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26
這是6.1圓周運動教案,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6.1圓周運動教案第 1 篇
教學重點:線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
教學難點:各量之間的關系及其應用
主要設計:
一、描述勻速圓周運動的有關物理量。
?。ㄒ唬┳寣W生舉一些物體做圓周運動的實例。
?。ǘ┱故?/p>
課件1、齒輪傳動裝置
課件2、皮帶傳動裝置
為引入概念提供感性認識,引起思考和討論。
?。ㄈ┱故?/p>
課件1:質點做勻速圓周運動
可暫停、可讀出運行的時間,對應的弧長,轉過的圓心角,進而給出線速度、角速度、周期、頻率、轉速等概念。
二、線速度、角速度、周期間的關系:
?。ㄒ唬┲匦抡故菊n件
齒輪傳動裝置、讓學生體會到有些不同的點線速度大小相同,但角速度、周期不同,有些不同的點角速度、周期相同,但線速度大小不同;進而此導同學去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
探究活動
觀察與測量:請研究一下自行車飛輪與中軸輪盤通過鏈條的連接關系:測量一下各自的半徑,并思考驗證兩輪的角速度關系,邊緣點的線速度大小關系;有條件的話研究一下“變速自行車”的變速原理。
6.1圓周運動教案第 2 篇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
2、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掌握這幾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并會進行計算。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建立模型的能力及分析綜合能力。
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明確要研究圓周運動中的最簡單的情況,勻速圓周運動,接著從描述勻速圓周運動的快慢的角度引入線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及周期、頻率、轉速等概念,最后推導出線速度、角速度、周期間的關系,中間有一個思考與討論做為鋪墊、
教法建議
關于線速度、角速度、周期等概念的教學建議是:通過生活實例(齒輪轉動或皮帶傳動裝置)或多媒體資料,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做圓周運動的物體有運動快慢與轉動快慢及周期之別,有必要引入相關的物理量加以描述、學習線速度的概念,可以根據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結合課件)引導學生認識弧長與時間比值保持不變的特點,進而引出線速度的大小與方向、同時應向學生指出線速度就是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瞬時速度、學習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時,應向學生說明這兩個概念是根據勻速圓周運動的特點和描述運動的需要而引入的、即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時,每通過一段弧長都與轉過一定的圓心角相對應,因而物體沿圓周轉動的快慢也可以用轉過的圓心角與時間t比值來描述,由此引入角速度的概念、又根據勻速圓周運動具有周期性的特點,物體沿圓周轉動的快慢還可以用轉動一圈所用時間的長短來描述,為此引入了周期的概念、講述角速度的概念時,不要求向學生強調角速度的矢量性、在講述概念的同時,要讓學生體會到勻速圓周運動的特點:線速度的大小、角速度、周期和頻率保持不變的圓周運動。
關于“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間的關系”的教學建議是:結合課件引導學生認識到這幾個物理量在對圓周運動的描述上雖有所不同,但它們之間是有聯系的,并引導學生從如下思路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6.1圓周運動教案第 3 篇知識目標
1、進一步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2、理解向心力公式,進一步明確勻速圓周運動的產生條件,掌握向心力公式的應用。
能力目標
1、培養在實際問題中分析向心力來源的能力。
2、培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明確提出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力,任何一個力或幾個力的合力只要它的作用效果是使物體產生向心加速度,它就是物體所受的向心力,接著詳細介紹了火車轉彎和汽車過拱橋兩個常見的實際問題。后面又附有思考與討論,開拓學生的思維。
教法建議
1、培養學生分析向心力來源的能力,分析問題時,要首先引導學生對做周圍運動的物體進行受力情況分析,并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求出物體沿半徑方向受到的合外力,就是提供給物體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
2、培養學生運用物體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例題的分析與討論(結合動畫或課件),引導學生從中領悟掌握運用向心力公式的思路和方法。即:
第一:根據物體受力情況分析向心力的來源,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
第二:運用向心力公式計算做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
第三:由物體實際受到的力提供了它所需要的向心力,列出方程求解。
3、可多舉一些實例讓學生分析。向心力可由重力、彈力、摩擦力等單獨提供,也可由它們的合力提供。
4、在講述汽車過拱橋的問題時,汽車做的是變速圓周運動,對此要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的`瞬時性向學生指出:在變速圓周運動中,物體在各位置受到的向心力分別產生了物體通過各位置的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公式仍是適用的。但要注意,對于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情況,只有在物體通過最高點和最低點時,向心力才是合外力。同時,還可以向學生指出:此問題中出現的汽車對橋面的壓力大于或小于車重的現象,是發生在圓周運動中的超重或失重現象。
6.1圓周運動教案第 4 篇教學重點:分析向心力來源。
教學難點:實際問題的處理方法。
主要設計:
一、討論向心力的來源:
例如: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人造地球衛星);彈力提供向心力(繩系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勻速圓周運動);摩擦力力提供向心力(物價在轉盤上隨轉盤一起轉動);合力提供向心力(圓錐擺等)。
二、討論火車轉彎:
(一)展示圖片1:火車車輪有凸出的輪緣。
?。ǘ┱故菊n件1:外軌作用在火車輪緣上的力F是使火車必須轉彎的向心力。
(三)展示課件2:外軌高于內軌時重力與支持力的合力是使火車轉彎的向心力。
?。ㄋ模┯懻摚簽槭裁崔D彎處的半徑和火車運行速度有條件限制?
三、討論汽車過拱橋:
(一)思考:汽車過拱橋時,對橋面的壓力與重力誰大?
?。ǘ┱故菊n件3:汽車過拱橋在最高點的受力情況(變變)
(三)展示課件4:汽車過凹形橋時低點時的受力情況(變變)
?。ㄋ模┛偨Y在圓周運動中的超重、失重情況。
探究活動
1、蕩秋千時,你對秋千底座的壓力大小恒定嗎?請你想辦法實際驗證一下,并解釋為什么?
2、請觀察一下,建筑工地上用來砸實地面的“電動夯”工作時的情況:什么時候底座離開地面?什么時候砸向地面?為什么會出這樣的結果?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