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0
這是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一等獎第 1 篇
[設計理念]
初三物理液體壓強教案
液體的壓強是一個比較抽象、難于理解、卻又非常重要的概念。為了使學生加深理解,獲得深刻影響,特在課本P81的演示實驗上增加學生分組探究實驗。通過本節課學習,要求學生掌握液體壓強的特點,認識到液體壓強只與液體密度和深度有關。
本節課首先通過多媒體展示日常生活經驗的相關情景,使學生對液體壓強獲得初步印象,然后讓學生猜想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并設計實驗,自主探究。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合作學習的協作精神。同時還要求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科學知識的精神和創新意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了解液體內部存在壓強及液體內部壓強的方向。
(2) 知道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
(3) 理解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密度和深度有關。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知道探究學習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養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并進行操作的能力,通過實驗分析,概括出物理規律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2) 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主動探索科學知識的精神。
(3) 密切聯系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教學用具]
演示用:橡皮膜、兩端開口的直玻璃管、側壁開口的玻璃管、壓強計、盛液筒兩個、小燒杯兩個、水、鹽水。
學生用:盛液筒、壓強計、玻璃管、橡皮膜、水、鹽水。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是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兩個因素。
難點: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歸納得出結論。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引入課題
1、 用多媒體展示情景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對桌面存在壓強。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茶杯對桌面存在壓強是由于茶杯受到重力作用,并提問:液體也受到重力,液體對容器底有沒有壓強呢?
2、 用多媒體展示情景二:夏天天氣炎熱,不少同學喜歡游泳,當你站在齊腰深的水中時,有什么感覺?
學生回答后,提出探究課題,板書課題。
二、根據情景進行猜想,通過實驗得出初步結論
1.上述實例中,人在水中游泳,水對人有沒有壓強?水對池底和游泳池側壁有沒有壓強?
現在,我們把游泳池搬到課堂上來研究這個問題。教師出示一個底部扎有橡皮膜的兩端開口的直玻璃管,放入一塊小橡皮,讓學生觀察底部橡皮膜的形變。
2.教師提問:用這樣的一個器材如何研究液體對容器底部有沒有壓強?學生回答后,設計
實驗驗證,將水倒入玻璃管中,可以觀察到橡皮膜向外凸出,并引導學生歸納出結論。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提問:用底部扎有橡皮膜的容器可以檢驗液體對容器底部有壓強,怎樣用一種器材來探究液體對容器側壁有沒有壓強呢?按照學生回答的思路,設計一個實驗,在側壁開口的玻璃管的側壁開口處扎上橡皮膜,并向其中倒水,讓學生從看到的現象中歸納出結論1: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都有壓強。并進一步分析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有壓強的原因。
3.教師問:剛才我們認識到液體對容器底和側壁都有壓強,那么,液體內部有沒有壓強呢?
為了研究這個問題,我向大家介紹一種儀器——壓強計。教師通過類比的方法介紹壓強
計。讓學生體會到這樣的一個結論:橡皮膜上承受的壓強越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若兩次高度差相同,則說明橡皮膜承受的'壓強相同。
把橡皮膜放在水中的某一深度,轉動橡皮膜的朝向,看兩邊的高度差有無變化。學生從現象中歸納出結論2: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三、學生分組探究,驗證猜想
前面,我們通過實驗發現了兩條初步結論,在實驗過程中,有的同學發現橡皮膜有時候凸出得多,有時候凸出得少,這說明液體壓強有大有小,那么,液體壓強的大小究竟與什么因素有關呢?
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情景三:當洪峰來臨,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漲,有時會發生決堤的事故。
1、學生討論
從日常生活的事例出發,利用已學知識或生活經驗,猜想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
2、教師板書一些學生可能出現的猜想,比如:
(1)與深度有關
(2)與液體的密度有關,或與其它的一些因素有關
學生充分發表看法后,教師進行整理,用實驗的方法,或其它的方法進行篩選、整理(突出本節課的重點)。
學生的猜想,都是從已有知識或生活經驗中得到的,不管猜想正確與否,都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3、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檢驗猜想
(1)教師介紹實驗桌上的器材。
(2)在教師的指導下,各小組根據猜想選擇某一課題進行實驗,并設計表格記錄數據。
(3)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巡查,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適當的幫助。
在學生動手做實驗之前,介紹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并強調合作學習,通力協作的重要性。
四、交流評價,總結出變化規律
1、各小組派代表將實驗記錄結果用投影儀展出,交流經驗成果,教師對每一組學習的效果進行鼓勵性評價,并引導學生對各組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歸納。通過各小組合作,討論得出實驗結論3:液體內部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2、提出部分實驗小組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能應用的改進意見。
3、在屏幕上逐條顯示本節課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
五、拓展訓練
利用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可以解釋、解決很多生活以及技術上的問題。
1、人站在齊胸深的水中有什么感覺?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
2、投影顯示潛水服,提問:在不同深度潛水時,為什么潛水員穿的潛水服對裝備的要求不同?
3、工程師把攔河壩設計成什么形狀?為什么這樣設計?當洪峰來臨時,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漲,超過警戒水位時,為什么有可能發生決堤的事故?如何防止?
用多媒體課件顯示相關資料:1998年洪水過后,荊江大堤的相關堤段進行了整險加固,使重點堤段的防洪能力從五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六、課堂小結與評價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課堂小結和評價,談學習體會。學生的學習收獲,可以從知識、能力和情感等方面進行交流。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一等獎第 2 篇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液體內部存在壓強,以及液體內部壓強的方向。
2.了解液體壓強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
3.認識壓強的實際應用----連通器,了解生活和生產中形形色色的連通器。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演示實驗的觀察,了解液體內部存在壓強的事實,知道液體內部不同深度處壓強的大小和方向。
2.體驗和感悟游泳時身體受到水產生的壓強。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觀察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2.密切聯系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
教學重點:液體壓強的特點
教學難點:液體壓強的特點
教學用具:液體壓強的演示裝置、水槽、U形管壓強計、連通器、水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播放視頻:潛水艇,引出本節課的課題-----------§13.2 液體的壓強
二、新課教學
(一)液體壓強的特點
突破難點的方法:做好演示實驗,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實驗,通過所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歸納、推理、總結得出結論。
演示實驗
1.用塑料袋裝水時,它會脹起來,讓學生感知液體會產生壓強,且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用側壁開有幾個小孔的筒裝有水,讓學生觀察到水從小孔流出來,且處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來的射程都不一樣,用液體壓強計測出不同深度的壓強大小,讓學生感知液體內部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用壓強計測量深度相同時,各個方向的壓強的大小有何特點,讓學生感知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播放視頻:液體內部的壓強
4.演示同一深度,液體的壓強還跟液體的密度有關,且液體的密度越大,液體的壓強越大。
播放視頻:深水壓強
播放視頻:一杯水的威力
引導學生把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得出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
(1) 液體內部朝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 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3) 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4) 在相同深度,液體的壓強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二)、連通器
1.定義:上端開口、下端連通的容器叫做連通器。
2.連通器里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水面高度總是相同的。
3.舉例分析連通器:茶壺、鍋爐的水位計、花灑、水塔與自來水管。
4.播放視頻:介紹連通器的應用
船閘
連通器的應用(過路涵洞)
連通器的應用(噴泉)
三、小結:
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連通器里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水面高度總是相同的。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一等獎第 3 篇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液體壓強的特點。
2.掌握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
3.能運用液體壓強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1.學會運用控制變量法。
2.培養學生提出猜想設計實驗分析數據歸納總結等多方面的能力。
情感態與價值觀
1.密切聯系實際,提高了科學技術運用于實際的意識。
2.科學探究方法的教育,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感悟研究物理的過程和方法,享受學習的愉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學生探究實驗理解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學會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連通器模型。
【教學難點】如何指導學生通過實驗驗證液體壓強與液體深度及密度的關系。
教學工具
兩端開口的塑料瓶、一端開口的塑料瓶、側壁開孔的塑料瓶、橡皮膜、U形管壓強計、刻度尺、水、鹽水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利用多媒體展示情景:
1:潛水員在水下心跳和肺為什么會發生變化?
2:為什么水壩總是上窄下寬?
固體由于重力對支撐它的物體有壓強,那么液體也受到重力,對支撐它的物體也有壓強嗎?
演示實驗一:上端開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塑料瓶中緩緩加水,觀察橡皮膜的形狀是否變化以及怎樣變化,說明了什么?
現象:橡皮膜向下鼓起`
二、新課教學
提出問題:液體對容器側壁有壓強嗎?liuxue86.com
實驗探究:方案一:向側壁開孔并蒙有橡皮膜玻璃管中加水,觀察橡皮膜的形狀
現象:橡皮膜形狀發生變化
方案二:向上端開口的塑料瓶中加水,并在側壁扎上小孔,觀察是否有水從小孔流出
現象:水從側壁小孔噴出
提出問題:液體內部壓強有什么樣的特點?為了讓學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設計了兩個演示實驗:(鼓勵學生大膽猜想)
①在學生的手上套上塑料袋深入水中,請同學們說出感覺(塑料袋緊貼手上有壓力的感覺)
②將兩側扎孔,分別裝有紅色的鹽水和水的兩個礦泉水瓶放入水槽中,使瓶內、外液面相平時,松開堵在小孔的手指可看見紅色的鹽水從小孔噴出,而紅色的水沒有噴出
通過這兩個實驗學生很容易猜想到液體的壓強可能與深度和密度有關。
根據現有的實驗器材和有限的課堂時間,我確定液體深度、密度和方向三個因素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實驗探究。
(1)實驗器材:水槽、U形管壓強計、水、鹽水、刻度尺等。
(2)教師出示U形管壓強計,簡單解釋其結構、原理及使用方法。
探究一:探究在水下同一深度處各個方向液體壓強的特點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一等獎第 4 篇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⒈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
⒉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進一步加強變量控制法思維能力的培養。
過程與方法
本節課主要通過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探究和演示實驗探究,總結出液體壓強得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鼓勵學生在生活經驗和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實驗猜想。
2.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積極研究探索科學知識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本節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認識液體壓強的特點。教材在通過課本圖8-18的演示導入之后,把新課教學重點放在研究液體內部的壓強上。采用讓學生自己做實驗,得出結論的方法,以加深印象和培養通過實驗研究問題的`能力。
學生實驗中要用U形管壓強計測量液體的壓強,所以教材中先用圖8-20簡單說明了它的原理。然后讓學生分組實驗,以水作為對象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和規律,并輔以演示實驗探究密度對液體壓強的影響。
教學用具
演示用:壓強計、水、鹽水、酒精、大燒杯、透明盛液筒、水槽、刻度尺等
學生分組用:壓強計、大燒杯、水槽、刻度尺、水、鹽水等
三、教學重難點重點:實驗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
難點:探究出液體內部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
四、教學內容 主要內容與過程
復習
1什么是壓力?
1、什么是壓強?壓強跟什么因素有關?壓強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㈠引入新課
演示P139圖8-18迷你實驗,讓學生觀察現象,提出問題: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液體也存在著壓強,而且還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那么都有哪些因素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主要探究的內容。
㈡新課教學
⒈先介紹壓強計的原理和使用方法(邊介紹邊演示)。
⒉讓每一組提出一個猜想,然后選擇3-4個進行驗證。
⒊學生分組實驗,將實驗測得的數據填入下表中。教師來回巡視指導學生實驗,并及時發現問題給予點評。
⒋實驗數據記錄表格(附)。
分析實驗數據:
⒌學生實驗完畢,整理器材。
6.教師在學生參與下演示酒精和鹽水在同一深度的壓強,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7.液體壓強的規律總結: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種液體在同一深度的各處、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相等。
不同的液體,在同一深度產生的壓強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密度越大,液體的壓強越大。
8.液體壓強規律的應用:攔河壩上窄下寬、深水潛水服。
五、小結對學生的實驗情況進行點評小結。
六、布置作業 1、復習本節課的內容。
2、能不能從理論上證明液體壓強的規律呢?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