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5
這是槐鄉的孩子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的孩子們采槐米的經過,贊美了槐鄉的孩子們純樸勤儉、吃苦耐勞的品質;雖然采槐米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快樂,他們的童年生活也因此變得豐富而充實。課文語言樸實、輕快,帶有濃濃的鄉土氣息;在作者筆下,本來是辛苦的勞動,卻變得輕松而快樂。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全文正確、流利地反復朗讀,使學生能對課文內容有整體的感悟——槐鄉的美和槐鄉孩子的可愛,勤勞。并能梳理概括課文層次:槐鄉五月和槐鄉八月。在朗讀中正確認讀本課十一個生字。
2、抓住“五月,是槐鄉孩子滿意的季節。”聯系上文感受“美”。對第一段的三個比喻句的品讀,想象感受槐鄉的景美:“似瑞雪初降”體會槐鄉白茫茫的遼闊美。“像”“如”“抱”“掛”“披散”感受槐花具體的形象;第二段通過有感情地誦讀,感受槐鄉的飯美;第三段通過對比朗讀,小妞兒“格外俊”“別著”“戴著”,小小子兒“大大咧咧”“塞”,感受孩子的童真童趣,感受槐鄉的人美。積累優美語言。
3、抓住“八月,是槐鄉孩子繁忙的季節。”緊扣“繁忙”,聯系五——九自然段中的具體語句感受“勞動”的辛苦與快樂。想象作者描繪的畫面,體會槐鄉孩子的自立自強。
二、教學重難點:
1、能把握課文重點語句(第四段,第十段,課后四題),聯系上下文并抓關鍵詞進行品讀,有自己的體會和感悟。
2、留心作者的表達(修辭手法的運用,遣詞造句的考究,獨立成句的用意),感受作者的優美語言,進行積累背誦。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學情預設及策略教學資源修改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出示課題。通過課題你知道了什么,推測出了什么?
2、你了解槐樹嗎?來介紹一下。
二、讀文感知
1、指名讀文,關注生字的讀音是否正確。停頓是否準確。
2、自由輕聲讀文,讀文后想想槐鄉、槐鄉的孩子分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學生交流
4、梳理結構,文章分幾部分來寫的?
三、精讀細品
1、瀏覽第一部分,哪句話能概括這一部分?
2、為什么五月是槐鄉孩子滿意的季節?孩子滿意的是什么?默讀一到三自然段,自己思考發現,可以勾畫,批注。
3、學生匯報,師引導交流。
師小結:五月的槐鄉讓孩子滿意,因為槐花飯太好吃了。我們齊讀第二自然段。
板書:槐鄉的飯美
師:五月是槐鄉孩子滿意的季節,他們還滿意什么?
師小結:五月,槐花進入了孩子們的生活,而此時的孩子們也成了槐鄉美麗風景的一部分。槐鄉不僅飯美,人也美。
板書:槐鄉的人美
師:五月是槐鄉孩子滿意的季節,他們還師小結:五月,槐花開了,給人帶來了美的享受。板書:槐鄉的景美
生1:課文寫槐鄉的孩子怎么生活。
生2:“鄉”鄉土氣息,“槐鄉”槐樹非常多。鄉村孩子的生活和槐樹息息相關。
策略:如果學生說不出,師引導學生從“鄉”“槐鄉”“槐鄉的孩子”一步步推測生2的內容。
學情1:生沒條理的介紹。策略:在哪見過,它的形,它的葉,花分別有什么特點?
學情2:生有條理的介紹。策略:加入四字詞形容。
學生評價。師引導關注披散旋渦兩個多音字的讀音
生1:槐鄉里的槐樹不計其數,整個槐鄉充滿了香味。
生2:槐鄉里的孩子熱情好客,生活快樂,可以吃槐花,戴槐花,采槐米。他們懂事,不怕辛苦,繁忙的勞動,讓人佩服。
策略:引導學生從整體上談,不必深入細節;也可只抓重點,去掉旁枝末節。
生:兩部分——槐鄉五月和槐鄉八月
生:第四自然段
策略:指名讀,齊讀這句話。
學生默讀自學
生1:五月,孩子們滿意的是可以吃槐花飯。“可好吃了”“吃咸的”“吃甜的”
策略:能不能通過朗讀讓每個人都感覺到“可好吃了”,讓我們垂涎三尺。再指名朗讀。從這個自然段中哪還讓我們覺得槐花飯香?
生2:“嗡嗡嗡,……香噴噴的槐花飯。”“香噴噴”我似乎聞得到。
策略:邊讀邊想,發揮一下你的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情景?
生3:“這時候的槐鄉……臥在花叢中。”槐花香氣醉人,槐花飯的香可想而知。
策略:“浸”字讓你感受到了什么?(天上地下,四面八方,處處花香洋溢,大人、孩子、村莊、田野都沐浴在香海里)
師:正是這個“浸”才濃郁醉人。才有了槐花飯的濃香,把這句話積累下來。學生背誦。
生1:小妞兒可以用槐花打扮自己;小小子兒可以隨時吃槐花。
策略:分角色讀,愛美的女生讀小妞兒,大大咧咧的男生讀小小子兒。你還能體會到什么?(孩子們生活自由,自然,男孩,女孩充滿童真童趣)
生1:五月,洋槐花開了,滿山遍野,非常好看。
策略:都來讀讀第一自然段,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2:“五月……一片白茫茫。”槐鄉開了,到處都是“山山洼洼”“坡坡崗崗”“似瑞雪初降”遠看槐鄉全是白茫茫的,可見槐花的多。
生3:“有的……有的……”可見不同形態,“抱”像“圓球”,“掛”如“披散的小辮兒”美麗可愛,具體形象。
策略:多么精彩的描寫,我們把它積累下來。學生背誦。出示展示槐鄉的風景圖片,你來大膽想象,補充句子:那——的槐花像——;
那——的槐花如——;
那——的槐花似——;
出示槐鄉風景圖或視頻,伴隨音樂,欣賞。
第二課時
一、回顧前文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部分:槐鄉五月。槐鄉五月圍繞“美”來展開,我們感受了槐鄉的景美、飯美、人美。
2、讓我們通過朗讀再來回顧一下。
二、品讀課文第二部分
1、圍繞課文最后一段,自學,為什么八月是槐鄉孩子繁忙的季節?
2、學生交流,生生補充
3師小結:八月,槐鄉的孩子是可愛懂事的;是辛苦勤勞的;也是快樂幸福的。他們自立、自強、樂觀的生活,讓人羨慕,讓人佩服。
四、總結全文
1、學過課文后,結合并對比你自己的生活,說說你從槐鄉的孩子身上感受了什么?
2、留心作者的表達:修辭手法的運用(第一自然段),遣詞造句的考究(抱、掛、浸等詞語的運用),獨立成句的用意(第四、十自然段),感受作者的優美語言,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進行積累背誦。
3、正確書寫生字
4、推薦課外閱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冬陽童年駱駝隊》
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學生自學
生1:八月,槐樹打了花苞,槐米是孩子們的寶貝。因為槐米可以入藥,能做染料,可以換學費。
生2:八月,孩子們,不怕熱,帶著水和干糧,從早到晚都采槐米。
策略:“很美的勞動畫面”是怎樣的,發揮你的想象,具體來說說。有感情地朗讀這幅畫面。
生3:晚上,勞累了一天孩子們進入夢鄉。明天還要接著忙碌。
策略:“月落樹梢,……誰也聽不懂的歌。”你從中能體會到什么?(孩子們繁忙的勞動,雖然勞累辛苦卻很快樂。老槐樹也為他們的可愛懂事勤勞所感動,輕輕哼著贊美的歌。)讓我們也來贊美地讀讀。贊美他們的僅僅是老槐樹嗎?
生1:槐鄉孩子特有的快樂生活。
生2:槐鄉孩子的吃苦耐勞,樂觀自立。
生3:自身生活的快樂,特有的快樂。
生4:自己生活中的不滿,不吃苦,只享樂。
(師引導孩子們正確看待槐鄉孩子的生活和自己的生活,學生的感受可以多元)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冬陽童年駱駝隊》
板書設計
槐鄉的孩子
五月,是槐鄉孩子滿意的季節。八月,是槐鄉孩子繁忙的季節。
槐鄉的景美可愛
美{槐鄉的飯美勞動:采收槐米{辛苦
槐鄉的人美快樂
學習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3.培養獨立
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學習重難點
引導學生自己讀懂課文內容,陪阿姨能夠自讀能力,并是學生感到勞動是快樂的。
教學時間
1~2課時
學習準備
1.學生自己讀熟課文,利用查字典的方法學習詞語,并提出疑問;
2.教師準備站;
學習過程
一、引導認識略讀課文,略知學習方法
1.從“*”認識略讀課文
2.略知學習方法:通過朗讀、質疑、思考、討論,讀懂課文。
二、引導自己讀懂課文
1.默讀課文,借助拼音和字典認識生字,了解重點詞語意思;
2.再讀課文。思考:
(1)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2)槐鄉的孩子可愛嗎?你從課文哪些描寫重體會到的?
(3)自己還有什么不動的地方?記下來,和同桌討論一下;
三、利用網站,交流反饋
1.打開網站:
(1)積累詞語;
(2)在網站提示下理解:滿載而歸、耷拉;
(3)利用網站學習解疑,然后組內交流;
2.反饋學習情況:
從課文詞句體會課文內容:槐鄉孩子的可愛體現在:勤勞懂事、吃苦耐勞、以苦為樂;
3.讀出勞動的歡快、輕松、活潑。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網上練習:交流學習體會。
2.積累自己喜歡的句子。
3.說說自己課余所從事過的勞動內容。
一、談話導入
1、無論是在草地上玩耍,還是去野外登山,文中小朋友的童年生活都給我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們也和他們一樣充滿了快樂。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槐鄉看看那里的.孩子有什么快樂的事情?
2、板書課題:4*槐鄉的孩子
3、認識略讀課文。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你們有誰知道,什么是略讀課文呢?所謂略讀課文就是將一篇文章簡略地、無須細致推敲的略讀,能讀懂課文的大致內容即可。
設計意圖:回憶前面所學課文。然后,通過一個問題,引出課題并板書,與前面的文章進行對比,發現課題的不同,區分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
二、了解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
1、向學生介紹略讀課文的特點:
(1)沒有要求會認會寫的生字:(2)以自學為主:(3)只要大概讀懂課文的內容就可以了。
2、學習略讀課文的方法(課件出示):按照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借助課文中的拼音把課文讀通,思考閱讀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并要求思考,畫出有關的句段來理解,然后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設計意圖:了解略讀課文的特點,教學給學生學習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并進行歸納總結。
三、按自學要求自學課文:(課件出示自讀要求)
(1)默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請教同學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兒,槐鄉的孩子生活的快樂嗎?從課文哪些描述中知道?
(3)讀了課文你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記錄下來,準備和同學討論。
四、讀后交流,老師適時指導。(課件出示重點句段)
1、槐鄉孩子的快樂不是在玩中,而是在摘槐米的勞動中,所以讓學生反復朗讀摘槐米的勞動過程,從中體會他們用勞動換取上學的錢和摘到槐米滿載而歸以及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的愉快心情。
2、把你喜歡的句子或段落畫下來,讀給大家聽,指名朗讀課文中比喻句。
設計意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多給學生朗讀、思考、質疑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使學生知道槐鄉的孩子具有勤勞、自立、自強、勇敢、懂合作、愛學習的好品質。無論是對課文的理解還是對語言的體會和品味,都應該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究,盡量由學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結論。
五、質疑:討論交流不懂的地方。
六、課堂小結:
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引導學生從槐鄉孩子的品質和課文表達方法兩方面談自己的收獲。
七、課外閱讀:
跨越式發展課外閱讀材料53頁《體驗鄉村生活》58頁《勞動的樂趣》。
八、課外拓展:
1、說一說,你平時進行了哪些勞動(活動),他們給你帶來了什么收獲和快樂?
2、回顧自己在學校或家里參加某項勞動的經過再把它寫下來。
設計意圖:利用生活經驗進行口語訓練和練筆。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讓語文運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
板書設計:
懂事
槐鄉的孩子采摘槐米快樂勞動是快樂的
勤勞
辛苦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槐鄉孩子采槐花勞動的歡快。
2.了解槐鄉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
3.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課前準備
查找槐樹的圖片及文字資料。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會獲得許多的樂趣,但你有沒有品嘗過勞動的快樂?就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掙錢作學費,同樣生活得快快樂樂。那他們的快樂又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學習《槐鄉的孩子》(板書課題)。
初讀細讀,感知理解
1.各自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注音,長句、一下子讀不通順的句子反復多讀幾遍。
2.前后四位同學組成四人小組,每個成員在小組里朗讀一遍課文,出現的問題互相幫助糾正,評選最佳選手。
各組選派代表分節朗讀課文。
3.師生出示圖片,結合課文插圖介紹槐樹、槐花。
槐樹,落葉喬木,羽狀復葉,花淡黃色,結莢果,圓筒形。花和果實可以制黃色染料。花、果實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藥。
4.討論:
a.槐樹什么時候開花?那花苞什么樣的?文中又稱槐花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處?
c.課文哪部分介紹了槐米?
讀讀相關的課文。
5.八月份,天很熱,這炎熱的天氣大家都經歷過,誰能描述一下這種情景。
描述后朗讀課文中有關的句子。
6.雖然天氣炎熱,勤勞的槐鄉孩子絕不會錯過槐樹開花的時節,他們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們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協同配合,干得可歡了。練習分角色朗讀第二段。根據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組間開展比賽。第二句總寫槐樹的部分每組一起讀;第3句寫男孩的,男同學讀;第4句寫女孩的,女同學讀;第5句寫滿載而歸的,每組一起讀。
各組練習后比賽。賽后師生共同評價。
欣賞評價,深化感悟
1.你喜歡課文中哪些句子。用筆畫出來,練習一下多讀幾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讀,并且說說自己朗讀的句子寫什么內容,自己為什么喜歡。
2.通過課文的誦讀,我們認識了槐樹,認識了槐鄉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結:快樂不只來自于休閑、享樂,沒有勞動就沒有收獲,沒有勞動就不能享受,同學們,讓我們也像槐鄉的孩子一樣去品嘗勞動的快樂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