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21
這是關于能源可持續發展,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關于能源可持續發展第 1 篇
活動目的:
1、使學生了解能源狀況,從小樹立環保意識。
2、通過學生調動家長節約能源的積極性,從而使環保活動從學校走向家庭,從家庭走向社區,走向社會,形成人人關心地球,愛護地球的良好局面。
活動過程:
一、主題導入
同學們,你們好!大家都知道地球是我們人類唯一的家園,但是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和人們無節制的利用,地球資源越來越少了,將來我們的子孫后代將無法生存。
二、學生討論,加深體會
(1)你知道的能源有哪些呢?
(2)在我們學校、家中有哪些需要用水、用電的地方?
水:做飯、洗衣服、飲用、擦地、洗廁所、洗澡
電:多媒體設備、電視、電扇、電腦、電冰箱、空調、洗衣機、微波爐、電飯鍋、熱水器、飲水機
(3)那么請同學們想一想在我們用水、用電時有哪些浪費現象? 舉例:
A、洗衣服時洗衣機用水量比用手洗費水多得多。
B、刷碗時開著水龍頭一個碗一個碗地沖洗。
C、沖廁所不節約水,已經干凈了還要再沖一次。
D、有時出門忘了關燈,家里一天沒人卻開著燈,很浪費電。
E、我們家的電視經常習慣性地開著,有時其實也沒人看,特費電。
(4)請大家討論一下,我們應該怎樣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
度電呢?
舉例:
A、做到隨手關燈。
B、洗衣服時少量衣服盡量不用洗衣機,洗衣服剩下的水留著涮墩布或沖廁所,做到充分利用。
C洗手洗臉時不要長流水,不洗時關上水龍頭。
D從冰箱里拿東西時,盡量一次拿完,做到少開快關也可以省電。
三、總結
地球資源再也不能任意浪費了,否則,不久的將來,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將會是人類的眼淚!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請同學們和家長一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從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做起,為節約能源做出貢獻。
關于能源可持續發展第 2 篇【教學重點】利用新能源的意義及主要新能源的特點
【教學難點】核能
【教學手段】計算機課件:ppt演示文稿;錄像——原子彈的威力
【教學過程】
(引入)上節課學習了礦產資源,知道礦產資源是非可再生資源,不管我們怎樣保護和節約利用,終有用完之時,對此,我們怎么辦?
(教師可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創新思維,多想解決辦法,如回收廢舊工業品,尋找新的代替品等等。)
(承轉)對于一些將要耗盡的礦產資源,尋找新的替代品是一條重要的解決辦法。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尋找新能源的有關知識。
(講述)我們生活中用的煤、石油、電就是能源。煤、石油可燃燒產生熱能,電可使電燈發光,使機器運轉,產生光能和動能。總之,凡是能夠產生能量的物質,就是能源。
(提問導學)
讀"為什么要尋找新能源",思考:
1、目前人類大量使用的能源主要有哪些?
2、哪些能源面臨枯竭,為什么?
3、水力資源可否再生,是否污染環境?
4、能否用水力資源代替其他所有的能源?為什么?
5、現在科學家已找到了哪些新能源?
(小結)目前常用的幾種能源,煤、石油、天然氣是非可再生能源,而且污染環境,水力資源雖可再生,又無污染,但儲量有限,分布不均。為了防止礦產燃料枯竭后出現的能源危機,也為了找到一些能夠持續利用,又不污染環境的優質能源,科學家正在不斷研究和尋找新能源。
(展示)原子彈的圖片。核能也稱作原子能,它主要來自鈾礦石的核燃料。同學們都知道原子彈,現在就請看原子彈爆炸的圖片。
(原子彈爆炸的錄像)原子彈具有很大的威力。美國投向日本的兩顆原子彈雖加快了日本政府的投降,但給日本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而日本人民是無罪的。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科學家研究原子能是為了用于發展生產,他們建造核電站是為人類開發新的能源。
(講述)1千克鈾的原子核所釋放出來的熱量,大約相當于3570噸(3570000千克)煤燃燒時所放出的熱量。建造一座發電量為100萬千瓦的電站,如果是核電站,每年需要補充的核燃料為30噸,六輛解放牌載重汽車就可運進。如果是燒煤的火力電站,每年要消耗300多萬噸煤。運輸這些煤炭,平均每天要開三列火車,每列火車掛40節車皮;或是每天要開一艘萬噸級的輪船。
(展示)核電站的圖片。建造核電站技術難度很大。目前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建有很多核電站,如美國、法國、日本等國家。我國雖屬發展中國家,但在核能利用技術上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已建造了兩座核電站(秦山、大亞灣)。
(歸納)核能能量巨大,核燃料運輸量小。但是建造核電站技術難度大,目前在廣大發展中國家還沒有大規模利用。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核能利用技術將為更多的國家掌握。因此核能是具有重要發展前途的新能源。
(自學)自學"太陽能"一段,思考太陽能的特點和開發利用。
(提問)
1、太陽能有哪些優點?
2、你在生活中怎樣利用太陽能?這種利用方式是"新"方式嗎?
3、現在人們利用太陽能的新方式有哪些?
4、利用太陽能供熱發電的原理是什么?
(展示)太陽灶圖片。
(實驗)用燈光當"太陽",用放大鏡聚光點燃紙片。
(結論)聚光鏡原理能聚集太陽能。
(展示)太陽能利用的圖片。
(引導提問)生活中哪些現象說明風具有能量?
(提問)你知道哪些地區風力較強?
(講述)陸地上能夠利用風力發電的地方,主要在常年風力較強的沿海和內陸高原。我國一些牧民和海島已利用風力發電,滿族照明、看電視等用電的需要。
(展示)風能利用的圖片
(講述)一切生物都具有能量。人們用牛、馬拉車,用柴草做飯,就是在利用生物能。這是人們常見的古老的利用生物能的方式。現在人們進一步利用生物材料制取沼氣,因此,人們也把生物能叫做新能源。
(展示)沼氣池的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說明沼氣的制取和利用過程。
(討論)使用沼氣對農民生活和生產有哪些好處?
(引導)若農村不用沼氣,則農民需用大量煤炭或柴草、秸稈作燃料,由此將加劇煤炭緊張,引發伐木割草,破壞植被等后果,同時因秸稈不能還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農業減產。而使用沼氣則可克服上述問題。此外還有美化環境等好處,清潔衛生,有利于農民生活和健康。
(展示)地熱、潮汐能的利用的圖片。除了上面我們學習的這些能源屬于新能源,還有一些新能源目前利用也比較廣泛,如地熱能、潮汐能等等。
探究活動
利用課余時間調查家鄉或學校附近農村利用沼氣的情況,寫一篇地理小論文,并在年級里組織評比活動。
調查提綱:
1、該組(村、鄉)共有多少戶人家,有多少農戶建有沼氣池,是因為什么原因修建的?
2、已建沼氣池仍在使用的有多少家?利用情況怎樣?
3、請農民談利用沼氣的好處和缺點。
4、學生整理以上材料,分析目前利用沼氣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展望沼氣利用的前景。
關于能源可持續發展第 3 篇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記住什么是能源以及能源的種類。
2、常識性了解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3、了解原子、原子核結構。
4、知道獲取核能有兩個途徑──重核裂變、輕核聚變。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類比的方法來研究核裂變的過程。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實踐操作,使同學們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熱愛科學的情感。
3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八年級的學習物理知識,已初步掌握了一些物理基本理論和技能,能夠解釋簡單的物理現象,具有歸納問題的能力.
4重點難點
重點:核能的由來及其優點和可能帶來的問題。
難點:裂變和聚變。
5教學過程 5.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 能源
播放核爆炸時的視頻。了解核能
提問: 1、什么是能源?
2、能源可以分為哪些種類?
3、原子核在發生變化時,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你了解原子的結構嗎?核能是如何產生的呢?
活動2【講授】能源
一、能源
凡是能提供能量的物質資源叫做能源。
提問:我們利用了哪些種類的能源呢?
二、能源的種類
1、煤、石油和天然氣是由古 代的動植物在長期地質變遷中形成的,所 以稱為化石能源。
風能、太陽能、地熱能以及核能,這些可以從自然界直接獲取的能源,統稱為一次能源。
2、通過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叫二次能源。包括電力、煤氣、汽油、煤油、焦炭、潔凈煤、激光和沼氣等等。
3、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化石能源、核能會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內從自然界得到補充,所以它們屬于不可再生能源。
水的動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可以在自然界里 源源不斷地得到,所以它們屬于可再生資源。
4、核能
展示原子結構的掛圖或投影,回憶原子的結構組成。
質子和中子依靠強大的核力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們分裂或結合是極其困難的。但是,一旦原子核發生變化時,就可能釋放出驚人的能量,這種能量被稱為核能。
原子核發生改變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質量較大的原子核裂變成質量較小的核;一種是由兩個較輕的原子核聚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這兩種原子核發生改變的過程中都會伴隨著巨大的能量釋放
5、裂變
展示核裂變的資料:1934~1938年間,科學家利用中子轟擊質量較大的鈾235,使其裂變成兩個質量較小的原子核,同時釋放出2~3個新的中子。
提出問題:鈾235只有在中子的轟擊下才能發生裂變且釋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斷地從外界提供中子才能使反應不斷進行呢?
多媒體展示鏈式反應原理
。
6、聚變
我們已經研究過重可以裂變成質量較小的核,那么質量較小的核能否聚合成質量較大的核呢?
介紹輕核的聚變,將質量較小原子核結合成新的原子核也會放出大量的能量,這是就是聚變。
如把氘和氚在超高溫下結合成新的原子核──氦核。(投影聚變圖)
四、核能應用
1、核能發電
2、氫彈就是利用氫核的聚變,在瞬間釋放出大量的能量。但現階段科學家還沒有找到控制核聚變的方法。
3、通過可控聚變來利用核能,有望徹底解決人類能源問題!
活動3【練習】能源
1、我們學習過了很多種能,能源就是 。
2、能源的分類:根據能否從自然界直接獲取,我們可將能源分為 能源和 能源;根據能源的物質來源,可將能源分為 能源和 能源;根據人們對能源利用時間的長短,可將能源分為 能源和 能源。
3、原子彈爆炸利用___________在極短的時間內放出巨大的能量,氫彈是利用___________釋放出核能。(選填“核聚變”或“核裂變”)
4、核電站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它是以_________(鈾/氫)為核燃料的,是利用原子核_________放出的能量來發電的。
5、核電站使用過的核廢料,它具有________性,會對人和其他生物造成傷害,一般深埋在人煙稀少的地方
活動4【作業】能源
完成《動手動腦學物理》第1~2題
第1節 能源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第1節 能源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 能源
播放核爆炸時的視頻。了解核能
提問: 1、什么是能源?
2、能源可以分為哪些種類?
3、原子核在發生變化時,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你了解原子的結構嗎?核能是如何產生的呢?
活動2【講授】能源
一、能源
凡是能提供能量的物質資源叫做能源。
提問:我們利用了哪些種類的能源呢?
二、能源的種類
1、煤、石油和天然氣是由古 代的動植物在長期地質變遷中形成的,所 以稱為化石能源。
風能、太陽能、地熱能以及核能,這些可以從自然界直接獲取的能源,統稱為一次能源。
2、通過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叫二次能源。包括電力、煤氣、汽油、煤油、焦炭、潔凈煤、激光和沼氣等等。
3、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化石能源、核能會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內從自然界得到補充,所以它們屬于不可再生能源。
水的動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可以在自然界里 源源不斷地得到,所以它們屬于可再生資源。
關于能源可持續發展第 4 篇教學目標
通過復習使學生了解新能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觀看錄像等多種媒體了解新能源的種類及主要特點,知道世界新能源的分布與使用概況,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初步形成資源觀。
教材分析
本節主要講述兩大內容,一是新能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介紹目前正在開發利用中的四種新能源。
在“為什么尋找新能源”一段中,首先介紹了主要的能源來源;從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礦產燃料的非可再生性出發,說明尋找新能源的必要性及主要的新能源類型。
對于“核能”,教材側重其能量大、現在的利用情況;對于“太陽能”、“風能”、“生物能”的講述,都側重清潔、可再生性,并簡單的介紹目前的利用情況。
教法建議
對于“為什么尋找新能源”,首先應簡單介紹能源的概念,啟發學生思考回答目前人類主要使用的能源,包括水能和礦物燃料,再利用想一想中提供的題目,啟發學生自己分析開發新能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讓學生說一說,知道的新能源類型。
對于課文提到的四種新能源類型,可以在學生活動的基礎上,通過圖片、錄像、VCD等多種媒體,使學生較為直觀地、比較深入地了解各種新能源的特點和利用情況。對于風能和生物能,應該完成從一般的應用到發電的過程。同時利用比較法使學生更清晰地了解各種新能源的特點。如果課時較緊,可以選區本地區比較突出的新能源進行較為詳細地介紹。 總之,應該以學生直觀的感受為主設計本課,以知識的了解為主。
教學設計示例1
【教學重點】
利用新能源的意義及主要的新能源特點。
【教學手段】
錄像:大亞灣核電站、沼氣池、太陽能、潮汐發電、風車提水和發電等
計算機課件:(1)世界現有煤、石油、天然氣使用時間表;(2)石油、煤、天然氣污染表;(3)核電站與火電站用原料的比較;(4)我國主要核電站的位置圖;(5)太陽能電站的圖片;(6)風車提水、風力發電圖片;(7)沼氣使用圖片;(8)生態農業示意圖;(9)其它新能源;
【教學過程】
(提問)學過的'自然資源中不可再生的有什么?(生回答)
(引導)我們講過的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的,如煤、石油、天然氣等,現在地球上儲存的煤油氣還可以使用的多少年呢?見表格。
(投影片1)
(講解)為什么我們特別在乎這幾種礦產資源呢?因為使我們的機器能轉、使人類有光明和溫暖,我們稱這種可以提供能量的自然資源為能源。從在人類發展過程中,它們是非常重要的能源,但是在使用過程中,它們也帶來了許多問題。
(投影片2)煤、石油、天然氣的污染。
(承轉)為了避免污染,同時為了在現有的能源發生危機之前,人們開始尋找更清潔、可以再生的能源。你知道有什么嗎?(學生回答)
(板書)第五節 新能源的開發利用。
一、尋找新能源的意義
二、主要的新能源
(引導)這些新能源是怎樣提供能源的呢?先請大家看一段錄像
(大亞灣核電站的錄像)
(提問并出示投影片3)核能發電與煤炭發電有何不同?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補充總結)核電清潔;原料運輸量小,運輸方便;所以適于建在缺少煤、石油等能源,可是需要能源又很多的地方,如中國的大亞灣和秦山核電站
(投影片4)找兩地的位置
(過渡)核電這么好,為什么我們不多建一些?(生思考回答:有污染、核原料不可再生、需要技術水平高等)那你認為那種新能源可以避免這些問題?引入太陽能。
(講解)太陽是地球的能量源泉,地球每秒鐘接受的太陽能相當于燃燒550萬噸煤炭的能量,我們日常生活中就有許多地方利用了太陽能,你知道嗎?(生回答:)但是太陽能有一個不利就是———太分散了,怎么辦?(生回答:太陽能電池、太陽灶等)
(投影片5或錄像)太陽能利用圖片或錄像
(引導思考)風能與太陽能相比有相似的地方,你知道最早人們是如何利用風能的嗎?(生回答:航海、風車提水等)
(投影片6或錄像)風能的利用
(提問)不是所有的地方、任何時間都能利用風能的,為什么?(沒風的地方或風力小的時候)所以,風力發電應在風大的、較穩定的地方
(講解)有一種能源,人類很早甚至猿人都會用的是(燒樹枝等獲得熱量),在我國廣大農村或世界上一些落后的地區,現在仍然大量使用,這樣會造成什么問題?(生思考回答:數少了,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什么是農村理想的能源呢?
(投影片7或錄像)沼氣的使用
(投影片8)生態農業示意圖
(講解)人們尋找的新能源還有:潮汐發電、海洋溫差發電、垃圾回收發電等
(投影片9)其它新能源圖片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講解了許多新能源,其實說"新"只是一個相對的含義,主要是指利用時間較短或不能大規模利用其發電,任何一種能源都有限制因素。在我們還沒有找到更合適的新能源之前,我們還必須要保護和節約利用煤油氣等能源。
【設計思想】
本節課的內容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地理教案《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在日常生活中他們有較多了解,可以多啟發學生自己回答,對于一些學生不太明確的問題,比如能源的含義、沼氣(城市學生了解少)等,教師迎接和錄像等媒體進行講解,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對于開發新能源的意義,從礦產資源的不可再生新入手,從舊知引出新知,同時使學生了解問題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對于各種新能源的利用情況,采取投影片最好是錄像教學,使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每種新能源的使用過程、限制條件、特點等,最終的結果是使學生認識煤、石油、天然氣資源在目前仍是不可完全替代的,使學生有一種資源意識和危機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