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21
這是杠桿優質課,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杠桿優質課第 1 篇
教學目標
1.1 知識與技能:
①通過觀察生活和生產勞動中的各種杠桿提取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桿上確認支點、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能準確地畫出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
?、谕ㄟ^參與科學探究活動,能對杠桿平衡條件進行猜想和假設,并設計出驗證方案,對獲得的信息進行處理,得出杠桿平衡的條件。能應用杠桿平衡條件去分析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勰芨鶕軛U的特點,以及作用效果等進行分類 1.2過程與方法 :
①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杠桿,培養觀察能力
?、谕ㄟ^實驗探究,總結歸納出杠桿的平衡條件,培養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墼趯嵗恼{研、分析和解釋中進一步理解和應用杠桿平衡條件,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律去解釋某些具體問題。
1.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偈箤W生感受到杠桿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提高探究的樂趣。
?、谶\用學過的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杠桿,進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學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2.1 教學重點 ①杠桿平衡條件
2.2 教學難點 ①力臂的引入和理解、杠桿平衡的應用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6.1 引入新課
【師】著名的物理學家阿基米德曾經有一句名言,說如果給他一根硬棒和一個支點他可以撬動整個地球。經科學研究證明,他辦不到這件事,但他講的這個道理是正確的,只是他無法在他有限的生命里走完硬棒另一端的路程。那么他所說的硬棒到底有多厲害!讓我們一起來探究它的奧秘吧?
觀察圖像中的這些日常生活用的工具,請同學說出這些工具的名稱和用途?
【生】撬石頭時用的撬棒。還有我們小時侯玩的蹺蹺板也是杠桿。活塞式抽水機的手柄工作時也是杠桿
【板書】
杠桿概念: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杠桿。
6.2 新知介紹
【師】現在老師手里有一個罐頭,同學們的力氣呢不夠打開它。這個時候你會借助什么外界的器具?
【生】筷子、起子……
【師】那么這里的筷子和起子,為什么就能更方便地打開罐頭呢?這里運用的原理又是什么?
在用
1、杠桿五要素
杠桿優質課第 2 篇一、教學目標《杠桿》的教學設計
1、指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作出猜想,通過實驗研究,發現杠桿原理,認識杠桿省力費力規律,并能運用杠桿原理認識一些變形杠桿工具。
2、使學生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律的,人只有了解了這些規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3、培養學生通過改變實驗條件運用實驗記錄幫助分析實驗現象的實驗能力。
二、教學準備
1、演示器材:重物、竹杠、方凳、老虎鉗、裁紙刀、鑷子、桿秤、天平、玩具蹺蹺板等
2、學生實驗器材:杠桿尺、鉛筆、鉛筆盒、螺帽若干、剪刀、白紙
三、教學活動設計
?。ㄒ唬﹩栴}情景引入
我們每個人的力氣有大,有小。即使是大力士,遇到很重的物體也有很難搬動的時候。比如,學校買來一箱實驗材料。哇,好重呀。你們誰能幫助老師搬動它?
請班上的大力士來。
師:為什么搬不動?太重了。
師:誰有辦法?
生:老師,如果能利用工具,我可以把它搬起來。
老師:遇到難解決的問題就想到用工具,很聰明。你來試試。(女生利用一根竹杠和一只凳子,把重物撬離了地面。)
師:成功了。是這位女生的力氣比剛才的幾位男生都大嗎?生:不是。
師:誰幫了她的忙?
?。ǘ┭芯扛軛U的特點
1、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杠桿
師:杠桿是人們在生產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簡單機械,像剛才這位同學撬重物的竹杠就是杠桿。別看它簡單,里面蘊含著的科學道理還不少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杠桿,看誰能發現更多的科學道理。
2、提出研究問題。
師:研究之前,應該帶著問題來研究才有收獲。你想研究杠桿的一些什么問題?生提出想研究的問題
3、分組實驗研究。
師:我們先來研究杠桿是怎樣把物體撬起來的。
方法:是實驗、觀察、思考。請同學們拿出一只鉛筆盒、一根尺和一支鉛筆,按剛才這位女同學撬重物的方法,用尺撬一撬鉛筆盒。(生用尺撬鉛筆盒活動)
4、交流、整理。
師:通過上面的實驗研究,你認為杠桿是怎樣把物體撬起來的?生:(邊演示邊說)把尺墊在鉛筆盒下,再把鉛筆墊在尺下,在尺的另一端往下按,就能把鉛筆盒撬起來。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報整理:在杠桿中,我們把鉛筆頂住尺子的地方叫做支點,手指用力的地方叫力點,放鉛筆盒的地方就叫重點。師邊說邊畫簡筆畫
?。ㄈ┭芯扛軛U的省力規律
1、在上面的實驗中,誰還有什么新發現?
生:鉛筆放在不同的位置,要撬起鉛筆盒,用力的大小不一樣。 生:鉛筆位置不動,手指在不同的地方按,用力的大小也不一樣。
師小結:剛才通過大家的研究,就發現了鉛筆放在不同的位置,要撬起鉛筆盒,手指用力的大小就不一樣。支點移動,力點不動,會引起手指用力大小的變化;支點不動,用力點移動,也會引起手指用力大小的變化。我們可以把研究的問題歸納為在什么情況下,杠桿比較省力?在什么情況下,杠桿比較費力?
2、學生分組實驗。
學生按教師演示的方法組裝好杠桿尺后。在一邊放一重物,另一邊不同的地方放螺帽,分別記下使杠桿平衡時的螺帽數,并填寫實驗記錄表。
出示實驗記錄表,學生實驗并記錄。
實驗次數 支點在中間,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格數) 支點到力點的距離(格數)
螺帽數
省力(劃√)
費力(劃√)
3、匯報實驗結果。與學生一起得出省力、費力規律。在支點不動的情況下,力點離支點越遠越省力。
在力點不動的情況下,支點離物體越近,離用力點越遠,越省力。
在力點不動的情況下,支點離物體越遠,離用力點越近,越費力。
?。ń處煾鶕W生的回答完成簡筆畫板書)師:當支點離物體和力點之間的距離相等時,是省力還是費力?
師:像天平(師出示天平),它中間的'刀口是支點,兩邊兩個托盤,只有當兩邊的重量一樣時,天平才會平衡。天平就是一種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
?。ㄋ模门c擴展
1、比比誰的力氣大。
我們來用今天學到的杠桿做一個游戲,比誰的力氣大。請班上的大力士上來,誰來挑戰?選比較瘦小的女孩上來比。
師:瘦小女孩要想獲勝,應該怎么辦?(支點離她要遠,遠到多少可能合適?這里也有規律,可以計算出來,我們以后再研究。這個問題留給愛科學的孩子。)
見機鞏固支點、重點、力點以及省力規律。
2、挑戰老師。
問小女孩兒,老師的力氣比你們班的同學都要大,你敢和老師比試嗎?
同學們給她出主意。支點盡可能離老師近點。
師:同學們用科學知識戰勝了老師,真不簡單。老師有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老師的力氣再大些,老師身上壓很多重物,你能夠把老師撬起來嗎?(要把杠桿加長,即延長支點到力點的距離)如果把老師換成很重很重的重物,象地球一樣重,你能用杠桿把地球翹起來嗎?還真有人提出過這個問題:古希臘有位科學家叫阿基米德,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在宇宙中,如果給我一個支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桿子,我能把整個地球給撬起來??磥砀軛U確實很神奇,能幫助我們做許多事情。
3、杠桿的應用。
你們知道哪里用到了杠桿嗎?你還見過哪些杠桿或運用杠桿的地方?
公園里的撬撬板、天平、剪刀、老虎鉗、開啤酒瓶蓋的工具、指甲鉗、老虎鉗(鐵絲)、裁紙刀、鑷子、桿稱。
杠桿優質課第 3 篇一、教材分析:《杠桿》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的內容。在教學中從活動"比賽拔釘子"引入,通過"你能用手把它拔出來嗎?"來激發學生的動手愿望。在活動中認識人類對工具的了解與依賴。然后給學生提供羊角錘、螺絲刀等工具,讓同學們自己選擇工具參加比賽。在活動中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哪一種方法更方便、省力",從而引出簡單機械的使用,杠桿的定義、認識杠桿的幾個要素,并通過觀察實驗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然后步步深入教學。
二、教學關鍵詞:學生活動 杠桿五要素 平衡條件 交流討論 實驗探究 過程與方法
設計過程
一、教學思想:本節課希望達到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體驗到科學探究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提高科學探究能力,通過這個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努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打破只重知識教學而不重視過程和方法教學的傳統教學方式。
二、教學任務:“杠桿”一節在本教材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既是前面“力”內容的延伸,又是后續內容“其他簡單機械”探究學習的開始,本節的學習任務我把它分成兩個板塊,第一個板塊是完成對杠桿的初步認識,主要是認識有關杠桿的五要素,第二部分是實驗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本節的學習重點是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難點是實驗數據的處理、歸納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三、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正處于感性認識向理性思維發展的階段,已經具有一定觀察、思考分析能力,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更進步。尤其是通過一段時間對物理的學習對物理實驗充滿著好奇心和興奮感,并能利用已有知識積極主動交流、討論,同時他們對新事物又有強烈的探索欲望,樂于參與活動,許多學生已經能較熟練地應用研究方法(如:控制變量法、圖表法、歸納法)等來解決實際問題,再加上他們自己已積累了一定的的探究經驗,比較注重小組成員間的合作,這樣的“學情”較利于本節的學習任務驅動。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杠桿,認識有關杠桿的幾個概念;能從常見工具和簡單機器中識別出杠桿,繪制杠桿示意圖,知道杠桿的平衡條件。
2、過程與方法: 經歷繪制杠桿示意圖的過程,體會科學抽象的方法;觀察和操作杠桿;經歷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過程,學習分析實驗現象,尋找數據間規律并從中歸納出實驗結論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關心生活、生產、自然現象中杠桿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和分析各種杠桿,具有利用杠桿為自己提供方便的強烈意識,更進一步認識探究活動中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重要性。
五、 教學準備:
1、學生:自帶生活常見工具,如:羊角錘、開瓶器、螺絲刀、老虎鉗、剪刀、核桃夾等。
2、教師:課件、黑板、自制簡易杠桿、彈簧測力計、釘釘子及螺絲釘的木板、設計數據分析記錄表及三維目標評價表。
杠桿優質課第 4 篇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使幼兒初步感知杠桿省力的原理,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培養幼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動物頭飾、木棒、積木、重物、記錄卡、水彩筆、漿糊、抹布、用力標志(大小不等的圓片)。
活動過程
1、導語:小熊要蓋新房子,它買了許多材料,有些材料很重,它搬不動,我們去幫助它吧! 說一說,用什么辦法來運材料。
?。?)我用雙手抱。
(2)我用手推。
(3)我用棒棒撬。
?。?)我用手拉。
2、試一試,哪種方法用的力氣小。
幼兒使用各種方法,把重物搬到指定地點。
(1)使勁用雙手抱重物。
(2)彎下腰用手推重物。
(3)用棒棒撬重物。
?。?)用手拉重物。
3、說一說我的發現。
?。?)抱最費勁,汗都流出來了,拉有一點費勁,推只有一點點費勁,撬很輕松。
?。?)抱要流汗,拉要流一點點汗,推不費力,撬更不費力。
?。?)抱要費力氣一些,拉要稍微費力氣一些,推費力要稍微好一些,撬不費力氣,輕輕一下就行了。
4、我的實驗過程。
讓幼兒用省力的辦法幫小熊把材料全部運過去。
注意事項
1.使用木棒時要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給幼兒提供的重物以不超過三名幼兒抬起的重量為宜。
3.提供作支點的積木高度要適宜。
4.在用木棒撬重物時,支點應隨重物一起移動。
活動反思
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別強,因此,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現象。本次活動我讓孩子通過操作、觀察及其講述等手段,讓孩子在自主活動中增添一些科學知識。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