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7
這是冷熱與溫度教案,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材分析:
《冷熱與溫度》教學設計
本課在學生對生活中的冷熱現象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將幫助學生形成溫度的概念,教會學生規范地測定水溫,并帶領學生探究熱水變涼的規律。
教學重點、難點:
1、如何準確測量水溫
2、發現熱水溫度下降的規律
教學準備:
溫度計、熱水、鐘表、紀錄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上課前,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每個小組選一名手指感覺最靈敏的學生站起來。好!你是你們小組當中感覺最靈敏的,老師來測測你們的感覺是不是靈敏?看,桌上有三杯水,請將左手食指放入左邊水中,將右手食指放入右邊水中,感覺怎么樣?
2、學生回答。(板書:冷熱)
3、談話:好!檢測你們手指靈敏的時候到了。將左手食指放入中間水中,再將右手食指也放進中間水中,感覺怎么樣呢?
4、學生回答。(板書:溫度)
5、小結:通過剛才的實驗,使我們知道了,人的手有時可以判別物體的高低,但有時也不可靠,要精確知道物體的溫度必須用溫度表來測量。
【設計意圖:以做游戲的形式導入,學生較為感興趣】
二、正確使用溫度計
1、談話:大家想不想知道這三杯水的溫度?那好,我們先得學會怎么使用溫度計,老師介紹,大家要聽仔細了。
?。?)(出示溫度計)這就是溫度計,它是用玻璃做的,很易碎。所以使用時,一定要輕拿輕放。
?。?)這最下端紅色的叫液泡,這紅色的一條叫液柱,上面還有刻度,每一小格就是1 C。
(3)測量時,液泡要完全浸在水中,而且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否則測出來的溫度就會不準。
?。?)讀數時,要使視線與液柱的.最頂端水平,液柱頂端指向哪個刻度,就是多少攝氏度。但要注,一定要等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時,才能讀數。
2、談話:大家會測量水溫了嗎?(會)好,我們就來測測這三杯水的溫度。注意,先測冷水再測溫水,最后測熱水,測量過程中,要分工合作,及時記錄下所觀察到的溫度。
【設計意圖:借助剛才桌上的三杯水,抓住學生急切想知道桌上三杯水溫度的心理,激發學生測量的欲望,為學習使用溫度計做下鋪墊】
3、學生測量并匯報結果(教師板書:一兩組測量的數據)
三、測量一杯熱水的降溫過程,發現溫度變化規律
1、談話:大家這么快就學會了使用溫度計,并且測量了這三杯水的溫度,真了不起。大家知道,一杯熱水放在這里,它會漸漸變涼,也就是溫度在下降。那么它的溫度是怎樣下降的呢?
【設計意圖: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知道熱水是在漸漸變涼的,但至于怎樣變的,學生可能沒有細想過。這里設問“它的溫度怎樣下降后”緊接著追問,可以使得問題的指向性更明確,學生思考的難度大大降低】
2、學生猜測。(板書:快—慢,慢—快,均勻)
3、談話:大家的意見都不一樣?那該怎么辦呢?(測)怎么測?我只測一次行不行?(不行)為什么不行呢?一次看不出變化?兩次呢?(也不行)那你認為測幾次?對,必須經過多次測量,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才能發現溫度變化的規律!大家統一一下,測6次好嗎?那隔幾分鐘測一次呢?(1、2、3、4、5……)一分鐘時間太短,可能不易發現其中的規律,時間長了,又怕來不及,我們就隔2分鐘測一次吧!
4、提問:除了測量次數和時間間隔,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需要分工合作,保持安靜,仔細觀察,做好記錄)
5、學生分組實驗操作、觀察記錄。
6、提問:大家從中能發現什么規律?(先快后慢)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7、學生交流匯報
8、談話:為了直觀地看出這種變化,我們往往用曲線圖來表示。(出示小黑板:橫軸表示時間,豎軸表示溫度。)下面就根據第一小組的數據來畫曲線圖。
9、師生同步作曲線圖。
10、談話:大家看圖,0分鐘到2分鐘,線段坡度怎么樣?(較大)說明溫度下降較快,8—10分鐘的線段坡度呢?(較?。┱f明溫度下降較慢,這說明溫度下降先快后慢。
【設計意圖:用商量的口吻,為科學探究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氛圍】
11、提問:大家知道為什么溫度變化是先快后慢呢?
12、小結:熱水剛到入杯中時與周圍的溫度相差較大,熱量散發得很快,當逐漸與周圍環境的溫差變小時,熱的散發速度就減慢了。
四、鞏固應用:
1、這節課你們都有哪些收獲呢?
五、板書設計
冷熱與溫度
猜測:
先快后慢 先慢后快 均勻的
結論:
先快后慢
冷和熱是學生最為熟知的內容,每天從喝水中就能感受冷和熱,太熱的水會使我們感覺很燙,所以我們會和溫水。夏天和冬天,很容易分明冷和熱。至于溫度,我們只是用身體的某個器官、感官去感受冬天和夏天的溫度,要想具體測量今天的溫度,要借助溫度計去測量。
書中設計的實驗:冷、熱、溫三杯水,學生用手指先感受冷水與溫水,最后去試一試熱水的溫度,學生初步感知溫度,要想準確的知道誰的溫度,需要借助溫度計,,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在使用溫度計時只忙于介紹正確使用溫度計的方法,沒有強調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設計實驗、實踐,而是把實驗的過程直接告訴學生,學生沒有真正的的進入實驗中去,而是成了書本和課堂的工具。
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多注重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把課堂還給孩子的同時,也要孩子從課堂中走出來,去生活中發現科學。
教材分析
四年級科學《冷熱與溫度》的優秀教案
第一部分:測量水溫的方法
測量水溫,首先要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測溫計。教學時,可讓學生圖文結合閱讀理解每一操作步驟的要求。同時教師一定要進行正確的操作示范,因為這一階段的學生的技能學習主要是以模仿為主的。
第二部分:測量水的溫度
這部分的第一項活動是學習用水溫計對三種不同溫度的水進行測量,并記錄測量數據。第二項活動:每隔2分鐘,測量一杯熱水的溫度,并把測量結果記錄下來?;顒拥闹饕饬x在于通過對觀測數據的整理分析,使學生認識水在自然降溫時的一般規律:水在降溫的過程中速度是先快后慢。
第三部分:推測水溫的變化
對觀測數據的整理分析,引導學生推測,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一杯熱水的溫度將會與室內溫度一致。
學情分析
《冷熱與溫度》是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二課,也是繼前一課《溫度和溫度計》學習的延續。本課我將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實際練習測量物體溫度和識讀攝氏溫標。學生在這一課將分別測量涼、溫、熱三杯水的溫度,并每隔2分鐘連續測量10分鐘內一杯熱水的溫度變化。本課中每位學生都將有比較多的實踐機會。因此,測量水溫的步驟、方法,是本課學習的重點。要讓學生理解每一條規定的意義,并掌握每一步驟的操作規程,以保證后續測量數據的相對準確。為后續學習(五年級的“熱”單元)打下基礎。對一個物體來說,溫度下降,說明物體的內能減少,溫度上升,說明物體的內能增加。熱量是描述內能轉移的物理量。但內能這一概念對四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是難以理解的,因此教材采用了小學生通常使用的熱量的說法。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根據不同的測量范圍和使用需要,人們設計制作了不同的溫度計。測量物體溫度時要根據不同測量對象,選擇合適的溫度計。
2.對一個物體來說,物體失去熱量,溫度下降,物體獲得熱量,溫度上升。通過測量一個物體的溫度變化可以知道這個物體失去熱量還是獲得熱量。
【過程與方法】:
1.觀察不同溫度計的測量范圍,選擇合適的溫度計(刻度范圍在0℃~100℃)用于測量水的溫度。
2.間隔相同時間(2分鐘)連續測量和記錄3杯不同冷熱的水的溫度。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在觀測、記錄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認真、細致的態度。
2.進一步鞏固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測量水溫的步驟、方法。
【教學難點】間隔相同時間連續測量水的溫度
《冷熱與溫度》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課,我分別用了三個小活動:學生討論、學生演示、學生操作來認識溫度計、學會正確使用溫度計、學會測量熱水溫度。雖然有成功的地方,但還是存在不少問題的。
一、請學生上臺演示水溫的測量時,不管學生做的對還是錯,不能一上來就讓其他學生指出他的錯誤之處,首先要做的是表揚肯定學生,讓學生充滿自信心。
二、在“連續測量一杯熱水的溫度”這個實驗中,學生們的小組合作能力欠缺,實驗要求或許是老師講的不到位,在記錄數據的時候,有些小組熱水的溫度不下降反而還上升,而且整個過程沒有秩序。
三、上課過程中,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銜接語有事過于生硬。
成功之處在于:
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整個課堂學生的參與度很高,教師只在一旁起到了引導作用。
二、在講解正確使用溫度計的過程中配有相應的練習,加強了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
三、整個課堂體現了科學探究的規律:提出問題—作出猜想—制定試驗計劃—實驗和觀察—搜集整理信息—解釋交流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