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05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大班弟子規教案十五篇,是優秀的幼兒園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大學語文》學習目標
2、了解學習的內容、要求和考核的辦法
(二)能力目標
1、了解《弟子規》全貌
2、通過學習,運用《弟子規》中的精華來指導我們的人生實踐
教學重點:
1、了解《弟子規》全貌
2、通過學習,運用《弟子規》中的精華來指導我們的人生實踐
教學難點:
1、了解《弟子規》全貌
2、通過學習,運用《弟子規》中的精華來指導我們的人生實踐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教學設計:
《弟子規》1、導語:我們現在的小孩子們在家長的教育下都懂得文明禮貌,懂得對待他人要有一顆愛心,其實,古代的孩童教育也未嘗不是,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古人教育孩童的典范《弟子規》。
2、《弟子規》的作者介紹
李毓秀,字子潛,號采三。新絳縣龍興鎮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間,卒于乾隆年間,享年83歲。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從師黨冰壑游歷近二十年。精研大學中庸,創辦敦復齋講學。聽課者絡繹不絕。太平縣御史王奐曾多次向他請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學,被人尊稱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動是教書。根據傳統對童蒙的要求,也結合他自己的教書實踐,寫成了《訓蒙文》,后來經過賈有仁修訂,改名《弟子規》。他的著作還有《四書正偽》、《四書字類釋義》、《學庸發明》、《讀大學偶記》、《宋孺夫文約》、《水仙百詠》等。
3、《弟子規》簡介《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及朱熹《小學》中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這個《小學》是《三字經》中“唯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的《小學》,專門教導做人做事,灑掃應對,進退之禮和做人首要以“孝”為本。但這本書距今已有數百年,內容當中有些用詞與現在社會狀況差距較大,所以清朝李毓秀重新以《小學》中的重點為基礎,編寫出《訓蒙文》,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等應有的禮儀與規范,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后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編成1080個字的《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分、閑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4、《弟子規》所涉及的故事
李準倒背《弟子規》:
李準,當代著名作家,他是河南盂津縣人,從小生活在農村、1934午,6歲的李準被父親送進離家半里之遙的麻屯小學讀書。由于自己是個大老粗,所以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這個兒子身上,要求兒子刻苦學習,以便將來能出人頭地,頂門立戶,光宗耀祖。李準自幼即聰穎好學,智力超群,加之在校又有作為校長的伯父的督促、教誨,因此,學習成績很好。那些功課不好,常常完不成任務的學生經常要挨老師的“戒尺”,往往手掌心被打得又紅又腫。李準由于記憶力極強,有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本領,他從沒被罰、被打,總是受到稱贊、表揚。老師都夸他是難得一見的神童,將來的前途不可限量,一次,李準和本班的一位同學比賽背《弟子規》和《三字經》。古代《三字經》有兩種,一種是清代周保璋寫的《節增三字經》,一本是清代劉曾騄寫的《演三字經》。李準當時背的就是《演三字經》。該《三字經》共404句,1212個字,但李準和他的同學——口氣從頭到尾背得朗朗上口,一字不差。兩個人都互相佩服對方的記憶力。接下去二人背《弟子規》。《弟子規》全文也是三字一句,共計360句,1O80字,分成五個部分。兩個人也是不分先后,一齊背完:一場比賽下來,未分出勝負,李準雖沒有輸,可也沒有贏;望著頗為得意的同學,他有點不服氣;“得想個法子贏他.”李準心生一計,向對方提出比賽倒著背;他不管那位同學同意不同意,白顧自地倒背了起來;只見他不慌不忙,從容不迫,口中念念有詞,竟然真的從尾到頭背了一遍,且—字不差,一句不少。把邪位同學瞧得門瞪口呆,茫然不知所措,最后不得部甘拜下風;旁觀的同學及老師無不又驚又喜,鼓掌喝彩。從此,李準倒背《弟子規》的事傳開了,人們都說,李家出人才了。思考:背課文順著行不算稀奇,倒著背,卻是難上加難。它不僅需要超強的記憶力,還要有敏捷的思維。李準倒背《弟子規》一方面說明他有超強的記憶力,同時是不是也說明了《弟子規》有非凡的影響力?
5、《弟子規》節選講解原文: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思考:這種不管什么人都要愛護的思想在今天除了有借鑒意義外,有沒有消極的地方?如“東郭先生救狼”的故事。
原文: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啟示: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原文: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啟示:少說多做。
原文: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
啟示:肯定和贊美別人的優點,且虛心學習,勿嫉妒貶損。
原文: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
啟示:做人真誠,勿阿諛奉承,喜新厭舊。
原文: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
啟示:尊重他人,不輕易打擾。
原文: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啟示:閑談莫論他人非,靜坐常思自己過。
原文: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啟示:多看到別人的長處并予以稱贊。
原文: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
啟示:過猶不及。
原文: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
啟示:鼓勵行善,互相勉勵改過自新。
原文: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
啟示:樂善好施,多予少取。
原文: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
啟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文: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啟示:報恩不抱怨。
原文:待婢仆,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
啟示:行為端正莊重,勿輕浮隨便。
原文: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
啟示:以理服人不以勢服人。
6、《弟子規》的影響及帶給我們的有益啟示
《弟子規》編成后,因其通俗易懂,易于背誦,甚為普及,清代末年有的地方官府還將其定為私塾、義學的必讀教材,甚至作為“勸善”書籍,在祠堂、茶館、書館中進行宣講,使其廣為流傳。
啟示有三:
(一)規范準則的具體可行。作為青少年學生的一部日常行為守則,只有要求明確,具體,才可使他們有據可依,真正起到規范行為的`作用?!兜茏右帯分械脑S多規范都具體可行:如“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不僅向青少年學生指出了具體的站立、行走、行禮的正確姿勢,而且指出一些應糾正的不良姿勢,這種具體明確的準則要求易于使青少年學生理解接受,易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
(二)淺顯生動的理性論證。《弟子規》不僅對青少年學生提出了具體可行的準則要求,而且還盡可能地作了淺顯生動的理性論證,使青少年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行為建立在理性自覺的基礎上,也即不僅告訴青少年學生要怎樣做或不能怎么做,而且還簡單淺顯地告訴了青少年學生為什么要這么做的理由。如“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加勉,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自作”;“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等等。這樣把一些簡單的、普遍適用的道德認識、價值標準灌輸傳授給青少年學生,就不僅會給他們的行為以具體指導和規約,而且還可以幫助青少年學生樹立基本的道德觀念,增強道德自覺自律精神,其教育效果會更有成效。
(三)《弟子規》采用三字一句、押韻的文字表達形式,這樣節奏明快,便于記誦,更易于為青少年學生接受領會。這無疑會大大增強教育的效果。總之,《弟子規》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形式方面,均有其可資今天借鑒的地方,應重視對這份文化教育遺產的研究、消化,繼承。
7、思考與練習
(1)《弟子規》中的“泛愛眾”思想與我們當下倡導的大愛思想有何異同?我們怎樣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2)對于品行、名位、才能、修養、貧富、善惡、取舍、恩怨、理勢等這些人生當中的基本問題,你有何思考?
教學內容: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復習《弟子規》中的“入則孝出則悌”。
2、學習“謹”中的四句話,能夠誦讀,能夠明理,能夠指導日常行為。
3、將課堂延伸到早讀,延伸到課外。
4、在學習過程中,提煉學法:讀總敘——溫舊知——學新文——習禮儀——練筆力。
5、將課堂延伸到早讀,延伸到課外記寫“善行日記”。
過程與方法:訓練為主,做到參與面廣,加強誦讀。
情感與態度:初步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培養學生對漢語言文字的熱愛,明白勤學好問、有所作為,人生才有意義的道理。
行為與習慣:提高學生的讀書興趣,多讀經典,多加積累。學習經典中的積極之處,好好做人做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原知《弟子規》總敘。
1、《弟子規》封面。
教師:同學們,我們學習《弟子規》有一段時間了?!兜茏右帯返淖髡呤乔宄睦钬剐恪H姆譃槲鍌€部分。我們已經學習了“一、總敘”“二、入則孝出則弟”。首先,讓我們來讀總敘。
出示:《弟子規》總敘。
弟子規 圣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余力 則學文
二、復習“入則孝出則悌”的內容。
1、孔子說:溫故而知新,接下來,我們復習“入則孝出則悌”。(板書:溫舊知)
“入則孝出則弟”教育我們如何對待父母兄長。古人可孝敬父母了,有王祥臥冰求鯉、黃香溫席的故事。今天,請小朋友再聽一個賢孝故事:古代的時候有個皇帝叫漢文帝,他對待母親可孝敬了。母親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母親所服的湯藥,他都要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這個故事在《弟子規》中是怎么說的呢?
出示:《弟子規》入則孝 出則悌
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2、教師:古人對待父母是如此孝順,當父母教導我們、責備我們的時候,《弟子規》又告訴我們可以怎么做呢?老師從你們的小眼睛里看到了答案。
出示:《弟子規》入則孝 出則悌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師生分角色讀:讓我們演讀一遍,老師讀父母,你們讀小朋友。
三、引入新知,多種方式誦讀。
1、教師:《弟子規》讓我們懂得了不少禮儀之道。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新知識(板書:學新知)。
2、出示:《弟子規》謹而信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注上拼音)
教師:先請小朋友跟著老師讀一遍。(老師示范讀,學生跟讀。)看著紙頭上的字讀。
同學們自己指著書本讀一遍。不認識的字可以拼讀拼音。(同學們邊讀邊指,讀到哪就指到哪,看誰讀得好,指得準)
四、理解含義。(從惜時、著裝、飲食、行走四個方面)
1、教師:讀了《弟子規》,與我們平時的生活禮儀有什么聯系呢?我們要用弟子規來習禮儀(板書:習禮儀)。
2、創設情境:小朋友一定看過《天眼》,你知道哪些人物呢?(幾個小朋友說,)可愛的“香凌”一定給你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就讓我們結合《弟子規》給香凌評評星級吧。
3、惜時方面:
(1)教師描述(聽聽鳥兒的叫聲,清晨的圖片):清晨,鳥兒唱著歌兒,空氣多么清新,陽光多么溫暖,新的一天開始了,香凌早早地起床在誦讀《弟子規》了,我們和她一起來念念:(香凌讀書圖,香凌的錄音)
出示“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錄音完整讀一遍)
師生對讀,指名2個對讀。
教師:是啊,一日之計在于晨,一生之計在于勤。古代的時候,有不少關于珍惜時光的故事(列舉:聞雞起舞等4個,我們來聽聽聞雞起舞的故事,出示圖和錄音)
教師:小朋友要珍惜時光,切莫“老大徒傷悲”。
4、著裝方面:
(1)教師:吃完早飯,香凌穿戴整潔,背著書包出發了,看她多精神。路上遇到了飛跑的“冠軍”,你們喜歡和誰做朋友呢?(指名2個說)
(2)教師:是啊,《弟子規》中也說:
出示:“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教師:這里四個字特別難讀,請個別小朋友來讀,齊讀,你能和平時生活中的物品連連線嗎?
教師:是啊,小朋友要注重服裝外貌的整齊清潔,戴帽子要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系緊。這樣的小朋友人見人愛。
同桌對讀;指名兩三桌讀。
5、飲食方面:
(1)教師:快吃午飯了,今天的午餐真豐富,有些什么菜?指名說幾個。
(2)教師:看美麗吃得可真香,可香凌卻有些不情愿。看她皺著眉頭,嘟著一張小嘴。這個情景被美麗看見了,美麗告訴香凌弟子規中說過:
出示:“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教師:誰能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教師:小朋友拍手齊讀。
6、行走方面:
(1)教師:上課鈴聲響了,小朋友們早就坐在教室里等待老師來上課;老師拿著書本趕往教室的時候,發生了這么一幕:(驚訝的圖片)
(2)師生演小品:老師拿著書本往教室里走,小胖急急忙忙地跑過來,撞到老師身上,把老師的書本、眼鏡全撞掉了。
(3)演戲的老師說:香凌同學,你怎么這么莽撞,弟子規中怎么說的?香凌一時說不上來,誰來幫助他?
出示:“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教師:同學們走路時步伐應當從容穩重,不慌不忙;站立時要抬頭挺胸,精神飽滿,不可以彎腰駝背,垂頭喪氣。
教師:小朋友一起拍手讀。
5、師生配樂齊讀。(全體起立,把手放在身后,注意“坐端正”“讀緩慢”)
五、小結。
1、香凌一天的學習結束了,現在我們給她評評星級吧。實物投影儀(填寫表格)并說說理由,請3個小朋友來說。(學生帶紅色油畫棒)
教師首次點評:你說得真好,弟子規告訴我們:朝起早,夜勉遲,老易至,惜此時。我們要向香凌學習。還有誰再來說說呢?但是也希望香凌改正不足,下次給她評上四星級。
2、我們學習弟子規可以按照這樣的步驟來學習。老師希望你們不僅把《弟子規》背好,在生活中還要按《弟子規》中說的那樣做一個知書達理的人。
3、其實,這四句話是《弟子規》“謹而信”中節選的,“謹”的其他內容我們將在“經典早讀課”上誦讀。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凈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丑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斗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后有急 借不難
六、課外延伸:
教師:今天,我們的課外延伸是:
描繪善行日記,選四句話中的其中一句,結合平時生活中發生的事,把它畫一畫,還可以配上一兩句話。
入則孝一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一、經文導讀及講解
(一)冬則溫夏則凊
黃香九歲的時候,冬天時會在父親睡覺前,先幫父親將床鋪溫熱再請父親去休息,夏天時會先將草席搧涼,再請父親躺下。這里的同學有很多都不到九歲,所以如果你們能做到這項,就比黃香還要棒了。
提問:
1.我們現在科技很發達,所以夏天的時候父母睡覺前,我們可以幫父母做些什么事?
學生:「開電風扇、開冷氣」
2.冬天的時候父母睡覺前,我們可以幫父母做些什么事?
學生:「用電毯、電熱器」
延伸:
1.夏天時天氣很熱,我們可以怎樣侍奉父母?
2.冬天時天氣很冷,我們可以怎樣侍奉父母?
(二)晨則省昏則定
早上起床的時候要先向父母問早,傍晚回家的時候要向父母報告今天在學校發生的事情,讓父母安心。
1. 晨則?。?/p>
現在很多同學早上都賴床,父母叫他起床還會發個起床氣,對父母大呼小叫,出門時東西不整理好,到學校還要叫父母送東西過來。
延伸:早上起床除了要向父母問好外,還要自己起來,把東西打點好,衣服穿好,書包收好,如果能幫忙父母準備早餐就更好了。
2. 昏則定:
很多同學ㄧ回家就看電視、打電動,不理會父母,要多和父母聊天,讓父母親知道你做哪些事情?交了哪些朋友?安父母親的心。
(三)出必告反必面
出門時要告訴父母我們要去哪哩,若臨時有事,父母親又剛好不在,可以打手機或留紙條。
回家的時候要先問候父母親,或告訴父母「我回來了」。
延伸:
上學時對師長也要做到出必告反必面,去上洗手間的時候要舉手告知,同學受傷去保健室也要請同學帶話回來。
故事:
1. 曾經有學生因為跟同學吵架就躲到屋頂上沒有回來上課,讓老師很擔心。
2. 有學生上課時陪同學去學務處集合,讓老師找不到人,還用廣播系統找人。
(四)居有常業無變
生活作息要規律,早睡早起,不要三更半夜才睡,像寫作業不寫拖到半夜才完成,或玩電動玩到很晚。
大人的事業是工作,學生的工作是學業,所以平常要認真,不要讓成績一落千丈,害父母擔心。
二、故事時間
今天我們跟大家分享是是孝子黃香給父親扇席溫被的故事。
(一)扇席溫被的黃香
1.引導發問:
(1)黃香在夏天很熱的時候,如何照顧父親?冬天很冷的時候,又是如何做呢?
(2)黃香除了照顧父親外,剩余的時間都在做什么?(用功讀書)
2.致家人的話:
(1)黃香在他9歲時就懂得照顧父親,你們一定也可以,如拿報紙、倒水、按摩、搥背等。
(2)黃香用功讀書,做好事榮耀父親,這也是孝順的行為之一。
讓孩子了解對父母的孝心是在日常生活中對父母的關心、照顧。
三、常禮舉要(演練活動)
(一)晨則省,昏則定
1.詢問學生每天早上是否都是父母叫起床?起床后是否都會對父母生氣?這樣的行為是否正確?正確的行為應該是如何?
2.正確的行為:
(1)每天應早睡早起,自動自發的起床,起床后看見長輩應先向長輩說:「早安」,并詢問長輩「昨晚睡得好不好?」
(2)放學回家后要向父母報告今天在學校發生了哪些事情,好讓父母放心。
「媽媽我回來了,今天我們班有一個轉學生,我還借他課本和文具喔!」
3.先請老師演示正確的行為,再請學生出來模仿。
(二)出必告,反必面
1.詢問家人們出門時是否都有告知父母長輩要去那里?回家時也要告知父母:「我回來了」。
請老師出來示范一般的說法(媽媽:「我和大雄要去運動」)。請臺下的小朋友仔細聆聽是否有那里有缺漏?
2.家人講事情時要注意四項:
(1)人物:要和什么人出去(江大雄)
(2)事情:要做什么事情(運動)
(3)時間:幾點出去
入則孝二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一、經文導讀及講解
(一)「親有過諫使更」:
父母親有了過失,當子女的一定要勸諫父母親改正。
(二)「怡吾色柔吾聲」:
勸諫的時候,絕對不可板起面孔,聲色俱厲,臉色要溫和怡悅,話語要柔順平和。
(三)「諫不入悅復諫」:
假如父母親不接受我們的勸諫,那就要等到父母親高興時再勸諫。
(四)「號泣隨撻無怨」:
若父母親仍固執不聽,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陷于不義,甚至放聲哭泣來懇求父母改過,即使遭父母親責打,也毫無怨言。
【補充故事】
1.李世民軍營夜哭:
唐太宗年輕時候隨父親李淵南征北討,一次戰役中父親因戰爭失利決定退回太原,李世民勸諫父親軍隊不可后退,否則士兵會四處逃散,敵軍也會乘機攻擊。李淵不采納兒子的建議,當天晚上李世民在軍營外面大哭,李淵出去探看,李世民做最后一次的勸諫,并且分析利害得失,李淵終于接受兒子的進諫,停止撤軍的行動。
2.魏征勸諫:
唐太宗在位期間廣納諫言,政績顯赫,史稱「貞觀之治」。其中最有名的諫臣就是魏征,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鷂鷹,把牠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當他看見魏征遠遠地向他走來時,便趕緊把鷂鷹藏在懷中,魏征故意上奏很久,致使鷂鷹悶死在懷中,由此可見魏征行不言之諫的用心。唐太宗在魏征去逝后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p>
【引申】
勸諫長輩、親人或朋友一定要有智慧,包括我們的存心(真心為他好)、時機(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態度(和顏悅色)及耐性(抱著一定要成功的決心),最重要的是勸諫別人前一定要以身作則并取得別人的信任,勸諫別人才有效用。
【提問】
1.你身邊是否有親人或朋友平常的言行不好,你想要勸諫他,是什么事?你要如何勸諫他呢?
二、故事時間
(一)、火中救父的王閏:學習對待父母的態度
1、故事內容簡要:
元朝時有一位姓王的富翁,家里非常有錢,因為妻子早死,王員外便揮霍無度不喜工作。王員外的兒子叫王閏,他覺得父親這種浪費的生活方式不久便會坐吃山空,因此暗自下決定過著節儉的生活。沒有多久后家產果然被花光了,王員外無法適應窮困的生活,常對王閏發脾氣,但王閏對父親非常孝順且不敢有絲毫怠慢,每天辛苦工作仍無法供應父親花費。后來鄰居常稱贊王閏的孝心,父親知道后很慚愧,逐漸改正壞習慣。有一天父親生病,躺在床上不小心把燭火撞倒,引發火災,王閏為了救父親奮不顧身沖入房間,抱著父親往外沖,自己卻被火燒傷不以為意。
(二)、聽后引導發問:
1、雖然王閏的父親有不好的行為,可是王閏心里怎么想呢?
2、王閏是如何對待父親呢?(依然非常敬重,不敢有絲毫怠慢)
3、父親如何被王閏所改變?(孝心)
三、常禮舉要(演練活動)
(一)、復習今天上課內容:
先問學生這節課上了什么請學生將內容重復一遍。
(二)、講解:
1、師:「我們犯錯,父母偶而也會犯錯,因為我們大家都不是圣人,不像孔子,所以父母有錯我們也要幫助他們、勸告他們?!?/p>
2、將勸諫分為四部分
(1)、時間-悅復諫
(2)、地點
(3)、態度-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4)、內容
(例:父親喝醉了---應該在父親吐滿地時勸諫?態度要如何?孩子臉色要好、聲音要溫柔、動之以情、要有耐心)
(三)、課堂演練:
師:「有時我們在勸別人時很難控制自己的語氣,所以可以對著鏡子來練習,或是用寫的方式表達?!?/p>
1、用寫紙條或卡片的方式,有何好處?
(1)、用寫的不容易講錯話。
(2)、等父母心情好的時候再送。
(3)、保住父母的面子,讓他們有時間想一想,不容易惹父母生氣。
弟子規<入則孝>原文:
父母呼 應勿緩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茍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茍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解說: 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到心里。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并且承擔過失,不可忤逆他們,讓他們傷心。
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親穿的是否溫暖,居處是否暖和。夏天,要考慮父母是否感到涼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親,請問身體是否安好;傍晚回來了,也一定要向父母親問安。外出時,先告訴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見父母親,讓他們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對于所從事的事情,不隨便改變 。
事情雖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稟告父母,假如任意而為,就有損于為人子女的本分,東西雖然很小,也不要背著父母,偷偷的私藏起來,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難過。
父母親所喜愛的東西,當子女的都應盡力準備 齊全,父母所厭惡的,都該小心排除。萬一我們的身體受到傷害,一定會給父母親帶來憂愁,我們的品格有了缺失,會讓父母親感到羞辱、沒有面子。
父母親愛護子女,子女能孝順父母親,那是極其天然的事,這樣的孝順又有什么困難呢?如果父母親討厭我們,卻還能夠用心盡孝,那才算得是難能可貴。一般人總認為,父母要對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義務,這和菜市場的討價還價有什么兩樣呢?
父母親有了過失,當子女的一定要勸諫改正,而勸諫的時候,絕對不可板著面孔, 聲色俱厲,臉色要溫和愉悅,話語要柔順平和。假如父母親不接受我們的勸諫,那要等到父母高興的時候再勸諫。若父母親仍固執不聽,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親陷于不義,甚至放聲哭泣,來懇求父母改過,即使招父母親責打也毫無怨言、
當父母親有了疾病,熬好的湯藥,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嘗嘗,是否太涼或太熱 。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應該侍奉在父母身邊,不可隨意離開父母太遠,在父母重病時,最需要有人照顧,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邊陪伴,照顧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溫暖與滿足的。在父母臨終病重之際,為人子女的我們,豈能因為事業忙,或沒有時間,而放棄這種機會呢?
當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喪三年,守喪期間,因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傷哭泣起來,自己住的地方也改為簡樸,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辦理父母的喪事要依照禮儀,不可草率馬虎,祭祀時要盡到誠意。對待已經去逝的父母親,要像對待父母生前一樣的恭敬。
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孔子說:“孩子生下來三年之久,才離開父母的懷抱,能夠自己走自己吃,讓父母稍稍松一口氣,當子女的,我們在父母去逝后,為什么就不能在三年的喪期中時時刻刻想念父母,愛念父母呢?”人生在世父母與我們最親,給我們的恩情也最重,努力學習侍奉父母的禮節,把孝道當成一項大事業,用心經營,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間。父慈子孝,不一定讓我們的家富裕有錢,不一定有花園別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卻可以建立天然和諧的 秩序,讓我們活在安和樂逸的環境中。家,如果是一個人的堡壘,孝,就是堡壘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讓我們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湯堡壘。
《弟子規》這些規矩,看似平常無奇,但是,如果我們認真去實行,那帶給父母親的歡欣快樂。可不是有性的東西可以媲美的喲。現在我們在家庭就能培養出這么好的言行舉止,將來自然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復習《弟子規》中的“入則孝出則悌”;
2、學習“謹而信”中的四句話,能夠誦讀,能夠明理,能夠指導日常行為;
3、將課堂延伸到早讀,延伸到課外。
教學過程:
一、復習闖關
教師:同學們,我們學習《弟子規》有一段時間了。我們打算分成兩組,采用競賽闖關形式復習一下前面學習的內容。
1、第一關:我會背。
2、第二關:接龍輪背。
2、第三關:快速搶答
A、做人要有愛心,應該多親近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精力有余,時間充足,應該多讀書學習。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B、古代的時候有個皇帝叫漢文帝,他對待母親可孝敬了。母親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母親所服的湯藥,他都要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這個故事在《弟子規》中是怎么說的呢?
C、古人對待父母是如此孝順,當父母教導我們、責備我們的時候,《弟子規》又告訴我們可以怎么做呢?相應的《弟子規》中的語句是:
D、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暖和,夏天要讓他們涼爽;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請安,晚上要伺候他們睡下。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E、把財物看輕了,相互之間的怨恨從哪里產生呢?說話互相忍讓,憤恨自然就消除了。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F、對待長輩要懂得禮貌,吃飯時要讓長輩先動筷;落座時要讓長輩先入座,而走路時也要讓長輩在前,晚輩在后。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G、遇到長輩時,騎著馬就要下馬,坐著車就要下車;長輩走過去時,要在原地待上一會兒,待長輩走出百步后才可以離開。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二、引入新知,多種方式誦讀
1、教師:《弟子規》與我們平時的生活禮儀有緊密的聯系。今天我們要用弟子規來習禮儀(板書:習禮儀)。
2、創設情境:大家一定看過《喜羊羊與灰太狼》,你知道哪些人物呢?(指生答)你最喜歡誰呢?(生答)今天,就讓我們結合《弟子規》給喜羊羊評評星級吧。
3、惜時方面:
(1)教師描述:清晨,鳥兒唱著歌兒,空氣多么清新,陽光多么溫暖,新的一天開始了,喜羊羊早早地起床在誦讀《弟子規》了,可懶羊羊還在睡懶覺,他這樣做對嗎?那應該怎樣做呢?(出示懶羊羊睡懶覺的圖)用《弟子規》中的
話就是:出示“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師范讀)
師生對讀,指名對讀。
教師:是啊,一日之計在于晨,一生之計在于勤。古代的時候,有不少關于珍惜時光的故事(列舉:聞雞起舞等2個故事,出示視頻)
教師:同學們要珍惜時光,切莫“老大徒傷悲”。
出示珍惜時間的名言。
4、著裝方面:
(1)教師:吃完早飯,喜羊羊穿戴整潔,背著書包出發了,看他多精神。路上遇到了衣冠不整的“邋遢大王”,你們喜歡和誰做朋友呢?(指名說)
?。?)教師:是啊,《弟子規》中也說:
出示:“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教師:這里四個字特別難讀,請個別學生來讀,齊讀。
教師:你能和平時生活中的物品連連線嗎?
教師:是啊,大家一定要注重服裝外貌的整齊清潔,戴帽子要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系緊。這樣的學生人見人愛。
《小班父親節活動教案5篇》:小班父親節活動教案5篇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活動課,讓孩子知道6月份第三個星期天是父親節,理解爸爸的工作辛苦,快來看看小班父親節活動教案吧。
《大班下學期安全教案30篇》:第1篇、大班安全活動教案:動物園教案(附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愛動物的情感,認識各種動物的名稱,特點及生活習性?! ? 通過活動提高幼兒觀察動物的能力,喜歡與同伴交流。 3 學習動物名稱,會用句式動物
《大班語言區域教案30篇》:第1篇、大班語言公開課不怕冷的大衣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能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出乎意料的故事結局。 2、能大膽地用較連貫的語言進行講述和表達?! ?、懂得運動能使身體暖和,冬天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4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