方機構,任命官員征收賦稅,屯駐軍隊。
(3)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 區域。
二、合作探究
與前代相比,元中央政府與西藏的關系發生了什么變化?元朝對西藏地區的有效管理,在中國國家的發展和民族關系發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義?
三、練習鞏固
1.它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它的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它”是( )
A.西漢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2.元朝在中央設立了中書省、樞密院和御史臺,這些機構的職能分別是( )
A.行政 軍事 監察 B.行政 外交 軍事
C.財政 監察 外交 D.財政 軍事 監察
3.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源于( )
A.西周的分封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清朝的軍機處
4.元朝時,專門負責管理藏族地區行政事務的機構是( )
A.中書省 B.行中書省 C.宣政院 D.澎湖巡檢司
5.史料記載,1279年,我國著名天文學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在對國家領土測繪過程中,黃巖島就是其中的一個測繪點。這表明( )
A.黃巖島等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
B.當時中國元朝的皇帝是成吉思汗
C.蒙古族比漢族強大
D.元代疆域比唐代更加遼闊
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元史?地理志》記載元朝的疆域“漢、唐極盛之際,有不及焉”,元朝的版圖在我國歷史上是最大的。元朝在地方設“行中書省”,派遣官吏,征收賦稅,進行有效的統治。西藏、臺灣等地區亦都處在中央王朝管轄之下。
(1)以上材料記載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實行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2)元朝分別設立了什么機構來對西藏、臺灣進行管轄?
四、課后反思
參考答案:
一、1.元朝 統一 最大 2.融合 3.(1)中書省 軍事 御史臺(2)行省 4.(1)澎湖巡檢司 琉球(2)臺灣 5.(1)西藏(2)宣政院(3)地方行政
二、西藏正式成為元朝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三、1.D 2.A 3.C 4.C 5.A
6.(1)行省制度。元朝的疆域遼闊,為了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2) 宣政院;澎湖巡檢司。
一、元朝的疆域元朝的疆域
1.元朝的基本情況: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
2.元朝疆域與漢唐時期有哪些拓展:超越漢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和東北廣大地區,臺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的統治范圍之內。
二、行省制度
1.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漢族知識分子的幫助下,逐步確立了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
2.行省制度的基本內容。
(1)中央—中書省—全國最高行政機構—管轄大都及周圍地區。由中書省掌管全國的行政事務;設樞密院負責全國的軍事事務;設御史臺負責監察事務。
(2)地方—行中書省(行省或省)—中書省的派出機構—管轄10個行省。在行省之下,繼承前代的制度。“行省制度”在歷史上影響深遠。
三、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目的:為了對遼闊的疆域進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統治者根據各地情況,彩玉因地制宜的方式。
(一)臺灣
(1)措施:元朝在澎湖島設置了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
(2)影響:這是歷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
(二)西藏
(1)措施:對西藏地區行使行政管理權,宣政院直接統轄西藏,掌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朝廷還在當地設置地方機構,征收賦稅,屯駐軍隊。
(2)影響:從此,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
拓展:
1.元朝在我國歷史上貢獻:①元朝的統一,結束了北宋以來幾個政權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遼闊。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對后世影響深遠。③元政府設有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④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駐扎軍隊,西藏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⑤元朝的統一,促進了民族的大融合。
2.從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角度,說一說元朝統一的歷史意義:結束了唐末以來分裂割據和幾個證券病例的政治局面,為以后各個朝代保持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大體確定了中國后來疆域的輪廓,極大地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部編版七年級下冊《元朝的統治》優質教案范文四
一、依據課標學情,深入分析教材內容
本課的課程內容為知道元代通過宣政院來管轄西藏,進而了解西藏在元代時正式納入了中國的版圖。依據該課標內容,本課在教學設計時進行了適當的補充和拓展。通過識讀《元朝疆域圖(1330年)》,讓學生知道元朝遼闊的疆域范圍,知道行省是元朝設立的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并在了解行省制度的深遠影響的基礎上,確定本課的教學主線:讓學生知道西藏在通過宣政院管轄后,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同時也讓學生知道元朝設立的澎湖巡檢司是歷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通過對這些史實的了解,使學生認識到元朝為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以此來拓寬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為他們后續的歷史學習服務。
本課為教材第二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中的第六課。在銜接第五課的基礎上,本節課主要講述元朝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對遼闊疆域進行有效治理,推行了行省制度,全國分設10個行省;對邊疆地區因地制宜進行治理,設宣政院管轄西藏。通過一系列有建樹的行政措施,鞏固了統一,促進了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元朝的統治是中國歷史上管理如此廣大疆域的統一多民族國家的一次嘗試,對后代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本課為后面幾課的講述起到重要的鋪墊作用,在單元中的位置也至關重要。
但由于本課講述的是元朝的統治,屬于政治方面的內容,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距離較遠,其內容也比較枯燥;相對于初一學生而言在理解上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是,經過了一個多學期歷史的學習,學生對史料的分析能力和對歷史圖片的識讀能力也有所提高,加上行省制度在我國歷史上影響深遠,學生可通過尋找家鄉現在行省名稱和建制與元朝所屬行省的關系來提高對本課的認識,為重、難點的突破奠定基礎。
二、緊扣教學重點,設計學生活動
“元朝的疆域”一目,教材是從元朝疆域范圍、元朝疆域很遼闊兩個方面來展開敘述的,對該子目的了解主要是為后兩個子目的學習服務的。
行省制度是元朝鞏固統一的一大創舉,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關于行省制度這一部分,要強調兩個方面。第一,元朝行省設置。元朝在全國各地設置了十個行省,由中書省派省臣到各地方行省執政。在這十大行政區域之外,還有兩個單列的行政區劃,一是中書省直轄的“腹里”,一是宣政院管轄的西藏地區。第二,行省設置的作用。設計時只有通過對行省官員行使權力的解讀,來說明行省的設置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使中央集權在行政體制上得到了保證,加強了統治。
另外,“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一目,是本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點。該子目主要是讓學生明白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策略——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進行了如下教學設計。
1.導入部分,在最初的設計中想到要運用一些圖像或視頻資料切入,可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單就元朝統治的政治制度方面的影像資料很少,其中就本課對元朝總體評價的有價值的資料就更少了,于是就想到了通過查閱相關書籍的辦法來加以概括。后來在翻閱姚大力教授的《追尋“我們”的根源》一書后找到了靈感。遂把他對于元朝統治的經典評價加以歸納,開篇直接引入,并設問:為什么姚教授會對元朝給予這樣的評價呢?元朝在中國歷史上究竟有何無法抹殺的貢獻呢?帶著這樣的疑問和對元朝的整體感知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2.在設計“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這一內容時,引導學生知曉元朝疆域范圍,特別是讓學生知道今新疆、西藏、云南,東北廣大地區,臺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的統治范圍內,元朝版圖大體確定了中國后來疆域的輪廓。并通過元朝疆域與唐朝疆域的對比,讓學生明白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關于民族交融的理解,在最初的設計中,把它和后面的第三子目進行了融合,后發現,這樣的設計存在一定的邏輯問題,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又進行了調整,從編者的設計意圖出發,理解到在元朝,除了遼闊的疆域外,更多的民族也融入到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之中,之后才有了對這些地區采取的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這樣做既順應了教材原有的體系,也符合對知識整體建構的規律。
3.關于行省制度的設計,在設計前,首先得認識到行省制度是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下的地方行政制度。要把它分成中央和地方兩個部分加以理解。首先關于元朝的中央機構,主要是引導學生明白以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為核心的元朝官僚機構不僅漢式特色明顯,而且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特征也很明顯,這一部分主要是通過幫助學生自主建構來完成。其次在對地方行省制度的解讀上,通過史料研讀、圖片對比等方法幫助學生理清基本線索,讓學生明白今天中國的省作為地方一級行政區域,其建制和名稱都來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并通過對地方史的解讀,更好地加深學生對行省制度的理解。
4.在第三子目,據教材編寫體系理解,那就是在不設行省的區域,元朝也因地制宜的進行了很好地管理。根據課標要求,在設計本子目時,教師重點以西藏和臺灣地區為例,讓學生在理清相關史實的基礎上,明白西藏和臺灣地區自古以來是祖國領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些妄圖分裂祖國領土的行徑都是不能得逞的,必將遭到失敗。然后分別以東北、西北、西南等其它地區設置的管理機構為例,重點解釋“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
三、挖掘教材資源,開展研究性學習
(一)加強對地圖的研究,建立歷史空間概念
在本課的設計中,教師充分利用了《元朝疆域圖(1330年)》,以該圖貫穿始終。如在設計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這一內容時,為了加深學生對“元朝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一話的理解,設計中把元朝和唐朝的疆域圖加以對比呈現,通過尋找其中的區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元朝疆域的遼闊。另外關于民族交融這一內容,通過地理區域和動向圖呈現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除了遼闊的疆域外,更多的民族也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這一概念。
此外,在講解“行省制度”時,教師也緊緊圍繞該圖展開教學。通過尋找元朝在全國各地設置的十個行省及元朝地圖與現行中國行政區劃分圖的區別,幫助學生在掌握具體史實的基礎上,更好地建立歷史空間概念。
最后,在講解“因地制宜”這一管理方式時,同樣也引用了該圖,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地圖,找出以上地區的管理與其他大部分地區管理的不同之處并分析原因,幫助學生理解元朝因地制宜管理邊疆地區的方式,使學生的歷史空間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
(二)引用相關史料,適時進行釋疑解惑
對某些歷史知識和歷史現象的理解,如缺少相關史料的補充和解釋,顯然是不足的。如在講“元朝的疆域”一目時,除了引入地圖外,還適時引用了明代宋濂在《元史》卷五十八《地理志》一中的一段描述。把兩者結合在一起,通過學生的觀察和理解,正確描述出元朝的疆域范圍,這比起簡單的讀、講印象更為深刻,也更便利于理解。
元朝的“行省制度”一目在理解時有一定的難度。要理清該制度,首先得理解元朝的中央機構。關于這一內容,教材有明確的文字表述,但對于初一的學生而言,單純的讀背顯然是行不通的。設計時,教師除了精心制作“元朝中央機構示意圖”,以框架體系的形式進行呈現,并通過學生自主閱讀、歸納概括、理解填圖的形式進行知識的自我建構,增強他們對教材體系的掌握和自主探究意識的培養外,適時補充一些史料更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例如關于中書省和行省之間的關系以及行省官員的權力的說明在教材中沒有非常直接的呈現。而這一內容的掌握對理解行省制度是有很大幫助的。所以,設計時教師及時引用了韋慶遠的《中國政治制度史》和《元史·百官志》中的一段話進行釋疑和解惑,幫助學生掌握行省制度的內涵,為突破難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最后,關于對西藏納入中國版圖及對臺灣地區管轄的過程的理解,也是通過一些史料的引用來加以說明的,但如能對以上這些史料的選擇上再多一些甄別和刪選,可能會起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部編版七年級下冊《元朝的統治》優質教案范文五
教學
目標
1.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和對臺灣、西藏的管轄。
2.認識到西藏和臺灣自古以來都是我們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一切分裂勢力的陰謀都不可能得逞,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并與任何企圖分裂祖國的行為做堅決的斗爭,樹立維護祖國領土完整與統一的意識。
教學
重點
元政府對西藏的有效管轄。
教學
難點
行省制度的內容和影響。
教
學
內
容
新
課
導
入
導入:蒙古統一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們發動了大規模的對外戰爭。
元朝的疆域十分遼闊,元朝統治者是如何對它進行治理的呢?元朝在行政制度方面又有什么新的建樹和發展?今天學習第11課,探究這一問題。
課
堂
探
究
板塊一 元朝的疆域和民族融合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自封建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
——《元史·地理志》
材料二 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
(1)材料一、二說明了元朝疆域的什么特點?
(2)小組討論:與漢唐時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3)元朝形成了哪一個新的民族?
答案:(1)元朝疆域空前遼闊,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
(2)元朝疆域超越漢朝和唐朝時期。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東北廣大地區,臺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的統治范圍之內。
(3)回族。
板塊二 行省制度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世祖即位……遂命劉秉忠、許衡酌古今之宜,定內外之官。其總政務者曰中書省,秉兵權者曰樞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臺。”
——《元史·百官志》
(1)結合材料一思考:元朝中央機構有哪些?各自分管什么事務?
材料二 元代行省分布圖
教
學
內
容
課
堂
探
究
(2)小組合作:請同學們觀察地圖,找一找中書省,相當于現在的哪些省區?十個行省又包括哪些地方?
材料三 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務,必須呈報中書省;軍政要務則需呈報樞密院。沒有中書省、樞密院轉發的詔旨,行省官員既不能更改賦稅,也不得調動軍隊。
材料四 行省制的設立……宗教事務管理機構設置等等大多為后代所承襲……
(3)小組討論:根據上述材料三、四談談元朝的行省制度的設立有何影響?
答案:(1)在中央,由中書省掌管全國行政事務;設樞密院負責全國的軍事事務;設御史臺負責監察事務。
(2)中書省包括山東、山西和河北地區,十個行省分別是嶺北、遼陽、河南、陜西、四川、甘肅、云南、江浙、江西、湖廣。
(3)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有效管轄,維護了國家統一;行省是我國省制的開端,對后世影響深遠。
板塊三 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元統治者根據各地區的情況,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地區設置相應的管理機構,加強中央對這些地區的統治。
(1)小組合作:回顧元朝以前大陸與臺灣交往的史實?;仡櫾郧皾h藏兩族交往的史實。
(2)結合下面材料,小組討論:元朝時是如何管理臺灣和西藏的?
材料一(澎湖)島分三十有六,巨細相間……地隸泉州晉江縣,至元間,立巡檢司,以周歲額辦鹽課中統錢鈔一錠二十五兩,別無科差。
——元《夷島志略》
材料二 元宣政院印
(3)通過上述問題的探究,你得到的結論是什么?
答案:(1)臺灣:三國時臺灣稱夷洲,230年,吳國大將衛溫等率船隊到達夷洲,這是大陸人民到達臺灣的第一次明確記錄;隋朝時,臺灣稱流求,大陸商人常到流求貿易。西藏:在唐朝稱吐蕃,唐太宗時,文成公主入藏,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增進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
(2)元朝時設澎湖巡檢司,管理澎湖和琉球(臺灣),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
元政府在西藏地區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轄,掌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朝廷還在當地設置地方機構,任命官員征收賦稅,屯駐軍隊,實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從此,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
(3)臺灣和西藏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結束語:統一全國,結束了分裂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元朝的統一,初步奠定了中國疆域的規模。設立行省制度和對邊疆地區進行有效管轄,對后世影響深遠,促進了民族融合。
板書
設計
當堂
達標
1.元朝時全國最高行政機構是(A)
A.中書省B.行省C.澎湖巡檢司D.宣政院
2.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的重要朝代,下列哪一項不屬于進步性的表現(D)
A.實現了國家的統一B.加強了民族融合
C.推行行省制度D.實行民族分化政策
3.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是( C)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4.元朝增設的專門負責對全國佛教事務和藏族管理,同時也負責管理西藏事務的機構是( C)
A.中書省B.行中書省C.宣政院D.澎湖巡檢司
5.元朝開始實行的行省制度,人為地造成犬牙交錯和以北制南的局面,從而使行省官失去了割據稱雄的地理條件,這一舉措( A)
A.有力地加強中央集權B.促進了邊疆經濟發展
C.改變了南北經濟格局D.抑制了民族融合趨勢
史料
積累
中書省統山東西、河北之地,謂之腹里,為路二十九,州八,屬府三,屬州九十一,屬縣三百四十六。各路立站,總計一百九十八處。
——《元史·地理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建立,元朝對
西藏、臺灣等邊疆地區的管轄等基本史實。通過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國
歷史上的貢獻,培養學生綜合歸納歷史知識的能力。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元朝統一全國,疆域幅員遼闊;行省制度對內地和邊疆實行有效的管
轄,促進了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民族的融合;行省制度對明、清
后來的政治制度有深遠的影響。認識元朝在中國古代史上的歷史地位。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行省制度”、元朝對西藏和琉球(今臺灣)的管轄是本課
的重點。
教學難點“行省制度”。
【教法學法】應用多媒體課件,運用啟發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二、導入新課
(提問)中國封建社會有幾次結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統一局面?生回
答:秦朝的統一、西晉的短暫統一、隋的統一、元朝的統一。師歸納:不錯,
總共4次,這些史實闡明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的道理,同時也說明了在我
國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統一一直是主旋律。提出問題:元朝在統一全國
后,是怎樣治理國家的呢?以此導人新課。
三、講授新課
(一)元朝的疆域
1.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
一王朝。
2.元朝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超越漢朝
和唐朝。
3.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東北廣大地區,臺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
朝的統治范圍之內。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
提問P52“問題思考”元朝的疆域與漢朝唐朝比有哪些拓展?
元朝的疆域空前廣闊,承襲了大蒙古國主要的領土,名義上應包括
大汗之國”和西北各“宗藩之國”——伊利汗國、察合臺汗國、欽察汗國
和窩闊臺汗國的統治區。經過多次擴展后,于1311年元武宗時期達到最
大,西到吐魯番,西南包括西藏、云南及緬甸北部,北至都播南部與北海、
鄂畢河東部,東到日本海,史書稱“東盡遼左,西極流沙,北逾陰山,南越
海表,漢唐極盛之時不及也”。
(二)行省制度
1.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漢族知識分子的幫助下,參照中原歷代王朝
的統治方式,逐步確立了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在中央,由中書省掌
管全國的行政事務,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項政務;設樞密
院負責全國的軍事事務,調度全國的軍隊;設御史臺負責監察事務。
元朝按照中原王朝的統治方式來改革制度,目的是為了加強對中原
地區的統治。
2.元朝把山東、山西和河北稱作“腹里”,直屬于中央的中書省;其他
地區,除了吐蕃、畏兀兒地區之外,設置了嶺北、遼陽等10個行省。在行
省之下,繼承前代的制度,設置路、府、州、縣。這一行政區劃與管理制度,
被稱為“行省制度”,在歷史上影響深遠。
大屏幕顯示《元朝疆域圖》,提出如下幾個問題:
(1)行省制度主要特點是什么?
行省制度是元朝實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京師設中書省作為全國最髙
行政機構,地方設行中書省作為地方行政機構。特點在于行省長官由中
央直接委派官員擔任,目的是有效管轄空前遼闊的疆域,成為明清以后地
方行政區劃的典范。行省制是古代郡縣制的發展,是鞏固統一多民族國
家的成功嘗試,同時又是加強中央集權的新舉措。
(2)元政府為什么要建立行省制度?有什么影響?(學生閱讀教材
后回答)
行省制的確立,從政治上鞏固了國家統一,使中央集權在行政體制方
面得到保證。這是中國行政制度的一大變革,對后世的政治制度尤其是
地方行政區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此,地方政治制度進入劃省而治的
階段。
(3)中書省位于何處?相當于現在的哪些省區?(中書省位置,學生
指出包括今河北、山西、山東、內蒙古等)
(三)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1.為了對遼闊的疆域進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統治者根據各地區的
情況,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東北、西北、東南、西南等地區設置相應的
管理機構,加強中央對這些地區的統治。
2.在東南地區,元朝在澎湖島設置了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
球,這是歷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
提問:元朝是如何管理臺灣的?回顧歷史上臺灣與大陸的關系?
學生回答:元政府設澎湖巡檢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師生共同總結:元朝時的琉球即今天的臺灣,三國時稱夷洲,當時臺
灣高山族就與東南沿海漢族有著密切往來,公元240年,吳國大將衛溫率
船隊到達夷洲,這是大陸人民大規模到達臺灣的第一次明確記錄。隋朝
時,臺灣稱琉球,大陸商人常到琉球貿易,移居臺灣的人日益增多,大陸和
臺灣的聯系進一步加強了。
教師歸納:統一是歷史的主流,臺灣和西藏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神
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任何妄圖分割祖國領土的行為都是逆人心而
動的,都終將被歷史的車輪輾得粉碎。
3.元朝建立后,對西藏地區行使行政管理權,將這一地區劃為一個單
獨的行政區,由宣政院直接統轄,掌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朝廷還在當
地設置地方機構,征收賦稅,屯駐軍隊,實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從此,西
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
提問:元政府對西藏采取了怎樣的管理方法?漢、藏兩族的關系如
何?
師生共同回顧漢藏兩族的關系:唐朝時,藏族的前身吐蕃人的部落日
益壯大起來,過著農耕和游牧的生活,他們勇敢善戰,統一西藏各部,建立
起強大的吐蕃王朝。(放錄像《文成公主》片斷,了解唐朝時漢、藏兩家的
親密關系)文成公主人藏,表明漢藏兩家已合同為一家,這一歷史的見
證,迄今仍保留在拉薩市的布達拉宮和大昭寺里。到元朝時,西藏正式歸
屬于中央。
四、課堂小結
元朝對我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發展作出了哪些貢獻:①元朝的統一,
結束了北宋以來幾個政權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遼
闊。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對后世影響深遠。在中央設中書省,作為全
國最高行政機構,并管理大都地區;其他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
“省”。③元政府設有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④元朝在西藏委派
官吏,駐扎軍隊,西藏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⑤元朝的統一,促進了民
族的大融合。
【課后作業】
完成對應課時練習。
附:板書設計
【學習目標】
1.知道元朝的疆域遼闊和行省制度的建立等基本史實。
2.掌握元朝對新疆、臺灣、西藏等地區的管轄措施,正確理解邊疆鞏固的作用。
【重點難點】
重點:元政府對西藏的有效管轄。
難點:行省制度的內容和影響。
【自主學習】
一、元朝的疆域
1. 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統一王朝。今天的 、西藏、云南、東北廣大地區,都在元朝的統治范圍之內。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
二、行省制度
2.元朝建立后,_______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在中央, 掌管全國的行政事務,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項政務。設 負責全國的軍事事務;設 負責監察事務。
3.元朝把 、山西和河北稱作“腹里”,直屬于中書?。黄渌貐^,除吐蕃、畏兀兒地區外,設置了嶺北、遼陽等 個行省。這一行政區劃與管理的制度,被稱為“ ”,在歷史上影響深遠。
三、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4.為了對遼闊疆域進行有效治理。在東南地區,設置 ,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這是歷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 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
5.元朝建立后,將西藏劃為單獨的行政區,由 直接管轄,掌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還設置地方機構,征收賦稅,屯駐軍隊,實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
【合作探究】
1.元朝行省制度對后世的深遠影響有哪些?
2.元朝對西藏地區的有效管理,在中國國家的發展和民族關系發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義?
【當堂達標】
1.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是( )
A.秦朝 B.隋朝 C.西夏 D.元朝
2.下列關于元朝疆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疆域超越漢朝和唐朝 B.臺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范圍內
C.南逾陰山,北越海表 D.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
3.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 ( )
A.堯舜時禪讓制 B.西周的分封制 C.秦朝的郡縣制 D.元朝的行省制
4.對西藏加強管轄,并使之成為正式行政區的是( )
A.漢朝政府 B.唐朝政府 C.宋朝政府 D.元朝政府
5.元朝時直屬于中央中書省的有 ( )
①山東 ②山西 ③河北 ④河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元朝設置澎湖巡檢司,管理( )
A.澎湖和臺灣 B.澎湖和琉球 C.琉球和廣州 D.澎湖和泉州
7.材料:元朝統一全國后的疆域“北逾陰山,西及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即北到西伯利亞,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x疆,東北到鄂霍次克海。其疆域之廣,居中國各朝之冠。
請回答:
(1)以上材料記載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這一制度有何作用?該制度對后世有什么影響?
(2)與前代比較,元中央政府與西藏、臺灣的關系發生了什么變化?
參考答案
【自主學習】略。
【合作探究】
1.元朝的行省制度對后世影響延續至今,是元朝一大貢獻,尤其在云南、嶺北、遼陽設行省,促進了祖國邊疆的開發。元政府設澎湖巡檢司管轄今澎湖、臺灣地區,又設宣政院管理吐蕃事務,把臺灣、澎湖、西藏都置于中央的管轄之下,拓展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基業。
2.使西藏正式成為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當堂達標】
1.D 2.C 3. D 4.D 5.A 6.B
7.(1)行省制度。行省制度有利于對全國的管轄。以后各朝基本沿續下來,我國的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元代。
(2)西藏、臺灣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
第11課 元朝的統治 教案
教學
目標
1.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和對臺灣、西藏的管轄。
2.認識到西藏和臺灣自古以來都是我們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一切分裂勢力的陰謀都不可能得逞,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并與任何企圖分裂祖國的行為做堅決的斗爭,樹立維護祖國領土完整與統一的意識。
教學
重點
元政府對西藏的有效管轄。
教學
難點
行省制度的內容和影響。
教
學
內
容
新
課
導
入
導入:蒙古統一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們發動了大規模的對外戰爭。
元朝的疆域十分遼闊,元朝統治者是如何對它進行治理的呢?元朝在行政制度方面又有什么新的建樹和發展?今天學習第11課,探究這一問題。
課
堂
探
究
板塊一 元朝的疆域和民族融合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自封建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
——《元史·地理志》
材料二 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
(1)材料一、二說明了元朝疆域的什么特點?
(2)小組討論:與漢唐時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3)元朝形成了哪一個新的民族?
答案:(1)元朝疆域空前遼闊,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
(2)元朝疆域超越漢朝和唐朝時期。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東北廣大地區,臺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的統治范圍之內。
(3)回族。
板塊二 行省制度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世祖即位……遂命劉秉忠、許衡酌古今之宜,定內外之官。其總政務者曰中書省,秉兵權者曰樞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臺。”
——《元史·百官志》
(1)結合材料一思考:元朝中央機構有哪些?各自分管什么事務?
材料二 元代行省分布圖
教
學
內
容
課
堂
探
究
(2)小組合作:請同學們觀察地圖,找一找中書省,相當于現在的哪些省區?十個行省又包括哪些地方?
材料三 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務,必須呈報中書省;軍政要務則需呈報樞密院。沒有中書省、樞密院轉發的詔旨,行省官員既不能更改賦稅,也不得調動軍隊。
材料四 行省制的設立……宗教事務管理機構設置等等大多為后代所承襲……
(3)小組討論:根據上述材料三、四談談元朝的行省制度的設立有何影響?
答案:(1)在中央,由中書省掌管全國行政事務;設樞密院負責全國的軍事事務;設御史臺負責監察事務。
(2)中書省包括山東、山西和河北地區,十個行省分別是嶺北、遼陽、河南、陜西、四川、甘肅、云南、江浙、江西、湖廣。
(3)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有效管轄,維護了國家統一;行省是我國省制的開端,對后世影響深遠。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