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26
這是導體的電阻教案人教版,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導體的電阻教案人教版第 1 篇
【學習目標】
1.知道什么是電阻,理解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屬性。
2.知道電阻的單位及其換算。
3.理解電阻的大小與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有關。
教學重難點
【重點難點】
1.電阻的單位及其換算。
2.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教學過程
學習內容一:電阻
學習指導:閱讀課本P63-P64文字內容與插圖,基本概念、定義用紅筆作上記號。
【自學檢測】
1.在物理學中,用電阻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導體的電阻越大,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大。
2.不同的導體,電阻一般不同,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
3.導體的電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電路符號是,電阻的單位是歐姆,簡稱歐,符號是Ω。比較大的單位是千歐,兆歐。
4.1 MΩ=1000000Ω=106Ω
1 kΩ=1000Ω=103Ω
【合作探究】教師巡視輔導。
1.在同一個電路中,如果接入不同的導線,流過導線的電流是否相同呢?
老師演示P63圖16.3-1的實驗,大家能觀察到什么現象?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
答:在電路中接入不同的金屬絲,燈泡的亮度不同。這說明流過燈泡的電流是不同的.
2.想一想:鐵的數量很多且價格便宜,為什么不用鐵而用銅來制作導線的內芯呢?
3. 介紹一些常見用電器的電阻的大?。?/p>
手電筒的小燈泡燈絲電阻約幾歐到十幾歐,常用電爐絲的電阻約幾歐。
【展示交流】教師掌握情況
【精講點撥】
不同的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也不相同,在有的導體中,電流不容易通過,而在有的導體中,電流較容易通過。
【即時練習】
完成P67第1、2題。
學習內容二: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
學習指導:閱讀課本P64-P66文字內容與插圖,基本概念、定義用紅筆作上記號。
【合作探究】教師巡視輔導。
1.做一做:利用老師提供的器材完成課本P65圖16.3-3“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的實驗。
(1)為了探究電阻與某一因素的關系,我們的探究方法是什么?
答:控制變量法。
(2)在探究導體的電阻是否與導體的長度有關時,應該保持什么因素一定,什么因素不同?
答:要探究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長度的關系時,應該保持導體的材料、橫截面積一定,只讓導體的長度不同。
(3)在實驗中怎樣比較導體電阻的大小?這個實驗能得到什么結論?
答:通過電流表示數的大小來比較導體電阻的大小。電流越大,則電阻越小。
結論:在導體的材料、橫截面積一定時,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長度有關,導體越長,電阻越大。
2.用上述方法探究導體電阻與橫截面積的關系。
小結:在導體的長度、材料一定時,導體的電阻與橫截面積有關,導體越粗,電阻越小。
3.用上述方法探究導體電阻與材料的關系。
小結:在導體長度、橫截面積一定時,導體的電阻與材料有關,材料不同,電阻不同。
4.思考:影響導體電阻的因素還有哪些?應該怎樣設計實驗來驗證你的猜想?
答:導體的電阻還與溫度有關。
實驗方法:在圖16.3-3的基礎上,用酒精燈給鎳鉻合金絲加熱,觀察電流表的示數是否發生改變。
5.閱讀P65圖16.3-4,你得到什么結論。
結論:(1)導體與絕緣體沒絕對界限。(2)不同材料的導體能力不同。
6.閱讀P66“科學世界”
(1)什么叫半導體?半導體有什么特點?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
答:導電性能介于導體與絕緣體之間的,常常稱做半導體。
半導體的特點:它們的電阻很容易受溫度、光照、雜質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自身電阻很容易改變。
一般使用半導體來制作二極管、三極管、集成電路等。
(2)什么叫超導現象?暢想一下,如果超導現象能應用于實際,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好處?
答:某些物質,在溫度降到很低的時候,電阻會消失,這就是超導現象。
用超導體制作輸電線路,可以大大降低由于電阻引起的電能損耗;用超導體制作電子元件,不必考慮散熱問題,可以大大縮小元件的尺寸。
【展示交流】教師掌握情況
【精講點撥】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鐵導線的電阻一定比銅導線的電阻大
B.兩根長度相同的鎳鉻合金導線,橫截面積較小的電阻一定大
C.長度相同的兩根導線,細的導線電阻一定大
D.長度相同,材料相同,橫截面積也相同的導線,在任何情況下,電阻都一樣大
2.導體和絕緣體的區別就在于他們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不同。在同等條件下,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要小于絕緣體。
導體的電阻教案人教版第 2 篇1. 整個教學環節很樸實,能夠做到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實際授課情況,也反映出學生具有良好的基礎知識與基本的動手能力,這些都是平時日常教學中的點滴積累。
2. 師生關系和諧,表現為學生愿意說出自己的想法,愿意參與到課堂環節中來,愿意學習物理這門學科。
3. 在授課過程中,問題的提出很合適,一環扣一環,難度適中,符合學生的思維過程,每一個問題都讓學生剛好可以接受,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說明老師在備課過程中用心了。
4. 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生真正的參與到了其中,真正在合作討論中得到了提高。
5. 各個環節抓的比較扎實,教師真正給時間讓學生來做了,而不僅僅是流于形式。
6. 在授課的最后能夠讓學生總結自己的收獲,使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不足:
1. 課堂語言有時仍不夠簡潔。
2. 建議在授課過程中能夠使語言規范化。
提出的'要求:
1. R與溫度的關系可以再加以強調:為什么溫度越高,R越大?這樣的提問可以更進一步的揭示問題的本質。
2. 教師定的教學目標可不可以再高一些?比如:培養學生的故障排除能力。
實驗中學王麗輝老師的評價:
優點:
1. 課程設計體現出了新課標的要求。
2. 教師在各個過程中引導的很到位。
建議:
1. 設計表格是本節課的難點,多數學生能夠設計出來還是非常好的,但對于學生設計不規范的地方,教師最好再加以規范化。
2. 總結結論時可以再放手一些,讓學生在討論中獲得提高。
3. 對于好的結論,可以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達到分享的效果。
上完這節課以后,我自己的感覺是比較成功的,但聽了專家的點評以后,知道了自己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講課語言不簡練,個別處啰嗦,不能用標準普通話授課,細節的處理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教學過程中加以改進,在備課上真正下足功夫,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
導體的電阻教案人教版第 3 篇知識目標
情景導入
演示如圖的實驗,當用鎳鉻合金線替換電路中的銅導線后,燈泡亮度明顯變暗。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現象,概括出: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大小還與導體自身有關。從而導入新課。
合作探究
探究點一 電阻
活動1:讓學生根據實驗器材探究粗細、長短都相同的銅線、鐵線和鎳鉻合金線的導電情況。自己設計出實驗、觀察實驗現象。
活動2:再讓學生探究粗細、長短都相同的銅絲、碳鋼絲、康銅絲及鎳鉻合金絲的導電情況。同時觀察實驗現象。
學生交流討論得出結論:接入銅線比接入鐵線時燈泡亮,接入鐵線時比接入鎳鉻合金線時燈泡亮;接入銅線比接入鐵線時電流大,接入鐵線時比接入鎳鉻合金線時電流大。小燈泡亮時電流大,小燈泡暗時電流小。
歸納總結:導體能導電,但同時對電流又有阻礙作用。相同電壓下,導線中電流不同,說明兩條導線對電流的阻礙作用不同。在物理學中用“電阻”這個物理量來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導體的電阻越大,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大。不同的導體,電阻一般不同,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
活動3:讓學生自學課本63頁到64頁的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電阻的符號和元件符號如何表示?
(2)電阻的單位及其換算關系?
(3)你知道了生活中那些常見的電阻器呢?
組織學生進行解答問題、質疑。教師到各個小組當中,以小組成員的身份參加討論。
歸納總結:(1)電阻是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大小的物理量。電阻越大,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大。
(2)不同的導體,電阻一般不同。
(4)電阻單位有:歐姆(Ω),千歐(kΩ),兆歐(MΩ);換算關系:1 kΩ=103 Ω,1 M Ω=106 Ω。
(5)生活中常見的電阻器:電視機、收音機和耳麥的調音旋鈕,各種家用電器的電路板上有各種各樣電阻器。
探究點二 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活動1:對于電阻這一物理量?你還有哪些質疑?還想知道有關電阻的哪些問題?讓學生討論、發言。
學生質疑:由課本上“幾種長1 m、橫截面積1 mm2的金屬導線在20 ℃時的電阻值”可發現“導體電阻除與材料有關外,還可能還與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及溫度有關。
活動2:由學生的質疑,進一步地提出,那么電阻的大小是否與這些因素有關?如何來驗證?需要哪些實驗器材?學生交流討論。設計實驗。
根據每個小組的發言和交流,師進行補充和總結,出示課件,展示內容:
探究方法:控制變量法
實驗電路圖:
活動3:自主探究,搜集證據
學生分組實驗器具:1.5 V電池(1節);電流表(1只);導線若干;待研究導體4根,規格如下:
學生按照自己的假設,自己設計實驗電路,自主擬定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并完成實驗報告。教師巡回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活動4:得出結論,分析交流
實驗結束后,學生上講臺,將實驗報告投影出來,并重點就結論、電路圖、實驗步驟、實驗設計思想進行交流,生生、師生互問、互辯。
歸納總結:導線的電阻與導線的長度和導線的橫截面積有關系:導線越長,電阻越大;導線越細,電阻越大。大量實驗表明,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于導體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
活動5:學生根據如圖所示的電路來探究一下電阻與溫度的關系。描述出實驗現象,交流得出實驗結論。
歸納總結:導體的電阻受溫度影響,一般來說,當導體的溫度升高時,電阻會變大。
板書設計
第3節 電阻
教學反思
本新課標中指出:“物理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這節課利用不同導體(銅線和鎳鎘合金線)接入電路,導致小燈泡亮度不同的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吸引學生注意力,把學生帶入問題情境,引起學生思考“為什么不同導體(銅線和鎳鉻合金線)接入電路,燈亮不同?”從而指導學生閱讀,從導電性和對電流的阻礙兩方面分析原因,幫助學生理解電阻的概念,對學生掌握電阻理解其含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節課對控制變量法及轉換法,類比法等科學方法進行了很好的的滲透,通過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學生掌握了控制變量的基本方法通過用小燈泡亮度體現電阻的大小使學生對轉換法有了進一步認識,電阻概念是很抽象的一個知識,直接用教材知識下定義學生很難明白,不利于后面相關知識的學習。通過汽車走不同路面阻礙不同于電阻類比,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電阻的含義。
導體的電阻教案人教版第 4 篇通過演示實驗得出:在實際的應用中,人們就是采用改變電阻線在電路中的長度來逐漸改變電阻,并按這一原理設計制成了滑動變阻器。 這一段電阻線固然可以變阻,但阻值變化范圍太小,實用價值不大。提出問題:如何增大它的阻值變化范圍?學生回答:可以增大電阻線的長度,并采用電阻率較大的合金線制成。提出問題:電阻線太長,使用者操作不方便,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進一步講解滑動變阻器的結構、符號。通過猜想知道名牌上的內容。
通過滑動變阻器的結構示意圖,講解變阻器的在六種接法中哪些能起到變阻作用,哪些接法又是等效的,四種接法可以起到變阻作用。這四種接法中,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學生回答:"一上一下"。指出"一下"是關鍵,滑片越接近連入電路的下接線柱,連入電路的電阻越小,電流越大?;h離連入電路的下接線柱則反之。通過分析歸納得出規律,學生易于掌握。
通過這樣層層深入的教學,使學生對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然后我在演示連接電路,讓學生把老師的實物連接電路圖畫出來,進一步加深理解。下一節課在通過探究實驗鞏固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使用方法,我覺得效果很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