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25
這是敬業與樂業教案兩課時,是優秀的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學習目標:
1、反復閱讀課文,找出作者的主要觀點,梳理出作者的論證層次。
2、辨別本文采用的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的方法。
3、用制作資料卡片的方法積累文中的經典語句和格言。
4、朗讀課文,體會本文的演講和口語特色。
學習重難點:
1、本文論證層次的梳理和論證方法的辨別。
2、對“敬業與樂業”精神的領悟和文中某些觀點的質疑。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敬業與樂業》是梁啟超七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啟超先生所講的內容對我們仍然很有教育意義。
二、簡介作者
梁啟超(1873—1929),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清光緒舉人。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并稱"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歷史、語言、宗教及文化藝術、文字音韻等。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全集》。
三、介紹演講
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群眾的手段,而且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煉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
演講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要求
1、認清對象,確立主旨。
2、思路清晰,節奏明快。
3、感情充沛,例證動人。
4、語言準確,形象生動。
四、介紹議論文常識
五、默讀課文思考:
(1)作者先后談也哪些問題?(有業、敬業、樂業)
(2)你認為這幾個問題的關系是怎么樣的?(有業是前提。敬業是基礎。樂業才是最高境界)
(3)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樂業敬業人生法門)
六、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第一部分(1)提出中心論點——敬業樂業
第二部分(2~8)論證中心論點。
第一層(第2~5段)提出有業之必要。
第二層(第6~7段)論述“要敬業”。
第三層(第8段)論述“要樂業”。
第三部分(9)歸結全文
七、總結
八、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課講的內容
思考:作者的寫作思路是怎樣的?
二、學習新課
一)默讀課文2至3段思考:作者是怎樣分析“有業之必要”的?舉了哪些例子?
1、先談有業的原因有業是敬業的基礎。
2、無業的害處(反面論證)用孔子的話做理論論據。
3、有業的重要(正面論證)用百丈禪師做事實論據。
二)默讀課文4至5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樣論述“敬業”的必要性的?
1、什么叫敬業?(引用朱子的話做理論論據)
2、為什么工敬業?(列舉兩個地位懸殊的職業事例論據)
3、怎樣才能做到敬業?(引用《莊子》、曾文正、孔子和法國學者的論述做理論論據)
三)作者是怎樣論述“樂業”的?
四)請整理作者的行文脈絡
五)探究活動
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許多有關敬業和樂業的觀點,你最信服的是哪一點?你有沒有不同意見?說說你持這種意見的理由。
1、"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
3、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勞作的。
6、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么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在做的事來和他交換。
9、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
10、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
10、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
12、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
13、因為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一步一步的奮斗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
15、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
三、總結
四、作業
教學目標
1、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
2、領會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
3、大量經典語句、格言的積累。
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和思路。
教學難點
真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實質。
德育目標
培養科學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研討探究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俗話說:人各有志。同學們即將初中畢業,老師很想知道大家以后想從事什么工作。……
到時,你擁有了一份屬于你自己的職業,你是否會因為是做家政而自卑地抬不起頭或者因為是個官員就趾高氣揚?或者當你不喜歡自己的工作時就輕易地選擇“跳槽”?我們究竟該怎樣去看待自己的職業,這里有一篇文章《敬業與樂業》或許會給我們極大的啟示。
二、作者簡介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維新代表人物及學者,與康有為一起領導了著名的“戊戌變法”。這篇文章是梁先生70多年前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噗該校學生所做的職前演講。
三、整體感知
1、大家大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演講者的口吻,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自學難懂的句子。
2、作者先后談論了哪幾個問題?
有業、敬業、樂業。
3、用自己的話說說“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首先是有一份正當的職業,(或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對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地把它做好;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不是皺著眉頭,滿腹牢騷地叫苦,而是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
四、合作探究
1、梳理文章思路,想想作者是怎樣把問題說清楚的。
一(1):引出中心論點,“敬業與樂業”。
二(2~5):論述中心論點前的鋪墊,強調“有業”是敬業樂業的基礎。
三(6、7):論述“要敬業”的原因以及怎樣“敬業”。
四(8):論述“要樂業”以及怎樣才能“樂業”。
五(9):總結全文,強調“責任心”和“趣味”的重要性。
2、思考演講稿與一般議論文章的異同:
相同點:
(1)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2) 議論文的結構:引論、本論、結論。
(3) 論據分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4) 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不同點:
(1) 結合演講時的情境,注意和聽眾現場交流。
(2) 語言通俗,如話家常。
五、布置作業
同學們現在作為學生,學習便是你們的職業,能否反思一下自己在學業中的種種態度和現象,來進一步解讀文中那些耐人尋味的語句?
下節課交流。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同學們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并理清了文章思路,還感受了演講與一般議論文的兩點不同,這堂課我們結合“學習”是我們學生的“職業”這個實際,看能否談得更真切些,精彩些!
二、研讀,領會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
文中在談到“有業之必要”時,舉了孔子和百丈禪師的兩個例子加以說明,談到“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時,列舉了四個原因加以說明。參照兩種寫法,根據自己的理解,試為“有業之必要”列舉幾條理由或為“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幾個例子。
了解“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
三、拓展延伸
1、結合“學習”是我們學生的“職業”這個實際,深入解讀,談談感受。
(引導學生結合自身體驗進行自省式閱讀,鼓勵“有獨特見解”“進行個性化表達”。)
2、仿寫練習:
既然大家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有如此深切的見解,不如讓我們動動筆。以“樂學之必要”為論點,運用舉例子和講道理的論證方法,寫一兩段文字。
四、作業
摘抄文中經典語句、格言。
五、結語
課堂學習時間終歸非常有限,所以課內學習并非終點。讓我們課外再去讀一些關于“敬業與樂業”的名言或文章,讓這些思想滲透入我們的靈魂深處,在你面對現在的學業唉聲嘆氣時,在你將來面對不喜歡的職業怨天尤人時,希望這篇文章以及課外閱讀的文章都能給你帶去無窮的力量!
教學目標
1.學習“總——分一總”的結構。
2.理解文章中心論點,學會運用事實論據。
教學重難點
理解文章中心論點及結構安排。
教學準備
課件或小黑板。
設計思路
從文章結構人手,引導學生逐步學會閱讀議論文的方法,理解本文舉例論證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導人。
同學們,我們做學生的總希望自己學習最好,事實上,無論做什么事,我們都希望做到最好。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呢?梁啟超先生就給我們指明了一條路。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敬業與樂業》。
2.介紹作者。
(1)讓同學根據自己的了解介紹作者。
(2)明確:(出示課件或小黑板1。)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省新會人。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其著作有《飲冰室合集》。
要求:記住作者。
二、自主學習
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解決以下問題。(出示課件或小黑板2。)
1.找出并掌握文中出現的生字詞。
2.本文運用了怎樣的結構形式?作者是如何論述的?
3.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給課文劃分段落。
4.文章運用了幾種論據?運用事實論據要注意典型性、代表性。作者做到這一點了嗎?就你的理解分析一下。
5.找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及你認為教材中存在的問題。
三、合作學習
1.先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解答疑難問題。
2.在班上討論研究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
四、反饋交流
1.解釋下列詞語,并給加點字注音。(出示課件或小黑板3。)
旁鶩褻瀆駢進強聒不舍
明確:(讓兩位同學分別解釋、注音,其他同學糾正。)
2.本文運用了怎樣的結構形式?作者是如何論述的?
明確:(本文的結構是“總——分——總”。
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l段):揭示全篇論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論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總結全篇,勉勵人們敬業樂業。)
3.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明確:(中心論點:“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4.文章運用了幾種論據?運用事實論據要注意典型性、代表性。文章中作者做到了嗎?就你的理解分析一下。
明確:(文章運用了事實論據與道理論據兩種。)
(做到了。作者列舉的事實有生活中的實例,有古代、外國著作中的事例,有自己親身經歷的經驗。很具典型性、代表性。)
5.研讀賞析,課文第三段。
(1)學生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下列題目。(出示課件4。)
①這段文字主要闡述的觀點是什么?文章分哪幾個層次來論述的?
②據你的理解,解釋一下“太精微”的字面意思,并簡述一下文中所指。
③談談你是怎樣理解“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為勞動而生活”。
④這段文字前面說當大總統的和拉黃包車的“并沒有高下”,但最后說“是天地間第一等人”,這兩種說法是否矛盾?
(2)小組代表交流發言。
明確:
(①觀點:要敬業。第一層:“第一要……便是敬”。什么是敬。第二層:“業有什么……沒有什么分別揀擇。”什么是敬業。第三層:“總之,……第一等人。”敬業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②文中指長期以來人們過多地從儒家禮儀方面來詮釋“敬”字,而造成的“冗雜、瑣碎、深奧、繁瑣”。
③一方面,勞動是人為了獲取生活資料,為了謀生的手段。另一方面,正因為勞動,才使得生活有意義。
④不矛盾。這兩種說法角度不同。)
五、梳理鞏固
學生討論還沒解決的問題,并談談收獲。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個方面,只要學生能說出某些方面就應給予肯定。)
六、拓展訓練
(如果有時間可在課堂上進行,如無時間可不進行。)
做《新課標作業設計》中“閱讀理解”的第一部分。
七、布置作業
做《新課標作業設計》中“閱讀理解”的第二部分。
【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恰當運用事例或道理證明自己觀點的方法。
2、積累經典語句、格言,體會演講詞的特點。
3、結合生活體驗品味哲理,了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建立快樂學習觀。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范讀、跟讀、自由讀、表演讀等方式體會演講詞的特點。
2、學習恰當運用事例或道理證明自己的觀點。
(本文教學擬設一系列緊扣文本又貼近生活的話題,在對話中推動學生閱讀、思考和探究。)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導入
提出疑問:
1、你理解的“業”指的是什么?職業、工作。
2、“敬業”是什么意思?專心致力于工作。
3、“樂業”又是什么意思?快樂地工作。
4、標題是否表達了作者的觀點?否。
二、 飲冰室主人——梁啟超
結合注解1了解梁啟超。
補充:(多媒體呈現)
梁啟超自號“飲冰”,取的是莊子內熱飲冰之意,只是數十年的“飲冰”,也未能涼了他的熱血。
“飲冰”與《飲冰室合集》:“飲冰”,語出《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意思是現在我早晨接受命令而晚上飲冰,我難道內心很焦熱嗎?后人以“飲冰”形容惶恐焦灼意。
三、整體感知
要求學生反復閱讀課文,討論:(多媒體顯示問題)
1、演講中哪句話最能體現作者的觀點?
明確:“敬業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作者先后談論了哪幾個問題?
明確:作者首先論述有業之必要,因為“敬業樂業”的前提是“有業”。接著再論述敬業之重要和樂業之重要;最后歸結全文: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既有責任心又有趣味。
四、深入研討
設計如下話題:(多媒體呈現話題)
1、課文是如何論述有業之必要的?(可以先朗讀3、4自然段,正音。)
梁先生引用了孔子的話和百丈禪師的故事,得出“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的結論,強調“有業”是做人之本。
2、“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化用自古語“百事孝為先,萬惡淫為首”,談談這樣化用的好處。
準確的化用旗幟鮮明地表明了講演者的態度,極有感染力。
3、請結合現實談談你對“業”的看法。
示例:(多媒體呈現)
(1)一個人有了職業,好處是很多的。做出了奉獻,充實了生活,也能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踏踏實實的。一旦一個人沒有了職業,他可能會去乞討,就失去了人的尊嚴,更惡劣一點,他可能去干一些不利于國家、不利于人民的事情,一天到晚提心吊膽的,肯定沒有快樂。這樣就會影響到社會風氣。所以,有也是必要的。(全面地談到了有業既利于自己,也利于社會,并從反面說到了無“業”的危害。)
(2)當一個人整天無所事事,他就會像一只離群的大雁,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在原地不停地徘徊,會感到無比的郁悶與孤寂,即使他想掩蓋,也不能擺脫他的形只影單。所以,有業是必要的。(運用比喻手法,生動地描述出無業的悲哀,讓我們明白有業之必要。)
五、拓展延伸作業
聽了同學們的討論,請寫一段文字補充論證有業之必要。(討論可能會一晃而過,要求學生寫出來,有助于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課時
一、知識回放
聽寫詞語:斷章取義、不二法門、理至易明、飽食終日、言行相顧、心無旁騖、趨之若鶩、褻瀆、發憤忘食、老之將至、強聒不舍。
二、繼續研讀課文
1、課文是如何論述敬業之重要的?請勾劃原文句子分析作者的論證思路。
(1)首先解釋什么是敬?
明確:“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
(2)接著論證“為什么該敬呢?”作者用了一個極具感情的詞語來說明職業是可敬的。
明確:“神圣”。
(3)作者還舉了事例來證明“職業的神圣”。
明確:“當大總統是一件事,拉黃包車是一件事……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4)“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你覺得哪些人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示例:(多媒體呈現)
①居里夫人在實驗室里勤奮工作,提煉出了鐳,獲得了諾貝爾獎,她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②梁啟超是天地間第一等人。梁實秋在《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中說,他演講到緊張處,就是表演。手舞足蹈,嘆息,狂笑等,梁先生至情至性的演講就如他所說,做一種勞作做到了圓滿,所以他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③邰麗華自小失聰,但這并沒有阻擋她對舞蹈的熱愛。她始終不渝地舞蹈著,一場《千手觀音》向世界展示了靈動優美的舞姿,使世界為之震撼。她是天下第一等人。
(5)接下來作者又講到“如何敬”的問題,體現這一思路的句子是哪句?
明確:“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呢?”
(6)《莊子》“佝僂丈人承蜩”是什么意思呢?請講述這個故事。
(7)接下來作者又舉了兩個例子——
“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同一價值;我信得過……同一價值。”
(8)你們贊同這個觀點嗎?
示例:(多媒體呈現)
①我認為這幾件事并非有同樣的價值。比如說,一個木匠做好的桌子只能使極少數人受益,當它消失之后,給人們帶來的損失也不會太大,而一個共和國的存在與否卻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價值是不等的。
②我同意梁啟超的觀點。價值是不能有職業的高低來衡量的,同樣是為社會作貢獻,雖然功勞不一樣,但價值是等同的。如果人們的職業有價值高低之分,那一位清潔工辛勤工作一輩子,他的價值就不如其他人嗎?每一個敬業的人都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就是同一價值。
(這樣的討論有助于培養質疑精神。名家的觀點也不一定全面,我們應該有懷疑精神,要敢于說“我認為”。不同的職業創造的價值也許會不同,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們不能用價值來判定職業的高低,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大樹是可敬的,小草同樣裝點著春天。)
2、課文是如何論述樂業之重要的?
(1)朗讀課文,體會演講的特點。(多媒體呈現演講特點)
①語言通俗,如話家常。“做工好苦呀!”
②注意結合現場氣氛。“今日大熱天氣,我在這里喊破喉嚨來講,諸君扯直耳朵來聽……”
結合前文,看看還有什么特點,尤其是引用名言方面。
③引用名言,通俗注解。
(2)樂業之重要。
梁先生首先說明“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人應該“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然后從四個方面論證“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這四個方面可概括為:睹其變化樂、奮斗前行樂、競爭得勝樂、杜絕游思樂。(加點字多媒體呈現)
(3)請為“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幾個例子。
教師可以自己的教育快樂觀證明職業是有趣味的:“在淺薄浮躁與急功近利的今天,語文給了我一片寧靜的天空,一顆自由的心靈,一份自在的生活,一襲自然的情感。在語文園地里耕耘,我快樂!”
三、拓展延伸
請結同學們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寫一段文字,談談如何在學習中找到快樂。
【板書設計】
(總)提出中心論點――敬業樂業是生活的不二法門
“有業”的重要性(敬業樂業的前提)
什么是“敬”
論述“敬業” 為什么要敬業
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
(分)論證中心論點
怎樣做到敬業
列舉反面現象,進行批駁
論述“樂業”
為什么要樂業
(總)總結全文――敬業和樂業也就是責任心和趣味(人類合理的生活)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