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7
這是電場教案物理,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電場:
電場強度的教案設計
(1)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特殊形式的物質電場發生的,電荷的周圍都存在電場.
(2)基本性質:電場具有力和能的特征。
①引入電場中的任何帶電體都將受到電場力的作用,且同一點電荷在電場中不同點處受到的電場力的大小或方向都可能不一樣.
②電場能使引入其中的導體產生靜電感應現象.
③當帶電體在電場中移動時,電場力將對帶電體做功,這表示電場具有能量.
二、電場強度(E):
①定義:電場中某一點的電荷受到的電場力F跟它的電荷量q的比值,叫做該點的電場強度,簡稱場強.用E表示。
公式:E=F/q(適用于所有電場)
單位:N/C
②方向性:物理學中規定,電場中某點的場強方向跟正電荷在該點所受的電場力的方向相同.
電場中某一點處的電場強度E是唯一的,它的大小和方向與放入該點電荷q無關,它決定于電場的源電荷及空間位置,電場中每一點對應著的電場強度與是否放入電荷無關.
+Q P r
三、點電荷周圍的電場、電場強度的疊加
(1)點電荷周圍的電場
①大小:E=kQ/r2(只適用于真空中點電荷的電場)
②方向:如果是正電荷,E的方向就是沿著QP的連線并背離Q;如果是負電荷:E的方向就是沿著PQ的連線并指向Q.
(2)電場強度的疊加原理:某點的場強等于該點周圍各個電荷單獨存在時在該點產生的場強的矢量和.
可以證明:在一個半徑為R的均勻球體(或球殼)在外部產生的電場,與一個位于球心的、電荷量相等的點電荷產生的電場相同,即:球外各點的電場強度為E=kQ/r2
四、電場線
(1)電場線:電場線是畫在電場中的.一條條有方向的曲線,曲線上每點的切線方向表示該點的電場強度的方向。
(2)電場線的基本性質
①電場線上每點的切線方向就是該點電場強度的方向.
②電場線的疏密反映電場強度的大小(疏弱密強).
③靜電場中電場線始于正電荷或無窮遠,止于負電荷或無窮遠,它不封閉,也不在無電荷處中斷。
④任意兩條電場線不會在無電荷處相交(包括相切)
各種點電荷電場線的分布情況。
五、勻強電場
(1)定義:電場中各點場強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電場就叫勻強電場.
(2)勻強電場的電場線:是一組疏密程度相同(等間距)的平行直線.例如,兩等大、正對且帶等量異種電荷的平行金屬板間的電場中,除邊緣附近外,就是勻強電場.常見電場的電場線
一、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的復習
在復習中發現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基礎知識不過關是造成學生題不會做的主要方面,例如在進行浮力計算時由于公式不記得,看到浮力題感到無從下手,在分析力的有關知識時,由于對于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分析不清楚,分析不清物體受到幾個力,造成許多的力學問題無從下手。基礎知識是學習其他知識的前提,也是中考中的重點內容,因此搞好基礎知識的復習應是物理復習的重中之重。
二、搞好試卷講評,提高應試能力;
試卷講評是下階段的主要課型之一,通過試卷講評一是鞏固深化所學知識;二是及時反饋信息,發現、解決教學疑難,查漏補缺;三是總結吸收教與學的經驗和教訓,改進教學。四是可以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只講評不練習,只練習不講評,或雖講評但卻不及時,都會影響教學效果。
① 獨立審題,獨立地弄清物理情景、獨立地提取信息,這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的解題能力,也是近幾年中考命題所看重的熱點問題。近幾年出現“信息給題”、“聯系生活、生產、社會和科技的題目”,意圖之一就是考查學生是否具備獨立審題能力、是否能夠通過自己的閱讀理解,從中篩選出有用信息,進行求解。為何這類題得分率低?主要原因之一是學生獨審題獨立解題的能力差。因此,在復習中,在分析例題或者講評試題的時候,教師要把審題的機會還給學生,從讀題開始,獨立完成解題全過程,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審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通過例題、習題,養成對具體物理過程作具體分析的好習慣,學會分析物理情境、建立物理模型的思維方法。
②規范解題
語言規范: 特別是目前比較注重探究題、論述題,要求學生能清晰的理解物理概念并能準確的表達,敘述應有較強的邏輯性、條理性,要簡明、扼要,直奔主題,要寫出主要的步驟。尤其是實驗填空題,最后結果表述不規范,就可能把解答過程所花的時間和精力全部浪費掉。書寫規范:對作圖題更要特別注意認真規范。
《電場強度》這節課想讓學生通過探究,理解好電場,電場強度的概念,了解電場線的知識,讓學生感覺不那么抽象。通過實際課堂的檢驗,我感到自己這節課在設計上有很多不足之處。
1、對三維目標的設計雖然從形式上體現出來了,但在后面的教學過程中體現的不是很好,仍然只是偏重對知識的教學。
2、對探究電場強度概念的過程中使用了控制變量法,沒有引導學生自己先找出電場力的性質與哪些因素有關,是直接給出的,直接讓學生探究力與電量,與位置的關系,學生缺乏主動的思考。還是沒完全脫離舊的傳授知識的影響。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問題,自己提出解決方法,引導學生應用控制變量法,會更好。
3、課時安排不是很符合實際,雖然課文中本節內容包括電場強度,電場線,但如果采用探究教學,電場線內容很難完成,而且電場線知識雖然簡單,但牽涉到實驗演示,在后面的內容中也要時時用到電場線,對它的掌握要求也比較高,所以分開兩課時進行
在講電場強度這一部分時,我將這部分內容的教學設計分為了三部分:
(1)對電場強弱和方向的認識
研究電場的性質從靜電力入手。原因是,電場最明顯的特征是它對電場中的電荷有靜電力的作用。
(2)尋找描述電場性質的物理量
首先,讓學生明確試探電荷所受的靜電力(電場力)不能描述電場的強弱,或者說不能描述電場的性質。原因是,根據庫侖定律,不同的試探電荷在電場中同一點所受的電場力不同。
其次,要尋找的描述電場性質的物理量必須與試探電荷無關,這一物理量應該與場源電荷和距場源電荷的距離有關。
用比值定義物理量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科學方法,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展示了比值的物理意義,引導學生體會這種方法的精辟和嚴謹。學生盡管已經接觸過密度、速度等用比值定義的物理量,但是對用比值定義物理量的認識還比較膚淺,他們常常從數學的角度去認識這個比例式。容易出現像“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之類的錯誤。因此,本節課充分引導學生認識這個比例式的物理意義,讓學生在多次接觸中逐步體驗用比值定義物理量的方法。
(3)電場強度方法的規定
本節課,通過糾正如“試探電荷在電場中某點受到的靜電力的方向就是該點的電場強度方向”的錯誤認識,幫助學生理解電場強度方向的規定。而關于電場強度的'疊加問題,做到了點到為止。
最后是“電場線”這一部分,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電場線的學習,讓學生感悟到了科學家是如何用虛擬的圖線來描述抽象的物理概念的。
總的來說,本節課的教學達到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知道電荷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電場實現的。知道場與實物是物質存在的兩種不同形式。
2、體會用比值定義物理量的方法,理解電場強度的定義式、單位、方向。
3、能推導點電荷的電場強度公式,并能進行有關計算。知道電場強度的疊加原理,并能應用這一原理進行簡單的計算。
4、知道電場線的定義和特點,會用電場線描述電場的大小和方向。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