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06
這是我的叔叔于勒精彩導入,是優秀的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是堅持民主、求實的教學態度;
二是深刻、準確的把握教材。
民主更能促進學生思考,更能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也能更好地協調二者的`關系。教師首先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用學生的知識、認識水平去理解教材,才能發現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然后傾聽學生的聲音,觸摸學生的感受,用尊重、寬容的眼睛去發現學生的優點和不足,用學生的語氣跟他們對話、交流。教師只是用教師的高度適時地去點撥而已。教學的最終目的.遠不是一兩個知識點的獲得,而是學生在學習交流的過程中,收獲方法,收獲思想,這是教學求實的需要。任何凌駕于學生需要之上的,越俎代庖的提示、演練都違背教學的本來目的。這一點得到申青竹老師的肯定和指點。她告訴我老教材也要用新理念來教,教學要有自己的特點,教學中的亮點要讓學生去點……
民主、求實的態度只是教學的前提,具體到一節課上,一定要深刻、準確地把握教材。作為一篇3000字的小說,要把對作品中人物、情節、環境、主題的理解,尤其是主題地深入探討,加上學會學習小說的方法在一節四十分鐘的課堂之內完成,注定要舍棄,注定要凝練,注定要儲備更多的理解。這一點孫平老師把她獨到的、精準的理解傳遞給了我,才使得上課時能放得開,還能收得攏,多些從容。
課上我雖然敢讀、敢說,其實我很為我的普通話汗顏;盡管我最終選擇了以探討主題為主,可對小說三要素在這一課上的定位還是不夠清晰;自己的語言也不夠精練。這些還需要今后多學習,多磨練。
最后想說的是,一節課,無論多么獨到的設計,多么精彩的開場白、過渡語,多么絢麗的課件,都要統一到學生的學上,都要教師自己認可,理解并把握。因為課是自己上,結果要學生能學會。
以上都是自己平時努力的方向,真正體現在平時每一節課上還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在教學設想中,首先找出切入課文的“點”——課文對于勒稱呼的詞語,然后畫線:為什么會有如此不同的稱呼,畫出一條小說構思的情節線;這其間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態度在如何變化?畫出一條人物情感變化線。再以“線”及全篇——小說是從人物的哪些語言、動作、表情等揭示人物的態度變化的,這樣便于深刻理解小說隱含的主題思想。
本課文的教學設計了兩課時,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故事情節,第二課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說主題思想。這樣抓住情節和人物的分析有利于調動廣大同學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欣賞水平的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 也發現了在起初的教學設計中的.一些問題:一、在整體感知時,把整文交給學生的處理過于急功近利,過于粗糙。如能做以下的調整、細化則更好,學生所得則更多、更深。分小組,每組自由選情節選人物品讀活動效果更好。二、在進行問題設計時,有幾句話表述不夠嚴密,使學生的思路發生了偏斜。不易于課堂練習的進行。所以在設計時一定要細心。三、最后一部分學生對金錢的看法花時過多,以致于人物分析方面不夠透徹。
在教學過程中也有兩個問題:一、對時間分配不夠合理,教學流程有點澀,不夠順暢。二、對學生情緒的激活和調動處理不夠完善。
節精心設計的小說閱讀課在與學生和合作交流中結束了,回顧這一節課的教學,我反思如下:
第一,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自由讀好文本。《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這樣的一段話:“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根據小說這種文學體裁的特點,實行學生課前自讀,課堂上分角色朗讀、齊讀、探究式閱讀等教學環節,為學生搭建一個真正開放的交流平臺,變文本解讀為文本賞讀、語言探究,可以使語文課教學呈現生機。
第二,為學生創設問題板塊,有層次、有目標地探究文本。出于對“如何能更有效地在一節課里完成‘學習閱讀人物的方法’和‘由把握主要人物性格特點領會小說主題’這兩個教學目標的教學”的思考,我設計了四個板塊的探究活動:
1、理讀,復習回顧作品的思路,喚醒學生的感性認識,為進入小說人物的分析做鋪墊;
2、尋讀,探討主要人物的問題,引入菲利普夫婦這組人物形象,以此為例,學習通過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揭示人物的心理,刻畫人物性格的閱讀方法,進而認識了當時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這是打開學生深入文本閱讀的鑰匙;
3、品讀,通過品讀細節認識菲利普夫婦的形象,引領學生逐步學習和運用閱讀人物的方法,這是小說閱讀的中心任務;
4、悟讀,讓學生學會如何由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來領悟小說主題,以及概括歸納出閱讀人物的“三步法”,并明白塑造人物可有共性也可有其個性。這樣由淺入深、層層推進,讓學生逐步感受到探究文本的意義和閱讀活動的樂趣。
第三,讓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這樣的閱讀才是自由的閱讀、有效的閱讀。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自由的閱讀后,與同學、老師一塊討論交流自己對作品、人物的認識;設置情境,讓學生自由地想象寫作,寫出自己對這篇小說人物、主題的理解。
所謂“教”無定“法”,“讀”無定“理”,以上僅為本人對小說閱讀教學的淺陋之見。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小說,一篇構思巧妙、含義雋永、引人入勝的小說精品。這篇小說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下,人與人之間純粹的金錢關系這一主題。它圍繞于勒的命運構成了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
小說題為《我的叔叔于勒》,但于勒卻是文章的暗線。雖然作為暗線處理,但整篇小說中于勒無處不在。清潔跌宕曲折,圍繞著于勒的貧富變化,一步步推向高潮。在教學過程中,應多安排時間讓學生弄清文章的構思,并在寫作中借鑒。同時,對人物進行評析、討論。人物形象分析充分了,文章的主題就顯現出來了。在分析文章結構時,我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雙線交織,情節完整而緊湊。尤其是合理的板書設計,讓學生一目了然。繼之,我又巧妙構思,寫了一個“人”字,從而引導學生認識到:只有正直、寬容,才是做人的本性。以便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因為,我深深地認識到:語文課堂,應注意學生正確人生觀與道德觀的培養,不能只是一味地灌輸死知識,語文離不開生活。
總之,本節課的安排合理有序,基本上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學生們感情投入,積極發言,課堂氣氛活躍。但是,面對當今社會,一些人被金錢蒙住了大腦,在金錢的驅使下,他們喪失了做人的本性,忽視了人與人之間的親情。所以,一味的說教未免有些蒼白無力。應就這一現象,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聯系實際,認識光明面,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教育學生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森林”。同時,還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安排《我的叔叔于勒榮歸故里》這一續寫,要求圍繞主題,握住作者情感的脈搏,遵循人物性格特點。
所以,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應集眾家之長,補幾之短,努力學習專業知識,豐富自己的文化涵養,作到駕馭教材游刃有余,讓課堂成為培養學生素質的快速通道。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