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24
這是智取生辰綱教案設計破案設計,是優秀的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智取生辰綱》優秀教學設計
1、知識與技能:
⑴ 了解章回體長篇白話小說《水滸》的有關文學常識和大概內容。
⑵ 了解與本文主要人物楊志相關的故事情節,培養學生閱讀與現代語不完全一樣的白話文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以及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根據對《水滸》主要內容的了解和與楊志有關情節的把握,結合本文的內容,品味楊志精明能干、粗暴蠻橫的性格特征。體會智取生辰綱的“智”,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特色和作用,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和自主性,鼓勵學生質疑探究,使學習成為教師指導下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走進古典文學天地,閱讀古代優秀作品,在歷史文化的長河中吸取養分,提高文學賞析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緊扣人物的語言行動,并聯系《水滸》中有關楊志的其他章節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意義;掌握文中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
文章題目“智取生辰綱”與這篇課文是從楊志等人的角度敘述故事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水滸》有關知識和與楊志相關的情節幻燈片。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解讀文中較為生僻的古典詞匯,正確理解文章;鼓勵學生自主完成對《水滸》基本知識和與該文相關情節的理解,設計以“問題討論”為主的教學方式。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路見不平一聲吼呀,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呀……”由劉歡唱紅大江南北的《好漢歌》中的英雄好漢就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滸》中的人物,他們行俠仗義,替天行道,深入人心,代代相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們演繹的故事之一──智取生辰綱。
二、預習準備情況檢查
1、學生交流《水滸》的有關知識后,教師課件展示:
《水滸》又叫《水滸傳》,全稱《忠義水滸傳》,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題材的`章回體長篇白話小說(七十一回),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2、讀一讀,寫一寫:
慪 端的 干系 尋思 逞辯 勾當
三、解題
學生交流《水滸》中與楊志有關的情節后,教師課件展示:
楊志人稱“青面獸”,是五候楊令公之孫,武舉出身,官至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綱丟官;遇赦求官遭高俅所阻;盤纏使盡賣祖傳寶刀;無奈殺潑皮牛二,流配北京大名府充軍;留守梁世杰因楊志武藝高超,提拔他為監軍提轄使;受梁中書重托,楊志押送生辰綱。
本文選自《水滸》十六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納”,標題是編者加的,生辰綱,編隊運送的大批壽禮。綱,運送大批貨物而編的隊。
四、整體過程
1、感知課文:
⑴ 課文是以誰的角度來敘述故事的?
(學生交流,教師小結。)
課件展示:
是從楊志等人的角度來敘述故事的。
⑵ 用簡要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學生交流,教師小結。)
課件展示:
楊志押送生辰綱,在黃泥岡被晁蓋、吳用等巧奪。
2、研讀課文:
⑴ 從課文中找出描寫楊志言行的詞句,并以此分析一下楊志的性格特征。
(學生交流,教師小結。)
課件展示:
楊志的性格特征:精明能干、粗暴蠻橫。
有關詞句如:
五七日后,人家漸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楊志卻要辰牌起身,申時便歇。楊志趕著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輕則痛罵,重則藤條便打,逼趕要行。
楊志也嗔道:“你兩個好不曉事!這干系須是俺的!你們不替灑家打這夫子,卻在背后也慢慢地挨。這路上不是耍處!”
楊志道:“你這般說話,卻似放屁!前日行的須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尷尬去處,若不日里趕過去,誰敢五更半夜走?”
楊志跳起來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卻理會!”
楊志大罵道:“你們省得甚么!”拿了藤條要打。
……
⑵ 分析文中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
(學生交流,教師小結。)
課件展示:
直接描寫,間接描寫(人物的感覺、作者敘述)
作用:
A、烘托了人物性格;
如:酷熱之中,楊志卻要“辰牌起身,申時便歇”這就表現了他的謹慎;吳用他們之所以敢于采用酒里下蒙漢藥的智取方法,就是分析了酷熱天氣中會發生什么,反映了他們的智慧。
B、推動情節的發展:
如:第1段說:“天氣熱了,行不得”,引出下文楊志鞭打軍健、怒責虞候的情節。
白勝唱著:“赤日炎炎似火燒……”展開了另一場景,故事轉到吳用等智的描寫之中,推動了情節發展。
⑶ 智取生辰綱的“智”體現在哪里?
(學生交流,教師小結。)
課件展示:
酷熱難忍──口渴 天時
黃泥岡松樹林──休息 地利
麻痹對手,巧下蒙漢藥──蒙騙對手 手段高明
⑷ 為什么文章的題目是《智取生辰綱》卻自始至終都是正面寫楊志?
(學生交流,教師小結。)
課件展示:
用楊志的謹慎和智謀來襯托吳用等人的過人膽識和超群智謀。表現了作者對農民起義英雄的贊美之情。
3、拓展:
話說《水滸》:
⑴ 與《水滸傳》相關的歇后語:
① 梁山上的軍師──無(吳)用
② 梁山營的兵──精(京)兵
③ 梁山泊的王倫──不能容人
⑵ 與《水滸傳》相關的謎語:
① 斗轉星移(時遷)
② 單刀赴會(關勝)
③ 后生可畏(童威)
④ 通靈寶玉(石秀)
⑶ 《水滸傳》中有名的片斷:
① 拳打鎮關西(魯達)
② 大鬧野豬林(魯達)
③ 醉打蔣門神(武松)
④ 風雪山神廟(林沖)
⑤ 雪夜上梁山(林沖)
⑥ 怒殺閻婆惜(宋江)
⑦ 倒拔垂楊柳(魯智深)
智取生辰綱
知識與技能
1.鞏固小說的有關知識:小說的概念及三要素。
2.了解《水滸》的主要內容及作者的思想傾向。
過程與方法
1.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
2.學習以設置矛盾沖突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走進古典文學名著,主動閱讀古代優秀作品,在歷史文化土壤中汲取營養,提高文學修養和審美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緊扣人物的語言、行動,分析討論楊志與晁蓋、吳用等英雄是如何斗智斗勇的。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及塑造方法,掌握文中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
難點
文章題目“智取生辰綱”與這篇課文從楊志等人的角度敘述故事之間的關系。
教學方法
1.問題導讀法:抓住題目“智取生辰綱”中的“智”字提問,引導學生作深入探究。
2.妙點尋蹤法:在默讀中圈點批注,讓學生尋找文章構思或寫作巧妙之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對文字的感悟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獲得審美享受。
課前準備
《水滸》有關知識和與楊志相關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基本過程
第一課時
新課導入
宋江、林沖、吳用、武松、魯智深……梁山一百單八好漢的故事在民間盛傳不衰,人們佩服好漢們的英雄豪氣,喜歡他們的俠肝義膽。梁山好漢們的出身、地位、命運、投奔梁山的動機并不相同,但最后他們卻都上了梁山。今天我們先來認識其中的一位——青面獸楊志。
作者簡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生平事跡不詳,小說家。
《水滸》,又稱《水滸傳》,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章回體白話小說,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講述了以宋江為首的108位梁山好漢從起義到興盛再到失敗的整個過程,表現了“官逼民反”的主題,塑造了起義英雄群像。
整體感知
1.“生辰綱”是什么?
為太師蔡京祝壽而進獻的大批財物,這些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是搜刮來的不義之財。
2.生辰綱是誰取走的?又是從誰的手里取走的?用怎樣的方式取走的?
晁蓋、吳用等八條好漢;楊志;智取。
3.小說以“生辰綱”的爭奪為中心事件,采用了雙線結構,明線是什么?暗線是什么?
明線——楊志押運生辰綱;暗線——晁吳智取生辰綱。
4.請大家跳讀課文,篩選信息,以人物的主要行動為歸納點,分別用簡要的語言概括出明、暗兩條線索的故事情節。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一枝是楊志押送生辰綱,這是明線:上路——中計——失綱
一枝是好漢智取生辰綱,這是暗線:定計——施計——劫綱
5.明、暗雙線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交接在一起?
六月初四正午;黃泥岡松樹林。
課文精讀
晁、吳之“智”。
1.六月初四正午,在黃泥岡的松樹林中,押綱的楊志和劫綱的晁蓋等人碰上了,他們是不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呢?
不是,是吳用精心安排設下圈套,等楊志來鉆。
2.為什么吳用安排這樣的時間和地點來取生辰綱呢?
(1)時間:六月初四正午,天氣有何特征?
十分炎熱,熱不可當,為松樹林休息和白勝賣酒做好準備。從中可以看出,這個時間是吳用精心挑選的,可說是智用天時。
(2)地點:為什么選黃泥岡、松樹林為劫綱的地點?
山岡可用來掩護,松樹林既可以誘敵休息又可以模糊敵人的視線,使他們看不清松林內的真實情況。為下文吳用取藥、下藥做好了準備。從中可以看出,這個地點也是精心挑選的,可以說是智用地利。
3.在“天時、地利”起作用后,晁蓋等又是如何發揮“人和”優勢,通力合作,用計謀“智取生辰綱”的呢?
(1)晁蓋他們是以什么身份出現在楊志面前的?扮作客商有何用意?
扮客商,穩住對方,初步消除楊志的疑心。
(2)楊志是老江湖了,為什么他連下蒙汗藥這種勾當也防不住,著了道兒?
晁蓋等人的戲演得好。佯爭酒,引誘對方,半瓢酒消盡了楊志的疑心。
(3)這蒙汗藥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下到酒里去的?
第二課時
巧下藥,麻倒對方,半瓢酒放倒青面獸。
復習提示
一個不體察下情的領導,是不受歡迎的領導,楊志正是這樣一個人。楊志是北宋抗遼名將楊業的后代,他武藝高強,卻屢遭顛仆,這與他暴躁的性格有著極大的關系。下面,請同學們再次走近這位“青面獸”。
鞏固理解
1.楊志之“智”。
為了押運成功,楊志也殫精竭慮,絞盡腦汁。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楊志的計謀?
(1)他不多帶兵。
(為了掩人耳目,這叫“智藏行蹤”。)
(2)離京五七日后楊志對時間作了調整。
(五更→日中,辰牌→申時,這說明他小心謹慎,這叫“智變行辰”。怕在晨光中或暮色中遭偷襲,而正午炎熱,恐怕連強盜也不愿出來活動。)
(3)楊志放著寬平的官道不走,凈找些偏僻崎嶇的小徑。
(這叫“智選路徑”。這樣難走的路徑,恐怕連強人也不愿走。)
(4)從“智藏行蹤”“智變行辰”“智選路徑”可以看出楊志的用心良苦,為了保證生辰綱的安全,煞費苦心。楊志采取的舉措:
①逼趕:怕路長夢多。不惜打罵軍漢、斥責虞候、得罪老都管;
②減少中途休息:擔心軍士懈怠;
③審察棗販:謹慎,多疑;
④對賣酒漢子高度警惕;
⑤喝酒時慎之又慎,小心翼翼。
這說明楊志是個精明、謹慎、多智之人。
課件展示或板書:
楊志之“智”
智藏行蹤——精明
智變時辰——謹慎
智選路徑——多智
2.綜合比較:為什么一個如此精明、謹慎、多智的楊志押送生辰綱仍不免失敗的命運呢?楊志到現在仍然想不明白,請同學們替他總結一下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1)沒有處理好內部關系。
課件展示或板書:
軍健——罵、打——怨悵
楊志——虞候——嗔——搬口——無不怨悵
老都管——煩——惱他
(軍士、虞候、老都管,無不怨悵。楊志把生辰綱看成是自己東山再起的賭注,為確保其安全不惜采用任何方法,這種急功近利心理導致他欠理智、失人和。堡壘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楊志一行人內部矛盾重重,這就為失敗埋下了隱患。)
(2)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智多星吳用的計謀比青面獸楊志的計謀要高明。楊志棋差一著。楊志之智更加襯托出吳用之智的高明。
課件展示或板書:
楊志失敗的內因:急功近利,欠理智,人不和
楊志失敗的外因:天外有天,棋差一著
3.由以上幾個問題可以看出作者塑造楊志這個人物形象都用了哪些方法?
課件展示或板書:
間接描寫:反面襯托、側面襯托。
直接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神態描寫。
小說環境描寫是怎樣的,對于情節的發展有什么作用?
學生畫出環境描寫的句子后回答。
從楊志一伙上路起,到楊志自己也喝酒解渴止,反復寫氣溫、寫太陽、寫樹林;直接寫“熱”的近二十處之多,以“涼”襯“熱”也不下十余處。寫法也多變:有通過作者的介紹來寫的,有通過八條好漢之口來寫的,有通過楊志或虞候、老都管之口來寫的,更多的是通過軍漢的語言和行動來寫的。
故事中的許多情節,都由炎熱的氣候條件所決定。因為“熱似火”,所以眾軍漢肩挑重擔,苦熱難熬,一路惆悵不已。因為天熱,所以不“趁早涼走”卻“正熱里”行路,因而引起抱怨。因為“紅日當天”“熱不可當”,所以行至黃泥岡,見到松林便要歇涼,死活不走,楊志與部下的沖突也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為天熱,所以口渴難耐,見到酒就要喝,最后楊志自己也喝了半瓢。因為天熱,所以晁蓋等人裝作歇涼爭先喝酒也毫無破綻。總而言之,吳用用蒙汗藥智取的計策,就是根據炎熱的氣候條件設計的。寫炎熱,才使故事情節的發展順理成章。
課件展示或板書:
自然環境:天氣炎熱
作用:鋪墊和推動情節發展
探究升華
1.課文是從楊志等人的角度來敘述故事的,請你從晁蓋等人的視角來改寫這個故事。
要求:(1)從原文中篩選信息,然后以“六月初四,黃泥岡上……”為開頭來敘述;(2)說清開端、發展、高潮、結局;(3)放飛想象,大顯身手;(4)400字左右。
示例:六月初四,黃泥岡上。天未及晌午,已十分炎熱。晁蓋一行七人潛伏在松林里歇涼。“來也!來也!”眼尖的,早見十五人沿一條僻路慢慢走上岡來。內中一個,手拿藤條,頭戴涼笠,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記。眾人知道,此人便是“青面獸”楊志了。
十五人剛剛上得岡,便有藤條聲、怒罵聲混雜著爭吵聲傳來。吳用說:“定是楊志這廝不準在岡上停留。”便吩咐一人去林邊探頭探腦張望,卻故意讓楊志瞧見。楊志果然拿了樸刀,趕入松林。七人指著地上排開的江州車兒,稱是濠州販棗客商。楊志去疑,眾軍士得在岡上暫息。這時,白勝挑一擔酒,唱著山歌上岡子來。晁蓋一行料到天熱難當,眾軍士要買酒止渴,楊志定會阻止,早掏出五貫錢,頃刻一桶酒喝光。劉唐從另一桶兜了一瓢,故意拿上便吃。白勝趕上制止,追入松林。吳用趁機去松林里取藥抖在瓢中,便去桶中舀酒。卻被回頭的白勝劈手奪過,傾在桶里。眼見剩下的一桶酒已被吃過,楊志同意眾軍士買酒,自己也吃了半瓢。“倒也!倒也!”不一會兒,只見十五人一個個頭重腳輕,軟倒在地,動彈不得。晁蓋一行推出江州車兒,將十一擔金銀珠寶裝上車子,叫聲“聒噪”,揚長而去。
2.小組討論,比較改寫后與原文效果的不同。
原文明寫楊志如何防范和保護,暗寫智取的計謀偷偷實施,最后全盤托出,造成了一種撲朔迷離、神奇莫測的效果,更有懸念,更吸引人。這可以說是作者構思、敘事的“智慧”了。
文章脈絡
智取生辰綱
1.梳理故事情節,把握文本人物形象,學習設置矛盾沖突刻畫人物的方法。
2.了解作品雙線敘事線索的結構藝術。
3.感受文本“白話”語言特征,簡要了解《水滸傳》在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地位。
4.感受中國古典小說的豐富底蘊,培養閱讀古典小說的興趣,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
第1課時
一、導入新課
北宋年間,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荒涼之地黃泥岡,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重特大搶劫詐騙事件。當時北京大名府梁中書為了給遠在首都東京的岳父大人蔡太師送生日禮物,派楊志帶領一批訓練有素的“特警”護送十萬生辰綱,結果卻被以晁蓋、吳用等為首的一批犯罪分子中途劫走!
然而,令人驚奇的是,八九百年過去了,人們不僅不痛恨這伙“詐騙搶劫團伙”,反而對他們十分崇拜,津津樂道,尊稱他們為英雄!這是為什么呢?欲知曉答案,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智取生辰綱》一文。
二、教學新課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說家,本名彥端,今江蘇興化人。博古通今,才氣橫溢,舉凡群經諸子,辭章詩歌,天文、地理、醫卜、星象等,一切技術無不精通,35歲曾中進士,后棄官歸里,搜集整理關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閉門著述,最終寫成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
關于《水滸傳》的作者是否只是施耐庵一人,學界尚有爭議。明嘉靖時人高儒的《百川書志》云:“《忠義水滸傳》一百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因此,也有人認為《水滸傳》為施耐庵與羅貫中的合著。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說。全書前半部寫“官逼民反”,好漢林沖、魯智深等一個個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寫了幾場反土豪、打官軍的戰爭;后半部寫宋江被招安,攻遼,打方臘,最后以悲劇結局。小說真實地描寫了起義斗爭的發展過程:從個人發展到集體反抗,從分散斗爭到有組織的斗爭,以及起義失敗的結局。
1.快速瀏覽課文,大體把握故事內容,并在瀏覽的過程中思考以下問題。文題中的“生辰綱”是什么東西?“智取”的人是誰?為何稱作是“智取”?
明確:生辰綱是為太師蔡京祝壽而進獻的大批財物,都是搜刮百姓血汗錢的不義之財;智取的人是晁蓋、吳用等八條好漢;因取生辰綱的過程中巧用計謀,故稱智取。
2.梳理情節,給文章劃分結構。
明確:按小說故事情節發展,可將文章分為六部分:
第一部分:故事發生(開頭至“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楊志押送生辰綱。
第二部分:故事發展(“楊志卻待再要回言”至“唱道:……樓上王孫把扇搖”)七雄販棗蒙楊志。
第三部分:故事進一步發展(“那漢子口里唱著”至“也這般啰唣”)白勝設計誘官軍。
第四部分:高潮(“那對過眾軍漢見了”至“自下岡子去了”)楊志無奈買白酒。
第五部分:結局(“只見那七個販棗子的客人”至“掙不動,說不的”)楊志誤失生辰綱。
第六部分:尾聲(最后一段)吳用智取生辰綱。
概括性梳理,可將全文劃分為兩部分。
前一部分:寫楊志與老都管、虞候及眾軍士的矛盾。楊志為了應付不測處處小心,事事留意。行路策略由趁涼行路至“人家漸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帶的天熱行路。期間對下屬不講究方式方法,“輕則痛罵,重則藤條便打”,軍漢們“雨汗通流”,苦不堪言,怨聲載道。與兵士、老督管、虞候的矛盾層層升級。
第二部分:該部分為全文的高潮,寫楊志、晁蓋等人的智取生辰綱。吳用利用酷熱難耐的天氣以及楊志一行口渴的現狀,于是設計在酒中下蒙汗藥,通過多種手段誘使楊志放松警惕,進而中計飲酒失了生辰綱。
1.由前面對文本內容的概括性把握,請說說本文的結構線索是什么。
明確:楊志押運生辰綱。上路——中計——失綱。
2.但是除此之外,還有一條線索也穿插其中,結合題目,說說這條線索是什么。
明確:晁吳智取生辰綱。定計——施計——劫綱。
【學法指導】
雙線結構是記敘類文章中常見的一種組合形式,同時存在和發展的兩條線索便于拓展作品的廣度和深度,更好地表現豐富而復雜的社會生活。
探究:為什么本文會同時擁有兩條線索?請說說這兩條線索之間的關系及如此安排的理由。
明確:文本所采用的是最常見的“包容式”雙線結構。故事的發展以一條線索為明線,另一條包容在其中的為暗線。楊志押運生辰綱的全過程便是本文的明線,明線中特別突出了楊志的小心謹慎,楊志與軍漢的矛盾,以及失綱的全過程,明線構成文章的整體脈絡。對晁蓋、吳用等人的行動則采取暗線寫法,讓讀者猜不透,造成懸念,直到最后由暗線轉到明線,讀者才恍然大悟。這就使故事更加曲折,更能引人入勝,從而增強藝術效果。
三、板書設計
第2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一課時,我們大致梳理了故事情節,明確了本文行文的兩條線索,一條是楊志失綱的明線,一條晁蓋、吳用等人設計取綱的暗線,那么到底雙方是怎樣的人才導致了這個結果呢?雙方的斗智又如何體現?讓我們進入今天的課文學習。
二、教學新課
探究:仔細閱讀智取生辰綱部分,說說晁蓋、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其“智”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明確:一、智用天時。
楊志押送生辰綱正趕上酷熱的季節,“正是六月初四日時節,天氣未及晌午,一輪紅日當天,沒半點云彩,其日十分大熱”,天氣的特征已得到極其鮮明的表現。所以軍漢們一見到迎面的土岡子,便“都去松陰樹下睡倒了”。暑熱加上一路疲憊使楊志的隨從幾乎沒有還擊之力。而晁蓋、吳用等人卻早已等候在此,以逸待勞,可以說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
晁蓋等人選擇了山岡和樹林作為劫取生辰綱的最佳地點,自然有其中的原因。黃泥岡可以作為掩護,松林既可引誘急欲避暑歇息的楊志一行人進入,又可模糊敵人的視線,使他們看不清松林內的真切情況。小說中“只見對面松林里影著一個人”一句中的“影著”足以說明問題。這前兩“智”充分說明晁蓋、吳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調查研究了楊志一行人的行進時間、速度和路線。他們斷定在近正午時分,楊志一行人將抵達黃泥岡,而且軍漢們將急于進入松林避暑歇息。晁蓋、吳用等人為楊志一行人畫好了他們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將進入的“伏擊圈”。
三、智用矛盾。
同樣通過仔細地觀察和分析,晁蓋等人發現了楊志一行人內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這一矛盾。楊志擔心生辰綱出事,推遲每天動身時間,讓軍漢們擔著百余斤擔子在烈日下行走,還時常用藤條鞭打他們,唯恐在休息時會發生意外,軍漢們早已怒忿在胸。虞候、老都管同樣對楊志有強烈不滿,楊志一行內部矛盾已經激化,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無人再去理會楊志的打罵。矛盾致使內部分裂,給了晁蓋等人可乘之機。此智更能說明晁蓋等人運用一、二兩智的高明、得當,此智亦與前兩智密切相關。
四、智用計謀。
前面所有“智”的最終實現靠的就是“半瓢酒”。在雙方眾目睽睽之下,晁蓋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楊志等人喝的是藥酒,劉唐與白勝的表演天衣無縫,楊志等人在“倒也”聲中眼睜睜地看著生辰綱被劫持而去就是動彈不得,不能不說是吳用的計謀用到了家。
目標導學二:分析人物形象與環境,探究楊志“失綱”原因
1.文中用了大量的筆墨來刻畫楊志這一人物,結合文中關于楊志的言行,說說他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征,這與他丟失生辰綱有怎樣的關系。
明確:(1)對路途的兇險有著清醒的認識,根據不同的地形,更改行路的時間。開始是趁涼行路,后來到了“人家漸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帶,為安全起見,改為“辰牌起身,申時便歇”,天正熱時趕路,而且不允許大家在黃泥岡的松林里休息。為防止遭劫,兵士要買酒喝,他又千方百計阻攔。這都充分體現了楊志的精明、小心謹慎的性格特征。(2)楊志對待下屬,“輕則痛罵,重則藤條便打”,軍漢們“雨汗通流”,苦不堪言,怨聲載道。這又體現了楊志粗暴蠻橫、剛愎自用的性格特征。
楊志的精明謹慎原本不應該產生“失綱”的結果,但是正是因為這份謹慎,才促使他將他的粗暴蠻橫、剛愎自用發揮到了極點,以至于內部失和,最后軍漢們非要在黃泥岡停住,并買酒中計,從而導致了他的“失綱”。
2.對自然環境的詳細描寫,也是本文的一大藝術特色。請你結合文本說說,作者是如何描寫環境的,這樣描寫起到了何種效果。
明確:主要表現為對天氣炎熱的描寫。從楊志一伙開始上路起,到楊志自己也喝酒解渴止,作品好幾處著力寫天氣,寫太陽,寫樹林。直接寫“熱”的近二十處之多,通過寫“涼”來間接寫“熱”的也不下十余處。而且寫“熱”又是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反復描述,不斷點染的:有的通過作者的介紹來寫,有的通過八條好漢之口來寫,有的通過楊志或虞候、老都管之口來寫,更多的是通過軍漢的語言和行動來寫。這種對典型環境的描繪,不僅能烘托氣氛,有助于刻畫人物性格,同時能推動故事情節的開展,也就是說天熱成為矛盾沖突發生、發展、激化的重要客觀原因之一。例如軍漢們挑著重擔走不動,一再要求楊志趁早涼行路,遇到樹林就要歇涼,看到賣酒就急于要買來解渴,最后連楊志也禁不住喝了半瓢,無一不是由于天氣酷熱引起的。從另一方面看,如前所述,吳用的巧計之所以能在黃泥岡松林里得以實現,就天時而言,也正是得力于天氣炎熱。所以作品對天氣炎熱的著意描寫完全是為“智取”服務的。
目標導學三:感受文本“白話”語言特征,深刻理解《水滸
探究:《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它為何著名?有人說,因為它是白話語體成熟的標志;有人說,它創造出了一部英雄傳奇;還有人說,僅以它高超的塑造人物形象手法就擔得起名著二字了。同學們,請就本文所得,說說你們的意見。
明確:白話語體成熟的標志。本文中諸多文句,與現在的白話無異,如“眾軍人看那天時,四下里無半點云彩,其時那熱不可當”;或夾雜著一些方言詞,如“這畜生不嘔死俺,只是打便了”中的“嘔”字,這都標志了白話語體的熟練運用。而本小說的意義卻在于,它以白話語體成熟的標志傳世,可謂開辟古今。
人物形象鮮明的英雄傳奇。文中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楊志粗暴蠻橫卻又謹慎的雙面形象,吳用、晁蓋的機智形象,無一不讓人印象深刻。《水滸傳》作為一部英雄傳奇小說的典范,就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超倫絕群而又神態各異的英雄形象。
拓展:《水滸傳》能列入四大名著之一不無其道理,但窺一斑還未必見得全豹,請同學們課后搜集《水滸傳》相關素材,閱讀《水滸傳》相關選段乃至全書,更加深刻地體會中國古典白話小說的魅力。
【教學提示】
課外閱讀素材見光盤,可復印給學生使用。
三、課后小結
《智取生辰綱》故事情節波瀾迭起,扣人心弦,人物刻畫細膩入微,形象生動,環境描寫逼真簡練,恰到好處。它是以晁蓋、吳用為核心的好漢群體第一次向貪官“出手”,與“官家”沖突,是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前奏。生辰綱被奪對于楊志而言也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從此落草為寇,最終歸梁山。
可取之處
知識點覆蓋全面,有利于深化學生對中國古典白話小說的認識。
不足之處
文中所體現的智取情節,在現代來看屬于違法行為,是極不可取之行為,因此,需要向學生闡述大量背景知識。由于受教學課時限制,此部分尚不完善。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熟悉課文內容,概括課文大意。
2.多角度地處理課文信息,優化閱讀情境,品評欣賞名著。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初讀:了解楊志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概述楊志事跡。明確:
①原為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綱丟官;
②淪落東京,因盤纏使盡賣祖傳寶刀,無奈殺潑皮牛二,流配東京大名府充軍;
③大名府留守梁世杰恩赦楊志,安排比武,楊志斗武出色,被提拔做管軍提轄使;
④受梁中書重托,押運生辰綱,在黃泥岡失陷;
⑤走投無路,落草二龍山寶珠寺。
過渡:對于楊志的故事,著名作 家茅盾先生有專門的點評。請看資料:
資料助讀一:
楊志的故事一共只有三回書,一萬五六千字,首尾三大段落:賣刀,得官,失陷生辰綱。在結構上,楊志的故事和林沖故事是不同的。林沖的故事先提出全篇主眼,然后一步緊一步向頂點發展,楊志的故事卻是把失意、得志、幻滅這三部曲概括楊志的求官之夢,從結構上看,高潮在中段。在權貴高俅那里,楊志觸了霉頭,但在另一權貴梁中書那里,楊志卻一開始就受到提拔,似乎可以一帆風順了,但在權貴門下做奴才也并不容易。奴才中間有派別,經常互相傾軋。梁中書用人不專,注定了楊志的幻滅。同時也注定了黃泥岡上楊志一定要失敗。
——茅盾《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
師生歸納:
①失意、得志、幻滅是楊志性格發展的三部曲。失陷生辰綱是楊志命運的轉折點。楊志最終走上了反抗官府的道路。
②茅盾先生認為:“梁中書用人不專”在課文具體指什么?
明確:既然讓楊志做押送生辰綱負責人,又安排老都管隨行制約楊志。
2.研讀:把握整體?
(1)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
過渡:對于《智取生辰綱》的情節設置和敘事手法,明末清初金圣嘆已有論述。請看資料:
資料助讀二:
《智取生辰綱》的情節設置,“花攢錦湊,龍飛鳳走”。看他寫棗子客人自一處,挑酒人自一處,酒自一處,瓢自一處,雖讀者亦幾忘其為東溪村中飲酒聚義之人,何況當日身在廬山者耶?
資料助讀三:
從來敘事之法,有賓有主,有虎有鼠。夫楊志虎也,主也;彼老都管與兩虞候特賓也,鼠也。設敘事者于此不分賓主,不辨虎鼠……將何以表其為楊志哉?《智取生辰綱》的“敘事之法”,妙在“有賓有主”以“賓”襯“主”。
(2)根據上面資料,聯系課文,圍繞“課文中的兩”進行概述。
明確:
①說說故事中的“兩個場面”
小說寫兩個場面,即押送場面和失陷場面。前者為后者作鋪墊。寫楊志與都管、虞候的矛盾,不但令晁蓋一行有機可趁,而且寫出楊志失敗之必然。
②說說故事中的“兩種矛盾”
一種是楊志與軍健、虞侯、老都管之間的內部矛盾,表現為押送途中快與慢、走與停、要喝酒與不準喝酒的矛盾,這是故事的次要矛盾。另一種是楊志押送與晁蓋等好漢智取的矛盾,這是故事的主要矛盾。
③說說故事中的兩組人物
一組是以楊志為首的押送隊,一組是以晁蓋為首的八位好漢。這些人物的立身行事,性格特征都各不相同。
④說說故事中的“兩條線索”
明線:楊志押送生辰綱處處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敗。
暗線:吳用智取生辰綱預設機關團結合作智取成功。
師生小結故事情節結構藝術。
3.品讀:突破重點。
主問題:文題為“智取生辰綱”,根據課文內容,說說吳用之“智”表現在哪些地方。
明確:“智”具體表現在:
(1)“智”定策略。
一是智用“天時”。利用天時——天氣炎熱,以藥酒作武器。
二是智用“地利”。黃泥岡人煙稀少,于此設伏,占有“地利”。
三是智用“矛盾”。楊志等人內部矛盾重重,給了晁蓋等人可乘之機。
(2)“智”施計謀。
一是喬裝歇涼,先聲喝問,麻痹楊志一行。
二是買酒一桶,當面吃盡,迷惑楊志一行。
三是假意饒酒,巧下麻藥,蒙騙楊志一行。
四是賭氣不賣,假意調解,引誘楊志一行。
2.勾畫文中表現“天氣炎熱”的語句,在品讀中體會作者是表現“天熱”手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