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03
這是鵲橋仙教學重點,是優秀的高中語文必修上冊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從詞作的“美”入手,挖掘“美”的具體內容以及內涵;
知人論世,感受詞人的“不圓” 與“圓”,獲取更深層次的審美體驗和人生體悟。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十多年前,和你們一樣,坐在這樣端正的課堂,卻癡迷著抽屜里滿是風花雪月的詩詞,因為里面有“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離愁別恨,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悲歡離合,我為她而喜,為她而悲。浪漫的愛情和經典的詩詞一結合,便仿佛有了一種魔力,可以讓人深陷其中,魂牽夢縈。這種感覺或許能在今天這節課上和同學們產生共鳴。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北宋婉約詞人秦觀的一首《鵲橋仙》
二、誦讀詞作,整體感知
示范誦讀
學生讀 先讀順(掃字詞障礙),再讀懂意思(掃詞句障礙),把握詞的內容
學生自由誦讀了1-2遍后,然后請一個同學們起來示范讀
齊讀(參照老師的節奏、快慢、情感的起伏)
設問: 詞作里面有故事,寫了一個什么故事?(可以提示:抓寫事情的詞語:暗度;歸)
(板書:牛郎織女鵲橋相會)
哪幾句是寫相會的情景的?(景:纖云弄巧,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情:柔情似水)
(板書:纖云 飛星 金風玉露; 柔情)
詞人對牛郎織女的相會發出了怎樣的感慨和評價?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三、具體鑒賞
(一)鵲橋上的愛情——唯美
學生在讀懂句子的基礎上再讀一遍,然后思考問題:詞人說牛郎織女“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你覺得他們的“一相逢”,“勝”在哪呢?(提示學生上一步的板書中切入,即抓住寫景和寫情的詩句分析)
預設生成:
“纖云弄巧” :“纖”,言云之輕柔;“弄”,言云之變幻多姿態。輕柔多姿的云彩,變幻出許多優美巧妙的圖案。
襯托了人物:襯托了織女的美好巧慧,她似乎在為愛人的到來作著精心的準備,她沉浸在愛的甜蜜中, 歡愉的心情了然可見。
“飛星傳恨”:飛星可以解為流星,流星劃過夜空,不時閃過長長的白亮的光芒,和前面“纖云弄巧”,星月相映,流光溢彩
襯托了情感:“傳恨”,原本是流星下落的天體現象,詞人賦之以情感,寫出了相會的牛郎織女相思之苦,相盼之切。
“銀漢迢迢暗度”:銀河之寬闊,相隔之遙遠,暗襯相思之苦,相見之難
“金風玉露”:即秋風生起,白露為霜時節,以“金”、“玉”相飾
賦寒涼季節以吉祥的喜慶(舉例賈寶玉和薛寶釵的金玉良緣,吉慶,祥和)
寫出了情感的珍貴 真摯純潔
“柔情似水”:情深意重,繾綣美好
“忍顧鵲橋歸路”:這真像柳永雨鈴霖中“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真是相見時難別亦難啊!
結語:鵲橋上的相逢,我們看到的是溫馨浪漫,流光溢彩,相愛的人情深意長,景美,人美、情美,成
就著這個古老愛情故事的唯美,難怪秦觀感嘆: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板書:唯美)
(感受這樣的唯美,我們一起在上一次鵲橋,感受他們的愛情吧,誦讀。)
(二)鵲橋里的人生——豁達
這首詞作寫于北宋年間,到現在已千年,為什么會流傳這么久,僅僅是它里面有美麗的愛情嗎?
(描繪美麗的愛情故事的確是《鵲橋仙》這首詞流傳的一個原因,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明人沈際飛評“(世人詠)七夕,往往以雙星會少離多為恨,而此詞……化腐朽為神奇!”
(將這句話打在屏幕上)
然后比較歷代三首詠嘆七夕愛情故事的詩作
(屏幕出示或老師口述)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迢迢牽牛星》)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白居易《七夕》)
“乞橋樓空,影蛾池冷,佳節只供愁嘆。(清 納蘭容若 鵲橋仙(七夕)
設問:同學們是否贊同這句話?是否能從詞中找到依據?“腐朽”是什么?“神奇”又在何處?
明確:學生會找到兩處“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比較后得出結論:歷代詩歌詠嘆七夕是悲吟尋恨(腐朽),而秦觀多了豁達之氣(神奇)。
秦觀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豁達理性?他是什么樣的人?有什么的人生,什么樣愛情?
(屏幕上打出兩句話) “古之傷心人也” —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
“淮海秦郎天下士,一生懷抱百憂中”。
(引入秦觀生平資料,事先發給學生)
設問1:同學們看完資料后,有什么認識?
可能有的看法:沒看到他的豁達,就看到他的失意
但看到了他作為文人的多情,癡情。
設問2:正所謂人生不圓,愛情不圓,而以詩歌圓之,那秦觀在這愛情詞作里面是如何去圓的呢?
提示:就詞作中的這個愛情故事而言,我們用現實的角度看,哪些地方是我們現實的愛情中所不希望的情形,請同學們默讀詞作思考。
明確:
“一相逢” “勝無數”:牛郎織女雖然是一年見一次,但卻是金風玉露似的感情,真摯,純潔,忠貞,愛情的質量遠遠高于人間無數朝歡暮樂的庸常夫妻
次數少,但情意深。
“銀漢迢迢” 柔情似水
“佳期如夢” 愛情綿長,不可斷絕
“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久長
找出來后追問:而秦觀是怎么去看這些不如意的?(抓住剛才找出的不如意一一作解釋)
小結語:,詞人對鵲橋相會中牛郎織女的種種失意予以修復,消解著原本存在牛郎織女心里,也存在蕓蕓
眾生眼里的哀傷。正因為一次次痛徹心肺愛情失意,才有了愛的真諦的透徹領悟;正因為一次次命運弄
人的人生挫敗,才有了人生意義的理性思考,才能從從殘缺中看到圓,從失意中看到美,從少看到多,
從短看到長。所以詞人會感嘆牛郎織女“相逢”“勝卻人間,正所謂“此愛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也正因為此,我們才能看到他的至情至純。
(再讀詞作,感受愛的豁達,感受詞人至情至純的情懷)
(三)鵲橋中的文化——經典
因為有了至真至純的情感交織,《鵲橋仙》里的愛才能如此完美,因為有了至徹至透的人生領悟,愛才能如此豁達,至愛之人,至美之文,至情至理,完美契合,《鵲橋仙》就變成了愛的文化的經典。
這里面有我們民族傳統的東西,大家是否能發現呢?
明確:塑造的藝術形象:傳統的`藝術形象(織女)
“纖云弄巧”這可以是一個勞動的場面,沉浸在愛情中的織女體現中國傳統女性的勤勞巧慧
詠嘆的情感:忠貞
西方“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表達情感的方式:七夕節
(介紹七夕節的傳統習俗)乞巧、求子、祈福、種生等等
(對比現在的七夕節和我們熱衷于過西方的“情人節”)
小結:這首詞作將繼續流傳,一定是要有我們現在正在丟失但卻有慢慢重塑價值的東西,文化是任
何一部藝術作品生命力恒久的根本。
課堂總結
一對苦苦等待的愛人,讓我們感受了愛的唯美、情的永恒。
一場朝暮期盼的相聚,也讓我們品茗了愛的堅貞、人生的真諦。
而一段蕩氣回腸的傳說,更讓我們涵詠了中國文化的綿延悠長。
一首《鵲橋仙》,讓后人玩味不夠,品味不足,讓一代代的讀者徜徉其中,品味愛情、思考人生、承傳文化,真配得上世人的評價:化腐朽為神奇。最后,我們再一次誦讀詞作,去感受它流傳千年的美,讓我們的唇齒留香!
【板書設計】
鵲橋仙 秦觀
愛情(唯美)
鵲
橋 人生(豁達)
相
會 文化(經典)
【教后反思】
教學思路
立足文本,夯實基礎。
盡管要在這堂課上求突破,但還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這首詞作常規教學中的內容,首先引導學生緊扣文本,找找詞作中“美”的體現,比如人美,景美,情美,讓學生按著鑒賞詩歌的一般思路完成對詞作的理解。如何對一首詩詞進行鑒賞,我們在平時的課堂上是講了很多的,這是要求掌握的知識點,是需要在實際的教學中讓學生運用并最終掌握的共性的東西。
探究思考,個性解讀。
這首詞作從角度的切入上我認為遵循了語文新課標背景下提倡“個性化閱讀”的理念,我以“美”為切入口,分成三塊:愛情,人生,文化,其中愛情的“美”是常規教學中都會體現的,所以在這個板塊中我沒有花太多時間,而將重點亮點放在了第二個板塊,探究詞作里的人生“美”,作為整堂課程的高潮部分。引導學生結合課外的一些資料,進行探究性閱讀,個性化解讀。這個教學的思路在課堂上基本予以了清晰呈現。我以為,詩歌教學不僅僅是利用掌握的鑒賞知識求得內容的理解,更多的是能調動自己的情感體驗,“密吟恬詠,以玩其味”,和詞人進行靈魂的交流,獲得更深層的審美體驗,而這也是讓學生真正感受作品魅力的關鍵所在。
2、教學方法
遵循古典詩詞“美詞美教”的原則,從導語的設計,問題的設置,環節的銜接,課堂的結語,以及對學生回答問題的歸納和補充上都盡量讓自己的語言生動起來;
遵循古典詩詞“誦讀教學”的原則,在課堂中盡可能多的讓學生誦讀詞作,由句到篇,再由篇到句,引導學生進行分層閱讀,在讀當中進行審美體悟。
3、教學實施
都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真正完美的語文課只能存在于理想的中,在這堂課中,雖然角度的切入,課件的制作,教案的詳盡上已經做足了功夫,但在具體的操作中,有些環節的處理上顯得忙亂。
首先,在“鵲橋上的愛情——唯美”這個板塊中,暴露了我的課堂教學的智慧不夠,設計的問題不太清晰,讓學生無法抓住要點,達不到我的預設。甚至出現了被學生帶離軌道的情況,浪費了很多時間。
其次,在“鵲橋中的人生——豁達”這個板塊中,沒能做到精講精析,在引導學生解讀文本,體味作者情感方面有趕鴨子上架,急于求成的問題。這個板塊本應該是這首詞作解讀的一個亮點,但因為第一個板塊中浪費了太多時間,生怕時間不夠,為了提高教學的節奏甚至是直接將結果提供給學生,剝奪了他們獨立思考的過程,致使在這個環節中顯得緊張忙亂,亮點沒能充分呈現,尤其是在知人論世這一個環節上,對詞人的生平匆匆而過,學生沒能有深刻體會,發給學生的補充資料沒有起到很大效果,沒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師生交流顯得生澀。
最后,在“鵲橋里的文化——經典”這個板塊中,問題設置不夠針對性,學生挖掘不到這個深度,所以無話可說,大部分是我講,致使這個環節中的課堂略顯沉悶,而且花的時間過多。
可見,上一堂課,任何環節的缺失都會帶來心態和狀態的極大不穩定,從而導致“一步錯,步步錯”,從時間的安排,問題的設置,過渡語的銜接,主次的處理等等方面都需要精心的籌劃和處理,同時,課堂上會出現備課預設之外的情況,非常需要有豐富的積淀和教學的智慧,才能牢牢地掌控課堂。
教學目標:
1、了解詞人秦觀和他的創作。
2、賞析《鵲橋仙》詞,認識秦觀反傳統的愛情觀。
3、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賞析《鵲橋仙》的獨特之處。
教學難點: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
教學方法:朗讀、鑒賞、比較、引導、討論。
二、教學構想:
《鵲橋仙》(秦觀)一詞是一首敘寫牛郎織女神話歌頌永恒愛情的七夕詞。關于本詞教學,首先確定宋詞鑒賞的依據:1、“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國維《人間詞話》);2、“詩的境界是情趣與意象的結合。”(朱光潛《詩論》)。再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來確定教學重難點。因為教授的對象是高二學生,他們已經在高一學過《迢迢牽牛星》一首七夕詩,教材又是選修教材,所以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賞析秦觀的這首詞的獨特的情趣上。教學過程按照“讀一讀、議一議、比一比”的程序進行。在朗讀中感知全文,醞釀情感,在討論中賞析內容,體味情感,在對比中深化思維,提高品位。
本節課力圖在課堂上呈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狀態,運用材料比較討論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運用文章精要之處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設置引讀性的疑問,設置探索性的疑難,促使學生思維深化,引導學生對語言形式進行揣摩、比較、分析、綜合,提煉出語言的要點,由淺入深、層層設問,以訓練思維的深刻性。這樣最大限度地給學生以思維的啟迪和感情的碰撞。
在教學方法上,側重于朗誦教學和比較閱讀。選取幾首有代表性的七夕詩詞對照,從意象和情感兩方面比較閱讀。由此水道渠成地小結秦觀在本詞中所體現出來的輕松的筆調、纏綿的感情和高遠的格調等不一樣的情趣。另外,本節課的一大亮點就是拓展討論對比古今愛情觀,不僅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還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課時安排:1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牛郎織女這一古老的神話故事,在古詩詞中,早已是寫濫了的套子。多少名家詠七夕,每每感嘆雙星聚少離多。秦觀詞《鵲橋仙》,能于俗套中翻反傳統,出新意。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新意呢,透露出秦觀的何種情趣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秦觀,走進鵲橋仙,徜徉在七夕詩詞中,揭開謎底。
(二)知人論世(課前預習):
秦觀(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虛,號淮海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雖然也寫有少數具有豪放特色的作品,但從總體看,他堪稱標準的婉約詞人。秦觀十分推崇蘇軾,也頗得蘇軾的賞識,他和黃庭堅、晁補之、張耒被當時人稱為“蘇門四學士”。他的詞長于寫景抒情。音律諧美,語言雅淡,委婉含蓄,饒有余味。秦觀詞的內容,局限于歌唱男女間的愛情和抒寫個人的愁怨。他的詞風,遠襲溫庭筠,近效柳永。“將身世之感,打并入戀情”,是秦詞的又一顯著特色。
(三)賞析秦觀詞《鵲橋仙》——舊題材新情趣
(1)讀一讀(整體感知):集體讀;分組讀;個人讀;聽讀;誦讀。
板書:上片(相逢)
下片(離別)
(2)議一議(問題賞析):
問題一:意象(云、星、銀漢、風、露等)的修飾語有何作用?
問題二:數字“一”和“無”有何妙用?
問題三:“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有何修辭手法?
問題四:“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表達了怎樣的愛情觀?
(3)比一比:比較意象比較情感。
①《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②李清照《行香子·七夕》: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云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③晏幾道《鷓鴣天·七夕》: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橋成漢渚星波外,人在鸞歌鳳舞前。歡盡夜,別經年,別多歡少奈何天。情知此會無長計,咫尺涼蟾亦未圓。
教學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反復誦讀體會詞的平仄誦讀要領;品味該詞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感知其形象性,體會詞中壯闊優美的意境。
思維發展和提升引導學生理解本詞情、景、理交融的特點。
審美鑒賞和創造通過《鵲橋仙》一詞感受秦觀“長于議論,文麗而思深”的詞風;讓學生在誦讀品味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詩詞欣賞能力。
文化傳承和理解以短暫與永恒為欣賞要點,體會古人對愛情的態度,培養學生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分析意境,理解情、景、理交融的特點,背誦《鵲橋仙》。
教學難點以短暫與永恒為欣賞要點,體會古人對愛情的態度。
教學過程
一、說
1.愛情是人類最珍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對愛情的傳誦古今中外皆有,外國我們比較熟悉的有《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國的則有四大愛情傳說(白蛇傳、孟姜女、梁祝、牛郎織女)。其中牛郎織女出現在很多膾炙人口的佳作中,而最早以此為題材的詩歌應該是《古詩十九首》里邊的《迢迢牽牛星》,但是流傳最為廣泛、經久不衰的應該要算秦觀的《鵲橋仙》了。在詠牛郎織女的詩詞作品中,詩人們更多的是將眼光投注在牛郎織女的不幸上,對此傾注了他們的同情。而在這首《鵲橋仙》中,秦觀卻從一個嶄新的角度來看待牛郎織女的愛情,并表達了他對牛郎織女純潔高尚的愛情的熱情贊頌,寫出了“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千古絕句。
2.秦觀簡介。
秦觀,字少游,又字太虛,號淮海居士。北宋著名詞人,是“蘇門四學士”之一,與蘇軾的交誼很深,但詞風與蘇軾大不相同。雖然也有少數具有豪放特色的作品,但從總體來看,他是一個標準的婉約詞人。他流傳下來的詞作,只有90首左右,但名篇佳作不少,所以他歷來被視為婉約派的大家之一。
從內容看,秦觀詞所反映的生活面比較窄,直接表現國計民生的重大題材幾乎沒有,而其中最為突出的是“情”、“愁”二字。秦觀詞表現愛情,大多真摯而高雅,揭示出心靈深處的共鳴,在一定程度上,把愛情升華到美的高度來審視。
3.解題:《鵲橋仙》,詞牌名,此調專詠七夕。鵲橋,據說牛郎織女長年分隔銀河兩岸,只有七夕這一天才能相會。在這一天,多情善良的喜鵲從四方涌來,自覺搭成一座橋,牛郎織女由此橋渡河相會。
二、讀
1.老師范讀
2..全班齊讀。
3.分小組賽讀。
4.然后讓學生說出上下闕的內容:
上闕:情侶奔赴鵲橋相會(相逢)
下闕:情侶以長久相愛的誓言互勉(離別)
三、賞
1.“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纖云弄巧”引出會織彩云的織女,“飛星傳恨”引出急切想見到自己心愛的妻子的牛郎。“銀漢迢迢暗度”寫七月七日夜,他們從天帝強劃的迢迢銀河兩邊雙雙暗度。
2.“金鳳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這是情節的發展,寫鵲橋相會。作者只寫這么簡單的兩句:一是說相逢的時節(秋天的早晨),二是說這樣的相逢遠勝于人間的相逢。
值的回味的是“金鳳玉露”一語,使這秋天的風露,有了象征意義,秋天的露水晶瑩剔透,象征著他們的愛情純潔和高貴,一年只有一次,這此刻是情侶之間最美好的時刻。至于,“勝卻人間無數”的深刻內蘊,則無妨作為一個懸念暫且留下,看多下闕,自會明白。
3.“柔情似水,佳期入夢,忍顧鵲橋歸路。”
這一句,寫的是這對情侶相會時的心情。“柔情似水,佳期入夢”(從修辭上來講:比喻,對偶)。
“柔情似水”著重寫情態,托情于物,將兩位主人公的萬般如情比作銀河里的水,含有微波蕩漾、綿綿不斷之意。
“佳期入夢”著重寫心態,極言相會之不易,此所謂:“既見而驚,驚而后喜,喜而反疑是夢。”
“忍顧鵲橋歸路”是寫不忍心回頭看剛剛相會過的鵲橋和分離時的歸路,這一句則表現他們難舍難分、難以割舍的情感。是呀,一次短暫的相距卻是此后長久分離的開始,此情此景,讓人如何承受呢?因為來自不易,所以難能可貴,所以他們短暫的相聚比人間夫婦的朝朝暮暮更讓人感動,更讓人留戀。這就是“勝卻人間無數”的所在。
4.“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是詞的結句,意思是寫兩個人的愛情若是象織女和牛郎那樣,真摯牢固又長久,又那里在乎什么表面上的時時相守、朝朝暮暮!
意思是盡管相會的時間極其短暫,但只要雙方真摯的相愛,堅定不移,則年年必有此會,這是無盡期的愛,永恒的愛。這就短暫與永恒的辯證法。到這,詞的主旨就升華到一個哲理高度。這是其一。
只要兩情久長,真心相愛,即使不是天天在一起,也勝過朝夕相處卿卿我我的世俗愛情,升華到崇高的精神境界。這是其二。
四、議
1.“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兩句是千古名句,談談你對這兩句詩的理解。
此句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彼此真城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
這兩句議論色彩很濃,與上片的議論遙相呼應。這樣上、下片同樣結構,敘事和議論相間,從而形成全篇連綿起伏的情致。這種正確的戀愛觀讓這首詞成為歌頌愛情的千古名句。
但是對于此句的理解一般有多種解說。現取最常用的兩種作為參考:
這是作者發自內心的曠達話語。作者認為只要兩個人真心相愛就不必在乎是否”朝朝暮暮“的相守。
這是作者在無奈之下的故做曠達之語,是心酸無奈之下的自我安慰。“自古多情傷離別”,在作者心中,真正相愛的人就應該在一起。
2.關于愛情,舒婷在她的詩歌《神女峰》中提到了另一種與此截然不同的愛情觀,她是這樣說的:“與其在懸崖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的肩頭痛哭一晚!”用比較通俗的話來講,就是“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對比秦觀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同學們更贊賞哪一種觀點呢?
兩者提倡的都是一種純潔的愛,這樣的愛情都是美好的,無所謂對錯。
舒婷詩倡導的是一種轟轟烈烈的愛,敢于沖破世俗枷鎖的愛。這是一種感性之愛,充滿激情,但是缺乏理性。
秦觀詞倡導的是一種超凡脫俗的心靈之愛。此愛圣潔無比,是一種理性與感性結合的愛:因為深愛,所以選擇堅守;因為堅守,所以愛得深刻。
現在同學們芳華正茂,對異性有朦朧的情感是正常的。但希望同學們能夠理性地思考:這種情感真的是愛嗎?如果不是,自不必說。如果是,那也不妨告訴自己再等等,等到條件成熟了,再去追求朝朝暮暮。
五、拓
請閱讀《迢迢牽牛星》,比較《迢迢牽牛星》與《鵲橋仙》這兩首詩詞的異同點。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明確:
同:都根據傳說,通過聯想和想象,表達作者對愛情的看法,曲折的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手法上都做到了情景交融,以情動人。
異:①《迢迢牽牛星》詩寫雙星別離,表現的是離愁別恨;《鵲橋仙》詞卻寫鵲橋相會,是對純潔、高尚、忠貞不渝愛情的贊頌。
②《迢迢牽牛星》全詩以疊音詞入詩,以描寫為主,情景交融,聲情并茂。《鵲橋仙》則將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寫得自然流暢而又婉約蘊籍,余味耀永。
③《迢迢牽牛星》出自《古詩十九首》雖屬于文人五言詩,但仍帶有濃厚的民歌風味。故語言兼有民歌和文人詩的特點,既顯得平實質樸,清新自然,又含蓄深沉。《鵲橋仙》出自婉約派名家秦觀之手,體現了他一貫的語言風格,婉約清麗,饒有情趣。
【教學目標】
秦觀《鵲橋仙》教學設計
1、引導學生理解本詞情、景、理交融的特點。
2、引導學生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3、讓學生在誦讀品味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詩詞欣賞能力。
【重點與難點】
重點:分析意境,理解情、景、理交融的特點,背誦《鵲橋仙》。
難點:以短暫與永恒為欣賞要點,體會古人對愛情的態度。
【學生情況分析】
職一學生缺乏詩詞欣賞能力,不善于背誦。
【教學內容分析】
秦觀的《鵲橋仙》是中職語文試驗教材上冊第五單元“唐詩宋詞”
中的課文。本單元要求學生了解古詩詞的知識,培養詩詞欣賞能力,并能熟讀成誦。
作者將畫龍點睛的議論與與優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結合起來,謳歌了美好的愛情,提升人的認識,取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教學手段及策略】
針對學生的情況,本設計運用思維導圖。它通過整體把握,條理分析,抓住關鍵詞來整理大腦混亂的思維,幫助學生品讀揣摩,理解課文,熟練背誦,從而增強學習的有效性。
【課前準備】
從所學的詩詞中找出自己欣賞的愛情名句,說說里面包含的思想情感。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教師明確學習目的。請學生看星座圖。教師運用想象性的語言結合圖片描述這首詞的情景。
二、 整體感知
教師要求學生聽多媒體范讀,并齊聲朗讀此詞。
三、 品讀揣摩
教師抓住關鍵詞從情、景、理三方面引導學生品讀這首詞,并逐一顯示思維導圖。
三、 拓展交流
請學生結合所學的詩詞說說自己欣賞的愛情名句中包含的思想情感。教師適當補充。并指出“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將朝夕相處的世俗愛情觀升華到一種極為崇高的精神境界。最后顯示思維導圖的全貌:
景 情 理
上闋 纖云飛星 銀漢 相會前:傳恨 一相逢與人間無數
金風玉露 短暫與永恒
下闋 水 鵲橋 相會時:如夢 久長與朝暮
臨別前: 忍顧
四、 熟讀成誦
在朗讀的基礎上請學生借助思維導圖背誦。教師給予指導。
五、 總結歸納
教師請學生回憶一下這節課是怎么學習的。
六、作業布置
1、從本單元的宋詞中選擇一首做一個新的思路圖。
2、選讀一首愛情詩,準備參加朗誦會。
3、借助思維導圖,將本詞熟讀成誦,準備默寫。
【教學反思】
一、本課例在思維導圖與閱讀教學的結合上做出了以下探索:
(一)抓住思維過程發展的“中介”——短暫與永恒,展示作者在思維活動過程中依靠什么和怎樣把一件件事、一個個過程、一個個人聯系起來,使之產生震撼的力量。考慮思維導圖中與課文內容相關的主題、表達核心意思的字或詞、次主題、更為細節的要點。這樣可以使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抓住關鍵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做到思維訓練與語言訓練的有機結合,并把這種訓練放在聽
說讀寫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掌握思維導圖有機學習法(MMOST)即:(1)總覽(2)預習(3)精讀(4)復習。而語文的聽、說、讀、寫能力同邏輯思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聽”“讀”的內容只有通過邏輯思維才能將外界信息綜合儲存,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而“說”“寫”的內容則更是邏輯思維的產物。這篇文章的語言就是作者秦觀思維過程、思維方式和思維方法的物化。課文《鵲橋仙》語言的準確性反映出作者思維的明晰性,語言的周密性反映出作者思維的邏輯性,語言的.貫通性反映出作者思維的條理性。因此,在此課的教學中,教師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讓學生聽朗誦錄音,用抒情語言復述牛郎織女的故事并討論問題,品讀文章,寫出關鍵詞,并將內容反映到思維導圖上,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在總覽、精讀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同時結合詩歌文體的特點來安排邏輯思維訓練的順序。
(三)抓住矛盾與問題,抓住解決矛盾與問題的過程,展示作者閱讀活動中特有的邏輯思維過程。
特級教師于漪說:“教師應從學生思想感情、知識能力的實際出發,運用文章精要之處,開啟學生思維的竅門……”學生往往有思維單純化、片面化的缺陷。因此要運用文章精要之處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嚴密性。所謂思維的深刻性即抽象邏輯性,它集中體現在善于深入地思考問題、找出客觀事物的本質聯系、揭示問題的實質的能力。本課設計由低到高的幾個訓練層面,將知識結合起來繪制不斷擴展的思維導圖,并采用假設分析、比較辨別、變換角度、重組歸納、層層剖析等方法,設置引讀性的疑問,設置探索性的疑難,促使學生思維深化,引導學生對語言形式進行揣摩、比較、分析、綜合,提煉出語言的要點,由淺入深、層層設問,以訓練思維的深刻性。
又抓住“一與無數”及“久長與朝暮”理清正確解決矛盾與問題的基本思維過程,本課以辯證的方法訓練他們思維的嚴密性。要讓學生真正掌握發展的觀點、聯系的觀點、一分為二的觀點。并運用這些觀點去分析客觀事物。學會找到問題癥結的關鍵技巧。
(四)將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結合起來。
閱讀過程中要有兩種類型的思維活動:一是靠邏輯思維,讀出文章
內在聯系閱讀過程中要有兩種類型的思維活動:一是靠邏輯思維,讀出文章內在的“理”;一是靠形象思維,讀出文章內在的“情”。本課抓住人物形象、意境等創設精心完善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具體化和可視性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訓練,使學生理解本課“景”“情”“理”交融的特點。。
(五)激發學生豐富的聯想力,培養學生的類比思維等。
思維的靈活性是指思維活動程度,包括思維起點的多開端、思維過
程的多途徑、思維目的的多方向和思維方法的多形式。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縱橫比較、馳騁聯想,以訓練思維的廣度和靈活性。
如本課將不同風格的作家作品中的愛情名句進行比較。
二、有效性教學的反思
魏書生認為:“一節課好壞的主要標準,只能看學生是否在進行積極思維,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思維之間是否有一根看不見的線緊緊維系著。”在《鵲橋仙》的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到思維導圖整個圖形呈放射性結構,符合大腦的放射性思維模式。它把主要內容被放在中心位置,明確、突出。關鍵詞語之間的聯系極易辨認出。 “思維導圖”就能使學生的思維主次分明,邏輯清晰起來,更重要的是不會遺忘思維的每個環節。在處理教學中所提出的復雜的問題時思維導圖’一方面能夠顯示出思維的過程,另一方面可以理清層次。學生將自己對課文的評論、想法以及從剛剛讀到的東西里得到的創造性的理解融入到思維導圖中。
為什么同樣的問題,同樣的材料,同樣的啟發,同樣的時間,有的學生對問題分析很膚淺,有的學生能一針見血呢?這就是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不一樣。把思維導圖作為科學的教學策略,主動自覺地運用思維導圖來幫助教師和學生提高教學質量,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學者,人們目前比較公認的是一直從事元認知工具用于促進有意義學習和知識創新的研究的美國Novak教授,他認為,思維導圖對學習者和教師同樣重要,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幫助師生的認知活動。
本課在運用思維導圖時,遵循“緊扣目標,優化過程,強化反饋,提高實效”的原則,致力于教授學習者怎樣才能最有效地學習——如何記憶、如何思考、如何記筆記,以及如何解決問題。從學生的表現出,可感受到學生樂學,愛學,有自信,大多數學生很快就把《鵲橋仙》熟練地背誦并默寫出來;教師易于施教,使教與學雙方更輕松、更愉快。作為思維導圖制作,可以讓所有的參加學習分組進行合作共同制作集體的思維導圖,它為學生開辟了思維的新天地,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了邏輯推理的能力。因而本課具有顯著的成效。
總之,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反應迅速、思維敏捷的人才。而快的反應、敏捷的思維并不是天生的,需要經過長期的訓練才能形成。思維導圖有助于使學生開動大腦,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把它運用語文閱讀教學的邏輯思維訓練中,適應了社會的發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