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7
這是丁香結一等獎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寫11個生字、19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課文的中心思想。
3。品讀優美的句子,學習借景抒情的寫法。
4。比較古人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學習作者豁達的胸懷。
過程與方法:
學習本文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作者豁達的胸懷,培養自己以豁達胸懷對待人生中的“結”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品讀優美句子,學會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結的象征意義,體會作者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悟,培養自己以豁達胸懷對待人生中的“結”的能力。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學習本課的生字詞,理清文章的結構,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各種花的圖片,最后展示丁香花。
師:文學作品中許多花草樹木都被賦予了某種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潔,牡丹代表富貴,菊花寓意堅貞,松柏喻指傲岸長青等。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課文——《丁香結》,看看作者賦予了丁香結什么樣的情感。
設計意圖:
初步了解各種花的特點,為最后的“小練筆”作準備。
2。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3。作者簡介。
宗璞,1928年出生,原名馮鐘璞,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曾就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當代作家,從事小說與散文創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說《紅豆》《弦上的夢》,系列長篇小說《野葫蘆引》,中篇小說《三生石》。《弦上的夢》和《三生石》分別榮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和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設計意圖:
散文教學首先要創造情境,以便引出主題,因此這個環節可用談話的方式帶領學生入境,這樣,既可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又讓學生根據課題設下疑問,為接下來理解重難點做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自學提示。
(1)自由讀課文,并畫出生字詞,注意把課文讀通順。
(2)用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
2。生字。
師指導書寫“綴、幽、雅、案”等字并組詞。
3。詞語。
幽雅:幽靜而雅致。
笨拙:笨,不聰明,不靈巧。
愁怨:憂愁怨恨。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著問題讀課文。
(1)文章題目為“丁香結”,文章哪些地方提到了“丁香結”?(2)作者寫“丁香結”之前,用較多的篇幅寫了什么?
2。指名讀第1~3自然段:
這三個自然段分別寫了哪里的丁香花?它們各是怎樣的?
學生匯報:第1自然段描寫了城里街旁和宅院里的丁香花,第2自然段描寫的是城外校園里的丁香花,第3自然段描寫的是“我”住的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
3。文章結構。
丁香結
賞丁香(第1自然段—第3自然段):城里、校園、屋旁。
悟丁香(第4自然段—第6自然段):丁香負擔著愁怨,人生有“結”才不會平淡無味。
4。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設計意圖:
在學生充分通讀課文的基礎上,分層并概括層意,促使學生理清課文的層次。通過這幾個環節,學生可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形成一個清晰的脈絡。
四、總結感悟。
師:誰說草木無情?它們也各有各的品性與精神,宗璞筆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從多個角度展現了丁香花的形象,豐富了丁香花的內涵,不禁讓我們喜歡上了這一簇簇可愛的丁香花。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歡作者筆下的丁香花嗎?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讀一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1。學生自由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2。展示讀,并請學生說說喜歡的原因。
設計意圖:
本環節,先對文本內容進行簡單地回顧和總結,然后讓學生再次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并說出喜歡的原因,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印象。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體會丁香花的美及丁香花高雅的品格。
2。體會作者豁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課,導入新課。
1。師:上節課,我們跟隨作者宗璞初步領略了美麗的丁香花,丁香花的形象已經深深印刻在我們的心里。
2。師:作者筆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樣子的?作者是怎樣描寫丁香花的?作者又賦予了丁香花什么樣的情感呢?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丁香結》。
設計意圖:
通過回顧上節課的知識,激發學生探究文本的興趣,教師的問題可幫助學生自然過渡到下面的教學活動。
二、學習“賞花部分”,賞析優美語句。
1。自學提示(一)。
(1)默讀課文第1~3自然段,作者描寫丁香花時,你感覺哪些語句比較優美?試著說一說自己的理解。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丁香花的?調動了哪些感官?賦予了丁香花什么樣的品格?
2。學生自學交流。學生匯報優美句子。
3。優美詞句講解分析。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樹銀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墻上窺著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
這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這句話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探”“窺”兩個動詞形象地描寫出了丁香花的可愛。星星的比喻寫出了丁香花的樣子。)
(2)月光下白的瀟灑,紫的朦朧。還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蘭,在夜色中也能讓人分辨出,這是丁香。
①你從這句話中知道了什么?(丁香花的顏色、氣味)人們在夜色中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丁香花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②仿照第1句話,補充下面的句子。
陽光下的野菊花,黃的,白的。
(3)每到春來,伏案時抬頭便看見檐前積雪。雪色映進窗來,香氣直透毫端。……遮掩著我的窗,照耀著我的文思和夢想。
“檐前積雪”指的是什么?(丁香花)“香氣直透毫端”說明了什么?(說明香氣非常濃郁)為什么說“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丁香花雖然微小卻繁多,單個的固然單薄,可是眾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許多簇,使整棵樹耀眼奪目)
4。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丁香花的?
(1)形狀:星星般的小花,許多小花形成一簇。
(2)顏色:紫色、白色。
(3)氣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5。從感官角度分析,形狀、顏色、氣味是哪種感官?(視覺、嗅覺)作者賦予了丁香什么樣的品格?(靈動優雅、潔白無瑕、可愛芬芳)
6。再指名讀第1~3自然段。
三、理解“悟花部分”,總結主題內涵。
1。自學提示(二)。
指名讀第4~6自然段。思考:在這部分,哪些是作者對丁香花的具體描寫?哪些是作者對丁香結的感悟?小組交流,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研讀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1)雨中的丁香是怎樣的?在這幾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點?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來表現雨中的丁香?
指名回答。
格外嫵媚,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畫,描寫出雨中丁香仿佛流動一般,紫色與白色自然交融,給人極美的感受。
(2)丁香為什么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①雨中的丁香嫵媚、朦朧,顏色交融,猶如一幅色彩邊緣模糊、柔和婉約的印象派畫作。
②雨中的丁香格外嫵媚,丁香“化”入雨中的場景使象征愁心的丁香花更加凄楚動人,這樣的畫面不禁讓作者理解了古人常將丁香和微雨連在一起。
3。師:“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怎樣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詩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
這兩句詩把花蕾叢生的丁香比作人的愁心,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悵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詩句有利于表達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優美。
4。研讀第5、6自然段,古人為什么發明了丁香結的說法?
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結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丁香花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二是丁香花負擔著解不開的愁怨。
5。理解文章結尾語句: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嗎?
這是作者思考后的感悟: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人生的問題也是永遠解不開的,我們應該正視這些問題。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永遠也解不完的結,我們的人生才充滿樂趣,我們的明天才更加燦爛。
6。師:人生的道路上充滿了荊棘,學完了課文,你認為應該怎樣對待人生的挫折與不幸?
學生發言。
設計意圖:
本環節以問題作為牽引,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自主探究,使學生深入體會“丁香結”的深刻含義。
四、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1。教師總結。
丁香的淡淡香氣馳騁了作者的想象,也給了我們尺幅千里的功效,讓我們感受到了因丁香而帶來的歡愉。多少年了,作者心里一直裝著丁香,裝著“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然而,一次雨中的偶然發現,給了作者新的感悟: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然而正是這解不完的結,才讓我們的人生充滿了挑戰,充滿了樂趣。這正是我們要找的答案。
2。揭示主題。
師:想一想,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遇到不順心的事是正常的,我們應該正視這些問題,把它看作是生活的有益補充。所以,我們要以豁達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結”:人生既需要春光無限的陽春,去感受如雪丁香的幽雅香甜,同時,也需要細雨中朦朧的丁香結,去體會愁腸掛肚,百轉千回。
設計意圖:
通過總結全文,學生對文本要表達的主題有了較深刻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揭示文章的主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五、小練筆。
誰說草木無情?它們也各有各的品性與精神,宗璞筆下的丁香就是如此。文章從視覺和嗅覺的角度描寫了丁香花的特點,體現出作者的價值追求。請你也選擇一種花,調動各種感官去具體描寫它的特點。
設計意圖:
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引導學生體會和學習本文的寫法仿寫作文,實現從課內向課外的延伸。
【板書設計】
賞丁香(第1自然段—第3自然段):城里、校園、屋旁
悟丁香(第4自然段—第6自然段):丁香負擔著愁怨,人生有“結”才不會平淡無味。
【教學目標】
1、梳理文章思路,認識作者由事物引發聯想,抒發自己獨特感受的寫法。
2、讀一讀,品味其生動而富有情味的表達,體會作者寄寓在丁香中的情感。
3、比一比,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語言,理解文章的主旨,學習面對困難從容豁達的人生態度。
【教學難點】
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語言,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學重點】
品味其生動而富有情味的表達,體會作者寄寓在丁香中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作者先寫了生活中看到的xxx,聯想到古詩中的xxx,最后表達了xxx。
三、研讀課文,深入體會
(一)品讀分析“丁香花”
1、小組合作,發現作者喜歡“城里城外”的丁香花的原因,學習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2、理解句子,體會作者喜歡“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的丁香花的原因,感受作者對丁香的情感的深入。
(二)品讀分析“丁香結”
1、明確丁香結的象征意義
2、比較句子,體會作者對“丁香結”的情感
(1)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
(2)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嗎?
四、小結
五、布置作業
1、摘抄課文中自己喜歡的三句句子并結合句子說說喜歡的原因。
2、作者說:“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嗎?”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學會多角度描寫景物方法。
2.品讀優美句子,理解丁香結的象征意義。
3. 學習本文多角度描寫景物方法,仿寫作文。
4.比較古人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學習作者豁達的胸懷。
【學習重難點】
品讀優美句子,學會多角度描寫景物方法。
理解丁香結的象征意義,體會作者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
培養自己以豁達胸懷對待人生中“結”的能力。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文學作品中許多花草樹木都被賦予某種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潔,牡丹代表富貴,松柏喻指長青。試著再舉出幾例。今天我們來學習《丁香結》,看看作者賦予丁香結什么樣的情感。
二、作者介紹:
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馮鐘璞。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紅豆》《桃園女兒嫁窩谷》《不沉的湖》等,中篇小說《三生石》,《弦上的夢》和《三生石》分別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和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三、詞語:
綴 窺 幽雅 渾濁 笨拙
單薄 遮掩 照耀 花蕾 愁怨 斷斷續續
四、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看看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丁香花的?
(1)形狀:星星般的小花、許多小花形成一簇;
(2)顏色:紫色、白色;
(3)氣味:淡淡的優雅的甜香。
從感覺角度分析,形狀、顏色、氣味是哪種感覺? ---視覺、嗅覺
作者賦予丁香什么樣的品格?(結合課文,圈畫出關鍵詞,總結歸納)
——靈動優雅 潔白無瑕 可愛芬芳
2.朗讀課文4-6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結?
本義:丁香花蕾上,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
象征意義:人生中不順心的事(愁怨)
——知識鏈接:品讀《梨花》思考象征意義(純情)
3.作者多年賞花,為何今年突然明白丁香結內涵?
雨后賞花的觸動
自身經歷的感悟(經受病痛折磨)
4.作者對丁香結持什么態度?
從容、豁達、積極
古人對丁香結也有自己感悟,品讀李商隱的《代贈二首》和李璟的《攤破浣溪沙》,體會古人對丁香結理解。
代贈二首
唐代:李商隱
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中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問)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體現詩人內心怎樣的情感,此處丁香結有何寓意?
---樓上玉梯 芭蕉不展 丁香結;
欲望還休 孤寂無聊;
女子與戀人不能相會的愁緒
攤破浣溪沙
五代: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1.“春恨鎖重樓”中“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請用原詩句作答)
2.“恨”傳達出了詞中人物怎樣的思想感情?此處丁香結有何內涵?
---青鳥不傳云外信
沒有故人音信相思之愁
郁結不散的相思之愁
同樣是丁香結,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古人更多的是借丁香結抒發愁怨之情,而作者筆下的丁香結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劑。正如作者所說,人生中的問題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么。讓我們學習作者從容、豁達、積極的人生態度,去直面人生中的一件一件不順心的事,這樣你的生活也會變得有滋有味。
五、作業設計
必做:背誦李商隱的《代贈二首》和李璟的《攤破浣溪沙》。
選做:閱讀《語文讀本》中的《野草》。
第二課時
一、作業檢測:
1.檢查背誦
2.李商隱的“同向春風各自愁”的“愁”體現在哪些景物上?
---玉梯橫絕 月如鉤 芭蕉不展 丁香結
李璟的“丁香空結雨中愁”的“愁” 連綿不斷,哪句詩能體現出來?
---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二、合作探究 品味語言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樹銀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墻上窺著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
運用擬人修辭手法,“探”“窺”將丁香擬人化,使無意識的丁香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生動形象地描寫了丁香花可愛的情態。
2.在細雨迷蒙中,著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嫵媚。花墻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外的瑩白滲過來。讓人覺得,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問題))雨中丁香具有怎樣特點?想象這幅畫面,作者為什么說“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丁香的美麗、高潔、愁怨在雨中形神畢現。將丁香結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動人。
3.那十字小百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許多小花形成一簇,許多簇花開滿一樹,遮掩著我的窗,照耀著我的文思和夢想。“照耀”有什么樣的'表達效果?
“照耀”一詞寫出花白如雪,似有光輝暈出。寫出花對作者心靈的鼓舞和慰藉,啟發作者的文思,使她浮想聯翩,思如泉涌。
4.“每到春來,伏案時抬頭便看見檐前積雪。”“從外面回來時,最先映入眼簾的,也是那一片瑩白”,作者在這兩句話中用“積雪”和“瑩白”代替“丁香”,有什么好處?
避免重復,使行文富于變化。
修辭手法上:
積雪是借喻 (借用喻體來替代本體 不出現本體和比喻詞)
瑩白是借代 (借用事物特征來代替事物本身)
三、作業設計
體會本文多角度描寫景物的寫法,選擇一種你熟悉的花,寫一個小片段,100字左右。友情提示:選擇自己真正觀察過的,例如:紫藤蘿、荷花、迎春花、梨花……
教學目標:
1、了解丁香結中作者通過視覺、嗅覺等多種角度描寫丁香花的寫作方法。
2、聯系生活實際展開聯想,用多角度描寫加上修辭手法來描寫一種花。
教學重點:
聯系生活實際展開聯想,用多角度描寫和修辭手法手法來描寫一種花。
教學難點:
聯系生活實際展開聯想,用多角度描寫的手法來描寫一種花。
教學過程
一、舊知導入
1、回顧《丁香結》中作者描寫丁香的角度。
預設:顏色:“忽然呈出兩片雪白”、“月光下,白得瀟灑,紫的朦朧”。
姿態:“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樹銀枝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
香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作者通過對丁香花多角度的描寫,使花在讀者的眼中生動形象。
二、對比閱讀
1、閱讀作者宗璞的另外一篇散文《紫藤蘿瀑布》,尋找作者在描寫這兩種花的時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預設:
(1)作者在描寫紫藤蘿時,也對紫藤蘿進行了多角度的描寫。
如描寫紫藤蘿的形態時,寫到“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對于花顏色的描寫如“輝煌的淡紫色”、“深深淺淺的紫”等;在描寫到花香時,寫到“這里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
(2)兩篇文章都用到了大量的修辭手法。
比喻如丁香花“星星般的小花”;紫藤蘿“像一條瀑布”
擬人丁香花會“從墻上窺著行人”;紫藤蘿中淡紫色的花“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2、小結:所以作者在描寫兩種花的時候通過多角度的描寫和修辭手法的結合,使花變得生動可愛。
三、聯系實際練習寫作
1、在自己的生活中,你喜歡什么花呢?選擇自己喜愛的一種花,向同學們介紹這種花。
2、將剛才討論的寫一個150字左右的小片段。時間10分鐘左右。
3、評價交流
在班級中分享剛才寫完的片段,并對片段中出現的優點和缺點進行互相評價。
預設:
(1)要有一定的寫作的思路和順序,如可以從遠近的順序、從視覺到嗅覺的順序等等。
(2)可以使用一定的修辭手法,使花的形象更加生動。
(3)可以學習《丁香結》的寫作結構,在描寫后面根據花的特點和自己的心情加入一定的感悟。
四、布置作業片段改進
1、根據交流的結果從不同的角度和需求來改進剛才自己寫的片段。
2、再次分享交流,感受修改前后的差別。
3、完成學案二習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