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05
這是牛郎織女(一)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體會牛郎織女勤勞善良的美好品質,深究悲劇的根源。
2.在多篇閱讀中感受民間故事的基本特點,情節生動曲折,扣人心弦;內容上愛憎分明,表達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3.激發閱讀民間故事的興趣,推薦學生閱讀《民間故事精選》。
播放音樂《梁祝》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剛才這首曲子誰知道叫什么名字?
生:這首曲子叫《梁祝》
師:他講的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這是一個民間故事。(板書:民間故事)
三年級時我們學過一篇文章,叫《日月潭的傳說》,他也是民間故事,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牛郎織女(板書:牛郎織女),繼續去感受民間故事的無窮魅力!
二、走進民間故事,感受故事魅力
(一)走進民間故事——牛郎織女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觸摸文字,感受文章感情基調變化
1.檢查預習,交流故事梗概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課文,誰來簡單地向大家介紹一下牛郎織女的故事?
2.學生初讀課文,教師創設情景,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動
師:當我們讀到在老牛的幫助下,牛郎織女走到了一起,過上了美滿幸福的生活,你的內心有了怎樣的感受?
師:我們說天有不測風云,正當我們沉浸在牛郎織女幸福之中時,王母卻出來活生生地拆散了牛郎和織女!讀到這里你有什么感受?在這樣的心痛中,我們讀到了牛郎織女最終感天動地,喜鵲們為他們搭起了一座鵲橋,他們一年有了一次相聚的機會。這時候你的痛苦的內心有了怎樣細微的變化呢?
3.學生再讀課文,深究悲劇根源
(1)再讀課文,感受美滿婚姻
師:讓我們再一次地走進課文,再一次地感受人物形象,想一想:你們覺得牛郎織女他們倆般配嗎?自己再讀課文3—7。
學生讀課文(配樂)
師;我們說故事中勤勞善良的牛郎打動了老牛,老牛至死都想報答牛郎的恩情,同時也正是他的勤勞和善良,也深深地打動了織女的心。織女和牛郎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我們再來感受一下他們的幸福生活。
出示學生朗讀:第6小節 從此,牛郎在地里耕種……他們有了一兒一女。
師:讀了這段話,你有了怎樣的感受?
師:他們有了一個美滿的家庭,一家人其樂融融,難道不幸福嗎?讓我們再來讀一讀!
(2)抓“下嫁”一詞,弄清制度造就悲劇
師:是很般配,他們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學生說),真可謂是珠聯——璧合(學生接)的一對。多么幸福,多么讓人羨慕的一對啊,可是就是這樣的一對,竟然被王母——拆散了!(學生接)拆散了不夠,活活地拆散了!想一想,王母為什么要破壞這一段美好的姻緣呢?
師:因為她是仙女,下嫁人間就是觸犯天條!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段話。(出示)8—10
生:讀課文
師:從這段文字中我們讀出了什么?
師:看出了王母怎樣?
師:追問——從哪些字眼中讀出王母娘娘的.無情?
生:抓重點詞語感悟“暴跳如雷 發誓 嚴厲 趁 抓 拔下 狠狠 死死地
再次齊聲讀8—10,感受王母娘娘的殘忍無情。
師:現在我們再把目光聚焦到這個詞——下嫁,在文章中指什么?
生:織女嫁給牛郎
師:對,就這么簡單!織女嫁給牛郎就叫下嫁!下嫁與嫁一樣嗎?
生:不同
師:我問你們,下嫁這個詞中包含著什么?
生:下嫁就是指地位高的人嫁給窮苦的人。嫁就是普通的人嫁給普通的人!
師:在課文中,王母認為;織女嫁到人間就是下嫁!一個下字就把人和神地位——拉開了(學生接),神是——高高在上!(學生接,教師做動作)人是——低下(學生接,教師做動作),就很卑賤了,是吧?這就是王母生氣的一個原因!你們認為生活中什么樣的情況就叫下嫁了?
師:一個下,使得人有了——高低之分(教師做動作,學生說話),把人變成了三六——九等。(學生接)這時候,才感覺到,天條不準下嫁,正常嗎?天條合理嗎?
讓我們第三次來讀一讀這一段文字,讀出天條的無情,王母的冷酷!
4.感受民間故事中“亮色”所在
師:我們說民間故事,他是老百姓口耳相傳,形成發展起來的,表達的是老百姓美好的愿望、要求,你們想一想,老百姓想通過這個故事表達怎樣的心愿呢?我們說不同的人讀文章能讀出不同的理解,就站在你的角度,你猜測一下老百姓想表達怎樣的愿望?
師:(教師小結)是呀!同學們體會得很貼切,人與人平等了,人們擁有自由了,才能擁有幸福美滿的生活!才可能有情人終成眷屬!我們的文章中就明確地表達了這樣的思想,在哪里集中體現,你找到嗎?
師:課文結尾恰恰體現了人們美好愿望!一起讀一讀!(學生讀書)用這樣的結局給了我們悲痛心情一絲安慰,更給了我們無限的希望!我想這便是民間故事的魅力所在吧!
5.《鵲橋仙》一詞學習中,拓展學生知識,升華民間故事魅力
師:這個故事在東漢末期形成,流傳至今已經一千多年了!一直備受人們的喜愛!許多文人墨客也被故事深深打動,他們或表示了同情,或表達了贊美!創作了許多優秀的詩詞:
有漢代作品《迢迢牽牛星》,唐代杜牧《秋夕》,宋代秦觀的《鵲橋仙》等。今天我們來讀一讀《鵲橋仙》
這首詩表達了對牽牛織女星天長地久的愛情的歌頌!
誰來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詞 ?
生:(兩個學生分別讀)
師:讓我們一起讀出感動和贊美之情!(學生齊讀)
(二)走進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
師:過渡:我們一起走進了民間故事《牛郎織女》,被曲折生動的故事情節,深深打動,與故事人物一起同喜同悲,更感受了勞動人民美好愿望!這便是《牛郎織女》這個民間故事的魅力所在!
讓我們繼續走進民間故事,更深地去感受民間故事的無窮魅力!
師:瀏覽《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簡單介紹曲折生動的故事。(放音樂)
生:閱讀思考
師:想一想《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以及《牛郎織女》三個民間故事有哪些共同點?前后同學可以簡單交流一下。
師:三個故事都表達了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中間都遇到了挫折,他們沒有向困難、挫折屈服,而是勇于抗爭,最終是有情人終成眷屬。
三、引導學生走進更為廣闊的民間故事殿堂
師:今天只能說我們走進民間故事的“冰山一角”,其實民間故事中還有許多悲劇故事——如孟姜女哭長城、荊軻刺秦,也有許多喜劇收場的故事如田螺姑娘、劉羅鍋智告貪官等等。
要想跟多了解民間故事魅力,需要我們不斷地去閱讀,不斷地去思考!:如果有興趣可以閱讀——
推薦閱讀書目——《中國民間故事精選》 主編 曹文軒 江蘇文藝出版社
板書:
走進民間故事
《牛郎織女》
高興 痛心 一絲安慰
《白蛇傳 》 《梁山伯與祝英臺》
聽、說、讀、寫是語文的四項基本能力,在教學《牛郎織女》一文時,我重點落實了說和讀能力的訓練。
一、朗讀能力的訓練。
蘇教版教材或新課程標準都十分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訓練。《牛郎織女》是一個民間故事,民間故事或神話故事一般故事內容比較淺顯,情節比較生動,高潮凸起,人物個性鮮明,課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更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情節跌宕起伏,比較適合朗讀能力的訓練。
當然有感情地朗讀并不是一步到位,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漸進,要有層次性,一般要經歷讀通——讀懂——讀出感情這么三個過程。首先是讀通,讀懂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為有感情的朗讀打下基礎,然后朗讀和感悟相結合,通過朗讀引導學生感悟到王母娘娘的心狠手辣和不講骨肉情誼,一個專制形象。織女的非常痛苦的心情和牛郎知道織女被王母抓走后的那種心急火燎的心情。再快速瀏覽課文找出相關的重點詞句,最后抓住這些重點詞句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讀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特點。
我認為朗讀的指導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要正確地面對學生的朗讀差異性,盡可能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學生,讓學生慢慢地讀,細細地品味,把體會到的讀出來即可。
二、要加強復述課文能力的訓練。
復述課文的能力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能力,往往教師會忽視了這項能力的培養,因為考試不考的。蘇教版課文比較重視這項能力的培養,有很多故事情節生動、曲折的課文都要求復述課文。復述課文必須在讀通,讀熟課文的基礎上進行。
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我在指導學生復述《牛郎織女》時,讓學生按課文的段落層次一段一段地進行,這樣降低難度,由簡到難,調動學生復述的興趣。
復述前先指導學生編列小標題式的復述提綱,供復述時參考,如:男耕女織,日子美滿——老牛訣別,忍痛剝皮——王母知情,發誓追回——闖入家中,抓走織女——心急火燎,攜子追趕——隔河想望,化作星辰——喜鵲搭橋,一年一見。
學生一段一段地進行復述,積極性比較高。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全文復述,在復述的時候設置了一個情境,讓學生給他提個醒,其實就是復述的要求,然后問他你是講給誰聽的?他說是講給奶奶聽的,那奶奶耳朵有點背,聽不清楚,你可要想點。有了這個情境,增加了學生復述的情趣。
【教材分析】
課文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勤勞善良的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美麗的姑娘織女,并且相識和結婚的故事。他們男耕女織,過著美滿的生活。課文共21個自然段。第一部分(第一和第二自然段)交代了牛郎的身世:哥嫂待他不好。第二部分(第三和第四自然段)講述了與牛相處的過程。第三部分(第九至十三自然段)寫了老牛牽線,結識仙女。第四部分(第十四至二十一自然段)寫牛郎織女互訴身世并結婚。
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揣摩神話故事所蘊含的作者思想感情,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感悟人物的情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同怒,激發學生的同情心,引領學生樹立強烈的正義感的;還要幫助學生從神話到科學的理解中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和寫作意圖。
【學習目標】
1.借助漢語拼音、工具書等方法,讀準“勤勤懇懇、好歹、稀罕、梭子、親密、游泳”等詞,寫對“嫂子、床鋪、剩飯、相依為命”等詞語,掌握“落”的讀音。
2.通過默讀,指名讀以及合作讀等方式,了解故事梗概,并且說出自己的感受。
3.以牛郎與老牛相處、與織女認識為主線,通過關鍵語句以及聯系上下文感受牛郎、織女等人物的性格,有感情朗讀。
4.通過想象,能把文章的故事情節說的更具體和形象。
5.學習復述課文,建立興趣。
6.感受故事中蘊含的情感,感受善良勤勞的品的美以及人們對于自由、幸福的追求。
【重點、難點】
1.重點:正確、流利的復述課文,感受人物特點。
2.難點:感受故事中蘊含的情感,感受善良勤勞的品的美以及人們對于自由、幸福的追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每當夜幕低垂、群星閃爍時,我們仰望天空,隱約中不難發現一條銀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細看看,就會發現天河兩邊有兩顆閃亮的星星,這兩顆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織女星”。民間早就有關于牛郎和織女的動人傳說。
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吧。(板書:牛郎織女)
二、檢查詞語,鞏固基礎(落實目標1)
1.出示 “嫂子、剩飯、床鋪、親密、成家立業、落在后面......”等詞語,檢查學生的詞語掌握情況,及時糾正讀音。
2.學習多音字“落”
(1)有哪些讀音,誰能組一組詞語?給多音字組詞。
(2)借助字典注釋,理解字義。
(3)齊讀
3.書寫“嫂”
(1)觀察生字,指生說易錯筆畫。重點強調右上部分筆順,先寫左邊在寫右邊,最后寫豎。
(2)教師范寫,學生書空
(3)學生書寫
(4)展示評價:展示學生書寫的字。誰來評價一下這位同學寫的字。同桌之間相互評價。
不對的地方改一改。
三、初讀課文,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及其關系
1.自由讀課文,找出文中的人物,并在文中圈注。
2.初讀匯報:文中的人物有哪些? 學生說出人物以及人物之間的關系,了解故事梗概。
3.出示:《牛郎織女》是一則民間故事,課文主要講述了孤兒牛郎一開始遭受( ),但一直與( )相處友好,后來在( )的幫助下認識了( ),他們最后( )。
(你們真了不起,通過剛才這樣的梳理,我們對“寫了什么”既做了牛郎細致的分析,又學會了簡要的概括。)
四、精讀課文,深入體會(落實目標3、4)
多么神奇的想象,多么美好的生活!牛郎真幸運,他是多令人羨慕哇!怎么,為什么只有他能有這奇遇呢?(把神話色彩去掉,我們會發現,神話故事確實很大程度上是人們現實愿望的反映。換個角度提問,引領學生去發現藏在神話后的人心。)
(一)了解牛郎與老牛的關系,感悟牛郎性格特點
1.再次快速默讀1-8自然段,思考牛郎與老牛是如何相處的。(落實目標1)
2.默讀第2自然段,畫出這一段的中心句。
(1)討論:第二段中哪些語句寫出了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
(2)牛郎在放牛時是怎樣照顧老牛的?平時、夏天、冬天,牛郎又是怎樣照顧老牛的?
(3)總結,牛郎:照看周到
挑最好的草地;喝最干凈的溪水;到樹林里休息;在山坡上曬太陽;身子刷得干干凈凈牛棚拾得清清爽爽
(二)了解感悟牛郎性格特點
1.從牛郎與老牛的相處中,感受到牛郎是個怎樣的人?
2.默讀5.6自然段
(1)哥嫂對牛郎的態度如何?如何表現出來的?
(2)從中看出牛郎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3.牛郎這么周到地照看老牛,老牛對牛郎怎么樣?
(1)理解“那頭老牛跟他也很親密,常常用溫和的眼光看著他,有時候還伸出舌頭舔舔他的手呢”這句話的意思。
(2)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看看哪些語句寫出了老牛跟牛郎也很親密。
(3)牛郎常常把看見的、聽見的事告訴老牛。(這一部分寫得很簡略,請你發揮想象,把牛郎看到的、聽到的事詳細地說一說。)
4.指導感情朗讀,體味牛郎對老牛照看周到和老牛的善解人意。
小結:勤勞、關心他人、樂觀,這些優秀品質使牛郎不僅贏得了老牛的傾力相助,還贏得了織女的芳心。(板書:心地善良 吃苦耐勞)
(三)感悟織女性格特點
1.快速閱讀9-21自然段,思考以下問題:
(1)說一說牛郎是如何與織女結成夫妻的。
(2)織女為什么愿意和牛郎成為夫妻?
(3)這里老牛的戲份能不能刪去,為什么?
2.關于織女語言動作的描述
(1)引導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先在文中找到關于織女的描寫,再進行總結。生總結:織女是個善良的、追求自由的人。(板書:心靈手巧 渴望自由)
(2)從哪里看出織女的對自由的追求?(引導學生再讀第18自然段,通過抓住關鍵詞“總想”“哪怕是一兩天”等詞語感受)
(3)面對對自由追求,仙女們商量著瞞著王母娘娘去人間看看。那么到底是如何具體商量的呢?你能發揮想象,情節更加完整嗎?
3.引導學生思考織女為什么要嫁給牛郎。
(一是因為織女厭倦了天上的生活。天上生活乏味,無聊,想到人間來過自由自在的生活。二是牛郎的話打動了她。牛郎那么勤快,善良,織女希望和他在一起。)
五、復述練習
我們熟悉了這篇文章,了解了這個故事。引導學生把這個故事復述出來。(先帶著同學們一起,建立興趣,降低難度)
復述時應注意:首先了解故事內容;復述時盡量口語化;復述盡量簡化描述,只把重要內容突出即可,文章略寫部分可以省略或簡化。 生練習復述,師隨時點評。師總結:同學們,我們的復述做得很好,看來我們掌握了復述的要點。希望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多練習。
六、升華情感,拓展延伸
1.請就你感受最深的一方面,寫下你的感想。預設: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關愛別人就是關愛自己!”
“真誠的關愛必定能換來真誠的愛!”
“不怨天不尤人,勤勞才能改變命運。”……
2.拓展活動,自選其一
(1)民間流傳著不少優美的傳說,善于講故事的你可搜集《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田螺姑娘》等,準備參加故事會。
(2)愛好天文的你別忘了觀察星空,查閱、搜集有關星空的圖片、文字等資料,找一找天河、牽牛星、織女星。
【板書設計】
牛郎織女(一)
身世凄苦——照看老牛——得牛相助——認識織女
牛郎 心地善良 吃苦耐勞
織女 心靈手巧 渴望自由
【教學理念】
1、對故事主題的探尋。扣住“追求幸福”這一主題,以愛情為切入點,從相愛的原因、受到的阻撓、對愛的堅守等方面梳理出問題,層層深入,帶領學生從整體上觀照課文。話題比較有沖擊力,有挑戰性,能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
2、對表達方法的探究。從文學理論的角度來閱讀民間故事,結合具體的文本向學生介紹關于敘事和伏筆的文學知識,學生的感性經驗借助專門的名詞術語,形成了理性知識。給學生新的知識點,高于學生目前知識水平的知識點,對學生來說是個提升。
3、穿插人物形象的品評。感受牛郎織女身上的真善美;理清老牛是促成者,王母是破壞者;分析民間故事中老牛和喜鵲意象。
【教學目標】
1、讀懂文中牛郎織女愛情的堅貞,對幸福的不懈追求。
2、讀懂文中表現的情感,古代人民借民間故事表達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3、從敘事的角度感知文章的敘事結構,主要是高潮和伏筆的處理。
【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課前交流:
《月光啟蒙》中,母親在如水的月色里給我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
還記得那些歌謠童謠嗎?誰來背一背?(指名背,齊背)
小結:我國的民間文學真像座大寶庫,數不盡的作品如珍珠一樣閃爍光澤。走進去,我們的童年便罩上了一層玫瑰般的神秘色彩。
一、導入
1、齊讀課題。
2、初讀了課文,你們知道這篇課文講的是牛郎織女之間的什么故事?
3、故事的主人公是牛郎和織女,你能說說我為什么這樣板書嗎?
4、你覺得天上人間的愛情會是怎樣的愛情?
5、小結:一個在天上,一個在人間,一個是仙女,一個是凡人,身份的不同,地位的懸殊,似乎向我們暗示這樣的愛情故事定會充滿波折。
設計意圖:課文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愛情觀,愛情是永恒的主題。因此這節課的主要目標之一是探尋愛情這一主題。從課題入手,確定主題,整體把握文本的基調。
二、相愛原因
1、盡管愛的路上會有坎坷和崎嶇,但是牛郎和織女還是相愛了。他們為什么能走到一起呢?快速瀏覽默讀1-7自然段,思考這個問題。
2、交流
(1)互相欣賞、傾心、愛慕(相機分析牛郎和織女的人物形象)
板書:牛郎:勤勞善良(聯系課文的1、2自然段)
織女:心靈手巧(聯系課文的第4自然段)
勤勞善良和心靈手巧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彼此欣賞讓他們走到一起。
(2)他們之所以能走到一起,除了互相欣賞和喜歡,還有一個原因。你發現了嗎?牛郎和織女之間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共同的追求,追求幸福,向往愛情)
板書:追求幸福
(3)除了他們自身的原因,還有什么原因促使他們走到了一起?
他們走到一起,最要感謝的是——老牛。
讀第三自然段,在這個故事里,為什么是老牛做媒呢?
(知恩圖報;金牛大仙;牛忠厚、任勞任怨;跟我們的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有關,中國古代是一個農耕社會,男耕女織。耕地用牛,拉車也用牛。牛的作用太大了。牛對于農民來說,是勞動中的`伙伴,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員,選牛那是有特殊意味的。)
小結:老牛知恩圖報,促成了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是他們愛情的促成者。
3、他們的追求換來了恩愛和美滿的生活。黃梅戲《天仙配》就是以仙凡相戀為題材創作的。想不想聽一聽?(播放并出示歌詞和插圖)
(設計意圖:分析牛郎織女相愛的原因,感受牛郎織女追求幸福的愿望,以及恩愛美滿的生活,分析老牛的意象。)
三、愛的堅貞
1、過渡:多么美滿的生活,多么純真的愛情。男耕女織,一家四口,其樂融融,就像歌曲中唱的“夫妻恩愛苦也甜”。可是,這樣的幸福生活是那么短暫。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的,由于身份的懸殊,牛郎和織女的相愛不會一帆風順,故事有了波折。
2、默讀課文8-10自然段,邊讀邊想:王母娘娘是個怎樣的人。
指名讀相關的句子,從中看出王母娘娘是個怎樣的人?(不近人情,鐵石心腸,殘暴專制,蠻不講理,象征著封建專制制度)
王母娘娘在牛郎和織女的愛情中,充當了一個什么角色?(反對、破壞者)
3、面對王母的反對與破壞,牛郎和織女有沒有放棄對幸福的追求和對愛情的堅守?
(1)織女一邊掙扎……
(2)牛郎得知織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披上牛皮追趕。(體會牛郎的內心的想法)
4、小結:為了追求幸福,哪怕面對再大的困難,牛郎和織女也義無反顧。
5、感情朗讀8-10自然段。
(設計意圖:分析王母形象,感悟牛郎和織女在阻撓面前的堅貞不屈。)
四、表達方法
1、曾經那么幸福的生活、那么美滿的日子卻遭遇到王母無情的阻撓,故事在這里發生了轉折。如果不出現王母的阻撓,故事會怎樣?(平淡無奇,太平常了)寫王母的阻撓有什么作用?(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使得故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反襯突顯出牛郎織女愛情的堅貞不屈)
2、王母的阻撓反映了故事中的一對矛盾。矛盾的雙方是——王母和牛郎織女,他們分別代表兩個對立面,一方面是天庭的規矩,仙女不能私自下凡,許配凡人,一方面是織女和牛郎一定要追求美滿幸福的生活。矛盾在這個時刻產生了強烈的撞擊,由于矛盾沖突的激化,故事達到了高潮。(出示:高潮)
3、我們的故事就是按照“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這樣的順序來寫的。民間故事是敘事性的文章,這就是敘事性文章的敘事結構。(板書:敘事)
4、所以說,王母的出現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在前文中你們有沒有發現哪些地方暗示了王母會來抓走織女?(機會難得,決心,老牛的皮)這些情節的提前出現都是為下面故事情節的發展埋下了伏筆(板書:伏筆)伏筆就是文章中,在前段里為后段做的提示和暗示。如果沒有這些伏筆,情節的發展會顯得——太突然了。所以說,伏筆一種巧妙而高明的寫作方法,同學們在今后閱讀的時候要注意到前后的聯系。
5、齊讀8-10自然段
(設計意圖:從文學理論的角度來閱讀民間故事,針對六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結合具體的課例向他們介紹了關于敘事和伏筆的文體知識。)
五、故事結局
1、過渡:王母的玉簪冷酷無情的拆散了一對相愛的人。(出示第11自然段和插圖)誰來讀一讀?
2、在漢代的《古詩十九首》中,有一首詩就寫了牛郎和織女的故事。補充閱讀《迢迢牽牛星》(出示)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教師范讀,自由讀,齊讀。
小結:天河很寬,波濤洶涌,從此牛郎織女只能隔河相望,真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3、鵲橋相會
(1)過渡:他們的愛感動了天地,感動了萬物,看,喜鵲來了。
(2)出示插圖,為什么是喜鵲?(喜鵲在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中象征喜慶團圓,被稱為相思鳥、恩愛鳥,他們搭起的橫跨天河的天橋多么美麗而壯觀呀)
(3)其實故事講到隔河相望就可以結束了,為什么又增加一個鵲橋相會的情節?(表達了同情牛郎織女,永世不見面的殘酷,“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樣寫滿足了人們的愿望,表達了人們美好的憧憬和期望,寄托對團圓的向往。
(設計意圖:品析故事結局,拓展閱讀,了解喜鵲的意象,感受人們創作民間故事的善良美好愿望。)
六、故事的流傳
1、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時一個民間故事。我們來看看這個故事的起源。
牽牛和織女本是兩個星宿的名稱。牽牛星即”河鼓二”,在銀河東。織女星又稱”天孫”,在銀河西,與牽牛相對。在中國關于牽牛和織女的民間故事起源很早。詩經中《詩·小雅·大東》已經寫到了牽牛和織女,但還只是作為兩顆星來寫的。曹植《九詠》寫道:”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這是當時最明確的記載。《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寫牽牛織女夫婦的離隔,它的時代在東漢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可以看出,在東漢末年到魏這段時間里,牽牛和織女的故事大概已經定型了。
2、這個故事在漢代之前(公元220年)就形成了,穿過漫漫的歷史長河,一直流傳到今天,流傳了一千八百年。這是為什么?
感人,哪里感人?
曲折,跌宕起伏。
僅僅是寫天上人間的愛情嗎?人們借這個故事表達自己的愿望?古代勞動人民也和牛郎織女一樣——,民間故事的創作和流傳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
(設計意圖: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從故事的起源發展來探究民間故事的魅力。)
七、指導復述
今天我們閱讀了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像《月光啟蒙》中的那家人一樣,在燦爛的星空下,講故事,聽故事。
要講好這個故事,要注意什么呢?(出示敘事結構)(開端和發展可以簡單的講,敘事中的高潮部分一定要講精彩,講詳細。伏筆的地方要交代清楚。)
自由練練。
(設計意圖:落實課后的練習,指導復述的技巧,照應前面學到的敘事方式)
八、推薦閱讀
我國民間文化源遠流長,古代人民創作了許多生動曲折的民間故事,其中有四篇最具有代表性,最為膾炙人口,被稱為四大民間故事。它們是——《牛郎織女》《孟姜女》《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民間故事表達了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
(設計意圖:課內延伸到課外,引領學生走進民間故事的天地。)
九、作業:
1、復述課文。
2、閱讀民間故事。
板書
13 牛郎織女(愛情故事)敘事
織女:心靈手巧伏筆
追求幸福
牛郎:勤勞善良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