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9
這是初中物理磁現象教學設計,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標
磁現象和磁場教學設計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磁現象,知道磁性、磁極的概念。
2.知道電流的磁效應、磁極間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極和磁極之間、磁極和電流之間、電流和電流之間都是通過磁場發生相互作用的.知道地球具有磁性。
(二)過程與方法
利用類比法、實驗法、比較法使學生通過對磁場的客觀認識去理解磁場的客觀實在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類比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體現磁現象的廣泛性。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電流的磁效應和磁場概念的形成
難點:磁現象的應用
三、教具:
多媒體、條形磁鐵、直導線、小磁針若干、投影儀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介紹生活中的有關磁現象及本章所要研究的內容。在本章,我們要學習磁現象、磁場的描述、磁場對電流的作用以及對運動電荷的作用,知識主線十分清晰。本章共二個單元。第一、二、三節為第一單元;第四~第六節為第二單元。
復習提問,引入新課
[問題]初中學過磁體有幾個磁極?[學生答]磁體有兩個磁極:南極、北極.
[問題]磁極間相互作用的規律是什么?[學生答]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問題]兩個不直接接觸的磁極之間是通過什么發生相互作用的?[學生答]磁場.
[過渡語]磁場我們在初中就有所了解,從今天我們要更加深入地學習它。
(二)新課講解-----第一節、磁現象和磁場
(1)通過介紹人們對磁現象的認識過程和我國古代對磁現象的研究、指南針的發明和作用來認識磁現象
(2)可以通過演示實驗(磁極之間的相互作用、磁鐵對鐵釘的吸引)和生活生產中涉及的磁體(喇叭、磁盤、磁帶、磁卡、門吸、電動機、電流表)來形象生動地認識磁現象。
教學目標 2學情分析 3重點難點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磁現象
一、情境引入
公元843年,在水平一色的茫茫大海上,一只帆船正在日夜不停地航行,沒有航標、沒 有明確的航道。船上聰明的中國人利用手中的儀器指示的方向,開辟了從浙江溫州到達日本嘉值島的航線。這個神奇的儀器是什么?同學們猜到了吧!
活動2【活動】磁現象
動手動腦:通過做實驗解決下面的問題:
1.磁體能夠吸引桌上的哪些東西?
2.磁體上的磁性強弱處處一樣嗎?
3.“指南針”是如何得名的?
板書1. 磁性 :能吸引鐵、鈷、鎳 等物質的性質。
板書2. 磁體 :具有磁性的物體。
分類:條形、針形、蹄形、圓柱形
活動3【活動】磁現象
實驗:
把鐵屑均勻地鋪在白紙上,將磁體依次平放在鐵屑上,然后將磁體提起,觀察現象。
現象:磁體兩端的磁性最強,中間磁性最弱
板書3.磁極 :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位。
N極和S極
實驗:將小磁針放在針尖上,用手撥動小磁針,觀察靜止時的指向。
注意:1、不要讓磁體靠近它。2、觀察其他同學小磁針的指向。
小磁針靜止后的位置總是指向南北方向
小磁針指向北面的一端叫北極(N極)
指向南面的一端叫南極(S極)
如果磁體被分割成兩段或幾段后,每一段磁體上是否仍然有N極和S極
每一段磁體上仍然有N極和S極
活動4【活動】磁現象
板書4.磁極間相互作用的規律:
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活動5【活動】磁現象
板書5.磁化現象:使原來沒有磁性的物體獲得磁性的過程。
磁化實驗:被磁化的物體如果是鐵棒,獲得的磁性會立即消失
被磁化的物體如果是鋼棒,獲得的磁性就會保持較長的時間
磁化方式: a、接觸或靠近磁體; b、用磁體的一極沿同一方向多次摩擦。
活動6【講授】板書6.磁現象在現代科技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6.磁現象在現代科技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磁懸浮列車
連接上海國際機場與市區的磁懸浮列車最高速度達到431千米/小時,全線長17.3千米。該列車由德國磁懸浮高速列車國際公司承建,并于2002年12月31日首次通車。
(2)起重機:電磁起重機沒有掛鉤,它是怎樣吊起重物,又是怎樣放下重物的?
活動7【作業】磁現象
三、達標檢測:
(1)物體能夠吸引含鐵質物體的性質,叫做_______,具有這一性質的物體叫做______
(2)一根磁鐵上磁性最強的部分是_______,這個部分叫_________,分別叫____極和____極
(3)用一根細線系在一根條形磁鐵的中間,懸掛在空氣靜止,可發現條形磁鐵總是指向_________方向,條形磁鐵的N極指______,S極指_______
(4)用條形磁鐵的N極去靠近某物體的A端,發現能把A端吸引過來,則物體的A端( )
A一定的S極
B可能是N極
C可能是S極
D一定是N極
(5)某物體的一端靠近靜止的一根小磁針,當靠近小磁針的N極和S極時都能吸引,則這物體的這端( )
A可能是無磁性的 B可能是N極
C可能是S極 D一定有磁性
第1節 磁現象 磁場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第1節 磁現象 磁場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磁現象
一、情境引入
公元843年,在水平一色的茫茫大海上,一只帆船正在日夜不停地航行,沒有航標、沒 有明確的航道。船上聰明的中國人利用手中的儀器指示的方向,開辟了從浙江溫州到達日本嘉值島的航線。這個神奇的儀器是什么?同學們猜到了吧!
活動2【活動】磁現象
動手動腦:通過做實驗解決下面的問題:
1.磁體能夠吸引桌上的哪些東西?
2.磁體上的磁性強弱處處一樣嗎?
3.“指南針”是如何得名的?
板書1. 磁性 :能吸引鐵、鈷、鎳 等物質的性質。
板書2. 磁體 :具有磁性的物體。
分類:條形、針形、蹄形、圓柱形
活動3【活動】磁現象
實驗:
把鐵屑均勻地鋪在白紙上,將磁體依次平放在鐵屑上,然后將磁體提起,觀察現象。
現象:磁體兩端的磁性最強,中間磁性最弱
板書3.磁極 :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位。
N極和S極
實驗:將小磁針放在針尖上,用手撥動小磁針,觀察靜止時的指向。
注意:1、不要讓磁體靠近它。2、觀察其他同學小磁針的指向。
小磁針靜止后的位置總是指向南北方向
小磁針指向北面的一端叫北極(N極)
指向南面的一端叫南極(S極)
如果磁體被分割成兩段或幾段后,每一段磁體上是否仍然有N極和S極
每一段磁體上仍然有N極和S極
活動4【活動】磁現象
板書4.磁極間相互作用的規律:
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活動5【活動】磁現象
板書5.磁化現象:使原來沒有磁性的物體獲得磁性的過程。
磁化實驗:被磁化的物體如果是鐵棒,獲得的磁性會立即消失
被磁化的物體如果是鋼棒,獲得的磁性就會保持較長的時間
磁化方式: a、接觸或靠近磁體; b、用磁體的一極沿同一方向多次摩擦。
活動6【講授】板書6.磁現象在現代科技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6.磁現象在現代科技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磁懸浮列車
連接上海國際機場與市區的磁懸浮列車最高速度達到431千米/小時,全線長17.3千米。該列車由德國磁懸浮高速列車國際公司承建,并于2002年12月31日首次通車。
(2)起重機:電磁起重機沒有掛鉤,它是怎樣吊起重物,又是怎樣放下重物的?
活動7【作業】磁現象
三、達標檢測:
(1)物體能夠吸引含鐵質物體的性質,叫做_______,具有這一性質的物體叫做______
(2)一根磁鐵上磁性最強的部分是_______,這個部分叫_________,分別叫____極和____極
(3)用一根細線系在一根條形磁鐵的中間,懸掛在空氣靜止,可發現條形磁鐵總是指向_________方向,條形磁鐵的N極指______,S極指_______
(4)用條形磁鐵的N極去靠近某物體的A端,發現能把A端吸引過來,則物體的A端( )
A一定的S極
B可能是N極
C可能是S極
D一定是N極
(5)某物體的一端靠近靜止的一根小磁針,當靠近小磁針的N極和S極時都能吸引,則這物體的這端( )
A可能是無磁性的 B可能是N極
C可能是S極 D一定有磁性
【教學設計思想】
本節是八年級物理第九章《電和磁》的第一節,作為本章的第一節有較多的物理概念,它是后續知識學習的基礎,因此,做好演示實驗,通過多媒體和實物的演示實驗讓學生探究出來物理概念或規律,是本節的主要特色。由學生觀察多媒體演示實驗現象進入物理知識的探究之中,讓學生親身經歷有關知識的形成過程,初步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
1.知道磁性和磁體;
2.知道磁極;
3.知道磁極的指向性和磁極的表示方法;
4.理解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律;
5.知道磁化及其應用。
二、方法過程
1.感知物質的磁性和磁化現象。通過觀察實驗現象認識磁極,理解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律。
2.觀察磁極間相互作用規律的實驗演示,探究出磁極間相互作用規律。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我國古代對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進一步增強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重點】
磁極指向性、磁極間相互作用規律,磁化的概念。
【教學難點】
1.通過觀察磁極間相互作用規律實驗演示,理解磁極間的相互作用。
2.觀察磁極間相互作用規律實驗演示,能探究出磁極間相互作用的規律,初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法】
講授法、觀察法、探究法。
【教具與媒體】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請大家先聽兩個故事:(幻燈片展示)
1.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后,建造了規模宏大的阿房宮,為了防范刺客,聰明的工匠們修建了奇特的阿房宮的北門,一旦有人身懷鐵器,立刻就會被門牢牢地吸住。
2.在加拿大東海岸,有一個神奇而令人生畏的世百爾島,來往的船只只要一靠近它,不但指南針失靈,還會把船吸向海底,造成觸礁沉沒。
聽了這兩個故事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吧?今天我們學習了磁現象,就會明白這是為什么。(板書課題)
二、進入新課,科學探究
(一)磁現象
1.磁性:物體能夠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叫磁性。(演示)
2.我們把這類具有磁性的.物體叫做磁體。(利用觀察形形色色的磁體)
3.磁極:在磁體上,不同部位吸引鐵屑的能力是不同,我們把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位叫做磁極。磁體上一般有兩個磁極。(演示實驗現象)
[觀察]條形磁鐵對鐵屑進行吸引,觀察磁鐵的不同部位所吸鐵屑的多少。
[問題]條形磁鐵的不同部位,對鐵屑的吸引力是一樣的嗎?
[結論]條形磁鐵的兩端對鐵屑的吸引力大,中間小,所以我們把磁性最強的部位叫做磁極。
4.磁體的指向性:
[演示]把一個條形磁體用細線懸掛起來,使它在水平面內能夠自由轉動。
[問題]看看會有什么現象發生呢?
[結論]發現它靜止時一端總是指南,另一端總是指北。
于是人們根據這個現象,將磁體的兩極進行命名:
南極:磁體靜止時指南的那一端叫做南極(S極)
北極:磁體靜止時指北的那一端叫做北極(N極)
[應用及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是利用磁體的磁極具有指向性制成的,最早的指南儀叫司南。
5.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律:
[問題]磁極間的相互作用有什么規律呢?看看下面的實驗,你能得到什么樣的結論呢?
[演示]多媒體。
[結論]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應用]它是檢驗物體是否具有磁性的原理之一。
(二)磁化
[問題]一個鋼棒原來沒有磁性,怎樣使它現在具有了磁性呢?
[演示]鋼棒原來沒有磁性,在一條形磁鐵靠近它時,它能單獨吸引一些小的鐵屑,說明就具有了磁性。
很明顯它原來沒有磁性,現在獲得了磁性。我們把像鋼棒一樣使原來沒有磁性的物體獲得磁性的過程叫做磁化。
[結論]能夠被磁化的材料叫做磁性材料。如鋼、鐵等。
[應用]閱讀自然科學史。(見幻燈片)
[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磁現象,理解了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律。現在大家知道課前我們所聽到的兩個故事的原因了嗎?
(一)教學目的
簡單的磁現象優秀教案
1.知道磁體有吸鐵(鎳、鈷)性和指向性。
2.知道磁極間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化現象。
(二)教具
各種形狀的磁鐵,磁針,一小堆大頭針,鐵屑,鐵片,銅片,玻璃片,鎳幣,鐵棒,細線,有關磁性材料的實物,圖片等。
(三)課前準備
以上實驗器材可布置學生在家里準備,上課前檢查準備情況,學生在家里不容易找到的器材如各種磁鐵、鎳幣等,教師加以補充,然后要求學生將實驗器材放好,供課堂實驗用。
(四)教學過程
1.提問引入新課。
提問:平時擺弄磁鐵時觀察到磁鐵能吸引什么物質?指南針有什么作用?
(吸引鐵,指南針可以指南北,幫助人們辨別方向。)
進一步提問引入新課:
磁鐵只能吸引鐵嗎?指南針為什么能指南北呢?這節課我們來研究一些簡單的磁現象。板書:第一節簡單的磁現象
2.進行新課
(1)認識永磁體的磁現象
提問:磁鐵具有哪些性質?它只能吸鐵嗎?請同學們自己通過實驗進行探索。
學生實驗:將課前準備的鐵片、鋼鋸片、鎳幣、銅片、玻璃片等器材放在桌上擺好,用條形磁鐵分別接近它們,觀察發生的現象。
提問:磁鐵能吸引哪些物質?
(磁鐵能吸引鐵制物質,能微弱地吸引鎳幣)
教師指出:磁鐵除了能吸引鐵、鎳外,還能吸引鈷,鈷是稀有金屬,我們平時很少見。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下列結論:
板書:一、磁鐵能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磁鐵的這種性質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質叫做磁體。
提問:磁體各部分吸引鐵的能力都一樣嗎?請同學們自己動手做下列實驗。學生實驗:把一些大頭針平鋪在一張白紙上,分別將條形磁體和蹄形磁體平放在大頭針上,然后用手輕輕將磁體提起,并輕輕抖動。
提問:觀察到什么現象?由此可得出什么結論?
(觀察到磁鐵兩端能吸引較多的大頭針,而中部沒有吸引大頭針,這表明磁鐵兩端的磁性最強)
教師歸納并板書:二、磁體各部分的磁性強弱不同,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叫做磁極,它的位置在磁體的兩端。
提問:從上面實驗可以看出,磁體有兩個磁極,怎樣表示這兩個磁極呢?請同學們觀察下面的實驗。
演示實驗:先用線將條形磁體懸掛起來,使它自由轉動,觀察它的靜止方位;再支起小磁針,讓它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轉動,觀察它的靜止方位。
提問:條形磁體、小磁針靜止時,兩個磁極分別指向什么方向?
(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教師指出: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體,靜止后恒指南北,世界各地都是如此。為了區別這兩個磁極,我們就把指南的磁極叫南極,或稱S極;另一個指北的磁極叫北極,或稱N極。板書:三、磁體上的兩個磁極,一個叫南極(S極),一個叫北極(N極)。提問:世界最早的指南工具是什么?它是根據什么原理制成的?
出示司南的掛圖和幻燈片,說明世界最早的指南針就是我國戰國時代的指南針,叫司南,它是根據磁針靜止時總是指南北的原理制成的。
提問:磁體兩端的磁性最強,如果把兩磁極相互靠近時,會發生什么現象呢?下面請同學們通過實驗來研究。
學生實驗:把一塊條形磁體用線吊起來,用另一塊條形磁體的N極先慢慢地接近吊起的N極,再慢慢接近吊起的S極,觀察磁極間的相互作用。
學生歸納實驗結果后,教師板書:
四、磁極間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極互相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講述:我們已經認識了磁體的許多磁現象,磁體可分為天然磁體和人造磁體,通常我們看到和使用的磁體都是人造磁體,它們都能長期保持磁性,通稱為永磁體。(2)研究磁化現象
提問:人造磁體是根據什么道理制作的?請同學們觀察下面的實驗:
演示實驗:按課本圖11-5那樣進行演示實驗。邊演示邊提問:
鐵棒原來有沒有磁性?(沒有)當用磁體慢慢從上部接近鐵棒時,觀察到什么現象?(觀察到鐵棒能吸引下面的鐵屑)這說明什么?(說明鐵棒也獲得了磁性)
教師指出:鐵和鋼都可以用這種方法獲得磁性,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做磁化現象。板書:五、使原來沒有磁性的.物體獲得磁性的過程叫做磁化。鐵和鋼制的物體都能被磁化。
重做上面的實驗:當鐵棒吸引鐵屑后,將上部的磁體拿掉。
提問:當磁體拿掉后,鐵棒還能吸引下面的鐵屑嗎?這說明什么?(鐵棒不能吸引鐵屑,說明鐵棒的磁性容易消失)
教師指出:鐵棒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稱為軟磁體。鋼被磁化后,磁性能夠長期保持,稱為硬磁體或永磁體,鋼是制造永磁體的好材料。
提問:除了鋼、鐵外,還有哪些物質可作磁性材料?它們在現代科技中有哪些應用呢?向學生展示錄音帶、磁性卡等,介紹這些磁性材料的應用。
3.小結
師生共同小結:這節課學到了什么?
4.練習
有一條形磁體的N、S極的標記模糊不清了,怎樣用實驗的方法將它的兩極判別出來?
5.布置作業
課本上的本章習題第1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