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03
這是新教材歷史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課程目標
?。ㄒ唬﹥热輼藴?/p>
以元謀人、北京人等早期人類為例,了解中國境內原始人類的文化遺存。
?。ǘ┙虒W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列舉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及距今年代。知道北京人制造石器,使用天然火,過著群居的生活。知道山頂洞人的磨制石器技術和人工取火技術。理解勞動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2、過程方法與能力:
教師應盡可能采取啟發式教學,創設問題情境,促使學生主體參與,使學生養成積極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通過比較北京人、山頂洞人的不同,培養學生歸納、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合理想像原始人一天的生活,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通過各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培養豐富、合理的歷史想像能力以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祖國境內原始人類的文化遺存,認識到我們偉大的祖國不僅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人類起源和發展的搖籃之一,從而培養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通過觀察出土化石和遺跡,進而合理推斷遠古人類生活,培養科學求實的精神;通過學習遠古人類從低級到高級演進的過程,感悟人類進步過程的漫長與艱辛,培養不怕困難,不怕挫折,頑強拼搏,銳意進取的精神。
二、教學要點
重點:北京人和山頂洞人。
難點:勞動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都知道,人類是萬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類才有人類社會的歷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來的?上帝造人的傳說(講上帝造人的故事),盤古開天辟地、女媧造人的傳說(讓學生講故事),反映了人類對自身的困惑。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終于認識到,人類是生物進化的結果,是由古猿的一支發展來的。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去學習第一課,祖國境內的遠古人類。
一、課程目標
了解隋唐科舉制的主要內容。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科舉制度在隋唐時期產生和完善的主要情況,了解它給隋唐社會帶來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通過討論隋朝創立科舉制度的原因、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帶來的.變化、科舉制度的影響等問題,培養學生從具體歷史事實引出結論的能力。通過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培養學生共同學習、互相促進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認識科舉制度的出現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歷史進步,是隋唐繁榮的因素之一,符合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從而使學生認識制度創新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組成部分。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科舉制創立和逐漸完善的過程。
教學難點:科舉制的作用和影響。
四、教學過程
導入:
討論:如果你是皇帝,你將如何選拔人才為你所用?
科舉制的誕生:
學生對比學習:隋唐以前的選官制度和科舉制
科舉制的完善:
學生設計:科舉制發展線索圖
科舉制的影響:
小組討論:科舉制的影響
方案一:討論:在此之前的選官制度、科舉制、現今的選官制度對比
方案二:課堂小論文:科舉制度之我見
方案三:同學們了解了我國古代的考試制度以后,請你想一想:你對現在學校的考試制度和考試的形式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議嗎?能否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制作一份有關的建議書或計劃書。
今天的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
教學目標
1.了解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對中國藝術的發展產生的影響;
2.了解中國美術在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所經歷的主要過程以及中國藝術家突破傳統、追求創新的主要思路與觀念;
3.了解西方現代派的一些代表作品和觀念。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在現代社會文化背景下的中國藝術是如何突破傳統,走向創新的;
2.美術“現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教具與學具
教具:課件多媒體教學工具。
學具:筆記本、筆。
教學過程
第1課時——中國美術的現代化
一、導入教學:
教師提問:如果讓同學們創作一幅關于現代生活的繪畫作品,你會表現什么內容。為什么要表現這些內容?
學生思考。請一些同學起來回答。
教師總結:因為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帶來了很多新的事物,而我們的美術創作必然會反映這些新的事物。接著教師點明本節課的主題“從傳統到現代”。
二、新授
1、教師提問:中國的美術由于進入了新的時代,內容和形式必然會產生變化,那么①中國美術為什么要走向現代化?②你初步設想一下,中國美術的現代化會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
1
2、學生分小組討論、思考并回答。
3、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簡單總結,并要求學生閱讀教材第42~44頁。
4、教師總結:①導致中國美術現代化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現代社會的變化。②中國美術的現代化主要體現在內容、主題、形象、形式、技巧等因素中。
8.教師展示第42~43頁的作品,請同學們分小組根據自己的直觀印象分析并完成第42頁的“思考與交流”。
9.教師在學生完成之后,提問:
?、倌阏J為中國畫的革新體現在什么地方?
②為什么會出現這些革新?
③你覺得現代中國畫與中國元、明、清時期的繪畫有什么不同。要求學生閱讀教材第42~43頁的內容并填寫下表(有概括、直觀的比較即可)。
10.學生閱讀、思考并且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上述提問。
11.教師總結:指出在現代中國畫領域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美術革命”,也就是用西方繪畫來改良中國畫。
12.請同學們認真觀察蔣兆和的作品《流民圖》,指出在哪些方面吸收了西方的繪畫處理手法,在哪些方面保留了傳統的繪畫技巧。
13.教師總結:吸取西方的繪畫觀念來改良中國畫開闊了中國畫家的眼界,使中國繪畫在繪畫觀念和表現技巧方面大大豐富。
14.引導學生仔細領會教材第45~46頁關于林風眠《白衣女》的個案分析,布置學生課下完成“活動建議二”,要求在下節課之前完成。
2
15.教師總結:我們所講的上述作品都是屬于對中國傳統美術形式的變革,那么除此之外,我們可不可以直接引入外國的美術形式表現中國的社會生活呢?
16.學生思考并回答。
17.教師總結。指出從20世紀以來,有很多藝術家到西方留學,并且將西方傳統的繪畫形式引入中國。特別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以及20世紀80年代之后曾經出現過幾次高潮。請學生閱讀教材第43~44頁,并結合教材中的作品來分析一下。
注:教師在學生閱讀過程中可以提出如下問題:
?、僭谛轮袊闪⒅?,藝術家們是如何表現社會生活的?(文藝為大眾服務、現實主義畫風、文藝的表現手法多樣化。)
②20世紀70年代末之后,美術創作出現了哪些變化?
18.學生閱讀、分析、回答。
19.教師總結。
20.教師展示年畫《陽春白雪》、《趕火車》以及《豐衣足食圖》,請同學們結合教師的分析與教材的內容,分別指出這些作品中的現代性因素是如何體現出來的。
21.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并且回答。
22.教師總結:年畫是中國的一種傳統的美術門類,它與傳統的習俗有關。但是在現代社會中,年畫也出現了很多變化。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繪畫的表現內容、主題、形式和技巧上。
23.對本課內容進行簡要的總結。
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礎知識:波斯帝國的形成與希波戰爭;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與帝國的建立;羅馬帝國的擴張與文化傳播。
2、能力培養:通過“結合當代世界地圖,查一查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的版圖包括今天的哪些主要國家”的過程,培養學生運用地圖輔助學史的能力;通過比較希波戰爭、亞歷山大東征和羅馬帝國擴張的異同,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羅馬帝國的擴張和文化傳播聯系的分析,培養學生全面辯證地看待戰爭影響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戰爭從未在人類生活中長時間地停留過,戰爭與文化緊密相聯,一般來說,戰爭具有強烈的破壞性,會給人們帶來沉重的災難。但是它也有積極的作用:一次猛烈的戰火之后,隨之而來的,往往是文化的傳播與滲透。從而增強學生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積極維護人類和平的愿望,并能對戰爭的后果做出比較客觀的價值判斷。
本課重點和難點
本課主要介紹的公元前六世紀到公元二世紀古代世界的三次主要戰爭。
教學重點:
“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羅馬帝國的擴張與文化傳播”。
教學難點:
如何辯證認識羅馬帝國擴張的影響。
【講授新課】
請學生學閱讀導入框后,提問學生現代有一項重要的體育比賽就來源于希波戰爭,請問是什么項目?學生回答是馬拉松長跑后,請一位學生講述其來歷,以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同時受到愛國主義情感的感染。同時,讓學生認識,在古代世界東西方文明的碰撞與沖突所產生的兩個方面的影響。
一、希波戰爭
公元前6世紀,古代伊朗人以波斯人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國。波斯帝國頻繁出征和擴張。前5世紀早期,波斯帝國把矛頭轉向歐洲,三次出征希臘,史稱希波戰爭。最終希臘獲得勝利。(簡略講述三次波斯戰爭經過,也可以讓學生來講他們對于三次希波戰爭中熟悉的英雄的故事)
二、亞歷山大東征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了解馬其頓國的強大、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和建立起的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础秮啔v山大銅像》,讓學生去感悟銅像本身的象征意義,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顯示《亞歷山大帝國疆域》圖,幫助學生識記亞歷山大帝國疆域的大致范圍。(伊蘇斯戰役是亞歷山大東侵的一次決定性戰役,作適當補充)亞歷山大東侵的影響和學生共同探討,得出以下的認識:從帝國的疆域來看,亞歷山大帝國幾乎包括了當時人類的主要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猶太文明,甚至印度文明,這樣整個亞歐大陸的交通就被打通了。因此,伴隨著東侵的過程,客觀上是希臘文化傳播到東方,東方文化滲入到希臘文化的過程,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東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發展。教材提到埃及的亞歷山大港,教師還可進一步補充,這時的亞歷山大城成了世界文化的大都市,整個地中海地區的學者、藝人紛至沓來,競芳斗艷,各顯才華。
三、羅馬帝國的擴張與文化傳播
展示《羅馬的擴張》圖,讓學生了解2世紀時羅馬帝國規模時的疆域四至──北達不列顛及萊茵河與多瑙河流域,東至幼發拉底河,南括埃及、蘇丹北部及整個北非的地中海沿岸,西瀕大西洋,它的疆域大大超過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由于戰爭的停止和統治政策的加強,羅馬帝國最初約二百年間,境內局勢安定,經濟繁榮。這是羅馬帝國歷史的“黃金時代”。至于繁榮的情況,讓學生看教材內容?;貞浽谥袊糯穼W過的“絲綢之路”、兩漢與大秦的往來有關知識,加強中外歷史的聯系。
書中有兩句英漢對照的古代羅馬的諺語,它們實際上是羅馬文化的寶貴遺產,對于加強歷史學科與英語學科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非常有益的。教師可提問學生“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句諺語的?”學生對這兩句諺語的理解可以自由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只要言之有理,自圓其說,教師都應當肯定。在此基礎上,教師和學生能形成以下認識:“身在羅馬,就做羅馬人”反映出當時人們以做羅馬人為榮的一種自豪的心態;“條條大路通羅馬”反映出昔日羅馬帝國疆域的遼闊和盛世的輝煌,等等。
如何認識理解羅馬帝國擴張的影響是教學的難點,教材有一句概括性的表述:“一方面,羅馬帝國的征服和統治充滿著暴力,另一方面,羅馬文化滲入到它統治過的廣大地區。”這是學生必須認識并加以理解的。對此教師讓學生結合亞歷山大東侵影響的學習展開自由討論,并形成以下認識:戰爭充滿著暴力,同時客觀上又傳播著文化,這就是戰爭影響的兩個基本方面。正如教材在導入框里所概括的那樣:“在古代世界,充滿著強國與弱國,以及不同文明之間的矛盾與碰撞。這個過程伴隨著暴力、奴役和壓迫,但是在客觀上也導致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羅馬文化的傳播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拉丁語不斷向外傳播,二是的誕生和發展。拉丁字母是現在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是現在世界上最有影響的三大宗教之一。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