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7
這是人無信不立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知識目標】
《人無信不立》教案
1.引導學生更深刻地探究“信”的傳統內涵和現代意義。
2.培養學生講誠信的美德。
3.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掌握演講技巧。
【課時計劃】
2課時,第一節完成活動指導,布置任務,學生開始準備,一周后,用一課時展示活動成果。
【活動準備】
1.分組搜集有關“信”的資料。比如:名言警句、成語典故、名人軼事及其他經典論述。匯總整理資料。
2.分門別類制作成冊或放到班級博客、公共郵箱、網絡論壇里共享。
3.尋找身邊講誠信的人,了解他們的故事。
4.圍繞“誠信”這一話題,寫一篇演講稿。
精彩導入 激發興趣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失信不立”這些名言在我們身邊縈繞。誠信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人如果失去了誠信,將在社會上難以立足。誠信如今,誠信如歌,誠信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誠信如清晨第一縷陽光。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話誠信、覓誠信、說誠信吧!
活動指導
1.“引經據典話誠信”。各組分別搜集。
(1)組長匯總整理搜集到的資料,先按類別劃分為論述類和事例類,再進一步分為“個人之信”“交友之信”“經商之信”“國家之信”等。
(2)根據以上材料,分類分組討論:“信”有哪些含義,“信”對個人、社會、國家有怎樣的意義等等。
(3)組長做好記載。
2.“環顧身邊覓誠信”。
(1)認真觀察,善于發現。誠懇地訪問,細心地傾聽。講故事,說感想。
(2)訪問父母、老師等長輩,虛心聽取他們對誠信的理解。
(3)聯系身邊或社會上一些不講誠信的反面事例,小組展開討論:誠信缺失會帶來什么不良影響?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碰撞思維的火花
3.“班級演講說誠信”。
(1)圍繞“誠信”話題,寫演講稿,在小組試講。組員認真聽,并提出修改意見。
(2)小組推薦精彩演講稿和出色演講者參加班級演講會,小組通力合作共同修改演講稿,并為演講者出謀劃策。
(3)課代表及小組長統籌安排,協調組織好班級演講會
成果展示
一、展示與“誠信”有關的名言警句。
1.失信就是失敗。——左拉
2.沒有誠實哪來尊嚴。——西塞羅
3.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4.誠信為人之本。——魯迅
5.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中國諺語
6.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頤
7.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富蘭克林
8.失去了誠信,就等同于敵人毀滅了自己。——莎士比亞
9.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松下幸之助
10.一個人嚴守諾言,比守衛他的財產更重要。——莫里哀
二、展示與“誠信”有關的成語典故。
一諾千金
源于《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季布是秦朝末楚國的義士,他生性耿直,樂善好施,特別是他答應過的事情,無論困難再大,他都一定要設法辦好,所以深受當時人們的贊譽。季布在項羽手下時,曾多次打敗劉邦,項羽兵敗自殺,劉邦懸賞捉拿季布。但是由于季布深得人心,始終捉拿不到他。后經汝陰侯滕公的說情,劉邦才撤銷通緝令,并封季布為中郎,不久又改封河東太守。當時有一個人叫曹邱生,專門喜歡結交有權有勢的官員,他聽說季布一夜之間由階下囚變為天子的重臣,特地讓人介紹去見季布。季布一見曹邱生,臉上便露出厭惡之情。而曹邱生不識相地彎腰作揖,驚喜地對季布說:“我聽楚人說過:得到百斤黃金,也抵不上季布的一名諾言。”接著曹邱生又說:“你的名聲如此之大,難道與我到處宣揚一點關系都沒有嗎?”季布聽了曹邱生的話后非常高興,認為他的名聲之所以這么大,原來與曹邱生的宣傳有關。后來,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為“一諾千金”,用來比喻重視諾言,說話算數。
一言九鼎
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著他一起前往楚國。
平原君到了楚國后,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毫無結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你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你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平原君回到趙國后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呂。”成語“一言九鼎”由這個故事而來,形容一句話能起到重大作用。
三、展示與“誠信”有關的演講稿
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誠信的魅力》
誠信無形,卻可以經天緯地;誠信無色,卻可以耀人眼目;誠信無味,卻可以在上下五千年、縱橫海內外散發出醇厚的芬芳。無形、無色、無味的誠信有著撼人心魄的力量。近年來,誠信卻受到了嚴峻的挑戰,且不說商場上爾虞我詐,也不必說黑心棉,民工米,就是哪一天你扶起一位摔倒在路邊的老人,說不定你就惹上了麻煩和官司。
多年前,一位北大新生入學,他提著大包小包,在偌大的北大校園里不知所措。情急之下,他看見一位穿著布衫的.長者,便把行李往他身邊一放,說道:“師傅,麻煩您幫我看著點啊!”一個多小時后,這位新生辦完一切手續回來,發現那位長者依然為他守著行李,寸步不離。在第二天的新生入學大會上,他發現,昨天為他守行李的長者正坐在主席臺的中央。他就是當代著名的東方語言學家、教育家、散文家北大副校長——季羨林先生。事后,這位學生說道:季老身上透出的人格魅力將改變他的一生。是啊,誠信就是如此征服著人心。然而,誠信的魅力不止于此。
一位社會學家就“為什么我會成功”在一千位成功人士中做過調查,結果出乎人們的想象,沒有一個人認為他們的成功是因為自身有才華。他們中絕大多數認為:成功的秘訣在于“誠信”。其中一位只有小學文化的企業家說:“高深的理論我不懂。我只知道,誠心誠意對待我的每一位客戶,誠信誠意對待所有與我合作的人。”誠信使他不斷地發展著自己的事業。 我們正處在青少年時期,青少年時期是塑造人格、修養品德的重要時期,我們怎樣對待每一位同學,如何上好每一堂課,怎樣面對每一堂考試,都是誠信對我們的考驗,假如我們在學生時代就隨意糟蹋自己的誠信,用虛假的學業和虛偽的態度是難以在將來的競爭中立足。季老一諾千金,幼小的華盛頓坦然承認自己砍了櫻桃樹,這些以誠為公,以誠立業的事例無不說明誠信這種人格力量在人生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朋友們:讓我們努力培養誠實守信的品德,讓誠信使我們的人格閃光!
課后反思 查漏補缺
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于:
不足之處在于:
活動目標
1.引導學生探究“信”的傳統內涵和現代意義。
2.通過誠信故事,培養學生講誠信的美德。
3.學生講誠信故事,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掌握演講技巧。
活動準備
1.分組搜集有關“信”的資料。比如:名言警句、成語典故、名人軼事及其他經典論述。匯總整理資料。
2.尋找身邊講誠信的人,了解他們的故事。
3.圍繞“誠信”這一話題,寫一篇演講稿。
活動過程
一、精彩導入,激發興趣
誠信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一。在古代,“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經商之魂、為政治要;在現代社會,誠信是公民的第二張身份證。無論古今,誠信應該成為個人必要的精神品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失信不立”這些名言在我們身邊縈繞。一個人如果失去了誠信,將在社會上難以立足。誠信如金,誠信如歌,誠信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誠信如清晨第一縷陽光。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話誠信、覓誠信、說誠信吧!
二、活動指導
1.“引經據典話誠信”。
分組搜集有關“信”的名言警句、成語典故、名人逸事及其他經典論述。
(1)組長匯總整理搜集到的資料,先按類別劃分為論述類和事例類,再進一步分為“個人之信”“交友之信”“經商之信”“國家之信”等,也可以將資料劃分為“正面”“反面”兩類。
(2)根據以上材料,分類分組討論:“信”有哪些含義,“信”對個人、社會、國家有怎樣的意義等等。
(3)小組內討論:我國古代典籍中出現的“信”有哪些含義?“信”對于個人、社會、國家有怎樣的意義?組長做好記載。
2.“環顧身邊覓誠信”。
我們環顧身邊,尋找守信之人,聽取長輩觀點,反思失信之害。
(1)講述身邊的誠信故事。
(2)訪問你的父母、老師等長輩,虛心聽取他們對誠信的理解。
(3)聯系身邊或社會上一些不講誠信的反面事例,如考試作弊,借錢不還、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小組展開討論:誠信缺失會帶來什么不良影響?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碰撞思維的火花。
3.“班級演講說誠信”。
(1)圍繞“誠信”話題,寫演講稿,在小組試講。組員認真聽,并提出修改意見。
(2)小組推薦精彩演講稿和出色演講者參加班級演講會,小組通力合作共同修改演講稿,并為演講者出謀劃策。
(3)組織一次班級演講會。課代表及小組長統籌安排,協調組織好班級演講會。想一想策劃、組織這次演講會需要做哪些工作,列出任務清單,各小組分工完成。
三、展示與“誠信”有關的名言警句。
1.失信就是失敗。——左拉
2.沒有誠實哪來尊嚴。——西塞羅
3.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4.誠信為人之本。——魯迅
5.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中國諺語
6.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頤
7.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富蘭克林
8.失去了誠信,就等同于敵人毀滅了自己。——莎士比亞
9.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松下幸之助
10.一個人嚴守諾言,比守衛他的財產更重要。——莫里哀
學習目標
1.搜集有關“誠信”的名言警句、典故軼事及其經典論述,理解“誠信”的傳統內涵。
2.通過尋找身邊誠實守信的具體實例,感受生活中人們誠實做人、講求信用的美好品質。
3.通過開展演講等活動,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努力踐行誠實守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誠信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傳統,也是我國傳統道德的基礎和根本。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中華民族形成了重承諾、守信義、以誠立業、以信取人的道德傳統,“千金一諾”“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之類的美談佳話永留史冊并體現在實際生活中。中外歷史反復證明,一個不講誠信和沒有誠信傳統的國度和民族,終究都會消亡。現在,就讓我們從傳統道德中汲取誠信素養的精華,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努力建設誠信社會,做一個誠信小少年吧!
二、合作探究
(一)引經據典話誠信
1. 分組搜集古代道德楷模的言論、事跡。班內分成四個小組,分別搜集整理古代道德楷模關于“信”的經典論述和典型事跡,具體分為“個人之信”“交友之信”“經商之信”“國家之信”等,并整理成冊。搜集整理時,可結合歷史課本,借助報刊書籍、網絡媒體等,也可到當地的歷史古跡探訪,還可以請教老師。可以是文字材料,也可以是圖片、宣傳畫等圖畫材料,還可以是錄音、錄像等影視材料。
2.班內定期舉行“古人誠信言行”資料展。讓同學們研讀、討論。通過班內的相互研討,進一步學習古代道德楷模的經典論述和典型事跡,理解“信”的傳統內涵,明確“信”對個人、社會、國家的重要意義。
【交流點撥】 古人的誠信故事
宋濂——守信好學
宋濂是我國明代一個知識淵博的人。他從小喜愛讀書,但家里很窮,上不起學,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學者請教,并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那天下起鵝毛雪。當宋濂挑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御不住深山的嚴寒啊!”宋濂說:“娘,今天不出發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當宋濂到達老師家里時,老師感動地稱贊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二)環顧身邊覓誠信
1.班內分組搜集整理與誠信有關的事跡。可分成幾個小組:搜集身邊或社會上的誠信故事、采訪父母老師等長輩對誠信的經驗和理解、采訪同學對一些不講誠信的現象的看法。把搜集到材料進行匯總、整理。
2. 小組內成員合作,把匯總、整理的材料進行小組內反復討論,并得出一致結論。明確誠信缺失會給個人帶來嚴重的危害,每個同學都能明確自己的責任,誠實待人,講求信用,言必行,行必果。
【知識目標】
《人無信不立》教案
1.引導學生更深刻地探究“信”的傳統內涵和現代意義。
2.培養學生講誠信的美德。
3.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掌握演講技巧。
【課時計劃】
2課時,第一節完成活動指導,布置任務,學生開始準備,一周后,用一課時展示活動成果。
【活動準備】
1.分組搜集有關“信”的資料。比如:名言警句、成語典故、名人軼事及其他經典論述。匯總整理資料。
2.分門別類制作成冊或放到班級博客、公共郵箱、網絡論壇里共享。
3.尋找身邊講誠信的人,了解他們的故事。
4.圍繞“誠信”這一話題,寫一篇演講稿。
精彩導入 激發興趣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失信不立”這些名言在我們身邊縈繞。誠信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人如果失去了誠信,將在社會上難以立足。誠信如今,誠信如歌,誠信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誠信如清晨第一縷陽光。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話誠信、覓誠信、說誠信吧!
活動指導
1.“引經據典話誠信”。各組分別搜集。
(1)組長匯總整理搜集到的資料,先按類別劃分為論述類和事例類,再進一步分為“個人之信”“交友之信”“經商之信”“國家之信”等。
(2)根據以上材料,分類分組討論:“信”有哪些含義,“信”對個人、社會、國家有怎樣的意義等等。
(3)組長做好記載。
2.“環顧身邊覓誠信”。
(1)認真觀察,善于發現。誠懇地訪問,細心地傾聽。講故事,說感想。
(2)訪問父母、老師等長輩,虛心聽取他們對誠信的理解。
(3)聯系身邊或社會上一些不講誠信的反面事例,小組展開討論:誠信缺失會帶來什么不良影響?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碰撞思維的火花
3.“班級演講說誠信”。
(1)圍繞“誠信”話題,寫演講稿,在小組試講。組員認真聽,并提出修改意見。
(2)小組推薦精彩演講稿和出色演講者參加班級演講會,小組通力合作共同修改演講稿,并為演講者出謀劃策。
(3)課代表及小組長統籌安排,協調組織好班級演講會
成果展示
一、展示與“誠信”有關的名言警句。
1.失信就是失敗。——左拉
2.沒有誠實哪來尊嚴。——西塞羅
3.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4.誠信為人之本。——魯迅
5.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中國諺語
6.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頤
7.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富蘭克林
8.失去了誠信,就等同于敵人毀滅了自己。——莎士比亞
9.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松下幸之助
10.一個人嚴守諾言,比守衛他的財產更重要。——莫里哀
二、展示與“誠信”有關的成語典故。
一諾千金
源于《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季布是秦朝末楚國的義士,他生性耿直,樂善好施,特別是他答應過的事情,無論困難再大,他都一定要設法辦好,所以深受當時人們的贊譽。季布在項羽手下時,曾多次打敗劉邦,項羽兵敗自殺,劉邦懸賞捉拿季布。但是由于季布深得人心,始終捉拿不到他。后經汝陰侯滕公的說情,劉邦才撤銷通緝令,并封季布為中郎,不久又改封河東太守。當時有一個人叫曹邱生,專門喜歡結交有權有勢的官員,他聽說季布一夜之間由階下囚變為天子的重臣,特地讓人介紹去見季布。季布一見曹邱生,臉上便露出厭惡之情。而曹邱生不識相地彎腰作揖,驚喜地對季布說:“我聽楚人說過:得到百斤黃金,也抵不上季布的一名諾言。”接著曹邱生又說:“你的名聲如此之大,難道與我到處宣揚一點關系都沒有嗎?”季布聽了曹邱生的話后非常高興,認為他的名聲之所以這么大,原來與曹邱生的宣傳有關。后來,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為“一諾千金”,用來比喻重視諾言,說話算數。
一言九鼎
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著他一起前往楚國。
平原君到了楚國后,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毫無結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你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你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平原君回到趙國后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呂。”成語“一言九鼎”由這個故事而來,形容一句話能起到重大作用。
三、展示與“誠信”有關的演講稿
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誠信的魅力》
誠信無形,卻可以經天緯地;誠信無色,卻可以耀人眼目;誠信無味,卻可以在上下五千年、縱橫海內外散發出醇厚的芬芳。無形、無色、無味的誠信有著撼人心魄的力量。近年來,誠信卻受到了嚴峻的挑戰,且不說商場上爾虞我詐,也不必說黑心棉,民工米,就是哪一天你扶起一位摔倒在路邊的老人,說不定你就惹上了麻煩和官司。
多年前,一位北大新生入學,他提著大包小包,在偌大的北大校園里不知所措。情急之下,他看見一位穿著布衫的.長者,便把行李往他身邊一放,說道:“師傅,麻煩您幫我看著點啊!”一個多小時后,這位新生辦完一切手續回來,發現那位長者依然為他守著行李,寸步不離。在第二天的新生入學大會上,他發現,昨天為他守行李的長者正坐在主席臺的中央。他就是當代著名的東方語言學家、教育家、散文家北大副校長——季羨林先生。事后,這位學生說道:季老身上透出的人格魅力將改變他的一生。是啊,誠信就是如此征服著人心。然而,誠信的魅力不止于此。
一位社會學家就“為什么我會成功”在一千位成功人士中做過調查,結果出乎人們的想象,沒有一個人認為他們的成功是因為自身有才華。他們中絕大多數認為:成功的秘訣在于“誠信”。其中一位只有小學文化的企業家說:“高深的理論我不懂。我只知道,誠心誠意對待我的每一位客戶,誠信誠意對待所有與我合作的人。”誠信使他不斷地發展著自己的事業。 我們正處在青少年時期,青少年時期是塑造人格、修養品德的重要時期,我們怎樣對待每一位同學,如何上好每一堂課,怎樣面對每一堂考試,都是誠信對我們的考驗,假如我們在學生時代就隨意糟蹋自己的誠信,用虛假的學業和虛偽的態度是難以在將來的競爭中立足。季老一諾千金,幼小的華盛頓坦然承認自己砍了櫻桃樹,這些以誠為公,以誠立業的事例無不說明誠信這種人格力量在人生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