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8
這是市教學設計一等獎評高職有用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表達的對理想生活的向往與追求的思想內容。
2、學習自然的聯想和豐富的想象。
學習重點:目標2
學習方法:朗讀、講解、交流
課時計劃: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閱讀序幕
牛郎織女的故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傳說。讓我們來聽聽這個故事(課前請一個同學準備,講述時突出與課文有聯系的內容)。是呀,深深相愛著的牛郎織女被王母娘娘劃出的天河相隔著,只有每年農歷的七月初七才能在鵲橋上相會一次。這是多么痛苦的生活啊!同學們一定希望牛郎織女不再有這種痛苦的生活,一定希望牛郎織女能自由地來往。我國著名詩人郭沫若早在80年前,憑借自己自然的聯想和豐富的想象,把這種美好的愿望寫進了自己美麗的詩篇——《天上的街市》。
二、閱讀主場
(一)教師有感情范讀課文。
(二)問題討論:(一個問題解決后接著問另一個問題。先學習小組議論,再在班上交流)
1、詩人借牛郎織女的故事究竟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美好理想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2、那為什么詩人要表達這種思想感情呢?(請一個同學介紹課前準備的寫作背景。)
寫作背景要點:
⑴“五·四”過后的革命低潮
⑵詩人當時的憂傷和期望
(三)引導學生學習了解各節內容,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師的提示:
湛藍的天空,街燈與明星交相輝映,說不清哪是街燈、哪是明星。詩的第一節,巧妙地以街燈和明星互喻,隨著迤邐遠去的燈火和繁星,把讀者引入“那縹緲的空中”,頓覺天上人間渾然一體。這樣,第二節就自然聯想到天上街市的神奇景象,奇就奇在這里陳列的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奇珍”。然而究竟有哪些奇珍呢?詩人沒有一一細說,恰好留給讀者去細細尋味。在一片繁華的“街市”上,詩人更關心的顯然是此間人們的生活狀況。因而詩的第三、四節,便借傳說中的牛郎織女提著燈籠在天上閑游,來印證他們生活的幸福自由。這一述說與民間傳說不同,體現了詩人大膽的想象和對幻美的追求,反襯出他對丑惡現實的不滿和蔑視。發人深思的是,天上的街市本是神異的幻境,詩人卻把自己的愿望當作活生生的實景來描繪,而且寫得如此真切,容不得半點懷疑。詩中還反復運用肯定性的詞語“定然”,更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執著追求。
(四)學生自由朗讀、分小組朗讀、全班齊聲朗讀。
(朗讀中注意安排個人與個人、小組與小組間的朗讀評議。評議重點:是否讀出感情,是否讀出意境。)
三、閱讀尾聲
(一)討論“探究·練習一、二”。
(二)解決學生預習中提出的問題。
(三)背誦課文。
(四)布置作業:
向家長有感情朗誦這首詩,并向家長講述這首詩所反映的思想感情。自己選擇或請家長幫助選擇一個事物,學著采用聯想和想象的手法,寫一段文字。
教學角度:
1、以語用行為之一的“讀”為聚會的主要行為,通過多種方式的讀,形成對如何學習詩歌的個性認知。
2、借讀之機用圈點勾劃做旁批,通過有針對性的“讀”以獲取有用的信息。
3、培養學生想象與聯想的能力,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形成對人生理想的堅定信念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精神。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檢查預習情況
1、讀“讀一讀,寫一寫”中的生字詞
2、請學生朗讀此詩,并做點評。
問題:我們應該如何讀詩?(讀出停頓、重音、感情等)
二、聽錄音范讀
1、放第一遍錄音,請學生用“/”標出停頓之處。
2、放第二遍錄音,請學生用“.”標出應重讀之處。
3、生生聽讀,查找自己所標與同伴之異同,并就不同之處相互討論,形成一致意見。
4、聽學生范讀,全班核對所標停頓、重音;師生就不同之處進行研討,達成一致。全班齊讀此詩。
三、析內容,品詩美
1、學生默讀全詩,找出詩中所寫景物,并用“△”標出。
2、師生就景物進行逐節分析,析詩所用想象與聯想之寫法和詩各節之間的內在聯系。
3、就詩中所引民間傳說進行研討
①說牛郎織女故事之原型(點學生講此故事)
②問題:在詩中,作者將故事做了哪些改變?(小組討論)
③問題:師生就改變內容進行對比分析,探討作者做此改變之動機是什么。
④問題:所改故事之結局一定會實現嗎?作者在詩中用哪些詞向大家表明?
⑤問題:作者借詩抒了什么樣的情懷?我們在讀詩時,應如何讀出這種情懷?
⑥學生自由讀,要求讀出詩情。
⑦教師配樂范讀(所選音樂為《梁祝》)。然后學生再讀,直至能背誦全詩。
四、布置作業
用自己的話,將本詩改寫成一篇散文。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詩歌的意象和作者感情。
二、過程與方法
訓練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三、知識與技能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詩,直至背誦。
2重點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詩,直至背誦。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詩歌的意象和作者感情。訓練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3教學過程 3.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導入新課
1、作者: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現代詩人、學者。代表作有詩集《女神》、《星空》等。
2、背景:這首詩寫于 20年代初期,此時,“五四”運動的洪波已經消退,大革命的時代尚未到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依舊被帝國主義列強和各派軍閥勢力窒息著。面對這種現實,詩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現實,向往光明的未來。在燦爛星空的誘發下,寫下了這首充滿浪漫色彩的著名詩篇《天上的街市》。
3、導語:星空以其無比的廣闊和神秘,引起人們紛繁多姿的還想,創造出眾多美麗動人的傳說。朋友,面對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們說,詩人的想象最瑰麗,那么,我國現代大 詩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請同學們翻到《天上的街市》。
活動2【活動】“三步法”閱讀(認知——感知——探究)
一、認知朗讀
指名學生朗讀這首詩,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和重音。
天上的街市
*遠遠的/街燈/明了,
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寬廣。
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
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
定然/在/天街/閑游。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
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二、感知朗讀
1、請學生自己再讀全詩,體會全詩的感情基調。
明確: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美好、恬靜、自在、清新而略帶一絲憂郁。
2、這種感情基調的詩歌應怎樣朗讀?
明確:朗讀時節奏不宜強,聲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輕松、柔和、舒緩。
三、探究朗讀
(一)講解第一節詩。
1.教師范讀第一節。
2.“遠遠的街燈明了”告訴了我們一些什么信息?
明確:它表示時間是晚上,天已經黑了。
3.詩人面對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明確:登高遠望,看到了暗空中無數街燈點綴其間,像是夜空中的無數明星,抬頭望 星空,無數明星也同樣像是地上的無數街燈。這一節,詩人把“街燈”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比喻成“街燈”,由近及遠,再由遠及近,形成一種循環復沓的詩美。
4.有的同學在朗讀的時候,往往漏掉“是”字,請同學們想一想:“是”字可有可無嗎?
明確:“好像”后加一個“是”字,湊足音節,使其更舒展,同時更能表達作者贊賞的口吻。
5.這節詩中有兩處運用了聯想,請同學們找出來,并思考聯想的特征。
明確:兩處聯想:街燈——明星
所謂朕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
(二)講解第二節詩。
1.請學生個別朗讀第二節詩。
2.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兩事物之間或具有因果聯系或具有相似關系,譬如“街燈”和“明星”就具有發亮相似特點。那么什么是想象?第二節詩中運用了想象嗎?
明確:所謂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使人由民間的街上有燈,而天上也有類似燈的明星,進而創造性地想到天上也應有“美麗的街市”,街市應有珍奇的“物品”,這就是想象。
3.詩人是如何描繪自己的想象物的?
明確:詩人用“美麗的”來形容街市,用“世上沒有的”“珍奇”來形容物品,并用“陳列”一詞來說明物品的繁多。
4.作者極盡想象描繪這些景物的時候,語氣是怎樣的?
明確:極其肯定。從“定然是”一詞可以看出來。
5.作者這樣寫流露出怎樣的情緒?
明確:天上是那樣繁華富庶,天上的生活當然是無比美好幸福的。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對這種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學習第三節詩。
1.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三節。
2.如果說詩的第二節描寫的是詩人想象出的靜止的景物,那么,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在第三節詩中描寫了什么呢?
明確:詩人由“美麗的街市”“珍奇的物品”想到了天街上應該有人,有人的活動。這“人”就是牛郎織女,進而描寫出動態的景物。
3.詩人描寫的牛郎織女的命運如何?它與傳說中的故事有何不同?
明確:傳說中的牛郎織女是不自由的,他們受王母娘娘的專制統治。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大膽改造了這個民間故事。在這首詩中,牛郎織女解放了,他們生活得自由幸福美滿。他們騎著牛兒來來往往,他們生活在一個自由的天地。
4.詩人這樣的想象合理嗎?他為什么要作這樣的改造?
明確:詩人的想象是合理的。他是依據星象來想象的,因為淡淡的銀河,看上去確是 淺淺的,也不很寬廣。作者這樣寫是要表達自己的理想,抒發自己的感情,表達自己對黑暗勢力壓迫的反抗,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四)學習第四節詩。
1.請一位同學朗讀第四節。
2.這一節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寫牛郎織女提著燈籠在天街閑游。
3.這節中的“閑游”一詞能否和上節中的“來往”一詞互換?
明確:不能。“來往”是指牛郎織女騎著牛兒跳過淺淺的天河去見織女。而在天街上悠閑地游逛,只能說是“閑游”。
4.這節詩中有個量詞用得很別致,請同學們找出來。 (明確:“朵”)
5.換成一顆的“顆”不更通俗明白嗎?
明確:“朵”字說明了流星如花兒般的美麗,與牛郎織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活動3【講授】小結
1.這首詩是怎樣逐步展開聯想和想象的?
明確:展開的過程是:街燈(明星)~街市~物品~人~生活
2.這首詩既有寫實也有想象,請同學們找出來,并體會各自在詩中的作用?
明確:第一節寫實,后三節都是想象。寫實為想象作鋪墊,想象則表達了對美好的理想境界的向往。
3.作者在想象的時候,多處運用了“定然有(是)”‘定能夠”“不信”“是”等極其肯定的 詞語,這表明什么?請同學們根據時代背景和詩人的性格、氣質、詩歌風貌的特征來思考。
明確:表明作者堅信這樣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對美好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活動4【練習】練習
1、背誦這首詩。
2、完成課后相關練習題。
3、完成練習冊中的相關練習題。
天上的街市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天上的街市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導入新課
1、作者: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現代詩人、學者。代表作有詩集《女神》、《星空》等。
2、背景:這首詩寫于 20年代初期,此時,“五四”運動的洪波已經消退,大革命的時代尚未到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依舊被帝國主義列強和各派軍閥勢力窒息著。面對這種現實,詩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現實,向往光明的未來。在燦爛星空的誘發下,寫下了這首充滿浪漫色彩的著名詩篇《天上的街市》。
教學目標天上的街市 教案1. 體會作者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2. 自然的聯想、豐富的想像。3. 朗讀訓練,體會語言的節奏感與和諧美。教學時數:兩課時課前準備:學生:朗讀詩歌,疏通生字,查找、了解作者有關資料。教師:朗讀錄音磁帶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星空以其無比的廣闊和神秘,引起人們紛繁多姿的幻想,創造出眾多美麗動人的傳說。同學們,面對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們說,詩人的想象最瑰麗,那么,我國現代大詩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請同學們翻到《天上的街市》。作者簡介(學生交流搜集的作者生平資料及代表作品)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現代詩人、學者。代表作有詩集《女神》、《星空》等。二、寫作背景這首詩寫于 20年代初期,此時,“五四”運動的洪波已經消退,大革命的時代尚未到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依舊被帝國主義列強和各派軍閥勢力窒息著。面對這種現實,詩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現實,向往光明的未來。在燦爛星空的誘發下,寫下了這首充滿浪漫色彩的著名詩篇《天上的街市》。1. 熟悉詩歌,指導朗讀請學生自己試讀全詩,體會全詩的感情基調。——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美好、恬靜、自在、清新而略帶一絲憂郁。2. 這種感情基調的詩歌應怎樣朗讀?——朗讀時節奏不宜強,聲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輕松、柔和、舒緩。3. 放錄音。聽完錄音后,再請學生根據聽錄音的印象試讀。老師再明確這首詩的節奏和重音的劃分。三、師生共同活動,分析、解讀全詩。(一)討論學習第一節詩1. 教師范讀第一節。2.“遠遠的街燈明了”告訴了我們一些什么信息?——它表示時間是晚上,天已經黑了。3. 詩人面對黑夜看到了什么呢?——登高遠望,看到了暗空中無數街燈點綴其間,像是夜空中的無數明星,抬頭望 星空,無數明星也同樣像是地上的無數街燈。這一書,詩人把“街燈”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比喻成“街燈”,由近及遠,再由遠及近,形成一種循環復沓的詩美。4.有的同學在朗讀的時候,往往漏掉“是”字,請同學們想一想:“是”字可有可無嗎?(讓學生反復朗讀這句詩,尋找語感)——“好像”后加一個“是”字,湊足音節,使其更舒展,同時更能表達作者贊賞的口吻。5. 節詩中有兩處運用了聯想,請同學們找出來,并思考聯想的特征。——兩處聯想:街燈——明星 明星——街燈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相關事物的心理過程。(二)討論學習第二節詩。1. 請學生個別朗讀第二節詩。2 .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兩事物之間或具有因果聯系或具有相似關系,譬如“街燈”和“明星”就具有發亮相似特點。那么什么是想象?第二節詩中運用了想象嗎?——使人由民間的街上有燈,而天上也有類似燈的明星,進而創造性地想到天上也應有“美麗的街市”,街市上應有珍奇的“物品”,這就是想象。所謂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3 是如何描繪自己的想象物的?——詩人用“美麗的”來形容街市,用“世上沒有的”“珍奇”來形容物品,并用“陳列”一詞來說明物品的繁多。4 者極盡想象描繪這些景物的時候,語氣是怎樣的?——極其肯定。從“定然是”一詞可以看出來。5 作者這樣寫流露出怎樣的感情?——天上是那樣繁華富庶,天上的生活當然是無比美好幸福的。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對這種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六.再次全體朗讀全詩,融入自己對詩歌感情的`理解,讀出韻味。七.布置作業熟讀成誦;預習三、四節詩內容第二課時一、體朗讀全詩,回憶舊課內容二、 討論、學習第三節詩1.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三節。2.如果說詩的第1、2節描寫的是詩人想象出的靜止的景物,那么,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在第三節詩中描寫了什么呢?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