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05
這是景區導游服務程序與服務質量教案,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景區導游服務程序與服務質量教案第 1 篇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知道什么是物體的質量、質量的國際單位,質量的單位換算。
⑵.知道實驗室測量質量的工具是天平以及天平的使用。
2、能力目標
⑴.培養觀察能力
觀察天平的構造,調節天平的平衡螺母并了解其作用,觀察游碼的初始位置,觀察游碼在標尺上任一位置所對應的質量數。
⑵.培養實驗能力
通過實驗學會調節天平,學會使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知道使用天平時應注意的問題。
⑶.培養分析概括能力
通過對實例的分析,概括出質量是物體的屬性,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溫度以及所處的空間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⑷.培養思維能力
利用實物的對比,通過形象思維抽象出質量的概念。
3、情感目標
我國遠在兩千多年前的秦代,就已有了測量質量的工具,而且有了統一的測量物體質量的單位,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天平的調節和使用。
說明:
①.質量單位是物理學的基本單位之一.它是學習密度等其它單位的基礎。
②.天平的使用是基本的物理實驗技能,學生在這里第一次學習,要重點講授。
2、難點:質量是物體屬性的認識。
對質量的國際常用單位有具體認識。
說明:
①.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個基本屬性比較抽象,學生接受有困難。
②.學生對1千克、1克沒有具體認識.對常見物體的質量也沒有具體認識。
三、教具:
天平及砝碼、掛圖、桿秤等。
四、教法設計:
1.本節地位:質量是物理學的一個基本概念,千克是一個基本的國際單位,是后面學習重力、壓強、浮力、功和能的基礎。
2.學生情況分析:學生還處于啟蒙階段,對如何認識一個物理量沒有基礎,對正確使用測量工具沒有良好的習慣。學生在教學中已學過質量的單位,可利用本節內容與生活有密切的聯系,教師可通過生活實例讓學生正確認識質量。
3.教法建議:應利用大量的生活實例,引導學生認識質量的初步概念。介紹國際千克原器及1升純水的質量使學生初步認識1千克的大小,再介紹生活中大量熟悉的物體質量,加深對千克的具體認識。用邊演示邊講解介紹天平的調節、使用。
說明:
學生對“物體”和“物質”區分不清,可列舉大量的實例說明不同的物體中所含的物質有多有少。使學生認識質量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在此基礎上,可討論一些生活中的實例,得出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的變化而變化。
學生對1千克物質沒有具體概念。因此除介紹國際千克原器和1升純水的質量為1千克外,還可介紹學生熟悉的一些物體的質量,加深對1千克的理解。同時也可培養學生估測一些物體質量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舉出幾種生活中的實例:木桌與木椅相比,哪個含的木材多?鋁勺與鋁鍋,誰含的鋁多?通過這些問題的回答,引出“物體”與“物質”,知道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
一般學生平時沒有注意區分“物體”與“物質”,通過以上實例,引導學生認識到木桌與木椅是物體,木材是物質;鋁勺與鋁鍋是物體,鋁是物質。通過這些實例讓學生去體會什么是物體,什么是物質,從而認識到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
(二).講述質量
(1)分析上述引入:木桌比木椅含有的木材多;鋁鍋比鋁勺含有的鋁多。由此得出: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質量。
(2)討論幾個問題:把一塊橡皮泥捏成各種形狀,它的質量變不變?宇宙飛船上的宇航員把月球上的一塊石頭帶回地球,這塊石頭的質量變不變?一塊冰化成水,它的質量變不變?
學生在討論、回答上述問題的基礎,教師歸納:質量是物體的一個基本的屬性,與物體狀態、形狀、所處的空間位置的變化無關。
(3)引導學生回憶小學數學課中學過的千克、克等單位,指出千克、克就是質量單位。介紹巴黎國際計量局內的國際千克原器的質量課本P114圖7-4。介紹國際單位:千克和其它單位:噸、克、毫克。介紹各單位間的換算關系: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再舉例進行單位換算。
景區導游服務程序與服務質量教案第 2 篇一、教學設計思路:
教材在內容的選擇上,比較注重聯系社會生活實際,讓學生經歷了“產生興趣—發出問題—激發矛盾—解決問題”的過程。很好地體現了新課標讓學生在體驗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的精神,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為下一節“物質的密度”打下基礎。
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動手實驗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已基本能夠運用觀察、分析、歸納、比較等科學方法來探求新知識。本節課中學生對質量在日常生活中已有感性認識,但理性認識建立的過程中存在困難。為此,我注意迎合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以感性知識為依托,通過多媒體、實驗推理獲取新知識,發展抽象思維能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質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單位。
(2)通過實驗操作,學會天平的使用。
(3)學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質量是物體的屬性”的探究過程,進一步領悟實驗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在天平的實際操作過程中總結規律,熟悉使用方法。
(3)通過閱讀天平的使用說明書,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質量是物體的屬性”中體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發現”成功的喜悅。
(2)通過天平使用的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與協作精神。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1)質量的概念與單位(2)利用天平測量質量
難點:“質量是物體的屬性”的探究。
四、教法與學法:
針對學情及重、難點,采用問題教學法,實驗探究教學法、講解法、推理法相結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學生熟悉的情境中學習物理。以問題為先導,引導學生在問題的探究中學習物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驗探究、合作交流中學習重視學生的學習經歷與體驗,強調在探究過程中理解和感悟。
本節課學生將通過猜想與假設、設計與論證、歸納分析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強化鞏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教學資源準備:
兩袋大小不同的洗衣粉、一盒方便面、鐵錘、鐵釘、冰、橡皮泥、蘋果、案秤、托盤天平(含砝碼)等。
六、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前提。新課前,我準備好兩個大小不同的物品,假設它們的價格相同,問學生會買哪一個?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入課題――《質量》。
2、聯系生活,學習新知
(1)建立“質量的概念”
針對質量的概念,比較抽象難理解,我采用對比鐵錘、鐵釘,桌子、凳子等生活中常見的物體,明白“組成物體的物質有多有少”,從而歸納出質量的概念。
(2)認識質量的單位
請學生自學書本有關質量單位的內容,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師生互動,交流反饋練習單位換算;簡介國際千克原器,它的質量是千克的標準;感知常見物品,加深了解質量單位,鼓勵學生多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充分體現生活與物理緊密聯系的原則。“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讓學生感到物理并不是高深莫測,難以理解的理論,對物理學科產生親切感,知道生活中處處有物理。
(3)順勢而導,化難為易――掌握質量的基本屬性
課件顯示“冰化成水、橡皮泥捏人形、蘋果從地球帶到月球”等照片,用學到的知識探究一些問題的答案。對照片的情境問題進行猜想,對教學資源中的材料讓學生設計方案,經歷探究的過程。又從學生熟悉的身邊事出發,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直觀形象地使學生懂得“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和空間位置的變化而變化”,從而真正領會屬性的含義。
(4)觀察實物,具體感知――了解質量的測量工具
a、先由學生討論交流有哪些工具可以測量質量?再由教師用課件顯示一些測量工具。并著重指出:桿秤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已經應用了許多年,但由于精確度不夠,后來人們又發明臺秤、電子秤,希望同學們今后能發明出更便于使用、更精確的測量質量的儀器。然后過渡到實驗室使用的托盤天平。
b、了解托盤天平的構造,學會托盤天平的使用。
讓學生對照桌上的天平及教科書,了解天平的構造,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閱讀教科書第115頁“天平使用說明書”的前兩條,通過學生自己操作,掌握天平的調節,養成遵守儀器使用規則的習慣,并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總結規律,使學生認識到實驗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閱讀教科書第115頁“天平使用說明書”的第三條,使用天平測物體質量,通過具體數據,由學生自己總結出使用天平時的注意事項。
3、歸納總結,加深記憶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感受,誰愿意談談,讓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收獲。小結探究過程,預留新探究課題,回顧與整理總結實際收獲:(1)學會比較物體與物質(2)實驗對物理學習的重要性(3)體會探究過程。
4、實踐應用,鞏固知識
理論聯系實際解決相關問題,設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練習,及時反饋。
5、布置作業:
6、板書設計:
七、教學反思:
1、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牢牢掌握質量這個比較抽象難理解的概念,我采用對比鐵錘與鐵釘,桌子與凳子等生活中常見的物體,明白“組成物體的物質有多有少”,從而歸納出質量的概念。實現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2、通過讓學生自學課本的內容,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鼓勵學生多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充分體現生活與物理緊密聯系的原則。讓學生感到物理并不是高深莫測,難以理解的理論,使學生對物理學科產生親切感,知道生活中處處有物理。
3、師生互動效果好!在探索過程中,學生調節自己的思維,不斷改變研究問題的對象、角度、深度,對研究對象進行求同與求異思考,通過本課,學生不僅學到了規則,也學習了策略。
4、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如下:
(1)語言不夠簡煉流暢,學生的動手實驗時間較長,直接影響了教學時間。
(2)上課時提問的方式不夠科學,提問更多的是針對個別優秀學生,而沒有照顧各層次的學生。
(3)在上課過程中學生提出了好的想法,如:天平的平衡螺母丟了如何調節天平平衡?如何稱一枚大頭針的質量等,但由于時間關系沒有能夠詳細地討論。
以上是我對質量的認識和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中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實驗為主線,運用多媒體教學,把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滲透方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目的在于全方位地培養學生。
景區導游服務程序與服務質量教案第 3 篇教學目的
第一節質量優秀教案
1.知道質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單位。
2.知道物體的質量不隨形狀、狀態和位置而改變。
3.知道托盤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構造及其使用方法。
(二)教具
教師演示用具:鐵錘1把,大鐵釘1個,盛有1分米3的純水的燒杯1只,牙膏皮1塊,裝有冰塊的帶蓋玻璃杯1只,托盤天平1臺、物理天平1臺,砝碼1盒。
學生實驗器材:托盤天平和砝碼或物理天平和砝碼。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在課本第一、二章中,我們學習了力學中長度的測量、簡單的運動的初步知識,從第七章質量和密度至第十四章功,研究的都是物理學中力學的內容。今天就學習質量這個物理量。
(板書:一、質量)
二、講新課
1.質量
(1)通過對實物的觀察,引入質量的概念。
請學生觀察講臺、課桌。提問:①它們是由什么東西組成的?②講臺和課桌哪個的木材多?
教師出示鐵錘和鐵釘讓學生觀察,使學生知道鐵錘和鐵釘都是由鐵組成,但鐵錘含有的鐵比鐵釘含的鐵多。
講解:講臺、課桌、鐵錘、鐵釘物理學中稱為物體,組成這些物體的木材、鐵叫“物質”。由上面的觀察看出:講臺、課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鐵錘、鐵釘含鐵的多少也不同。物理學中用“質量”表示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
(板書:1.概念 物體中含有物質的多少叫質量)
(2)讓學生通過觀察,知道物體的質量不隨形狀、狀態和位置而改變。
出示:①一個牙膏皮。提問:(a)將它卷起來,形狀變了,它的質量變不變?(b)將它從南京帶到北京,位置變了,它的質量變不變?②裝有冰塊的帶蓋玻璃杯。提問:容器內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狀態變了,它的質量變不變?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只要物體中含有物質的多少不變,它的質量就不變,可見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位置、狀態而改變。
(板書:物體的質量不隨它的形狀、狀態和位置而改變)
2.質量的單位
(1)復習小學學過的重量的單位
提問:小學數學在表示物體重量時,常用哪些單位?
學生回答,教師講解:千克是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為了方便,還有比千克大的單位噸,比千克小的單位克、毫克。
板書:2.單位:噸,千克、克、毫克)
出示:1分米3的純水。介紹它的質量是1千克。請學生看課本圖7—l“國際千克原器”。
(2)學生練習一些質量單位的換算
提問:質量的單位由大到小怎樣換算?
(板書:1噸=103千克、1千克=103克、1克=103毫克)
請學生觀察課本表格“一些物體的質量”。讀出“大頭針的質量、蘋果的質量、鯨的質量”。
教師示范,學生完成課本本節后的練習(1)、(2)。
教師板書:大頭針的質量=8.0×10-5千克=8.0×10-5×103克=8.0×10-2克=80毫克。
請四位學生上黑板每人完成該練習的一個問題。
3.質量的測量——天平
(1)介紹常用測質量的器具
講解:日常生活中買糧、買菜,稱出的'都是貨物的質量。請學生看課本圖7—2“常見的測質量的器具”。
提問:誰能說出每種工具的主要優點?
臺秤、案秤使用方便;桿秤攜帶方便;電子秤能自動顯示質量的價格。
教師出示:托盤天平和物理天平,介紹學校實驗室與工廠化驗室常用天平稱質量。
(2)托盤天平的構造及使用方法
講解:由于托盤天平使用較簡便,先學習托盤天平的用法。
(a)托盤天平的構造
讓學生將課桌上的托盤天平與課本圖7—3對照,認識托盤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稱。
請一位學生上講臺利用托盤天平的實物說明托盤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稱。
(板書:托盤天平的構造:底座、橫梁、托盤、平衡螺母、指針、分度盤、游碼、標尺)
(b)天平標尺的零刻線、最大秤量值、最小刻度值
講解:使用有刻度的工具,要先觀察①零刻線在哪里?②量程多大?③最小刻度值多大?
讓學生觀察課桌上的托盤天平,然后匯報上述三個問題的結果。
學生匯報,教師指出:由于標尺上零刻線在左邊,游碼放在標尺的零刻線處時,是游碼的左邊與“0”對齊,因此游碼讀數時以左邊的線為準;天平的量程即最大秤量值就是這臺天平配套砝碼盒內砝碼的總數加游碼最大的讀數所表示的質量;最小刻度值就是標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質量數。
(C)托盤天平的調節
講解:托盤天平是較精密的稱質量工具,使用前要先調節,先把游碼放在零刻線處,再調節橫梁平衡。
(板書:托盤天平的調節)
教師邊講邊示范,教師調一步,學生跟著調一步。
教師指出:①由常見蹺蹺板的道理知道,指針偏左,右邊平衡螺母向右調;指針偏右,右邊平衡螺母向左調;②在調節橫梁平衡時,如指針在分度盤中央左右擺動的格數相等,橫梁也平衡;③天平調好后,左右天平盤不能互換。
(d)天平的使用
讓全班閱讀課本天平的使用方法部分。
提問:如何用調好的托盤天平或物理天平稱一個鐵塊的質量?
(板書:天平的使用)
師生討論后歸納:用調好的天平稱物體質量的方法:①鐵塊放左盤,砝碼放右盤;②向天平盤加砝碼要由大到小逐步替換;③鐵塊質量等于砝碼和游碼的質量數相加;④測量結束后,砝碼放回砝碼盒,游碼移回零刻線。
(3)介紹物理天平
(a)物理天平的構造
講解:實驗室也常用物理天平稱質量。引導學生看課本圖7—4,對照講臺上物理天平的實物,說出物理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稱。
(板書:物理天平的構造)
(b)物理天平的調節
教師邊講邊演示:物理天平使用前要先調節底板上的底腳螺釘,讓重垂線的小錘尖端跟底板上小錐體的尖端正對,使底板水平;然后再調節橫梁上平衡螺母,使橫梁平衡。
(C)物理天平的使用
講解:觀察物理天平的零刻線,最大秤量值,最小刻度值及用調好的物理天平稱質量方法與托盤天平相同。
(4)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項
引導學生看課本天平使用要注意的事項。
三、布置作業
課本“學到了什么”1.(1)、(2)。
景區導游服務程序與服務質量教案第 4 篇一、教學目標
1.認識6個字,會寫6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認識6個字,會寫6個字。
2.在對對子過程中,產生識字興趣。
三、教學準備
1.識字卡片。 2.實物投影。四、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小朋友們,我們都共同生活在美麗的地球上,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在這個家園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美麗的景象和把地球媽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花草樹木。說說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象。那課文中又介紹了哪些美麗的景象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吧,這是一首對子歌。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提問:你們愿不愿自己先讀讀?在讀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怎么辦?小結:借助拼音來幫忙或者向老師、同學請教都是好辦法。注意讀準字音。學生輕聲自由讀。 2.檢查讀書。指名讀。(老師想請幾個同學來讀一讀,一人讀一句。注意我可能隨時請你接著讀,沒叫到的同學仔細聽,他們是不是讀準字音了。)
(三)再讀課文,了解字詞的意思,感受對子的形式。
1.請你再輕聲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標出生字。標完后,同桌間互相考一考,看看你是不是認識這些生字朋友了。 2.說說你們畫了哪些生字朋友,大聲地讀出來。 3.學習第一小節。老師把這些生字朋友從課文中挑出來了,你還認識他們嗎?(1)出示生字:“霧”。指名讀,集體讀。提問:你們見過“霧”嗎?什么樣?什么時候見到的?師:太陽出來了,霧慢慢地散了。老師有一個詞,誰來讀一讀?[出示卡片]齊讀晨chén霧(2)填空:( )對霧課件出示云、霧的對比圖片。(注:山峰間縈繞的云)知道為什么用云對霧了嗎?(3)小結:有時我們也把它們放在一起。(課件顯示:“對”字消失留下云霧。)學生讀詞。(4)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出示:雨對( )春夏對( ) 追問:為什么這樣對?說說你是怎樣想的。(5)過渡:聰明的孩子們快看看,這幅圖說的是哪句話?(出示:青山綠水圖片)提問: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樣的山伴著什么樣的水?什么樣的水伴著什么樣的山?你覺得這樣的景色美不美?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讀這句話“青山伴綠水”。小結:青山有綠水作伴,綠水有青山作伴,我們有( )作伴。(課件出示:我們有____作伴。)這樣的情景多美呀!(6)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小節。
4.學習第二小節。
(1)看圖激趣。(出示:農場圖片,圖上有菜園,周圍有果樹)
(2)看圖認識蔬菜、水果。 農場里的物品真不少,看看你認識哪些,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出示:白菜,紅椒、蒜苗,豆芽、紅薯的圖片) 在學生說出名稱的同時,用課件呈現出對應的漢字,生字上有拼音。 蒜suàn苗葡pú萄táo 方式:看音節讀詞,去掉圖片背景讀詞,去掉拼音直接讀詞。(3)引導記字。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幾個生字,你還有什么新的發現? (蒜葡萄都有“艸”,完整地讀第二小節。 思考:“艸”和什么有關?你還知道哪些帶有“艸”的字?)(4)找對子。 在這小節里,哪些詞語是相對的?比一比,看誰最有眼力。(5)朗讀第二小節。 方式:指名讀,同桌互相讀。(6)質疑: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重點理解:紅薯長青藤。課件演示圖片,幫助理解“長青藤”。 葡萄穿紫袍:課件出示紫色的葡萄。(7)練習說話。看到農場這樣的美景,你最想說什么?(8)有感情地讀第二小節。 5.小結。有感情地讀全文。
(四)鞏固識字,指導寫“紅”字。
1.鞏固會寫字的認讀。方式:搶讀生字詞語。 2.指導書寫。 (1)觀察會寫字,看看有什么發現。(除“袍”字外,都是上下結構或上中下結構的字。) (2)指導寫“袍”字。 請學生自己讀帖——說說它的寫法——學生臨寫——糾正反饋——再次練寫。 重點提示:衣字旁不要寫成示字旁。(五)作業。 收集帶有本課生字的物品,并把這些物品的名稱記在自己的識字卡片上。
第二課時
(一)鞏固會認字,進一步記憶字形。
1.學生當小老師領讀生字詞語。
2.一字組多詞,看誰組得多。
3.分小組交流怎樣記住這些生字,選出好的方法。各組選同學來交流。
4.交流課外識字情況:說說你從哪些物品的名稱中找到了上節課我們認識的生字朋友。
(二)指導寫字。
1.引導學生觀察上下結構的字在書寫方面的共同之處。(占格、寬窄、大小等方面)方式:指名說,課件演示(如:用畫線法標明結構特征) 2.總結上下結構的字的書寫規律。規律:上下對正豎向短,記清各部窄和寬,下部穿插上空間,結構緊湊不松散。 3.學生照范字書寫,教師巡視,展示學生書寫并點評。學生對照自己寫的觀察哪一筆寫得好,什么地方需要改進,再寫一個。要求:第二個比第一個漂亮。 4.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在寫字方面,你又有什么收獲或心得?
(三)擴展延伸。
1.你在生活中又認識了哪些字?說給大家聽聽。 2.小組合作學習:分小組找一找,在生活中還有哪些詞語是相對的,可以對成對子?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找得多。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