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8
這是四年級數學溫度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內容:
《測量水的溫度》是義務教育小學科學教科版教材三年級下冊《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的第二課
二、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測量水溫的方法
測量水溫,首先要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測溫計。選擇時要讓學生思考,水的溫度值在什么范圍內?接著就學習和理解測量水溫的方法。教學時,可讓學生圖文結合閱讀理解每一操作步驟的要求。特別要讓學生反思,如果不按照這樣的要求操作,會出現什么情況?同時教師一定要進行正確的操作示范,因為這一階段的學生的技能學習主要是以模仿為主的。
第二部分:測量水的溫度
這部分的第一項活動:是學習用水溫計對四種不同溫度的水進行測量,并記錄測量數據。交流各小組測得的水溫數據,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為下一步連續測量10分鐘內的水溫作鋪墊。
第二項活動:每隔2分鐘,分別測量一次每杯水的溫度,并把測量結果記錄下來?;顒拥闹饕饬x在于通過對觀測數據的整理分析,使學生認識水在自然降溫時的一般規律:溫差越大,降溫幅度越大;水溫越高,溫度下降得越快。
第三部分:推測水溫的變化
對觀測數據的整理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水在自然降溫時的一般規律。據此,引導學生推測,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四杯水的溫度將分別作怎樣的變化?最后怎樣?引出科學概念:對一個物體來說,溫度下降,說明物體的熱量減少;溫度上升,說明物體的熱量增加。最后作一項推測:如果要讓水的溫度低于周圍空氣的溫度,可能嗎?需要怎樣做?教師要引導并帶領學生把一些水放入冷凍箱內,為下節課《水結冰了》的教學和學習做準備。
三、學情分析:
《測量水的溫度》是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二課,也是繼前一課《溫度和溫度計》學習的延續。本課我將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實際練習測量物體溫度和識讀攝氏溫標。學生在這一課將分別測量涼、溫、熱、燙4杯水的溫度,并每隔2分鐘連續測量10分鐘內每杯水的溫度。本課中每位學生都將有比較多的實踐機會。因此,測量水溫的步驟、方法,是本課學習的重點。要讓學生理解每一條規定的意義,并掌握每一步驟的操作規程,以保證后續測量數據的相對準確。為后續學習(五年級的“熱”單元)打下基礎。對一個物體來說,溫度下降,說明物體的內能減少,溫度上升,說明物體的內能增加。熱量是描述內能轉移的物理量。但內能這一概念對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是難以理解的,因此教材采用了小學生通常使用的熱量的說法。
四、設計理念:
1、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
2、注重研究活動中的合作與交流。
五、學法分析:
本次探究活動由于材料容易獲取,實驗現象直觀,所以課前給學生準備好實驗所需的材料;課堂上把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分組合作,討論實驗方案,收集數據和分析數據。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適時演示操作,之后的實驗由學生獨立完成。在研究方法方面作適當的點拔,通過實驗操作和合作研究,使“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核心”的教學理念發揮到極至。
六、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
1.根據不同的測量范圍和使用需要,人們設計制作了不同的溫度計。測量物體溫度時要根據不同測量對象,選擇合適的溫度計。
2.對一個物體來說,物體失去熱量,溫度下降,物體獲得熱量,溫度上升。通過測量一個物體的溫度變化可以知道這個物體失去熱量還是獲得熱量。
【過程與方法】:
1.觀察不同溫度計的測量范圍,選擇合適的溫度計(刻度范圍在0℃~100℃)用于測量水的溫度。
2.間隔相同時間(2分鐘)連續測量和記錄4杯不同冷熱的水的溫度。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在觀測、記錄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認真、細致的態度。
2.進一步鞏固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
七、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測量水溫的步驟、方法。
【教學難點】間隔相同時間連續測量水的溫度
八、教學準備:
教師:教學PPT、各類溫度計、燒杯等
小組:4杯不同冷熱的水(1號杯自來水,2號杯溫水,3號杯燙手的熱水,4號杯剛從熱水瓶里倒出的燙水),4支相同的水溫計(刻度范圍在0~100℃),水溫測量記錄表、干毛巾、(氣溫計、體溫計、高溫計等),時鐘,冰柜。
九、教學過程:
教材分析:
《冷熱與溫度》是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冷和熱》里的第一課中的內容,在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理解了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的必要性,以及利用溫度計測量水溫的正確方法;第二課時研究的是一杯水熱水變涼的動態變化過程,一杯熱水變涼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但學生卻很少去研究其中的科學道理。本節課目的就是引導學生對這一常見的現象進行觀察記錄,并根據數據,繪制曲線圖,讓學生發現其中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
學生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上冊)科學課已學過溫度的測量方法和記錄方法,因此只要提醒學生,學生應該都會說得出來,學生也應該對熱水變涼這一問題非常感興趣,因為這個現象是司空見慣的,但平時沒有真正的去觀察,也不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提出要他們來研究,學生學習熱情很高。
教學理念: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茖W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
科學探究應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盡量研究學生生活中的食物和現象。只有這樣,才能激發起學生探究的欲望,學生才會真正感覺到: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連續測量熱水的溫度變化并分時段記錄數據。
2、能夠搜集數據并發現熱水變涼的溫度變化規律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水溫。
2、知道在熱水變涼的過程中,溫度的下降是先快后慢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科學研究有興趣,體驗和感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
2、認識到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也蘊含著科學道理。
3、感悟到任何科學認識都必須來源于科學實踐。
教學重點:
能夠連續測量熱水的降溫過程并分時段記錄數據。
教學難點:
通過分析數據,發現熱水溫度下降的規律。
教學準備:
溫度計,塑料杯,方座支架,記錄單,電子秒表,熱水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1、設置情境,教師在上課鈴聲響之前喝一口水。
提問:有沒有同學想要喝水呢?
2、(教師給學生倒一杯熱水)
談話:老師請你喝這一杯水吧?
為什么這杯水不能喝呢?怎樣才能喝到這一杯水呢?
3、談話:我們知道,一杯熱水放久了,就會變成涼水,也就是說:熱水的溫度會下降。(板書:熱水降溫)
【設計意圖】
本課的導入我希望能夠盡量隨意一點,與學生的距離更近一點,與學生的生活更近一點,讓學生感覺到就好像在聊天一樣??茖W探究要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探究熱情。
二、揭示探究內容,作出猜測。
1、師:那么,熱水降溫的過程是怎樣的呢?熱水的溫度逐漸下降的時候,是不是有什么規律呢?
2、學生提出各種猜想:
?。?)溫度會一點一點下降(即溫度會均勻下降)
(2)溫度下降一會兒快,一會兒慢(即溫度下降沒有規律)
?。?)溫度下降會先快后慢
?。?)溫度下降會先慢后快
?。ㄔ趯W生充分發表意見的基礎上,教師相機引導,并板書學生的四種猜想。)
3、師:熱水變涼可能會出現這樣幾種情況,那么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同學們想不想知道?(想)那么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熱水降溫的奧秘。
【設計意圖】
預測也是科學探究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揭示了探究內容之后引導學生對其作出猜測,可以讓學生對所要探究的內容作一定的思考,能夠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預判能力。
三、探究熱水降溫的規律。
1、師:同學們,你們想用什么方法進行研究呢?(做實驗)實驗應該怎樣來做呢?請同學們小組討論。
學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案,教師巡視指導。
2、指名學生匯報。回答不完整的請其他同學補充,通過交流,明確試驗步驟:
A:準備一杯熱水。
B:將溫度計放入水中。
C:每隔一定的時間觀察水溫,并記錄下來。
3、提問:同學們需要哪些材料呢?
指名學生回答,通過交流,明確:需要一杯熱水,溫度計,秒表,記錄單、方座支架。
4、師:在實驗之前,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嗎?
學生討論,指名匯報,引導學生明確注意事項:
A:在測量時溫度計始終不能從水中取出來。
B:在測量時小組里面要注意分工合作。
C:記錄時間、觀察度數一定要非常準確。
D:在實驗時要注意安全,避免被熱水燙傷。.
5、分發實驗材料,學生分小組開展實驗,記錄實驗數據。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面對這樣一個研究內容,學生們會顯得非常興奮,會想要迫不及待地開展實驗。省教研員盧新祁老師說過:科學課要安靜一點,再安靜一點。因為過于興奮往往是科學探究的“敵人”,科學探究更加需要冷靜觀察和思考。在此,我努力調動學生的思維,不斷地讓他們思考:你準備怎樣探究?分哪幾個步驟?需要哪些材料?探究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等等。讓學生在不斷的思辨中,了解探究方案,明確方法,最后才開展探究實驗,這樣就能夠保證探究活動更加合理,更加有效。
四、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
1、提問:哪一組同學愿意上臺來,匯報一下你們的實驗數據嗎?
指名一到三組學生代表上臺匯報實驗數據。
2、提問:其他小組有不一樣的情況嗎?
3、提問:現在,同學們覺得在熱水降溫的過程中,是不是有什么規律呢?
指名學生回答。
3、教師:為了更好地分析數據,得出結論,我們還可以把這些數據繪制成一張曲線圖,看老師首先來畫一下。
教師示范,繪制曲線圖。
4、學生分小組繪制曲線圖,并粘貼到黑板上,教師巡視指導。
5、師:從曲線圖當中,你們覺得熱水降溫有什么規律?
指名學生回答,可請其他同學補充,明確:熱水降溫的時候,溫度的下降是先快后慢的。
【設計意圖】
學生們很喜歡科學課,因為可以做很多實驗,但其實,實驗后的分析和思考更加重要??茖W探究要動手,但更加要動腦。如果沒有理性的分析和思考,而只有熱熱鬧鬧的探究活動,這樣的科學課是不全面的。在此,我提供了兩種方法:統計表和曲線圖,讓學生仔細對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整理,最終形成最后的結論。
五、課堂小結,拓展研究。
1、提問: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了哪些收獲?
學生課內交流:我們知道了生活中有科學;我們研究了熱水變涼的現象,發現熱水變涼是有規律的;我們的猜想需要數據來驗證它們的準確性。
2、談話:剛才老師給一位同學到了一杯水,他不敢喝,那么現在這杯水能不能喝了?(可以喝了)
?。ㄕ堃晃煌瑢W喝這一杯水)
3、提問:這杯水的溫度是否還會下降呢?水溫到最后到底會下降到多少度呢?請同學們猜一猜。
學生猜測。
師:那么,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下一次我們再來研究好嗎?。
【設計意圖】
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同學感覺自己收獲了很多,他們已經從日常從不注意的地方發現了一些科學道理。但最后我又拋出了這一個問題:熱水的溫度到最后會變成多少度?學生的興趣馬上又被激發出來了,這樣就為下次的探究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也讓學生意識到:我們的身邊到處都有科學。
一、談話導入,引入氣溫:
1、交流所在地今日天氣狀況及獲取信息的途徑。
2、播報天氣預報,感知一天溫度高低變化。研究溫度變化中的數學知識。(板書課題溫度)
[教學手段:課件視頻播放]
天氣播報時要求學生把聽到的城市氣溫寫在表格中。(生聽邊記錄)
(生小組交流,互相補充,找記錄不同符號的學生到黑板書寫。)
3、模仿播音員播報天氣預報。(生讀記錄)
4、自主創造引出新數。
(學生交流不同的記錄方法,統一介紹溫度的讀法和規定的寫法。)
(1)認識溫度單位℃。
(2)認識零上溫度的讀法和寫法。
(3)認識零下溫度的讀法和寫法。
(4)指名讀北京的最低氣溫,檢查反饋。
5、教學反饋。(投影出示天氣預報的城市氣溫表示方法)
學生檢查記錄訂正完善,練習讀城市溫度。
二、合作探究,理解意義:
1、合作探究溫度計組成部分。
2、匯報交流,認識0℃及理解溫度情境下表示的意義。
(1)溫度計組成。(兩種不同的單位、數字、刻度線、水銀柱(煤油柱)組成,有的溫度計一格表示1℃,有的表示2℃。
(2)認識零度在溫度計的位置,介紹意義。
(實物)在自然界中,我們把水剛結成冰的溫度也就是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0度比冰的溫度要高,比水的溫度要低。
在0℃以上的溫度就是零上溫度,在0℃以下的溫度就是零下溫度。因此今天的0又有了一個新的意義,它是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
3、在溫度計上找到零下溫度,理解零下溫度表示的意義。
(1)撥出長春的氣溫,生讀溫度,追問表示的意義。
(2)指名學生撥出9.5℃、撥出-9.5℃、零下6度、追問怎樣找到的。(從零度向上10個半格)意義?(生做)
(3)比較零下6度和零上6度的不同?
教學小結:剛才的學習你了解到了什么?(零上溫度比零度高,零下溫度比零度低)溫度計是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
三、聯系生活,豐富認識:
1、從溫度計上讀出教室的溫度,表示的意義。
2、游戲活動猜溫度:現在老師說一個溫度,你猜猜看它到底是多少?它是一個零下溫度,在-10℃和-15℃之間,比-15℃高2℃
3、從課件中讀取城市溫度:(幾種特殊情況溫度大小的比較,課件出示的溫度計)一組是兩個零上溫度;兩個零下溫度;一個零下一個零上溫度的比較)廣州:12度---25度佳木斯:-6度-----12度丹東:-2度---8度通過觀察你發現了什么?(零上溫度比零下溫度低,零下溫度數字越大溫度越低)
4、在題卡上畫出三個不同城市的溫度高低。(87頁括號3)
四、走進生活,深化認識:
1、說一說-5℃和-20℃哪個溫度低?師:引導學生用不同的觀察方法比較。
2、看圖回答問題:(教師根據學情,靈活選擇相關練習)
3、某日黃山的氣溫中午12時為8℃,到晚上9時下降了9℃,那么這天晚上9時的氣溫是多少?
質疑:兩個城市之間的溫度相差多少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五、課堂小結:
請大家說說這節課的收獲和疑問。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理解溫度的概念;
?、哿私馍瞽h境中常見溫度值;
③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2.過程和方法。
?、偻ㄟ^觀察和實驗了解溫度計的結構;
③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教學重點
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
使用溫度計易錯之處。
教學教具
自制溫度計,實驗用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燒杯(每桌3只,中等大小)、多媒體課件、開水、冷水若干。
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現象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看一看:教師播放與溫度有關的圖片。
教師根據圖片提問:你們是否想了解冰雪是怎么形成的?衣服為什么被曬干?樟腦丸放久了為什么會變???
教師板書:第四章物態變化
二、想想做做
1.溫度。
想一想①:冬天和夏天的感覺有什么不同?
?。▽W生回答)
想一想③:冷到什么程度,熱到什么程度,天氣預報是如何表示冷熱程度的?
?。▽W生回答)
師生總結溫度概念。教師板書:第一節溫度計
2.溫度計。
想一想,議一議:①如何判斷兩杯水溫度的高低?②哪種方法更準確?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板書)
做一做:用手感覺冷、熱、溫水,得出憑感覺判斷溫度是不可靠的。
想一想:③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例子?
(學生回答)
師生總結:使用溫度計測量較準確。
三、想想議議
1.問一問:你想了解有關溫度計的什么知識?
?。▽W生提問,教師板書)
2.原理。教師演示自制溫度計,引導學生回答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板書)
想一想,議一議:為了更準確地測量溫度,溫度計應怎樣改裝?(學生討論回答)
3.看一看、說一說:溫度計的構造。
(學生觀察實物并回答)
4.想一想、讀一讀。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溫度的表示方法、單位、符號、讀法,然后練習讀數。
5.看一看、比一比。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并回答三種溫度計的不同,同時進行量程、分度值的教學。
6.做一做,議一議。
學生測量熱水溫度并上臺演示,師生總結正確使用溫度計的方法。
(多媒體演示)
正確方法
?。?)看清量程和分度值,并估測。
?。?)玻璃泡不能位
于容器底及側壁,必須全部浸沒在液體中。
(3)要等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液體。
(5)讀數時眼睛要平視(以上各點均配有圖片)
錯誤方法(圖片略)。
7.做一做,議一議(體溫計的使用):
學生演示游戲(兩人),學生評價并說出理由同時進行體溫計構造的教學。
四、教師投影與自然界中的一些溫度有關圖片并引導學生看課本第71頁表格。
五、小結
學生談一談本課的收獲,教師歸納。
六、動手動腦學物理
1.課內:課本第741頁第2題。
2.課外:第741頁第3、4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