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08
這是高中語文變形記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激趣導入(落實目標1)
1.變形記(板書),看到這個題目,你們首先會想到什么?
(學生發揮想象來說)。
2.我腦海里首先出現了卡夫卡《變形記》這本書。哪位同學看過給大家簡單講一講。
(推銷員格里高爾某天早上醒來后變成了甲蟲,全家人都將格里高爾視為累贅。在無聲無息中死去。)
3.雖然這個故事結局悲涼,但卡夫卡以自己獨特的藝術筆調,用象征、細節描寫(語言、外貌等)等手法進行藝術再造。如果你有這樣一個機會,把自己變成另外一種事物,有一段 “傳奇經歷”。然后把這份“傳奇經歷”寫下來,也是挺有意義的一件事,讓我們一起走進想象的國王,書寫自己精彩的傳奇故事吧!
二、思路點撥,明確變形后的變化
1.學生閱讀材料,發現變形后吸引你的地方
a.如果你變成一只螞蟻,可以在筆桿上散步,可以在書桌上探險。可能會結交幾位螞蟻朋友,可能會跟著那只小昆蟲去探索一個全新的世界。
b.如果你變成一盞路燈,你將無法移動,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從你面前走過,你會看到很多發生在路上的故事。
(預設:.變形后具有新身份的特點,如:路燈不能移動,區看到了很多發生在路上的故事
.變形后可以擁有很多生活中向往但難以實現的經歷
.變形后世界隨之發生變化。)
2.引導學生對材料中的省略號進行想象補白,師生評議,挑選出有意思的境界,梳理出寫作思路。(遞進式、并列式)
3. 那就讓我們展開想象,四人小組討論:你想變成什么?為什么想變成它?(完成學習單)
全班交流
三、分析題意,明確寫作要點(落實目標2)
1.默讀習作內容,總結出習作要求,完成后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自己圈畫總結,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
(習作要求梳理:a.想象作文,主人公是“我”。 寫自己“變形”的經歷,要有真情深感。B.可以從所給的題目中選擇一個,也可以自己另擬一個。C.想象要新奇有趣,并且要將重點部分寫詳細。D.修改習作。)
三、范文引路,學習怎樣把重點部分寫詳細
1..明確了寫作內容,下一步就要開始寫了。如何才能把故事編得吸引人呢?讓我們從例文中受受啟發吧!(落實目標3)
我是一條幸福的蚯蚓
嗨,你好!我是蚯蚓爬爬,我的家在南山腳下,今年
我一歲了,別看我年齡小,在蚯蚓王國中,我已經是一條 最后一句話設置懸念。
成年蚯蚓了。昨天,我去山坡上看望奶奶,發生了很多
驚險的事情。怎么回事呢?讓我來告訴你吧。
昨天早上,太陽爬上東山頂的時候,我就帶著新鮮
的蘋果皮出發了。我先要穿過一塊草地,這片草地非常
茂盛。在我看來,它就像一座大森林一樣。我往前爬著,
這時,天空漸漸暗下來,烏云像一片黑色的幕布被人從
東邊向西邊拉過去,一陣陣大風—不對,應該是颶風, 第一次奇遇,遇颶風暴雨,被
猛地吹來。大雨傾盆,我被“洪水”沖出很遠,不過值得 小烏龜所救
慶幸的是,我被沖出去的方向正是我要前進的方向。這
時,前面出現了一條水溝,我被卷了進去,不好!我嗆了
口水,急得大喊:“救命!”驚慌之中,我從水中暈頭暈腦地
露了出來,剛好出現在一座“小島”上。還沒醒過神兒
來,“你好啊,爬爬,大雨天的,你出來干什么?”一個聲音
傳過來。啊,原來我湊巧趴在小烏龜高高的背上。“高
高,謝謝你救了我,”我說,“我要去奶奶家。”
高高將我送上岸。天剛好也變晴了,我便繼續往前
爬去。爬著爬著,我看到前面的小山坡上發生了塌方,
路被泥土蓋住了,我迷失了方向,怎么辦呢?我正愁得 第二次奇遇找不到路,得到
滿頭大汗,蝴蝶梅梅扇動著漂亮的花翅膀飛來了。她邊 蝴蝶梅梅的幫助。
用花翅膀給我扇涼風邊問道:“爬爬,你怎么啦?為什么
急成這樣?”我把自己要去奶奶家但是找不到路的事
告訴了她。梅梅說:“我在空中飛,你跟著我,我給你指
路。”就這樣,我跟著梅梅往前爬著。
這時,一處懸崖擋住了我的去路,我試著往上爬,但
是剛爬到一半的位置,我就掉了下去。“爬爬,別著急,
我去叫小白兔來幫你。”梅梅對我說。沒過多久,小白兔 第三次奇遇,爬不上懸崖,得到
跳跳來了,他讓我爬到他的腿上盤住,然后他飛快地跑 小白兔的幫助。
到了山坡上,我耳邊的風呼呼的,就像坐飛機一樣來到
了山坡上。從山坡上望下去,就看到奶奶的家啦。
這一天,真是有驚無險呀!我是一條多么幸福的小 結尾點明“幸福”
蚯蚓呀,因為我身邊有這么多好朋友愿意幫助我。
2.學生默讀例文,總結方法。(完成學習單)
全班交流
(交流總結:開頭設置懸念,吸引讀者;情節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結尾點明主題,中心明確。運用細節描寫,將重點部分寫詳細。注意語言要符合這個事物的特點和特定的情節。)
3.對照我們習得的方法,請大家完成自己習作的認知路線圖/習作提綱。
(提示:如談談自己習作的敘事線索,采用什么樣的方式貫穿全文、銜接過渡,怎樣開頭、結尾等,從而讓其他同學得到啟示借鑒。)
四、自主成文
學生書寫習作草稿,教師巡回提示、指導。
第二課時
一、完成習作,自我評價。
1.出示自評標準,自評等級。
(1)自評(一顆星) 語句通順,能把故事寫清楚,寫明白,敢于大膽想象。
(2)自評(兩顆星) 語句通順、生動;能把故事寫清楚,寫明白,還有自己獨特的想法;重點內容寫詳細。
2.師補充要求:同學們,自由大聲地朗讀自己的習作吧,并把自評的結果寫在題目的左邊。 3.剛才有哪些同學得到了兩顆星?誰愿意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習作?還要接受同學們的評價呢!
二、交換習作,相互評改、賞析(落實目標4)
1.四人一組,相互交換習作、評改。
教師提出小組合作要求:
(1)想象是否具體生動,合情合理。
(2)圈出錯別字,標出不通順不恰當的詞句。
(3) 勾畫出好詞好句,評出組內有特色的文章或段落。
2.小組按要求評改賞析習作,教師巡視。
如果你們小組有什么拿不準的地方,老師可以幫幫你們。
3.四人小組匯報評改情況:請2—3小組到前面來。(師相機引導學生評價并修改。)
三、及時鼓勵,完善習作
1.學生修改完善自己的習作:聽了小組成員的意見和剛才同學間的匯報,想不想再修改一下自己的習作?好,那就讓我們現在行動,在原文上改吧。
2.自主習作交流會:修改之后,可以去給你的好朋友或現場的老師讀讀你修改過后的習作,講講你變成另外的東西以后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聽聽他們有什么感受和好的建議吧! 小結語:今天,我們用手中的這支筆,給想象插上了翅膀了,開心嗎?好,這節課就上到這兒。回家將自己的作文讀給家長聽,還可根據他們的建議修改。
第三課時
回顧習作內容及要求
總體要求:展開想象,寫自己“變形”的經歷
具體要求:1.第一人稱敘述,有真情實感2.想象新奇有趣,情節吸引人3.運用各種描寫,重點部分詳細4.根據他人建議修改習作
朗讀優秀習作
學生欣賞并交流
(文章好在哪里?那些地方使你印象深刻?)
2.找出習作的精彩之處,說說作者是怎樣描寫具體的,表達真情實感的?
3.再讀文章,哪里不夠好,提出修改建議。
三、小結:
本次習作,是想象作文。大家展開合理想象,將自己的變形經歷有趣地寫了出來,并進一步學習了想象作文的寫作方法,文中大家運用各種修辭及描寫手法將文章寫具體寫生動。但文章也有不足之處,希望大家根據同學和老師的建議再次修改文章,精益求精。
板書:
變形記
主人公 “我”
出乎意料
對話推進
[教學目的]
1.體會作品中揭示的資本主義社會的人際關系。
2.欣賞作品中極度夸張以及怪誕離奇的表現手法。
[教學設想]
1.以《促織》與《變形記》互為參照,作比較解讀。
2.針對本文篇幅長的特點,布置預習作業如下:
①閱讀課文,能敘述大致故事情節,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分析主人公格里高爾變甲蟲后的心理變化,并對比家人的心理變化。
③分析荒誕的情節表現社會生活的本質。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體會作品中揭示的資本主義社會的人際關系,討論課文主旨。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在蒲松齡著名的短篇小說《促織》里面,成名的兒子化身為一只小小的促織,為父母帶來了榮華富貴。但是不是變化以后都能實現美好的愿望。外國有個人一覺醒來變為了一只甲蟲,他給家人和朋友帶了什么呢?下面我們來學習奧地利著名的小說家卡夫卡的《變形記》。板書標題。
二、預讀課文
1、作者弗蘭茨·卡夫卡(1883~1924),奧地利著名的小說家,西方現代派文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見課文下面注解)補充:卡夫卡的主要文學成就就是小說,分三種情況:一是生前發表的作品,有短篇小說44篇,其中著名的有《判決》、《變形記》、《鄉村醫生》等;二是生前沒有發表的和沒有完稿的短篇小說約34篇,其中以《地洞》、《鄉村教師》、《中國長城的建造》等篇為最佳;三是生前未完稿的三部長篇小說《美國》、《審判》和城堡》。
2、關于現代派文學和表現主義
現代派文學是象征主義、表現主義、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意識流文學、存在主義、荒誕派戲劇、新小說派、黑色幽默等各種資產階級文學流派的總稱。它發端于十九世紀末,確立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可參看本單元后的“知識短文”)。它的文藝思想可概括為:重視主觀表現,輕視客觀反映;重視藝術想象,輕視客觀摹仿;重視形式,輕視內容等。其特征是反傳統、荒誕、意識流和象征。
表現主義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盛行于西方的一個重要文學流派。卡夫卡的《變形記》、捷克作家恰佩克的劇本《萬能機器人》、瑞典的斯特林堡的劇本《到大馬士革去》等,以其深邃的哲理、新穎的形式,表現了西方現代人的異化和人失去自我的嚴重危機,而為世界讀者所矚目。
三、重點解析
1.《變形記》的情節是荒誕不經的,又是平淡而無懸念的,但整篇小說卻是生動感人的,這是卡夫卡小說創作的特點。試整理《變形記》的行文線索,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情節提綱,再品味卡夫卡小說創作的這一特點。
明確:小說分三層展開故事情節。第一層,寫格里高爾初變甲蟲,引起驚駭,遭遇驅趕。第二層,寫格里高爾蟲性人心,忍受痛苦,眷戀家人。第三層,寫格里高爾為家人所不容,深感絕望,斷食而死。小說的情節形式是荒誕的,情節內容是平淡的。小說雖然沒有設置懸念與矛盾沖突,卻精心安排了一系列的最細小的生活細節,甚至包括吃飯、睡覺、看風景、休息、爬行等,以類似自然主義的表現手法使之具體而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來調動讀者的感性認識,吸引讀者的閱讀注意力,從而構成了其獨特的藝術風格。
2.小說中格里高爾變形后,家人對他的態度,除了父親是前后一致外,母親、妹妹都經歷了一個轉變過程,你是怎么看待他們的態度轉變的?
明確:母親的態度由牽掛到冷漠,妹妹的態度由關愛到厭棄。她們態度的變化是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真實寫照,說明在現代社會,在生活、工作的巨大壓力下,親情已不再是維系親人關系的主要基礎,所以在格里高爾成為家庭生活的負擔后,親情必然會被利害關系擠壓得粉碎。
3.【小結】這篇小說的主題是什么?(討論,不強求一致)
①作者通過格里高爾自始至終關心家庭、懷念親人與親人無動于衷最終拋棄了他的人情反差的描寫,揭示了當時社會生活對人的異化,致使親情淡薄,人性扭曲。
②表現人對自己命運的無能為力,人失去自我就處于絕境。
③格里高爾變成甲蟲,無利于人,自行死亡;一家人重新工作,走向新生活;存在就是合理,生活規律是無情的。
四、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一、二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欣賞作品中極度夸張以及怪誕離奇的表現手法。
2.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教學重點]
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學習人物描寫手法。
[教學設想]
以《促織》與《變形記》互為參照,作比較解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由課后練習檢查導入。
二、預讀課文
從前面的問題探究中,我們知道了卡夫卡通過虛構格里高爾由人變成甲蟲的荒誕故事,深刻揭示了現代人的生存
困境問題,請問《變形記》用的是一種什么表現手法?這一表現手法的好處是什么?
明確:《變形記》用的是寓真實于荒誕的隱喻手法。與傳統的現實主義寫實手法相比,其好處在于,它使讀者在看到格里高爾由人變成甲蟲的故事后,產生一種驚異心理,會受到深深的震撼,迫使自己深入思考,從而更加深刻地、強烈地感受到現代人的生存困境。
三、重點解析
1.格里高爾變甲蟲后的心理變化大致是怎樣的?
提示:
①格里高爾突然發現自己變成大甲蟲。
他驚慌、憂郁。他回憶過去的生活,怨恨自己的“累人的差使”,為還清父債而苦干、他清醒地想到起床,趕車上班去。父親發現他變成大甲蟲,露出一副惡狠狠的樣子,趕他回臥室。他謙恭地懇求,盡快回屋,免得父親生氣。他忍辱負重,還不忘順從父親。
②為家庭經濟狀況焦慮,自我責備。
格里高爾失業在家,過著甲蟲生活,只能爬來爬去、但是,他為家庭經濟狀況焦慮還想著給妹妹實現“美夢”。他想著,父親老了,母親生病,妹妹還只有17歲。他一聽到家人出去做工掙錢,就“羞赧和傷心得渾身燥熱”。他“受到了自責和憂愁的壓抑”,“最后在絕望中,他覺得整個房間已經開始繞著他旋轉起來,便掉下來摔在那張大桌子的中央”。
③受重傷后,被親人厭棄而絕望,心態走向平和。
一只蘋果砸在背上,身受重傷,格里高爾終于被妹妹厭棄。妹妹一再說“我們必須設法擺脫它”。格里高爾“懷著深情和愛意回憶他的一家人。他認為自己必須離開這里,他的這個意見也許比他妹妹的意見還堅決呢”。格甲高爾異常冷靜,他在絕望而又平和的心境中死去。面對變形,面對親人厭棄面對死亡,格里高爾驚慌、痛苦、絕望,最終平靜地死去。從這一點看,他還是一個清醒、堅強的格里高爾的人格形象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掙錢養家,顯示他忠厚、善良而富有責任感的個性。一是爭取自由,還清父債而追求時來運轉,自由獨立,最終在無條與平和中追求另外一種超脫—一死亡。
2.這篇小說的心理描寫所刻畫的格里高爾的心理經歷,有何表現意義?
格里高爾同家人應該互相熱愛,互相幫助。可是,親人們認為格里高爾不能再養家,把他看做累贅最終拋棄了他。格里高爾死去,親人們也不悲痛,反而去郊游。在資本主義社會,在機器生產和生存競爭的高壓下,人被異化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不了現實世界。現實世界容納不了人格里高爾變成甲蟲,這也是一種象征,象征人的異化,人性異化,人際關系異化。
3.以《促織》與《變形記》互為參照,作比較解讀。
《促織》是現實主義的作品,但蒲松齡在無意間已隱約觸及到了“人被異化”的問題,成名之子作為人的時候沒有價值,魂化為蟋蟀卻有了價值,讓這個山窮水盡的倒霉人家否極泰來。蟋蟀原是玩物,而作品中人卻成了可憐蟲,任由蟋蟀來主宰自己的命運。這種人與物間的不正常關系不也符合馬克思所作的“異化”解釋嗎?而卡夫卡作為現代主義中表現主義的代表,是有意識地以變形手法,集中深刻地揭示了現代社會中普遍的人成為非人,人被異化的現象。
兩部作品雖相隔兩百多年,卻遙相呼應,都揭示了在不合理的社會中“人的異化”的悲劇。
四、布置作業
1.以《守財奴》與《變形記》互為參照,作比較解讀。
*2.隨著對外開放和社會發展,我們國家也進入了現代社會、商品經濟社會,我們的生活中、社會中有沒有“變形”現象?請你聯系現實談談對主題的理解。
提示:①學生變成了分數的奴隸,唯分是求,因分變形。② 商人不擇手段追求利潤,拋棄親情、愛情、友情。(商人重利輕離別)③ 人們看領導臉色行事,唯唯諾諾,謹小慎微。④“久病床前無孝子”的傳統觀念,現代社會“孝”更趨淡薄。
教學目的《變形記》的教案
1、認識小說所揭示的西方現代社會“現代人的困惑”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人的生存問題。
2、了解并領會小說寓真實于荒誕的隱喻表現手法。
教學設想
1、認識小說所揭示的西方現代社會“現代人的困惑”問題,是重點和難點。
2、要領會寓真實于荒誕的隱喻表現手法,學習細節描寫的真實細致。
3、內容理解加討論問題方式,為較合適的教學方法。
教學時數: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曹雪芹在自題《紅樓夢》的絕句中寫道:“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2、卓別林《摩登時代》中所演的在機器大生產中加式流水線上,變異為機器的工人形象。
3、從卡夫卡在《城堡》中借K之口說的要“殘酷地鎮壓不利于完成任務的一切”說起,簡介卡夫卡的生平和創作情況:1883年至1924年,命短;痛苦的情感生活――三次訂婚,又三次主動解除婚約,沒有自己的家庭;銀行小職員,對工作感到十分痛苦,但又不得不去;勤奮地寫作,幾乎隔絕社會上的交往;為藝術而獻身;影響巨大,成就卓著,是現代派表現主義大師;三部長篇。
二、默讀全文,完成如下表格
情節
心情或態度
一、初變甲蟲,家人的反應
二、清理房間,格被驅打
三、將被丟棄,絕食死去
格里高爾
惶恐、回憶
忍受痛苦
絕望
秘書主任
驚駭、逃走
父親
惱怒、驅趕
打擊
厭棄
母親
驚駭
躲避`昏厥
冷漠
妹妹
關心
生氣
厭棄
第二課時
討論以下問題:
1、為什么整個情節很荒誕,但讀起來卻能讓人理解?
(細節很真實,尤其是格的心理活動,讓人覺得他雖是蟲形,實是“人心”,而且對甲蟲的習性和對格變形后的心理把握得準確,讓人可信。要求學生結合課文來回答這個問題。而且還要指導學生:荒誕不是亂講,而這是部分同學寫作文時容易犯的一個毛病――不講邏輯,不注重細節。)
2、格里高爾為什么會變為甲蟲?
(這是文章的思想意義所在,是討論問題中的重點,要注意延伸和拓展。
根本原因是人性的.喪失,人失去了自己本來應有的東西,就異化為非人了,而人之所以會喪失人性是由于:工作壓力,人際關系的冷漠,人對自身的命運感到無法把握)
3、如何評價家人對格的態度。
(這是一個難題,也是卡夫卡對人類出的一份難以回答的試卷,它充分顯示出卡夫卡的冷靜和深刻,還有勇氣)
教后:
學生的討論較為激烈,第一個問題屬于理解層面,結合學生寫作中不講邏輯的毛病自己作了一定的闡述。
第二個問題的討論最為熱鬧,具體如下:
工作壓力/生活緊張,頻率快,――甲蟲則是行動緩慢的/作者刻意安排的,想用來檢測一下人間的真情/利益驅動下,人的本性喪失了/甲蟲是自由的,是格的一種理想/甲蟲之有“甲”,是格下意識的防范心理起的作用,也是現代人和人之間的一種心理壁壘/大身軀,小足,顯示出格不堪生活重負的特征
歸納起來說,學生們主要從兩方面來說明:為什么會變,為什么變成甲蟲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動物。相當深刻。
對第三個問題,學生基本上分為兩種觀點:對家人責備;認為可以理解,應該如此。――反映出了現代學生獨立思考的可貴品質;但部分同學的觀點很“現實”,顯得有點和“傳統美德”有出入。
目標
1.培養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從而發展學生在想象中激發自己的創新思維。
2.能夠語言較通順、內容較具體地進行習作。通過想象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
重點
? 想象自己變成其他東西以后會看到些什么,確定選擇哪些比較有意義的事情來寫。
教學
難點
把想寫的事情寫具體。
第一課時
教學
目標
1.以《草蟲的村落》為例,明確寫作目標。
2.學生交流合作,確定題目寫作文。
教具
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新課
教學
(?? )分鐘
一、回顧課文,激發想象
1.談話:《草蟲的村落》一文作者的目光隨著爬行的小蟲,去草蟲的村落作了一次奇異的游歷,表達了作者對昆蟲的喜愛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2.學生交流:課文為我們描繪出了什么樣的昆蟲世界?
(草莖組成了粗大的森林,小蟲成了游俠,隨著草蟲與同伴的一路招呼,“我”來到了草蟲的村落。在草蟲的村落里,“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蟲村民;看到了“街道”“小巷”;看到了像南國少女般的花色斑斕的小圓蟲;看到了像龐然大物似的來訪者──蜥蜴;看到了甲蟲音樂家的演奏會;看到了“村民們”行色匆匆的生活XXXXXXXXXX)
二、重溫課文,學習表達
1.《草蟲的村落》在表達上有什么特色呢?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后推薦一名同學匯報。
2.學生匯報,教師隨機點撥指導:【出示課件2】
作者充分發揮豐富的想象,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將一個草蟲世界生動地展現在大家面前。
(1)豐富的想象。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叢中爬行的小蟲,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俠”;看到花色斑斕的小圓蟲,把它們想象成“南國的少女”;看到振動翅膀的甲蟲,把它們想象成“音樂家”;看到推著食物行走的甲蟲,把它們想象成從遠方歸來的“勞動者”XXXXXXXXXX豐富的想象,賦予小甲蟲以勇敢、勤勞和智慧的特質,從而使一只只美麗的小甲蟲深深地印在讀者的心中。
(2)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村落,原本是人聚居的地方,而課文某某,作者賦予草蟲人的生活形態。草蟲的村落,其實無非就是草蟲居住的洞穴,但在作者的眼里,它和人類的生活天地沒有兩樣。那里有街道,有小巷,還有形形色色的人們,它們不僅有著豐富的情感世界,更有著高雅的藝術追求,它們不但會享受生活,還會創造生活。)
三、先想后說,練習口語
1.【出示課件3】同學們想一想,我們也想像《草蟲的村落》的作者一樣,去用另一種眼光去看周圍的事物?你想把自己變成什么呢?為什么?
(指導學生可以大膽想象,既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大的東西,也可以想象成小的東西。學生可以相互說一說,自己想變成什么,為什么。)
2.【出示課件4】說一說變成以后,你會在哪里?你會怎樣生活?你觀察到了哪些有意義的事物?它們怎樣生活?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
四、自定題目,獨立作文
1.可以從課本上的題目中自己選擇一個,也可以自擬題目。
2.學生作文。
?
回顧課文內容,讓學生再一次感受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回憶起作者的寫作方法。激發學生創作興趣,引入新課。
讓學生討論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了解課文之所以如此生動,是因為作者不但運用了豐富的想象,而且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學生應該由此受到啟發,把這些方法自覺運用到文章中去。
問學生意愿想變成什么,激發學生想象力,把學生帶入情境。為寫好作文打基礎。
第二課時?
教學
目標
1.交流習作,請同學提意見。
2.根據同學的意見,修改作文,完成作品。?
教具
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新課
教學
(?? )分鐘
一、完成習作,自我評價。
1.出示自評標準,自評等級。
【出示課件5】
(1)自評(一顆星)
語句通順,能把故事寫清楚,寫明白,敢于大膽想象。
(2)自評(兩顆星)
語句通順、生動;能把故事寫清楚,寫明白,還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想象豐富。
2.師補充要求:同學們,自由大聲地朗讀自己的習作吧,并把自評的結果寫在題目的左邊。
3.剛才有哪些同學得到了兩顆星?誰愿意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習作?還要接受同學們的評價呢!
二、交換習作,相互評改
1.四人一組,自由組合,相互交換習作、評改。
2.教師提出修改的要求:
【出示課件6】
(1)敘述是否具體生動,合情合理。
(2)圈出錯別字,勾畫出好詞好句。
(3)參照自評成績,綜合小組成員意見,給出建議成績。并將評價成績寫在題目的右邊。評出組內有特色的文章或段落。
3.小組按要求評改習作。如果你們小組有什么拿不準的地方,老師可以幫幫你們。剛才每個小組都拿到了這張“今日之星”的獎項單。其中,希望星獎給本組習作最好的同學,沖刺星獎給本組習作進步最大的同學,神筆星獎給書寫最棒的同學,聰明星獎給講評時聽得最認真的同學。
4.四人小組互評互議,教師巡視,并參加一個四人小組的評改。
5.教師組織反饋四人學習小組的評改情況:剛才有哪些同學得到了聰明星?看來你們是最會聽的孩子。那神筆星呢?一定是書寫最棒的同學。我們的沖刺星呢?你們的進步最大,要再接再厲哦!還有希望星呢,未來的小作家。
6.四人小組匯報評改情況:請2—3小組到前面來。(師相機引導學生評價并修改。)
三、及時鼓勵,完善習作
1.學生修改完善自己的習作:聽了小組成員的意見和剛才同學間的匯報,想不想再修改一下自己的習作?好,那就讓我們現在行動,在原文上改吧。
2.自主習作交流會:修改之后,可以去給你的好朋友或現場的老師讀讀你修改過后的習作,講講你變成另外的東西以后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聽聽他們有什么感受和好的建議吧!
小結語:今天,我們用手中的這支筆,給想象插上了翅膀了,開心嗎?好,這節課就上到這兒。回家將自己的作文讀給家長聽,還可根據他們的建議修改。
學生自我評價是按照標準自我評定的過程,是學生自我認識,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過程。
學生按照修改要求相互修改作文,既可以為同學提出修改建議,幫助同學提高作文水平,又可以使自己學到同學的長處,提高自己的水平。
“今日之星”欄目的設計可以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提高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根據其他同學的意見修改作文,可以取長補短,長期堅持,能促使自己的作文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