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1
這是江畔獨步尋花其五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朗讀詩文。
(2)能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古詩描繪的美麗景色,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過程與方法:
(1)品讀詩句,初步理解作者用蝶和鳥襯托花之繁茂的寫法。
(2)體會、把握古詩的韻味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誦讀詩文,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與美麗,體驗詩人的喜悅與贊嘆,激發學生對美好事物追求。
【教學重難點】誦讀詩文,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與美麗。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作者用蝶和鳥襯托花之繁茂的寫法。
【教學策略】品讀詞句,抓住景物體會人物情感。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讀一讀”中的《春日》,引讀背誦。
師:孩子們,伴著校園的第一抹新綠,我們走進了明媚的春天。(出示1:《春日》,齊讀。)
2、師:春日的泗水濱清風拂面,萬紫千紅。黃四娘家的春天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研讀的——(板課題)
(出示2:《江畔獨步尋花》)
二、讀出古詩的韻味,體會這首詩的對仗美。
孩子們,古詩與音樂一樣也有節奏美,韻律美。這首詩你們已經背熟了,請同學們再讀一讀,注意詩句內部的停頓,可以試著用“/”做記號。
1、自讀做記號。
2、指名讀古詩,師生點評,引導。(評價: 抑揚頓挫,有古詩的味道)
出示3:(標有停頓的詩)
二、理解古詩的意思。
1、課前預習成果交流。
師:課前,小組長帶著組員探究了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哪幾個小組愿意與大家分享學習成果?其他同學注意聽,隨時可以表達自己的不同理解。指名匯報。
2、隨機出示4:(教師整理的詩意)
師:這是老師的理解,自由讀兩遍,讓這段話留在你的記憶中。
三、感受春天的美麗,體會作者的情感。
(一)切入主體問題,整體感知。
孩子們,自讀課文,要善于提出問題。課前你們都采用“金鑰匙”的方法(出示5:“金鑰匙”)對這首詩提出了問題,老師把你們的問題進行了梳理,提煉出兩個最有價值的問題:出示5:
1、問題一:
(1)出示6:
問題一:詩中描寫的景物是什么?(學法推薦:快速瀏覽課文,用 “○”畫出相關詞語)
(2)指名匯報,板書“花”“蝶”“鶯”。
2、解決問題二:
(1)出示7:
問題二:詩人怎么描寫這些景物?詩人為什么要描寫這些景物?(學法推薦:默讀古詩,抓住重點詞句讀一讀,回想自己賞花的經歷,體會詩人的情感,進行簡單的批注。
(2)指名匯報,相機指導感情朗讀有關句子。
【a、描寫“花”:滿 千朵萬朵 壓 低,這樣描寫,是為了說明花多、大、美、繁茂)
b、描寫“蝶”:戲 時時舞 ; 描寫“鶯”:嬌 恰恰啼
(戲蝶為什么“流連舞”?嬌鶯為什么“自在啼”?)(因為花多,自然就引來了五彩繽紛的蝴蝶好鳥兒,所以,作者寫蝶和鳥是為了襯托花的繁茂。)
c、感情朗讀引導:
1——2句:
第一次:孩子們,挨挨擠擠的春花姹紫嫣紅,嬌艷芬芳,讓一路尋來的詩人感到——(學生接:滿心歡喜、無比驚喜、眼前一亮、贊嘆……)誰愿意當歡樂使者,把作者的滿心歡喜傳遞給大家?(指名一生讀)。(點評:歡喜之情溢于言表,不愧是大詩人派來的歡樂小天使。)
第二次:你也來試試。(再指名一生讀)
繁花似錦,蓋滿了小路,壓彎了枝條,此情此景,怎能不讓詩人驚喜(齊)——“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3——4句:
第一次:引導想象:彩蝶流連戲舞,嬌鶯自在鳴叫,猜猜看,它們此時的心情怎么樣?(驚喜不已、被春花陶醉了,迷戀春花……)
孩子們,老師特別想從你們的讀書聲中感受到它們的迷戀、它們的驚喜,前兩排孩子來試試。
后兩排同學敢挑戰嗎?好,讀起來——
3、小結:孩子們,你們走進了詩人的內心,你們是詩人的知音哪!
三、回歸全詩,整體感知
1、創設情境:
(1)出示9:資料再現。
杜甫一生顛沛流離。公元760年,杜甫在成都修建了草堂。飽受離亂之后,總算有了比較安定的生活,詩人為此感到欣慰。在一個春暖花開的時節,他獨自沿著江畔散步,在黃四娘家的小路旁,詩人滿心歡喜地尋找到了姹紫嫣紅的花朵,這清麗歡快的情景讓一路走來的作者驚喜不已——(女生)
(2)此時此刻,詩人迷醉了。春花、戲蝶、嬌鶯給春天增添了無窮的美麗與生機。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輕松、愉快的詩人已經與春天融為一體,他也要把這感受告訴全體男生——(起來帶上動作誦讀)
(3)讀著這首詩,我們也仿佛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條通往“黃四娘家”的小路上,和詩人一起享受那春光給予視聽的無窮美感——(齊讀)
2、出示10:觀賞花的圖片、聽歌曲《江畔獨步尋花》
3、多美的春色圖呀,你能用哪些詞語描繪剛才看到的情景?指名說一說(語文天地中的“讀一讀”)出示11:
錦上添花 花好月圓 花團錦簇 花枝招展 鳥語花香
姹紫嫣紅 國色天香 含苞待放 嬌艷欲滴 美不勝收
四、小結
師:積累的詞語真不少呢。孩子們,這首詩沒有寫人,但好像處處有人。詩人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深深吸引而流連忘返。所以在他的眼中,蝴蝶也是流連戲舞,黃鶯也是自在鳴叫。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詩人輕松、愉快的心情,已經與春天融為一體,成了美好春天的一部分,真是一個“尋”字了得!為了更深層地了解作者的感受,建議大家在課外補背:
出示12:
《江畔獨步尋花》(之五):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五、課堂檢測
出示13:
《江畔獨步尋花》以春花為題材,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通過對花、蝶、鶯、人的描寫,表現了春天的生機和美麗,抒發了作者熱愛春天、贊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1、孩子們,這節課有收獲嗎?同桌兩人先試著說一說。
2、指名說一說。
六、課外語文實踐:
出示14:
1、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花,并搜集相關資料,向老師和同學介紹。
2、到大自然中觀賞花草,想辦法用花草打扮我們的教室。
一、教材分析
這是詩人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后,寄居四川成都,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心情舒暢,春暖花開時節,他獨自在江畔散步賞花時,寫下的一首小詩。這是一首別具情趣的寫景小詩,小路上花團錦簇,花下的枝條被壓得低垂,花瓣之上是流連忘返的彩蝶,它們圍繞在花枝上翩翩起舞。全詩語言充滿了口語化色彩,讀起來令人感到非常親切,每一句詩都節奏明快,生動地再現了詩人在春天感受到的快樂。作者是被稱為“詩圣”的唐代詩人杜甫,詩中描寫的是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詩人獨自漫步成都錦江江畔,在鄰居黃四娘家附近欣賞春天花枝繁茂、蝶舞鶯歌的動人景象,表達了詩人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以及抒發了久經離亂后得以安居的喜悅心情。全詩描寫動靜相應,有聲有色,意境十分優美。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積累了百余首古詩,對這首詩已經耳熟能詳,有的甚至已經朗朗上口。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學習古詩的方法,能夠通過朗讀、看圖、想象等方式了解古詩的大致含義,較為清晰和完整地描述古詩情境,能夠有效結合學習內容進行聯系和補充,并在此基礎上較有韻味地誦讀。只是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情感滲透方面還需教師指導,才能與詩人一起產生情感的共鳴,懂得合作與交流的方法,能夠總結學習方法并適時恰當地運用。
三、教學目標
(1)借助想象,朗讀入境悟情,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古詩。
(2)通過學科內、學科間的整合,進行類比式學習,理解“蹊、徑、恰”等詞的意思。
(3)理解移情于物的寫作手法,引導體會詩句的對仗之絕妙。
(4)利用已有資源,進行古詩創作。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讀——讀出格律美;想——想出意境美;悟——悟出情感美。
難點:賞——發現詩歌的創作技巧。
五、教學過程
1.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說說描寫春天的詞語、詩句。
師:春天,萬物復蘇,是個充滿活力的季節,你瞧,微風輕拂,萬樹搖綠,許多文人墨客都對春天充滿了深情,說到春天,你們眼前會浮現出哪些詞語?
師(指名回答):同學們儲備的詞語可真多,還用上了很多成語,成語可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同樣是我們中華民族瑰寶的還有古詩,你能說說關于春天的詩句嗎?
設計意圖:喚起記憶,營造氛圍
師:春天是個多姿多彩的季節,許多詩人都寫下了醉人的詩篇,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杜甫的描寫春天的七言絕句。
2. 揭示課題,緊扣題眼
(1)板書課題,生書空課題。
(2)重點指導“畔”的書寫。
(3)學生讀詩題、解題意。理解“江畔”的意思。(指名回答)
師:江邊。這里的江畔指的是錦江之畔,當時杜甫居住在成都的杜甫草堂,在這里,他一共寫下了七首《江畔獨步尋花》,這是其中的第六首。理解詩題的意思。
(4)根據詩題質疑。(預設:春天百花盛開,鮮花處處可見,詩人為什么不用“賞”花?為什么要尋呢?詩人尋到了什么呢?(指名回答)
師: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現在就讓我們走進古詩,去解開心中的疑問。
3. 讀詩入境,品詞析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自由讀——個別讀(評價)過渡:讀詩不光要讀準,還要把它讀懂、讀美。一首詩就是一幅生動的畫,所以我們一邊讀還要一邊想象畫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兩句吧。
學習前兩句: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①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花多。師:讀這兩句時,你眼前浮現怎樣的畫面?(生匯報)從他描述的畫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找出這兩句詩中描寫花多的詞語嗎?(預設:“千朵萬朵”“花滿蹊”“壓枝低”)②品析“千朵萬朵”,理解夸張手法。古詩中常用的夸張手法:“千”“萬”“三”“百”“九”;說說含有“千”“萬”字的詩句。(預設:“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飛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③著眼“蹊”字,指導朗讀。說說含有“徑”字的詩句。(預設:“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曲徑通幽處,禪房草木深”“書山有路勤為徑”)設計意圖:語文的學習是很難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在課前,根據教學設計,我有針對性地布置學生搜集與本詩有關的詩句用于課堂展示,這么大容量的課堂,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2)展開想象,描述語境。杜甫今天走的是一條繁花小路,請同學們展開想象在這條鋪滿鮮花的小路上,杜甫可能會尋到什么花?這條小路上可能會有什么花?
設計意圖:古詩凝練含蓄,詩人往往用簡潔的語言,創造出令人回味無窮的意境來表達審美體驗,如何引領學生讀出詩句背后的情味,離不開學生的想象。這一環節的設計,我讓學生通過想象聯系生活體驗對詩句的內容進行補白。
小結:通過同學們的描述,老師的眼前浮現了萬紫千紅總是春的美景,這么美的畫面,你能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嗎?
(3)鋪墊情感,指導朗讀。指名讀,學生讀——生評價。師范讀,模仿讀。
(4)品味“滿”,感受“滿”字的巧妙。①讀含有“滿”字的詩句,感受“滿”字的巧妙。師:黃四娘家花多、花美、花香,讓人仿佛來到花的海洋,到底是哪一個字,讓你產生了這么豐富的想象?出示: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翁卷《鄉村四月》;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游園不值》。②詩句活用。用“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美景滿皇都。”來夸夸身邊美麗的春景。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增設,由一首詩引出多首詩的學習,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創作,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靈感得以激發,促使他們更進一步體會詩人情感。
學習后兩句: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師:就是這個“滿”字給我們講述了道不盡的春色,道不盡的美,現在讓我們跟隨詩人的腳步,繼續去尋吧!①激發想象,領略童趣。詩人在這兩句詩中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創設情境,理解側面描寫的寫作方法。留連戲蝶時時舞,這美景真是讓人陶醉,現在就讓我們也化身為這百花叢中翩翩起舞的蝴蝶,感受黃四娘家花美、花多。②引導體會對仗之妙。了解對仗的修辭手法:流連——自在戲蝶——嬌鶯時時舞——恰恰啼;齊讀詩句,品味杜甫詩句的對仗美: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③創設情境,引導個性朗讀。師:你覺得什么樣的鶯叫嬌鶯?(小巧、可愛、小小調皮的、聲音好聽的……)指名讀,引導個性朗讀。(預設:一聲一聲有力地叫、婉轉地叫、緩緩地叫、急促地叫、調皮地叫、忽高忽低地叫、低沉地叫、歡快地叫、興奮地叫……)
設計意圖:古詩教學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詩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蘊,那么,如何引領學生讀出那份情,那種味?我認為抓住“恰恰啼”這一中介,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引起聯想,由此及彼地再現,豐富詩句中的形象,這樣,詩句背后的情味就在這一環節的引領下噴涌而起。
(5)想象畫面,即興創作。模仿寫詩(要求:用上形容詞、疊詞、動詞)。
師:大家想象一下,杜甫除了尋到戲蝶和嬌鶯,還尋到了什么?還有哪些有意思的景和物會出現在這畫面里。現在我們把這些景物帶到詩里來,也來當一回小詩人。
設計意圖:古詩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感受詩境、詩情,還要進行有效拓展,引入相關素材,增加積累,做到學以致用,讓學生在仿寫中覓得言語表達的真諦。
4. 對比學習,感受情懷
(1)學習“景由情生”的寫法。
師:在這花團錦簇的春天,這蝴蝶、這嬌鶯是多么自在、愉悅,難道自在愉悅的僅僅是它們嗎?我們經常說“景由情生”,詩中景物表達的情感都源于詩人,詩人筆下蝶和鶯的愉悅都是詩人愉悅心境的寫照,所以真正愉悅、流連于此舍不得離去的是詩人杜甫。
有同學不禁要問:為什么詩人會如此愉悅呢?
(2)介紹《江畔獨步尋花》寫作背景。
(3)對比學習《春望》,體會詩人的情感。
師:同樣是在春天,詩人還寫下了這樣的詩篇。①師配樂范讀《春望》。師:你覺得詩人寄托了什么樣的情感在這首詩中?你從哪里感受到?②對比詩境。同樣在春天,有鳥也有花,為什么詩人會有不一樣的心境呢?了解《春望》的寫作背景。③理解詩人情懷。師:正因為詩人經歷過戰亂,目睹過哀鴻遍野,自己又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所以內心荒涼寂寞,也正是因為如此,詩人才要去尋,此時此刻,你還覺得詩人尋的僅僅是花嗎?是什么?
預設:尋到的是一份遠離戰亂的安寧與和諧;對安定、美好生活的向往;渴望安寧、平靜、美好的生活……
設計意圖:通過整合,利用比較的方法,與學生熟悉的詩詞橫向聯系,有助于拓寬、加深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增強對“情”的感受力。讓學生體會哪怕是相同的景物描寫,也能展現不同的心情,學習寫景為情而生的方法。
(4)書法作品欣賞。師:正是因為這美好的情感,這首詩被廣為傳頌,許多書法大師也曾提筆揮毫,書寫此詩,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師(指名回答):出示隸書、行書、草書(簡介字體特點)。如果你是詩人杜甫,你覺得哪種字體更能表達你愉快的心情。
設計意圖:字的辨識由易到難,讀中鑒賞,完成古詩背誦的無痕引導。從字體對比中再次感受詩人情感,讓學生感受不同的字體也可以折射出喜悅的不同程度。此環節,并非單純的書法作品欣賞,而是巧妙地將語言文字的學習、詩情詩境的體悟與書法這一高雅的藝術形式融為一體。讓學生在這一環節的學習中既獲得語言文字的深度感悟,又得到藝術熏陶。
5.布置作業,拓展積累
積累《江畔獨步尋花》其余六首。
師總結:今天的課我們就學到這兒,同學們在課外可以搜集一下江畔獨步尋花其余六首,讀一讀,感受詩人深沉而博大的情懷。
一、教學目的要求:
《江畔獨步尋花》優秀教案
1、讀懂詩句,體會詩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蹊”、“恰”等詞的意思
3、背誦這首詩
4、利用學校園藝景點資源引導學生創作
二、教學重點:
理解詞語,讀懂詩句,有感情地朗讀
三、教具安排: 錄音
四、板書設計:
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花多
留連戲蝶時時舞 花美
自在嬌鶯恰恰啼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啟發談話:我們學過許多古詩,誰來背一首,指名學生背誦。本課我們學習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師板出課題,學生擠讀。
2、釋題;題目什么意思,你能說說嗎?不行的話,請看詩后注釋⑴,指名學生說說詩題意思。
(二)學習《江畔獨步尋花》
1、學生自讀古詩3分鐘左右,然后指名說說讀懂了什么?
2、精讀第一句: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⑴指名讀這一句
⑵問:讀了這一句你知道什么?“蹊”是何意?哪些寫出了黃回娘家花的多?
⑶指導朗讀,指名讀、齊讀
3、精讀第二句,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⑴指名讀這一句
⑵問:黃四娘家的花很多了,這些花怎么樣,你如何知道的?
⑶想家:如果蝴蝶黃鶯會說話,它們看見這么多這么美的花,會說些什么?
⑷指導朗讀,指名讀、齊讀
4、品味、賞析;你最喜歡詩中的哪句或哪詞?說……為什么?
5、感情朗讀古詩
(三)遷移、應用
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寫出了春天草長鶯飛,生機勃勃的景象,寫得妙極了,同學們,看看窗外的植物園,想想我們美麗的校園,你能將本詩換何字變成你的嗎?
學生的詩:
⑴植物園獨步尋花
植物園內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⑵學校獨步尋花
楊園小學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花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⑶尚湖獨步尋花
尚湖公園花滿蹊
………………………
五、作業
抄寫古詩
簡評:在學生充分誦讀詩句,深入地體會詩句的意境后,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利用學校園藝景點,資源,進行簡單仿寫詩句。
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來源于興趣。興趣越濃,學習積極性越高。而大量的枯燥的、單一重復的作業很容易導致學生厭學,降低訓練的效果。因此,課外作業的設計要講究技巧,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融知識的學習、方法的引導和技能的訓練于趣味性之中的作業,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古詩離學生生活很遠,設計怎樣的作業才能讓學生樂學呢。教學古詩《江畔獨步尋花》后,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聯系春游中觀察到的春天的景象,結合詩句說說春天的花、春天的蝶、春天的鳥這些景物的特點,再動筆把這首詩描寫的意境繪成一幅畫。這種設計,打破了傳統的抄寫、默寫解釋字詞、抄寫大意等等單調而乏味的機械作業形式。既讓學生回憶了春天的景象,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使學生能聯系已有的舊知識,入情入境地體會詩人描寫春光景象時的心情,真正把思維活動貫串于語文訓練之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聯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學生動筆繪畫的過程也是他們理解詩歌內容的過程他們在作業時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機,春的奮發精神,從而進一步陶冶了情操。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